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河池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5月河池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5月河池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5月河池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5月河池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5月河池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5注意事项: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脑对进食和食欲的控制程度之高或许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有些人或许以为进食和食欲全由体内加工和储存食物的部位,也就是胃和肠道来控制,最多加上肝脏或脂肪储备的输入。没错,这些部分各自承担着它们的职责,只是并非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起主导作用。拿胃来说,大多数人吃饱了会说感觉胃“装满”了。吃进身体的食物到达的第一个主要场所就是胃。随着食物的进入,胃会扩张,胃部神经发送信号给大脑,让大脑抑制食欲,停止进食,这完全讲得通。但事实是胃的扩张信号仅仅占饮食和食欲控制的一小部分,在向上通到更复杂的大脑因素的长梯中,这只是最底下的第一根横杠。更何况,长梯有时还是曲折的,甚至是转着圈上升的。影响食欲的并非只有胃神经,起作用的还有激素。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是一种降低食欲的激素;胃释放的食欲刺激素则起提升食欲的作用。假如脂肪储存比较多,抑制食欲的瘦素就分泌得比较多;假如胃一直空着,就会分泌刺激素来提升食欲。很简单,对不对?可惜并非如此。人体或许可以按照自己对食物的需求提高激素水平,大脑却总能很快习惯,水平维持过久的话,大脑还会有效地忽视它们。大脑最拿手的一种本事就是忽略那些变得完全可预期的信号,无论信号本身可能有多么重要。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总是还能“再来一口甜点”?你或许刚刚吞下一头牛身上最棒的部分,或是已经酒足饭饱,可是再来一块巧克力或是一个三球冰激凌的话,照样能行。为什么?如何做到的?既然胃已经填饱,怎么可能再装下更多东西呢?原因主要是大脑做出了执行决策,它认为“不,胃还装得下”。甜点的甜是大脑认得出且想获得的明确奖赏,于是它否决了胃给出的“装不下”的信息。目前尚不明确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人类需要相当复杂的饮食来维持最佳状态,因此比起被动地依赖基础代谢系统能获得什么就摄取什么,大脑不如直接插手对饮食的调控。倘若大脑的插手到此为止倒也罢了,然而并不。事情还没完。对于进食这件事,后天习得的关联所起的作用大到不可思议。打个比方,有的人可能原本超级爱吃蛋糕,吃了好几年都没什么问题,可是突然有一天,吃完蛋糕却生病了——可能是因为蛋糕用了变质的奶油,也可能是因为里面有某种导致过敏的原料,还有可能(最烦人的一种情况)仅仅是某种在刚吃完蛋糕后出现的问题导致人体生病。于是,从那时起,大脑就把蛋糕和生病联系了起来,和蛋糕划清界限,甚至到了多看一眼都想吐的地步。与厌恶建立起联系可以让人避免吃下有毒或致病的东西,这种联系很强,而且很难打破。哪怕你已经多次进食某种食物并且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若大脑就是说“不!”那你也拿它没辙。不过也并不是非要到致病那么严重的地步,所有以食物为基础的决策几乎都受到大脑的干涉。大家或许听过“好不好吃先由眼决定”之类的说法。人的大脑主要——高达65%——靠视觉而非味觉获得信息。尽管视觉和大脑之间这种联系的特性和功能变化极大,但视觉无疑是人脑的核心感觉。相反,味觉的作用实在是弱到令人尴尬。蒙住眼睛且堵住鼻子的话,普通人往往连马铃薯和苹果都分不出来。显然,感知信息时,眼睛起的作用要比舌头大多了。因此,食物的样子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感受,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昂贵的餐厅要费那么大力气摆盘了吧。

