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届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考点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考纲点击】
.能够根据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变化判断放热反应和
吸热反应。
2.掌握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3.能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及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4.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及综合应用。
【命题规律】
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考查的内容
主要有: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②比较反应热
的大小;③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④化学键键能与反应热、
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
从能源问题切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结合新能源的开发,
把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重点知识归梳理】
一、基本概念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用
△H来表示,单位是kj/mol。
2.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总能量为E1,生成物总能量
为E2,则:
⑴若E1>E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过程中可看作
是能量的释放过程。
⑵若EKE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可以看作是能
量的存贮的过程。
3.在lOlkPa时,I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lmolH2o的反
应热叫中和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常温常压下可不注明。
3.计量数可以用分数,因为它只表示物质的量。
4.注明各物质的状态,分别用s、1、g表示固态、液
态、气态。
5.在方程式后用表示反应热,△HVO表示放热,
△H>0表示吸热。其数值要与计量系数对应。
三、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它们的产品。
2.燃料充分燃烧的必须条件:燃烧时有足够多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化石燃料使用的弊端:燃料不充分燃烧对环境造成
危害、属于非再生能源、产生污染物。
4.预防措施:新能源的开发、煤的脱硫或固硫、煤的
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水煤气或干储煤气。
四、燃烧热
.燃烧热
⑴定义:在lOlkPa时,hn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
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⑵注意事项
①燃烧热是以I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
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物前系
数为1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co2,H-H2o
等。
⑶燃料的充分燃烧
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它们的产
品等。
②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
接触。
③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是:氧气要充足、可燃物与氧气
接触面要大。实施方案:故体燃料粉碎,或液化、汽化。
④不充分燃烧的危害是产热少、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⑷化石燃料提供能量的弊端以及预防措施:
①弊端: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产物中含有So2
造成环境污染、co2引起温室效应。
②预防措施:开发新能源、对燃料进行脱硫或固硫处理。
【例1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映的中和热△!!=一57.3kj/mol,则
H2So4和ca2反映的中和热411=2Xkj/mol
B.co的燃烧热是283.Okj/moL则2co2==2co+o2反
应的△H=2X283.O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I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
是甲烷的燃烧热
【思路分析】中和热和燃烧热是重要的反应热,本题考
查其概念及表示意义。
【解析】选项A中中和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强酸于强碱
的稀溶液反应生成lmolH2。所放出的热量,与酸和碱的元数
无关;选项c中加热是化学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为否放热
和吸热无关,如:Fe+SFeS,它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中燃
烧热是指Imol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
热量,这里的稳定化合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化合物稳定,
如C燃烧可生成co和co2,其中co2比co稳定,二是化合
物的状态稳定,如气态的水就不如液态的水稳定。
【答案】Bo
【变式探究】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
是(
)
A.已知2H2+o2=2H2o;AH=-483.6kj•mol—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已知c=c;A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NaoH+Hcl=Nacl+H2o;AH=—
57.4kj•mol—1,则含20.O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
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
D.己知2c+2o2=2co2);AH1
2c+o2=2co;AH2,则△H1>ZSH2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A
选项中H2的的燃烧热是lmol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所放出的
热量,A错;B中因为是吸热反应,可知金刚石
能量比石墨高,内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错;c选项中
ImolNaoH完全中和放出热量为57.4kj,0.5mol应放出
28.7kj热量,c对;D选项中前者是完全燃烧,故放出热量
多,但是放热反应AH为负值,故AHl<AH2,D错。
答案:c
五、中和热
.中和热
⑴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l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⑵注意事项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o若反应过程
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沉淀或弱电解质),则其反应热
不等于中和热。
⑶对于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
的。都约为57.3kj/mol
