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常伴有闪电等天气现象。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1.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是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2.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摩擦力小 B.空气对流减弱C.水汽得到补充 D.热量得到加强【答案】1.A2.B【解析】1.读图可知,最早发生闪电的时间段是14:00~14:15,闪电发生区域主要位于洪泽湖东岸;最晚发生闪电的时间段是14:45~15:00,闪电发生区域主要位于洪泽湖西岸;14:15~14:45发生闪电的区域主要位于上述两区域之间。因此可推断此次雷暴天气系统是由东向西过境洪泽湖的,故选A。2.读图可知,此次雷暴天气系统由东向西过境洪泽湖后,发生闪电的次数明显减少,发生区域明显缩小,主要是受水的热容量大的影响。夏季洪泽湖水域增温比周边陆地慢,为冷源,雷暴天气系统移动到洪泽湖上空时,受洪泽湖降温作用影响,空气对流减弱,B对。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和热量得到加强等,应该有利于增强雷暴天气系统的活动强度,A、C、D错。2020年7月7日,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但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歙县县城考区的2000多名高考生因”特殊原因”均未达到考场正常开考,但7月8日高考正常进行。经教育部同意,这2000多名高考生于7月9日启用备用试卷进行语数补考。据此完成3-4题。3.材料中的“特殊原因”最可能是A.狂风 B.强降雨 C.滑坡 D.地震4.2020年高考首日,湛江地区A.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D.日落的北京时间早于18:00【答案】3.B4.A【解析】3.歙县位于皖南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强降雨,强降雨可能导致县城路面多处积水,道路受阻,使考生不能到达考场,由于调度合理,考生第二天可进行正常考试,B正确;注意时间信息“7月7日”以及地点信息“县城”,对比分析,强降雨最有可能,而狂风、滑坡、地震等可能性较小,故选B。4.7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落时间晚于当地18:00,而湛江所在经度位于120°E以西,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更晚,所以日落时间晚于北京时间18:00。该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湛江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在12月22日前后。A正确,BCD错,故选A。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堰体由巨石砌成,底部宽,顶部窄,堰底倾向上游,堰体向上游稍鼓出成弧形。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鄞江。下图为它山堰位置及堰体景观图。据图完成5-7题。5.对海潮上溯的季节和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河流水位低 B.夏季台风强度大C.冬季海陆风强 D.夏季海水膨胀6.它山堰仍可以继续发挥的作用有①阻咸②蓄淡③排涝④灌溉和生活供水⑤发电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7.对堰体构造设计功能描述错误的是A.巨石砌成坚固耐用 B.倾向上游抗滑泄洪C.底宽顶窄稳固泄洪 D.堰体弧形美观大方【答案】5.A6.D7.D【解析】5.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降水多,是河流汛期,冬季是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海潮上溯距离远,A对。夏秋季节河流流量大,海潮上溯距离较近,BD错。海陆风对海潮的影响不大,C错。故选A。6.它山堰仍可以继续发挥的作用有阻止海潮上溯,阻咸,①正确;储蓄淡水,蓄淡,②正确;泄洪排涝,③正确;可以为灌溉和生活供水,④正确。它山堰不具备发电功能,⑤错。故选D。7.读材料可知,堰体由巨石砌成,坚固耐用,A正确;底部宽,顶部窄,稳固泄洪,堰底倾向上游,增加堰体水平抗滑稳定性,B、C正确;堰体向上游稍鼓出成弧形,原因是当泄洪时,水流将向河床中心集中,减轻了对两岸的冲刷,保护了堰体的稳定,不是为美观大方,D错误。故选D。穿越太行山的某段铁路紧邻高达百米的石灰岩山体,当地铁路部门的捅山工时常需要登山清除随时可能掉落的危石(图a),以保障铁路及列车通行安全。图b为该路段部分山体剖面示意。据此完成8-10题。8.该山体岩石A.经变质作用形成 B.多为气孔构造 C.在湖泊沉积形成 D.具有层理构造9.捅山工最繁忙的时段在A.多雨季节到来前 B.阴雨连绵时期 C.浓雾多发的时节 D.霜冻严重时期10.为减少捅山工清除危石的工作量并保障列车通行安全,可行的措施是A.路基两侧植种防护林 B.山坡地增设防护网C.山顶建监测预警设施 D.加固山体下部岩石【答案】8.D9.A10.B【解析】8.材料信息表明,该山体岩石为石灰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符合题意;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石灰岩不是变质岩,排除A;岩浆喷出冷凝过程中,冷凝速度快,许多气体来不及排出,形成气孔构造,而沉积岩不会多气孔构造,排除B;石灰岩一般是温暖的海洋环境沉积形成,也有少量湖泊沉积形成,但该处石灰岩山体高达百米,不会是在湖泊沉积形成的,排除C。故选D。9.材料信息表明,捅山工主要是清除随时可能掉落的危石,松动的石块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松动的石块在多雨季节时容易在雨水侵蚀作用下掉落并危及列车通行安全,因此必须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清除可能掉落的危石,这时是最繁忙的时段,A符合题意;阴雨连绵时期、浓雾多发的时节、霜冻严重时期,或崖壁湿滑,或能见度较差,作业环境恶劣,此时作业危险性较大,不适宜繁忙工作,排除B、C、D。故选A。10.为减少捅山工清除危石的工作量并保障列车通行安全,最好在山坡地增设防护网,阻挡掉落的山石危及列车通行安全,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靠近陡崖(坡)的一侧植种防护林,对危石掉落的防护作用不明显,排除A;山顶建监测预警设施,并不能直接阻止危石掉落,或安全掉落,排除C;加固山体下部岩石,不能阻止陡崖(坡)危石掉落,排除D。故选B。读我国沿北回归线所作的剖面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区的水能、铁矿及太阳能资源丰富B.a、b两处是我国重要的油菜、天然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C.c所在的山脉蕴藏着丰富的金、铜等金属矿D.b处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12.a、c两地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台风 B.地震 C.泥石流 D.滑坡【答案】11.C12.B【解析】11.