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父亲的信》,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
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
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
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
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
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
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
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
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
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
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
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
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
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
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
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
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
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
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
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作者:胡智慧选自《羊城晚报》)
阅读后解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
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②(3)④
3.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第四段作
者认为父亲的信是。
4.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
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6.作品以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
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到,最后
课外现代文阅读(二)
门前三五步
吴金良
①门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可是,他用板凳走
路。
②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
着:“姐姐,我也想去。”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
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姐姐噫着泪,满足了他。
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远足”。
③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
常常被那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
去追赶生活的节奏。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④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
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
天,不,半天也够了。”他想。
⑤“师傅,给钉个后跟。”“谢谢您了,师傅。”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
“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
的。
⑥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每天,他用那
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
准备干一场。
⑦“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捏住
板凳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⑧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
住微微发抖了。
⑨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干什么?
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上公园,怎么
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今天我们过团日。”答非所
问。
⑩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
起来了。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
的三五步。
L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的心理、行动描写各表现了身有残疾的“他”的什么性格
特点。
(1)第⑤段的“'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
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表现了“他”的。
(2)第⑥段的“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表现了“他”的o
(3)第⑧段的“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
珠,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表现了“他”的。
2.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青
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
答:
3.描写姐姐是满足他的要求带“他”去春游。青年工人是热情邀请“他”一同过团
日。从“他要去”到“要他去”,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
4.小说中两个画线的句子写的都是“他”看行人的腿和脚,为什么前面是“垂着眼
皮”、“悄悄地看”,后面是“深情地望”?
答:
5.“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句
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课外现代文阅读(四)
小花
吴小林
花猫长大了,出落成一只漂漂亮亮的“大家闺秀”。它浑身雪白,眼睛碧绿,只是
前额和尾巴上有一点黄褐杂色。猫和人一样,过于温柔和顺,便给人“小”的感觉。所
以,长大了的小花猫,大家仍叫它“小花”。
每当吃饭,小花照例总是一跃而上,蹲坐在长凳上,神态自若,从容不迫,等待你
的“表示”。如果等待超过了它的耐心,它先盯着你“哺瞄”地叫,然后会举足轻轻拉
你的衣袖,或用头蹭你的手臂,甚至迟疑着用爪子到桌面上去勾物。这时,你只要用严
厉的目光瞪它一眼,它会即刻跳下板凳,知趣地讪讪而去。
令人惊讶的是,小花喜欢在电视屏幕前看卡通动画片。傍晚,不管它在哪里打盹、
玩耍或吃食,只要动画片的音乐一响,它便停止一切活动,欢蹦乱跳地来到电视机前,