⑷对于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一般低
于57.3kj/mol。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
2.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步骤:
①保温装置的准备: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使放入的小
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在大小烧杯之间也同时填满碎泡沫
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
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
②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
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③另取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用温
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④将量筒内的NaoH溶液全部倒入盛有Hcl的小烧杯中,
用玻璃搅棒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⑤计算:起始温度tl0c=/2,终止温度120c
,温度差=0c
(2)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因此可以用保温杯来做,也可按课本中方法做,一定要使小
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这样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②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
浓度须稍大于盐酸的浓度。为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因此
Hcl和NaoH溶液的浓度宜小不宜大,如果浓度偏大,则溶液
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表观电离度就会减
小.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去一部分来补未电
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较大误差。
③宜用有。.1分刻度的温度计,且测量应尽可能读准,
并估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
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度
的精度。
④不宜用弱酸、弱碱代替强酸、强碱,来测中和热,否
则会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不准确。
⑤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快。以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⑥实验过程要至少重复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
作为计算依据,可以使中和热测定尽量准确。
【特别提醒】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H
△H<0,单位:kj/mol
不同点
反应物的量
mol(o2的量不限)
可能是Imol,也可能是0.5mol
生成物的量
不限量
H2o是Imol
反应热的含义
mol反应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
热不同
生成l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
相同,均为57.3kj/mol
例2.已知H++oH-=H2o;AH=-57.3kj•mol-l,
其中aq代表稀溶液,以下四个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热△
H=-57.3kj•mol-l的是(
)
A
H2So4+2NaoH=Na2So4+2H2o
B
H2So4+
Ba2二
BaSo4+H2o
c
Hcl+NaoH=Nacl+H2o
D
Hcl+NH3H2o=+H2o
解析:由中和热的定义知,生成物必须为lmolH2o放出
的热量才可能是中和热,则A错误。由于B中除了有H2o生
成外,还有BaSo4沉淀,反应热大于中和热。B项错误。D
项中的氨水为弱电解质,所以反应热小于中和热。
答案:c
【变式探究】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
多
B.由cc:△H=+1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oH—===H2o;AH=-57.3kj/mol,
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ImolNaoH的溶液混合,
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在lOl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
(g)===2H2o(1);AH=+285.8kj/mol
解析: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进行的,这样可以避免因浓
溶液稀释过程产生的热量变化而影响其测定结果。浓硫酸、
氢氧化钠反应时都会出现稀释的过程,且放出较多的热量,
因而测定结果偏大。
答案:c
六、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盖斯定律的涵义: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和有关,而
与反应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
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
相同的。
2.盖斯定律的应用
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有些反应进
行的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
(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
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的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例3、已知H2、c2H4和c2H5oH的燃烧热分别是
-285.8kj•mol-K-1411.0kj•mol-l
和-1366.8kj•mo-l,则由c2H4和H2o反应生成
c2H5oH的为
A.-44.2kj•mol-l
B.+44.2kj•mlo-l
c.-330kj•mol-l
D.+330kj•mlo-l
解析:由题意可知:c2H4+3o22co2+2H2o;AH=
-1411.0kj•mol-l,
c2H5oH+3o22co2+3H2o;△H=
-1366.8kj•mol-l,将上述两个方程式相减得:c2H4+
H2oc2H5oH;ZSH=-44.2kj•mol-lo
【答案】A
【方法技巧】用盖斯定律解题首先要知道有关的反应式
和相应的反应热,然后将反应合并成所求的反应式,其相应
的反应热要同样合并。
【变式探究】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如下
图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可以大大提高
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请填写下列空白:
电解食盐水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写出钛铁矿经氯化法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①mg+cl2=mgcl2
△H=-641kj•mol-l
②Ti+2c12=Ticl4
△H=-770kj•mol-l
则2mg+Ticl4=2mgcl2+Ti
△H=o
反应2mg+Ticl42mgcl2+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
在上述产业链中,合成192t甲醇理论上需额外补充
H2t.