每个人日常的生活规律也极大影响着人的进食习惯。想一想“午餐时间”这个词你就明白了。午饭的饭点是什么时候?大多数人可能会说12点到14点。为什么?如果说吃东西是为了获取能量,那么为什么从车间工人、伐木工人之类的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到作家、程序员之类的案头工作.者,大家都在同一个时间段吃午饭?原因在于,人们很久以前就一致认定了午餐时间并且很少对此质疑。一旦掉进这个模式,大脑马上就期望它保持下去,于是人就会因为时间到了而觉得饿,而不是出于饥饿才觉得该吃饭。大脑显然把逻辑看作宝贵资源,一定要省着用才行。人们的饮食起居制度中,习惯占了很大比例。一旦大脑开始预判,身体很快就会随之调整适应。体重超重的人只需要少吃并且饮食有节就可以减肥,这说法固然不错,实际上却没那么容易。造成进食过量的原因追根溯源有很多可能,比如为了舒缓情绪。当人悲伤或抑郁时,大脑就会向身体发送“累了”“倦了”的信号。而人在累了、倦了的时候,最需要的当然是食物!人的大脑和身体一旦适应了高热量摄入,再要减少就很难了。你一定看到过短跑运动员或马拉松选手跑完以后呼哧呼哧地大口喘气吧?是不是就像在“狼吞虎咽”着氧气?谁也不会说他们不懂得节制,更不会说他们懒或贪婪。进食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尽管没那么健康),一旦身体变得期望摄入更多食物后,就会变得更难停住。正因为存在太多可能,我们没法确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当初吃得超过了实际所需,并且变得习惯于此。倒不妨说,一个物种经过长期演化,变得无论何时只要有吃的一定会吃后,在面对取之不尽的食物时,进食过量只会是无可避免的事。假如还需要更多证据来体现大脑对进食的控制,请考虑一下进食障碍的存在,比如厌食症或贪食症。大脑成功地让身体相信体形比食物更加重要:“你不需要食物!”就好比让汽车相信它不需要汽油一样。这样做既不合理也不安全,但令人担忧的是,它却一再发生。运动和进食,两项基本需求因为进程受到大脑的干扰而变得毫无必要地复杂。(摘编自迪安·博内特《是我把你蠢哭了吗?》,朱机翻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影响人的食欲的最重要的部位是胃和肠道,另外还包括肝脏、脂肪和大脑。而且大脑对进食和食欲的控制程度非常高。B.人体进食后,首先胃会扩张,然后胃部神经发送信号给大脑,一直到吃饱为止。这一过程中,胃发送的信号只是小部分因素。C.当人体按照自己对食物的需要提高激素水平后,大脑会很快习惯这种激素水平,且能长久维持,进而忽视它们的存在。D.尽管体力劳动者和作家对能量的需求并不相同,但大多数人会在他们认定的午饭时间觉得饿,这取决于大脑对模式的认定。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体储备的脂肪会分泌瘦素降低食欲,因此,脂肪含量较高的人的食欲相对较低。B.人体在饱食后还能再吃进甜食,是因为大脑喜欢“甜”味,并做出了执行决策。C.大脑主要靠视觉获得信息,构成“美食”的诸多因素中,视觉的满足感很重要。D.体重超重的人很难做到少吃或饮食有节,因为大脑的忽略会使身体适应饮食习惯。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用形象化的语言提出“脑对进食和食欲的控制程度很高”这一中心论点。B.为分析大脑收到抑制食欲、停止进食的信号过程的复杂性,文中用比喻说理,形象易懂。C.文章通过引用权威数据(如人的大脑主要——高达65%——靠视觉而非味觉获得信息)来增强论点的可信度。D.以运动员或马拉松选手运动后大口喘气为例,证明身体变得期望摄入更多食物后更难停住。4.下列证据中,不可以证明大脑对进食具有很强的控制力的一项是(3分)(

)A.即使胃已经填饱,但还能再装下一些甜点。B.食物的样子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C.食物所含热量多少影响人的进食口味。