题目信息表明,图示区域是我国沿北回归线的地区,根据北回归线穿过地区判断,a地区为我国云贵高原南部(云南),b地区主要是两广丘陵地区,c地区为台湾山地。a地区(云贵高原)的水能丰富,但铁矿和东北部的太阳能资源不丰富,A错误;a、b两处即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不是我国甘蔗的生产基地,两广丘陵不是我国重要天然橡胶生产地,B错误;c所在的山脉是台湾山脉,处于板块消亡边界,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形成丰富的金、铜等金属矿,C正确;b处即两广丘陵,不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D错误。故选C。12.a、c两地即云南和台湾地区,两省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因此两地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地震,B正确;云南居内陆,受台风影响小,A错误;两地泥石流和滑坡也容易出现,其破坏程度不如地震,因此不是两地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C、D错误。故选B。黄河自河口至潼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黄河出龙门镇后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加固堤防工程需在特定季节完成。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据此完成13-15题。13.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下列因素中与此现象相关性最小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 B.地转偏向力影响C.河道裁弯取直 D.地势起伏变化大14.小北干流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推测加固堤防工程的施工最佳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5.小北干流宽阔的河道形成大面积湿地,湿地对三门峡水库最主要的影响是A.大坝两侧落差增大 B.丰水期水位升高C.泥沙淤积减轻 D.枯水期水位下降【答案】13.D14.A15.C【解析】13.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淤积性游荡河道,黄河出龙门镇后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地势平坦开阔,以侧蚀为主,受地转偏向力和流水惯性影响,河道弯曲,当河曲到了一定程度,河道裁弯取直,导致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与地势平坦开阔、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关联较大,排除A、B、C,选择D。14.小北干流地处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河流水量较大,加固堤防必须在河道两侧进行,受河水上涨影响,施工不便,排除B、C;冬春季节为枯水期,河流水量小,但冬季温较低,多风雪,不利于施工,排除D;春季气温变暖,地表径流使河流水量比冬季还要少,最适合施工,选择A。15.湿地对三门峡水库大坝两侧落差没有影响,排除A;湿地内植被较多,可以降低河流流速,促进淤积泥沙,减少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C正确;湿地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使丰水期水位下降,湿地内水流速度较慢,枯水期湿地水位高于河道,流入河道补枯,枯水期水位升高,排除B、D。故选C。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回答16-18题。16.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17.在自然灾害中,逃生方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D.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抢救财产18.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该应急避难场所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使用【答案】16.C17.D18.B【解析】16.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为水灾。故C正确,A、B、D错误。17.A.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A正确;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B正确;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C正确;D.地震发生后,不可返回家中抢救财产,D不正确。故选D。18.A.应急避难场所是人类躲避灾害而提供的避难空间,这里的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A错误;B.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措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础设施配置,故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B正确;C.应急避难场所可设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交通便利的地区,而不是远郊区县,C错误;D.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可用作大型停车场,D错误。黑龙江大庆宏福现代农业小镇的现代智能温室,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监测各类环境参数,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对温室的自动控水、控肥、控温等,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右图为玻璃温室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19.玻璃温室能够A.增强①-太阳辐射 B.减弱②-地面辐射C.加强③-大气逆辐射 D.使②难以穿透温室屋顶20.智能温室中监测环境参数和自动控水控肥控温,应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A.RSGIS B.GISRS C.RSGPS D.GPSRS【答案】19.D20.A【解析】19.玻璃温室不能增强太阳辐射,还有可能因反射减弱太阳辐射,即①减弱,A错误。玻璃温室因具有保温作用,使得温室内地温比室外高,因此地面辐射会增强,即②增强,B错误。图中③主要是指温室顶向地面的辐射,不是大气逆辐射,C错误。地面辐射(②)几乎全部被室内大气和温室屋顶吸收,温室屋顶吸收的能量大部分通过辐射的方式射向地面和温室内空气,使②难以穿透温室屋顶射向室外,起到保温作用,D正确。20.