以甲醇、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
成燃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答案:2cl-+2H2o
2oH-+H2f+cl2f
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
—512kj/mol
mg和Ti都有强还原性,在Ar气氛中可以防止被氧化。
10
cH3oH—6e—+8oH—=co32—+6H2o
【要点归纳探究】
一、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基本概念:
⑴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反应
热用符号“AH”表示。单位“kj/mol”。
⑵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用E反表示反应物所具有的总
能量,E生表示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①若E反>E生,为放热反应;当为“-”或△H<0o
②若E反<E生,为吸热反应;当为“+”或4Hagt;Oo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⑴根据反应类型判断:通常情况下燃烧反应、中和反应、
金属和酸反应制氢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盐
类水解、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等为吸热反应。若正反应为吸热
反应,则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⑵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的反应,为
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如: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钠“熔”成一个小球,可以说
明这一反应为放热反应;Fe粉与硫的混合物稍微受热后反应
继续剧烈进行,且保持红热状态,说明这一反应为放热反应。
在燃烧很旺的炉火中加入煤,炉火马上“暗”下来,说
明co2与c反应为吸热反应;Ba2与NH4cl反应,烧杯与玻
璃片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⑶由物质的聚集状态判断: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
其本身具有的能量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所具有
的能量大于液态,液态具有的能量大于固态;物质处与稳定
状态的能量小于不稳定状态的能量。如:硫蒸气在氧气中完
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大于固态硫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石墨比
金刚石稳定,所以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⑷由盖斯定律判断:
如一个反应可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
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通过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值来进行计算,若则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
放热反应。
⑸用仪器来测量:量热计
【特别提醒】我们不能通过看一个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来
判断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因为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
吸热反应,如物质的燃烧一般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的进行,
但属于放热反应,只有哪些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而那些只是通过加热来引起反应,反应开始后则无须加热的
反应,则属放热反应。所以注意两点,若一个反应需持续加
热才能进行,一旦停止加热,反应则停止,这样的反应肯定
是吸热反应,若一个反应虽然需进行加热来引起反应,但只
要反应开始后,不需加热继续反应,则这样的反应属放热反
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活泼金属和酸反应、
燃烧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铁与
八水合氢氧化钢的反应。
【自主探究】已知某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该反应发生时,一定不需要加热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如果该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反应一定不能继续进行
解析: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
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来引发反
应,但不需要持续加热,因为放出的热量可以维持反应的进
行。
答案:Co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
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⑴先书写化学方程式。
⑵有g(气体)、1(液体)、s(固体)标明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聚集状态。
⑶反应热用“AH”表示,标在化学方程式后面,中间
用隔开,吸收热量用“+”,放出热量用“一
⑷AH与测定的条件有关,书写时应著名条件。若条件
为25℃,103kPa,则可不注明。
⑸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
子个数,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表示热量的单位“kj/mol”表示的是对应方程式中的物质的
量,所以热量的数值必须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相对应。
⑹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不
能用“t”或"I”符号。
【自主探究】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o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4o2===2co2+4H2o
AH=+890kj•
B.cH4+2o2===co2+2H2o
AH=+890kj•
c.cH4+2o2===co2+2H2o
AH=-890kj•
D.1/2cH4+o2===l/2co2+H2o
△H=-890kj•
解析: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
热量,即l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890kj
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规定,要注明聚集状态,要
标出热效应。
答案:Co
三、燃烧热
.燃烧热
⑴定义:在lOlkPa时,I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
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⑵注意事项
①燃烧热是以I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
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物前系
数为1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co2,HfH2o
等。
⑶燃料的充分燃烧
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它们的产
品等。
②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
接触。
③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是:氧气要充足、可燃物与氧气
接触面要大。实施方案:故体燃料粉碎,或液化、汽化。
④不充分燃烧的危害是产热少、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⑷化石燃料提供能量的弊端以及预防措施:
