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书本内容_第1页
职业道德书本内容_第2页
职业道德书本内容_第3页
职业道德书本内容_第4页
职业道德书本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上半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本教材共五章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概述

一、会计与会计法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解释:会计,

对内: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经过会计加工的信息),即:盈

亏、现金流量、资产结构等信息。

对外:报送财务报告(会计报表),涉及到国家(税金)、社会公众(上市公司)、股东、债权人(银行)等的

利益。

这些对内、对外的会计信息要真实、完整。须有相关规范来约束,这些规范包括: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

单位内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行业组织规范(行业自律)、国家规范(会计法律)

2、会计法:除宪法外《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是我国最高层次的会计法律规范,是会计工作的最高准

绳和根本大法。

二、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按照法律的构成、制定机关和效力的不同,我国的法律体系通常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

性文件等构成。

法律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包括所有国家制定发布或认可的法律规范。

狭义:仅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发布的法律规范。

(-)会计法律(狭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

1、《会计法》于1985年六届九次会议通过;1993年八届五次会议修正;1999年九届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

年7月1日起施行。

《会计法》调整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办理会计事务中产生的经济管理

关系。

2、〈注册会计师法〉是我国中介行业的第一部法律。于1993年10月31日由八届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

月1日起施行。

(二)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效力次于会计法律。如国务院发布的

《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

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会计部门规章:由财政部制定,如:《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代理记

帐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

2、会计规范性文件: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制定,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一“38项具体”

准则,如“存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规范性文件也包括

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其职责制定的会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但必须报财政部备案。

三、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财政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区域内

的会计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财政部门履行会计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

1、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和组织实施。(是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职能)

2、会计市场管理。(包括:会计市场准入管理、过程的监督和退出管理)

3、会计专业人才评价。

4、会计监督检查。

(二)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

行业自律是相对于行政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会计行业自律管理制度是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

(三)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

1、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

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

计事项。

2、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由所在单位具体负责

第二节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1、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包括:引起或未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如履行合同需进行核算记录;签订合同不需记录。并非所有

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需要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

2、禁止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如:通过增减成本、费用调节利润)

(二)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指: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

1、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2、生成和提供虚假会计资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①所谓“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前提编造不真实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特点:无中生有

②所谓“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

的真实内容,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即篡改事实。

假发票的开票方和索取方都是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

(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1、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会计核算的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其他事项

1、[资产]——款项、有价证券(货币资金);财物(货币以外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债权(应收、预付款

项)

2、负债——债务(应付、预收款项)

3、权益——资本(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基金(法律规定的专项资金)

4、收入、支出、费用、成本

(1)[收入]: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在会计

上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债务的清偿。

(2)[支出]: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营业支出和营业外

支出、损失)

(3)[费用]:“对应于收入”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4)[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某种劳务相

联系,是对象化的费用。

5、财务成果——盈利或亏损。

三、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J: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凭证种类:分为原始凭证(自制、外来)和记账凭证两种。

1、[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时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原始凭证应当具备的内容: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单位(或人员)名称;

接受凭证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经办人签名(或盖章)。

2、[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归类确定会计分录据以登记会计账簿。

记账凭证应当具备的内容:填制凭证日期;凭证名称和编号;经济业务事项摘要;应记会计科目、方向和金

额;记帐符号;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凭证填制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原始凭证填制或取得

《会计法》规定,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及时”一般最迟不

超过一个会计结算期,即:一个月。

(=)原始凭证的审核

1、审核的内容:

(1)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审核原始凭证,这是法定职责。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

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更正、补充。

2、审核原始凭证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对外单位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的公

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签名或盖章。“公章''指:业务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

结算专用章。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的领导人或者由单位领导人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购买

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必须有购买人以外的第三者查证核实后,会计人员才能据以入账)

(2)凡填有大、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和小写金额必须相符。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

