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1页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2页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3页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4页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浇筑前准备工作 14.2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 14.3电梯坑及集水坑混凝土浇筑 34.4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浇筑 34.5混凝土振捣 44.6泌水处理 54.7混凝土收面 64.8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64.9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74.10混凝土测温方案 74.10.1混凝土监测 74.10.2监测点布置 84.10.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114.10.4混凝土降温措施 124.1浇筑前准备工作1、浇筑前应将筏板钢筋内杂物进行清理,对混凝土垫层应浇水润湿,但基层表面不应留有积水。2、项目测量员密切关注,及时组织定位测量放线复核工作,做好柱、剪力墙等部位钢筋的轴线控制工作。3、投入足够的劳动力,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穿插,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任务。4、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前填写混凝土浇筑申请单,注明浇筑部位、浇筑时间、浇筑方量、技术要求以及混凝土生产厂家。见附表一。5、在混凝土浇筑前,由专业工程师填写混凝土浇筑对比分析表,检查混凝土是否亏方,计算图纸量与实际量差值,见表图二。6、混凝土浇筑前,专业工程师填写混凝土取样送检通知单,保证试验工程师及时取样。见附表三。7、钢筋工程详及模板工程见《地下结构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地下结构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4.2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顺序按照A1-A7,B1-B8共15个施工流水段。每个流水段施工时,浇筑按照不同板厚分层浇筑。混凝土泵送时,按1:5~1:8坡度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每层的覆盖幅度在10~15m,且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浇筑,同时设专人检查,避免产生冷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推移式斜面分层的方式,1000mm厚基础底板2次浇筑到顶,2200mm厚基础底板分4次浇筑到顶。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见图4.2-1所示。图4.2-1混凝土斜面分层浇筑示意浇筑前必须认真核对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商品混凝土浇筑配合比单、随车小票,每车做坍落度的现场测试工作,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发现问题及时与搅拌站取得联系并得到解决。浇筑时,按混凝土浇筑平面布置图布设泵管,泵送混凝土前,先泵水60—90Kg冲洗,再压送1:2水泥砂浆,确保泵管全部湿润畅通,方可进行泵送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较大或混凝土产生离析时,立即用压力水将泵管内的残存混凝土清除干净。基础底板表面在初凝前容易出现一些早期裂缝(如收缩裂缝),必须通过混凝土下料和振捣对其进行消除,以免产生混凝土缺陷,导致应力集中。初凝前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人工抹压,然后洒水养护并覆盖薄膜。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严防其它部位混凝土进入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内,以免影响设置效果。浇筑混凝土前排除故障或其它原因造成废弃混凝土严禁进入工作面,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对作业面散落的混凝土、拆管倒出的混凝土、润管浆等应用吊斗吊出场外。基础底板下料时,混凝土应自然流淌,形成斜面。南北区交界处由于高差较大,混凝土应分三次浇筑,详见图4.2-2所示。图4.2-2南北区交界处延伸跨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4.3电梯坑及集水坑混凝土浇筑1、电梯深坑的底板混凝土应先下料振捣,待坑壁混凝土浇筑时,底部不致返浆,浇筑混凝土时因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500mm。2、电梯井深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井筒移位、跑模的质量病,为防止模板移位,除支模时采用外顶内撑的固定方式支模,一定要注意在井筒模周边对称下料,对称振捣,禁止一侧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电梯井深坑底部四个角位置应设置定位筋,定位筋与底部钢筋焊接,高出底部钢筋100mm。3、根据大面积基础底板混凝土流淌速度的范围,需提前进行临近集水坑内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并振捣密实。将集水坑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高度,与集水坑上部基础底板混凝土部分交接严密。4、集水坑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其面积大小、深浅以及坑壁的厚度不同,采取间歇浇筑的施工方法。5、对较浅的集水坑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当基坑底板混凝土浇筑成后,紧接着浇筑坑壁。6、较深的集水坑浇筑时,采用间歇浇筑的方法,其模板做成整体式并预先架立好,先将坑底板浇至与模板平,待坑底混凝土流动性不大,可以承受坑壁混凝土压力时,再浇筑地坑坑壁混凝土,要保证底与壁接触处的质量。间歇时间在2h~3h左右。7、派专人检查集水坑底板混凝土状态,严防混凝土初凝。8、坑底浇筑顺序由长度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推进,或由两端向中间浇筑。坑壁应形成环行回路分层浇筑,并根据坑壁的长度采用单向循环或双向循环浇筑。9、集水坑侧壁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对称浇筑的方法,确保侧壁受力均匀。4.4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为大体积抗渗混凝土,塔楼部位底板厚度达到2200mm,工程除设置沉降后浇带外,在底板浇筑混凝土时设置了膨胀加强带。沉降后浇带的封带时间一般为结构封顶后且沉降变形稳定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封带。膨胀加强带带宽为2000mm,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应在浇筑混凝土的一侧基础1/2高度范围内设置连续的止水钢板,单侧采用快易收口网进行混凝土拦槎。第二次浇筑相邻底板的混凝土时,应将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拦槎部位清理干净,先浇筑膨胀加强带部位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紧接着浇筑相邻底板的混凝土,浇筑时不得将其他部位的普通抗渗混凝土浇筑在膨胀加强带内。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膜养护,定时洒水。间歇式膨胀加强带浇筑方式见图4.4-1所示。