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管理法最新的修订时间及主要任务1234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11总则2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耕地保护目录MULU5建设用地6监督检查7法律责任8附则23《土地管理法》的两个核心任务一是土地的权属及其资源配置;二是耕地的保护。我国土地法律体系宪法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部、委发布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其他(如中共中央文件等)《宪法》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土地管理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4年7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
现行有效/2015.08.10发布/2015.08.10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现行有效/2014.01.09发布/2014.01.24实施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效力级别司法解释法规类别调解与仲裁农民承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
《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现行有效/2016.04.21发布/2016.07.01实施/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法规类别土地复垦与耕地保护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一、耕地保护规则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耕地质量降低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整治。新开垦和整治的耕地由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的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易地开垦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依据耕地现状分布,根据耕地质量、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污染状况,在严守耕地红线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依法划入。1.永久基本农田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标准划定标准1.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2.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3.蔬菜生产基地;4.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5.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其他耕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具体比例由国务院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实际情况规定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3.永久基本农田的管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应当落实到地块,纳入国家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严格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永久基本农田的位置、范围向社会公告,并设立保护标志。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禁止通过擅自调整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式规避永久基本农田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审批。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①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②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③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禁止的行为4.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①不耕种——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1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②不建设——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③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5.闲置、荒芜耕地的处罚: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原则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2.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的限制◆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后进行。◆禁止毁坏森林、草原开垦耕地,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建设用地管理制度一、建设用地的审批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1.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按照国务院规定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或者其授权的机关批准。3.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4.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1.批准: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关文件,向有批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二、建设用地批准和取得二、建设用地批准和取得2.取得: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①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②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③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后,方可使用土地。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三、建设用地的使用1.正常使用: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三、建设用地的使用2.临时使用: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1.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以及其他公共利益需要,确需使用土地的;2.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3.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4.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依照前款第(一)项的规定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1.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并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土地界址、面积、动工期限、使用期限、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和双方其他权利义务。2.程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3.权利使用:通过出让等方式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签订的书面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4.办法规则: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及其最高年限、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抵押等,参照同类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5.使用用途:
①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重建、扩建。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6.收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①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②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③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收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依照双方签订的书面合同办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我国的土地规划制度一、我国的四轮土地规划19851997200020062010第一轮土地规划第二轮土地规划第三轮土地规划202020162030第四轮土地规划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1.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制;2.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3.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4.统筹安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满足乡村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合理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6.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数量平衡、质量相当。三、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科学有序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质量和效率。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三、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三、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统一的编制审批体系统一的实施监督体系统一的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坚持科学编制,严格实施监督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边界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布局,保护生态屏障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行政效率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原则,精简规划审批内容重点从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方面进行控制性审查,大幅压缩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要结合“多规合一”,推进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体现“多规合一”改革效果。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基本形成(“五级三类四体系”)四体系:规划编制审批体系、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五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三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若干意见》四方面主要内容需要注意的:1.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前,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继续执行。2.规划一经批复,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持按法定程序修改规划,严格审批。3.国家级规划侧重战略性,省级规划侧重协调性,市县级和乡镇级规划侧重实施性。4.“三类”是指规划的类型,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强调的是规划的综合性,如行政区全域范围涉及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全局性的安排;详细规划强调实施性,一般是在市县以下组织编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将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进一步规范了村庄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强调的是专门性,一般是由自然资源部门或者相关部门来组织编制,可在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层面进行编制,特别是对特定的区域或者流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性安排。三、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图片来源:《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内涵》
