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解析26【外国小说阅读】考题练附解析_第1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解析26【外国小说阅读】考题练附解析_第2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解析26【外国小说阅读】考题练附解析_第3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解析26【外国小说阅读】考题练附解析_第4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解析26【外国小说阅读】考题练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解析26【外国小说阅读】考题练附解析

【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4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

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

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

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

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

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

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

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

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

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

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

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

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

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

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

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

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

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

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

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

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

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

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

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

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答案】CD(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

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答本题,可以依据“我”的感受和她的表现来概括其性格特点。

其中有“我”的感受,“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也有对她的描述,“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

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

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

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物象以及情节安排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本身的特色的

角度思考作答。因为是电话交流,故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居多,这样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透露出人物的

心声;两人因电话而结缘,更有戏剧性。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示例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

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示例二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

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误区警示

考生在解答标题类试题时,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1.没有联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如上题,题干中要求回答的是“战争”这个题目是

否合适,就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围绕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展开阐述。

2.只答表层含义,不能结合文本的主旨挖掘其深层含义。如上题,只回答合适或者

不合适,没有联系文本主旨往深处挖掘,显得理由站不住脚。

3.答题不全面,只答术语,不结合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在指出标题的含义、作用

时,有的考生只答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不答如何推动情节发展、

塑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深化了什么主题。

技法点拨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典型环境和故事情节,因此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时要以这

三点作为切入的角度。具体来看,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含义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种,表层含义一般要求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深层含义则要结合文本的主旨进行深度挖掘。

2.标题的作用一般有设置悬念、交代文本的主要人物、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

出(深化)主题、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等。

3.组织答案时,既要给出答题术语,还要结合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然后分点作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喀布尔人

泰戈尔

我5岁的女儿敏妮,就在我的书桌旁,用手轻轻地敲着自己的膝盖玩。忽然间敏妮跑到临街的窗前,喊

道:“一个喀布尔®人!一个喀布尔人!”街上果然有一个喀布尔人,穿着宽大、脏兮兮的喀布尔族服装,

背着一个口袋,手里拿着几盒葡萄干。

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她看到这光景,却被吓住,赶紧躲起来。那小贩问道:“先生,那个

小姑娘在哪儿呢?"我想到敏妮不应当有这种无谓的恐惧,就把她带出来。她站在我旁边,望着喀布尔人。

他递给她一些干果和葡萄干,但是她没有动心,只是紧紧地抱住我。

没过几天,有一个早晨,我正要出门,出乎意料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

儿喀布尔人有说有笑。她的小纱丽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一一她的客人送给她的礼物。

3

每年一月中旬,拉曼,这个喀布尔人,总要回国一趟,快动身的时候,他总是忙着挨家挨户去收欠款。

今年,他却匀出时间来看敏妮。他若是早晨不能来,晚上总要来一趟。

在他决定动身的前几天,有一个街坊不承认欠了他一条围巾钱,在争吵之中,拉曼把他刺伤了,被判了

几年刑。

①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拉曼被人忘却了。连我的快活的敏妮,也把她的老朋友忘了。她的生活里又有

了新的朋友。

又是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嘈杂和忙乱。我正坐在书房里

查看账目,有一个人进来了,恭敬地行过礼,站在我面前。原来是拉曼。起先我没认出他一一他没有带口袋,

没有了长头发,也失去了从前的那种生气。但是他微笑着,我又认出他来。

“你什么时候来的,拉曼?"我问他。

“昨天晚上,”他说,“我从监狱里放出来了。”

“这儿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着。你能不能过几天再来呢?”他立刻转身往外走,但是走

到门口,他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工夫?”他相信敏妮还是

像从前那个样子,他以为她会像往常那样向他跑来,叫着:“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他又想象他

们会和往日一样在一起说笑。

我又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今天你什么人也见不到。”

拉曼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儿,说了声“再见”,就走出去了。我觉得有一点

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到我跟前,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杏

仁、葡萄干来,送给小人儿。”我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

远记着我。但不要给我钱!在我家里,也有一个像她这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我女儿,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

子。我不是想赚钱的。”说到这里,他把手伸进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他很小心地打

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纸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

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印在纸上。当他到加尔各答②街上卖货的时候,女儿的这个印迹总刻在他的心上。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作家一一②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

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啊。

在那遥远的山舍里的他的女儿的手印,使我想起了小敏妮。我立刻把敏妮从内室里叫出来,别人多方阻

挠,我都不肯听。

我拿出一些钞票来,给了他,说:“回到你的家乡,到你自己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

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因为送了这份礼,在婚礼的排场上我必须节省一些。但是我觉得这婚宴格外有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遥

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和他的女儿重逢了。

(原文有删改)

【注】①喀布尔:阿富汗的一个城市。②加尔各答:印度的一个城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对喀布尔人的外貌描写很精彩,宽大的喀布尔族服饰很惹眼,背着口袋、拿着葡萄干也有极强的

