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欺凌课讲稿各位领导、校长、老师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受xx市教育局的邀请来到这里,和大家聊一聊近两年来特别火的一个话题-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大家都并不陌生了,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校园欺凌事件及其治理也逐渐成为社会公众、人大代表、政府管理部门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xx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所有中小学校,规模和涉及面前所未有。xx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所发上述《通知》是我国政府部门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使用“校园欺凌”的概念,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此之前,政府的正式规范性文件中,一般是将此类行为称为“事故”。比如,xx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xx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第5条规定:“要注意化解个别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矛盾,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引发伤害事故。”xx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几起中小学安全事故的紧急通报》将云南省昭通市一位初中生在教室内捅死其同学并致死亡的案件也归为“事故”范畴。2002年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中将由教师体罚所造成的学生伤害认定为“事故”。xx年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56条规定中,将校园暴力事件认定为“突发安全事故”的类别之一。从以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出的规范性文件可以看出,在xx年之前,国家机关都是将此类事项归入“事故”范畴。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事故”最本质的特征是发生于人们预期之外并且造成人身伤害或者经济财产损失的事件,是当事人不愿意发生的。从法律解释的角度来看,我国法律文件中在用到“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医疗事故”等名词时,都是指当事人不期望发生且超出预期的事件。但是校园暴力、校园欺凌行为显然是行为人明知后果甚至是积极追求此种后果而故意实施的行为,并不是意外事件。因此,在xx年之前,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中没有明确使用“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概念,这实际上是对此类问题的有意回避。xx年4月的文件中第一次直接使用“校园欺凌”概念,显然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正视该问题是最终有效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准确界定“校园欺凌”是最终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步骤。而2017年11月22日,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其中对校园欺凌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还指出学生欺凌的蓄意性以及恶意性,列举了学生欺凌的常用手段涵盖肢体、语言及网络等,强调了欺凌对于受害学生的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危害。此举就是为了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这其实是件喜大普奔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有明确了概念,接下来才能开展预防、干预、追责、立法等一系列问题。这么多年来,无数的“欺凌事件”因为无法定性是否为“欺凌事件”,而最终被搁置,被遗忘。那么一般哪些行为属于是欺凌行为呢:一般体现为: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画侮辱画,写侮辱性的文字。
·网上欺凌,即在网络社区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比如微信朋友圈,QQ,微博等。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国外一般认为主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倚强凌弱,双方在力量上存在差异;二是有重复性,也就是反复实施;三是造成伤害后果。在中国认定是否构成校园欺凌,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主要应考虑以下四个要素:首先校园欺凌指的是学生之间发生的行为;二是主观上存在故意,即蓄意或恶意欺负其他学生;三是通过肢体、语言或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或侮辱行为;四是造成伤害后果。”,我个人也是比较赞同佟主任这样的观点的。2017年5月20日,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在中南大学举办“社会风险与校园治理”高端论坛发布了《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根据该报告,我们了解到,xx年1月-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为什么是xx年呢,因为之后他们也没有在发布了,我在网上找了很久也没找着。暂且就以这个数据为参考依据吧。《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则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按照校园欺凌的方式进行分类,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23.3%。该报告还表示,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在校园欺凌行为调查的样本数据看,中部地区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占46.23%。且校园欺凌行为呈现出以“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地理空间分布形态。那么为什么每年都会有如此多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呢,而且呈逐年增多的态势?我个人认为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谅解。首先是学生自身及家庭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越来越困惑于读不懂自己的孩子。孩子越大,接受的知识越多,和家长间的隔阂往往就越深。其实这种隔阂的焦点,就是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相互冲突。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做子女的,都是立足在自身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规范对方的行为,这就势必要产生矛盾。
