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材料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报告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3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今年全国两会,“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成为“两高”报告的关注热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近年来,多起正当防卫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对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权的保护,使司法活动既遵从法律规定,又符合道德标准;既守护公平正义,又弘扬美德善行。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制度。一段时间以来,该制度实际上近乎处于“沉睡”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到底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或是互相斗殴,会出现一些争议。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死者为大”,一旦出了人命,即使确实属于正当防卫,认定时司法工作者难免会顶着很大压力。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起正当防卫案例,经历一审、上诉、抗诉、二审发回,最终,法院坚持认定马某属于正当防卫、无罪,体现了认定过程的不易。司法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既关乎法律,也关乎人之常情、世之常理,都牵动着人们心中关于公平正义的直观感受。对于确系正当防卫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勇于担当,严格公正司法,坚决依法认定。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理性,以公认的情理展示司法良知,才能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向社会传递“邪不压正”的司法立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如今,这句话成为很多司法人员的座右铭。刑法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司法工作者应坚守法治精神,做见义勇为者的守护人,用一次次司法实践激活正当防卫条款的准确适用,为公民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撑腰”,为弘扬见义勇为的社会正气提供法治保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司法的担当,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摘编自2024年03月14日魏哲哲《人民日报:将正当防卫条款持续落到实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3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的人,环比上升了25.5%。B.今年全国两会,“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成为“两高”报告最关注的热词。C.作者认为,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D.对于确系正当防卫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勇于担当,严格公正司法,坚决依法认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制度,但该制度实际上近乎处于“沉睡”状态。B.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司法机关情理、法理需要兼顾,他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既关乎法律,也关乎人之常情、世之常理,都牵动着人们心中关于公平正义的直观感受。D.有些案件认定正当防卫比较复杂,认定时司法工作者也会顶着很大压力。3.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是(3分)()。A.杀人犯正要持枪杀人时,被害人顺手栋起砖头砸向杀人犯,将其打成重伤B.小强的哥哥听说弟弟在学校被小刚欺负,在一次放学路上殴打了小刚。C.抢劫犯正持刀威胁被害人,被过路群众用石头砸伤头部D.在制服抢劫犯的过程中,将其打成轻伤4.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A.顶住压力作出无罪判决的遵义市中院法官张海波被记二等功,引发各界关注,网友纷纷点赞。