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学案【预习新知】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概念: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
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2)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美国的
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成为冷战发生的
原因。②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③为确保
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④美国在反对
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率先对苏联发动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2、两极格局(1)表现
美国苏联政治
年3月,
的出台,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
。为应对美国的挑战,同年9
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
,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经济美国实施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
,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1949
年4
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
。1955
年5
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
随即成立包括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地缘政治第一次
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德国分裂。(2)形成:到20世纪
=年代中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终于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评价: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
等。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____。2.多极力量的成长(1)____的成立和发展,____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2)苏联的____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____开始瓦解。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3)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同步进行。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举行了____,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____,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1、20世界70年代后的美苏关系:(1)1979年苏联入侵
,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
”,企图拖垮苏联。(2)
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1987
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
统一;④苏联与中国关系正常化。2、标志:东欧剧变、
。3、影响: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以自行坍塌的方式消失,导致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也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
趋势不可逆转。【巩固训练】1.1978年4月,阿富汗爆发政变,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随后,美国政府停止了对阿富汗政府的援助,转而支持不断引发叛乱活动的抵抗组织。1979年12月12日,苏联正式作出立即派兵进入阿富汗的决定。阿富汗战争()A.是在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时期发动 B.直接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导致美苏间由缓和转入再次对抗 D.严重破坏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2.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观点学者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美国必须承担主要责任①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②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政府极端仇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美苏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③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取敌视态度,致使冷战不可避免④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美苏冷战的发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B.美苏两国应该对冷战发生承担主要责任C.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D.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3.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A.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C.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丧失D.日本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4.1948年,英国政府确定:把柏林空运作为开展对苏外交谈判的手段,在柏林空运取得重大进展前,暂不同苏联接触;英国的实力难以单独担负起西柏林的物资运输任务,须充分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英美联合空运机制,以便督促美国对空运行动投入人员和物资。此举意在()A.依附美国共同对抗苏联 B.加速联邦德国的军事化C.争取对苏政策的主动权 D.刺激法国挑战美国霸权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6.20世纪60年代,日本推行积极的经济外交。1962年,首相池田勇人出访西欧六国,协商贸易问题,法国总统戴高乐称他是“半导体推销员气这是战后日本领导人首次出访欧洲。同时,池田还表示“没有必要和美国采取完全相同的态度,现在可以和中国大力开展经济、文化的交流”。可见,当时的日本()A.实现了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 B.联合欧洲共同对抗美国C.表现出摆脱美国控制的倾向 D.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7.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中回忆道,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与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倡导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的核心是()A.求同存异、互助合作 B.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8.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同时他也主张欧洲国家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旅游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一事件()A.推动欧洲国家开始联合 B.利于缓和“冷战”紧张局势C.反映美苏“冷战”重心转移 D.助推不结盟运动兴起9.某学生制作的手抄报设置了五个栏目,每个栏目的小标题分别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成立”“华约成立”。由此推断,手抄报的标题应该是()A.美苏共同打败法西斯 B.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D.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10.1949年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的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1990年,“巴统”大幅度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禁运项目由成立初的400个减少到120个。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A.多极化趋势增强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C.冷战格局的终结 D.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苏冷战态势。选择C: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冷战对抗。由于受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内部阵营分化的影响,美国不得不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保持了一段缓和时期。但美国对阿富汗内政的干涉,导致阿富汗内乱,由此使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受损,因而苏联发动了阿富汗战争,这使得美苏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即导致美苏间由缓和转入再次对抗。排除A:发动阿富汗战争的是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排除B: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D:D项说法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2.答案:A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冷战起源。选择A:材料是关于四位学者对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①认为冷战是美国发动的,应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②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应由美苏双方承担责任;③认为英国是冷战的始作俑者;④认为是斯大林的个人原因导致冷战发生。由四位学者的论述可知,美苏冷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排除B:B项仅符合学者②的观点。排除C:C项仅符合学者③的观点。排除D:D项在材料四位学者的观点中均未体现。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崛起。选择D:20世纪80年代,日本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试图摆脱政治上依附于美国的状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排除A、B、C:材料体现不出A、B两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二战后,针对柏林空运问题,英国自知实力有限,意图拉拢美国完成柏林空运,以争取对苏政策的主动权,故选C。材料表明,英国利用美国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外交意图,而非依附美国共同对抗苏联,排除A;材料未体现联邦德国军事化问题,排除B;二战后,英国实力削弱,不得不借助美国力量来对抗苏联,而非刺激法国挑战美国霸权,排除D。5.答案:C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据材料“没有必要和美国采取完全相同的态度”可以看出,日本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故C项正确。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日本与欧洲协商贸易问题,并非联合欧洲共同对抗美国,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日本推行积极的经济外交,未体现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精神的核心是求同存异、互助合作。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售晓夫访法”,可以看出两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缓解有利于缓解、冷战
的紧张局面,B项正确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成立”,“华约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冷战的表现,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最终形成,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冷战,二战已经结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是两极格局解体之后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D解析:“巴统”成立之时正值冷战初期,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峙明显,因此其“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租备案合同范本
- 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 零碳数据算力中心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 2025年中国银行服务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地块平整设备与材料选择
- 2025年电榄桥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秋季养生:顺应天时护身心
- 旧车交易过户合同范本
- 年产10万吨醋酸丁酯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齐鲁咨询)
- 终止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姜晓龙-麦田除草剂爱秀的开发-先正达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件
-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课件
- 螺纹牙强度校核计算
- 技术规范书柴油发电机组
- 青岛科技大学成人大专《工商企业管理实训报告》
- 低钾血症最新版本最新课件
- 2023年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Y/T 1792-2021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
- GB/T 39235-2020猪营养需要量
- GB/T 30799-2014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重金属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