UPDIS共同城市(ID:UPDISCC)图片来源:《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内涵》
UPDIS共同城市(ID:UPDISCC)三、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省级总体规划市级总体规划县级总体规划乡镇级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省会城市、人口100万以上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国务院其他市县级--------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乡(镇)级---------可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三、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的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025年2020年2035年二、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九)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各地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医养结合发展,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发展用地。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有偿方式用地。鼓励地方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维长效机制,对使用综合服务设施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予以无偿或低偿使用。鼓励符合规划用途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用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在不改变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允许盘活利用城镇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适用过渡期政策,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使用土地;五年期满及涉及转让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可按新用途、新权利类型、市场价,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由非营利性机构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可继续划拨使用。 (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相关链接:2019年10月23日国卫老龄发〔2019〕60号《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的土地权属及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一)土地权属制度根据土地的所有权划分为国家所有所有权------不登记国有土地使用权(用地单位)----登记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入股、授权经营农民集体所有所有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耕地,本集体或集体外)----发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本集体)----登记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本集体)----登记(一)土地权属制度全民所有国家所有的土地,其权利主体的代表是国务院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成员集体所有土地,权利主体的代表是村民经济组织或者是村民委员会《物权法》将“农民集体所有”改为“农民集体成员集体所有”,明确并强化了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权利归属主体式集体成员。相关链接(一)土地权属制度我国土地资源无法由所有权人充分利用,为了物尽其用,物尽其值,国有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以有偿使用方式为主,以无偿使用方式(即划拨)为辅。国有土地的五种配置方式:
划拨、出让、租赁、作价投资和入股、授权经营《物权法》出台了土地的用益物权制度,即非所有人将他人所有的物占有、实用、收益,通俗地讲,就是国家、集体将自己用不尽的土地资源以多种方式分配给单位、个人使用、收益。(一)土地权属制度国家土地所有权城市市区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其成员随土地征收已经全部转为城镇居民,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剩余的少量集体土地可以依法征收为国家所有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国家所有的土地,其权利主体的代表是国务院全民所有国家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国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驶,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国有土地国有土地除国家自己使用外,其使用权还可以通过出让、划拨等方式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一)土地权属制度(一)土地权属制度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一)土地权属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村内2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一)土地权属制度知识小贴士根据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主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3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用途分别为:(1)居住用地70年;(2)工业用地50年;(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5)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建设用地和土地征收制度一、建设用地的审批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1.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按照国务院规定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或者其授权的机关批准。3.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4.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实施征收:
(一)军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用地的;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区综合服务、社会福利、市政公用、优抚安置、英烈保护等公共事业需要用地的;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扶贫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需要用地的;
(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成片开发建设需要用地的;
(六)法律规定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
前款规定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建设活动,还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第(五)项规定的成片开发并应当符合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二、土地征收的法律依据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①基本农田;②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③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征收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4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三、土地征收的审批四、土地征收的公告与实施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至少三十日,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制定区片综合地价应当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3年调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农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对其中的农村村民住宅,应当按照先补偿后搬迁、居住条件有改善的原则,尊重农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货币补偿等方式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并对因征收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等费用予以补偿,保障农村村民居住的权利和合法的住房财产权益。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五、征地补偿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责任(一)非法转让土地的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达到5亩以上、一般耕地达到10亩以上、非法获利达到50万元以上,或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二)占用、破坏耕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等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违法占1亩耕地最高才罚款2万元,数额偏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达到5亩以上、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达到10亩以上,造成种植条件严重毁坏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三)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可以处以罚款。(四)非法占用土地的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第三百四十二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五)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六)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行为,永久基本农田达到10亩以上、一般耕地达到30亩以上的,以及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等恶劣情节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无权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收土地的,第四百一十条【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七)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八)依法收回国有土地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九)擅自处置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通过出让、转让使用权或者出租等方式用于非农业建设擅自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十)责令限期拆除的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十一)工作人员违法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397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宅基地管理制度农村宅基地概念及分配方式农村宅基地是农村村民基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不包括与宅基地相连的农业生产性用地、农户超出宅基地范围占用的空闲地等土地。农民无需交纳任何土地费用即可取得,具有福利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一般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属于村民个人财产,可以依法继承。