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的原始农业产生于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至8000年前后,黄河流域已经产生了粟作农业,长江流域以及淮河流域的稻作农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产生时间最早 B.发展具有地域性 C.发展水平较高 D.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表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强调原始农业发展中“南稻”“北粟”的不同特征,说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具有地域性,B项正确;材料无对比信息,排除A、C项;材料虽体现农业发展的多元性,但没有体现“一体性”,排除D项。故选B项。2.《韩非子》中记述了巫祝因延长人一天寿命没有得到应验,而遭人轻视;《吕氏春秋》也记载了古人认为占卜祈祷反而会增加疾病而看不上巫医。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人文意识不断增强 B.理性思潮逐步兴起C.宗教迷信现象泛滥 D.科学技术进步显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本著作中都否定巫医的作用,这是对当时神秘、迷信行为的反思,具有了一定的理性思想,B项正确;人文意识指的是对人的尊严、价值的关怀与尊重,与材料中的轻视巫医现象不一致,排除A项;战国时期中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巫医占卜现象只能说是原始的宗教迷信,排除C项;轻视巫医现象并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而是巫医的占卜祈祷没有应验而遭到了质疑,排除D项。故选B项。3.班固曾评论某一学派思想:“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下列观点与该学派思想一致是()A.治大国若烹小鲜 B.列夫妇长幼之别C信赏罚以辅礼制 D.天下兼相爱则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中的“成败存亡祸福古今”“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等词语可知,该学派重视辩证法,强调清静无为、以弱胜强,可知该派为道家,而治大国若烹小鲜,指的是治国要不妄为,少折腾,符合道家思想,A项正确;B项为儒家思想,排除B项;C项为法家思想,排除C项;D项为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4.唐初,市内的商业活动仍然是密封式的,也是定时进行的。中、晚唐时,长安城内出现了冲破法令禁止的夜市,有的近市之地,出现了类似旅店式的场所,以至"昼夜喧呼,灯火不绝"。这说明当时()A.经济活动挣脱了法律的束缚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C.新的经济形势冲击管理制度 D.政府对商业活动已无力监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中后期,出现夜市,冲击唐初关于市内商业活动的规定,据此可知,C项表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夜市的出现,在一定层度上打破当时法令禁止夜市的规定,但是经济活动有很多内容,不能说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挣脱了法律的束缚,A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内容,材料体现的是中、晚唐时随着商业的发展,长安城内出现了冲破法令禁止的夜市,这种现象不是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结果,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史实,只能说随着商业的发展,政府对市的管理力度减小或者说不再实行直接监管,排除D项。故选C项。5.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主业与副业倒置的现象,截然不同于传统农村,农民不再把农业作为主业,而把手工业作为主业。这反映了明中叶以来()A.江南市镇丝织业发展水平较高 B.江南手工业专业化的趋势明显C.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 D.江南市镇出现早期工业化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叶(中国)。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有所发展,以致有农户将重心由传统的种植耕作转向更有利可图的手工业,传统的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松动,这种变化实际上是早期工业化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丝织业和农业之间的比重变化,不能得出江南市镇丝织业发展水平高,农业发展水平低的结论,排除A项;手工业作为主业并不代表手工业分工专业化,排除B项;材料未与其它地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6.清乾隆、嘉庆年间,湘赣山区"斜坡深谷,大半辟为薯(番薯)土";鄂西山区也是"巨阜危崖。一望皆包(玉米)也";在浙西山区"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梦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这说明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A.促进耕地面积的扩大 B.得到清朝政府的大力推广C.解决了人口粮食问题 D.使粮食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根据材料可知,美洲高产作物多种植于南方山区,促进了贫瘠丘陵山地的开发,扩大了耕地面积,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粮食问题得到解决,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粮食结构是否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7.据研究,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见如图),这表明()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B.中国茶叶贸易被外商洋行垄断C.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D.中国茶叶出口的成本有所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茶叶出口程序繁琐,增加了茶叶出口的成本,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茶叶出口要经过五道转手,而非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茶叶贸易被外商洋行垄断,排除B项;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8.据统计,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寿命由1978年的60岁增加到2019年的71.9岁,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1978年的65.9岁,再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这表明新中国()A.改革开放成就比较突出 B.已踏进高收入国家行列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显著 D.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建立后。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人均寿命不断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C项正确。A项无法解释1949年到1978年人均寿命增加的现象,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中国目前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排除B项;中国的和平理念与人均寿命增加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据有关机构估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的损失,就够1.9亿人吃一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并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这表明()A.