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21章-投资的区域配置_第1页
a第21章-投资的区域配置_第2页
a第21章-投资的区域配置_第3页
a第21章-投资的区域配置_第4页
a第21章-投资的区域配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章投资的区域配置本章内容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投资区域配置规律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变动趋势与政策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投资是在一定区域进行的。投资的区域分配直接影响一国的区域经济结构,从而会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开展。投资的不可逆性反映到它的区域配置上表现为: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一旦固定到某一区域,就要在那里长期发挥作用,而不能不付本钱就轻易改变其所在地。投资的区域配置附属于区域经济分工,而区域经济分工的深度又取决于市场的范围,所以我们要联系区域分工、区域市场一体化来研究投资的区域配置。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分工和国际贸易斯密:区域分工与市场范围李嘉图: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俄林:资源禀赋理论克鲁格曼:规模经济贸易说韦伯:工业区位本钱理论廖施:工业区位收益理论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生产力区位分布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佩鲁:开展极理论区域经济开展理论投资区域配置理论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分工、贸易与投资区域配置: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斯密最早论及区域分工与市场范围的关系,并明确提出了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的命题。斯密提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在斯密看来,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市场范围决定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如果市场范围过小,市场需求就缺乏以鼓励人们终身专务某一业。只有当某一种专门生产的剩余产品能够顺利地和其生产所需的物品相交换时,专业分工才有可能。市场范围越大,专业分工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分工程度与市场范围是正相关的。市场范围受生产本钱和市场交易费用的影响。只有当购置他人商品所花费的本钱小于自己生产所需本钱时,交换才可能发生。斯密认为,两国之间能够进行交易的必要条件是: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本钱方面相对于对方国家的同样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分工、贸易与投资区域配置:继斯密之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以比较优势为根底的国际贸易理论。李嘉图认为,两国之间进行交易的必要条件是一国生产某一种商品的本钱相对低于对方国家,而不要求相对于对方国家的同样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李嘉图之后直到20世纪30年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没有大的开展,西方学者只是以一些新的分析工具进一步补充修正古典比较理论。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分工、贸易与投资区域配置:1933年,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两个区域在孤立状态时所存在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相对价格的差异,是不同区域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的。价格是由供求的四项根本因素决定的,即:〔一〕消费者的欲望;〔二〕生产要素所有权的情况;〔三〕生产要素的供给;〔四〕生产的物质条件。其中第1、2项因素构成有效需求,它与第3项因素所构成的比照关系成为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这种相对稀缺性决定了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差异,从而也决定了各国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分工、贸易与投资区域配置:按照赫克歇尔—俄林模式,一国应出口运用本国生产要素禀赋富饶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而进口生产中需大量运用本国短缺生产要素的商品,这种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将使各国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分工、贸易与投资区域配置:赫克歇尔—俄林模式的意义:它将国际贸易理论延伸到区域理论,并将两者统一起来它将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因素由劳动效率扩展到了生产要素,其中包含了对资本要素的考虑它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建立于一般均衡理论根底之上,深化了人们对国际贸易市场机制的认识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分工、贸易与投资区域配置:赫克歇尔—俄林模式的缺乏之处:它所说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是一种静态的差异,而没有深入考察资源禀赋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影响;它仅考虑了资源禀赋差异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影响,而没有深入考察生产规模对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影响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分工、贸易与投资区域配置: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兴旺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二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这是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所难以解释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等人通过对这种倾向的分析,提出了“规模经济贸易说”,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根底解释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的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分工、贸易与投资区域配置:“规模经济贸易说”的主要内容:无论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资源禀赋理论,都假设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同时还假定国际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认为这两个假定是不完全的。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本钱。因此,大多数产品的市场是垄断竞争。