收款人的收款证明,不能仅以支付款项的有关凭证如银行汇票凭证代替。

(3)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应当注明各联的用途,只能以一联作为报销凭证。一式几联的发票和收据,必须

用双面复写纸套写,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

(4)发生销货退回的,除填制退货发票外,还必须有退货验收证明;退款时,必须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者

汇款银行的凭证,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收据。

(5)职工公出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借据副本,不得退还

原借款收据。

(6)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应当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证附件。

(四)原始凭证的错误更正

1、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

2、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3、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只能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4、原始凭证开具单位对于填制有误的原始凭证有更正和重新开具的义务,不得拒绝。

(五)记账凭证的编制

《会计法》规定,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

(六)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1、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复

制。

2、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经会计机构负责人和单位领导

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

四、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设置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设置会计账簿是会计核算工作得

以开展的基础环节。会计账簿包括:

1、总账:又称总分类账,以总账科目开设,用于分类登记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事项。内容(资产、负债、资

本、费用、成本、收入和成果)

2、明细账:又称明细分类账,是总账科目的明细。如应收账款(总账科目)——“XX公司”即明细账。用于

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事项。明细账是会计资料形成的基础环节。

3、日记账:是一种特殊的序时明细账,它是按照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包括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4、其他辅助账簿:也称备查账簿,包括租借设备、物资;应收、应付款项;担保、抵押等备查簿。

(二)会计账簿登记的基本要求

1、必须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2、登记账簿必须按照记账规则进行。“顺序登记、错帐更正(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更正处盖章,

以明确责任)”

3、会计电算化单位,其会计账簿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4、设置和登记账簿应当符合有关法律(如税收征管法)、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5、禁止账外设账。严重的违法行为,滋生“小金库”、偷税。

五、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和构成

1、概念:[财务会计报告1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

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四

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

不包括现金流量表“O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3)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的会计报表。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前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5)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或未列示项目所作的说明。“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般是上市公司用)

[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1

3、分类:

(1)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度财务报表。

中期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表。★

(2)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为会计主体)。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

1、数据真实2、内容完整3、计算准确4、编报及时

(H)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据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会计资料编制

(四)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应当符合法定要求。

1、企业应当于年度终了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

月度结账日分别为公历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

2、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

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月份,报出日期,并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

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财务会

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

一并对外提供。

3、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占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

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并重点说明下列事项:

①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

②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③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

④国家审计机关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⑤重大的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及原因说明;

⑥需要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

(五)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

(六)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具体要求,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七)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

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是明确责任的重要程序。单位负责人对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法律

责任。

六、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起至12月31日)

以一年为一个会计期间称为一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还可以按照公历日期划分为半年度、季度、月也。

适用于内、外资企业。我国会计年度所以采用公历制是为了与我国的财政、计划、统计、税务年度保持一致。

七、记账本位币

1、会计核算原则上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注意:不是任何单位都可以随意选择记账本位币,只有遵守“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原则

下才可以选择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3、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4、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必须以人民币反映,即采用非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也必须折算为人民币。

八、会计文字记录

1、会计记录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我国境内所有单位的会计记录文字都必须使用中文“

2、民族自治地方和境内外国组织可酶使用另外一种文字。

九、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根据账簿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进行核对,

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今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1、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账物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

符、账表相符。”

2、按照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划分,分为全面清查(一般只用于年终结算前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范围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有有关项目)。

(2)局部清查的主要对象:流动性较大的财产,如现金、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

3、按照清查时间划分,分为定期清查(年末、半年末、季末、月末结账时进行: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局部清

查)和不定期清查(临时性清查)。

十、会计档案管理

1、法律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一会计规范性文件)

由财政部及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

2、会计档案的范围

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

①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

②会计账簿: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

③财务会计报告: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报告。报告由(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构成)

④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会计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3、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文书档案,不属于会计档案。

4、会计档案由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交档案管理机构;档案不得外借,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查阅或复制原