粮食浪费现象得到改善 B.我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C.政府积极倡导健康饮食 D.政府积极保障粮食安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强调食物浪费严重,政府提倡理性消费,保障粮食安全,D项正确;粮食浪费现象得到改善作为客观成果,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食品安全,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反对浪费,与健康饮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玛雅文明遗址数百块(根)石碑与石柱,大多是一块长方形的巨石,上部凿成椭圆形,在它一面的正中,刻出人物故事,并在其上侧、两侧或下端刻出作为铭记的象形文字,立柱(碑)的间隔一般为20年。据此可知,玛雅()A.劳民伤财导致消亡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石器建筑水平高超 D.重视历史文化传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玛雅文明。根据材料可知,玛雅每20年立柱记事,目前已有数百根之多,说明玛雅非常重视历史的传承,D项正确;每20年才立柱记事,不能说明其劳民伤财,排除A项;石柱记事与建筑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C项。故选D项。11.在享誉世界的《天方夜谭》中的"阿拉丁与神灯"故事,讲述了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阿拉丁向中国公主求婚,皇帝要求的聘礼有:40个纯金盘子,40名白人婢女和40名黑人太监护卫。据此可知,《天方夜谭》()A.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 B.反映了阿拉伯人对当时世界的认知C.不能作为文献史料用于史学研究 D.可作为东西方直接交流的重要证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阿拉伯。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丁是中国人(黄种人),而聘礼要求有40个白人婢女和40个黑人护卫,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故事反映了阿拉伯人眼中的世界,B项正确;作者将故事角色设计为中国人,不能反映中国的真实风貌,排除A项;不能作为文献史料用于史学研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天方夜谭》属于文学作品,需要鉴别使用,不能当做历史研究的直接证据,排除D项。故选B项。12.从理论上讲,上帝创造一切,主宰一切,可为万物之主,万王之王,当在世俗权威之上;但其实基督教并不主张神主控一切,导致极端的神权政治,任何一方都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该观点有利于()A.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B.二元政治格局的形成C.民主政治的逐渐发展 D.教皇建立起神权国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材料强调上帝和世俗权力都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有利于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根据材料“任何一方都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知,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民主政治近代才产生,与材料的时间无法对应,排除C项;根据材料“其实基督教并不主张神主控一切,导致极端的神权政治,任何一方都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知基督教并不主张建立极端的神权政治,也就不存在神权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图是1720—1800年英国纺织业发明数量及专利总数(单位:项)。据此可知,英国()A.重视对技术创新者的保护 B.政府重视自然科学的投人C.技术发明促进经济的发展 D.手工业出现技术创新高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20—1800年英国。由图可知,英国的专利总数在上升,纺织业领域也出现新的技术,据题干时间可知,1765年至1800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据所学可知,纺织领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轻工业部门,因此,技术发明促进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1720年至1800年专利技术的增加情况,只能反映英国政府对技术的保护,不能体现对技术创新者的保护,排除A项;材料能反映英国对技术的保护,无法据图推断政府重视自然科学的投入,排除B项;材料中只涉及纺织业,D项“手工业”扩大了范围,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欧洲近代这一“文明”标准()A.是西方文化全球扩张的产物 B.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C.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D.促进西方中心论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实力强大,极力将欧洲特定“文明”普世化,为其瓜分世界和殖民统治寻找法理依据,A项正确;该标准将非西方文明边缘化,容易激化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排除B项;工业革命发展推动该文明标准的形成,排除C项;西方中心论早已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5.1970—1990年,苏联的原油产量由353百万吨增长到553百万吨,钢产量由116百万吨增长到154百万吨;而美国的原油产量由475.3百万吨下降到371百万吨,钢产量由119.3百万吨下降到89.7百万吨。据此推知()A.苏联经济实力已赶超美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C.美国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D.斯大林时期工业成就显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1990年(美苏)。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战后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以钢铁和原油为代表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下降,产量有所下降,C项正确。二战后美苏争霸,美国经济实力一直在苏联之上,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失灵是在70年代,随着经济调整,8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克服,排除B项;这一时期不属于斯大林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表为1800—2000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表,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年份比例18005.10%18506.3%190013.3%195029.6%200046.67%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 D.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2000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00年到2000年的城镇人口占比增加,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D项正确;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无法解释1950年到2000年城镇人口占比增加的数据,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800年到1900年的城镇人口占比增长数据则无法解释,排除B项;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和西欧的历史上都有土地集中的情形。