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提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2022·广东高考·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瓷器从广州出口,“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明朝中叶以后,制瓷业等手工业领域,私营手工业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且官营手工作坊的产品是不进入市场流通的,是为官府、皇室及军队服务的,排除B项;“颇受欢迎”的说法夸张,排除C项;清代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明显削弱”,排除D项。2.(2024·长春)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B)图1宋代太湖平原产粮外运图2清代江浙棉桑分布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解体[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太湖流域是天下粮仓;但到了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出现了棉桑等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粮食不能自给,于是促进了长江中下游之间跨区域粮食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到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而农业生产结构性变迁不一定引起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排除A项;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由宋到清南北经济格局都是南方为经济重心,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结构逐步解体,排除D项。3.明朝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一书中记载:“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材料中的事件引起了(B)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B.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化C.国家对外政策渐趋保守D.中国海外移民人数下降[解析]依据材料“明朝徐光启”“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薯藤”“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西方已经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使得中国出现了过去没有的物种,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与新物种传入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对外政策渐趋保守,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4.(2023·长郡中学)明末,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有的书后还附有一些诗文,描述商旅艰辛。这反映出当时(C)A.地理知识极大丰富 B.商人支持出版事业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商人社会地位低下[解析]根据材料“水陆交通要道”“商旅艰辛”等词语可知,当时全国交通网逐步形成,长途贩运贸易兴盛,C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是交通路线图,并不是地理知识,排除A项;材料反映商人贸易的情况,而不是支持出版业,排除B项;从材料不能看出商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排除D项。5.(2024·佳木斯)一位同学在古玩市场看到一件明代文物(如下图),其上的文字勾连不断,较难辨认。唯有“画”“中见(间)人”“代书”字样及某些姓名可以辨认。纸上面还盖有四五个红色的印鉴。这件文物应是(C)A.政府收购字画的公告B.文人记述美景的诗歌C.民间交易土地的契约D.犯人交代罪行的文书[解析]根据材料“唯有‘画’、‘中见(间)人’、‘代书’字样及某些姓名可以辨认。纸上面还盖有四五个红色的印鉴。”可知,“中见人”(即中间人)是关键,可以判断其为交易契约。“代书”应是交易双方请来的执笔人,而“画”即画押的意思,交易双方不识字者就在其上画个标记,以示认可;纸上的印鉴是各方加盖表达认可,也有防伪作用,C项正确;政府收购字画的公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文人记述美景的诗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犯人交代罪行的文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6.(2023·湖南·5)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D)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解析]根据材料“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可知,朝鲜和日本的请赐行为,说明两国以明朝政权为其宗主国,欲借助明朝赐书的行为,来强化自己政权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与儒家学说的发展无关,强调的是朝鲜、日本的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官方行为,与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四书五经等内容属于朱子学,在明代之前就已经传入了日本,因此在当时的日本和朝鲜,这并不属于先进思想。徐皇后所制的两本书也主要是女德之类,也谈不上先进性,排除C项。7.(2023·海南·4)“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D)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解析]据材料可知,17世纪西方学者在给《论语》作注时,引用《说苑·至公》中的“楚弓楚得”,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结合题干时空17世纪的西欧可知,当时西欧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意义,西方学者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有益部分来开展反封建斗争,西方学者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基于特定历史语境,D项正确;材料中西方学者在翻译“楚弓楚得”时,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并非是曲解原著,而是根据自身需要故意为之,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文化借鉴,据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世界文化繁荣,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学者根据自身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时做出一定的变通解读,排除C项。8.(2023·重庆巴南)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载:一沙弥自幼随禅师修行,与世隔绝。一日师徒下得山来,沙弥不识牛马鸡犬,禅师一一告知。后见一女子,禅师告之是吃人的老虎。回去后禅师问沙弥所见是否有留恋之物,答曰:“只想那吃人的老虎”。这个故事(C)A.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潮流B.提倡了男女平等的思想C.否定了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专制统治的牢笼[解析]据本题材料“后见一女子,禅师告之是吃人的老虎。回去后禅师问沙弥所见是否有留恋之物,答曰:‘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弥留恋所见女子是人性的体现,这个故事反对压制人的天性,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属于清代的批判思想,C项正确;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并未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排除A项;材料与男女平等思想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依旧属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并未冲破专制统治的牢笼,排除D项。