D.人们的进食习惯会影响食量。5.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道:“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用到了“莼鲈之思”的典故。《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请结合本文分析张翰怀念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可能存在的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想吃枣王荀“瞧,那就是我的老家。”下了公共汽车,车欣指着公路对面的村庄,笑嘻嘻地对男友华杰说,“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华杰顺着车欣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农户的瓦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①田间地头那一棵棵形状各异的果树上,鲜红的、橙黄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村旁的小河边,几头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这里山清水秀,好美啊!”华杰被眼前的田园风光吸引,禁不住啧啧赞叹。车欣的爸妈在城里上班,每天早出晚归,无暇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一岁半,车欣就被爸妈送到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照料,直到四岁才接回城里上幼儿园。车欣对爷爷奶奶特别有感情,逢年过节总要回老家,爱荡爷爷专门用木头给她搭建的秋千,爱吃奶奶摊的韭菜鸡蛋煎饼,爱睡老家的土炕。每每想到这些,车欣的心里顿时升腾出一种丝丝缕缕的暖意。华杰与车欣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考入省城一家事业单位,彼此心心相印。车欣的爸妈对华杰很满意,吩咐女儿带着男友回农村老家,让爷爷奶奶看看。车欣牵着华杰的手,沿着一米多宽的水泥路,说说笑笑向村里走去。跨过小河上那座高大的石拱桥,车欣看到道路两旁的②庄稼地露出了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一对喜鹊喳喳叫着从头顶飞过,想着很快就能见到疼她爱她的爷爷奶奶,心情格外爽。

“欣欣——”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车欣看到年过七旬的爷爷,佝偻着腰,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向她招手。“爷爷——”车欣高兴地叫着,像只快乐的小鸟飞到爷爷面前,左顾右盼,“奶奶呢?”“听说你们要来,你奶奶可高兴了,忙着做饭,让我在这儿等候。”“爷爷,好。”华杰向老人鞠躬致意。“好好好。”爷爷干瘪而多皱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走,咱回家吃饭。”这是一个农家小院,四间上房,两间下厦。院子清扫得干干净净,几只小鸡跑来跑去觅食。车欣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看到哪儿都感到亲切。“奶奶——”车欣快步向厨房走去。“哎——”奶奶腰间系着围裙,笑眯眯迎了出来,“快进来歇一会儿,咱就吃饭。”车欣、华杰围坐在餐桌旁。奶奶忙着炒菜,爷爷把炒好的菜,一盘一盘端放到餐桌上,有香菇炖牛肉、红烧肉、土豆丝、麻辣豆腐,还摊有车欣喜欢吃的韭菜鸡蛋煎饼。“还是奶奶做的饭菜好吃。”车欣喝着小米粥,吃着煎饼,品着红烧肉,连连称赞。“好吃就常回来,奶奶给你做。”第二天早饭后,车欣想带华杰四处走走。临行前,车欣问爷爷:“爷爷,您想吃点儿啥?”“我想吃枣。”爷爷思忖片刻。“就你嘴馋。”奶奶嗔怪道。车欣和华杰来到村中的百姓超市,买了一包新疆大枣,跑回去送给爷爷。爷爷看看新疆大枣,摇了摇头:“欣欣,眼下是农历十月,山上沟沟岔岔啥果实都熟了,不用花钱去买。我想吃的,不是这个枣。”小时候,车欣跟着爷爷到山上放牛,吃过爷爷亲手给她摘的酸枣。想到这里,她牵着华杰的手来到房后的山坡上,沿着羊肠小道向上攀登。③前方不远处的山崖下,生长着几棵酸枣树,托刺发达,叶小而密,紫褐色的酸枣点缀在枝叶间,格外养眼。

“华杰,那就是酸枣。”车欣惊喜地叫起来。华杰跑上前去,伸手抓住一棵酸枣树枝,小心翼翼地摘下几个酸枣递给车欣。车欣把果面光滑的酸枣塞到嘴里,尝了一口,味道酸甜,心想爷爷肯定爱吃。谁知,当车欣把刚摘的酸枣放到爷爷面前时,爷爷瞅了一眼,又摇了摇头,说:“不是这个枣。”那会是啥枣呀?车欣为难了。奶奶看不下去了,给孙女支招:“南山公园边有几棵软枣树,你去看看。”车欣不敢怠慢,与华杰跨越村旁的石拱大桥,蹬上三百多个台阶,气喘吁吁地来到南山公园。“我没见过软枣树。”车欣面露难色。“我见过。”华杰不厌其烦地介绍,“软枣即君迁子,柿科落叶乔木,树冠近球形,树皮灰黑色,树叶长椭圆形,果近球形,初熟时为淡黄色,后则变为蓝黑色。成熟的果实可供食用。”车欣眼前一亮,觉得园边那两棵树应该就是软枣树。华杰定睛一看,点头称是,站上长石凳,折下几枝硕果累累的软枣。爷爷瞅了一眼车欣拿回来的软枣,还是摇头:“不是这个枣。”“死老头子,你想吃啥枣就明说,别瞎折腾了。”奶奶气冲冲地吼道。“我想吃拐枣。”爷爷终于说了出来。“张家庄有拐枣,离咱这儿二十多里地,太远了。”奶奶不想让孙女跑那么远的山路。“我不管,反正我要吃。”爷爷固执己见,听不进奶奶的话。“死老头子,越老脾气越倔。”奶奶转身心疼地对车欣说,“天晚了,要去,明早去。”天刚麻麻亮,车欣、华杰提着奶奶准备好的干粮,背着水壶,走过一片苍翠茂密的竹林,急急忙忙行进在东沟蜿蜒狭窄的小道上,回来时太阳已经偏西。华杰搀扶着车欣,一瘸一拐地进了院子,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淌,裤腿沾满了尘土。爷爷捋捋胡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浆甜甘涩的拐枣,终于咧开嘴乐了。“这下满意了吧?”奶奶剜了爷爷一眼,没好气地说。