英国圈地运动中,土地集中后用于养羊,由于养羊所需劳动力比种植业少得多,因此被赶出土地的农民只能到城市谋生,从而使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不是为了发展畜牧业,而是仍然用来经营种植;而种植业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土地虽然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但是仍然由大量农业劳动力分散经营。其结果是,土地兼并只是把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却未能割断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没有减少农民的数量,减少的是自耕农,却又增加了佃农和雇农。——摘编自徐旺生《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对外贸易是濒海国家积累财富、吸收先进文明和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17世纪东亚海权时代的开启,结束了之前东亚海域的自由贸易时代。海权竞争无不以武力为决断。欧人挟船坚炮利的优势,在17世纪陆续将东南亚的海岛地区殖民化,使这些原本贸易繁荣的地区在17世纪以后发展停滞,很大程度上疏远了近代先进的制度和技术文明。欧人尽管尚无力以武力征伐东南亚的半岛国家和中日两国,但半岛国家和中、日海权的丧失,对外导致难以吸收先进文化和技术,失去直接并大规模参与不断创造巨大财富的世界贸易市场;对内则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化而大陆型专制和集权意识强化,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停滞,与外部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摘编自庄国土《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及对东亚历史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圈地运动与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的相关背景,并说明其对东亚的影响。〖答案〗(1)不同:性质不同:圈地运动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土地占有。土地用途不同:圈地运动为了将土地用于纺织工业原材料生产;而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仍用于农业生产。影响不同: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很难转变原有的经济模式。(2)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求;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早期殖民国家海权意识的增长;东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海权意识相对缺乏。影响:东亚各国的对外贸易深受重创;加剧了东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阻碍了东亚各国与外国的正常贸易、文化交流;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薄;政治上更加倾向于大陆专制型统治;东亚各国与西洋的社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主要是古代至近代(中国、英国)。关于英国的圈地运动与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有何不同,由材料一“英国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发展”可知,圈地运动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由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没有减少农民的数量,减少的是自耕农,却又增加了佃农和雇农”可知,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土地占有;这两者的不同实际上体现的是性质不同;据所学可知,英国的圈地运动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还存在土地用途不同,圈地运动为了将土地用于纺织工业原材料生产;而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仍用于农业生产;影响不同: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很难转变原有的经济模式。【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主要是17世纪东亚。第一小问,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的相关背景,由材料“欧人挟船坚炮利的优势,在17世纪陆续将东南亚的海岛地区殖民化”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由材料“对内则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化”可以反推早期殖民国家海权意识的增长;东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海权意识相对缺乏。据所学可知,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还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求;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有关、第二小问,关于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对东亚的影响,由材料“使这些原本贸易繁荣的地区在17世纪以后发展停滞”可知,东亚各国的对外贸易深受重创;由材料“在17世纪陆续将东南亚的海岛地区殖民化”可知,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加剧了东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由材料“对内则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化而大陆型专制和集权意识强化”可知,东亚国家海洋商贸意识淡薄;政治上更加倾向于大陆专制型统治;据所学可知,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导致东亚各国与西洋的社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轮船航运冲击了传统的帆船运输。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建成后,引发了清政府内部是否兴办铁路的大讨论。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接受铁路。随着里程增加,铁路逐渐超过航运,促进了各地商品的交换速度。同时,汽车和公路运输也在中国兴起。轮船、铁路和汽车,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交通运输,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近代化步伐,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摘编自邵功南《试析1862—1937年中国物流方式的变革》材料二1965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修建北京地铁的方案。1971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并运营,成为市区连接西部的交通大动脉。1984年,二期环线工程建成通车。天津市是中国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1995年,上海建成地铁一号线。随着城市交通日趋紧张,各地继续发展大运量快速的地铁交通系统。——摘编自雷风行《中国地铁建设的概况及发展思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因素。