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磁兼容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摘自《电源技术应用》2003•4
一一作者:阎秀生宁天夫郭详玉郭云志
♦摘要
电和磁是相互关联的。每一台电子设备都不可避免电磁
兼容问题。因此,为了使电子设备可靠运行,必须研究电磁
兼容技术。以实例说明了电磁兼容的思路和设计方法。通过
对电磁干扰源的明确认识,对电磁干扰引入路径的清楚了
解,针对电磁干扰敏感的接收电路进行重点保护。
ConceptsandDesignMethodsofElectromagnet
Compatibility,,
Abstract:ELectricityandmagnetis
interrelated.Eachandeveryelectricepuipmentdon't
avoidtheproblemon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1ity.Therefore,inorderthatelectric
equipmentcanoperatewell,itisnecessarytoresearch
thetechnologyofelectromagneticcompatibi1ity.The
thinkinganddesignmethodof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1ityareexplainedbyexamples.Tounderstand
thesourceofEMIandthepropagativewayofEMIclearly
thekeyprotectionofsensitivereceivingcircuitfor
EMIcanbecarriedout.
一.引言
1822年安培提出了一切磁现象的根源是电流的假说。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变化的磁场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的规律。1864年麦克斯韦全面论述了电和磁的相互作用,提
出了位移电流理论,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预言电磁波的存
在,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是研究电磁兼容的基础。1881年
英国科学家希维塞德发表了“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电磁
兼容性研究的开端。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首创了天线,第一次把电磁波辐
射到自由空间,同时又成功地接收到电磁波。从此开始了电
磁兼容性的实验研究。
18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电磁
兼容性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194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
定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磁兼容性规范VDE0878,1945年美国颁
布了第一个电磁兼容性军用规范JAN-1-225O
我国从1983年开始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电磁兼容
性规范。
虽然电磁干扰问题由来已久,但电磁兼容这个新型的综
合性学科却是近代形成的。主要研究和应用的内容包括:电
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分析和预测,设计,实验测量,开发
屏蔽材料,培训教育和管理等。
二.电磁兼容的重要性
[1]为了电子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电磁干扰是对电子设备工作性能有害的电磁变化现象。电磁
干扰不仅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电子设备中的
某些元件损害。因此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要给予充分
的重视。既要注意电子设备不受周围电磁干扰而能正常工
作,又要注意电子设备本身不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