一动不动。美国迪斯尼的《米老鼠》、《猫和老鼠》,日本的《叮当猫》,都会使它如
痴如醉。小花不停地转动脑袋,追逐屏幕上的精彩镜头。两只闪光的眼睛,骨碌骨碌,
仿佛两粒活动的绿宝石。它抱怨外国同行的愚笨无能,憎恨穿戴华丽的异国仇敌,一看
到外国老鼠露面,小花绿色的目光,就变得冷峻、凝聚、专注,像一块碎玻璃。
晚上,我读书,爱人打毛衣,儿子做功课。小花轻轻走来陪伴我们。它轮流蜷伏到
我们每个人的脚下或膝盖上,用一团软软的暖意温暖我们。我一边读书,一边轻轻抚摸
小花的脖子,小花就用一种迷茫的满足与轻微的呻吟,表示及时的感谢。这时的夜,很
静很静,有一种若有若无的香味,那是温馨的味道。
小花的温柔,使我感受到一种生活的奢侈,却也使我着实羞愧了一回。有一次,我
下班回家,一进门,小花便围着我的双腿,咬我的裤管,一边叫唤,一边绕圈。面对这
种盲目的热情与温柔,不知什么原因,我忽然感到极其厌烦,仿佛这不是亲热,而是一
种过度的负担与累赘。我用脚拨开小花,小花不依,我便使劲朝它踹了一脚。小花惊叫
一声,一溜烟逃匿而去。
我马上懊悔不已,觉得自己做错了一件事。我凝望着远远的小花。小花孤单地走着,
孤单中有种落落寡合的斯文,有种带几分客气的傲慢,但给我的感觉,却像是行走在花
红柳绿中无动于衷的老人。我忍不住高声召唤了一声,小花迟疑一下,随即“嘀唯”地
回应我,叫声如诉似泣,哀而不怨,并飞快地欢跳着奔到我的脚边。我一把抱起小花,
久久凝视它绿宝石似的双眸,像是第一次或最后一次看它一样,内心充满了被宽恕与谅
解的快慰。快慰中又有不少惊讶与诧异:因为我觉得,我当时的漠然、冷淡、厌烦乃至
粗暴,既非选择,也非决定,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种“脱离”的冲动。我爱小花,
也绝无伤害它的本意,我疏远它,似乎只想拥有一点自己的“空间”,只想从亲密的饥
渴中,暂时独立出来一会儿,再马上自己回去。这像是一种“爱”的差异,一种很少有
人能够注意并理解的差异。
但小花却从此“明了”了我的这个秘密。当我疲惫不堪,或心情忧郁,或沉默寡言
的时候,小花就会有感觉。它能根据我走路的步态,脚步的声响,判断出我情绪的好坏。
我高兴的时候,它照例会箭一般奔到我的腿边,蹭我的脚,像一朵怒放的花。我不快的
时候,它警觉地避免和我亲近,它会远远地摇摇尾巴,试探着朝我叫一声,或者干脆蹲
坐一边,装着注视眼前移动的光斑,飘落的树叶,或者一只飞来飞去的蜻蜓,其实是在
等待我的“不好意思”。
“爱”的代价很高,靠得住的“爱”,一要有信心,二要能沟通。我爱我的善解人
意的小花。
1.结合上下文解释第二段中加粗的“表示”。
表示:
2.第二段结尾说:“这时,你只要用严厉的目光瞪它一眼,它会即刻跳下板凳,知
趣地讪讪而去”,这突出了小花的什么特点?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这个特点?(找出
两个地方就可以,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3.文章想写记叙了哪个事件?详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4.文章怎样表现小花同一家人亲密无间的关系?(结合原文简要地进行分析)
答:
课外现代文阅读(六)
嵋蛔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蛔蛔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
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
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蛔
蛔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蛔蛔笼子。
“小囱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
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蛔蛔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吃
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蛔蛔怎样慢慢
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蛔蛔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
蛔蛔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得朦胧,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蛔蛔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
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蛔蛔的叫声仿佛成了
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帼帼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
言: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蛔蝇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女人们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
了一-严=^...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蛔蛔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
可里面的蛔蛔不见了。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1.本文的线索是。顺序是。
2.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对蛔蛔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3.“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老人为什么叹息?
4.老人说:“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笼子真的是咬破的吗?
5.文章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课外现代文阅读(七)
阅读老舍的《母鸡》,完成练习。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
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
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
诉,使人心中立刻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
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
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
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
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
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
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一一我想这
是相当劳累的一一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便
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
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
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先说印象中
的母鸡之令人生厌,这在文章写作中属写法。
2.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主要原因有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第6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用意何
在?