(2)根据材料,归纳中国现代地铁建设特点。并说明我国地铁建设的意义。〖答案〗(1)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政府的支持与否;思想观念的守旧与革新。(2)特点:起步较晚、政府支持、以大中城市为主。(任意2点)意义: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挤状况;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主要是1862年至1937年中国。关于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因素,由材料一“引发了清政府内部是否兴办铁路的大讨论。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接受铁路”可知,政府的支持与否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由材料一“轮船、铁路和汽车,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交通运输,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近代化步伐”可知,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据所学可知,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因素还包括民族危机的加深;思想观念的守旧与革新。【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归纳中国现代地铁建设的特点,由材料二“1965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修建北京地铁的方案”可知,中国现代地铁建设起步较晚;政府支持;由材料二“1971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天津市是中国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1995年,上海建成地铁一号线”可知,中国现代地铁建设以大中城市为主。关于我国地铁建设的意义,由材料“随着城市交通日趋紧张,各地继续发展大运量快速的地铁交通系统。”可知,我国地铁建设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挤状况;由材料“成为市区连接西部的交通大动脉”可知,我国地铁建设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化大流之本身就是我们"人,正因中国文化传统看重此本身,所以到今天,中国历史传统仍还没有断。商亡有周;周亡有秦汉;秦汉亡了有唐宋;有元明清以至现在。历史命脉显然只靠"人,从中国历史上看,不论治、乱、兴、亡,不断地有一批批人永远在维持着这"道,这便是中国历史精神。所谓"道,即是"文化,即是文化中有价值意义者……由此推去,到人皆可以为尧舜,到各自身修而家齐、国治而天下平。乃以"天下平,与"世界大同,为道之极限。道在,故历史文化可以不断有再兴与复盛。——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精神》根据材料,围绕"中国文化的价值"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观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阐述: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如汉字、儒家思想、社会制度等传播到东亚、东南亚各国,形成中华文化圈,促进周边国家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唐宋以来,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古代科技成就先后传入欧洲,客观上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加速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或欧洲社会大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遵循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新时代下,基于“和为贵”“天下大同”等传统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结论:从古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世界发展提供滋养。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信,服务于国家和世界发展。观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阐述:在人与自然方面,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对当今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中华文化重视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观念,成为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指导思想。在人与自身发展方面,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求个人要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培养博大的胸怀、包容宽厚的高尚品格,对当代青少年个人品格、理想境界的塑造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我们应当继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助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其中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归属感。中华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截至17世纪的千余年间,中国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都远远走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题目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的基础上,围绕"中国文化的价值"这一主题,拟定论题。根据材料“道在,故历史文化可以不断有再兴与复盛”,可拟定论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方面立论并结合所学进行阐释。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拟定论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及其对世界发展的作用方面加以立论,如儒家思想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及其影响、“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哪些素养。〖答案〗(1)同: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异:司马迁受儒学思想影响,希罗多德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司马迁重点在探究历史规律,以史为鉴;希罗多德重在记载人类功业,以免遗忘。(2)史才(分析、整理史料能力、文才文采)、史学(丰富的专业知识)、史识(独到的见解与认识)、史德(正直客观)。〖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同:根据材料一“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以及材料二“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可以得出追求客观真实;根据材料一“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记载是相对客观公正的,得出理性公正;结合所学可知希罗多德被称为“史学之父”以及材料二“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可以得出,创新精神;根据材料一“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以及材料二“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知,他们的使命(责任)感;根据材料一“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以及材料二“《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可以得出,史料调查与实地查访精神;根据材料一“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以及材料二“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可以得出,开阔的视野。