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本钱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如果参与国际分工,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单位本钱,从而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生产力的区位分布与投资的区域配置:韦伯〔Alfredweber,1868—1958〕是近代工业区域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影响本钱的主要因素为运输本钱、劳动力本钱和集聚三个因素。在运输本钱和劳动本钱两种因素同时影响企业区位的情况下,当劳动力费用节省大于运输费用节省时,企业将移向廉价劳动力地区。同样,在三种因素同时需要考虑时,集聚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大于因运费和工资节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企业以集聚为定向。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生产力的区位分布与投资的区域配置:廖施〔A.Losch,1906—1945〕提出了市场区位理论。廖施认为,厂商决定区位选择的根本原那么是利润而不是本钱。他从最大利润原那么出发,对市场价格、需求、人口分布等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形成了市场区位理论。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生产力的区位分布与投资的区域配置:投资区域配置是在凯恩斯创立现代宏观经济学以后才受到重视的。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假定单位产品的工资本钱和运输本钱是既定的,利润是可以预期的,那么作为新工业区形成的首要前提将是资本的来源,即新工业区能否吸引到足够的外来资本,或者它本身能否积累起足够的资本。假定不考虑外来资本的流入,那么,这一地区的资本供给只可能取决于本地区的储蓄能力和居民的储蓄意愿。储蓄能力直接与这一地区的国民收入水平有关,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才有较高的储蓄率,才能提供较多的资本供给。居民储蓄意愿还涉及不同地区的制度与文化因素,例如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消费和储蓄的习惯等。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生产力的区位分布与投资的区域配置:一个地区经济的开展,不仅要有资本供给,而且还要有对资本的需求。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居民购置力越大,利润越有保证,那么越能吸引投资,从而对资本的需求也越大。此外,对资本需求的大小也与本地区的生产技术类型有关。这里所说的生产技术类型,系指该地区的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或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综合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如果一个地区对资本的需求大于资本的供给,就须从其他地区引入资本;相反,如果一个地区对资本的需求小于资本的供给,那么会导致资本转移到外地。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经济开展与投资区域配置: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是指开展中国家因贫困导致贫困的现象,由罗格纳·纳克斯于1953年提出。纳克斯认为,开展中国家普遍经济增长缓慢,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贫困,其原因是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经济开展与投资区域配置:在供给方面,开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低,资本供给缺乏,生产能力难以扩大,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增长缓慢反过来又造成新一轮低收入。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从需求方面看,开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低,社会购置力低和消费水平低,投资引诱缺乏,从而使生产能力难以扩大,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购置力—投资引诱缺乏—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这两个循环的相互作用下,即使有投资引诱,却缺乏储蓄用于投资;即使有储蓄,却又缺乏投资引诱来消化储蓄。这就使开展中国家难以打破长期贫困和经济停滞。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经济开展与投资区域配置:开展极理论:开展极理论由弗朗索瓦·佩鲁于1955年提出。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在每个部门、行业或地区按同一速度增长的,相反,其增长是不平衡的。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或大城市,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开展,可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地扩大所在地区的开展规模,并带动其他地区的开展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经济开展与投资区域配置:开展极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效劳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开展极的吸收作用和扩散作用一般表现在四个方面:技术的创新和扩散资本集中与输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形成集聚经济效果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经济开展与投资区域配置:开展极的形成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主要包括:必须存在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因为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必须集中相当规模的资本,进行大规模投资,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必须有适当的投资环境,能吸引投资、人才和技术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经济开展与投资区域配置:开展极理论的补充与开展: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开展极对其他地区不仅有积极作用,而且也有消极作用。赫希曼以假设的兴旺的北区和落后的南区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这种作用。他认为北区通过吸收南区的生产要素、并对南区的制造业和出口部门的挤压,进而导致南区的衰落,表现为一种“极化效应”〔polarizedeffect〕;当然,从长期来看,北区对南区投资与购置的增加,将促进南区的开展。此外,北区对南区失业人员的吸收也有助于南区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这种开展向不兴旺地区的扩散称为“淋下效应”〔tricklingdowneffect〕。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经济开展与投资区域配置:开展极理论的补充与开展:缪尔达尔也注意到开展极和其他地区之间在投资收益上存在差异,导致高质量劳动力、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由落后地区向兴旺地区流动,从而使兴旺地区越来越兴旺,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使地区间经济开展水平上的差距趋于扩大。他将开展极对其他地区的效应分为两种:扩散效应〔spreadeffect〕回波效应〔backwasheffect〕。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区域经济开展与投资区域配置:开展极理论的补充与开展:据此,缪尔达尔主张,在资源、技术、熟练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投资开展某些有优势的地区是必要的,假设全面投资各个地区,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使各个地区都开展不起来。