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单选题1.“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由此可知,“新冷战”A.确立了世界新格局 B.是美苏之间武装对抗C.以欧洲为战略重点 D.加剧了世界局势动荡2.如图是2000年和2015年主要经济体的GDP(单位:亿美元)。材料主要说明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B.区域经济集团发展的迟缓C.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在加快 D.世界政治格局实现多极化3.冷战时期,法国总统戴高乐奉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注重同苏联发展友好关系。戴高乐推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 B.推动世界和平C.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 D.反对美苏争霸4.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下列属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原因的是①各国经济差距缩小②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③新的科学技术发展④国际经济组织的推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B.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C.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契机D.可以杜绝各种经济贸易纠纷6.下图是2009~2018年世界各国推出的贸易干预措施数量情况。据此可知(

)A.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B.全球贸易缺乏制度性的协调机制C.反霸权主义是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标 D.区域经济在曲折发展中趋于均衡7.二战后,温斯顿·丘吉尔曾主张“在欧洲大陆上不设立任何边界,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地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让我们合到一块儿来吧。”这代表了当时很多西欧人的愿望。随着欧共体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以下对欧洲一体化概念理解不准确的是A.具有主权让渡性 B.成员权力国共享 C.体现超国家权力 D.其实质是欧洲邦联8.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专门立法,规定法国的商品名称、使用说明、广告合同都必须使用法语。1996年法国政府规定在电台、电视台播放的歌曲和影视作品中,法语作品不得少于40%.法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旨在A.维护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地位 B.建立统一的文化消费市场C.抵制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冲击 D.扩大法国文化的国际影响9.如表是1970年和2015年世界经济指标的相关统计。根据此表,可以看出(

)经济指标1970年2015年全球GDP2.96万亿美元74万亿美元世界贸易总额3000亿美元16万亿美元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数量6个101个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量25亿8.36亿世界总人口数量36.82亿73.48亿世界基尼系数0.330.7A.各国经济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B.世界经济体系日益完善C.世界财富分配不合理性加剧 D.国际贸易分工日趋平衡10.根据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超过6%的份额转移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达到14.81%,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这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B.发展中国家正逐渐主导国际秩序C.传统国际经济体系受到冲击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11.2003年9月,主张加入欧元的瑞典外交大臣安娜.林德遇刺身亡。随后,瑞典就是否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人们尽管对林德事件义愤填膺,但公决的结果仍然是拒绝加入欧元。与瑞典相同,丹麦和英国也拒绝加入欧元。上述国家拒绝加入欧元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反全球化思潮影响较大 B.欧盟国家经济发展较不平衡C.担心本国会失去贸易主导权 D.重视对自身经济主权的保护12.下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标识。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其蕴含的理念是A.区域集团化B.科技是生产力C.可持续发展D.反对恐怖主义13.下图是名为“无题”的漫画。根据观察与理解,你认为它的主题是A.揭露战争对世界和平的巨大威胁 B.讥讽“美国式”民主政治的虚伪C.揭示美国进行全球扩张的野心 D.影射“北约”东扩的严重危害14.某学者在《大国政治与中国外交》中写道:在亚太地区,有“中、美、日”新三角和“中、美、日、俄”四角关系;在欧洲,既有“美、欧、俄”大三角,也有“德、法、英”小三角,还有“德、俄、英、法”四角关系,等等。这种局势(