B.1992年,电影《秋菊打官司》轰动一时。那个为了“讨个说法”而挺着孕肚一次次上告的农妇,成为民众法治意识、权利意识深刻觉醒的某种象征。C.电影《第二十条》中韩明的儿子为制止校园霸凌打伤了教导主任的儿子,一直拒绝道歉。D.某地有几个中学生专门偷盗别人地下室名烟名酒,被警方抓获后,理直气壮地说那都是受贿的礼品,是不法所得,该拿走。5.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作为一名学生,万一遭受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做?(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喝啤酒冯骥才酷暑的毒日头把空气里的水分吸干,热风不停地往人们的喉咙里吹。于是,嘴巴像冒火苗的灶口,气管像热气回荡的烟囱,胸腔像灼烧的大炉膛。你难受得要哭却哭不出来——眼泪也早被晒没了。这时候来一大杯冰凉的啤酒多病快!但这正是啤酒缺货的季节,只有阔气的“大华餐厅”才有。然而,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这个来买啤酒的小伙子。可这小伙子仍不肯走。餐厅这个细高细高的服务员,身穿银灰色的西装,喉头下边系着一个黑蝴蝶似的领花,不知是这般具气派的环境,还是这个洋打扮的缘故,他显得神气十足。他用睥睨的目光瞥着这个布裤布衫、脑门上汗津津、土里土气的小伙子,仿佛说:“你这副德性也想到这儿来喝啤酒?”他的脸儿好冷,简直像冰箱的制冷板。冷脸儿不但不能给这个买不到啤酒而恼火的小伙子降温,反而把他的火气加倍激起来,他似乎犯了犟劲,冲着这冷脸儿服务员说:“为什么不卖?今儿我非喝不可!”冷脸儿服务员嘲弄似的打量着他,理也不理。如今东西归谁掌握,谁就大权在握,神气一时。求人的事,嘴硬可就甭想得到便宜。这样,小伙子只能和这冷脸儿服务员面对面站着,谁也不理谁,可他仍旧不走。胖胖的餐厅经理走过来,老于世故使他的腔调随和些,啤酒却一滴不舍。“走吧,小伙子,这酒不供应。”“供应谁?”小伙子挑战似的问。不等经理开口,玻璃门“哎”一响,走进一个高高的外国青年。满头乌黑的卷发像歪七扭八的小弹簧,方格衬衫包裹着他壮美结实的身子,肩挎一个带许多口袋和拉链的紫红色皮包,一副特大的深棕色眼镜几乎盖住上半张脸。弹回来的玻璃门从他身上扇出一股外国人身上常有的香水气味。这气味钻进冷脸儿的服务员的鼻孔里,比鼻烟更快地使他振奋起来。这时,外国青年已走到柜台前。他先用一种特别的、神秘的、自信的神气打量了小伙子一眼,跟着就对冷脸儿服务员帅气地一扬手打个招呼,用流利的英语讲起话来。冷脸儿服务员的面孔立刻变了。笑、和蔼、亲切、礼貌、谦恭,都奇迹般地回到他的脸上。他脸皮的“温度”随之上升,变成热脸儿服务员了。随后他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请这位外国人坐下,身子灵活地转来转去,眨眼工夫,餐桌上便摆满了花花绿绿的酒菜:沙拉、酱牛肉、白鸡和皮蛋,再有便是啤酒!一瓶、两瓶、三瓶!这些材料的青岛啤酒,在那细长的纯度很高的玻璃瓶里闪出诱人的光亮!冷脸儿服务员,不,现在是热脸儿服务员了,一边勤快地给这外国青年摆好吃喝,一边还没忘记朝站在那边的小伙子瞥一眼,仿佛有意气气那小伙子,又像回答刚才那小伙子的问话:这啤酒是供应谁的都不知道?瞪大眼瞧瞧吧!奇怪的是小伙子依旧站在那里不走。他是不死心,还是下不了台?这热脸儿服务员神气够了,脸儿“啊”地重新交冷,走过来打算轰他了。哪料,这小伙子看也不看他,突然直奔那外国青年对面坐下,什么话都不说,拿过叉子就吃,端过酒杯就喝。冷脸儿服务员惊呆了,上来要干预,外国青年对服务员微微一笑,摆摆手叫他别管,同时又对这小伙子客气地打个手势,请他随便吃喝。疑团在冷脸儿服务员脸上转了几圈,就转到他心里,这小子怎么敢吃外宾的东西?他是想胡闹,想占外宾便宜,还是……要搞什么坏事?人家外国人就是有钱,否则怎肯任凭陌生人随便吃他的东西?可是这外国人为什么连丝毫惊讶也没表现出来呢?他琢磨不透这是怎么回事,忙把情况报告给胖经理。胖经理眨了眨胖嘟嘟的眼皮,看看眼前的情景,也找不出准确的答案来。瞧瞧!这小伙子居然与外国青年同用一个酒杯——你一口,我一口,难道他们认得?可他们谁也不搭理谁呀。对,肯定这小子不会英语,没法开口。可外国青年却不时抬起头对这小伙子露出难以理解的一笑,是开心的笑?客气的笑?谦让的笑?猜不准。看样子他俩绝不认识,这外国青年不是傻瓜就是阔佬,这小伙子没准是个……是什么呢?冷脸儿服务员打定主意,要在这小子离开餐厅前,把他扣住盘问一番,如有问题,便扭他到派出所去。那经理同意这么做。他们就倚着柜台等候,目光双双紧紧盯着小伙子的一举一动。小伙子看到了那边一胖一瘦两个人投来的目光,表现得若无其事,索性放开肚子大吃起来,直把一桌子酒菜一扫而光,外国青年站起来付了账。两人一前一后向门口走去。冷脸儿服务员再也按捺不住了,几步蹿上,好像手执着“逮捕证”一样,冷冰冰的脸皮又降下温度。他伸出胳膊阻截这小伙子,忽然外国青年开口冲冷脸儿服务员说了一句地道的北京话:“你干什么?”“他……”冷脸儿服务员没法解释自己要做的事。“他是我朋友,我请他,怎么了?”“你?”冷脸儿服务员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突然讲起中国话的外国青年。忽然,这外国青年把棕色的大眼镜一摘,呀!哪里是什么外国人?分明是中国人!“你!你!怎么……”冷脸儿服务员蒙了。这假外国青年一条胳膊搭在那小伙子肩膀上,笑呵呵冲冷脸儿服务员说:“你干得蛮好!啤酒并没卖错人!”吃惊的目光就像一对惊叹号停在冷脸儿服务员瞪圆的眼睛里。他望了望胖经理。胖经理满脸迷惑的表情,完全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两个青年得意扬扬地推门走了。