问题的关键是总有少数家长的价值取向是非理性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出于一种原生态的本性,又时刻担心孩子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这种两难中的家长,大多学会了通过物质或其他途径来补偿的办法,以此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
然而这种补偿多数情况下被演化成了一种放纵——文化课学习之外的放纵。由于放纵,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认可甚至纵容。这些小错的点滴积累,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行为,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因为从小到大,在相当多的孩子的脑海中,就没有贮存过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写满他们人生词典的,都是竞争是残酷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正是这种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的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随着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4+2+1”的家庭结构形式,使得1个孩子处于6个成年人浓浓关爱的包围中。这6份关爱的交汇,织成了一张厚重而温柔的网,呵护起孩子从童年到青年的一切,遮挡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
但正是这爱的网,人为地割裂了个体的孩子和整个社会的有机交融,使得孩子的活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局限在这要风有风要雨得雨的狭隘范围内。在这个狭小的家庭王国中,孩子是当然的国王,是可以左右家庭一切活动的最高权威。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多数情况下,总会获得满足。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孩子心灵的田园,丧失了感恩的思想,只有唯我独尊的莠草没有约束地漫延。
当孩子的心中充彻了自我中心的思想意识之后,他的价值取向也就滑入了错觉的泥淖中。这种错觉,养成了他不能承受任何轻视嘲弄,更不能承受肉体和精神伤害的脆弱心理。而一旦这样的伤害成为了事实之后,他们总会或是无法应对,躲避退让,最终成为忍气吞声的被伤害者;或是恼羞成怒,愤然出击,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江湖”方法来解决问题。
更严重的是,极端宠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自觉不自觉中就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他们把这种错觉带入了校园,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时时刻刻能站在上风,希望大家都能听命于自己,希望是“老大”。然而,有这样心态的孩子太多,“老大”却只能是一个,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大家都要做“老大”,学校又不可能来排这样的位次,家长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如何解决呢?只有用从小说和电视上学来的方法,通过“江湖决战”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老大”形成后,其自身又确实能体味到一种满足,其他弱小者为了不被欺凌,或主动或被迫地总要巴结讨好他们。如此,又反过来助长了他们的病态心理需要。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后的放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孙云晓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的发展过程中,此时,他们对是与非,对与错常常没有正确的理解,而且自制能力也较差,所以此时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而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当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之后,教育就成了一个什么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的行业。教育的神圣外衣被不良媒体用尖刻的文字描绘成了一个令人望而生厌的黑斗篷。从事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的教师,也时常被定格成了一种“禽兽”。所以,绝大多数学校再不敢轻易地处分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已经无恶不作。更有的省份干脆由决策机构下文来统一规定,彻底废除中小学校沿袭多年的最高处分——开除。
然而,教育永远都不是万能的。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后的校园,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种人人知书达理的好现象,反而是因为没有了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利剑”,一些原先收敛的恶行便都敢于公开表现出来。这些校园病毒又相互感染,使得原本健康的校园文化肌体上开始出现一块块腐烂的肌肉。