扰,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
[2]为了电子设备的国际接轨
近来,电磁兼容性已由事后处理发展到预先分析、预测
和设计。电磁兼容已成为现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磁兼容性达标认证已由一个国家范围向全球地区发展,使
电磁兼容性与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例如,欧共体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纳入技术法规,
强制执行89/336/EEC指令,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电气
和电子产品必须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并加贴CE标志后才
能在市场销售。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外经部和国家出入境检验局于
1999年1月起对个人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开关电源、
电视机和音响设备实施电磁兼容性强制检测。国家技术监督
局规定从2002年10月起陆续对声音和电视广播设备、信息
技术设备、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电源、照明电器、电点火
驱动装置、金融结算电子设备、安防电子产品和低压电器实
施电磁兼容性强制性认证。
[3]为了人身和某些特殊材料的安全
电磁波通过与电爆装置的控制电路感应耦合,形成的干
扰电流可能引起电爆装置爆炸。因此GJB786中规定,电引
爆器导线上的电磁干扰感应电流和电压必须小于最大不发
火电流和电压的15%。另外,各种燃油在强电磁场的作用下
(直接照射、电火化、静电放电)有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电磁能量通过对人体组织的物理化学作用会产生有害的生
理效应。因此,为了人身和某些特殊材料的安全,GJB786中
还规定,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量连续波的平均功率密度不允
许超过4础/加,脉冲波的平均功率密度不允许超过211例/加。
[4]为了当今和未来战争的需要
核爆炸时产生的电磁脉冲,以光速向外辐射传播,其电
场强度可达10W/m,磁场强度可达260A/m,脉冲宽度为20ns
量级,电磁脉冲峰值处频率为10'Hz。这种电磁脉冲作用于
电子设备时,轻者造成电子设备性能恶化,重者造成电路元
件损坏。
特别是当今和未来战争中,已经应用的电磁脉冲弹和正
在研制的高功率微波武器都具有类似核爆炸时产生的电磁
脉冲辐射,将对电子设备构成致命威胁。而电磁兼容可以为
对抗这种威胁提供基本技术指导。
三.电磁兼容的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能力,必须从开始设计时
就给予电磁兼容性以足够的重视。电磁兼容的设计思路可以
从电磁兼容的三要素,即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可能传播的
路径及易接收电磁干扰的电磁敏感电路和器件入手。也就是
[1]首先,要充分分析电子设备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源
及其性质,尽量消除或降低电磁干扰源的参数。
[2]其次,要充分了解电磁干扰可能传播的路径,尽量
切断其路径,或降低与电磁干扰耦合的能力。
[3]最后,要充分认识易接收电磁干扰的电磁敏感电路
和器件,尽量杜绝其接收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据此,在设计时应采取相应对策,消除或部分消除可能
出现的电磁干扰,以减轻调试工作的压力。在调试中,针对
具体出现的电磁干扰,以及接收电磁干扰的电路和元器件的
表现进行分析,以确定电磁干扰源所在及电磁干扰可能传播
的路径,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四.电磁兼容的具体实例
[1]对电磁干扰源要有明确的认识
例如,某探测设备在探测元件无输入信号时,其放大器输
出端的干扰信号峰值为50.8mV,远远超过了该探测设备输出
端最小探测信号电压峰峰值4.OmV的要求,致使整个设备无
法正常工作。
该台探测设备的驱动电源采用直流斩波式方波交流电源,
驱动螺线管电磁铁往复运动,由上可见,驱动电源的负载为
感性的电磁线圈。对感性的电磁线圈采用直流斩波式方波交
流电源供电,在斩波时将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因为感性的