为了防止回波效应造成贫富差距无限制扩大,不应消极等待兴旺地区产生“扩散效应”来消除这种差异,而应由政府采取一定的特殊措施来刺激不兴旺地区的开展。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理论研究的进展:1978年以前我国区域资本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案分配的原那么和方法上,而投资的地区分配那么必须服从均衡开展的要求。1978年以来,致力于批判传统的生产力布局原那么及资本配置原那么,重构政府进行生产力布局和资本配置的新规那么人们提出了“梯度推移论”、“反梯度推移”、“中心开花,带动两翼开展”等多种区域开展战略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投资区域配置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忆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理论研究的进展:我们进行投资区域配置的研究,其主要任务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研究,寻找投资区域配置的一般规律和趋势,说明投资区域配置的动因、制约因素,投资区域配置与劳动力、技术区际流动的联系及其区别,投资区域配置对区域经济开展的影响。其二,研究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现实,分析其流动的原因、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其三,从实现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到达最优配置的根本要求出发,探讨政府调节投资区域配置的根本规那么和政策。投资区域配置规律投资区域配置受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人口及原有的经济开展水平、文化及国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自然资源、人口及劳动力分布不平衡,原有的经济开展水平存在差异,其内部的储蓄能力及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是不同的。投资通常先是在一些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或人口集中、劳动力供给充分的地区集聚,由此产生投资的密集区和稀疏区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存在一个规模效益问题投资区域配置规律制度变革和市场的统一是投资区域合理配置的先决条件人们所以需要经济制度,是为了标准人们的行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们相互间的摩擦,降低交易费用。制度安排上的差异必然反映到交易费用的差异上美国国内市场的统一是其经济快速开展的先决条件投资区域配置规律科学技术进步是投资区域配置格局变动的根本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开展中的作用呈逐步增大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投资加速向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流动,直接得益于其科学技术的迅速开展从根本上说,美国投资向西部和南部地区转移,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投资区域配置规律优化投资区域配置往往以根底设施投资为先导根底设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主要内容包括铁路、公路、港口、航空、通讯、供电、供水设施等。没有必要的根底设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无法进行。根底设施不完善,还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根底设施通常需要政府直接投资或以补贴、免税、低价提供土地、特许经营等方式来引导刺激企业投资。这是政府对投资区域配置进行干预调节的重要方面及主要的措施。投资区域配置规律投资区域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连依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在许多不同的部门中,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与之相联系的、起主导作用的部门。这种主导部门不仅本身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而且能够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主导产业部门通常伴随着投资区域配置重点的变化投资区域配置规律投资区域配置涉及效率和公平两个根本方面为了提高投资的配置效率,投资应优先用于其使用效率高的地区投资的使用效率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使用的区位本钱;二是投资使用所可能带来的收益及风险但是,放任市场自发调节,往往会导致投资在某些地区的过度密集,从而造成区域经济开展的严重不平衡因此,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政府对投资的区域配置还实行程度不同的干预和调节投资区域配置规律对外开放程度对投资区域配置有着重要影响在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是实行外向型经济,还是内向型经济,以及对外依存程度的上下,对其投资的区域配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行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对外依存程度很高,其投资配置的重心往往先是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沿边地区,然后逐渐向内陆地区推移。这样可以节省对外交往的区际本钱实行内向型经济的国家,对外依存度低,其投资配置的重点那么有可能先集中在内陆某些交通枢纽地区,然后再逐渐向其他地区推移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建国以来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1953—1978年为第一个阶段,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内地为主、平衡资本配置1953—1978年,我国三大地区全民所有制根本建设投资占全国根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东部地区仅为35.7%,内陆地区为55.2%,其中中部地区为31%,西部地区为24.2%。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建国以来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1979年—1997年为第二个阶段,其特点是以沿海为重点,梯度推移资本配置自1981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对地方政府扩大投资自主权的改革,并相应地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于1984年又率在沿海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投资的重点向东部地区倾斜,东部地区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内陆地区投资所占比重那么呈下降趋势。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建国以来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1998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其特点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开展1997年后,我国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比照关系由总供给缺乏转向总需求缺乏。