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21》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腧穴体表定位的原则和方法4.1腧穴体表定位的原则4.2腧穴体表定位的方法4.3标准体位4.4腧穴定位的表述contents目录5十四经穴名称与定位5.1手太阴肺经穴5.2手阳明大肠经穴5.3足阳明胃经穴5.4足太阴脾经穴5.5手少阴心经穴5.6手太阳小肠经穴5.7足太阳膀胱经穴5.8足少阴肾经穴contents目录5.9手厥阴心包经穴5.10手少阳三焦经穴5.11足少阳胆经穴5.12足厥阴肝经穴5.13督脉穴5.14任脉穴附录A(资料性)古今常用定穴解剖部位及方位术语对应词附录B(资料性)世界卫生组织《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人体分区术语contents目录参考文献索引011范围十二经脉的经穴01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奇经八脉的经穴02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上的穴位。经外奇穴03指不归属于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涵盖的经穴范围中医临床供中医临床医师在针灸、推拿等治疗中定位经穴参考使用。科研教学为中医药科研和教学提供准确的经穴定位标准,推动中医药学术传承和发展。国际交流作为国际间中医药针灸学术交流的标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适用的领域和对象相对于旧标准,本标准对经穴的定位描述更为详细、准确,同时增加了部分新的经穴,反映了近年来中医药临床和科研的最新成果。本标准是在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的,保留了旧标准中大部分经穴的定位描述,确保新旧标准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新旧标准共同构成了中医药经穴定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联系与旧标准的区别与联系02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GB/T21709.2-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针法》GB/T16503-1996《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主要引用文件GB12346-1990《经穴部位》GB/T16504-1996《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这些规范性引用文件在《经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21》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为经穴名称与定位提供了标准化的术语和操作方法,还确保了经穴相关技术在实践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引用这些文件,《经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21》能够更全面地指导针灸临床实践,推动中医针灸的规范化、现代化发展。010203辅助引用文件033术语和定义03功能性经穴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的重要施术部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01定义经穴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是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具有特定的名称和位置。02别名经穴又称穴位、穴道,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经穴123定位是指确定经穴在人体表面的具体位置和方法。定义准确的定位是保证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疗效的关键,也是经穴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重要性包括体表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定位法等,各种方法可相互结合应用。定位方法定位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定义国家标准一经发布实施,与国家标准相配套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均应修订,确保其不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强制性经穴名称与定位国家标准是规定经穴名称、定位、刺灸法等内容的强制性标准,是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依据。经穴国家标准国家标准044腧穴体表定位的原则和方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概念无论男女、老幼、高矮、肥瘦均适用,较为准确。优点如两乳头之间为8寸,可用于确定膻中、期门等穴位的位置。应用骨度分寸定位法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概念简便易行,常用于辅助定位。优点如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横寸和背部取穴的纵寸。应用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概念根据人体表面所具的特征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等作为标准,定取穴位的方法。优点简便易行,快速定位。应用如两眉中间取印堂穴,两乳中间取膻中穴等。自然标志定位法优点简单易记,便于操作。应用如两臂自然下垂,中指端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穴等。概念临床上常用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简便取穴法054.1腧穴体表定位的原则精确标记腧穴体表定位必须准确,能明确反映腧穴所在位置的体表标志。解剖学依据定位要基于解剖学知识,确保穴位与体内组织结构相对应。标准化操作定位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因人而异的误差。准确性原则易于触及腧穴应位于体表易于触及的部位,方便操作者进行按摩或针灸。简化操作定位方法应简洁明了,易于掌握,降低操作难度。快速定位在短时间内能够准确找到穴位,提高治疗效率。便捷性原则定位方法应避免对患者造成创伤或痛苦。无创操作避开禁忌区域预防感染定位时要避开重要器官、血管和神经等禁忌部位,确保治疗安全。在定位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030201安全性原则可重复性同一穴位在不同时间、不同操作者之间应能够保持一致的定位结果。长期有效定位方法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具有长期有效性。恒定位置腧穴的体表定位应相对稳定,不因患者体位、年龄等因素而发生明显变化。稳定性原则064.2腧穴体表定位的方法骨度分寸法定义与原理骨度分寸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设定两骨节之间的长度为一定的寸数,作为腧穴定位的依据。常用骨度分寸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作十二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等。适用范围适用于四肢及头面部的腧穴定位。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测量定取穴位的方法。定义与原理如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等。常用手指同身寸适用于四肢及头面部的腧穴定位,尤其在没有固定标志的部位。适用范围手指同身寸法定义与原理如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取劳宫穴等。常见简易取穴示例适用范围适用于一些常见且易于定位的腧穴。简易取穴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通常借助一些简单的动作或姿势来确定穴位的位置。简易取穴法定义与原理自然标志定位法是利用人体表面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标志,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常见自然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脐、骨性标志等。