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2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3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4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配 17.1.1原材料 17.1.2配合比实验 27.2混凝土的运输要点 27.3混凝土浇筑现场人员组织 37.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47.4.1混凝土施工阶段划分 47.4.2混凝土浇筑顺序 47.4.3浇筑方法 67.4.4钢筋防止移位措施 87.4.5电梯井、集水坑及核心筒模板防止上浮倾倒措施 87.4.6表面防裂施工技术要点 87.4.7混凝土养护 87.4.8试块留置 87.4.9混凝土测温 97.4.10混凝土降温 137.1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配7.1.1原材料粗骨料: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可靠性影响很大,一般要求: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泵管内径的1/3,卵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泵管内径的1/2.5。为了提高混凝土可靠性,可选用级配粗骨料。细骨料:砂子采用中砂或中粗砂,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粗骨料所占比重,一般不少于15%,最好能达到20%。水泥:宜选用泌水小,保水性能好,抗冻性较优的P·O42.5水泥。外掺材料掺和料:掺和料磨细粉煤灰的细度达到水泥细度标准,通过0.08m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得超过15%,SO3含量小于3%,烧失量小于8%。7.1.2配合比实验由于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浇筑量大,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要求较高,既要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又要降低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巨大热量是个重点。因此在水泥以及外加剂的选择上将制定专向的措施。根据工程特点,由搅拌站进行混凝土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同时按28d、60d、90d强度进行试配,计算时适当提高混凝土标准差。进行90d强度的试配同时要求进行28d强度的试验,通过对比选择保证能够同时满足两个设计强度性能的配合比。可考虑掺加粉煤灰,改善预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减少坍落度损失,砂率控制在38%左右。并做混凝土强度和抗渗试验,使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选用P.O42.5低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Ⅰ级粉煤灰,降低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降低水泥反应水化热,同时掺加粉煤灰以降低单方水泥用量,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消耗混凝土中部分碱性物资,预防碱-集料反应。选用5~31.5mm连续级配的石子,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含泥量不大于0.2%;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0.8%。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5,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60±30mm。7.2混凝土的运输要点商品混凝土供货采用汽车式运输搅拌车,每车平均运输量12m3,总方量6.1万m3,供货总车次约5084次,运输上要保障有足够的车辆,交通要保证,确保砼的运输畅通无阻。混凝土供货车的工作要点如下。1、要检查混凝土运输车的行经路线,如架空管线高度、桥涵洞口及库门口的净高和净宽,要设法排除各种路障,以利混凝土运输搅拌车的通行。2、每车混凝土运送时间一般控制不宜超过40分钟。3、在混凝土运送过程中,搅拌筒应低速(2~4r/min)转动,到达工地后,搅拌筒应以8~12r/min的转速转动2~3min。待搅拌筒停转后,再使筒反转卸料。4、反转卸料速度为6~8r/min。在出料及卸料部位附近工作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使用接长料斗溜槽时,切勿将手伸入溜槽连接处。对粘在进料斗、搅拌洞口、搅拌筒拖轮等处的混凝土应及时冲洗干净。在铲除混凝土结块时,必须先使发动机熄火,停止搅拌筒转动。7.3混凝土浇筑现场人员组织1、控制指挥中心在现场设置控制指挥中心,内部设置现场车辆导行线路图、搅拌站到现场的道路沙盘、混凝土地泵控制信号灯开关和扩音设备。在控制指挥中心设置总指挥1人/班、每家车辆调度1人/班、搅拌站调度1人/班、质检员1人/班。指挥控制中心提前了解和预估现场的罐车情况,及时与各搅拌站调度进行车辆协调,控制混凝土供应速度,并对整个现场混凝土浇筑进行总体调度和指挥,对现场施工过程监控、下达指令。2、劳动力计划安排在混凝土浇筑时现场按照两个大班换班作业。作业时间为第一班8:00~20:00,第二班20:00~8:00。