件。

5、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第一天算起。

企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

①定期:3年:月、季度财务报告

5年: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15年:(原始、记账、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

25年:现金、银行日记账。

②永久:年度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销毁清册。

注:行政、事业单位有10年的期限

6、会计档案销毁:编造清册(档案管理机构与会计机构)——报单位负责人批准——档案机构与会计机构

派员监销。对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解决时为止。

第三节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内部)、政府监督(外部)、社会监督(外部)。(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I是指为了单位保护财产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有关管

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和方法。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保证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2、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3、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会计账簿,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

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5、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1、主体: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2、对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

分离,相互制约。

①经需业务事靠您办理、记录以及资产的维护保管等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个人或者部门。

②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各个步骤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人员或者部门承担。

③会计工作的责任应该划分。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

应当明确。

①单位的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应该划定。

②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应该实行分离。

③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该有固定的程序。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①单位的会计资料必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②单位内部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人员。

③结合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性质,对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以满足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需要。

(四)单位负责人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五)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

《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

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符的,按照国家统

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

原因,作出处理。

1、有权拒绝通过作假手段制造出来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2、对于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而没有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有权予

以纠正。

3、拒绝来自任何方面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任何要求。

(这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权利的关键)

4、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的时候,发现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发

现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5、拒绝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将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不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

上统一登记、核算。

6、发现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不符,发现会计账簿的记录与本单位的实物、款项的实有数额不符,与会

计凭证的有关内容不符,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不符,要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纠正,或者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处理。

7、在编制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时候,对于非法干预产生的下列问题有权予以纠正或者制止.

①需要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没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变更,或者变更后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

说明变更的原因、情况和影响。

②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的事项没有说明

③向不同的会计资料的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相一致的财务会计报告

④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而没有进行审计的,或者没有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

会计报告一并提供的;或者所提供的审计报告是虚假的。

8、有权制止来自任何方面隐匿和违反规定销毁会计资料的要求和行为。

9、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完整。包括三个方面要求:

①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各项财物、款项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及时进行记录、计算、反映和核对。

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账实不符的情况要及时作出处理。

③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账实不符无权处理的,一经发现,就应当立即报请单位负责人处理,不得拖延,否

则就会造成资产不实,也给追究责任、避免的挽回损失带来困难。

二、政府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为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行使监督权,对违法会计行

为实施行政处罚。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职责和权

限,可以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实施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1、监督对象:是会计行为,并对有违法会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2、监督范围(五个方面):

(1)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含义:

①设置会计账簿必须规范,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

②会计账簿的设置,必须符合统一的原则。

③不得设置虚假的会计账簿。

(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这是财政部门监督的重点:

第一、检查各单位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在“会计资料”上得到了反映。

第二、检查各单位填制的会计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

相符。

第三、检查各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

第四、检查其他会计资料是否存在虚假。这里的“其他会计资料”是指对本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起着证明作用

的有关资料。如合同书、董事会决议、授权书。

注意:《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的范围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

④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会计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3)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检查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完整,有无虚假。

第二、检查会计凭证审核、账簿记录、报表编制及其他会计资料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

定。(包括记录文字、记账本位币)

第三、检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费用、成本、利润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

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四、检查会计档案保管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4)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会计从业资格

应从两个方面检查:

第一、是否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接受财政部门管理。

第二、会计机构负责人(包括会计主管人员)是否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

以上的经历。

(5)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务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

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方式

《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在对各单位会记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时,如

果发现有重大违法嫌疑,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向与被监督单位有经济业务来往的单位、被监督

单位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查询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经融机构应予以支持和配合。

(三)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其他形式

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

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注意事项:为了合理界定职责权限避免职责交叉和重复检查应注意

①有关部门必须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②有关部门应当避免重复查账。

三、社会监督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的概念:

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

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是一种外部监督。

单位和个人检举违法行为,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

(~)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依法承办审计业务。

包括:

