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1_第1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1_第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1_第3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1_第4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人匚迁移地纪..与人口教学案

【2015考纲解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2014高考在线】

1.(2014•安徽卷)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

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

7)o完成23〜24题。

图7

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I、II、IHB.1、HI、II

C.IkIlkID.IlkI、II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安徽也理及土地利用相关知识.根据安徽的地形分布进行分析,可知安

徽南部为丘陵山地、西部为大别山犀,因此III沙百、,,主态功能区,而根据安徽的城市分布可知I为

城市化地区.

24.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n区迁往I区

B.铁路建设成本n区一般大于in区

c.商业网点密度山区一般大于I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n区

【答案】A【解析】三类区域中,区间人口迁移主要从内二通区迁往城市地区,山区的铁路建设成本高,

城市化地区的商业网点密集,也是承接省外产业转主要地区.

2.(2014.新课标全国卷I)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

10-11题。

移民体面n卷艮‘从口”,■、㈤

4

1叶—整品占总人口比例

2—移民5

501970IS^i)2010%)

图3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A【解析】结合公式: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移彳3量人口总量,可以计算该地区的人口总量,

进一步判断①图较符合.

II.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答案】c【解析】统计数据显示,ig了,年前后七民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在1”□年前后移民数量虽然

下降,但变化不大,而移民占总人口比重却1现明显下降m殳化说明该时段人口自然噌长快,人口总量

噌加最多.

3.(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II趋频繁。完成1〜2题。

图1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

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①④常住人匚总数大,尸籍人「总数,说明①④两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受经

济因素影响大,①④两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②,户籍人口总数大于常住人口总数,说明②③

两省级行政区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夙图中还可「;3二,①②两省级行政区人口总数大于③④两省级行

政区人口总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罢,C.可或,③为黔,④为沪.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解析:河北靠近经济相对发达的天津、北京以77.:」东等地,因此河北人口主要流向天津、北京

以及山东等地;安徽离京津地区较远,设徽人口主可二F长江三角洲等地;湖南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远,因

此人口流向长江三角洲的比重不大;广西靠近广东,且珠汀i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此厂•西

人口主要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4.(2014.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

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图5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WE呻ft

图5

(1)读图5,填出A、B表示的经济发展主导驱动因素。

(2)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

然条件。图6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7是沙丘所在地风频

图。

(3)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4)结合图7,判断图6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答案】:11A:资源;3:知识I技术).

|二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I节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1大气稳声.万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方向:南:偏南”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仁口”•,.:,沙丘缓坡二迎风坡I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

向为西:偏西:,.

【解析】第⑴题,19世纪发现矿产,能源,1工产",%之发展因此能源化工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资源;

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知识与技术.第;1题.注意题h要求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两方面回

答.从•人口数量,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扮「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人口素质’角度来说,

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更高的技术K持.第引.•二杉矶晴天较多的原因从洋流方面分析主要侧重寒

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从大气环流方面分析主生.总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第5题,根据风频玫现图可知,当

地主要盛行西风:偏西风:,,然后结合沙E.基暖的一侧二斑风坡即,得出图中箭头指示的风向.

【重点知识梳理】

一、人口的迁移原因及其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具体归纳如下:

生态环境的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

气候通过影响经济因素:为了

人的生产、生寻求更好的物质

活而影响人口生活条件,获得

迁移响正好的生活待遇,

自改善个人及家庭

淡水是人类生口

会生活

产、生活的重迁

要条件•济

.、大通通信的发展

素!

土壤是影响农要减少了妨碍人口

业生产发展的W二移的阻碍

重要条件素

5化教ff步业的

矿产资源是制发展改变了人们

造业的基础的思想认识

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

方法突破: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1949年以来国内人n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

期,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会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

卜表: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

时期古代80年代中期以来

代中期

行政力量、战争、自计划经济体制、户籍管理制

影响因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然灾害度

特点大批移民有计划、有组织自发的、流量大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中部向东部,西南、西北向

流向

条件较好地区部向西北、东北、西南中部、东部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务工、经商,寻求更好的就

目的

争、自然灾害等边疆建设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济发展,

意义

缩小地区差异

三、常见人口迁移表达图示的特征及判读

常见人口迁移的表达图示

人口迁移分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表示人口迁移既要有数量变化,又要有方向变化。表示人

口迁移的图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统计图来显示人口迁移状况,常见的有坐标图、饼状图、统计表格等。在坐标图中,可

以用正轴表示迁入,负轴表示迁出;也可以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迁入和迁出。而在饼状图

中一般是有一个表示迁入(或流入),另一个表示迁出(或流出)。在这类图示中,往往还会涉

及到净迁入(或净迁出)的计算问题,即用一个地区的迁入人口减去迁出人U,就是该地区的

净迁入人口。

一般可依如下程序去判读:①读图名f②读坐标(或图例)f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f④

分析数据一⑤用文字概括联系一⑥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2)与区域地图相结合,表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状况。区域地图可以是世界或地