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民法典》第362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宅基地管理原则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一、宅基地的申请条件(1)年满20周岁的本村村民,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设新房分户缺少宅基地的(包括男方到女方落户的);(2)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或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等原因需要搬迁的;《民法典》第364条规定: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3)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4)城镇居民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农村确无住宅的;(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一)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如何规范确认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宅基地使用权应按照当地省(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面积依法确定给本农民集体成员:(1)非本农民集体的成员,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2)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3)非农业户口居民(含户口迁出、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和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集体经济组织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属于合法使用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一、宅基地的申请条件(1)年龄未满20周岁的;(2)原有宅基地的面积已经达到规定标准或者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3)本村村民将原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为经营场所的;(4)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二)不予批准宅基地申请的情况:二、宅基地的申请审批程序1.申请:以户为单位向所在村民小组提出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书面申请。二、宅基地的申请审批程序1.申请:以户为单位向所在村民小组提出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书面申请。2.小组讨论公示:村民小组收到申请后,应提交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并将申请理由、拟用地位置和面积、拟建房层高和面积等情况在本小组范围内公示。3.集体审查: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村民小组将农户申请、村民小组会议记录等材料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级组织)审查。村级组织重点审查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实有效、拟用地建房是否符合村庄规划、是否征求了用地建房相邻权利人意见等。4.报送政府:审查通过的,由村级组织签署意见,报送乡镇政府。没有分设村民小组或宅基地和建房申请等事项已统一由村级组织办理的,农户直接向村级组织提出申请,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公示后,由村级组织签署意见,报送乡镇政府。二、宅基地的申请程序5.审核批准:收到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申请后,乡镇政府要及时组织农业农村、自然资源部门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和地类等。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宅基地合理布局要求和面积标准、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申请是否经过村组审核公示等,并综合各有关部门意见提出审批建议。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审查用地建房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要求,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可按照本省(区、市)有关规定办理规划许可。涉及林业、水利、电力等部门的要及时征求意见。乡镇政府对农民宅基地申请进行审批,出具《农村宅基地批准书》,鼓励地方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由乡镇一并发放,并以适当方式公开。乡镇要建立宅基地用地建房审批管理台账,有关资料归档留存,并及时将审批情况报县级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备案。二、宅基地的申请程序6.建房全过程管理:经批准用地建房的农户,应当在开工前向乡镇政府或授权的牵头部门申请划定宅基地用地范围,乡镇政府及时组织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到现场进行开工查验,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确定建房位置。农户建房完工后,乡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实地检查农户是否按照批准面积、四至等要求使用宅基地,是否按照批准面积和规划要求建设住房,并出具《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验收意见表》。通过验收的农户,可以向不动产登记部门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三、农村村民建新房宅基地面积的审批标准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建新房宅基地面积审批标准为:(1)城市郊区及乡(镇)所在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66平方米;(2)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村庄建在盐碱地、荒滩地上的,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64平方米;人均占有耕地666平方米以下的,每户宅基地面积可低于前款规定限额。三、农村村民建新房宅基地面积的审批标准1.超出20平方米以下,不收取费用;2.超出20-70平方米,按每年3元/平方的标准收取;超出面积的罚款标准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农村宅基地不能单独继承。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使用权属于村内房屋所有权人,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所以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需特别指出的是,继承后房屋灭失的,不能进行重建或者以其他方式继续使用这块宅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法定程序收回其宅基地使用权另行安排。符合一户一宅的村民除外。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根据《民法典》规定,被继承人的房屋作为其遗产由继承人继承,按照房地一体原则,继承人继承取得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不能被单独继承。《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明确规定,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含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宅基地的,可按相关规定办理确权登记,在不动产登记簿及证书附记栏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五、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民法典》209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规定:
实行凭证管理用地制度。……在征地拆迁时,要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证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证进行补偿;凡是依法进入市场流转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必须经过确权登记,做到产权明晰、四至清楚、没有纠纷,没有经过确权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律禁止流转;……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涉及宅基地调整的,必须以确权登记发证为前提。(一)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五、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根据《民法典》第221条规定: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的协议或者签订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九十日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因此,农村不动产依法可以办理预告登记。下一步将结合实践需求,完善预告登记相关制度,保护农村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二)农村不动产进行预告登记五、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申请农村宅基地应向乡镇政府、办事处提交下列资料:1.村民个人申请宅基地的申请书;2.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家庭成员,户口是否本村集体户口等);3.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出具的材料:(1)申请人现有的宅基地情况;(2)对申请人拟发放宅基地的位置、面积、宗地草图等;(3)村民会议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情况,在村集体公布情况的说明等;(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现状图等,并注明拟占用土地地类;4.属于建新交旧的,申请人与村委会签订的建新交旧协议书;5.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三)申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提交的资料五、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对符合发证条件的办理登记发证,不符合条件的不准办理。无论是村委会分配、继承、赠与、分户等方式取得的宅基地,只要是空闲地或房屋建设未竣工的,都不准发证。“小产权房”其实就是“乡产权”、“集体产权”,它并不真正构成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产权。指是一些村集体组织或开发商打着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出售的、建筑在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或是由农民自行组织建造的“商品房”。其未经批准,占用集体土地建设的房屋及附属配套设施,没有向政府缴纳土地出让金等相关费用,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属于违规违法用地。2017年9月20日,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房屋交易与不动产登记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防止小产权房通过不动产登记合法化。新农村建设是在原旧村址上实施新村建设,且占用的土地是原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办理宅基地申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在耕地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如果已办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用手续的,可以申请确权登记发证;未办理农转用手续的,无论规模多大,无论是哪一级批准的新农村建设,都不准办理登记手续。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四)宅基地发证制度五、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规定: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的,在办理登记时按下列情况处理:(1)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施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2)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时起至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3)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宅基地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宅基地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将超占面积标注出来,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五)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超占面积宅基地如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五、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1)所申请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用地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除继承外,农村村民一户申请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登记;(3)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住房的;(4)宅基地权属争议尚未处理结束的;(5)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6)农村宅基地经批准后连续两年未使用建设的;(7)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它不予确权的。