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2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2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2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2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一、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重心南移: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江南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长期对垒:中原农耕人被动防御,游牧人常取攻势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形式为中介,实行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游牧人,从农耕人那里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技术,促使其自身社会形态的变化3.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纵: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分。远古的村社经济残余,到宋元明清时期演变为乡族经济;三代以来的奴隶制经济残余,也长期存在;贵族分封制度,历代不绝(明代藩王勋戚经济)横:不仅仅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4.内敛型的海洋贸易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的进取精神二、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1.殷商西周: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土地分封,但原则上诸侯贵族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农业生产以集体劳动为主→井田制2.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3.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发达较早,是农耕经济的补充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特别是历朝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加强其依附性4.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三、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1.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2.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3.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钳制和束缚经济剥削意识形态的保守性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也十分不利于商品经济及新因素的成长四、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