5.文末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在文中各找出一例说明。
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末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
母鸡什么样的感情?()
A.喜欢B.钦佩C.畏惧D.欣赏
课外现代文阅读(A)
雪蛾
①我十八岁那年,经历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住院生涯。有一天临近傍晚的时候,我
的病房里又住进了一个病人。她大概看到我闷闷不乐便主动与我搭话,问我得了什么病。
“胃肠炎”。因为当时胃正好有些疼,便随口告诉她。“那没关系,”她安慰我说,”再打
几个点滴就出院了,你看我,弄不好就要拄一辈子的拐杖了,可我整天还不是高高兴兴
的?”这时我才仔细地看了看她敷着厚厚石膏的右腿和一张挂着微笑的俊秀的脸。
②天色渐暗,夜色如潮水一般淹没阳光带给我的短暂的快乐。加上昨夜的一场大风
将附近的供电设施吹断了几处,我不禁愁容满面,抱怨起供电工人的懒惰来了。“难道
点着蜡烛不好么?”看着在风的轻拂下舞动的烛焰,她愉快地说,“把所有的窗户都打
开吧。”微弱的火焰忽明忽暗,就看这时有蛾子飞进来了,绕着蜡烛飞个不停。它们显
得有些盲目,东一下西一下,不停地乱飞乱撞。她似乎看得非常认真,充满好奇地睁大
双眼。“快来看,”她向我喊道。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了一只蛾子撞断了翅膀,无法再飞起
来。可它依然颤动着残损的翅膀,艰难地向火焰中心飞去,火焰被扑灭了,屋子随即暗
了下来。
③再次点燃蜡烛的时候,我用双手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蜡烛,生怕再有哪些可怜的小
生命葬身“火海工她平静地说:“没用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它们扑向火焰。你知
道它们经过卵变成虫,再经过虫变成蛹,然后结成茧,再破茧而出变成飞蛾,这一生的
蜕变为了什么吗?就是为了那双可以带它们扑向火焰的翅膀,为了最后那团燃烧的火。
这是它们生存的姿态,精美的生,壮观的死……”我仿佛在听着诗人的吟诵,想不到她
把飞蛾的生命看得如此富有寓意。我似乎隐隐约约看到躲藏在她眼眶里的泪水。
④我松开双手,让火焰在屋子中心留下一个瞬间。晦暗的一生会因为一个瞬间的火
光而光明灿烂,平凡的一生会因为一个瞬间的传奇而精彩……
⑤原来,她是一名出色的民族舞蹈演员。两个月前,医院检查她患骨癌,建议她马
上进行手术。可这时正有一台重大的演出等着她。中国艺术家们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向
全世界展现中国民族音乐与舞蹈的魅力。那是她心中深深向往着的圣地,她就像一只嗜
火的飞蛾,而她面前正燃烧着一团最美丽、最辉煌的火焰,她怎能不扑上去?医生警告
她说,如果再不动手术,这条腿就保不住了。而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那场演出。演
出获得了巨大成功。那也是她艺术生命中的绝唱。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堆满鲜花的舞台
中间,没有人知道,一只美丽的天鹅将永远失去她的翅膀。
⑥“我无怨无悔,”她说,“我把生命中最美丽的瞬间留下了。如果命运让我重新选
择一次的话,我还是回去选择拥抱火焰。”我从抽屉里找出所有的蜡烛,一一点上,果
然,我们看见了越来越多的蛾子加入到这群狂欢着的队伍,携着平凡朴素的风,蛾子们
尽情舞蹈着,用生命,用爱。我仿佛感觉到了它们的快乐,仿佛听到了它们幸福时刻的
呻吟。因为几根小小的蜡烛,这个简陋的病房正在变成快乐的天堂。
⑦我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身处逆境还是苦旅,无论是忧伤还是疼痛。我相信,只
要有夏天,就会有这种充满激情的像雪花一样多的雪蛾。
1.说说下面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绝唱:0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
3.第⑤段中那“一团最美丽、最辉煌的火焰”比喻的
是:。
4.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
答:最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
5.你在阅读此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请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写
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现代文阅读(九)
星空
①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是在达里湖畔的一个夜晚。
②达里湖形似一牛肩胛骨,位于克什克腾草原的西北边缘。我们到达之时已届仲秋,
湖边遍生红草,像一堆堆暗燃的炭火,驱逐已经逼人肌肤的寒意。达里湖在蓝得刺眼的
天空下悠然映出远山的倒影。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
远眺湖面,鸥鸟起伏,浪挽涟漪,无意中领会到达里湖的女性化气息。难怪当地有传说,
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③看达里湖,你要调动好精神,一口气把它看够,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心若一软,
贪图眼福回头再看一眼,就难免又看上半天。所谓“流连忘返”,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到
了什么呢?无非湖光山色,它如亘古不移又似瞬息万变。造化和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
人之手下无论多么巧妙的制品,刺绣也罢,园林也罢,总是极尽复杂,然而观者一目了
然;自然展示的是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和欲进一步了解却又无奈的景象。譬如
看达里湖的蓝,令人惊羡,宛如在蓝中还有什么更美的东西。
④入夜,我们几个不怕冷的蒙古族汉子决意在湖畔的蒙古包下榻。蒙古包的样式设
施均好,十多个人盖着被子和大衣挤在一起,在烛光下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午夜我外
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得说不出话来。
⑤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外等侯了多时。在这里
看星星,星星们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了脑后。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
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悟《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在这里看到,
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
可以去得。
⑥站在夜风中的达里湖畔,脚下是地,遥遥与地相接的远方就是天了,因为那儿星
斗闪烁。在草原看星星,无须仰头,可如观壁画一般平视。李白诗云“云傍马头生”,不
是虚言。在这里,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以往看星星,觉得它们清冷遥远;而
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这里的星星多得很,它们拥挤嬉笑,
它们矜持沉思。
⑦有位诗人将星星亲昵地称作“星子”,我看到的真是一群有灵性的星子。星子们,
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这位天神一定是英雄,不然怎么会拥有
你们这些精灵?