区简图的复合图,也可以是其他变式图,如2008年上海高考卷中出现的我国四大地区之间的

人口流动示意图。

(3)以经纬网图为背景,展示人口重心迁移是较为新颖的人口迁移示意图。注意从起点和终点

的经纬度坐标上,归纳人口迁移的方向。

°4.0°

33.5°

33.0°

32.5°

32.0°

31.5°

*J

3.5。

30.0°

二九5。

29.0°

1964198219902CJ0(年/1964198219902000(年)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例1.下图为我国省级行政区1995〜2003年各地区净迁移人口(停留期间90天以上的迁入和

迁出人口差值)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图(未包括港、澳、台统计资料)。读图,回答第(1)〜(2)

题。

5

0

5

北天卜.河山江浙福广海辽吉千「“安江初锚亍欧U宁新至西贵广云百西

京津海北东苏江法东南宁林方西南假西北白等西肃支温庆川州西南海蔗

(1)图中各省级行政区()

A.人口迁入量由东至西递减

B.人口迁出量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C.直辖市以人口迁入为主

D.少数民族自治区以人口迁出为主

(2)以下省区人口迁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江西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贫瘠

B.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

C.新疆人u迁入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D.北京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励

【解析】第⑴题,读统计图可知,宁夏、新疆、重庆等西部一2省级行政区的净迁移人口占该地区总人

口比例为正值,说明该地区人口迁入量较多,并不是由东向西或由内陆向沿海浅减,A、3错误;四大直辖

市净迁移人口比例均为正值,以人口迁入加主;五「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只有广西海迁移人口比例小于口,即

人口以迁出为主.第:二,题,江西与四川》二迁出的主匪-是经济落后;北京人口迁入的原因是其为我国

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并不二%二的鼓励;好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迁入主要是因

为其资源丰富,边境贸易发达,国家政策笳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答案】il)C12)C

【变式探究】据图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政策因素D.文化因素

【解析】读图可知,东部经济发达省£、资源丰富的省区是人口净迁入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

区是人口语迁出区,故经济因素是弓I起小匚迁移的最丰?X素.

【答案】3

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例2、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

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

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

260700800

45〜5916005000

25〜44200030000

15〜24240027500

0〜146405000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解析】第题,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

R项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R主,文化水平低,无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错误

3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以资源、科技、经济发展水平、消酢水平为主错误

郊区迂入人口不断增多,促进郊区城市化好一展,加快郊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

C项正确

。项迁入人口是以中青年劳勃力勺主,老龄化进程是我媛的错误

第:二题,从统计表中可知,大量劳动力的迁入,同时也伴随着」〜H岁的学龄儿童迁入,儿童的教育问题

是农民工所关心学科掰的重要事情,因而讥满要增加名期业人员为中小幼教师,解决学龄儿童教育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答案】il)Ci2)3

【变式探究】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图。读图,回答(1)〜⑵题。

A.2.5倍B.4.5倍

C.6.5倍D.8.5倍

(2)该市30年来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木原因是()

A.气候暖湿,环境优美

B.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D.优惠的政策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

【解析】第⑴题,图中显示年,该市总人口为1万A.户籍人口为%口万人,因而该地

年的流动人口为13g万人.第二题,L□上题分析可知,该市人口噌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而该市又位于南部沿海地区,自改革开波:米,国家产7定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口迁入,促进了

该市工业发展.

1答案】:1)C(2:O

考点三、考查人口迁移图

例3、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

位,不包括港澳办地区)。读图回答(1)〜(3)题。

7

迁入率-地区壬人人口,地区总人口x100%

6■A迁出率=地区迁出人口/地区总人口x100%

5"净迁移室=迁入率-it出率

(

)兴4

费3

俎2

1

0

2468101014161820

迁入率(%)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

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B.甜菜C.橡胶D.青棵

(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一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答案(1)D(2)D(3)C

【经典考题精析】

(2013•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8

图9黄山云海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

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8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你是依据图8中哪些信息判断

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这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

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9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1)乙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不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

近).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户4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日二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5)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所给材料可知茶机T豆生长在降水较多、地形有坡度、便于排水的酸性土壤地

区.根据要求可知乙地学科期适宜茶树生k.第(2)匹,引起人口%动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第(3)

题,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好处是促进产业结礼凋整和扩玄产业规村.第(4)题,黄山云海的形成需要具备一

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因此其观赏也要满足这两个方面.第⑸题,主要考虑旅游安全.

(2013•新课标全国卷H)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图1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答案】C【解析】图示与题干材料都没有空供各省女行政区管人口总数以及人口自然噌长率,所以无法

比较各省级行政区的迁出与迁入人口总量。各省级行政区人「'然噜长率也无法比较.迁入人口比重减去

迁出人口比重为人口机械噌长率,由图£例可知,浙3八口机械增长率高于江苏,而两省人口自然增长

率相差不大,所以浙江总人口噌长率高于江苏.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B【解析】图示各省级行政区:格人口以青壮年为壬.皖、赣、黔、川青壮年迁出比重大,会加

速四地的老龄化进程;沪、京、浙、粤、津.苏青壮年迁、-鱼大,会延缓六地的老龄化进程.2005~2010

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整体水平其一二上升的.