职业特征,这些引发了敏妮的喜爱之情。

B.喀布尔人是小商贩,因发现敏妮的长相与自家的女儿特别像,就很亲近敏妮,即使坐了多年牢,也没

有忘记她,一出狱就忙着去探望。

4

C.“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开始不大理解喀布尔人对敏妮的疼爱,后来看到喀布尔人身上珍藏的远在

家乡女儿的小手印后才明白他的做法。

D.小说结尾一段表明“我”对喀布尔人的情感的认同,把小说的主题“父爱”深化到对他人的关爱,这

是一种超越时空、阶层的高层次父爱。

2.请简要解释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含意和作用。

①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拉曼被人忘却了。

②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啊。

3.结合全文,简要评价喀布尔人拉曼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

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齐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

的蜂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齐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

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螳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

先生。”他对涅维拉齐莫夫小声说。

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

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

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

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

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

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

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

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齐莫夫叼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

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一一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齐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5

“要不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齐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

天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

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

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

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

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

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齐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

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婶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

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

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蟒螂身上,“真讨厌!”

蟒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齐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

然起火,发出僻僻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齐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注】①涅维拉齐莫夫: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

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

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

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D.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齐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

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2.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齐莫夫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品酒

罗尔德•达尔

那天晚上,我们一共有六个人在迈克家里举行宴会:迈克,他太太和女儿,我的妻子和我,还有一个叫

作理查德的著名的讲究吃喝的人。

6

就座后,我想起以前理查德两次驾临的时候,迈克都跟他用红葡萄酒打过小小的赌,要他指出它的品种

和酿造年份,理查德两次都赢了。今天晚上,我相信这样的小赌博还要再来一次。因为赌输是迈克心甘情愿

的事,这样可以证明他的酒好得足以被辨认出来。

迈克是个经纪人,说得确切些,他是一个以赌博为事业的人-----个外表体面而暗中不讲道德的赌徒,

所以他现在竭力使自己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第一道菜是鱼,伴着一杯白葡萄酒。倒酒时,我见迈克瞟了理查德一眼,但理查德并没有去尝那杯酒,

而是全神贯注地和迈克十八岁的女儿露易丝交谈。直到女仆端上烤牛肉,理查德才迅速喝下那杯酒。

分好牛肉后,迈克对大家说:“要换红葡萄酒啦,我得去拿红葡萄酒去。”眼睛却望着理查德。

“你去拿红葡萄酒?”我说,“酒放在哪儿?”

“在我的书房里,上次是理查德帮我挑选的地方,书房里绿色公文柜的顶上。”迈克说。

他匆忙出门,回来时双手抓着一只深色酒瓶。瓶上的标签向下,叫人看不出来。“喂!”他一面朝餐桌

走来,一面叫道,“这一瓶是什么酒,理查德?”

只见理查德慢慢地转过身,两眼移到那酒瓶上,扬起眉毛,微微皱着。“红葡萄酒吗?”理查德问。

“当然。”

“我猜想这是从一个小葡萄园那里弄来的。”

“也许是,也许不是,这种酒很难猜到,”迈克说,“我不会强迫你跟我拿这种酒打赌。”

“为什么?干吗不干呢?”他的眉毛又慢慢地拱起来。

“那么好,赌注还是老规矩。”

“你以为我不能把这种酒的名称说出来?”

“我认为你不能。”迈克说。他竭力保持有礼貌,但理查德并不掩饰自己的鄙视。

“你愿意增加赌注吗?”

“不,理查德。一箱子酒已经够多啦。”

“你真不愿增加赌注?”

“老兄,我一点儿也不在乎,”迈克说,“你要赌什么都行。”

迈克太太有些生气了。“迈克,菜快要凉啦。”

理查德停顿了一会儿,慢慢地望了一遍餐桌边的每一个人。嘴角浮起一丝微笑,说:“我要你以同意你

的女儿和我结婚做赌注。”

露易丝吓了一跳。“嘿!”她叫道,“不!那不是好玩的!”

“这真是荒谬!”迈克说。

“凡是你喜欢的我都愿意拿出来,”理查德高声说,“连我的两处房子。”

迈克踌躇了一下,然后,他朝他的女儿看了看,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

“得啦,爸爸,这是一件荒唐的事!”

“露易丝!请听我说。是他要下这个赌注的,我正在替你挣一笔财产!”

“迈克,”他妻子严厉地说,“别再往下说了!”

7

迈克并不理会妻子。

露易丝最后耸耸肩说:“哦,好吧。”

“好极啦!”迈克喊道,“那咱们这个赌就算打定了。”

“是啊,”理查德说,“打定了!”