①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②验资,出具验资报告;

③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④其他审计业务。

(2)承办会计咨询、服务业务。

(三)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相关问题

1、委托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资料。

2、不得干扰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

3、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区别:

1、审计独立性不同。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完全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2、审计方式不同。内部审计自行组织实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受托审计,必须按照《注册

会计师法》。

3、审计的职责和作用不同。内部审计结果作为内部参考,不对外公开;注册会计师对外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

鉴证作用。

第四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机构的设置

1、根据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包括集团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应当设置会计

机构。

2、不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主管人员”不同于通常所说的“会计主管”、“主管会计”、“主办会计”。会计主管人员作为中层管理人员,

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权。

3、对于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会计法》规定,对于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

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二)代理记账

[代理记账]是指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办理会计业务。

1、代理记账机构具备的条件

有3名以上(含3名)持证专职会计、负责人必须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有场所及管理制度,经县

级财政部门批准取得许可证。

2、代理记账机构的业务范围

(1)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

(2)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经代理记账机构负责人和委托人签名并盖章后对外提供。

(3)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

(4)委托人委托的其他会计业务。

3.代理记账机构与委托人的关系

双方应当签订合同,合同应载明以下内容:

(1)双方对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承担责任。

(2)明确会计凭证传递程序和签收手续。

(3)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

(4)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

(5)双方终止合同应办理的会计交接事宜。

4.委托代理记账的委托人的义务

(1)对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填制或者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

(2)应当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

(3)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

(4)对于代理记账机构依法退回的原始凭证,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

5.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义务

(1)按法律、依合同代理记帐;

(2)保守秘密;

(3)拒绝不合法资料;

(4)对委托人的问题予以解释。

第四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三)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

1、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指在一个单位内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任职条件

(1)政治素质。

(2)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历。

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3)政策业务水平。

(4)组织能力。

(5)身体条件。

(四)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2005年1月22日颁布。自2005年3月1日起实施。

1、基本要求

(1)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备会计从业资

格的证明文件,全国范围内有效。

(2)与会计职务有关的犯罪人员: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因《会计法》第42、43、44条违法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之日起5年内(含5年)

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从业资格的适用范围:

(1)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2)出纳;

(3)稽核;

(4)资本、基金核算;

(5)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

(6)工资、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

(7)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

(8)总账;

(9)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10)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3、会计从业资格取得:

(1)实行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由财政

部统一制定并公布。

(2)会计从业资格部分考试科目免试条件。申请人符合国家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

历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

会计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

4、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

(1)上岗注册登记。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

(2)离岗备案。持证人员离岗超过6个月的,应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

(3)调转登记。持证人员调转工作单位,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应当按规定要求办理调转登记。

同一辖区内调转:离开原单位之日起90日内办理调转登记。

不同辖区调转:首先及时向原注册登记地办理调出手续;并自办理调出手续之日起90日内向调入单位所在地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调入手续。

(4)变更登记。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发生变更办理信息变更登记。

(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

一是针对性二是适应性三是灵活性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

关的知识与法规。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以接受培训为主,在职自学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

(六)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1.会计专业职务

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别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技术等级。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

计师和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为初级职务。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三个级别。初级、中级会计资格的取得实行全国

统一考试制度;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制度。

会计从业资格是上岗证;会计专业职务是技术职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任职资格。

(七)会计工作岗位设置

[会计工作岗位]是指一个单位会计机构内部根据业务分工而设置的职能岗位。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

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工作。

1、内部稽核制度

内部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的内容: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

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方法等。(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机构内部的一种工作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会计机构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会计工作再

检查的一种制度。

2、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是指凡是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

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的一种工作制度。

(A)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

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内担任出纳工作。

直系亲属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九)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1.交接的范围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应与接管人员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2.交接的程序

①准备工作(结账、编制移交清册)

②移交点收:移交人浅管人一监交人

具本要求:

(2)有价证券的数量要与会计账簿记录一致,有价证券面额与发行价不一致时,按照会计账簿余额交接。

(6)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交接双方应在电子计算机上对有关数据进行实际操作,确认有关数字正确无误

后,方可交接。

③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

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必要时一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移交清册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不得另立账簿。

3.交接人员的责任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

担法律责任。会计资料移交后,如发现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所发生的问题,由原移交人员负责。

(十)总会计师的设置及职责权限

注意问题:总会计师—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

①设置范围: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没有限制其他单位设置。

②地位:是单位行政领导而非会计职称,是行政职务,比会计机构负责人职务高,会计机构负责人是中层干部。

③任职条件:取得会计师资格后主管财务会计工作不少于3年。(肯定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总会计师是主管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行政领导”,凡是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应当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

重叠的行政副职(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

1、总会计师的职责:

(1)[负责]:筹资、经济核算、成本管理;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业务培训考核。

(2)[协助]:协助单位负责人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参与新产品开发、工资奖金方案制定;参与重大经济

合同研究、审查。

2、总会计师的权限:

(1)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制止和纠正权

(2)建立、健全单位经济核算的组织指挥权

(3)对单位财务收支具有审批签署权

(4)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权(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继续教育、考核奖惩)

第五节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即对违法者的制裁。

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会计法中的法律责任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承担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障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

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2.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1)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其行政管理职权,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相对人

实施的行政措施。

行政处罚形式:鳖置、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

政拘留等。

(2)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一种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处分形式:鳖萱、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3、刑事责任(严重违法构成犯罪):

包括(主刑、附加刑)

(1)主刑(只能独立适用):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注意: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①罚款与罚金。罚款属于行政责任,罚金属于刑事责任;②行政拘留与

拘役,行政拘留属于行政责任,拘役则是刑事责任;③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财产,没收违法所得属于行政责

任,没收财产则是刑事责任。

二、违反会计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会计法42条)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

应设不设或未按规定设

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

“两本账”、“账外账”。“小金库”

3)取得原始凭证不合法行为(未按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填制、取得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4)登记账簿不合法行为(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

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会直接影响会计资料的质量和可比性。

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

7)未按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

8)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

9)未按规定使用单位内部监督(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接受监督,或

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

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行为。

上述行为承担法律责任:(42条)

1)责令限期改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2)可以罚款(对单位:3000元以上一50000元以下,对个人:2000以上一20000以下)

个人包括: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实施违法行为过程中起领导、组织、决策作用的单位负责人。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指在单位实施违法行为过程中直接参与实施违法行为的人员。

3)给予行政处分(如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4)吊销从业资格证(情节严重的)

(二)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会计法43条)

1、行政责任:通报、(可以)罚款:单位(5000元―10万元),直接责任人员:3000-50000)行政处分(国

家工作人员)、吊销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人员一定要吊销)

(三)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会计法44条)

1)行政责任:同上

2)刑事责任刑法[62条)上述事项情节严重的“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2万一20万罚金。单位犯罪判处罚金,对直接责任人判刑。

3)2001年《高检、公安部:追诉规定》对上述行为应予追诉的规定:

①隐匿、销毁的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

②为逃避依法查处而隐匿、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

(四)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它人员违反上述行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

45条

1、行政责任:对违法人员可以处5000-50000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应当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

事责任。

2、刑事责任:构成“伪造、变造;隐匿或者故意销毁涉及刑罚”的共同犯罪。

《刑法》201条(偷税罪)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

少列收入;或采取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

(1)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

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2)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五)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及补

救措施。

1、行政责任:行政处分。注意没有“罚款”

2、刑事责任:对犯有打击报复会计人员,情节恶劣,构成“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的单位负责人,(刑法255

条)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①本罪的主体:单位负责人

②本罪的犯罪对象: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总会计师也属

于会计人员)