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必然产生感应电动势,电流变化越
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这种感应电动势将会通过某种
路径传导耦合到放大器的输出级,而成为严重的电磁干扰。
该台探测设备的驱动电源采用线性纯正弦波电源时,在探
测元件无输入信号时,在放大器输出端最大探测信号电压峰
峰值仅为4.4mVo而且有随机性质的噪声电压,其峰峰值最
大为3.OmV。说明原来干扰信号已被极大地消除。
从该项工作中,使我们体会到电磁干扰的严重性,对电磁
干扰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广泛地、全面地采取各
种抗干扰措施也不一定见效,必须抓住主要矛盾。
再举一例,某电子设备,当打开电源开关时,其测量显示
呈紊乱状态。究其原因,正是在电源开关时刻,电路由一种
稳态转换到另一种稳态的过渡过程中,所出现的过电压、过
电流所致。为此,采取一定容量和电压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并
联在电源上,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也说明对电磁干扰源
有明确认识时,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抗干扰措施,效果明显。
[2]对电磁干扰可能的传播路径要有清楚了解
在核聚变化学研究中,将巨大的微波能量耦合到等离子体
中,以提高核聚变物理参数。为此,需要高能大功率发射系
统。其主电源脉冲电压达20kV,最大脉冲宽度30ns,最高
脉冲功率2400kW。该电源通过电感储能,直流开断,脉冲整
形等一系列环节,由微机控制来实现。
调试过程中,当电压达数kV时,系统便无法正常运行。
轻则控制程序出错,重则程序全部被冲掉,更严重时微机芯
片被烧毁。由于对电磁干扰认识肤浅,,盲目地采取各种措
施,如重新布线,改善接地,增加电磁屏蔽和隔离等等,忙
了几个月均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挫折迫使我们冷静下来。在
进行了科学分析后,认定必须要对幅度高达数kV,前后沿很
陡的这一电磁干扰源有清楚了解,并对其可能传播的路径采
取加强隔离措施。在对光电隔离器采取双重设计后,微机能
稳定、可靠地工作了。
再举一例,在激光电源低功率调试中发现应交替导通的两
个逆变开关IGBT的触发信号存在重叠现象,即有互相干扰。
如果不消除这种干扰,可能发生主电路直通故障。基于以前
积累的对电磁干扰可能的传播路径要有明确认识的工作经
验,我们从逆变开关IGBT的触发端倒推,一级一级地检测
出触发信号,直到产生触发信号的TL494集成电路的两个输
出端,发现这两个输出端的引线距离很近,且平行布线很远。
通过分析表明,这种情况容易产生电容性耦合干扰,干扰的
强弱与工作频率及两条引线之间的分布电容量有关。当我们
将其中一条引线切断,用一条拉开很远距离的临时导线代用
后,两个逆变开关IGBT的触发信号不再发生重叠现象了。
从该项工作中,使我们体会到对电磁干扰可能传播的路径
有明确的认识,才能顺利地排除电磁干扰。否则将无从下手
解决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3]对易接收电磁干扰的电磁敏感电路和器件要进行重点
保护
还是上述的第一个例子中,某探测设备在探测元件无输入
信号时放大器输出端的干扰信号远远超过最小探测信号电
压值,致使整个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经过认真分析和实际测试,除了对电磁干扰源缺乏明确的
认识和电磁干扰可能传播的路径缺乏清楚了解外,对易接收
电磁干扰的电磁敏感电路和器件---传感器输入电路和前
级放大电路主要采取两项电磁兼容性措施:
(1)信号接地信号接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电磁干扰,
应当特别注意低电平电路、信号检测电路、传感器输入电路
和前级放大电路的接地。
该探测设备的传感器输入电路、前级放大电路和末级放大
电路的接地应该只设一个接地点,因为多个接地点会引入共
模阻抗的干扰。而这个接地点的位置应当选择在保证地线中
的电流流向为从小信号电路流向大信号电路,从而避免大信
号电路的地线电流对小信号电路产生干扰。
(2)屏蔽加强该探测设备的传感器输入电路和前级放大电
路电磁屏蔽,并注意屏蔽的完整性和良好的接地措施。
电磁屏蔽设计时,一般采用电导率高的材料作为屏蔽体,
并将屏蔽体接地。它是利用屏蔽体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产生