迈克马上拿起那瓶酒兴奋地把每个人的酒杯都斟满。接着,每个人都注视着理查德的脸,理查德五十岁

上下,却长着讨人嫌的面孔。他慢慢地伸出右手去拿酒杯,举到鼻子前面,把鼻尖伸进酒杯里,在酒面上移

动,灵敏地嗅着。

迈克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注意着他每一个举动,迈克太太的脸绷得紧紧的,露易丝也密切注视着。

那个闻酒味儿的过程至少持续了一分钟。接着,理查德把酒倒了一半在嘴里。他歇了口气,让一部分酒

慢慢地流进咽喉里去,然后把气憋住,让酒气从鼻子里喷出来。最后,他把嘴里剩下的酒含在舌头下面滚来

滚去。我感觉他的嘴巴像一个巨大的湿漉漉的钥匙孔,令人恶心。

我想,这是一本正经的动人表演!

他放下酒杯,得意洋洋地说:“啊,温柔而优雅!这是迪克吕城堡的小葡萄园产的,年份是1934年。”

这时,我看见迈克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儿。大家也都在望着迈克,等待他把酒瓶翻过来,露出标签。

“快些,爸爸,”他女儿说,“我要我的两所房子!”

“等一会儿,”迈克说,“稍等一会儿。”他一动不动地坐着,脸鼓起来,面色苍白。

“迈克!”他太太用尖锐的声音喊道,“怎么啦?”

理查德望着迈克,咧开嘴笑着,两只细小的眼睛发出亮光来。迈克转过身子对理查德说:“理查德。咱

们两个上隔壁屋子去聊聊。”

“我不想聊,”理查德说,“我只想看酒瓶上的标签。”他那种从容自在的傲慢神气,表明了他是

胜利者。

突然,一旁的女仆手里拿着一件东西说:“先生,我想这是您的吧?”

理查德掉过头瞟了一眼,看见一副眼镜,他踌躇了一会儿说:“是吗?也许是的。”又若无其事地收起

来。

“您把眼镜丢在迈克先生书房公文柜的绿色柜顶上,先生,您进餐之前独自进去了一下。”女仆接

着说。

迈克慢慢从椅子上站直身子,脸上的血色恢复过来了,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扭曲着,鼻子周围那小块

叫人害怕的白颜色开始沿着鼻孔扩散开去。

“我说,迈克!”他的太太说,“保持镇定,迈克,亲爱的!保持镇定!”

(选自《世界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品酒这一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起伏多变,扣人心弦,特别是当理查德说出答案的瞬间,一种

紧张的气氛笼罩在字里行间。

B.本文以细腻的笔法把理查德和迈克这两个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一个因胜券在握而坦然处之,一个因

想要挽回自己的尊严而以女儿为赌注。

8

C.迈克的女儿露易丝起初反对父亲把自己当赌注,因为她认为父亲肯定会像前两次一样输掉,但在父亲

的一番劝诱之下,她权衡利弊,终于还是屈从了父亲的意志。

I).小说多处采用神态描写以刻画人物,如“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眼睛睁得大大的”,这些描写都表

现出迈克急切的求胜心理。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请具体分析其好处。

3.有人说小说的标题改为“赌酒”更合适,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1.D

2.①说明时间过得很快,拉曼入狱时间已经很长了,敏妮也长大了,以此引出下文拉曼出狱探望将要结婚

的敏妮的情节。②说明“我”与拉曼虽然身份、社会地位不同,但从都是父亲的角度看是平等的,因为

我们都爱自己的女儿,以此为下文“我”赠予拉曼钱做铺垫,同时表达了“我”对拉曼的同情等。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句的意思,可以从把握语句的关键词语入手,

分析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二是理解语句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以及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第一

句,主要表述的是拉曼与敏妮的交往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从作用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引出下文的某些

情节;第二句,主要表现“我”对拉曼的同情之心,表现“我”对拉曼看完敏妮的深刻思考等。

3.①爱自己的女儿。拉曼是到异国做小生意的人,他爱自己的女儿,每天都带着印有女儿手印的纸。②善

良。爱自己的女儿,也爱与自己女儿年龄相仿的敏妮,给敏妮葡萄干等;出狱后,还去看敏妮。③急躁。

因为有一位街坊不承认欠了一条围巾钱,争吵中他扎伤了人。④有自尊心。拉曼送给敏妮一些小食物,

“我”要给他钱时,他拒绝了。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拉曼的形象特征及对拉曼的品格的看法等。对于“我”来说,拉曼是一

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外国人,他因为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女儿,转而把这种父爱转移到“我”的小女儿

敏妮身上,这说明拉曼是善良的人,但也因为是底层人的缘故,他扎伤了人,最终入狱,这说明他也是

一个脾气急躁的人等。

1.B

【解析】A项,“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表述不准确,主人公是九品文官,而不是劳动人

民。C项,“永无出头之日”表述太绝对。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