图4.4-1间歇式膨胀加强带4.5混凝土振捣在浇筑过程中,应遵守“同时浇捣、分层堆累,一次到顶,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振捣时重点控制两凝头,即混土流淌的最近点和最远点,振动点振动时,不能漏振,尽可能采用两次振捣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浇筑入模后,振动捣固,使拌合料的颗粒之间以不同的震动加速度发生液化,破坏初始颗粒之间不稳定平衡状态,骨料颗粒依靠自重达到稳定位置,游离水分挤压上升,气泡逸出表面,混凝土最终逐渐达到密实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1、浇筑时,每条泵管处配备足够的振捣棒。振动棒要垂直插入,快插慢拔,插点交错均匀布置,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一层50~100mm左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使得层间不形成冷缝,结合紧密,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同时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振动器在每一插点上的振捣延续时间一般以10~30s为宜,移动间距不得大于500mm,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及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明显沉落为度。振捣时间过短,混凝土不易振室;而过长,引起离析。混凝土振捣见图4.5-1所示。2、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层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脚处,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浇筑的推进,振动器也在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3、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振捣点插点“行列式”或“交错式”排列见图4.5-2~3所示。不应混用,避免漏振。4、钢筋密集区域或型钢与钢筋钢筋结合区域应选择小型振捣棒辅助振捣、加密振捣点,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5、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钢构、预埋件等。6、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平板振捣器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振捣。7、在2200mm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不得进入底板内进行振捣,应合理选择足够长度的振捣棒。8、在筏板下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手应下到基础底板内振捣混凝土,近距离振捣混凝土,有利于插点到位,振捣密实情况容易掌控,不易漏振。图4.5-1混凝土振捣示意图4.5-2振捣点插点行列式排列图4.5-3振捣点插点交错式排列4.6泌水处理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必然会有游离水析出并顺混凝土坡面下流至坑底。为此,在基坑中部设置集水坑,通过软抽水机把泌水抽至集水坑内,再用潜水泵将集水坑内水排出基坑外。同时在混凝土下料时,保持中间的混凝土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这样经振捣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得到克服。当表面泌水消去后,用木抹子压一道,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的裂纹。见图4.6-1所示。图4.6-1混凝土泌水处理4.7混凝土收面混凝土面层收面要求三次成活。第一遍搓毛赶平,使用用铝合金长刮尺表面刮平,铁抹子搓平压实;把混凝土面局部不平整的赶平,时间控制在混凝土表皮基本初凝时,所谓表皮初凝即为混凝土表皮没有流动性但上人也能下陷的时间段。第二遍用木抹子抹压提浆,把混凝土面石子过多或其它原因造成的面层无浆的情况在此次抹压中处理掉,保证面层水泥浆能完全覆盖石子;此遍抹压时间控制在第一遍后半小时左右,具体时间视混凝土收水速度,一般在混凝土面水迹消失后10~20分钟为宜。第三遍使用铁抹子抹压赶光,采用细毛扫把扫毛,扫毛方向为同一个方向。4.8大体积混凝土养护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入模温度5℃~35℃;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2)在覆盖养护或带模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拆除养护时混凝土浇筑体表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2、安排专人负责养护工作,并做好测温记录,混凝土表面不得洒水,经常检查塑料薄膜保湿材料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保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3、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可揭除塑料薄膜。4、在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检测。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要达到保湿的目的。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减小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和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同时延长散热时间,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通裂缝。使混凝土在强度发展阶段,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6、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方式为:混凝土表面严密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护。7、保湿养护用塑料薄膜优先选用厚度较薄的一次性薄膜,相邻两幅塑料薄膜接缝处需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以保证不漏气,要求塑料薄膜要紧贴混凝土表面,边角及搭接处用木方压牢。特别强调墙柱插筋内部及根部、突出底板的预埋件位置、集水坑位置及底板边角等部位的塑料薄膜要精心覆盖严密,不漏气。塑料薄膜覆盖时若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较多、发白,用喷壶喷洒少量水后再覆盖。养护期内混凝土表面要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塑料薄膜内始终含有凝结水珠。4.9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1、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者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2、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在160±20mm,若遇到混凝土塌落度偏低影响正常浇筑,应及时退回搅拌站处理,施工人员不得随意向泵车中添加水。3、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应多于30min,如超过30min则应及时清管,以免堵管。4、若遇堵管,不得将堵管离析后的混凝土浇筑至底板结构中,必须将其转出底板范围外。5、不得将水管端头放至建筑面以内。以免水管冲蚀未凝固的混凝土,导致水泥浆被冲走后结构强度偏低。6、在浇筑整过程中,工长应做好搅拌站和现场需求混凝土量的调度工作,坚决杜绝混凝土浇筑中断。