惩戒功能的丧失,催动了畸形心理的自由萌发,使得丑陋和猥亵都变得无所畏惧;反过来,这些个性中的丑陋,又在惩戒的日益退缩中越发的强大起来,并慢慢地自发凝结成一个个的团体,形成了带有明显江湖色彩的小集团。这些小集团,常常为了点滴小事而发生殴斗,甚至是团伙持械玩命,严重地干扰正常的学校教学,也直接危害了社会治安。但即使如此,学校能采用的,也还是一个说服教育。这种说服教育和那血淋淋的砍杀相比照,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后问题归属的误判与教育惩戒功能的丧失同步的,是“师道”的尊严扫地。在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眼中和心中,通过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渲染,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起来。在相当多的家长和学生心目中,老师成了单一的出售知识的人。家长学生与老师间的关系,就是一种顾客和销售员的关系。这种价值取向,又反过来影响着老师们的工作情绪,使得一些教师也自动地进入家长和学生划定地这个“售货员”的角色中,成了除了教授知识别的就一概不加过问的甩手掌柜了。
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带来的后果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师生间丧失了一种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学生遇见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再愿意去征询老师的意见,不愿意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而老师也是只从表面上依照学校的量化条款来接近学生,心灵深处的空间中,却很少有一块领地能真正属于学生。学生和教师成了真正的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关系。其次是同学间发生纠葛时,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帮助解决成了一种无能的体现。而且,大多数的孩子还认为老师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要切实解决好纠纷,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力量和自己所归属的小团体的力量。可以说,学生们在推翻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后,又依照自己的经验,确立起了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的新的地位观。
这种完全依照少年的懵懂而生发出来的新地位观,眼下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的价值信仰。在此信仰的操纵下,同学间的纠纷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用来评价判断人的地位的标准,成了这新的“处理条例”的基础,也成了裁定问题归属的新权威。这“法外法”撇开了所有发生矛盾时该走的正道,刻意地把原本简单的问题,上升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四.对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相对于书本的说教,游戏和影视文学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在更宽广的思想空间上影响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
这种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认同和膜拜,内化后又成为了部分“问题少年”处世的准则,使得他们在待人接物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和仇视。因为反叛,他们便只想依照自己的规矩行事;因为仇视,他们便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他人。五.处理该类事件的“和稀泥态度”。我们来看几个简单的例子,2015年中旬,福建安溪一初二学生被同学及同学叫来的社会青年殴打至耳膜穿孔,最终,该社会青年被已送公安机关处理,该同学由教育机构处理。2015年6月5日,江苏南京一初一男生被高年级学生殴打至吐血,并被迫舔小便,拍下视频。该高年级学生由教育机构处理。2015年6月21日,浙江省庆元县多名初中生将一小学生关在小黑屋里殴打,用烟头烫其身体。最终因为涉事者未满14周岁,由其赔礼道歉了事。2015年10月10日,河南焦作某中学女生被逼迫多次俯身,用嘴翻找在垃圾堆中的棒棒糖,并不时被踹踢身体并拍摄了视频,最终双方和解。2015年11月25日,重庆一初中女生因不注意个人卫生,被五名女同学一同扇耳光,致十级伤残。重庆市荣昌区法院审理了此案,通过了调解赔偿的方式解决。xx年1月1日,网上曝出视频,马鞍山某中学两名男生脚踹掌掴另一男生,视频中不时发出其他人的笑声。该事件由公安机关及教育机构批评教育处理。xx年1月11日,网上曝出视频,无锡一技校女生在宿舍角落遭到数名女生的羞辱殴打。一群学生撕扯被打女生的嘴巴,并有人质问你是不是婊子?最后由校方取得协调取得谅解。xx年3月5日,安徽黄山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女生发微博称其遭到同班三名男同学“下春药”,被威胁如果敢找老师或报警就下“砒霜”毒死她,最后达成和解。可以看出以上的案件,最终采取的方式几乎都是和解,批评教育,只有一起是诉至法院通过法律的手段进行解决的。学校一旦发生了校园欺凌事件,学校、教师就被置于风口浪尖,法律方面,“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剥夺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要求学校、教师反思学校管理;公安、派出所以“14岁以下不承担刑事责任,14-16岁承担部分刑事责任”为由,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者轻描淡写地批评一下;而校园欺凌事件的双方家长则是大找学校、教师的麻烦;如果是因校园欺凌事件涉及经济责任时,双方家长就大打“太极”,讨价还价,恨不得要学校、教师承担。于是学校、教师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过程中,“中庸之道”大行其是,一般都是“各打50大板”的“和稀泥”式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可以息事宁人,但由于未能厘清责任、分清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和实质、没有完全解决校园欺凌事件双方的思想问题,因此埋下了引发更多、更大校园欺凌事件的隐患。学校、教师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于法无据,没有处罚权限,只能将双方家长找来进行协商处理,家长都不会愿意对自己的子弟进行严厉处罚,所以“各打50大板”就是最佳处理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开除学生,因此逐渐失去惩戒权的学校、教师在处理校园欺凌就会退而求其次,“各打50大板”算了;发现校园欺凌,教师冒着生命危险去管理、制止,一旦自己受伤,工资还不够支付医药费,于是教师只好苦口婆心,尽力劝告学生,将欺凌双方分开,教师离开后欺凌双方再次大打出手,就不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了;我国没有法律可以惩治校园欺凌的施暴者,施暴者的代价太低,而且学校、老师和同学也不可能随时看住那些不安分的学生,也不能随时保护受欺的学生,况且校园欺凌大部分都是拉一帮人堵在回家路上,学校、教师更难以管理。