异:结合所学可知,希罗多德受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可知司马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可知希罗多德重在记载人类功业,以免遗忘,根据材料二“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以及“通古今之变”等可知司马迁重点在探究历史规律,以史为鉴。【小问2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编纂历史是一门大学问,史家应俱备才、学、识、德。四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唐代的历史学家刘知几提出才、学、识三长之说。史才,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史料的组织富有逻辑性和生动性,文字简洁、条理清楚。史学,是指史学家历史知识的广博,掌握资料的丰富,考证史料的严谨。史识,是指所持的观念、立场问题,即应该如何认识历史、判断历史。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史德”之说,认为“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史德是对历史学家人品、道德、修养的要求,就是“著书者之心术也”。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的原始农业产生于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至8000年前后,黄河流域已经产生了粟作农业,长江流域以及淮河流域的稻作农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产生时间最早 B.发展具有地域性 C.发展水平较高 D.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表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强调原始农业发展中“南稻”“北粟”的不同特征,说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具有地域性,B项正确;材料无对比信息,排除A、C项;材料虽体现农业发展的多元性,但没有体现“一体性”,排除D项。故选B项。2.《韩非子》中记述了巫祝因延长人一天寿命没有得到应验,而遭人轻视;《吕氏春秋》也记载了古人认为占卜祈祷反而会增加疾病而看不上巫医。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人文意识不断增强 B.理性思潮逐步兴起C.宗教迷信现象泛滥 D.科学技术进步显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本著作中都否定巫医的作用,这是对当时神秘、迷信行为的反思,具有了一定的理性思想,B项正确;人文意识指的是对人的尊严、价值的关怀与尊重,与材料中的轻视巫医现象不一致,排除A项;战国时期中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巫医占卜现象只能说是原始的宗教迷信,排除C项;轻视巫医现象并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而是巫医的占卜祈祷没有应验而遭到了质疑,排除D项。故选B项。3.班固曾评论某一学派思想:“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下列观点与该学派思想一致是()A.治大国若烹小鲜 B.列夫妇长幼之别C信赏罚以辅礼制 D.天下兼相爱则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中的“成败存亡祸福古今”“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等词语可知,该学派重视辩证法,强调清静无为、以弱胜强,可知该派为道家,而治大国若烹小鲜,指的是治国要不妄为,少折腾,符合道家思想,A项正确;B项为儒家思想,排除B项;C项为法家思想,排除C项;D项为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4.唐初,市内的商业活动仍然是密封式的,也是定时进行的。中、晚唐时,长安城内出现了冲破法令禁止的夜市,有的近市之地,出现了类似旅店式的场所,以至"昼夜喧呼,灯火不绝"。这说明当时()A.经济活动挣脱了法律的束缚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C.新的经济形势冲击管理制度 D.政府对商业活动已无力监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中后期,出现夜市,冲击唐初关于市内商业活动的规定,据此可知,C项表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夜市的出现,在一定层度上打破当时法令禁止夜市的规定,但是经济活动有很多内容,不能说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挣脱了法律的束缚,A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内容,材料体现的是中、晚唐时随着商业的发展,长安城内出现了冲破法令禁止的夜市,这种现象不是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结果,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史实,只能说随着商业的发展,政府对市的管理力度减小或者说不再实行直接监管,排除D项。故选C项。5.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主业与副业倒置的现象,截然不同于传统农村,农民不再把农业作为主业,而把手工业作为主业。这反映了明中叶以来()A.江南市镇丝织业发展水平较高 B.江南手工业专业化的趋势明显C.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 D.江南市镇出现早期工业化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叶(中国)。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有所发展,以致有农户将重心由传统的种植耕作转向更有利可图的手工业,传统的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松动,这种变化实际上是早期工业化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丝织业和农业之间的比重变化,不能得出江南市镇丝织业发展水平高,农业发展水平低的结论,排除A项;手工业作为主业并不代表手工业分工专业化,排除B项;材料未与其它地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6.清乾隆、嘉庆年间,湘赣山区"斜坡深谷,大半辟为薯(番薯)土";鄂西山区也是"巨阜危崖。一望皆包(玉米)也";在浙西山区"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梦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这说明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A.促进耕地面积的扩大 B.得到清朝政府的大力推广C.解决了人口粮食问题 D.使粮食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根据材料可知,美洲高产作物多种植于南方山区,促进了贫瘠丘陵山地的开发,扩大了耕地面积,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粮食问题得到解决,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粮食结构是否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7.据研究,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见如图),这表明()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B.中国茶叶贸易被外商洋行垄断C.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D.