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审核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温馨提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用你的智慧点燃梦想,用你的勤奋书写未来。考试成功,只等你的到来!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这位企业家毕生的追求。B.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改变世界。C.工匠精神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走上成功之路。D.“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指木工,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用一位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B.“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C.第3段中“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证明追求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D.第4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观点明确,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和倡导工匠精神。B.有了工匠精神,产品就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C.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D.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是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5.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答案】1.B2.C3.B4.①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②接着引用《说文》中的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③随后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④然后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⑤最后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5.①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②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保持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④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同世界脱节”错。第3段说“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可见“同世界脱节”是人们对匠人的误解。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C.根据原文“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可知,两者并不是证明的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有了……就能……”说法绝对。原文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但并不等于说有了工匠精神产品就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因为影响产品的因素很多,工匠精神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梳理文本的思路一般按照首先、其次、接着、再次、最后等答题步骤进行。第一段,先指出时代特点,并由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对工匠精神的感慨,引出“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从而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第二段,阐释“匠”的含义,引用《说文》的释义和如今“匠”含义的变迁,指出工匠精神就是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就是“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说明了工匠精神的本质。第三段,由“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本段阐释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价值。第四段,由“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本段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二三四段为分说,从三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阐述。第四段末尾“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第五段“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由“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要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由“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要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由“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可知,要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保持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由“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要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由“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难忘的生日(英)狄更斯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大卫·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大卫·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现在我全明白了。“她死了。”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一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标题为节选者所加)6.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克里克尔太太不是直接告诉“我”母亲的死讯,而是尽量委婉、舒缓,以免刺激年弱的“我”,表明她是一个善良、懂得体贴他人的人。B.“我”听到夏普先生召唤后的反应,与获悉母亲死讯后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我”一时之间难受无比,所以,“我伤心地痛哭起来”。C.母亲去世前,把头放在老佩格蒂的胳臂上,表达了她对老佩格蒂的无限依恋,也显示了她们主仆之间深厚的感情。D.佩格蒂叙述完母亲的临终情形,“我”对母亲一生的后期印象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B.“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我的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C.在佩格蒂对母亲临终情形的叙述中,多次集中于母亲的神态,尽量把母亲叙述得安详、宁静,既表达了佩格蒂对母亲的疼爱,也是为了减轻“我”对母亲去世的伤痛。D.小说在记叙母亲下葬时,描写了墓园“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对母亲的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8.佩格蒂是大卫母亲的女仆,也是大卫的老奶妈。根据节选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9.有人认为,选文标题“难忘的生日”不如“母丧之日”好。你认为呢?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D7.A8.①善良慈爱②忠诚守义③和蔼可亲④受人敬爱9.