反方向的涡流磁场与原磁场抵消而削弱高频磁场的干扰,有
因屏蔽体接地而实现电场屏蔽。屏蔽体的厚度不必过大,应
以趋肤深度和结构强度为主要考虑因素。另外要注意屏蔽的
完整性,如果屏蔽体不完整,将导致电磁场泄漏。
五.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
[5.1]对电磁干扰源的设计方法
电磁干扰源的种类相当多,比如,自然的电磁干扰源包括:
地球表面的最大磁场强度为52A/m,平均电场强度为130v/m,
雷电的大气干扰,静电的电晕放电和宇宙噪声等等。人为的
电磁干扰源包括:含有整流子的直流电机换向时火花的电弧
和电流变化,电器开关动作时产生的电弧和电流变化,非线
性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谐波,高频振荡器和无线电发送设备
的电磁辐射,汽车点火系统,医疗用的超声波发生器,生活
用的微波炉以及电磁脉冲等等。可以说电磁干扰源无处不
在,下面仅谈论与我们相关的主要电磁干扰源。
[5.1.1]供电电源
供电电源,常由于负载的通断过渡过程,半导体元件的非
线性,脉冲设备及雷电的耦合等因素,而成为电磁干扰源。
供电电源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为:
[1]采用交流电源滤波器
由于交流电源滤波器是低通滤波器,不妨碍工频电能的通
过,而对高频电磁干扰呈高阻状态,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使
用交流电源滤波器时,应根据其两端阻抗和要求的插入衰减
系数选择滤波器的型式。要注意其承受电压和导通电流的能
力,屏蔽与机壳要电气接触良好,地线要尽量短,截面足够
大,进出线要远离,而且滤波器应尽量靠近供电电源。
[2]采用电源变压器加静电屏蔽
由于电源变压器初、次级间存在分布电容,进入电源变压
器初级的高频干扰能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电源变压器的次
级。在电源变压器的初次级间增加静电屏蔽后,该屏蔽与绕
组间形成新的分布电容。将屏蔽接地,可以将高频干扰通过
这一新的分布电容引入地,从而起到抗电磁干扰的作用。静
电屏蔽应选择导电性好的材料,且首尾端不可闭合,以免造
成短路。
[3]脉冲电压的吸收
对脉冲电压的电磁干扰可以采用压敏电阻、固体放电管或
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来吸收。当脉冲电压吸收器件承受一个
高能量的瞬态电压脉冲时,其工作阻抗能立即降到很低,允
许通过很大的电流,吸收很大的功率,从而将电压钳制在允
许的范围内。
压敏电阻或固态放电管可应用于直流或交流电路。单向瞬
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应用于直流电路,而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
极管应用于交流电路。使用脉冲电压吸收器件时,应选择其
额定电压略高于设备的最大工作电压,以保证无脉冲电压
时,吸收器件的功耗最小,当有脉冲电压时,其钳位的电压
应低于设备的最高绝缘电压,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其通流能
力应大于脉冲电压所产生的电流。
[4]直流电源的电磁兼容措施
--整流电路的高频滤波即在整流管上并联小电容
(0.OluF)进一步滤掉从变压器进入的高频干扰。
——直流退耦即在直流电源和地之间并联2个电容,大
电容(10uF-100uF)滤掉低频干扰,小电容(0.01-0.22uF)
滤掉高频干扰。
[5]电源的其它电磁兼容措施
——控制电路和功率电路采用分相供电或采用不同的电
源供电。
一一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
一一采用电源电压监视集成电路
[5.1.2]暂态过程
暂态过程是由于电路机械触点的分合,负载的通断和电路
的快速切换导致电路电压或电流发生快速变化,而成为电磁
干扰源。
暂态过程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为
[1]电路机械触点的熄火花电路
电路机械触点的熄火花电路由电阻(R)和电容(C)串联
组成。其原理是用电容转换触点分断时负载电感(L)上的
能量,从而避免在触点上产生过电压和电弧造成的电磁干
扰,最终有电阻吸收这部分能量。
电路参数计算如下:
R>2(L/C)1/2(Q)(1)
C.=4L/R2(uF)(2)
2
C2=(L/300)L(UF)(3)
式中:R为电阻(Q);
L为负载电感(uH);
L为负载电感中的最大电流(A);
C取G、C2,中最大者。
[2]电感负载的续流电路和吸收电路
直流电路电感负载的续流电路是用二极管反并联在电感