7、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劳务队伍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工长汇报,若工长不能解决时应及时向上级反映。8、每段混凝土浇筑时,从第一辆混凝土罐车到达浇筑地点算起,应连续测定5辆车内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温度,观察其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泌水、分层等现象,检查不合格混凝土要坚决退场。当测定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和温度稳定后,应每隔2h测定一次。4.10混凝土测温方案4.10.1混凝土监测对于底板处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拟采用预埋有线测温导线的方式进行温度的监测。1、施工前准备队伍准备:由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施工前进行对各向专业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监测大体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由本项目技术人员,监测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组成,技术人员负责布点方案和现场的施工各方的调节,监测人员负责监测室内数据的处理并及时向技术步报告监测数据的动态和预警警报。设备维修人员主要负责安装监测设备,调试设备和后续的设备的维修。材料机具准备:温度传感器,混凝土测温导线,数据采集处理台式电脑,钢筋条,钢筋绑扎丝等。技术准备: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技术部人员协同各方人员共同制定大体混凝土布点方案。完成布点方案后分别对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2、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在制定监测点布点方案时,要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相关规范和标准。布置导线时,依据布点图纸到现场附近温度模块设备装备最近的原则布置,传导线应绑扎在钢筋内侧或内边,以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的穿插损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根据现场布置的温度分布图每个温度监测点必须有人照看,现场记录好每个温度监测点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同时及时将温度监测点的位置通知到现场操作施工人员,应注意在施工的过程中保护预埋设备的安全。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养护的过程中发现温度监测数据离散性很大或显示模块没有数据,应立即派维修人员人进行对发生问题的温度监测点进行检查维修,使数据监测设备正常工作。4.10.2监测点布置底板混凝土测温采用JDC-Ⅱ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配合测温导线、测温探头使用。预埋时可用钢筋做支承载体,先将测温线绑在钢筋上,测温线的温度传感器处于测温点位置并不得与底板及支撑钢筋直接接触,在浇筑混凝土时,将绑好测温线的钢筋植入混凝土中,插头留在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留在外面的导线长度应大于300mm。根据工程底板截面形状、厚度,在底板中心点、边缘、角点及混凝土厚度变化等代表性部位布设测温位置,测温位置布置见图4.10.2-1~3所示,每个测温位置沿厚度方向设置上中下三个测温导线,较厚的部位布置五个测温导线,共计布置21个测温点。每组测温点包括三~五个测温导线,分别位于距筏板底50mm~100mm处,筏板中和距筏板表面50mm处,五个测温导线时应均有中上、中下两个部位。每个测温点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前插入Ф14的三级钢筋钢支架进行预埋,各传感器分别附着于Ф14钢支架上。测温时,按下主机电源开关,将各测温点插头依次插入主机插座中,主机屏幕上即可显示相应测温点的温度。基础底板测温点布置见附图二。图4.10.2-11000mm筏板测温示意图图4.10.2-22200mm筏板测温点布置图4.10.2-3测温点布置详图测温元件选择及安装(1)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温元件应有出厂合格证;b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5℃环境下);c测试范围:-30~150℃;d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Ω;(2)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b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c测试元件的引出线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d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温度监测(1)测温设备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进行测温,测温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责任心强的测温试验员进行,为做好全天候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检测,安排两个测温小组白天、夜间交替工作,每组2人,一人测试,一人记录。夜间作业做好安全防护和照明工作。(2)测温试验工程师及时准确提供砼温度变化资料和曲线图,指导完成大体积砼的测温工作;(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期间的表里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量频次,每间隔15~60min,测量记录温度一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4)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5)温度监测过程中,当出现降温速率大于2℃/d或每4h降温大于1℃、大体积混凝土表里温差大于20℃应自动报警,并及时调整优化温控措施;(6)混凝土降温速率和表里温差满足第五条说明下限值,且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度差连续3d小于25℃时,可停止温度监测;(7)现场设立测温百叶箱,及时有效地检测大气温度,并有测温试验员跟踪记录。测温记录表见下表4.10.2-1。表4.10.2-1混凝土测温记录表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资料编号表C5-9工程名称魏公村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1#办公商业楼等3项)施工单位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测温部位001-表C5-9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附图)测温方式养护方法测温时间大气

温度

(℃)入模

温度

(℃)孔号各测温孔温度(℃)t中-t上

(℃)t中-t下

(℃)t气-t上

(℃)内外最大温差记录

(℃)裂缝

宽度

(mm)月日时上中下审核意见:签

字栏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测温员制表日期年月日4)测温注意事项预埋的钢筋头上面应悬挂红色飘带,并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注意保护,不得损坏测温点。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不受污染,不受水浸,插入温测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