[情节恶劣]:指多次或对多人;或报复手段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恶劣。

3、补救措施:(1)恢复其名誉(2)恢复原有职位、级别。

(六)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

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行政处分。

2、刑事责任:

(1)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

(2)泄露国家秘密罪

(七)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被检举人个人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违反《会计法》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行为的处罚

除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外,对同一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三、违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及接受外部监督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的;

2、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

3、提前或迟延结账日结账的;

4、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的;

5、拒绝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财务会计报告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情况的。

以上行为行政处罚同《会计法》第42条:

1)责令限期改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2)罚款(单位:3000—50000,直接责任人:2000—20000)

3)给予行政处分(如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4)吊销从业资格证(情节严重的)

(二)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同《会计法》第43、44条:

1)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2)罚款:单位(5000元一10万元),直接责任人员:(3000元一5万元)

3)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

4)吊销从业资格证(情节严重的)

(三)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

报告,以及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同《会计法》第45条:由县级以上的财政部门对违法人员处5000-50000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四)违反规定,要求企业向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企业有权拒绝提供。

(五)对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法律责任的规定。

由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1、支付蠢概念:是指单位、个人使用票据、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和银行卡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

及资金清算的行为。

银行是支付结算的中介机构

2、支付结算的种类

包括:票据结算与非票据结算

票据结算包括:汇票、银行本票、支票

非票据结算包括: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和信用卡

(二)特征

1、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进行(到银行办理)

2、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使用票据和结算凭证)

3、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银行不得为单位或个人查询、冻结、划拨

存款。不得停止存款的正常支付)

4、支付结算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结合的管理体制

5、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

二、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

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原则;

2、谁的钱进谁的帐,由谁支配原则

3、银行不垫款原则。

三、支付结算的一般规定

1、结算双方必须开户,付款单位必须有足额存款。

2、结算双方必须依合同和有关制度办理支付结算。

3、结算金额起点。

4、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

四、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

1、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和结算凭证。

2、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3、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个人在

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应为该个人本名的签名或盖章。

4、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做到要素齐全、数字准确、字迹清晰、不错不漏、不潦草、防止涂改。

①票据和结算凭证的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的结算凭证,银

行不予受理。

②对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其他记载事项,原记载人可以更改,更改时应当由原记载人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③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二者不

一致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④少数民族地区和外国驻华使领馆根据实际需要,金额大写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记载。

五、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基本要求

1.中文大写金额

2.金额数字到元,元后应写整;角后可写可不写;分后不写。

3.大写金额前标明人民币字样;小写金额填写人民币符号

4.金额数字书写规则--

5.票据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规则)

六、支付结算的纪律和责任

变造票据除签章以外记载事项的,在变造之前签章的人,对原记载事项负责;在变造之后签章的人,对变造

之后的记载事项负责;不能辨别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者之后签章的,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

第二节现金管理规定

我国的现金是指人民币。包括铸币、纸币、信用货币。

一.现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1.开户单位必须按规定收支、使用现金,受开户银行监督。

2.国家鼓励转账结算减少使用现金。

3.开户单位之间(除按规定可用现金外)应转账结算。

4.人民银行对开户银行执行现金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

5.开户银行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

二.现金使用范围规定

1.一般规定(开户单位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①工资、津贴

②个人劳务报酬

③按规定发给个人的奖金

④劳保、福利费用

⑤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价款

⑥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2特殊规定

需于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以及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等,现金支付不受结算

起点的限制。

三.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1.转账结算与现金支付能力相同。

①不得对现金结算给予比转账结算优惠的待遇.