9.(2024·河北校联考)中国自古以来,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降及明代,别号遂多。明代的“大雅之士”中,只有字而没有号的,并不多见。即使是市井屠沽,也有庵、斋、轩、亭之别号。这反映出,当时(C)A.追求个性自由成为潮流B.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C.等级观念受到一定冲击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解析]根据材料,明代的雅士多使用别号,市井屠沽(宰牲和卖酒,亦泛指职业微贱的人)也喜欢使用一些文雅的别号,别号的使用带有一定的平等色彩,对等级观念有一定的冲击,C项正确;明代人们的思想受到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儒家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成为潮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明代时,社会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明代社会等级制度仍然存在,自由平等思想尚未普遍传播,“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0.(2022·北京·4)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C)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解析]明代刻本书籍的作者将自己刊刻于书中,带有广告效应,说明当时的文化产品商业化程度加深,C项正确;唐代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戏曲艺术无关,而且元曲出现就意味着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当时士人的思想状况,排除D项。11.(2022·广东·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D)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解析]据材料可知,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记载了缙绅马少卿同意了浙江商人蒋生与女儿的婚事,并且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基于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可知,小说中马少卿在女儿婚姻问题上不在乎蒋生商人的身份,同时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这一行为折射出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据所学,封建社会纲常礼教束缚未被打破,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题干涉及时间是明代,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排除C项。12.(2022·河北·5)明代的《水程图》共84帖,是目前稀见的展现大运河全线实景的写生画稿,不同于当时套用流行图式在画室内创作的绘画作品。该作品(A)A.反映了山水画创作的新发展B.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D.利用工笔技法呈现了大运河风貌[解析]根据材料“明代的《水程图》共84帖,是目前稀见的展现大运河全线实景的写生画稿,不同于当时套用流行图式在画室内创作的绘画作品。”可知,《水程图》是较为罕见的大运河全线实景画稿,与当时流行图式在画室内创作不同,说明《水程图》在绘画时,其创作方式有了新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绘画的发展,没有体现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融为一体,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市民阶层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用全线实景,没有体现工笔技法信息,排除D项。13.(2023·海南·14)下图的主题突出反映了(B)清代《升平乐事图》局部(注:①魁星②鳌)A.艺术作品带有时代印记B.科举文化影响世俗生活C.商品经济推动社会发展D.清代文人追求意境情趣[解析]根据材料中图片信息可知,清代《升平乐事图》描绘的是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在图中可以看到“魁星”在“鳌”上站立,寓意独占鳌头,体现了科举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B项正确;在图片中没有体现时代印记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清代文人的意境情趣,排除C项和D项。14.(2023·保定)下图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下列关于曲线解释正确的是(C)A.①出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B.②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C.③出现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的《梦溪笔谈》D.④西学的传入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时期。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可知,11—12世纪之间,是中国的北宋时期,北宋的沈括撰写了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C项正确;《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末年,约公元533年—544年,与材料中①处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四大发明在12—15世纪陆续传入欧洲,与材料中②处时间不符,排除B项;17世纪时,西学的传入促进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排除D项。15.(2024·石家庄)明代李时珍将《本草纲目》中对近两千种药物的探察视为“吾儒格物之学”,但在书中仍将木材的“坚脆美恶”归因于“各具太极”。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将颜料制备视为源于易经八卦中的“依坎附离”。这反映出,当时(A)A.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B.儒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C.格物致知观念促进社会转型D.西学东渐影响国人观念[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由材料可知,无论是李时珍还是宋应星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均将一部分事物的原因归结为传统学说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的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儒学理论制约了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格物观并未真正促进社会转型,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西学东渐,排除D项。16.《崇祯历书》由徐光启、李之藻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人编译,成书后历经十年的争论,崇祯“已深知西法之密”,决定颁布实施,但明朝旋即灭亡。清朝入关,顺治帝将其改名为《西洋新法历书》,颁行天下。这一历程反映出当时(B)A.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B.明清统治者对西方科技的包容C.中西方文化趋向融合D.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的频繁[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崇祯‘已深知西法之密’,决定颁布实施”“顺治帝将其改名为《西洋新法历书》,颁行天下”等信息可以得出,明清统治者对西方科技的包容,B项正确;材料所述的由徐光启、李之藻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人编译的《崇祯历书》争论了十年可见,其不是中国传统科技,排除A项;题干材料仅涉及“历书”不能得出“中西文化”,“编译”也不等同于“趋向融合”,排除C项;题干所叙述的仅是一件事,争论了十年,不能说是“交流的频繁”,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2·广东·17)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醒世姻缘传》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