(六)下不予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情况六、“一户一宅”制度对村民“一户”,原则是根据公安部门管理的户籍来认定。如果在户口本上登记的是一家人,那么该户口本所登记的家庭就是一户,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但具有以下情形的,可独立作为特殊村民“户”对待:(1)已婚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2)未婚但年龄已满二十周岁且已单独居住生活的;(3)依法继承宅基地上房屋所有权的未成年人;(4)通过司法仲裁依法取得的,可按照司法文件进行登记。因婚嫁关系居住在外村,但户籍仍在本村的,夫妻双方只能选择在其中一方拥有宅基地,申请确权登记。(一)怎样认定村民“一户一宅”六、“一户一宅”制度《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必须坚持“一户一宅”,除“一户一宅”外多占的宅基地不予确权登记。对多占的宅基地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按非法占用土地处理。(二)“一户多宅”问题怎样处理六、“一户一宅”制度村民在出卖房屋后,不可以再申请宅基地。《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三)农村村民在出卖、出租房屋后,还能再申请宅基地吗六、“一户一宅”制度可以办理,但父亲不可再申请宅基地,儿子也要符合“一户一宅”的原则规定。亲兄弟之间赠与也照此办理。(四)村内无宅基地可供分配,父亲房宅赠与儿子的能否办理七、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经市或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注销其土地使用证或用地批准文件,由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宅基地使用权:(1)为实施村庄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或国家建设征用等原因需要调整或迁建住宅,新房建成后,逾期无正当理由不拆除旧房,退出原宅基地的;(2)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3)因继承房屋等原因造成农村村民一户一处之外的宅基地;(4)因迁移、病故等原因销户而停止使用的宅基地;(5)未按照批准用途使用的;(6)非法转让宅基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概述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历史变革1243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9年8月27日第一次修正2018年12月29日第二次修正待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立法进程目录变化2009年修订《土地承包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承包第一节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承包的原则和程序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第五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四章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共65条】2018年《修订土地承包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承包第一节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承包的原则和程序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互换、转让
第五节土地经营权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四章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共70条】为什么要重新修订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迅速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家庭农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农业产业化农村龙头企业等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民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承包土地流转加速,流转面积不断扩大,现在流转的承包地面积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三权分置”的制度法制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主要修订了九个方面的内容:(一)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二)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三)明确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三十年(四)明确了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五)明确了土地经营权可以融资担保(六)明确了承包经营权的入股权能(七)明确工商企业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准入监管(八)明确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保护(九)授权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土地承包法这次修改了哪些内容?农村土地承包法总则【法律名称】《农村土地承包法》【效力级别】:
法律
【发布部门】: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日期】:
2018.12.29(一)立法核心立法核心——承包期内不得随意调整农民的承包地不得随意收回农民的承包地立法目的立法原则适用范围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二)立法目的农村土地
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三)适用范围02男女平等原则01稳定原则03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四)基本原则06国家行政指导原则05守法原则04依法保护土地流转原则(四)基本原则01稳定原则01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是指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营制度长久不变。(四)基本原则02男女平等原则02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四)基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应当将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全部家庭成员列入03公开、公平、公正原则03公开、公平、公正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四)基本原则04依法保护土地流转原则04依法保护土地经营权流转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保护土地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四)基本原则05守法原则0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国家鼓励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四)基本原则06国家行政指导原则06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合同管理的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合同管理。(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合同管理。(四)基本原则(五)三权分置制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思考:“两权”分离与“三权”分置是什么关系?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原土地承包法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内容界定为发包权、监督权、管理权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修改后的土地承包法,对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发包、土地流转、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管理等方面的权利进一步细化(14条、45条、46条、47条、64条)。
土地承包权是承包地流转后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置出来的,农户拥有土地承包权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实践中,取得承包权有两个条件: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成员属性);与发包方签订了承包合同,获得了承包地(财产属性)。
承包方采用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将承包地流转给第三方使用后,土地经营权转移。(五)三权分置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法三权分置制度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5年中央1号文件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2016年10月30日中央1号文件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首次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这对我国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的重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界定农村土地三权的关系,并完善“三权分置”办法阐明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意义、要求和格局等相关内容(一)三权分置制度的顶层设计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的制度法制化(二)三权分置制度的内涵三权分置集体所有权的核心是处置权,集体通过行使所有权,可以控制和约束其他权利的不规范行使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的核心是财产权,在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承包权是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经营权的流转不能影响农户承包地的财产权益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核心是收益权,其创新要义在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地农民有、农地农业用”,既促使提升土地产出率,又保障务农者的劳动效益和收入水平。土地经营权其他方式的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应当签订承包合同1公开承包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承包期限等,由双方协商确定。承包费:以招标、拍卖方式承包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以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费由双方议定。(一)公开承包①可以将土地经营权折股分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②再实行承包经营或者股份合作经营。2公开承包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一)公开承包第52条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生见习报告范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6课第3框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 2025年合肥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水电装修的装修合同范本
- 披肩式铝箔隔热面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电影或电视剧版权转让合同模板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媒介与表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商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鱼塘买卖合同范本
- 2025涉外许可证合同书
- 光伏支架巡回检查、维护管理制度
- 小班户外运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岩体力学与工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
- 精氨酸在肥胖中的作用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信息科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微观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初中语文文言文《狼》习题
- 医院总值班培训课件
- MOOC 创新创业学-西安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数学试卷 (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