适用范围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腧穴定位,尤其在一些具有明显体表标志的部位。自然标志定位法030201074.3标准体位定义标准体位是指在进行经穴定位时,患者应采用的特定姿势和位置,以确保取穴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重要性采用标准体位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体位变化而引起的经穴位置偏差,从而提高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的疗效。定义与重要性患者平躺,四肢自然伸直,适用于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等部位的经穴定位。仰卧位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背部及四肢外侧等部位的经穴定位。俯卧位患者侧卧,上腿屈曲,下腿伸直,适用于侧身部位的经穴定位,如胁肋部等。侧卧位患者端坐,躯干挺直,适用于头颈部及上肢等部位的经穴定位。坐位种类与特点应用与注意事项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取穴需求,选择合适的标准体位进行经穴定位。注意事项在采用标准体位时,应确保患者舒适、安全,避免过度牵拉或扭曲肢体;同时,医者也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手法,以确保取穴的准确性。084.4腧穴定位的表述含义骨度分寸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设定尺寸以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优点该定位方法简便易行,不论患者身材高矮、胖瘦均可适用。应用常用于确定头面、胸腹、脊背及四肢部腧穴的横寸。骨度分寸法含义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种类包括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一夫法)等。应用适用于四肢部腧穴的定位,特别是患者身材与标准人体尺寸有差异时更为适用。手指同身寸法含义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种类包括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应用固定标志如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以及各种骨性标志等,适用于确定头面、胸腹、脊背及四肢部腧穴的定位;活动标志如关节、肌肉、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隆起等,适用于确定特定姿势下出现的腧穴。体表标志法含义简易取穴法是在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该方法不依赖于传统的骨度分寸、手指同身寸等复杂的定位方法,而是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标志、肌肉隆起、皮肤皱襞等特征进行简便取穴。适用于一些位置较为浅显易找的腧穴,如合谷、足三里等。但需注意,简易取穴法虽然简便,但在定位准确性上可能略逊于其他方法,必要时还需结合其他定位方法进行确认。特点应用简易取穴法095十四经穴名称与定位经穴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定义经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其中,十四经穴是分布于十四经脉上的穴位,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分类经穴的定义与分类十四经穴的命名与定位方法十四经穴的命名大多结合了穴位的位置、功能、主治等特点,富有象征性和指导意义。命名包括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等,确保准确找到穴位位置。定位方法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上,每条经脉都有各自所属的穴位。十四经穴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特殊性,且各穴位之间在主治病症上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十四经穴的分布与特点特点分布主治十四经穴可主治各自所属经脉的病症,如肺经穴位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经穴位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配伍规律根据病症的复杂程度和性质,可选取相应经脉上的多个穴位进行配伍治疗,以提高疗效。同时,还可结合奇穴和阿是穴进行配伍,扩大治疗范围。十四经穴的主治与配伍规律105.1手太阴肺经穴手太阴肺经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特定穴位,具有调节肺气、宣发卫气、通调水道等重要作用。这些穴位多分布在手臂的内侧前缘,从胸走手,起始于中府,结束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通过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有效地治疗呼吸道疾病、胸肺部疾病等,同时还可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010203经穴概述经典穴位介绍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中府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列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向上斜刺0.3-0.5寸。咳嗽气喘可选取中府、尺泽进行针刺,以宣肺平喘。发热无汗可选取经渠、孔最进行针刺,以发汗解表、退热。咽喉肿痛可选取列缺、尺泽进行点刺放血,以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临床应用与配伍注意事项与禁忌01针灸手太阴肺经穴时,应严格掌握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02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针刺手法,以免耗伤正气。孕妇及经期女性应禁止针灸腰腹部及下肢的某些穴位,以免引起流产或月经不调等不良反应。03115.2手阳明大肠经穴经络循行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走肩、颈,下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穴位数量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主治功能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概述商阳穴手阳明大肠经的起始穴,位于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此穴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齿痛、腮肿等。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等。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此穴具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上肢不遂、高血压、腹痛吐泻等。010203重点穴位介绍消化系统疾病本经穴位还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痛、便秘等。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调和肠胃、行气通便。神经系统疾病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部分穴位具有镇静安神、醒脑开窍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可辅助治疗感冒、鼻炎、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宣肺解表、通窍解热。临床应用125.3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起始于承泣穴,该穴位于眼部下方。起始穴位从承泣穴开始,胃经向下走行,经过面部、颈部、胸部、腹部,最后到达脚部厉兑穴。循行路线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线,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分支情况经脉循行穴位分布足阳明胃经共包含45个穴位(左右两侧共90穴),穴位呈对称分布。