(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第8期)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生动描绘出酷暑中人的痛苦状态,生发出“这时候来一大杯冰凉的啤酒多痛快!”的感慨,由此引出小伙子买啤酒的故事。B.服务员面对买啤酒的小伙子是“冷脸儿服务员”,面对外国青年是“热脸儿服务员”,变脸的速度堪比契诃夫(变色龙)中巡警奥楚蔑洛夫。C.冷脸儿服务员和胖经理都猜不透小伙子与外国青年的关系,他们想扣住小伙子盘问,可见他们关注治安问题,很有警惕性和责任感。D.外国青年说出地道的北京话,亮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表扬了冷脸儿服务员“你干得蛮好!啤酒并没卖错人!”颇有讽刺的意味。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伙子三次不肯走的原因。(6分)9.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物资短缺的改革开放前期,尽管当下看起来不一定符合现实,但仍然耐人寻味,请结合小说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施良娣,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节选自刘向《列女传》)材料二: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愿,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缎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节选自《庄子·让王》)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昔先生A君尝欲授之B政C以为国相D辞E不为F是G有余贵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牖,指窗户,与《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的“牖”词义相同。B.卑,指身份地位低下,与《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词义相同。C.堵,指墙壁,与成语“传神阿堵”中的“堵”词义不同。D.《商颂》,是《诗经》“风”“雅”“颂”中的颂篇之一,为先秦时代的商朝诗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黔娄先生死后,曾子带门人去吊唁,发现黔娄先生头枕土块,躺在柴草之上,身上盖的被子连头脚都不能覆盖。B.黔娄的妻子乐贫行道,黔娄活着时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隐居生活,黔娄死后她不伤心,丧事从简,得到人们夸赞。C.原宪非常贫穷,他住的房屋,用生草盖着屋顶,用桑条做门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却能端坐于其中弹琴。D.曾参住在卫国,三天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置新衣,脸饿得浮肿,衣服破破烂烂,手足都是老茧,却能朗声高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2)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14.黔娄、原宪和曾子这三个人都拥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泉城田舍苏辙泉城欲治麦禾囷,五亩邻家肯见分,莫问三吴朱处士,似胜吾乡扬子云。阴晴卒岁关忧喜,丰约终身看逸勤。家世本来耕且养,诸孙不用耻锄耘。注:朱处士、杨子云都是古代有名的隐士。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想要在泉城买块地建囷,刚好邻居家愿意出让,诗人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B.诗人非常享受这样的田园生活,觉得胜过“杨子云”,就更别提“朱处士”了。C.诗人回顾世代耕作的家世背景,教育子孙要勤于农事,表达对农耕生活的肯定。D.诗人运用写实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情感,使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16.颈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诗人仰望明月,忧思不绝,想起宾客曾“___________”,屈驾前来看望自己,大家“___________”,重温往日的情谊。(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文人雅事,将作者被闲置的落寞之感蕴藏在恬适平静的表象之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生活中最常见的静电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成因复杂多样,科学家至今还没有完全透彻地理解这种现象。