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总结_第1页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总结_第2页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总结_第3页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总结_第4页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总结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3)意义:(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的前提和基础,君主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秦始皇的功与过: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3)焚书坑儒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________。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清朝——军机处(标志_______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评价康熙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5、汉化政策,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评价唐太宗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科举制的“利”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科举制度的“弊”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利: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弊: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一)发达原因:1、政治上长期统一局面2、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二)落后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缺乏社会和生产需求的动力2、政治上,君主________的束缚,阻碍科技进步3、思想上,教育上八股取士,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科技发展缺乏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流,阻碍进步5、文化传统上,“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4大发明看出理论不足)东西方科技发展比较:1、中:重视经验。西:重视实验2、中:重视综合,西:重视分析3、中:重视实用,西:重视理论4、中:重视服务于农业,西:重视服务于工业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1)范围上——都属儒学(2)主张——都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4)地位影响——都是古代哲学的重大成就不同点:(1)对宇宙的构成,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2)道德主张,“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2中国近现代史一、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必修一专题二)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一专题三)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一专题四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一专题五)五、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二专题二)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二专题三)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二专题四)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三专题四十、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必修三专题五)十一、人物志(选修四单元四、五、六)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1、1911年——辛亥革命——________清王朝,建立共和国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3年)——三年抗美援朝战争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4、(1966——1976年5、(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6、(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考历史答题技巧1.阅读材料:概括材料意思(或有一个意思,或有几个意思);通过时间、人物等关键词联系课本知识,锁定课本相关内容。2.设问:看是“表明”“体现”“原因”“目的”“影响”等。3.多管齐下,尝试不同方法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楚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个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答案。猜测法:如果对各个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的选项,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一般情况下,选项如果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课表范围,则为错误。3.选项:符合材料与课本知识,正确选项。程度词,动词太绝对,高几率错误选项。不符合材料(脑补选项;本身正确但无关选项),错误。不符合历史史实,错误逻辑以偏概全(孤证不立)、偷换概念、因果倒置等;错误4.看全选项,互相印证,得出正确选项。5.遵循理论,利用规律答题在常用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平时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及经验来答题。例如,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原因为主,政治军事文化等原因次之;深层次原因为主,浅层次原因为次;生产力原因是根源等。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一、明确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这里明确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既包含教师也包含学生。首先是教师,在省质检之后,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先进行整体规划,具体每周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本周内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只有计划性明确了,教学才能有条不紊,不会盲目,才能提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性:要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要学生掌握哪些做题的技巧,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而只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明确了,教学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能具有有效性;如果计划性和目的性不明确,会导致低效或者无效课堂,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历史教师应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其次是学生,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最后冲刺阶段也要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高三学生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要能够通过考试,查找自己的缺漏,懂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最后冲刺阶段的计划,目的性明确了,课后复习也就有了针对性。二、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有的老师认为就剩下两个多月了,学生通过一轮系统复习和应对考试的复习,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最后这阶段主要是重能力和技巧,基础知识已经不重要了,我却不以为然。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由于学生高一、二年级的基础知识薄弱,加上学生综合素质较低以及学生的自觉性较差,这个时候学生基础知识仍然很不扎实,特别是历史时间和比较细小的知识点较为薄弱,知识没有系统化,这些问题通过学生平时的作业以及考试反映出来还是比较普遍的,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课堂进行小测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份历史试卷100分,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平均分也就五十几分,而基础分至少也要60分,因此平时上课没有必要拔得太高,只要能较好的落实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效果应该会不错。三、梳理整合主干知识,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网络由于新教材在内容上是按专题进行编排,所以在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方面有时显得不连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构建知识网络,小结时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构,而后进行前后联系,提示学生了解本专题的知识体系,并且理解知识结构的关系。归纳与整理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归纳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专题化、系统化。根据各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比如:人类社会历史无论是哪一个历史阶段,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族、外交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表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人类历史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分类为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化史等三大方面。四、科学训练,进一步消化与巩固知识(1)掌握各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