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导学案_第1页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导学案_第2页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导学案_第3页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导学案_第4页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诗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教学过程】

月夜一一沈尹默

一.新课导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沈尹默作为北

大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

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

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魅力呢?

二.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

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

弦》等。

三.背景资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

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

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

(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仅是

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四.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3.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4.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萧红墓畔口占一一戴望舒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

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

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相关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

家。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整体感知

1.读出节奏;体会情感。

2.初读本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背景链接】

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

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

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

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

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

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

凭吊萧红。

【细读感悟】

1.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2.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3.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断章一一卞之琳

一.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二.背景介绍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

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

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三.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3.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

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4.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5.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风雨吟一一芦荻

一.作者简介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曾与人合编刊物。1956年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亦有

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

二.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体会内涵。

2.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4.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统聂鲁达

一.作者简介

【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

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

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二.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体会哲理。

2.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3.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4.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艺术特色】

从这五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

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你不勇敢,没人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