①弊端: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产物中含有So2
造成环境污染、co2引起温室效应。
②预防措施:开发新能源、对燃料进行脱硫或固硫处理。
【自主探究】25℃、lOl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
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K285.8kj/moK890.3kj/moK
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o2=co;△H=-393.5kj/mol
B.2H2+o2=2H2o;AH=+571.6kj/mol
c.cH4+2o2=co2+2H2o;AH=-890.3kj/mol
D.c6H12o6(s)+3o2=3co2+3H2o;AH=-1400kj/mol
解析:A.c项生成物不是稳定的氧化物(c项中H2o为
气态);B项中燃烧物不为Imol。
答案:D
四、中和热
.中和热
⑴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l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⑵注意事项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o若反应过程
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沉淀或弱电解质),则其反应热
不等于中和热。
⑶对于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
的。都约为57.3kj/mol
⑷对于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一般低
于57.3kj/mol。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
2.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步骤:
①保温装置的准备: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使放入的小
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在大小烧杯之间也同时填满碎泡沫
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
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
②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
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③另取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用温
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④将量筒内的NaoH溶液全部倒入盛有Hcl的小烧杯中,
用玻璃搅棒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⑤计算:起始温度tl0c=/2,终止温度120c
,温度差=0c
(2)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因此可以用保温杯来做,也可按课本中方法做,一定要使小
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这样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②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
浓度须稍大于盐酸的浓度。为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因此
Hcl和NaoH溶液的浓度宜小不宜大,如果浓度偏大,则溶液
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表观电离度就会减
小.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去一部分来补未电
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较大误差。
③宜用有。.1分刻度的温度计,且测量应尽可能读准,
并估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
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度
的精度。
④不宜用弱酸、弱碱代替强酸、强碱,来测中和热,否
则会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不准确。
⑤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快。以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⑥实验过程要至少重复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
作为计算依据,可以使中和热测定尽量准确。
【特别提醒】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H
△H<0,单位:kj/mol
不同点
反应物的量
mol(o2的量不限)
可能是Imol,也可能是0.5mol
生成物的量
不限量
H2o是Imol
反应热的含义
mol反应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
热不同
生成l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
相同,均为57.3kj/mol
【自主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Imol酸与I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H2。时的
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H=57.3kj•mol-l
解析: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热不一定是中和热(若生成的
水的物质的量不为Imol,或酸为浓酸等),A项错误。B项如
果为弱酸或弱碱则不成立,D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应该是
负值。
答案:c
【考点突破】
考点一化学键与反应热
例1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N2+3H22NH3
AH=2kj/mol
B.N2+3H22NH3
AH=2kj/mol
c.12N2+32H2NH3
AH=kj/mol
D.12N2+32H2
NH3
AH=kj/mol
解析通过图分析起点121nolN2+32molH2,变化三阶段
为①吸收能量akj;②放出能量bkj;③放出能量ckj到
lmolNH3o故可得热化学方程式:12N2+32H2
NH3
AH=kj/mol,扩大计量数后得到A。
答案:A
名师点拨
.从宏观上分析,反应热的形成原因是反应物具有的总
能量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从微观上分析,反
应热形成原因是断键时吸收的热量与成键时放出的热量的
相对大小,注意从图示上去理解。
2.从能量角度比较物质的稳定性: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
越高,其稳定性越差。
变式探究1
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lO。已知
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akj/mol>P一o:bkj/mol>P==o:ckj/mol>o-o:
dkj/molo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AH,其
中正确的是
A.kj/mol
B.kj/mol
c.kj/mol
D.kj/mol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其中旧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反应方程式
P4+5o2===P4olO中有6molP—P键和5nlolo==o键断裂,同
时生成4moiP==o键和12moiP—o键,因此△H=kj/mol。
答案:A
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例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2H5oH+3o2===2co2+3H2o
△H=-1367.Okj/mol
B.NaoH+Hcl===Nacl+H2o
AH=+57.3kj/mol
c.S+o2===So2A-296.8kj/mol
D.2No2===o2+2NoAH=+116.2kj/mol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生成的水应为液态,A项错;
