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1套)_第1页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1套)_第2页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1套)_第3页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1套)_第4页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1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1套)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zhì)禁锢深恶痛疾(wù)眼花瞭乱B.溃退(kuì)建术翘首而望(qiào)杳无消息C.锃亮(zèng)诘责正襟危坐(jīn)和颜悦色D.黝黑(yǒu)滞留锐不可当(dǎng)诚皇诚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几年来,中小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已经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眼花缭乱。C.苏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B.“新闻阅读”“百鸟朝凤”“殚精竭虑”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C.消息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因为尘埃和水汽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成片的云滴就组成了厚厚的云层。②温度太高,不但人类无法忍受,就是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会被“烤干”。③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一层保护膜。④没有尘埃,地球表面将会热得不得了。⑤云层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可以将照在其上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地削弱了太阳的威势。A.④③②①⑤ B.④⑤②③①C.④②③①⑤ D.③④②①⑤7、默写(1)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2)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3)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4)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王绩《野望》)(5)《黄鹤楼》中描写站在楼上观赏到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与朱元思书》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①、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②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略有删改)(注)①商贾:商人。②涵煦:滋润养育。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3)及宋受天命(4)而孰知上之功德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处处志之 B.具答之C.用武之地也 D.渔人甚异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足为外人道也。(2)圣人出而四海一。4.请用自己的话从(甲)、(乙)两文中归纳出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原因。1.(1)交错相通(2)通“邀”,邀请(3)到了……的时候(4)谁2.C3.(1)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2)圣人一出现,天下就统一了。4.甲文: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平等地耕田种地,没有战乱。乙文:朝廷休养生息,百姓安心耕田穿衣吃饭。三、现代文阅读。(30分)1、塑料袋真的应该抵制吗①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十年,其间围绕塑科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死亡的图片更激起人们对塑科袋的痛恨。②但其实,人们对塑料袋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③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2008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在上海,这个数字是7%。④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⑤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种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科袋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死亡率有相关关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专家的研究表明,塑料袋对于海洋哺乳动物的伤害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严重,⑥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定是杀死海洋动物的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稚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制之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由螺旋浆造成的伤口。⑦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它垃圾高,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⑧环保组织常用吞下了塑科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⑨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用。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是渔业而非塑料袋制品污染。⑩因此,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⑾除了伤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诟病。然而真相出乎人们意料。⑿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结果认为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纸袋和布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科袋的四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科袋的3.3倍。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⒀同时,塑料袋使用的便捷已经让许多家庭主动对塑料袋进行“绿色处理”。他们会把超市和菜市场的塑料袋拿回家储存,在套垃圾桶和装东西时拿出来二次甚至多次使用。⒁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定在一起,“不可降解”四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倍。⒂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的使用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材料能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成为它最好的去处。⒃国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材料,从此变废为宝,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和日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可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⒄限制塑科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大,只要回收利用得当,塑料袋也并非罪大恶极。——摘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9期(有删改)1.为什么说“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2.文段⑧中加点的“也许确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3.选文第⑥段和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任意两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4.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塑料袋是否可用,为什么?1.①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②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对海洋动物伤害更大,③海洋动物误食其他垃圾更多,④人类渔业活动是最大的杀手。2.不矛盾。因为,“也许”是表推测,因为作者觉得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这是事实,但也知道海龟吞食的垃圾中确有塑料袋,海龟的死塑料袋脱不了干系。所以两词连用表示这样一种事实,就更准确。3.第⑥段主要用了举例子,第①段主要用了打比方。4.我认为可用。塑料袋方便、便宜,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我认为的可用,也应该加以宣传和引导,一是尽量少用,不用或重复利用;二是做好垃圾分类,让塑料能二次三次,甚至循环利用,三是开发可快速降解的塑料袋。这样,就能化解矛盾,既保护环境,也有利人类生活。2、筷子春秋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作者李阳波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2.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1.(1)"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2)对“筷子”这一食器诞生的推测。(3)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4)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2.(1)作比较。(2)通过“等”和“匕”(或“匙n)作比较,来说明。“筷子”的使用更方便夹菜。3.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著”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4.(1)使用方便灵活。(2)可以使进食方式更文明。现代文阅读《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四、写作题(40分)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有让你感动的人物,或者是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