下肢穴位其中15个穴位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主要治疗下肢及膝关节相关病症。腹胸头面穴位30个穴位位于腹、胸部与头面部,主治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病症,以及头面五官相关病症。总数与对称足阳明胃经对于治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病症具有显著疗效。消化系统病症本经穴位还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对于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病症,足阳明胃经的相关穴位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呼吸系统病症部分穴位还可用于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心悸、胸闷等循环系统病症。循环系统病症主治功能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主治功能,可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对性治疗。单一穴位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穴位常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穴位配伍原则在进行足阳明胃经的针灸或按摩治疗时,需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确保操作正确安全。注意事项临床应用与配伍135.4足太阴脾经穴穴位介绍隐白穴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三阴交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大都穴主治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等脾胃病症。隐白穴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症;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症;癫狂、多梦等神志病;惊风等。太白穴主治胃痛、腹胀、肠鸣、腹泻等。三阴交穴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症。公孙穴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症。主治功能公孙穴配中脘、内关治疗胃脘痛。大都穴配足三里治疗腹胀。隐白穴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太白穴配中脘、足三里治疗胃痛。三阴交穴配天枢、合谷治疗小儿腹泻。穴位配伍01030204050102030405隐白穴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大都穴直刺0.3-0.5寸,可灸。太白穴直刺0.5-0.8寸,可灸。公孙穴直刺0.6-1.2寸,可灸。三阴交穴直刺1-1.5寸,可灸。孕妇禁针。刺灸方法145.5手少阴心经穴经穴概述手少阴心经穴是手少阴心经上的特定穴位,具有调节心脏功能、舒缓心神等作用。这些穴位多分布在手臂内侧,与心脏密切相关,是中医针灸治疗心系疾病的重要穴位。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此穴可缓解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极泉青灵少海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此穴可治疗头痛、目黄、胁痛等。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此穴可宁心安神,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主要经穴名称与定位03在中医临床中,手少阴心经穴常与其他经络的穴位配伍使用,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01手少阴心经穴主要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供血,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02同时,这些穴位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神志病症。经穴功能与主治注意事项与操作建议01针灸手少阴心经穴时,需严格掌握针刺深度、角度和力度,以确保安全有效。02对于心脏病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发生意外。在针灸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针灸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03155.6手太阳小肠经穴概述手太阳小肠经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所有腧穴,左右各19穴。本经腧穴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用于治疗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少泽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前谷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腧穴名称与定位腧穴名称与定位腕骨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养老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小海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腧穴名称与定位01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臑俞02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天宗03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秉风腧穴名称与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曲垣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肩外俞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肩中俞腧穴名称与定位01020304天窗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天容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颧髎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听宫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腧穴名称与定位手太阳小肠经穴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头痛、目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热病、神志病等。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法刺激这些穴位,能够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这些穴位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部位,经常按摩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临床应用165.7足太阳膀胱经穴03通过刺激膀胱经穴,可以调节膀胱功能,改善排尿问题,并有助于缓解腰背痛等症状。01膀胱经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特定穴位,具有重要的治疗和保健作用。02这些穴位分布于人体的背部、腰部和下肢等部位,与膀胱、肾等脏腑密切相关。膀胱经穴概述010203膀胱俞位于骶正中嵴(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取穴时,可采用俯卧位,先找到第2骶椎棘突,再旁开1.5寸即可确定该穴位置。膀胱俞的准确取穴对于发挥其治疗作用至关重要,需由专业医师进行定位和操作。膀胱俞的定位与取穴方法123膀胱俞具有温阳化气、利水通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膀胱炎、痢疾等疾病。在现代临床中,膀胱俞还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痔疮、腰骶部疼痛等病症的治疗。