材料信息表明,智能温室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监测各类环境参数,这使用的是RS技术;材料信息表明,智能温室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对温室的自动控水、控肥、控温等,这使用的是GIS技术。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B、C、D。二、综合题(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长江流城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其间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雨,河湖水位猛涨,长江武汉段洪水“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下7示意长江流城图和长江武汉段汛期内水位与两岸地面海拔。(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4分)(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请从地理角度加以解释。(6分)(3)说明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4分)【答案】(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相持时间长,带来持续性强降水。(2)此时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河湖水位上涨。由于上游地势高,坡度陡,长江上游的下泄洪水量大且速度快,即“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等湖泊,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水位上涨,水位升高,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顶托,下泄速度缓慢,即“下顶”。“两边灌”主要是指来自北面汉江和南面洞庭湖的洪水汇入长江,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3)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高于沿岸地面,溃坝风险加大,威胁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水位较高对沿岸入江径流顶托作用加大、甚至出现长江水倒灌,加剧沿岸低洼地区的内涝。【解析】(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应从梅雨天气的形成角度描述说明。材料信息表明,长江流城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表明期间的降水是梅雨天气导致,梅雨是准静止锋产生的,因此其形成过程是:2020年6月初至7月底,由夏季风带来的海洋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在当地持续徘徊,由于暖湿气流水汽非常丰富,暖湿气流持续抬升,带来持续性强降水。(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应从上游来水、两侧洪水和下游顶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武汉段主汛期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丰富,武汉段上游洪水流量大,下泄速度快,使得武汉段洪水水量大,这就是“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水系流域内降水了很丰富,各支流向鄱阳湖注入大量洪水,使得湖水水位上涨,导致鄱阳湖边的长江水位迅速增长,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其下游河段的顶托作用,洪水排泄速度缓慢,这就量“下顶”。武汉段长江两侧的汉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也进入洪水期,把大量洪水注入武汉长江段,加大武汉长江段的洪水水量,这就是“两边灌”。由于上述三个作用,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3)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应从洪涝风险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使得长江大堤经受强大压力,溃堤的风险加大,威胁着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入江河流径流具有顶托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支流水位时,会出现长江水倒灌,增加上沿岸支流的洪水压力,有可能导致两岸支流流域洪涝灾害;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两岸低洼地区的积水很难排泄,可能出现内涝灾害。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金沙江部分流域示意图材料二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因古代河谷盛产金沙而得名,干流长2300公里,落差3300米水能藴藏量大。流域内谷坡山势陡峭、岩体垂悬,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集中于6-10月。流域学科内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活动频繁。(1)金沙江流域处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形成金矿带。在高温、多雨、强日照的天气影响下,出露地表的金矿石易受__________、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矿石崩裂,沙金搬运至宽阔的河谷,由于__________,泥沙和沙金发生沉积。(6分)(2)从地质地貌角度,分析金沙江流域多滑坡的原因。(4分)(3)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如何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4分)【答案】(1)欧亚(亚欧)风化流速减缓。(2)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断裂带发育,岩石破碎;地表崎岖,坡度大。(3)通过增加植被或砌筑局部挡土墙等方式进行边坡维护;设置排水网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润滑层理;对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严禁非法采矿。【解析】(1)本小题考查沙金的形成过程。金沙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出露地表的矿石易受风化作用、侵蚀作用等外力作用影响。宽阔的河谷地带,水流的速度较慢,携带的物质如泥沙和沙金等,容易发生沉积。(2)本小题主要考查滑坡发生原因。滑坡的影响因素包括气象、地质地貌、植被覆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题目已经要求“从地质地貌角度”,所以只需要从该角度分析即可。根据上题已知金沙江流域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