中国茶叶出口的成本有所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茶叶出口程序繁琐,增加了茶叶出口的成本,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茶叶出口要经过五道转手,而非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茶叶贸易被外商洋行垄断,排除B项;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8.据统计,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寿命由1978年的60岁增加到2019年的71.9岁,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1978年的65.9岁,再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这表明新中国()A.改革开放成就比较突出 B.已踏进高收入国家行列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显著 D.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建立后。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人均寿命不断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C项正确。A项无法解释1949年到1978年人均寿命增加的现象,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中国目前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排除B项;中国的和平理念与人均寿命增加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据有关机构估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的损失,就够1.9亿人吃一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并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这表明()A.粮食浪费现象得到改善 B.我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C.政府积极倡导健康饮食 D.政府积极保障粮食安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强调食物浪费严重,政府提倡理性消费,保障粮食安全,D项正确;粮食浪费现象得到改善作为客观成果,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食品安全,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反对浪费,与健康饮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玛雅文明遗址数百块(根)石碑与石柱,大多是一块长方形的巨石,上部凿成椭圆形,在它一面的正中,刻出人物故事,并在其上侧、两侧或下端刻出作为铭记的象形文字,立柱(碑)的间隔一般为20年。据此可知,玛雅()A.劳民伤财导致消亡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石器建筑水平高超 D.重视历史文化传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玛雅文明。根据材料可知,玛雅每20年立柱记事,目前已有数百根之多,说明玛雅非常重视历史的传承,D项正确;每20年才立柱记事,不能说明其劳民伤财,排除A项;石柱记事与建筑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C项。故选D项。11.在享誉世界的《天方夜谭》中的"阿拉丁与神灯"故事,讲述了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阿拉丁向中国公主求婚,皇帝要求的聘礼有:40个纯金盘子,40名白人婢女和40名黑人太监护卫。据此可知,《天方夜谭》()A.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 B.反映了阿拉伯人对当时世界的认知C.不能作为文献史料用于史学研究 D.可作为东西方直接交流的重要证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阿拉伯。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丁是中国人(黄种人),而聘礼要求有40个白人婢女和40个黑人护卫,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故事反映了阿拉伯人眼中的世界,B项正确;作者将故事角色设计为中国人,不能反映中国的真实风貌,排除A项;不能作为文献史料用于史学研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天方夜谭》属于文学作品,需要鉴别使用,不能当做历史研究的直接证据,排除D项。故选B项。12.从理论上讲,上帝创造一切,主宰一切,可为万物之主,万王之王,当在世俗权威之上;但其实基督教并不主张神主控一切,导致极端的神权政治,任何一方都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该观点有利于()A.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B.二元政治格局的形成C.民主政治的逐渐发展 D.教皇建立起神权国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材料强调上帝和世俗权力都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有利于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根据材料“任何一方都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知,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民主政治近代才产生,与材料的时间无法对应,排除C项;根据材料“其实基督教并不主张神主控一切,导致极端的神权政治,任何一方都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知基督教并不主张建立极端的神权政治,也就不存在神权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图是1720—1800年英国纺织业发明数量及专利总数(单位:项)。据此可知,英国()A.重视对技术创新者的保护 B.政府重视自然科学的投人C.技术发明促进经济的发展 D.手工业出现技术创新高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20—1800年英国。由图可知,英国的专利总数在上升,纺织业领域也出现新的技术,据题干时间可知,1765年至1800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据所学可知,纺织领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轻工业部门,因此,技术发明促进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1720年至1800年专利技术的增加情况,只能反映英国政府对技术的保护,不能体现对技术创新者的保护,排除A项;材料能反映英国对技术的保护,无法据图推断政府重视自然科学的投入,排除B项;材料中只涉及纺织业,D项“手工业”扩大了范围,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欧洲近代这一“文明”标准()A.是西方文化全球扩张的产物 B.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C.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D.促进西方中心论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实力强大,极力将欧洲特定“文明”普世化,为其瓜分世界和殖民统治寻找法理依据,A项正确;该标准将非西方文明边缘化,容易激化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排除B项;工业革命发展推动该文明标准的形成,排除C项;西方中心论早已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5.1970—1990年,苏联的原油产量由353百万吨增长到553百万吨,钢产量由116百万吨增长到154百万吨;而美国的原油产量由475.3百万吨下降到371百万吨,钢产量由119.3百万吨下降到89.7百万吨。据此推知()A.苏联经济实力已赶超美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C.美国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D.