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鲍鹏山二、文本探究(一)文体整合,明确方向见古迹——思古人、忆古事——抒己怀(二)品读诗歌,厘清层次1、分析上阙:临古地——情景交融(1)人们认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写得好,你觉得呢?①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②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③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④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2)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你觉得其中描写精彩的地方在哪几个字?明确: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一时多少豪杰”又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引导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2.分析下阙:古人古事——抒发感怀(1)下阙围绕周瑜这个人物进行挖掘:①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明确:年轻有为,春风得意,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②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戴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因为周瑜的人生“开挂”,让想到自己现状的苏轼感慨不已。其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是否表现了他的消极态度,说明理由。(2)明确: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①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②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③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是苏轼旷达乐观的体现。因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总结下阕内容:下阕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三、【课堂探究】(8min)细读文本,吟咏诗情。思考:《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什么被评为苏轼豪放词风的代表之作,“豪放”词风突显在何处?【明确】1、描绘壮丽之景,壮阔之境;2、刻画豪迈之人,向往建功立业,这是一种豪情;3、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不甘沉沦,积极进取,这更是一种豪情.四、【课堂检测】(7min)品味诗文,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100左右的主题随笔,标题自拟。【优生分层拓展】苏轼还有哪些作品体现出他深陷困境自求超脱的人生态度?是如何体现的?请联系《赤壁赋》《西江月》、《定风波》等作品来分析。举例:(1)在《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之口抒发了自己“沦落草野”之悲,但又借“苏子”之口,劝慰客人变换视角,不要只看到人生变的一面,更要看到人生不变的一面,最终使得“客喜而笑”,获得心灵的大解脱。苏轼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他身处困境寻求解脱的心路历程。(2)《西江月》写于苏轼心灵最苦闷之时。词人走向自然,发现此地景物优美,迥异于尘世,于是解鞍欹枕,酣睡于桥上直至天明。这体现出他借自然山水驱遣忧苦、获得快乐的积极追求。(3)在《定风波》中,面对大自然和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