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_第1页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_第2页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_第3页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_第4页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第一部分术后出血 2第二部分术后感染 4第三部分脾脏残留 6第四部分脾漏综合征 9第五部分胰腺损伤 10第六部分胃损伤 12第七部分胆管损伤 14第八部分膈肌损伤 16第九部分消化系统并发症 18第十部分循环系统并发症 20

第一部分术后出血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出血: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出血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但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其发生率约为0.5%-5%。

#出血的原因:

1.脾脏蒂结扎不牢固或脾蒂血管滑脱: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可导致主动脉出血。

2.脾脏蒂附近的组织损伤:包括脾周韧带、胃大网膜和胰腺尾部等,可导致静脉出血。

3.脾脏本身的损伤:包括脾裂伤或脾破裂,可导致动脉或静脉出血。

4.其他原因:如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操作不当等。

#出血的表现:

1.急性出血:患者在术后立即或短时间内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2.隐匿性出血: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贫血或其他症状,但无明显的急性出血表现。

#出血的诊断:

1.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或贫血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脾脏蒂或周围组织的血肿。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查等可提示出血的存在。

#出血的处理:

1.紧急手术止血:对于急性出血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止血。手术方式包括重新结扎脾蒂血管、缝合脾脏裂伤或切除脾脏等。

2.输血和支持治疗: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需要输血和支持治疗,包括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和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

3.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脾切除术后的患者,需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出血的措施:

1.仔细结扎脾蒂血管:在手术中,应仔细结扎脾蒂血管,并确保结扎牢固。

2.保护脾脏周围组织:在手术中,应注意保护脾脏周围的组织,避免损伤。

3.预防凝血功能障碍: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在手术前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4.谨慎使用抗凝药物:对于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在手术前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或停用抗凝药物。

#小结: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通过仔细结扎脾蒂血管、保护脾脏周围组织、预防凝血功能障碍和谨慎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可以降低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出血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止血和支持治疗。第二部分术后感染#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术后感染

1.术后感染概述

术后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由于手术过程中的创伤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细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的并发症。

2.术后感染发病率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感染的发病率约为2%~5%。感染最常发生在术后3~7天,症状包括发热、寒战、疼痛、伤口红肿等。

3.术后感染的病原体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

-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梭状芽孢桿菌、消化链球菌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4.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发生感染。

-脾切除: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脾切除后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减弱。

-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手术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越长,感染的风险越大。

-术中出血量大:术中出血量大可导致组织缺血坏死,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温床。

-术后切口护理不当:切口护理不当可导致切口感染。

5.术后感染的临床表现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

-发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

-寒战:阵发性寒战,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疼痛:切口疼痛或腹痛。

-伤口红肿:切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

-脓液渗出:切口有脓液渗出。

-全身症状:疲乏、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6.术后感染的诊断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感染的诊断主要dựatrêncáctriệuchứnglâmsàngvàcácxétnghiệmcậnlâmsàng,baogồm: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血培养:培养出致病菌。

-切口分泌物培养:培养出致病菌。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腹部CT等检查可发现感染灶。

7.术后感染的治疗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感染的治疗包括: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切口引流:切开切口,引流脓液。

-手术治疗:严重感染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感染灶。

8.术后感染的预防

以下措施可预防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感染: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降低感染风险。

-术前应用抗生素:术前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缩短手术时间: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的风险。

-控制术中出血: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感染的风险。

-加强术后切口护理:术后应加强切口护理,防止切口感染。第三部分脾脏残留脾脏残留概述

脾脏切除术,是一种外科手术,其中从腹腔中切除脾脏,这一手术过程可能发生多重问题,例如出血、阑尾及其他组织损伤。其中脾脏残留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具体是指由于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或组织结构不清晰而导致切除不彻底,残留部分脾脏组织的情况。脾脏残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出血、感染和脾功能亢进等,并且可能需要额外的治疗或手术。

脾脏残留的发生率

脾脏残留的发生率差异很大,取决于使用的技术和外科医生的经验等因素,通常在1%到10%之间。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脾脏残留发生率可能比开腹脾切除术低,但仍有发生风险。