1.综观全文,请找出与文章开头“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相呼应的
—个句子。
2.第③段说到“造化与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指出“造化”不同于"人工”之处(不
超过18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星空”为题,却花很多篇幅描写达里湖,对其用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达里湖实在太美了,以致作者忍不住“贪图眼福”而“流连忘返”。
B.作者以达里湖美丽动人的景色反衬出湖畔星空惊人的美。
C.由观赏达里湖而领略了自然美的真谛,为下文写星空之美作铺垫。
D.满天繁星在平静的达里湖面的倒影,使草原星空显得更加美丽。
4.文章在艺术上除了气象博大之外,还有神话色彩,下列没有神话色彩的一项是
()
A.星子们,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
B.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
C.难怪当地有传说,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D.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
5.第⑥段说在达里湖畔看星星没有以往那种“清冷遥远”的感觉,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现代文阅读(十)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胡章平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
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
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
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
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
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
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
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
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
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
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
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
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
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
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
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
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
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
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
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
替他弹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
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
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
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
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
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
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
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
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
亲也为自己。
⑧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
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
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
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
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①木讷()②炊烟袅袅
()
⑧撑去()④濒于绝望
()
2.“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将“我的”去掉是否不影响原意?
3.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
4.文中父亲“木讷”,这里除了有性格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初
中课本中接触过一个“类似”的人物,“仿佛石像一般”“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这
个人物是谁?
5.在第②段中哪处体现了“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
6.“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干活,是“我”的粗心吗?
7.文中两次表现父亲的“小”,一次是“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
一次是“父亲显得那么瘦小”,“一点也不起眼”,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8.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9.既然“艰难地开口”了,为什么还要“突然想骂自己”呢?“我的心悲哀起来,
为父亲也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
10.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
响起来了,
屋内又沉默了”?
11,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给家里写信”,“我答应了声”;第⑦段
中父亲说的“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我”的"反应”互
换位置是否可以?
12.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
课外现代文阅读(十一)
礼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
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
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
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
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
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
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了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
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
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
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
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那躅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
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
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
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醪人
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
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
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
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
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
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
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
解。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
望”。
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
第一次因为而流泪o
第二次因为而流泪。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
谈谈你的理解。
课外现代文阅读(十二)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
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
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
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
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
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
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
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
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中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
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
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我
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
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
纸上,绕着我的笔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
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
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
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
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
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
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九八四年一月天津
(冯骥才文选自1984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1.本文开头部分写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有哪些用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段中加粗词语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横线标出“它胆子大了”以后,“淘气地陪伴我”的文字。(标出3处)
(2分)
4.文中小鸟对大鸟两次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有的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
这幅“画”的含义。(2分)
答:
6.本文的感情线索是o(2分)
7.先结合本文内容,再联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谈信赖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150字左右)(5分)
课外现代文阅读(十三)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
核桃、白果、杏仁、粟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
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一一十八种干果象征十八罗汉,后来这
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
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
伏在她身上痛哭泣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
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
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
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
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搞战后南北迁徒,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
“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
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
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
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
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粟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
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
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
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所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
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法然(流泪的样子。说xun)地低下头去,我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
日凌晨。
(选自《冰心七十年文
选》)
1.这篇散文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2分)
答
2.从下面4句话中选择最适当的一句填入第5段的括号内(只填序号)(2分)
A姥姥,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不行!