现在公认的影响因素有:材料本身的性质、局部的粗糙度、摩擦的力度、环境湿度等等。摩擦能生静电,但A,如在太空中,太阳光中的高能紫外线和X射线照射物体时,会把电子驱赶出来只留下一层正电荷,也会形成静电。①生活中,静电电荷量极小,②电流也很微弱,③虽不贪让人致残致死,④但给人们类来的烦扰俯拾皆是。⑤在危险场合,⑥静电就能酿成大祸,⑦如有的面粉厂就因对静电防范不严格而发生可怕的粉尘爆炸。虽然大多数静电有害无益,B,让静电按照人们的意志行事,也能创造价值。对静电最成功的使用案例应该是复印机。它先在半导体上布满静电,再用光照射不该有字的地方,把这里的半导体变成导休,消除此处的静电,留下未被照射的静电区域吸附碳粉进行复印。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如果有人问,______?北方人的答案绝对是——任何节日。没有什么节日、重要的日子,是一顿饺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再来一顿。北方人对饺子可能有一种特殊的刻在基因里的执念:逢年过节要吃饺子,出远门要吃饺子,冬至要吃饺子,头伏也要吃饺子……饺子就酒,越吃越有;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仿佛任何节日如果没有饺子,就不配叫做节日。这在许多南方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为什么总是饺子?饺子之所以能深刻影响北方人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的原因,与历史和现实中的农业生产密不可分,且深刻地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中国的饮食版图中,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是最常见的格局:秦岭——淮河线以北降水相对较少,主要种植粟、麦等旱地作物,______,主要种植水稻等水田作物。更有意思的是,吃饭经常是一项集体活动,______,而饺子的咸鲜口味就成为了一项共识选择。另外,饺子还可以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梁实秋在《饺子》里描述的“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20.下列句子中的“要”和“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中的“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B.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C.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1.D【解析】A.曲解文意,“环比上升了25.5%”错,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说的是“同比上升了25.5%。”。同比:与历史同时期比较,就是与不同年份的同一时期作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4年7月份相比,叫同比。环比:与上一统计段比较就是与前一个相邻的时期作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5年6月份相比较,叫环比B.曲解文意,“最关注的热词”错,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说的是“关注热词”。C.张冠李戴,不是“作者认为”,而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的。2.A【解析】A.缺少时间限定,“但该制度实际上近乎处于‘沉睡’状态”错,材料二第三段原文说的是“一段时间以来,该制度实际上近乎处于“沉睡”状态”。3.B【解析】ACD项的犯罪行为都是“正在进行”,被害人或第三人都是为制止不法侵害而致犯罪嫌疑人受伤。B项行为不是“正在进行”。4.D【解析】D项行为本身不属于“合法”行为,因而不可谓“法”向或者“不向不法让步”。5.①保护自我。虽然“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但“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欺凌者强大,自己没有能力正当防卫。应注意避免激怒对方引发过激行为。②保持镇定。要相信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克服害怕、惊慌的正常心理反应,不要被动跟随欺凌者到位置偏僻、人迹罕至、视线遮蔽的区域或封闭空间。并尝试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告诫对方正在实施欺凌行为,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借助环境条件来使自己摆脱困境。③学会求助求救。一是面临校园欺凌和暴力,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应当努力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获取帮助和保护。