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钙钛矿光伏组件技术要求》_第1页
《光伏发电钙钛矿光伏组件技术要求》_第2页
《光伏发电钙钛矿光伏组件技术要求》_第3页
《光伏发电钙钛矿光伏组件技术要求》_第4页
《光伏发电钙钛矿光伏组件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ICS/CEC

光伏发电钙钛矿光伏组件通用要求

T/CEC

光伏发电钙钛矿光伏组件通用要求

Generalrequirementofperovskitephotovoltaicmodule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CEC

光伏发电钙钛矿光伏组件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钙钛矿光伏组件的术语和定义、外观、电致发光、机械性能、电气性能、检验、标识、

包装、存储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基底的钙钛矿光伏组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97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GB/T7470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IEC61215-1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1部分:试验要求

IEC61215-2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2部分:试验程序

IECTR63228有机、染料敏化和钙钛矿光伏器件测量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22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钙钛矿光伏组件perovskitephotovoltaicmodule

采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组件,核心层由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的一类半导体材料构成。

3.2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

又可称电场发光,简称EL,是通过加在两电极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

而引起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变化、复合导致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

3.3

坏点brokenpoint

通过肉眼观测或用其它检测技术显现的电池层膜结构中的局部缺失,造成局部电荷传导性能下降、

短路或断路。

3.4

标准组件standardperovskitephotovoltaicmodule

基底(受光面)和背光面均为玻璃的钙钛矿光伏组件。

1

T/CEC

4外观

4.1玻璃

4.1.1玻璃表面应无彩虹斑、无裂纹、无不可擦除污物、无开口气泡。

4.1.2玻璃等内直径小于2.0mm的圆形闭口气泡数量应不大于2个。

4.1.3玻璃内长度不小于0.5mm、不大于1.5mm线形闭口气泡数量应不超过5个/m²;长度不小于1.5mm、

不大于3.0mm且宽度不大于0.5mm的线形闭口气泡数量应不超过2个/m²。

4.1.4不存在肉眼可见的影响光透过的固体夹杂物。

4.1.5对镀膜玻璃,45º斜视玻璃表面,反射光均匀,无压花印。

4.2电池

4.2.1电池的颜色和子电池切割单元宽度应均匀一致,肉眼观察应无水痕、手印(印迹)、划痕

4.2.2子电池边缘不出现0.3mm以上的不规则崩边儿,不出现边缘色差。

4.2.3电池表面应无肉眼可见的金属等导电异物。

4.3玻璃叠差

对标准组件,正背面玻璃叠差应不大于2mm。

4.4边框

4.4.1边框表面应整洁平整、无破损,无明显脏污、硅胶残留。

4.4.2边框应无擦伤、碰伤(含角部)、机械纹、腐蚀、水印、油印、及脏污等现象,边缘无毛刺。

4.4.3组框后角缝隙应不大于0.5mm;高低差应不大于0.5mm。

4.4.4边框应不出现破坏氧化层的划痕。

4.5胶膜

4.5.1电池表面不应现胶膜未溶。

4.5.2电池以外区域出现单个面积不大于9.0mm²的中空应不大于2处。

4.6尺寸偏差

4.6.1尺寸参数实测值与产品说明书的偏差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尺寸参数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尺寸偏差±2mm

两对角线差值/平均值≤2%

4.6.2标准组件,正背面玻璃最大允许叠差如下表。

表2玻璃叠差

2

T/CEC

长度或宽度L(mm)最大允许叠差(mm)

L≤5001.0

500<L≤10002.0

1000<L≤20003.0

L>20004.0

5电致发光

单片电池内坏点不多于5处,每处面积不大于10mm2,或漏点总面积不大于子电池的0.1%。

6机械性能

6.1载荷能力

组件应能承受5400Pa的正面静态载荷,测试后:

a)无4.1条中规定的外观缺陷;

b)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应不超过5%;

6.2抗冰雹能力

组件应能承受直径25mm的冰雹以23m/s的速度的冲击,测试后:

a)无4.1条中规定的外观缺陷;

b)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应不超过5%;

7电气性能

7.1功率偏差

功率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应在-2~+5W。

7.2寿命

组件设计寿命应不低于25年。

7.3功率衰减

组件首年衰减应不大于5.0%,后续每年衰减应不大于0.5%。

8检验

8.1检验项目及方法

检验项目及方法应符合表3规定。

表3检验项目及方法

3

T/CEC

序号检验项目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检验方法或标准

1外观测试√√IEC61215-24.1

2EL测试√√本标准4.6节

3最大功率测试√√IEC61215-2

4绝缘测试√√IEC61215-24.3

5低辐照性能测试√IEC61215-24.7

6室外曝晒测试√IEC61215-24.8

7紫外预处理测试√IEC61215-24.10

8热循环测试√IEC61215-24.11

9湿冻测试√IEC61215-24.12

11湿热测试√IEC61215-24.13

12引出端强度测试√IEC61215-24.14

13湿漏电流测试√IEC61215-24.15

14机械载荷测试√IEC61215-24.16

15冰雹性能测试√IEC61215-24.17

16铅含量测定√GB/T7470

检验后要求:

a)在检验过程中无间歇断路现象。

b)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试后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小于5%。

c)不允许出现下列外观缺陷:

1)破碎、开裂或外表面脱附,包括上层、下层、边框和接线盒;

2)外表面弯曲、不规整,以至于影响到组件的安装和/或运行;

3)在组件的边缘和任何一部分电路之间形成连续的气泡或脱层通道;

4)气泡总面积超过组件面积的1%;

5)在任何一层中,组件电路或单个电池超过10%的电路发生失效或可见的腐蚀;

6)接头或接线端子连接部分的损坏;

7)任何部分短路或带电部分裸露;

8)组件标识(铭牌)在任意试验后脱落或信息不可读;

9)组件测试过程中无铅泄露风险。

8.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包括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检验方法见表2,同型号产品型式检验每年应进行1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投产鉴定或鉴定新产品转厂生产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及关键设备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供需双方发生产品质量争议需要仲裁时;

e)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或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3出厂检验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