)A.构成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调 B.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反映出意识形态冲突的淡化 D.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5.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从切身安全利益出发,与美国对抗苏联的政策拉开距离,对苏谋求以缓和代替冷战。英国放弃了二战后以美苏特殊关系为中心的“三环外交”,将外交重心转向欧洲,于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这些现象可用来说明A.美苏冷战的缓和 B.西方阵营的分化C.美国霸权的丧失 D.两极格局的解体16.国际体系发生的三个根本性变化———冷战的结束、货币权力的分散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货币权力实施创造了极大的机会。因此,欧元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欧洲可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安排,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谋求欧洲的利益,这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材料内容反映了欧元的重要作用是()A.有助于抑制美国金融霸权B.有助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C.有助于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D.有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7.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鸯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图1:13世纪前后的丝绸之路及世界贸易材料二: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图2材料三: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一摘编自新华网(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2)根据图示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3)根据材料三,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18.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图是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示意图针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后,欧洲受到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双重威胁,需要寻求克服内部长期纷争、实现和平发展和自强的道路。欧洲人通过反思历史,决心摒弃极端的民族主义,一些人主张欧洲决不能在民族主权的基础上重建,必须走一体化道路,建立欧洲联邦。“欧洲意识”由精美们的思想和计划变成制度化的存在,即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建立了具有超国家权力的共同体机构。——摘编自黄正柏《论欧洲认同和欧洲一体化中的认同问题》材料二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12国正式成立欧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欧盟成员国在多边对话、谈判协商中逐渐形成了通过条约的方式解决冲突的惯例.确定了以机制化解决欧洲安全问题的基本模式,也因此开启了欧洲的和平时代,并持续至今。——摘编自林霖《欧盟外交中多边主义理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得以实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中后期世界格局的演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D【详解】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加剧了世界局势动荡,故D正确;世界新格局是多极化趋势,A项中“确立了”表述错误,排除;“新冷战”是苏联解体以后出现的,1991年苏联已经解体,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是美苏冷战时期,C错误。2.C【详解】通过柱状图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5年,除美国外,中国、印度、欧盟、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地区的GDP明显上升,说明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实力在提升,意味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在加快,C正确;GDP是国内生产总值,通过这一数据无法判断全球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欧盟GDP增速较快,意味着区域经济集团发展较快,B正确;当前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尚未形成,排除D。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决定国家政策,因此戴高乐推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A项、B项和D项都不是法国推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4.D【详解】据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强,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①错误;跨国公司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正确;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③正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加强了全球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④正确;故选D项。排除A、B、C项。【点睛】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能杜绝各种经济贸易纠纷,D项错误,符合题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契机的说法均合理,ABC三项不符合题意。6.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09-2018年世界各国的贸易干预措施和保护措施数量居高不下,贸易促进措施数量没有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下,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为掣肘全球化的力量,因此材料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A项正确;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排除B项;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国际安全而非反霸权主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7.D【详解】依据所学,在欧共体组织下,各个成员国具有各自独立的主权,而联邦制度下各邦虽具有自己的主权,但是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所以将欧共体组织比作联邦不准确,因此D项与题意相符;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主权让渡性、体现超国家权力、成员国权利共享均体现了欧共体的特点,因此ABC项与题意不符。8.A【详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对各国语言文化形成巨大冲击。法国政府立法强调法语的使用,目的在于维护法语的地位,捍卫法兰西民族文化,A项正确;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抵制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冲击无关,排除C项;上述规定限于法国国内,并不是直接为了扩大法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9.C【详解】据材料“如表是1970年和2015年世界经济指标的相关统计”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全球经济各项经济指标总量发展,但世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增高,说明世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大,反映出财富分配上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加剧,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状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体系日益完善,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国际贸易分工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占份额得到提升,金砖国家是由新兴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投票权增加,这些都冲击了传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C项正确;迄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西方发达国家仍掌握国际话语权,排除A项;“发展中国家正逐渐主导国际秩序”不符合史实,目前主导国际秩序的仍以发达国家为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的激化,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瑞典、丹麦和英国拒绝加入欧元,是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欧元的不信任,D项正确;欧盟以及欧元区属于区域集团,而非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欧盟国家经济发展较不平衡、担心本国会失去贸易主导权是拒绝加入欧元的原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和C项。故选D项。12.C【详解】根据题干这是联合的一次会议,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国家组织并不属于区域集团化,且材料中无区域集团化信息,故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无关于科技的信息,故无法体现选项内容,故错误;C选项根据材料的关键词“公正”“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推断利用环保促进持续发展维护公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材料中并无明显的反恐内容,D选项错误。13.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漫画可知美国人一手拿着一把剑一手扶着地球仪,而且美国自由女神站在地球仪上,这不难分析出美国是想进行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的。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B、D与漫画信息不符。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的扩张野心。14.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大国之间的多边多角互动与制衡态势使大国关系错综复杂,这种合作与制衡的态势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项正确;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指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平等地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参与国际事务,而材料强调的依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制衡,未涉及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A项;大国之间进行合作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冲突淡化,排除C项;材料中的局势并不一定会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材料中联邦德国和英国对外交政策的调整,体现出其外交自主性的增强,这表明随着西欧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新的分化,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说法错误,而且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项。16.A【详解】试题分析:B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欧元的流通也不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C项是错误项,欧洲是世界旧秩序的维护者,所以欧元不能也不可能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所以C项错误。D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反映。材料内容“欧洲可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安排,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谋求欧洲的利益”表明A项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元的作用【名师点睛】欧元的使用不仅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融合,而且还促进欧洲社会文化的融合。无国界、无身份、货币通用的人口大流动,允许当地人民更好地交流、讨论、表达和生活。各国间的这种文化相互渗透,给欧洲人一种生活在同一“屋顶下”、“新欧洲”命运共同体的感觉。欧元自然而然地成为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新动力。17.(1)条件:政府重视,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天文地理知识的先进(或掌握季风变化);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一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等。特点:主要有亚欧之间的太平洋一印度洋海上贸易线、亚欧大陆贸易线和地中海贸易线;阿拉伯人、中国商人、意人利商人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商品受到各国的欢迎。(2)特征:以英国为中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变化:从清统治者的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受到西方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3)新发展: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有利因素: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详解】(1)第一小问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应该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角度回答,如政治:政府重视,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科技文化:天文地理知识的先进(或掌握季风变化)、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一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等。第二小问结合地图示例从商人、商路和商品角度概括特点。(2)第一小问主要指19世纪前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世界市场形成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特征,根据所选学知识,当时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中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列强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对外扩张,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第二小问结合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面对全球化潮流,从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的表现回答。(3)第一小问主要根据材料从范围、程度、内容、利益共享等方面归纳新发展,如“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可知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可知合作范畴更大;“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可知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第二小问从中国国内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交政策、区域合作、民族政策、国际上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18.论题:国际力量变化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论述: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是唯一能与之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国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逐渐由联合走向对抗,由此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五六十年代,西欧联合,经济复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不愿意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发起不结盟运动。这一时期,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崩溃。日本、西欧、中国等力量进一步发展,普京的务实政策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因此,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综上:国际力量变化使世界格局处于动态变化中,但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详解】根据材料“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了从美苏两极对峙的雅尔塔体系到“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的演变,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有实力的大国或大国集团,因此可以拟定论题为:国际力量变化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三个阶段加以论述。论述中要特别强调国际力量变化对世界格局影响。如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是唯一能与之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国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逐渐由联合走向对抗,由此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五六十年代,西欧联合,经济复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不愿意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发起不结盟运动。这一时期,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崩溃。日本、西欧、中国等力量进一步发展,普京的务实政策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因此,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最后总结升华。19.(1)原因:摒弃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想(或对历史上欧洲不断战乱的反思);战后欧洲复兴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