综上所述,我认为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而预防校园欺凌也不仅仅是学校单方的责任,而是乃至学生自己,家长,老师,学校,司法机关、立法机构等等整个社会的责任。为何会提到司法机关、立法机构呢,如同我刚刚所说的,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大重罪也就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投放危险物质和爆炸八个罪名承担刑事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在座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触,现在的学生太早熟了,他们很早的懂得了一些不应当在他那个年龄懂得的东西。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采访,是一个初二的学生在校用弹簧刀捅死了本校的一个同学,记者采访他的时候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回答说我当时想的就我是未成年人,我把他杀死了也不会被判死刑。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令人感到恐惧的,按照网上常说的段子,现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变成了未成年人渣保护法。所以我认为司法机关、立法机构也应该积极的行动起来,完善或者制定更适于、更符合现阶段情形的法律。那么实际上,在划分校园欺凌责任的时候,学校通常会承担什么责任呢?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校园欺凌中,学校和教师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导致学生发生伤害事故,或者欺凌事件发生后,由于处置措施不力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学校和教师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多的是因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产生的责任。1.行政责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有的是因教师擅离职守、未及时发现和制止造成的。有的欺凌事件虽然已经发现了,却因教师不报告、不采取处置措施或者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力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对此,相关责任人可能要承担行政责任。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的,给予处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17条规定,发生重大事件,擅离职守或者不按规定报告、不采取处置措施或者处置不力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据此,作为事业单位的公办学校教师,如果因失职造成欺凌事件发生,那么根据情节轻重,会受到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如果民办学校的教师因失职造成欺凌事件发生,那么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或者解除聘用合同的处分。2.民事责任如果受欺凌者遭受损害,而欺凌事件又在学校可以合理预知并提供有效处置措施的范围之内,则学校对此存在过错,是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的。赔偿项目一般包括为康复治疗所支付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等。3.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68条规定,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职罪。公办学校的教师,如果在学生欺凌事件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者放弃履行自己的职责,造成受欺凌者死亡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那么将会以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职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397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玩忽职守罪。如果学校教师是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教育管理职权,其在学生欺凌事件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者放弃履行自己的职责,造成受欺凌者死亡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那么将会以玩忽职守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二、学校和教师如何规避校园欺凌中的法律责任如上所述,如果学校和教师不积极应对校园欺凌事件,那么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学校和教师要想规避责任,就必须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结合我国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和教师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教育,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校园欺凌(1)开展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讲座、参观等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欺凌行为对他人和自身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非观,让学生知法、守法。此外,学校还应教给受欺凌者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例如:远离校园内那些无人监管的地方,课后应该多和朋友一起走,受欺凌后在第一时间告诉教师或父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xx)》显示,受欺凌者在曝光视频或文字描述中多选择沉默和忍受,不告诉教师,也不求助于家长,这种沉默不仅会助长欺凌者的欺凌行为,还会让其自身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帮助。