(1)操作人员分配混凝土泵操作工:12人/班,计24人;混凝土泵维修人员:2人/班,计4人;混凝土放灰下料:2人/1台泵/1溜槽,计20人;测温、测坍落度:2人/1台泵/1溜槽,计10人;混凝土现场取样、试件制作:4人/班,计8人;出泵管口操作人员:4人/1台泵/1溜槽,计40人;振捣手:6人/1台泵/1溜槽,计60人;抹面收光:25人/班(按1人/3m),计50人;接拆溜槽、抢修组:5人/班(架子工),计10人;保温、养护、覆盖人员:6人/班,计12人。小计:238人(2)配合工种人员分配钢筋工:10人/班,计20人;木工:10人/班,计20人。零工:10人/班,计20人。小计:60人(3)管理人员作业面:2人/1班/1台泵/溜槽(分前台和后台),由工程部、钢结构部、平面计划部、机电部和质量部组成。交通指挥:2人/1班;外部协调(含新闻报导、参观学习)2人/1班由技术部、安全部组成。水泥厂、搅拌站及现场试验:6人/班,由技术部、物资部、商务部组成。7.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7.4.1混凝土施工阶段划分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图纸,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根据施工缝划分为20个施工段,分别为A2、A3、A4、A8、A9、A10、A12、A13、A14、B1、B2、B3、B4、B6、B7、B12、C2、C4、C5、C6,每块采用一次性整体浇筑完成。7.4.2混凝土浇筑顺序除特殊情况外,每块底板混凝土浇筑沿长边方向浇筑,以减小因受混凝土供应速度、天气等因素影响出现冷缝风险。下图为7-1#楼基础底板浇筑顺序,采用四台布料机进行浇筑,泵车布置在北侧道路上,浇筑顺序自南向北。7-2#楼采用4台泵车浇筑,泵车分别在西侧道路、南侧道路布置两台,浇筑顺序为自东向西浇筑。8-3#楼布置4台泵车浇筑,均布置在北侧道路上,浇筑顺序为自南向北。7.4.3浇筑方法1、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电梯基坑以外混凝土浇筑采用整体推移式一次性浇筑完成的方式浇筑;核心筒电梯基坑区域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浇筑施工的方式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并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2、混凝土振捣每个作业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捣混凝土,在出料口、坡角、坡中各配备一台振捣器,边浇筑、边振捣,浇筑厚度、标高采用按浇筑坡度的斜面情况支设钢筋棍控制,全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消除两层之间的暗缝,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避免过振或漏振,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大于0.5m;振捣时注意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小于150mm,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钢筋工经常检查钢筋位置,如有移位,必须立即调整到位。3、泌水处理大流动性砼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必然会有游离水析出并顺砼坡面下流至坑底。为此,采用真空自吸泵将泌水排出坑外。同时在混凝土下料时,保持中间的混凝土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这样经振捣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得到克服。当表面泌水消去后,用木抹子压一道,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纹。4、表面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泌水较少时用铁锹均匀分开,较多时人工将其收集于灰斗内用塔吊吊运走,避免因泌水多而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较厚,浇筑5~8h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用抹子抹压两遍,初步分散水泥浆,待表面收干后,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防止表面裂缝出现。第二遍抹压要掌握好时间,以初凝时间前1小时为宜,但由于施工现场白天、晚上气温不一样,对凝结时间有影响,因此可以在手压有痕但下沉量不大时进行第二遍抹压,二次抹压时不可在混凝土表面上洒水进行,而应将混凝土内部浆液挤压出来,用于表面混凝土湿润抹压。5、电梯深坑浇筑电梯深坑的底板混凝土应先下料振捣,待坑壁混凝土浇筑时,底部不致返浆,振捣操作应分层振捣,分层厚度500mm。电梯井深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井筒移位、跑模的质量病,为防止模板移位,除支模时采用对拉丝杆固定方式支模,为防止模板上浮,在井筒模板顶部压盘圆钢筋等重物。一定要注意在井筒模周边对称下料,对称振捣,禁止一侧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7.4.4钢筋防止移位措施采取定点下料,对称振捣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将钢筋推离设计位置。底板上剪力墙及柱插筋采用定位箍控制竖向筋的间距,竖筋外套PVC管防止水泥浆污染,浇筑现场安排专人看护。钢结构预埋螺栓焊接固定到位,外套塑料套管防止污染。7.4.5电梯井、集水坑及核心筒模板防止上浮倾倒措施为防止模板移位,支模时采用对拉丝杆固定方式支模,为防止模板上浮,应在井筒模板顶部压盘圆钢筋等重物。电梯井及集水坑模板按照尺寸,提前固定成矩形模板框,在模板上开200×200mm的排气孔,排气孔用快易收缩网封住,便于浇筑过程中气体排出,同时将模板通过钢筋与底板钢筋焊接,防止模板上浮。