斯大林时期工业成就显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1990年(美苏)。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战后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以钢铁和原油为代表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下降,产量有所下降,C项正确。二战后美苏争霸,美国经济实力一直在苏联之上,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失灵是在70年代,随着经济调整,8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克服,排除B项;这一时期不属于斯大林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表为1800—2000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表,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年份比例18005.10%18506.3%190013.3%195029.6%200046.67%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 D.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2000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00年到2000年的城镇人口占比增加,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D项正确;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无法解释1950年到2000年城镇人口占比增加的数据,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800年到1900年的城镇人口占比增长数据则无法解释,排除B项;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和西欧的历史上都有土地集中的情形。英国圈地运动中,土地集中后用于养羊,由于养羊所需劳动力比种植业少得多,因此被赶出土地的农民只能到城市谋生,从而使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不是为了发展畜牧业,而是仍然用来经营种植;而种植业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土地虽然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但是仍然由大量农业劳动力分散经营。其结果是,土地兼并只是把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却未能割断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没有减少农民的数量,减少的是自耕农,却又增加了佃农和雇农。——摘编自徐旺生《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对外贸易是濒海国家积累财富、吸收先进文明和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17世纪东亚海权时代的开启,结束了之前东亚海域的自由贸易时代。海权竞争无不以武力为决断。欧人挟船坚炮利的优势,在17世纪陆续将东南亚的海岛地区殖民化,使这些原本贸易繁荣的地区在17世纪以后发展停滞,很大程度上疏远了近代先进的制度和技术文明。欧人尽管尚无力以武力征伐东南亚的半岛国家和中日两国,但半岛国家和中、日海权的丧失,对外导致难以吸收先进文化和技术,失去直接并大规模参与不断创造巨大财富的世界贸易市场;对内则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化而大陆型专制和集权意识强化,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停滞,与外部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摘编自庄国土《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及对东亚历史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圈地运动与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的相关背景,并说明其对东亚的影响。〖答案〗(1)不同:性质不同:圈地运动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土地占有。土地用途不同:圈地运动为了将土地用于纺织工业原材料生产;而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仍用于农业生产。影响不同: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很难转变原有的经济模式。(2)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求;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早期殖民国家海权意识的增长;东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海权意识相对缺乏。影响:东亚各国的对外贸易深受重创;加剧了东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阻碍了东亚各国与外国的正常贸易、文化交流;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薄;政治上更加倾向于大陆专制型统治;东亚各国与西洋的社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主要是古代至近代(中国、英国)。关于英国的圈地运动与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有何不同,由材料一“英国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发展”可知,圈地运动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由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没有减少农民的数量,减少的是自耕农,却又增加了佃农和雇农”可知,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土地占有;这两者的不同实际上体现的是性质不同;据所学可知,英国的圈地运动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还存在土地用途不同,圈地运动为了将土地用于纺织工业原材料生产;而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仍用于农业生产;影响不同: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很难转变原有的经济模式。【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主要是17世纪东亚。第一小问,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的相关背景,由材料“欧人挟船坚炮利的优势,在17世纪陆续将东南亚的海岛地区殖民化”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由材料“对内则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化”可以反推早期殖民国家海权意识的增长;东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海权意识相对缺乏。据所学可知,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还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求;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有关、第二小问,关于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对东亚的影响,由材料“使这些原本贸易繁荣的地区在17世纪以后发展停滞”可知,东亚各国的对外贸易深受重创;由材料“在17世纪陆续将东南亚的海岛地区殖民化”可知,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加剧了东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由材料“对内则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化而大陆型专制和集权意识强化”可知,东亚国家海洋商贸意识淡薄;政治上更加倾向于大陆专制型统治;据所学可知,17世纪东亚海权丧失导致东亚各国与西洋的社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轮船航运冲击了传统的帆船运输。