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学历案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学历案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学历案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学历案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学历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题目是“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点明主题为“热爱家乡”,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三课内容:《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和《家乡的喜与忧》,旨在通过了解和关注家乡文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形成参与家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二、内容分析在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的有关家乡内容的单元中,教材着重从家乡的地理位置、物产、风景、人物等方面引导学生具体化了解家乡。本单元是家乡主题的循环单元,侧重从家乡的文化与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的角度提升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生活领域的社会性学习。相比家乡的物质形态而言,家乡的文化形态更为抽象。本单元三课内容,从“家乡风俗”到“民间艺术”,再到“家乡的发展与问题”,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关心和保护民间艺术,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从学生熟悉的家乡风俗入手,了解当地风俗所蕴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全国各地和当地的民间艺术,认识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能够积极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立足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感受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变及存在的问题,并能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家乡的物产、自然环境及名人有一定的了解,但本单元家乡的文化形态更为抽象,加之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所限,大部分学生对家乡风俗和民间艺术的感受和认知相当薄弱。因而在教学中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调查、采访,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风俗、民间艺术及家乡发展状况,以此帮助学生成为家乡发展的关心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四、素养落实点本单元三课所对应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单元内容属于家国情怀部分,对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如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中华传统优秀的魅力和民间艺术,第一学段目标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第三学段目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参考课标第6页、第10页)五、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和体会风俗所蕴含的多样情感,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2.通过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感受民间艺人的智慧,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作贡献。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初步形成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单元梳理定位】一、逻辑梯度:本单元前两课侧重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和民间艺术,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三课侧重引导学生感受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变,认识到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三课之间是相互并列的关系,在教学时可以考虑将相关内容整合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根据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学生有了生活实践能更好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通过课堂的学习能最佳地指导学生的生活。二、教学资源补充此单元的内容设计到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适合与庆祝节日相联系,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因此,建议本单元内容与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整合,这样,可以使教材内容真正实现校本化和班本化,将本单元的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价值引导。如: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学生通过讲述自己身边的风俗,感受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由奇妙的节日风俗体会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民间艺术,如:河北梆子、吴桥的杂技等感受到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12课《家乡的喜与忧》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如:询问长辈、实地调查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单元教学建议】

任务一:《我们的当地风俗》目的和要求:了解当地的风俗,感受风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多样情感,从风俗的变化中学会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活动一:风俗就在我身边定位于让学生感受身边的风俗。应选择本班学生生活中的风俗,如爱幼、尊老等,唤醒他们与风俗密切相关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风俗背后的寓意、传统美德等深层价值的学习兴趣。活动二:奇妙的节日风俗定位于让学生了解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及不同风俗蕴含的多样情感。引导学生在了解我国共同节日和当地特有节日风俗的基础上,探究这些节日风俗的历史由来、文化价值和时代内涵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节日风俗的细节入手,挖掘其文化底蕴。活动三:风俗的演变定位于让学生学会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教师应尽量选择学生所熟知的风俗,并将这些风俗分为三类:需要变革或者淘汰的风俗;存在争议的风俗;不能遗忘的优良风俗。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风俗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任务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目的和要求: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和关注当地的民间艺术,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能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作贡献。活动一:民间艺术交流会定位于体会中国民间艺术的种类多,分布广。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学生的力量,把全班学生分成数个小组,分别收集相关民间艺术的资料。在上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民间艺术,并在《中国行政区划》地图上找出各民间艺术的所在地区,并做上记号。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标注过的地图,并加以总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分享民间艺术的地域有限,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或者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活动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定位于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间艺术。课前,教师可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通过采访或者其他途径收集资料。如果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学习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探究。学习单可以涉及当地民间艺术的产生、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故事,以及这些民间艺术在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活动三:保护民间艺术定位于保护民间艺术,我们小学生也能贡献一份力量。让学生收集当地民间艺术衰落的报道、当地已经失传或者处于衰落困境中的民间艺术的资料。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交流各自的感受。对于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这部分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或者当地相关民间艺术活动开展教学。任务三:《家乡的喜与忧》目的和要求: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关心和了解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初步具有主动关心家乡发展的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活动一:家乡的发展定位于学生交流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通过创设情景,观看老照片,让学生一起积极参与了解家乡的活动,感受和认识家乡的变化。以具体的调查实例进行学习探究——沧州公共交通的不断发展,服务设施、服务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通过比较谈感受,交流讨论。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的汇报。活动二:我为家乡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