B姥姥,以后我们每年不能不煮腊八粥吃。
C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姥姥,难道我们以后不煮腊八粥吃了吗?
3.下面语句写出了什么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
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
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答
4.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没有说什么,只注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花生来”
时的心理是怎样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组材的特点来看,文章中写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煮腊八粥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课外现代文阅读(十四)
门槛
我看见一所巨大的建筑。正面的一道窄门大敞着。门里面阴森黑暗。高高的门槛前
面站着一个俄罗斯女郎。
这望不穿的昏暗发散着寒气,而随着冷气从建筑的深处还传出一个缓慢的、重浊的
声音。“啊,你想跨进这门槛来做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我知道,”
女郎这样回答。“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我知
道。”“和人疏远,完全的孤独?”“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
切的打击。”“不仅是你的敌人,而且你的亲戚,你的朋友都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
“是……便是他们给我这些,我也要忍受。”“好,你准备着牺牲吗?”“是“这是无
名的牺牲!你会毁掉,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我不要
人感激,我不要人怜悯。我也不要名声。”“你还准备去犯罪?”女郎埋下了她的头。“我
也准备去犯罪……”里面的声音暂时停止了。过后又说出这样的话语:“你知道将来你
会不再相信你现在的这个信仰,你会以为你是白白浪费了你的年轻的生命?”“这一层
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进去。”“进来吧。”女郎跨进了门槛。一幅厚的帘子放了下来。
“傻瓜!”有人在后面这样嘲骂。“一个圣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这个回答。
(1)阅读全文后你如何理解“门槛”的含义?以“门槛”为题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环境描写是哪几句?大厦象征什么?门里的环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特点?
(3)问话的内容涉及了哪些方面?
(4)文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问话者的语气是什么?女郎的语气是什么?女
郎为什么会有这语气?
(5)面对门槛里传出的多次问话,女郎曾有片刻思考,请把这一细节的描写找出
来,并说出其作用。
(6)答话中女郎说“我也甘心……去犯罪”“犯罪”怎样理解?
(7)女郎在第二十段说:“我只求你放我进去”,为什么“求”进去?表现了革命
者的什么特点?
(8)嘲骂女郎是“傻瓜”,赞叹女郎是圣人的各是什么人?
(9)女郎象征什么人?文中对女郎进行了哪些描写?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课外现代文阅读(十五)
一盏油灯
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
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
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青水秀,但很贫
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
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
星。
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
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
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
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
哭得好伤心。
我的心咯噎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
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
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
话。妈妈说;有了灯一,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
儿。
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
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
蝎子、山蚂蛾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
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
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第一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1)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这盏灯“极不普通”是因为(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划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不超过18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我陌生的表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这样说?(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的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
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
做人。
F.“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外现代文阅读(十六)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
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父母在,我们就
永远是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
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
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
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已经爬上了父母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
颊。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爸爸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他在学校就通过了运动健将
的标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体育工作。他的身体特别棒,好多人至今还记得他年轻时在
寒冬腊月脱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体的情景,不要说这种独特的“洗澡”方式很少有人
见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床上用品品牌代理合同
- 2024医院药品零售许可合同
- 2024年建筑合同纠纷预防及处理办法
- 2024年度IT企业软件许可使用合同
- 2024年度搬厂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委托加工合同:甲乙双方在二零二四年就某产品委托加工的详细条款
- 2024年度量子科技实验室建设安装工程分包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停车安防监控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展厅装饰装修合同范文
- 2024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商标范围
- 2024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社会招聘138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 在建工地第三方安全文明巡查方案、在建工地安全文明施巡查方案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十六讲 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学案、学习任务单【全册】
-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节能验收报告模板(参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系列工作指南2018年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