“你呀,真是个傻瓜。”爷爷眼里闪着狡黠的光,笑得更开心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五段交代了车欣和华杰回老家的原因,华杰得到了车欣父母的认可,但是车欣父母还想要车欣爷爷来决定。B.车欣猜测爷爷的心意,想到爷爷带着自己摘过酸枣,便认为爷爷想吃酸枣了,就带着华杰,历经重重困难为爷爷摘酸枣。C.车欣和华杰为爷爷找枣,奶奶对爷爷的做法不满,两件事交织着进行,构成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共同表现了爱的主题。D.“你呀,真是个傻瓜”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这句话使读者对爷爷的形象有了重新认识,爷爷的做法有他的合理之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插叙手法,在第四段交代了车欣被爷爷、奶奶照顾长大的事情,表现了他们深厚的情感,为车欣克服困难找枣作铺垫。B.爷爷和奶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倔强、固执,一个体贴他人;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使小说增添了可读性和趣味性。C.小说从动作、神态、衣着等方面描绘了华杰和车欣摘拐枣后进家门的狼狈状态,这种写法从侧面表现二人摘拐枣的艰难。D.小说结尾在爷爷的笑声中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样的艺术手法和绘画中的留白有同样的艺术效果。8.小说多次描写景物,请结合文中画横线①②③处的景物描写,探究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9.小说中“我想吃的不是这个枣”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赐之,酒酣,范昭曰:“愿请君之樽酌。”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彻樽,更之。”樽觯①具矣,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吾为子舞之。”太师曰:“冥臣不习。”范昭趋而出。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政也。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非陋而不识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若调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也,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以告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乎!可谓折冲②矣,而太师其与焉。”(节选自《新序·杂事》)材料二:士尹池③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④觞之。南家之墙拥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径其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⑤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鞭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輓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西家高,吾宫库,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士尹池归荆,荆王适兴兵而攻宋,士尹池谏于荆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故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节选自《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注】①觯(zhì):古代饮酒的器皿。②折冲:制敌取胜。③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④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⑤鞔:鞋子。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范昭之为A人B非陋C而不识礼也D且欲试吾E君臣F故G绝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趋,文中指小步快走,与《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中的“趋”意思相同。B.怒,文中指使⋯⋯发怒,与成语“怒发冲冠”中的“怒”意思不同。C.徙,文中指迁走、搬走,与《琵琶行(并序)》“转徙于江湖间”中的“徙”意思不同。D.庙堂,文中指朝堂,与《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平公在讨伐齐国之前,派范昭去察看齐国的政事。面对范昭使用君主的杯子饮酒和用周乐起舞的企图,晏子和太师坚决反对。B.范昭回国后回复出使情况,他告诉晋平公齐国不可以讨伐,因为他想试探齐国国君,被晏子识破;想要违反齐国之礼,被太师识破。C.司城子罕的南邻三代以来靠做鞋养活家庭,如果因为他家的墙挡住了子罕的门前路,而不让他家继续做鞋,他家将会无法生存下去。D.楚王想要起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谏他不要这样做,因为士尹池知道宋国国君贤能,子罕仁德,他们能得民心,百姓肯为国家出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晏子曰:“彻樽,更之。”樽觯具矣,范昭佯醉。(4分)(2)西家高,吾宫痺,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4分)14.孔子为什么称赞晏子和子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谢池春