B项中反应放热,AH应为负值,B项错;D项中没表示聚集
状态,D项错。
答案:c
名师点拨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AH值一定要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
成比例,且要注明单位和“+”、“一”符号。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为分数。
一般来说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反应条件,如不注明反
应的温度和压强,则应将温度和压强分别视为25℃和1.01
X105Pao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AH与反
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必须与A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AH也要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
符号相反。
变式探究2
已知25℃>lOlkPa下,拆开Imo1c一H键要吸收415kj
的能量,拆开Imolc—c键要吸收331kj的能量,拆开lmolo2
中的0—0键要吸收498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ImolH
-o键要放出465kj的能量,形成二氧化碳分子中的
lmolc==o键要放出798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炬中丙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
5o2===3co2+4H2oAH=-2036kj/mol
B.c3H8+5o2===3co2+4H2o
AH<-2036kj/mol
c.火炬中丙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3co2+4H2o
△H=+2036kj/mol
D.火炬中丙烷燃烧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表示
解析c3H8分子中含有2个c—c键,8个c—H键,c3H8
在燃烧过程中所有的化学键均要发生断裂,
molc3H8吸收的热量=2X331kj+8X415kj=
3982kj,5molo2吸收的热量=5X498kj=2490kj,生成
的3molco2和4molH2o放出的热量=3X2X798kj+4X2X
465kj=8508kj,故lmolc3H8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
出的热量=8508kj—6472kj=2036kj,故火炬中丙烷完全燃
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AH=—
2036kj/molo选项A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错误;选项c中
△H忽视“一”,错误;选项B,因H2o—~>H2o时吸收热量,
故生成H2o时放出更少的热量,AH是负值,故有AH>
-2036kj/mol;选项D,因c3H8完全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
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正确。
答案:D
考点三盖斯定律的应用及AH的计算
例3.由磷灰石[主要成分ca53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的热
化学方程式为:
4ca53F+21Sio2+30c===3P4+20caSio3
+30co+SiF4AH
①上述反应中,副产物矿渣可用来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
4ca53F+3Sio2===6ca32+2caSio3+SiF4AHl
H2+12o2===H2o
△H=-285.84kj/mol
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
热化学方程式为
cu+H2o2+2H+===cu2++2H2o
AH=-319.68kj/molo
解析①caSio3为玻璃的成分之一,从而确定矿渣用途。
②根据盖斯定律知AH=AH1+3AH2+18AH3
由热化学方程式①+12X②+③得:
cu+2H++H2o2===cu2++2H2o
AH=-319.68kj/mol
AH=AH1+12XAH2+AH3=+64.39kj/mol+12X
+=—319.68kj/mol
答案①制玻璃
@AHl+3AH2+18AH3
cu+H2o2+2H+===cu2++2H2o
AH=-319.68kj/mol
方法技巧1.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比较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要注意带符号进行。
注意反应热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液态、
气态。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AH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合理进行方程式的叠加
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类似于整式的运算,叠加时应遵循
数学的运算规则,当需要将某一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化
学计量数时,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和AH需同乘以该化学
计量数。
“△H”在进行加、减、乘等运算时,一定要注意其符
号的改变,即△H的运算包括数值和符号的双重运算。
变式探究3在298k、lOOkPa时,已知:
2H2o===o2+2H2AHI
cl2+H2===2Hcl
AH2
2cl2+2H2o===4Hcl+o2
AH3
则△H3与△Hl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AH3=AH1+2AH2
B.AH3=AH1+AH2
c.AH3=AHI-2AH2
D.AH3=AHI-AH2
解析令2H2o===o2+2H2AHI①
cl2+H2===2HclAH2②
2cl2+2H2o===4Hcl+o2AH3③
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反应②X2即可求得反应③,
因此有AH3=AH1+2AH2,故A项正确。
答案:A
高考失分警示
.比较反应热AH的大小要注意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
若为放热反应,热量越多,AH越小;若为吸热反应,
热量越多,AH越大。
2.反应热AH的单位kj/mol中的“/mol”是指该化学
反应整个体系,而不是指该反应中的某种物质。如2H2+
o2===2H2oAH=-571.6kj/mol指“每摩2H2+o2===2H2o
反应”,放出571.6kj的能量,而不是指反应中“H2、o2或
H2o”的物质的量。
3.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
△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o2===2So3
△H=-197kj/mol是指2molSo2和
molo2完全转化为2molSo3时放出的能量。若在相同的
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21noiSo2和lmolo2反应达
到平衡时,放出的能量为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
2molSo3,故Q<197kj。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XX高考]
.(XX•上海)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
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
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分解水属于吸热反应,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
答案:B
2.(XX•重庆)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
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10的是
A.co2+2NH3co2+H2o;
△H<0
B.co2+H2co+H2o;
△H>0
c.cH3cH2oHcH2=cH2+H2o;
△H>0
D.2c6H5cH2cH3+o22c6H5cH=cH2+2H2o;
△H<0
【答案】A
【解析】左边图像是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在拐点之前可