为了扩大需求,增加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开展,我国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是扩大财政投资,投资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根底设施和根底产业的建设。随后于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于2004年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2005年,国家又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在这些政策措施的促进下,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投资的比重上升,东部地区投资的比重有所下降。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成就:旧中国的资本配置过分偏集于沿海少数地区,无论从经济和国防上看,都是极为不利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以财政手段为主,辅之以价格杠杆,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储蓄,转化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投资,使内地经济获得了迅速开展。但内地投资的份额过大,重工业、军工业畸重,布局过度分散,投资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区域倾斜开展战略,促进了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开展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错位资源富集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分别为内蒙古、青海、山西、新疆、贵州、陕西,全部处于中西部内陆地区我国生产力的分布却同资源分布状况严重错位;资源分布倾重于中部和西部的内陆地区,而主要生产能力那么倾重于东南沿海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地区经济结构趋同我国各地区的资源条件、经济开展水平及地理位置相差悬殊,为了使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到达最优状态,各地区应优先开展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但是,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却出现了趋同的现象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趋同所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导致地区与地区之间争夺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二是导致投资向某些行业过度倾斜,造成一些行业供给相对过剩与另一些行业供给相对短缺同时并存;三是造成规模不经济,企业缺乏国际竞争能力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地区间开展的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按当年价格计算,198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60元,其中东部地区为818元、中部地区为409元、西部地区为370元,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差异分别为409和448元,相对差距为2.21:1.11:1。但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101元,其中东部地区为15913元,中部地区为10754元,西部地区为6306元,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绝对差距分别为5159元和9607元,相对差距为2.52:1.71:1。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对别离按经济开展的一般规律,工业化过程必然伴随着城镇化过程,即工业化必然导致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向城镇的集中。然而,我国的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至今仍然处在相对别离的状态,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城乡居民福利水平的差距也呈现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1990年为1:1.2,2002年扩大为1:3.36,2003年仍为1:3.24。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区域市场分割在体制转换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权限都增大起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增大。地方政府通过对工程审批、核准,或利用城市规划、土地供给、环境保护、物价、税收减免、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等多种手段,从多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支配投资的区域流动。追求政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地方政府投资的主要动力。为了保护地方工业的开展,地方政府往往采取经济或行政措施,千方百计地吸引外地资金的流入,鼓励和保护本地企业的开展;另一方面对外地产品进入辖区设置障碍。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外资进入的区域过于集中且结构不合理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流入我国的外资数额逐渐增加,对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进入我国的外资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竞相对外资提供优惠,一方面降低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效益,甚至使一局部国有土地收益和国有资产也流入外商手中;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不标准,加大了外商投资的预期风险,促使外资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和加工业,而用于高技术产业、根底产业和根底设施的投资比例较低,由此又造成外商投资的结构不合理。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变动趋势与政策

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变动趋势:我国投资区域配置未来时期的走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开展阶段产业结构变换城市化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变动趋势与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趋势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投资的区域配置将由政府导向型转为市场导向型。与此相联系,各地区投资的本钱、预期收益率及其风险的差异将成为决定投资区域配置的关键性因素。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变动趋势与政策

经济开展阶段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根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同时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开展。在新的开展时期,国家将增加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投资力度;同时国家通过增加粮食补贴、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