二是记下所在学校门前张贴的社区民警的姓名和电话,及时向公安机关求助和报警。三是遇到紧急情况,应当采取冲向最近安全节点(公安机关警务设施、治安岗亭、执勤点,教师、班干部视线范围,学校门卫、社会面单位门卫室、保安室、校园视频监控范围或社会治安公共视频监控探头覆盖范围),大声示警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方式获取帮助。如被他人控制,可以采用异常动作等方式引起周围人注意等方式努力获取帮助。6.①传统囤积者囤积的物品占用大量的物理空间,影响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或工作。②传统囤积者要承受被社会污名化,自我焦虑以及在社会交际、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③数字囤积者过度收集的数据信息占据大量存储空间,会带来整理压力,且信息过载会影响思考、计划,使囤积者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的情给分)7.C(“可见他们关注治安问题,很有警惕性和责任感”错,想扣住小伙子盘问,是对小伙子的恶意提测,也属于趋类附势的表现。)8.①依旧想买啤酒,尽管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他,但他仍然不想放弃买啤酒的念头。②想知道啤酒卖给谁,生气,他询问为什么不卖,服务员并没有回答,他感觉受到嘲弄,格外生气。③想出了对策,发现服务员热情招待的外国青年是自己朋友假扮的,决定过去吃喝。(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情给分)9.①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着,作者塑造的“冷脸儿服务员”“胖经理”等形象生动真实,现实生活中如他们一样崇洋媚外,趋炎附势的人依旧有很多。②从主题的角度看,作者通过讲述“喝啤酒”的故事,讽刺了崇洋媚外的“冷脸儿服务员”等人,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恶,对现实社会仍有警示意义。③从情节安排上看,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小伙儿为什么能和“外国青年”一起吃喝,吸引读者,结尾处“外国青年”亮明中国人的身份,照应前文的悬念,起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0.CDF【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昔日先生的国君准备授予给他官职,让他来做国相,他推辞没有赴任,这可以说他有余贵。“先生君”作主语,“授”作谓语,“之”“政”作宾语,应在C处断开;“国相”作“为”宾语,应在D处断开;“是”作主语,“有”作谓语,“余贵”作宾语,应在F处断开。1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看到先生的尸体在窗户下。/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作户枢的贫家子弟。B.正确。句意:以天下卑贱之位来安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C.正确。“堵”,墙壁;/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句意:他的房屋简陋狭小。/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D.“商朝诗歌”错,《商颂》是商朝及周朝时期宋国的诗歌,产生于商朝发源及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1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B.“黔娄死后她不伤心”错误,原文说“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可见,原文仅说黔娄的妻子安贫乐道,并没有说黔娄死后“她不伤心”。13.(1)先生因为为人端正不搞歪门邪道的缘故,才到了现在这个境地。活着的时候不搞歪门邪道,死后被子却斜着盖,这不是先生的本意。(2)天子不能使他称臣,诸侯不能和他交友。所以注重修养心就忘掉了形体,注重养身的人就忘掉了利禄,致力于大道的人就忘掉了心机。【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邪”,不搞歪门邪道;“至于”,到;第三个“邪”,同“斜”;“意”,本意。(2)“臣”,使……称臣;“友”,和……交友;“养”,修养;“致”,致力于。14.不慕富贵,不重名利,安贫乐道,清守自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说黔娄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原宪“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愿,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曾子“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缎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由此可见,黔娄、原宪和曾子这三个人都拥有不慕富贵、不重名利、安贫乐道、清守自持的品质。