负载上。当切断电感负载时,其上的电流经二极管续流,不
会产生过电压而危及电路上的其它器件。
参数选择如下:
IF>2IN(4)
VRRM>2VN(5)
式中:>为二极管正向平均电流;
VRRM二极管反向重复峰值电压;
IN为电感负载的额定电流;
VN为电感负载的额定电压。
如果用压敏电阻代替二极管,其效果会更好。因为压敏电
阻吸收能量快,从而减小了动作响应时间。另外,压敏电阻
还可以应用在交流电路电感负载的场合。应用压敏电阻时应
注意以下几点:
——压敏电阻的标称电压;
——压敏电阻的压比;
----压敏电阻的吸收能量的能力;
----压敏电阻的前沿响应时间;
——压敏电阻应当尽量紧靠电感使用;
[3]电容负载的限流电路
电容负载的限流电路由电阻(R)和开关并联组成。其原
理是用电阻限制电容负载开始投入时的短路电流,从而避免
短路电流造成的电磁干扰。经过时间(t)将开关闭合,切
除限流电阻。
参数选择如下:
R>2VN/I<SUB<N<sub>(6)
t>3RC(7)
式中:IN为负载的额定电流。
VN为电源的额定电压。
C为负载的电容。
[4]电路快速切换的电磁兼容措施
电路快速切换(包括晶闸管换流、直流斩波、二极管关断
时的电荷存储效应等)将导致电压或电流的快速变化,而成
为电磁干扰源。
对此可采用如下电磁兼容措施
——串联缓冲电感,以降低电流变化率。
——用电感电容谐振电路代替直流斩波,以降低电流变化
率或电压变化率。
[5.1.3]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包括电子设备内部和外部两种电磁辐射源。其实
任一电流的周围都存在磁场,而变化的磁场会产生变化的电
场,这种电磁场就是电磁干扰源。
电子设备中主要的电磁辐射源是大电流,高电压的强功率
电路和器件,电压或电流快速变化的电路和器件以及高频电
路和器件。
对电磁辐射的电磁兼容设计是,采用电磁屏蔽方法,即用
屏蔽材料将电磁辐射源封闭起来,使其夕卜部电磁场强低于允
许值。
电磁屏蔽的技术原理主要有两种:
是一反射,由于空气和金属屏蔽的电磁阻抗不同,使人射
电磁电波产生反射作用。磁场中的反射损耗R(dB),对磁场
源而言
1/2
R=201og10{[0.012(MT/f6T)/D]+5.364D(f5T/M
『)Ao.354}(8)
式中:Rr为相对磁导率
5T为相对电导率
f为电磁波频率
D为辐射源到屏蔽体的距离(m)
对电场而言
32
R=322+101ogio(8T/|nTfD)(9)
二是吸收,进入金属屏蔽内的电磁波在金属屏蔽内传播
时,由于衰减而产生吸收作用。吸收损耗A(dB)为:
1/2
A=0.131d(jnTf5T)(10)
式中:d为屏蔽材料厚度(mm)。
[1]磁场屏蔽一般采用磁导率高的材料作屏蔽体,它给低
频磁通提供一个闭合回路,并使其限制在屏蔽体内。屏蔽体
的磁导率越高,厚度越大,磁阻越小,磁场屏蔽的效果越好。
当然屏蔽的设计要与设备的重量相协调。在杂散耦合可能引
起有害作用的电路中,应选用带有屏蔽的电感器和继电器,
并将屏蔽有效地接地。
[2]磁场屏蔽一般采用电导率高的材料作屏蔽体,并将屏
蔽体接地。使电力线在此终止,因而电场不会泄漏到屏蔽体
外部。电场屏蔽以反射为主,因此屏蔽体的厚度不宜过大,
而以结构强度为主要考虑因素。
应当特别注意电磁屏蔽的完整性,特别是电磁场屏蔽,因
为它是利用屏蔽体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反方向的涡流
磁场与原磁场抵消而消除高频磁场干扰的。如果屏蔽体不完
整,则涡流的效果降低,导致电磁场泄漏,屏蔽效果将大打
折扣。
[5.1.4]雷电
雷电是带电云对地或带电云之间的放电现象。带电云对地
放电为直接雷击,而非直接雷击时设备所受到的干扰为感应
雷击。由于雷电具有非常大的能量和非常短的持续时间,因
此雷电是非常强的干扰源。
雷电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是
[1]对直接雷击采用的设计方法采用闪接器、避雷引线和
避雷接地组成的避雷系统。将直接雷击的能量引入大地,以
保护电子设备。
[2]对感应雷击采用的设计方法采用气体避雷管、压敏电
阻、电压瞬变吸收二极管或固体放电管。利用其非线性特性,
对感应雷击的高电压尖峰削波和能量吸收,以保护电子设
备。
[5.1.5]静电
当不同介质的材料相互摩擦时,会产生电荷转移而产生静
电。当然静电也可能以其它方式产生,比如受到其它带电体
的感应。静电场强的高低取决于材料所携带的电荷量多少和
对地电容的大小。当这种材料对电子设备的场强超过绝缘介
质的击穿强度时,会发生电晕放电或火花放电,形成静电干
扰,可能导致电力设备损坏。
防静电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是
——防止静电的产生,例如阻止静电荷的积累、泄放积累
的电荷,采用防静电地板和静电消除器等等。
——采用静电屏蔽和接地措施,将静电产生的电荷引走。