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建成后,引发了清政府内部是否兴办铁路的大讨论。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接受铁路。随着里程增加,铁路逐渐超过航运,促进了各地商品的交换速度。同时,汽车和公路运输也在中国兴起。轮船、铁路和汽车,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交通运输,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近代化步伐,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摘编自邵功南《试析1862—1937年中国物流方式的变革》材料二1965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修建北京地铁的方案。1971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并运营,成为市区连接西部的交通大动脉。1984年,二期环线工程建成通车。天津市是中国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1995年,上海建成地铁一号线。随着城市交通日趋紧张,各地继续发展大运量快速的地铁交通系统。——摘编自雷风行《中国地铁建设的概况及发展思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因素。(2)根据材料,归纳中国现代地铁建设特点。并说明我国地铁建设的意义。〖答案〗(1)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政府的支持与否;思想观念的守旧与革新。(2)特点:起步较晚、政府支持、以大中城市为主。(任意2点)意义: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挤状况;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主要是1862年至1937年中国。关于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因素,由材料一“引发了清政府内部是否兴办铁路的大讨论。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接受铁路”可知,政府的支持与否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由材料一“轮船、铁路和汽车,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交通运输,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近代化步伐”可知,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据所学可知,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因素还包括民族危机的加深;思想观念的守旧与革新。【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归纳中国现代地铁建设的特点,由材料二“1965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修建北京地铁的方案”可知,中国现代地铁建设起步较晚;政府支持;由材料二“1971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天津市是中国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1995年,上海建成地铁一号线”可知,中国现代地铁建设以大中城市为主。关于我国地铁建设的意义,由材料“随着城市交通日趋紧张,各地继续发展大运量快速的地铁交通系统。”可知,我国地铁建设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挤状况;由材料“成为市区连接西部的交通大动脉”可知,我国地铁建设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化大流之本身就是我们"人,正因中国文化传统看重此本身,所以到今天,中国历史传统仍还没有断。商亡有周;周亡有秦汉;秦汉亡了有唐宋;有元明清以至现在。历史命脉显然只靠"人,从中国历史上看,不论治、乱、兴、亡,不断地有一批批人永远在维持着这"道,这便是中国历史精神。所谓"道,即是"文化,即是文化中有价值意义者……由此推去,到人皆可以为尧舜,到各自身修而家齐、国治而天下平。乃以"天下平,与"世界大同,为道之极限。道在,故历史文化可以不断有再兴与复盛。——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精神》根据材料,围绕"中国文化的价值"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观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阐述: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如汉字、儒家思想、社会制度等传播到东亚、东南亚各国,形成中华文化圈,促进周边国家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唐宋以来,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古代科技成就先后传入欧洲,客观上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加速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或欧洲社会大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遵循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新时代下,基于“和为贵”“天下大同”等传统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结论:从古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世界发展提供滋养。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信,服务于国家和世界发展。观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阐述:在人与自然方面,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对当今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中华文化重视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观念,成为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指导思想。在人与自身发展方面,中华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准备与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 手术环境管理制度
-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 2024年客运证考什么的
- 2024年嘉峪关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 2024年宜春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练习题
- 2024年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继续教育模拟考试
- 2024年绵阳a1客运资格证
- 2024年海口客运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题目
- 2024年河北客运上岗考试都考什么科目
- 央国企信创化与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
- 1.四方埔社区服务中心场地管理制度
- 智慧城市治理CIM平台建设方案
- 心肺复苏后疾病的病理生理和预后
- 《餐饮服务的特点》课件
- 少儿科学实验-直升飞机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系统组成》多媒体课件
- 庭审结束后提交补充意见范本
- 古诗词中的数学
- 26 西门豹治邺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 关于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