②不得只收现金而拒收汇票、本票、支票和其他转账结算凭证。

2.库存现金限额:开户银行核定单位库存现金限额3-5天零星开支。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

限额可以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

3.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及时交存开户银行。

4.现金账目管理

①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②不准用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白条抵库);

③不准单位之间借用现金;

④不准文谎报用途套用现金;

⑤不准利用存款帐户代其他单位、个人存取现金;

⑥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储蓄(公款私存)

⑦不准保留帐外公款(小金库);

⑧禁止发行变相货币;

⑨不准以任何票券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5.大额现金登记备案。包括现金银行汇票、银行本票。

6.严禁坐支现金(从收到的销货款中支取)

特殊情况事先报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后,可以从现金收入中坐支现金,但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和限额内坐支。

四.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

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单位。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自2011年起,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施。

由于货币资金是单位流动性是最强的资产,各单位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

制。

四个方面具体要求:

(1)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①货币资金收支与记帐的岗位应该分离。

②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③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具体包括以下要求:

①支付申请

②支付审批

③支付复核

④办理支付

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止贪污、侵占、

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2)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

①单位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用于直接支付单位自身的支出。因特殊情况坐支现金,应事先报开

户银行审查批准。

②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存款账面余额与

对账单调节相符。

③单位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

(3)票据、印章管理

单位应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管理。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

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4)监督检查:

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内容:

①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

(重点:不相容职务混岗)

②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重点:授权批准控制)

③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情况。

(重点:一人保管全部印章)

④票据的保管情况。

(重点: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

五.法律责任:开户单位对开户银行处罚决定不服的,必须首先按照处罚决定执行,然后在10日内向开户银行

的同级人民银行申请复议。同级人民银行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开户单位对复议

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节银行结算账户

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是指银行为存款人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

1.按用途分:(基本、一般、专用、临时)存款帐户

2.按存款人分:

①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个体工商户”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②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邮政储蓄机构”办理银行卡业务开立的账户纳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3.按开户地不同分:本地银行结算账户和异地银行结算帐户。

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基本原则

1.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原则

2.自主选择原则

3.遵守法律法规原则

4.信息保密原则

三、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

1.开户:存款人申请-银行审查条件--办理手续。开户行义务:向人民银行备案;需核准及时报核准

开立银行结算帐户应注意的问题:

①存款人的预留签章

②帐户名称、存款人名称与预留银行签章中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名称的一致性。

2.变更:存款人5日内书面通知开户行,开户行办理变更手续并于2日内向人民银行报告。

3.撤销:①被撤并、解散、破产、关闭②注销、吊销营业执照③因迁址需变更开户行④其他原因。(存款人

尚未清偿开户银行债务的,不得申请撤销该账户。)

四、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按用途分: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

1.基本存款账户

(1)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不能多头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2)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资格

注意①个体工商户②居民、村民、社区委员会③单位内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也可开设基本户

(3)基本存款账户主要办理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及其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

(4)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应向银行出具的证明文件:

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

②企业营业执照正本

③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正本

④政府、主管部门的批文、证明、登记证书。

(5)税收征管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户需税务登记证。

2.一般存款账户(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

(1)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都可以开立一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的数量没有限制。

(2)可以办理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

3.专用存款账户

(1)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范围

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粮、棉、油收购资金、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保证

金等。

注意: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境内从事证券投资开立的人民币特殊账户(应出具外汇管理部门批复)和结算资金

账户(应出具证券管理部门的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纳入专用存款账户管理。

4.临时存款账户

(1)可以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情况:

①设立临时机构;

②异地临时经营活动;

③注册验资。

(2)临时存款账户用于办理临时机构以及存款人临时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收付。

(3)临时存款账户的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

(4)注册验资(应出具工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的临时存款账户在验资期间只收不付。

(5)可以支取现金

五、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1、个人银行结算帐户是自然人因投资、消费、结算等而开立的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存款帐户。

2、有:使用支票、信用卡等信用支付工具;办理汇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借记卡等结算业务的自然人可

以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帐户。

3、个人银行结算帐户使用范围为:个人银行结算帐户用于办理个人转帐收付和现金存取。储蓄账户仅限于办

理现金存取业务,不得办理转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