7.4.6表面防裂施工技术要点大体积泵送混凝土经振捣后表面水泥浆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缝,首先,要求在振捣最上一层混凝土时,控制振捣时间,注意避免表层产生太厚的浮浆层;在浇捣后,必须及时用2m长刮尺,将多余浮浆层刮除,按施工员测设的标高控制点,将混凝土表面括拍平整。有凹坑的部位必须用混凝土填平,在混凝土收浆接近初凝时,混凝土面进行二次抹光,用木抹子全面仔细打抹两遍,既要确保混凝土的平整度,又要把其初期表面的收缩脱水细缝闭合,在混凝土收浆凝固施工期间,除了具体施工人员外,不得在未干硬的混凝土面上随意行走,收浆工作完成的面必须同步及时覆盖表面养护保护层。7.4.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进行蓄水养护,蓄水深度3-5cm,养护3-5天且里表温差不大于25℃,后续养护采用保湿养护9-11天以上,保证养护到位。本项目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有P8抗渗要求,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面经常湿润状态即可,浇水水源采用自来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上料、上机具、上脚手、模板、钢筋、支架等。7.4.8试块留置块制作必须设标养试块以及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块按照超过1000m³连续供应的大体积混凝土,每200m³制作一组标养试块,为防止试块损坏等情况,每块底板浇筑应多做1~2组标养试块,抗渗试块每500m³留置1组试块(每组为6个抗渗试块),共做46组抗渗试块,同条件试块留置20组。具体试块留置方法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1要求规定。见证试块:混凝土试块有30%为见证试块,浇筑前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配合做好见证试块,底板共做18组见证。试块制作后,初期在现场标养室养护2~3d后,转交试验室标养。标养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的环境条件。同条件试块应锁在现场钢筋笼中,放在现场同结构位置同条件养护。7.4.9混凝土测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厚度较大,其内部水泥水化热难于释放,必然要产生高温,为了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必须对砼内的温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使其内部温差最大不超过25摄氏度;方法是在厚度≥2m的大体积砼中预埋测温线,利用钢筋进行架设,利用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对相应预埋位置温度探头处温度进行量测,读数,并作笔记,具体测温点布置如下: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体平面图对称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3、混凝土浇筑体得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4、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5、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牌标志,测温点平面布置图见下7-1#楼测温点见下图:测温点9个7-2#楼测温点见下图:测温点9个8-3#楼测温点见下图:测温点9个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线,测温线利用钢筋作为支撑物,相应埋线端头用胶带缠绕固定,探头不得与钢筋接触,以免造成不能如实反映混凝土温度,架设钢筋立杆应固定牢固可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测温点附近避免振动棒振捣破坏测温探头。不同位置处(上、中、下)的测温线应标记清晰,便于测温后查找记录。加强测温控制,按照测温点平面布置图进行测温,按规范要求进行测温记录。根据测温记录,如发现内外温差接近25℃时,应立即采取增加保温材料厚度的措施(如覆盖养护毛毯),使内外温差不超过2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专人监测表面温度与结构中心温度,测温时间不小于14d,前7d每隔4h测温一次,后7d每隔8h测温一次,同时测量大气的温度,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温差大于25℃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保温等,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温差少于25℃时,可停止测温及保温工作。如测温结果与标准差较大,应继续测温监控。测温线预埋完成后,外漏长度不小于20cm,插头位置利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浇筑过程中潮湿保持洁净,测温式将插头插入测温主机,待读数稳定是进行读数记录。测温记录表由专业工程师、质量员负责,测温人员设4人,昼夜24小时轮流值班测温。测温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字迹工整,不得涂改。测温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混凝土的性质、测温要求,对现场覆盖不严、温差过大、混凝土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