以判断斜率较大的T2对应的反应速率快,因此温度较高,
即T2>Tl,拐点之后,T2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水蒸气的
含量较少,因此确定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即此反应正
向为放热反应,排除B、co右边图像为压强与时间的图像,
拐点前可判断Pl>P2,拐点后可判断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
动,确定此反应生成物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小于反应物气
体的物质的量之和,排除D。
3.(XX•重庆)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
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Imol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
能量280kj,断裂lni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
330kjo则S+3F2=SF6的反应热为
A.-1780kj/mol
B.-1220kj/mol
c.-450kj/mol
D.+430kj/mol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判断lmolSF6中含有6molS—F键,
lmolF2中含有ImolF-F键,因此△H=280kj/mol+160kj/mol
X3-330kj/molX6=-1220kj//mol。
4.(XX•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O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
20kj/mol,假设Imol冰中有2moi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
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
离度为a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o—+H+向左
移动,a减小,k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环己烯和苯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
-3916kj/moK-3747kj/mol和一3265kj/mol,可以证明在
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3c2Fe+3co,AH=+489.Okj/mol0
co+o2co2,AH=-283.Okj/mol0
c+o2co2,AH=-393.5kj/molo
则4Fe+3o22Fe2o3,AH=-1641.Okj/mol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大综合题,主要考察了物质的键能分析
应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弱电解质
溶液的电离平衡分析。A.正确,熔化热只相当于0.3mol氢
键。B.错误。ka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c.正确。环
己烯与环己烷相比,形成一个双键,能量降低169kj/mol,
苯与环己烷相比,能量降低691kj/mol,远大于169X3,说
明苯环有特殊稳定结构。D.正确。热方程式①=X3—④+
2,也成立。
5.(XX•江苏)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
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6表示0.1000mol•L—lNaoH溶液滴定
20.OOmLO.1000mol•L-l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
曲线
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
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
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酸碱中和滴
定、溶解度曲线、平衡转化率等角度的理解能力。是基本理
论内容的综合。高三复习要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
A.图5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
应。
B.图6中起始点0.1000mol•L-lcH3cooH溶液pH
值不会在1以下;当NaoH与cH3cooH等物质的反应时,溶
液因盐类水解而呈碱性,突跃会提前;终点pH值也不会是
13o
c.图7通过a作一条辅助线,与kNo3的溶解度曲线有
一交点在a点之上,说明a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
线,由图知t时曲线并没有达到平衡,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
并不是最大。
6.(XX•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mg+cl2的△H>0ZSS>0
B.水解反应NH4++H2oNH3•H2o+H+达到平衡
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
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f,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
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答案】AD
【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
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燧变、焙变,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
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燧变、焙变都大于零,内容于
选修四化学方向的判断。
B.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越水解,有利于向水
解方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升高温度和加入正催化剂一般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7.(XX•北京)25℃、lOlkPa下:①2Na+
l/2o2=Na2o
△Hl=-414kj/mol
②2Na+o2=Na2o2
△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
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lOlkPa下,Na2o2(s)+2Na(s)=2Na2o(s)
△H-317kj/mol
解析:Na2o是由Na+和o2一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是
2:loNa2o2是由Na+和。22一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也是
2:1,选项A不正确;由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lmolNa2o转
移2mol电子,而生成lmolNa2o2也转移2mol电子,因此选
项B不正确;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
Na2o2,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在生成Na2o,所
以选项c也不正确;由盖斯定律知①X2一②即得到反应
Na2o2(s)+2Na(s)=2Na2o(s)
△H-317kj/mol,因此选项D正确。
答案:D
8、(XX•广东)(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
将co2和H2o转化为cH4和o2c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
剂(I,H,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
13所示。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l、vH和
v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
反应:cH4+H2o
co+3H2,该反应的△H=+206kj•mol-l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