但是,让受欺凌的学生“说出来”,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复杂的风险评估过程,因此学校只要求学生报告欺凌事件是不够的。积极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会降低学生对“说出来”的风险评估。教师、家长与学生一起探讨应对欺凌的策略,有助于学生树立反欺凌的信心。(2)发挥旁观者的积极作用xx年1月12日,两段长约四分钟的女学生殴打同学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某技校一年级两名女生对一名跪在地上的女生不停地谩骂殴打。在这起欺凌事件中,多名围观学生非但不制止,还用手机拍摄打人全过程并上传至网络。这样的行为更会激发施暴者发挥自己病态心理的需求,导致更严重的欺凌行为发生。一些国家的学校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对这样的旁观者也会给予一定的处分,但在我国不知道是否有相关的学校敢为人先,当然这也是需要司法机关立法机构等相应的支持。(3)提高教师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能力学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与方法等。教师要学会识别校园欺凌。下面这些变化表明学生可能受到了欺凌。①身体的伤痕。如果孩子身体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各种伤痕,夏天经常穿着长袖衣服,那么他很可能是受到了伤害。②生活规律和习惯的改变。如学生食欲下降、注意力恍惚、睡眠质量变差、学习成绩波动、如厕习惯改变(厕所是校园欺凌的高发地,因此很多孩子避免在学校上厕所)等。③不爱上学或要求转学。由于体验到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受到欺凌的孩子会变得恐惧和厌恶学校,突然不爱上学。④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学生突然变得沉默,不和外界交流,年龄小的孩子可能出现如尿床、依恋父母等行为。2.完善制度,明确预防与处理校园欺凌的措施和标准学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其一,通过制度详细列举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形式,以便教师和学生认识欺凌行为,并使之与学生间正常的嬉闹相区别。其二,制定日常管理制度,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欺凌措施,如加强校园内操场、厕所等校园欺凌高发场所的管理(增加教师、保证照明等),使得学校能够及时发现欺凌行为。采取一些增进学生间友谊的措施,扩大受欺凌者的朋友群体,以减少欺凌事件发生的机率。其三,规定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以及不履行该义务的处分措施。此外,教师如果不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交流,那么就很难发现欺凌问题。基于此,学校可采取措施,让教师在非正规的、轻松的环境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其四,规定对欺凌者进行处分的明确标准。其五,规定旁观学生的义务和不履行义务的处分措施。如通过校规规定,如果学生发现欺凌行为不及时向学校和教师报告将受到纪律处分。当然这方面可能我也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不过既然是探讨嘛,我就提出我的一些想法,在座各位也都是治学教学的大家,比我有发言权得多,就算仅供各位参考了。其六,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让相关人员熟悉处理流程,以便有条不紊地应对事态严重的欺凌事件。要特别注意研究制定网络欺凌应急处置预案。与传统欺凌相比,网络欺凌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隐蔽性强和监管难度大等特点,给受害学生带来的伤害更大,甚至会让他们走上自杀之路。为此,学校必须制定有效的应对网络欺凌的应急预案,包括实施防止网络欺凌授课计划,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快速清除网络欺凌内容等。可建立专业的学校监护网站,并与网站运营商建立协作机制,以提高删除网络欺凌内容的效率,追究欺凌者的刑事以及民事责任等。3.提前预防,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1)配备专人负责处理欺凌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已经察觉并相信欺凌行为已经发生,但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去采取措施制止它。这就需要配备专门的教师负责处理欺凌行为,关注各种欺凌行为之间的差异,增进他们识别和觉察欺凌行为的技能。(2)建立心理辅导室无论是受欺凌者还是欺凌者,其实都存在心理失衡问题,都需要利用心理辅导室帮助他们疏导与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长期受他人欺凌的孩子,其内心既自卑又恐惧。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训练,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克服害羞心理,战胜胆怯和恐惧,勇敢地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而学生的侥幸心理、报复心理、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677-2024电动自行车能量消耗量和续行里程试验方法
- GB/T 44757-2024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膜
- 2024年度虚拟现实教育培训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3篇
- 课件的应用教学课件
- 2024年度新能源开发合同:某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投资及建设3篇
- 2024年度商标转让合同(标的:一个商标的所有权)3篇
- 2024年度影视制作与传媒发行合同
- 2024年度羽毛球器材研发与改进合同
-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 课件 9.项目九 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 上
- 《常青树启动宣导》课件
- 抹灰整改通知单
- 锅炉日常运行记录表
- 城轨列车空转滑行现象的机械影响因素探究
- 水厂运行质量控制管理规程
- 国外表面活性剂名称
- 学习能力的培养ppt课件
- 水蒸汽热力学
-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简介完整版
- 旅行社低价竞争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 涂料生产工艺流程(SEM)
- Aisino A3常见问题分析及服务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