(2013•新课标全国卷I)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

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图3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N然增长率是噌加的,总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噌长仍然为

正,故总人口仍然是在噌加的;国际净讦干在减少,而尸,:争迁移为负,处于持续迁出状态.故答案为D

项.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答案】A【解析】从80年代和90年C的人口自然噜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看,该城市为发达国家的城市;

人口约为1300万,德国最大城市柏林人口纥为5CO万,f,俄罗斯和德国自然噌长率较低(低于1%),排

除俄罗斯和德国;再结合国内净迁移率分析,厂.+土内迁移率较匕,故最可能是美国,A项正确.

(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1〜3题。

图1

1.图中()

A.甲地是我国II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答案】D【解析】甲地在一年中大部分仃间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在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

冢;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无H绝对的内区分水岭;松花江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

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故有一、二织.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答案】A【解析】题目设向针对“东北平原”,由辽河和松花江的流向可知,东北平原中间高,南北低;

东北平原夏热冬冷,但是并不出现伏旱,{岸现象主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东北地区农业

实行国营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东北1r:江%国重要的不二口粮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解析】20世纪50〜70年代,3口迁移到东北匚一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

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

(2013•安徽卷)图1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25

题。

图1

2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产业比电一直在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总体稳中有升,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这就导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当堂巩固】

下图为我国省级行政区1995~2003年各地区净迁移人口(停留期间90天以上的迁入和迁出人

口差值)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图(未包括港、澳、台统计资料)。读图,回答1〜2题。

]0"1.一一一................,

北大L河山”淅里广需江1•,•制制由Pti『丁算•日册广人有人

京州海北乐,注便索*»1。竹北出毕内米•-二他川档四

1.图中各省级行政区()

A.人口迁入量由东至西递减

B.人口迁出量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C.直辖市以人口迁入为主

D.少数民族自治区以人口迁出为主

2.下列关于省区人口迁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江西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贫瘠

B.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

C.新疆人U迁入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D.北京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励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我国二J直辖市人口净迁入人口比重较高.第2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因是两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新萨曳源丰富、;力;:易发达,因此迁入人口较多.

答案:l.C2.C

下图为东部城市某社区2010年的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年解:------

-60期I一P*工人

自迁出

45-59岁|______

25-44岁匚二,、,■­r

15-24圳-:-

5“4*|

020039600R0010001200(人)

3.根据人口流动的年龄结构判断,该社区最需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医生B.网络人才

C.教师D.建筑工人

4.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判断,该社区最可能位于()

A.近郊区B.工业区

C.行政区D.中心商业区

解析:第3题,图示迁入人口中有大量国字龄儿童,故最需要噌加的职业人员是教师.第4题,由于大量

外来务工人员收入较低,故大多在城市的近郊区居住和仁:区

答案:3.C4.A

下表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据表回答5-6题。

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

占总量

出6.116.110.68.68.310.689.7

比重(%)

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

占总量

入5.65.67.25.68.935.531.6

比重(%)

5.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

A.城市到农村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D.农村到农村

6.表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资源条件D.自然灾害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口跨省艺M的方尸上从中西北到沿海,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答案:5.C6.A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贝口增长率变动图.又国回答7~8题.

A.2003年B.2005年

C.2004年D.2008年

8.2004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是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第8题,该市位于我国东部,2004

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与以市劳动力耳,好工业转出,产业结构升级,外来劳动力减少.

答案:7.D8.C

下图示意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

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增长态势,这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

数量上()

A.①<②B.①〉②

C.③〈④D.③〉④

10.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解析:第9题,③和④均为美国内部的人口正移,不£造成该弓人口机械噌长.该国人口机械噌长率呈增

长态势说明迁入人口多,迁出学科掰人口少,故①〉②.第•・题,图中国内人口迁移是指③和④,向东北

部迁移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而向南部迁移时T正要是中老年人,故使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答案:9.B10.C

图甲是我国某省人口情况图,图乙是该省200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1〜12题。

阳甲图乙

11.表示该省人口机械增长(指因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增长)的曲线是()

A.aB.b

C.cD.d

12.2000年该省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总人口增长快B.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

C.迁移人口少D.人口老龄化严重

解析:第11题,从图甲中各曲线的变化上可八山a为人口机械端长率、b为出生率、c为死亡率、d为人口

自然噌长率.第12题,从图乙中可知,65岁7其以上人匚1十几重超过7%,说明人口出现老龄化.

答案:11.A12.D

卜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14.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四川人较多,主要原因是四川()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I).生态移民较多

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工层学科油的省级行政区有重庆、四川、海南、广西、湖南、江西

和福建.第14题,四川人口多,农村剩余毛动力多.

答案।13.D14.A

15.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