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
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
质的量为0.lO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
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2o2===co2+2H2o
△H=-802kj•
写出由co2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热化学
知识。(1)分析图13,可知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
速率是:vlll>vll>vl,在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
在第H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2)①见答案;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cH4+H2o
co+3H2,假设起始时cH4和H2o的物质的量均为x,
cH4+H2o
co+3H2
开始值:
x
X
0
0
变化值:0.1
0.1
0.1
0.3
平衡值:x-0.1
x-0.1
0.1
0.3,根据平衡常数k=27,可列式得:0.1X(0.3)3/2=27,
解之得x=0.llmol,可知cH4的平衡转化率=(0.1/0.11)X
100%=91%;(3)根据反应:cH4+H2o
co+3H2
△H=+206kj•mol-l
①;cH4+2o2===co2+2H2o
△H=-802kj•
②;将反应①-反应②得:co2+3H2o===co+3H2+2o2
△H=+1008kj•。
答案:(1)vin>vll>vl,II;(2)①;②91%;
(3)co2+3H2o===co+3H2+2o2
△H=+1008kj•mol-lo
9.(XX•北京)
在温度tl和t2下,X2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
下表:
化学方程式
k
k
2
.8
43
34
(1)已知HX的生成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X的电子式是
O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
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
原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
弱。
(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
电荷数的增加,(选填字母)
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HX的还原性逐渐
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
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HX的生成反
应是发热反应;
(2)HX属于共价化合物,H—X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极
性共价键,因此HX的电子式是;
(3)F、cl、Br、I属于VU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着
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导致原子半
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从而导致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即这四种元素得到电子的能力
逐渐减弱,所以H—F键的极性最强,H—I的极性最弱,因
此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在反应中均
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H原子最外层
只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也想得到一个电子而得到2电子的
稳定结构,因此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易通过一对共用电子
对形成化合物HX;
(5)同(3)
(6)k值越大,说明反应的正向程度越大,即转化率越
高,a正确;反应的正向程度越小,说明生成物越不稳定,
越易分解,因此选项d正确;而选项c、d与k的大小无直
接联系。
答案:(1)放热
(2)
(3)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
多
(6)a、d
0.(XX•安徽)(14分)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
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
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
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
大。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
个未成对电子。
(2)X的单质子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
(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化物和溟化氢相比,较稳定的
是
(写化学式)。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
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O
(4)在25ºc>lOlkPa下,已知y的气态化物在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Imol电子放
热190.O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O
解析:因为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
说明w的质子数为8,即为氧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
半导体材料,而在短周期元素中只有元素硅符合,即y是Si;
所以由图像中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可知X、y、Z应该属于第
三周期元素,在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cl元素,
所以Z是cl;又因为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且X
位于第三周期,所以X是Na。
(1)0的原子电子排布式是IS22s22P4,所以o的基态
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
(2)单质钠和硅分别属于金属晶体和原子晶体,故单
质硅的熔点高;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的,所以Hcl比HBr
稳定;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是Sicl4,Sicl4可以和水发
生水解反应盐酸和硅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cl4+
3H2o=H2Sio3I+4Hcl;
(4)y的气态化物是SiH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硅,其
中Si的化合价由一4价升高到+4价,转移8个电子,所以
lmolSiH4共放出8X190.0kj=1520.Okj能量,因此反应的
热化学方程式是:SiH4+2o2=Sio2+2H2o
△H-1520.Okj/mol
答案:(1)三
IA2
(2)Si
Hcl
(3)Sicl4+3H2o=H2Sio3I+4Hcl
(4)SiH4+2o2=Sio2+2H2o
△H-1520.Okj/mol
1.(XX•福建)(14分)
四氧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一一钛合
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为是FeTio3)制备Ticl4
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往①中缴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
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
O
(2)在②一③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2.