通过针灸、艾灸或按摩等手法刺激膀胱俞,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膀胱俞的治疗作用与现代应用刺激膀胱俞时应避免过度用力或造成皮肤损伤,以免引发感染等不良后果。孕妇、体质虚弱者或其他特殊情况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膀胱俞的刺激治疗。对于部分对针灸敏感或存在禁忌症的患者,应谨慎选择其他替代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175.8足少阴肾经穴02030401经脉循行起始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主治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尿、阳痿、月经不调等。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如胃痛、腹泻、心悸等。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如失眠、健忘、癫痫等。穴位介绍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具有调经安神、利咽喉等作用。照海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是肾经的起始穴,具有滋肾益阴、平肝熄风等作用。涌泉穴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是肾经的原穴,具有回阳救逆、益肾壮阳等作用。太溪穴流注时辰与养生足少阴肾经流注时辰为下午五至七点,即酉时。此时是肾经当令,是补肾的最佳时间。在酉时,可以通过按摩肾经上的穴位或进行其他养肾活动来提高肾功能,如泡脚、搓腰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185.9手厥阴心包经穴经络概述01手厥阴心包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02该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心包经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心脏,代心受邪,同时主管人体的情志活动。03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胁胀痛等。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主治心痛、心悸、善惊、胃痛、呕吐等。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主治心痛、心悸、呕血、咳血、疔疮等。穴位详解03针对不同病症,可选取心包经上的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按摩或拔罐等治疗手段。01通过刺激心包经上的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心痛、心悸等症状,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02在中医临床中,心包经上的穴位还常用于治疗与情志相关的疾病,如焦虑、抑郁等。临床应用010203在刺激心包经上的穴位时,应保持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对于孕妇、术后康复者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经络治疗。日常生活中可自行按摩心包经上的穴位进行保健,但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注意事项195.10手少阳三焦经穴010203起点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路径沿手背、前臂外侧上行至肩部,再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穿过膈肌,从胸至腹依次归属于上、中、下三焦。终点其支脉从胸中分出,向上出缺盆,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经脉循行外关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中渚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关冲位于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液门位于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腧穴分布主治功能侧头、耳、目、咽喉病如头痛、耳鸣、耳聋、目痛、咽喉肿痛等。胸胁病如胸胁胀满、疼痛等。热病如发热、中暑等。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手臂酸痛、麻木等。针刺根据具体穴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和角度,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艾灸可选用艾条或艾炷进行温和灸或雀啄灸等,以达到温通经脉、散寒除湿的目的。注意控制灸量和时间,防止烫伤。刺灸方法205.11足少阳胆经穴起始穴位瞳子髎穴,位于目外眦旁。终止穴位足窍阴穴,位于足第4趾末节外侧。经脉循行循行路线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上行至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后进入缺盆。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外眦部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经脉循行主治概要肝胆病:如胁痛、口苦、黄疸等。热病:如发热、感冒等外感病症。神志病:如惊悸、失眠等。头面五官病:如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平刺0.3-0.5寸,或三棱刮痧板进行点按,可治疗头痛、目赤肿痛等。瞳子髎张口取穴,直刺0.5寸,可治疗耳鸣、耳聋、齿痛等。听会直刺0.3-0.5寸,可治疗头痛、耳鸣、耳聋等。上关010203穴位详解穴位详解颔厌悬颅悬厘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目赤肿痛等。平刺0.5-0.8寸,可治疗偏头痛、目痛等。平刺0.3-0.5寸,可治疗头痛、眩晕等。曲鬓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连齿、颊颔肿等。率谷平刺0.5-1寸,可治疗偏头痛、眩晕等。天冲平刺0.5-1寸,可治疗头痛、癫痫等。穴位详解浮白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颈项强痛等。头窍阴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眩晕等。完骨直刺0.5-1寸,可治疗头痛、颈项强痛、颊肿等。穴位详解本神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目眩、癫痫等。02阳白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目眩、眼睑瞤动等。03头临泣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目眩、流泪等。穴位详解01目窗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目痛、远视不明等。正营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头晕、目眩等。承灵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眩晕、鼻渊等。穴位详解脑空风池肩井平刺0.5-0.8寸,可治疗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等。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可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等,为治疗风病的要穴。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治疗颈项强痛、肩背疼痛等。穴位详解穴位详解渊腋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治疗胸满、胁痛等。辄筋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治疗胸胁痛、气喘等。日月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治疗黄疸、胁肋疼痛等肝胆疾病。VS直刺0.5-1寸,可治疗腰胁痛、腹胀等。带脉直京门穴位详解215.12足厥阴肝经穴经脉循行01起始于足大趾背毫毛处,沿足背内侧上行至内踝前1寸处。02向上穿过踝关节,沿小腿内侧上行至膝关节内侧。