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颜青鬓”运用肖像描写,塑造了年轻将领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和首句“壮岁从戎”相照应。B.“笑儒冠、自来多误”抒发对壮岁戎马生涯消失的感慨,与辛弃疾《破阵子》词结尾的“可怜白发生”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C.“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写词人抗金报国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泛舟镜湖等地,以自我解闷消遣。其失落感跃然纸上。D.“望秦关何处”写大好河山至今仍未收复,但词人意志并未消沉,流露出意欲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感慨。16.这首词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词人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秦观《鹊桥仙》一词中“______,______”两句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2)古代文人往往喜欢借古讽今,贾谊就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______”,而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他们都是为了劝谏当朝统治者。(3)“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挑水,最难的是冬季。家乡的冬天

,清晨,井口冒着白色的水汽,挑水的人们排起了队。洒下的水冻成了冰,日积月累,井台像个冰蘑菇,胆小的人断不敢站上去的。每到这个季节,母亲都心有余悸,总是让我们兄妹几个结伴而去,我们挑着水桶,脚下的雪地踩得“咯吱咯吱”响,一路嬉戏打闹,嘴里不停地喊着“石头一剪刀一布”,谁输了谁爬井台,二姐多半是输,她瘦小,却胆子大还有劲,爬井台是常事,其实她是故意输给我们的,毕竟她大。在冰面上挑着水桶行走,每走一步都

,精力丝毫不能分散。两个姐姐挑的是满桶,我和弟弟抬着一桶,一根木棍穿过水桶,水桶挂在三分之二处,长的部分给他,省劲不说,我可以用手拽住水桶不跑偏。即便是这样,也有摔倒的时候。有一次,我们挑着水桶往回走,下坡路,刚要抬脚,发现右脚和冰面“粘”在了一起,原来鞋底有水。一用力,前脚一滑,摔倒在冰上,水洒了,桶滚出很远,我和弟弟棉鞋棉裤湿透了。母亲

地把棉鞋棉裤就着灶火烤,湿透的衣服在灶火的熏烤下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仿佛将每一片湿处都染上丝丝思绪。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断”与文中加点的“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吸烟有害健康,你还是断了吧。B.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C.思路不同,断然是写不好文章的。D.我们已多年没联系了,音信早断了。20.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B.“一·二八”事变之后,他们的政策又改变了。C.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大草原广袤无垠,草长得茂盛,树却很少。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

?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厘米左右,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度也不超过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钙积层。大量树木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无法穿过钙积层,吸收不到底层的土壤营养,就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而且土层浅的地方,树木不易扎根,遇到大风天气容易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数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内,受钙积层影响较小,