nH2o溶胶,该溶胶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大小在
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Tio2.nH2o用酸清洗除去其
中的Fe3杂质,还可以制得钛白粉。已知25°c时,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O
(4)已知:
写出④中Tio2和焦炭、氧气反应生成也太Ticl4和co
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
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右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
的,可采用
方法。
【解析】(1)使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生成Ti3+
保护Fe2+不被氧化。
(2)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介于Inm到lOOnm
之间即1X10-9m到1X10-7m。
(3)根据氢氧化铁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sp[Fe3]=[Fe3+].[oH-]3>而该反应的k的表达式为
k=[Fe3+]/[H+]3,又由于水的离子积为kw=lX10-,14,从而
推得k=ksp[Fe3]/[kw]3,即k=2.79X10-,39/[1X
10-,14]3=2.79X103-2
O
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一个反应和第二个反应相加即得该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Tio2+2c+2cl2==Ticl4+2co
△H=-81kj.mol-1.
该工艺流程中产生一些氯气等废气,另外还有一些废渣、
废液等,给环境造成污染。
(6)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二者的沸点差距较大,因此
可以通过分储的方法把Ticl4除去。
【答案】
(1)使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生成
Ti3+保护Fe2+不被氧化。
(2)1X10-9m至lj1X10-7m
(3)2.79X103
Tio2+2c+2c12==Ticl4+2co
△H=-81kj.mol-1.
产生三废
(6)蒸储(分镭也正确)
2.(XX•江苏)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
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H2o=co+3H2
△H=206.2kj•mol-1
cH4+co2=2co+2H2
△H=247.4kj•mol-1
2H2s=2H2+S2
△H=169.8kj•mol-1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
与H2o反应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
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
o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
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
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H所示。图中A、B表示的
物质依次是
电解尿素[co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2
(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350℃时,mg2cu与H2反应,
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
数为0.077)。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H¬¬4+2H2o=co¬2+4H2
△H=165.0kj•
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2H2S+So2=2H2o+3S
H、o(或氢原子、氧原子)
co2+8oH——6e—=co32—+N2f+6H2o
2mg2cu+3H2
mgcu2+3mgH2
【解析】本题以新能源为背景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热
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读图读表的综合题,
是以化学知识具体运用的典型试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内财产分割协议书
- 铁路局招聘考试《铁路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
- 纤维支气管镜术护理
- 活动运营职业发展规划
- 仁爱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设计
- 《妇科肿瘤宫颈癌》课件
- 影视剧演员聘用合同儿童
- 《大学生职业素养》课件
- 商铺证件使用协议书
- 教师岗位培训大纲
- 在一个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传感器制作
- 1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3套100道题-可直接打印)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桩基检测静载试验培训教材ppt课件
- 婚礼主持人培训-_图文ppt课件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 汽车维修价格表格模板
- 第七章 行为修正模式
- 小猪吃的饱饱教案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