03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至小腹。ABCD经脉循行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另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主治概要足厥阴肝经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如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癫痫、下肢痹痛等。大敦(井穴)在足趾,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行间(荥穴)在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太冲(输穴、原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蠡沟(络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中都(郄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曲泉(合穴)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常用腧穴225.13督脉穴督脉穴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组穴位,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后正中线上,从长强穴至龈交穴,共28个穴位。督脉穴具有调节阳经气血、主导一身阳气、维系人体元气等重要作用。通过刺激督脉穴,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治疗效果。定义与位置功能与作用督脉穴的概述穴位分类督脉穴包括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和龈交等28个穴位。穴位特点督脉穴多数分布在脊柱棘突下凹陷中或两侧,易于定位和操作。同时,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治疗作用和配伍应用,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刺激。督脉穴的分类与特点主治疾病督脉穴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脊柱相关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后遗症、癫痫等)、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尿频等)以及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0102配伍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督脉穴常与其他经络的穴位进行配伍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例如,长强穴配承山穴可治痔疮,腰俞穴配膀胱俞可治腰脊强痛,命门穴配肾俞可治肾虚腰痛等。督脉穴的临床应用刺激方法督脉穴的刺激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针灸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推拿则通过手法按摩来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叶对穴位进行热刺激,以温通经络、驱寒散湿。注意事项在进行督脉穴刺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操作环境的安静整洁,避免患者受到惊吓或干扰;其次,要准确掌握每个穴位的定位方法和刺激技巧,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后,对于体质虚弱或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刺激治疗。督脉穴的刺激方法与注意事项235.14任脉穴03任脉穴主要分布于人体前正中线,其多数穴位常用于治疗胸腹、头面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01任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腹、胸部正中线向上至咽喉,环唇,分行至目眶下。02任脉穴是指归属于任脉的腧穴,共有24个,具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任脉穴的概述中极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也可用于治疗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以及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关元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主治中风脱症、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也可用于治疗少腹疼痛,疝气,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以及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气海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主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也可用于治疗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以及小便不利、遗尿等泌尿系病证。任脉穴的定位与主治神阙在脐区,脐中央。主治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也常用于治疗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还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任脉穴的定位与主治根据穴位的具体位置和主治功能,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和角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针刺法通过艾条或艾炷对任脉穴进行热灸,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于治疗虚寒性病症。艾灸法任脉穴的刺灸法任脉穴的配伍应用任脉穴可与其他经脉的穴位进行配伍应用,如与足三阴经穴配伍,可治疗妇科、男科及泌尿系疾病;与手三阴经穴配伍,则可治疗胸腹诸疾等。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可灵活选用任脉穴进行针灸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24附录A(资料性)古今常用定穴解剖部位及方位术语对应词囟门发际眉棱骨头部穴位解剖部位及方位术语新生儿颅骨未合缝处,常用于定位前囟、后囟等穴位。头发与额头或颈部的交界处,用于定位前额、颞部等区域的穴位。眉毛下方的骨性突起,常用于定位眉弓、攒竹等穴位。胸骨位于胸前的长条形骨,用于定位天突、璇玑等穴位。胁肋腋下的侧胸部,常用于定位期门、章门等穴位。脐中肚脐的中央,是神阙穴的所在位置。胸腹部穴位解剖部位及方位术语脊椎背部的正中线,由多个椎骨组成,用于定位大椎、身柱等穴位。肩胛骨位于背部上方的三角形扁骨,常用于定位肩井、天宗等穴位。骶骨骨盆的后部,是腰骶部的骨性基础,用于定位腰阳关等穴位。背部穴位解剖部位及方位术语腕横纹手腕部的横向皮肤皱褶,常用于定位太渊、大陵等穴位。肘横纹肘关节处的横向皮肤皱褶,用于定位曲池、少海等穴位。手掌与手指之间的关节,是手部穴位定位的重要参照点。掌指关节上肢穴位解剖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汽车4S店店面租赁及车辆销售管理合同3篇
- 采购合同跟单中的数据分析3篇
- 采购合同管理的制度完善3篇
- 采购合同执行办法3篇
- 采购合同风险与应对策略3篇
- 采购合同范本及补充协议书3篇
- 采购意向书合同格式3篇
- 采购合同管理的价值体现3篇
- 采购合同管理的流程重构3篇
- 采购合同流程的培训与研讨3篇
-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GB/T 9755-2024合成树脂乳液墙面涂料
- 哔哩哔哩MATES人群资产经营白皮书【哔哩哔哩】
- 认识实习报告(10篇)
- 销售部门年度工作规划
- 【MOOC】内科护理学-中山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度网络安全评估及维护合同2篇
- 2024年商业地产买卖合同样本
- 仓库主管年度工作总结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物流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