。此外,生物因素本身也是造成草原上树少的重要原因。野草具有强大的种子繁殖能力,具有重要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盐碱、耐火烧、耐啃食等特性,并以土壤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使得物种得以长期保存和繁衍,最终形成了一个适应复杂气候的草本群体。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草原上树木很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年来,不少新店开业、发布会改用大麦做成的花篮,摆在店门前庆贺开业“大卖”。因“大麦花篮”寓意美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据了解花店的大麦选用七八分熟的麦苗,经过清洗、晾干、染色等工序后,才呈现出最终的效果。对此也有人提出疑问:在全社会节约粮食意识越来越强的背景下,把大麦做成工艺品是不是浪费粮食的一种行为呢?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A项,“影响人的食欲的最重要的部位是胃和肠道”说法不正确,文中有“只是并非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起主导作用”的说法,可见,最终的部位并不是胃和肠道;B项,“一直到吃饱为止”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胃部神经发送信号给大脑,让大脑抑制食欲,停止进食”,但并没有说到何时结束;C项,“且能长久维持”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水平维持过久的话”,这只是一种假设,选项理解成了事实。)2.A(“脂肪含量较高的人的食欲相对较低”说法不当,文中有“可惜并非如此”的说法,且根据文中信息可知,大脑对食欲的控制程度很高,瘦素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3.D(文中运动员或马拉松选手运动后大口喘气不是举例论证,是类比推理。)4.C(“食物所含热量多少影响人的进食口味”错,于文无据。)5.①后天习得的关联所起的作用。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里融合着对家乡的记忆,一想到家乡,大脑就会把莼菜羹和鲈鱼脍和家乡联系起来,将食物与思乡这种情感建立起联系,大脑会传达对食物的渴望。②饮食习惯的作用。张翰在家乡时很可能已经习惯了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这种习惯传达给大脑后,身体就会随之调整适应。因此张翰会对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念念不忘。(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视其合理程度给分)6.D(A项,“但是车欣父母还想要车欣爷爷来决定”属无中生有。B项,“历经重重困难为爷爷摘酸枣”夸大小说内容,“想到这里,她牵着华杰的手来到房后的山坡上,沿着羊肠小道向上攀登”“华杰跑上前去,伸手抓住一棵酸枣树枝,小心翼翼地摘下几个酸枣递给车欣”,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C项,“构成了全文的主要内容”错误,全文的主要内容是“车欣和华杰为爷爷找枣”,“奶奶对爷爷做法的不满”并不是主要内容,文章主题主要靠“车欣和华杰为爷爷找枣”一事表达。)7.B(爷爷和奶奶的形象并未形成鲜明对比。从全文看,作者并未着意刻画爷爷是一个倔强、固执的人;爷爷坚持让车欣找枣,是为了考验车欣的男朋友对车欣的情意。)8.(1)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第①处景物描写展示了优美、闲适、质朴的田园风光,起到了交代自然环境的作用。(2)营造氛围。第①处景物描写就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3)烘托人物心情。第②处景物描写展示了充满生机、热闹、喜庆的画面,烘托了车欣愉快的心情。(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第③处景物描写展现了丰收的酸枣,车欣摘酸枣回家但又遭到爷爷拒绝的情节发生了,故事又取得进展。(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9.①“我想吃的不是这个枣”是情感的纽带,是解读主题的途径,它承载着爷爷对车欣的关怀,爷爷不断要求车欣找枣,是想考验华杰对车欣的情意。②“我想吃的不是这个枣”承载着车欣和华杰对爷爷的孝心、华杰对车欣的真情。③“我想吃的不是这个枣”富有悬念,“爷爷到底想吃什么枣”使小说情节曲折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我想吃的不是这个枣”呼应标题,是全文的线索,车欣的行踪围绕爷爷吃枣展开,这条线索使全文内容紧凑,结构严谨。(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10.BDF(“夫范昭之为人,非陋而不识礼也”为判断句,“夫范昭之为人”是主语,加逗号和谓语断开,“非陋而不识礼也”是谓语部分,在此处也需要断开;“且欲试吾君臣”为动宾结构,为一个完整语意,在此断开。)11.C[“徙”在文中指“让……迁走(搬走)”,“转徙于江湖间”中的“徙”指“迁徙、迁移”。]12.C(“而不让他家继续做鞋”错误,根据“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鞭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可知。)13.(1)晏子说:“撒下(这个)酒杯,请换上另一个。”杯盏都上齐了,范昭假意醉酒。(“彻”“具”各1分,句意2分)(2)西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潦”“利”各1分,句意2分)14.孔子称赞他们,因为他们两人都能做到不动用武力而使战争消弭,保卫国家的安全。(3分,意思对即可)15.D(应为抒发了词人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16.①本词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曾经意气风发、慷慨激昂,(1分)而今壮志难酬、失落苦闷(1分)的爱国词人形象。(1分)②全词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词人上阕回忆了壮岁意气风发,拥戈戍边,吞杀敌虏的豪迈气魄。下阕描写了此时“功名梦断”,闲居江南,空望秦关的生活处境。(1分)今昔对比,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壮志难酬、虚度流年的悲愤之情。(1分)

17.(1)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弊在赂秦(也)(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18.①天寒地冻②战战兢兢③小心翼翼(每空1分,有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19.C(C项中的“断”与文中的“断”都是副词,意思是“绝对,一定”。A项,动词,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