参考译文:材料一:施良娣,是鲁国黔娄先生的妻子。先生死后,曾子与他的门人前往吊唁。他的妻子出门迎接,曾子前去祭奠。走到堂上,看到先生的尸体在窗户下,枕的是未烧过的土块,身下铺的是柴草,穿着的麻制袍子没有面子,身上盖着粗布被子,头和脚都盖不住,曾子说:“把被子斜着放,就能完全盖住了。”他的妻子说:“斜盖尽管有余,却不如正盖不足好。先生因为为人端正不搞歪门邪道的缘故,才到了现在这个境地。活着的时候不搞歪门邪道,死后被子却斜着盖,这不是先生的本意。”曾子不能回答,于是便哭着问:“唉,先生已经去了,你想以什么为谥号?”他的妻子回答说:“以康字作为谥号。”曾子说:“先生活着的时候,食不能充腹,衣不能遮体,死后手足都盖不住,旁边没有祭奠用的酒和肉。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享受,死后没有得到荣誉,怎么会为谥为康而感到高兴呢:”他的妻子说:“昔日先生的国君准备授予给他官职,让他来做国相,他推辞没有赴任,这可以说他有余贵;国君曾赐给他三十钟粮食,先生也推辞不接受,这可以说是有余富。先生这个人啊,以天下平淡之味为甘甜,以天下卑贱之位来安身。不因为贫贱而忧愁,也不因为富贵而高兴。求仁得仁,求义得义。给他的谥号加康字,不是非常合适吗!”君子夸赞黔娄的妻子能安贫乐道。材料二:原宪居住在鲁国,他的房屋简陋狭小,房顶盖着刚割下来的生草;用蓬草编织的门,十分破损,以桑条为门轴,以破瓮作窗子,用破布烂衣堵塞两个屋子的漏洞;屋子漏雨,地下潮湿,而原宪却端坐于屋内弹弦唱歌。子贡乘着高头大马,内穿青红衣,外罩白色大衣,高大的车子进入不了狭窄的小巷,前来拜见原宪说:“哎呀,先生为什么如此困厄?”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对学到的道理不能行施才叫做困厄。现在的我,是贫穷,而不是困厄。”子贡听了原宪的话,进退不安,面有愧色。原宪笑着说:“趋从世俗,望风而行,结党为友,学习是为让人看重,教人是求自己扬名,借仁义的名义去干奸恶之事,以得到华贵的车马来炫耀自己,这是我所不愿做的。”曾子居住于卫国,穿着用乱麻絮做的袍子,破烂不堪,露出里子,脸上浮肿,带有病容,手掌脚底长满了老茧,三日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置新衣,正一正帽子,系帽之绳就断了;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一穿靴,鞋后跟就裂开,他拖着束发的带子高歌《商颂》,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好像声音是从金石制作的乐器中发出的一样。天子不能使他称臣,诸侯不能和他交友。所以注重修养心志的人就忘掉了形体,注重养身的人就忘掉了利禄,致力于大道的人就忘掉了心机。15.(3分)D(“真实的自然描写”“画面感”错,本诗重在叙事说理,兼有抒情,没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因此缺少画面感。)16.(6分)①人生态度:人生若要成功,终须勤劳进取,不能听天由命、靠人施舍。②颈联出句写天气决定农人忧喜,阐明靠天吃饭的道理;对句写勤懒决定收获丰约,阐明天道酬勤的道理。③诗人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写出了诗人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7.①.越陌度阡②.契阔谈宴③.千呼万唤始出来④.犹抱琵琶半遮面⑤.矮纸斜行闲作草⑥.晴窗细乳戏分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赂”“始”“犹抱”“作”“窗”“戏”。18.(4分)A处:产生静电并不只靠摩擦B处:但如果合理利用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6分)序号:③修改为:虽不会致残致死(或“虽不会致人伤残或死亡”)序号:④修改为:但给人们带来的烦扰不胜枚举序号:⑥修改为:静电可能酿成大祸评分参考:每填对一处序号并修改正确给2分。如有其他改法,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B(3分)【解析】例句“要”,连词,如果。A动词,需要;B连词,如果;C助动词,须要,应该。D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21.①什么节日吃饺子②而秦岭——淮河线以南降水量丰沛③难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共6分,每点2分,语意接近即可给分)22.饺子之所以能深刻影响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与历史和现实中的农业生产密不可分,且深刻地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共4分,每修改正确1处给2分)【解析】“之所以……的原因”句式杂糅——“之所以……”或“……的原因”;逻辑语序失当,先“饮食习惯”后“饮食文化”。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