示例一:以“难忘的生日”为题好。①母亲去世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将“我”对生日的期盼和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形成对比,表达了“我”的哀伤之情。②“难忘”一词体现的情感更准确,更契合小说的主旨。③“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示例二:以“母丧之日”为题好。①节选部分从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写起,到安葬母亲结束,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统摄全篇。②小说主要叙写了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和安葬母亲的过程,“母丧”对情节概括得更准确。③小说以“母丧之日”为题,更有利于抒发“我”的悲痛与怀念之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D.“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分析错误。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我”深爱着“我”的母亲。在她去世后,“我”之所以只记得她青春时期的美好,是因为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都是美好的。而且,从佩格蒂对母亲去世前情境的叙述来看,母亲的去世于“我”虽是很突然的事情,但她是在幸福中离开人世的,对于生命,她没有什么遗憾,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我”“我”不愿想起母亲的病痛的情形,而只愿记住她健康、快乐的时光,让她永远活在“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年代”。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分析错误。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使小说更具有主观性。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据原文“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等内容可知,“我”还没有进屋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我”母亲去世时佩格蒂始终在母亲身边陪伴着,这些佩格蒂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依据原文“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可知,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佩格蒂的善良忠诚,深受“我”的喜爱;依据原文“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可知,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佩格蒂的重情重义;依据文中母亲去世前把后事都交待给了佩格蒂等内容的叙述可知,佩格蒂深受母亲的信任和喜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从赞同以“难忘的生日”为题来分析:首先,从思想主旨来说,生日和母亲的忌日形成鲜明的对比,于快乐的生日和痛苦的母亲的忌日的对比中,更能凸显出“我”对母亲去世的深重的哀痛之情。其次,从读者感受来看,以“难忘的生日”为题,既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而读完之后,“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打动读者。最后,如果以“母丧之日”为题,过于直白,则不能与含蓄之中彰显出“我”对母亲深深的爱意来。从赞同以“母丧之日”为题来分析:首先,从故事情节来说,小说从我感觉、确认母亲去世的消息展开情节,直到办完母亲的葬礼为止,中间通过佩格蒂的叙述来说明母亲去世的过程,这些情节都是围绕母亲的去世展开的,所以,以“母丧之日”为题能紧扣文章内容。其次,从文章主旨来说,“我”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情,不管是“伤心”“痛哭”,亦或是“我”最后想象母亲的宁静安详,这些都是围绕“我”对母亲的爱而展开的,如今母亲去世,以“母丧之日”为题,更便于“我”对母亲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等感情的抒发。最后,从人物形象来说,文章的主体部分——佩格蒂叙述母亲去世的过程,这中间不仅仅体现了佩格蒂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折射出母亲的平易近人,也表现出“我”对佩格蒂的敬爱,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D.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D.才能不及中人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B.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如历史上秦国与赵国的“渑池会盟”等。C.庄襄王,名异人,庄襄王是后人依始自西周的传统,评定生平事迹后给予的庙号。D.百越,源于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因为部族众多纷杂而得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突出秦王朝的崛起,总写秦孝公的功业,强调他为秦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语言极尽铺陈夸张,是以赋之手法说理的典范。B.第二段写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主要是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语言多用排比和对偶,增强了文章的气势。C.第三段写秦始皇的功业,突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创立了万世基业。文段从正、反两面将秦始皇的野心与实力表现得淋漓尽致。D.选段按照时间顺序写秦国从崛起、发展至统一的过程,以叙事来说理,有详有略,突出秦统一全国的必然性。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答案】10.B11.C12.C13.C14.(1)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

(2)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内”作状语,修饰“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诸侯”做“斗”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句意: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B.“以致”: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结果。句意: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C.古今同义。“余力”:富余的力量。句意:秦国也就有富余的力量制服他们。D.“中人”:古义,平常人;今义,中间介绍人。句意: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庄襄王,名异人”错误,秦庄襄王,名楚;“……始自西周的传统”错误,庙号始于商朝。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C.“文段从正、反两面……”错误。第三段写了秦始皇统一全国,总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没有正反对比。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镞”,箭头;“费”,耗费;“困”,窘迫不堪。(2)“言”,著作;“愚”,使……愚蠢,愚昧;“黔首”,百姓。参考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一统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便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注]①渭桥:泛指唐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②辞汉月:离开京城。天骄: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战争结束。④霍嫖姚: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并没有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16.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③巧妙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标题中,A项考查首联的内容及作用,B项考查颈联内容和作用,C项考查颈联内容和作用,D项考查尾联的内容、语言。