脾脏残留的原因

脾脏残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

1.脾脏结构复杂,周围有许多血管和神经,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损伤。

2.脾脏与周围组织粘附紧密,分离时容易导致残留。

3.脾脏质地较软,容易在手术过程中破裂或碎裂,导致残留。

4.外科医生经验不足,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脾脏残留。

脾脏残留的临床表现

脾脏残留的临床表现与脾脏大小、残留组织的部位、有无感染等因素有关。一些脾脏残留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左上腹疼痛:脾脏残留可导致左上腹疼痛,疼痛性质可以是钝痛、绞痛或刺痛。

2.消化道症状:脾脏残留可导致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

3.贫血:脾脏残留可导致贫血,因为脾脏参与红细胞的破坏和储存。

4.出血:脾脏残留可导致出血,因为脾脏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5.感染:脾脏残留可导致感染,因为脾脏参与免疫功能。

脾脏残留的诊断

脾脏残留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检查:

1.腹部超声:腹部超声可显示脾脏残留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信息。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扫描可提供更详细的脾脏残留信息,包括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3.磁共振成像(MRI):MRI扫描可提供更清晰的脾脏残留图像,有助于评估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脾脏残留的治疗

脾脏残留的治疗取决于残留脾脏的大小、位置、有无症状等因素。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可能不需要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以下治疗:

1.再次手术:再次手术是治疗脾脏残留的主要方法,可以切除残留的脾脏组织。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可以将药物或栓塞剂注入残留的脾脏组织中,导致其坏死或萎缩。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可以将放射线照射到残留的脾脏组织中,导致其坏死或萎缩。

脾脏残留的预后

脾脏残留的预后取决于残留脾脏的大小、位置、有无感染等因素。对于无症状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对于有症状的患者,预后取决于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第四部分脾漏综合征脾漏综合征

脾漏综合征(PSS)是腹腔镜脾切除术后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腹腔引流、感染、腹腔积液和贫血。PSS的发生率约为0.5%-2%,主要与脾脏结构特点、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不当有关。

临床表现

PS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腹腔引流:术后引流管持续引流,引流量大且呈血性或浆液性。

2.感染: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或脓肿形成。

3.腹腔积液:术后腹腔积液增多,呈血性或浆液性。

4.贫血:由于脾脏是重要的造血器官,术后脾脏切除可导致贫血。

5.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诊断

PSS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或CT检查可显示脾脏切除部位出血、血肿或腹腔积液等异常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显示贫血,血凝检查可显示凝血功能异常。

治疗

PSS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保守治疗:对于轻症PSS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密切观察、抗生素治疗、输血和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等。

2.手术治疗:对于中重症PSS患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止血,可采用脾脏切除、脾脏缝合或脾脏修补等手术方法。

3.其他治疗: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对于贫血严重的患者,需要输血治疗。

预后

PSS的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的及时性。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降低PSS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第五部分胰腺损伤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胰腺损伤

#概述

胰腺损伤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胰腺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5%-3%,取决于手术医生的经验、手术难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损伤机制

胰腺损伤通常发生在脾脏与胰腺交界处,主要原因有:

*解剖变异:胰腺尾部可能与脾脏紧密相连,在游离脾脏时容易误伤胰腺。

*手术操作不当:在切除脾脏时,如果使用电刀或超声刀不当,可能会损伤胰腺。

*术中出血:如果手术中出血量大,可能导致视野不清,增加胰腺损伤的风险。

#临床表现

胰腺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轻微的胰腺损伤可能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严重的胰腺损伤可能导致胰瘘、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

胰腺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术中探查和术后影像学检查。术中若发现胰腺损伤,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术后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评估胰腺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治疗

胰腺损伤的治疗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微的胰腺损伤,可能仅需保守治疗,如禁食、补液和抗生素治疗。而对于严重的胰腺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胰腺切除术或胰腺吻合术。

#预防

预防胰腺损伤的发生,主要措施包括:

*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解剖变异,如胰腺尾部与脾脏的连接情况。

*手术时谨慎操作,避免使用电刀或超声刀损伤胰腺。

*术中控制出血,保持良好的手术视野。

#总结

胰腺损伤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通过术前仔细评估、手术操作谨慎和术中控制出血等措施,可以降低胰腺损伤的发生率。一旦发生胰腺损伤,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第六部分胃损伤#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胃损伤

摘要: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风险。胃损伤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本文旨在对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胃损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和警惕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一、发生率: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胃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5%~2.0%。导致胃损伤的原因包括脾脏与胃的粘连、误切、电灼伤、器械操作不当等。

二、危险因素:

1.脾脏与胃的粘连:脾脏与胃的粘连是导致胃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约占70%。粘连的程度越重,胃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2.脾脏肿大:脾脏肿大患者的胃损伤发生率高于脾脏正常患者。

3.术者经验不足:术者经验不足是导致胃损伤的另一个危险因素。经验丰富的术者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脾脏与胃的粘连,从而减少胃损伤的发生率。

三、临床表现:

胃损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休克等。其中,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约占80%。胃损伤引起的腹痛通常为持续性疼痛,位于上腹部或左上腹部,可伴有恶心、呕吐。严重的胃损伤可导致腹膜炎,表现为发热、休克等。

四、诊断:

胃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

1.临床表现:胃损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胃损伤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检查、腹部CT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腹部X线检查可显示胃穿孔引起的腹腔游离气体。腹部CT检查可显示胃穿孔、胃壁增厚、腹腔积液等。腹部超声检查可显示胃穿孔、胃壁中断等。

3.手术探查:对于怀疑胃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手术探查时,应仔细检查脾脏切除部位、胃壁、胃大网膜等部位,以发现胃损伤。

五、处理:

胃损伤的处理取决于胃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微的胃损伤,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输液、抗生素治疗等。对于严重的胃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胃穿孔修补术、胃部分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等。

六、预后:

胃损伤的预后取决于胃损伤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治疗措施是否及时有效。轻微的胃损伤预后良好,手术后可完全康复。严重的胃损伤预后较差,可能导致死亡。

七、预防:

预防胃损伤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胃损伤:

1.术前仔细检查脾脏与胃的粘连情况,并做好充分的剥离。

2.术中使用钝性器械操作,避免损伤胃壁。

3.术中使用电灼时,要控制好电灼的能量,避免损伤胃壁。

4.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胃损伤的早期表现,及时给予治疗。

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胃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其发生率较低。通过术前仔细检查脾脏与胃的粘连情况、术中使用钝性器械操作、术中使用电灼时控制好能量以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可以有效预防胃损伤的发生。第七部分胆管损伤胆管损伤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0.5%-2%。胆管损伤主要发生在胆囊切除术中,但也有部分发生在脾切除术中。

胆管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黄疸、胆汁性腹膜炎等。其中,腹痛是胆管损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生率约为80%。黄疸的发生率约为50%,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约为10%。

胆管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磁共振胆管胰腺造影等。其中,超声是诊断胆管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胆管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胆管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胆管吻合术、胆管重建术和胆囊切除术等。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内镜治疗和药物治疗。

胆管损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胆管损伤的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等因素。其中,胆管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胆管损伤越严重,其预后越差。

为了预防胆管损伤的发生,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区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胆管。

2.在切除胆囊时,应注意止血,避免因止血钳钳夹胆管而导致胆管损伤。

3.在缝合胆囊切除术的切口时,应注意避免缝合胆管。

4.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胆管损伤的早期表现应及时进行治疗。第八部分膈肌损伤#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膈肌损伤

膈肌损伤概述

隔肌损伤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膈肌撕裂。膈肌损伤的发生率因手术医生的经验、患者的病情等因素而异,总体发生率约为0.5%~2%。

膈肌损伤的危害

膈肌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

1.呼吸困难:膈肌损伤会导致膈肌的功能丧失,进而影响呼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2.胃肠道功能障碍:膈肌损伤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包括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3.腹腔感染:膈肌损伤可导致腹腔感染,尤其是当脾脏有感染时,膈肌损伤可导致感染扩散至胸腔。

4.死亡:严重的膈肌损伤可导致死亡。

膈肌损伤的症状

膈肌损伤的常见症状包括:

1.胸痛:膈肌损伤可导致胸痛,通常表现为胸部或上腹部疼痛。

2.呼吸困难:膈肌损伤可导致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或用力时。

3.咳嗽:膈肌损伤可导致咳嗽,通常伴有胸痛或呼吸困难。

4.恶心、呕吐:膈肌损伤可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5.腹胀:膈肌损伤可导致腹胀,尤其是当脾脏有感染时。

膈肌损伤的诊断

膈肌损伤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1.症状和体征:膈肌损伤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呕吐、腹胀等。体格检查可发现患者有胸部或上腹部压痛、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等体征。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膈肌损伤引起的膈肌抬高、胸腔积液等征象。胸部CT检查可更详细地显示膈肌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膈肌损伤的治疗

膈肌损伤的治疗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

1.轻微的膈肌损伤:轻微的膈肌损伤可通过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镇痛、抗生素治疗等。

2.中度或严重的膈肌损伤:中度或严重的膈肌损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缝合膈肌撕裂、去除脾脏等。

预防膈肌损伤

以下措施可帮助预防膈肌损伤的发生:

1.手术前仔细检查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发现可能增加膈肌损伤风险的因素,如既往腹部手术史、脾脏肿大等。

2.手术中注意保护膈肌,避免使用过大的器械、避免过度牵拉膈肌等。

3.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膈肌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并给予积极的治疗。第九部分消化系统并发症一、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概述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是指因手术对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害,从而导致的各种消化道症状和体征。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出血、术后腹腔积液、术后脾区疼痛、术后腹泻、术后胰腺炎、术后胆道并发症等。

二、常见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分析

1、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1.5%-5%。术后出血主要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出血。早发性出血通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主要由脾切除引起的血管损伤或凝血障碍引起。迟发性出血通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后,主要由脾缺血性坏死或脾包膜感染引起。

2、术后腹腔积液

术后腹腔积液是指术后在腹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其发生率可高达10%-20%。术后腹腔积液主要由脾切除引起的血管损伤或凝血障碍、脾包膜感染、脾静脉血栓形成等因素引起。

3、术后脾区疼痛

术后脾区疼痛是指术后在脾切除部位感到疼痛,其发生率可高达10%-20%。术后脾区疼痛主要由脾切除后脾包膜的牵拉、脾静脉血栓形成、脾区感染等因素引起。

4、术后腹泻

术后腹泻是指术后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且稀薄,其发生率可高达5%-10%。术后腹泻主要由脾切除后脾对胃肠道运动的调节功能丧失、脾切除后肠道菌群失调、脾切除后胆汁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

5、术后胰腺炎

术后胰腺炎是指术后胰腺出现炎症,其发生率可高达1%-2%。术后胰腺炎主要由脾切除时对胰腺的损伤、脾切除后胰腺管内压升高、脾切除后胰液分泌异常等因素引起。

6、术后胆道并发症

术后胆道并发症是指术后胆道出现梗阻、感染、结石等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2%-5%。术后胆道并发症主要由脾切除时对胆管的损伤、脾切除后胆汁代谢异常、脾切除后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

三、消化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术前预防

①术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纠正凝血异常。

②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③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胆道疾病史,并进行相应的检查。

2、术中预防

①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脾脏周围的血管和组织。

②术中使用止血剂和电凝止血,减少术中出血。

③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3、术后治疗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②对术后出血患者,给予输血、止血剂等治疗。

③对术后腹腔积液患者,给予穿刺引流、抗生素等治疗。

④对术后脾区疼痛患者,给予止痛剂等治疗。

⑤对术后腹泻患者,给予止泻剂、肠道菌群调节剂等治疗。

⑥对术后胰腺炎患者,给予抗生素、胰酶抑制剂等治疗。

⑦对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给予抗生素、利胆剂等治疗。

四、结语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通过术前预防、术中预防和术后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第十部分循环系统并发症循环系统并发症

循环系统并发症是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