读懂全诗,分析各备选选项后再选择。本题中,C项,景象描写的作用分析错误,因为颈联“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的景象是: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望风而逃。所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敌人的不堪一击。故选C。【1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手法和人物形象。题干要求分析诗中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解答时可先准确判定使用人物描写的手法,再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首先要结合注释读懂全诗,首联写战马飞奔,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战士们,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写马壮是为了说明兵强,骏马奔驰表现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从“弯弓”到“插羽”,迅速赢得了战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唐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尾联用典,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这两句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有霍嫖姚那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而感到自豪和满足。这更能体现将士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回答时,手法上要明确指出运用了侧面烘托、动作描写、用典等,人物形象要概括出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神勇”、“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等。【点睛】如何做诗歌赏析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题: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四、看技法。五、看意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老子>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合抱之木④.生于毫末⑤.天生我材必有用⑥.千金散尽还复来⑦.信而见疑⑧.忠而被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焉”“省”“毫”“材”“疑”“谤”。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连绵的山丘、温暖广阔的田野以及无尽的白昼在此沉眠,它们尽享明媚阳光,不再叹息生命短长。荒凉之野不再寂寞。进入这里,可卸下肩头习俗的包袱。自然的圣洁使宗教相形见绌,自然的真实使英雄______。在这儿,我们发现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______,自然如同神明,审判每一个接近的人。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走进展开的风景,为崭新的画卷所倾倒,为______的思绪所吸引,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黯然失色相映争辉接踵而至 B.黯然失神相映争辉摩肩接踵C.黯然失色相映成趣接踵而至 D.黯然失神相映成趣摩肩接踵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B.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C.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D.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A19.C20.①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赋予树木人的特点,使之生动形象;②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裹挟,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有很大差距,远远不如。黯然失神:1.由于心情沮丧而精神受到摧残;2.情绪低沉,失魂落魄;3.形容十分沮丧的样子。语境强调与英雄相比,自然的真实更美好,应选“黯然失色”。第二空,相映争辉:争夺光辉。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语境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与自然相比,应选“相映争辉”。接踵而至: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语境是思绪随着美丽的画卷展开,应选“接踵而至”。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缺少动词,将“以致将思家之情于脑海之外”改为“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二是语序不当,将“随自然”直接放到“而去”的前面,改为“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BD“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中“置”后面的“之”赘余。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此句是说树木,运用拟人修辞,“无言”“说服”“生活”等词都是人的动作,把树木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说服”人们放下繁琐的生活,“与之一起生活”形象生动地告诫人们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士大夫文化盛行。他在《论语(宪问)》中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他所提倡的“君子”,被他赋予了强烈的德行色彩。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等。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不同于自私自利的小人(指总为自己考虑的德行不高的人),需要通过克制自我欲望来提升道德水平。孔子强调应当克制肆意妄为之私欲,正身直行,寻求惩治罪恶、消弭怨恨之方法,通过正当途径待其时而报之,以回护恩德。举例而言,轻微的口舌之争,_______①______。倘使言辞激烈、行为过当,则可以起而行动,诉之于衙署,_______②______,如江秋莲诉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就是靠法律来解决问题。有时也需要含蓄隐忍,待时而报,如孙膑两败庞涓以报失足之痛。当然,这并不是说倘若面对生命危险,_______③______,孔子是很反对这种迂腐做法并非常重视生命的,我们应当视事情之轻重缓急,在符合直道原则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回报方式,正当防卫就是这类方式。21.下列对材料第一段中标点符号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宪问)》”中的括号应删掉,并在“论语”和“宪问”之间加间隔号。B.“君子”的引号表示强调,与“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引号用法不同。C.省略号和后面的“等”字作用相同,属于重复使用,所以它们两者中应去掉一个。D.“自私自利的小人”后面的括号,表明其中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补充,有强调意味。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D22.①一般可以不予回应

②以律法解决之

③君子就要坐以待毙【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表明其中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补充,有强调意味”说法错误,表明的是对前文的解释。故选D。【22题详解】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语境之意,再结合“倘使言辞激烈、行为过当,则可以起而行动,诉之于衙署”可知,此处指轻微的口舌之争没有必要去回应,据此可写“一般可以不予回应”;第二空,根据语境中的“诉之于衙署”“就是靠法律来解决问题”可知,此处说的是言辞激烈、行为过当时,要通过衙署以法律来解决,据此可写“以律法解决之”;第三空,根据语境中“孔子是很反对这种迂腐做法并非常重视生命的”可知,此处指的是面对生命危险时不能坐以待毙,据此可写“君子就要坐以待毙”。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