一一采用静电保护措施,例如增加串联电阻以降低静电放
电电流,增加并联元件以把静电放电电流引走,对静电作用
下易损坏器件的操作防护和软件的静电防护等等。
[5.1.6]无线电发射源
无线电发射机的频率范围为103—1()12返。
无线电发射机的有效辐射功率(ERB)很高。例如军用雷
达10GW,气象雷达1GW,船用雷达100MW,电视广播50MW,
商用电台300kW,广播电台100kW,业余通讯lkW,车用通讯
100Wo
因此无线电发射源对电子设备是一很强的干扰源。
对无线电发射源的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是
-严格控制无线电发射的方位角,以减小无线电发射源
干扰的空间范围。
——采用完整的电磁屏蔽和可靠的接地措施,以减小无线
电发射源的泄漏干扰。
[5.3]对易接收电磁干扰的电磁敏感电路和器件的设计方
法
[5.2.1]电路性耦合
当两个电路存在公共阻抗时,一个电路的电参数通过公共
阻抗对另一个电路的电参数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造成误动
作时,即为通过电路性耦合的路径产生的电磁干扰。公共阻
抗主要有回路导线、共地阻抗和共电源内阻。
电路性耦合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是
[1].对共电源内阻产生的电磁干扰,可以用不同的电源分
别供电的方法,以去除共电源内阻产生的电路性耦合。
[2].对共回路导线产生的电磁干扰,可以用对导线阻抗加
以限制或去耦的方法,以减低共回路导线产生的电路性耦
合。共回路导线的阻抗包括电阻和电感。
——限制电阻的方法增大共回路导线的截面,减少共回路
导线的长度和降低接触电阻。
——限制电感的方法减小共回路导线的长度和来回线的
距离。
——电路去耦的方法去掉共回路导线,而将不同的回路仅
在一点接地。
[3].对共地阻抗产生的电磁干扰,可以用降低共地阻抗的
方法,以去除共地阻抗产生的电路性耦合。
----接地的种类和作用
电子设"般有两种接地,一种是安全接地,即将机壳接
地。当机壳带电时,电源的保护动作,切断电源,以保护工
作人员的安全。另一■种是工作接地,给电路系统提供一■个基
准电位,同时也可将高频干扰引走,但是,不正确的工作接
地反而会增加干扰,比如共地线干扰,地环路干扰等等。
工作接地按工作频率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工作频率低的
(小于1MHz)采用单点接地式,即把整个电路系统中的一个
结构点点看作接地参考点,所有对地连接都接到这一点上,
并设置一个安全接地螺栓。工作频率高的(大于30MHz)采
用多点接地式,即在该电路系统里,用一块接地平板代替电
路中每部分各自的地回路。其主要原因是接地引线的感抗与
频率和长度成正比,工作频率高时将增加共地阻抗,从而将
增大共地阻抗产生的电磁干扰。工作频率在上述两者之间的
可采用混合接地方式。
此外,还有一种浮接地式,即该电路的地与大地无导体连
接。其优点是该电路不受大地电性能的影响。其缺点是该电
路易受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使该电路的地电位变动和增加了
对模拟电路的感应干扰。
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接地电阻越小越好。因为当有电流流过接地电阻时,其上
产生的电压,将产生共地阻抗的电磁干扰。另外,该电压不
仅使设备受到反击过电压的影响,而且使操作人员受到电击
伤害的威胁。因此,一般要求接地电阻小于4Q。
接地电阻由接地线电阻、接触电阻和地电阻组成。为此降
低接地电阻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降低接地线电阻,为此要用总截面动和长度小的多股
细导线。
二是降低接触电阻,为此要将接地线与接地螺栓和接地极
作紧密又可靠地连接,并要增加接地极和土壤之间的面积与
接地紧密度。
三是降低地电阻,为此遥控增加接地极的表面积和增加土
壤的电导率(如在土壤中注入盐水)。
——低频电路地
工作频率低于1MHz的一个电路采用单点接地式,以防两
点接地产生共地阻抗的电路性耦合。多个电路的单点接地式
又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由于串联接地产生共地阻抗的电路
性耦合,所以低频电路最好采用并联的单点接地式。
为防止工频和其它杂散电流在信号地线上产生干扰,信
号地线应与功率地线和机壳地线绝缘。且只在功率地,机壳
地和接往大地的接地线的安全接地螺栓上相连(浮地式除
外)。
地线的长度(L/m)与截面积(S/mm2)的关系为:
S>0.83L(ID
---高频电路地
工作频率高于30MHz的电路采用多点接地式。因为接地引
线感抗与频率和长度成正比,所以地线的长度要尽量短。多
点接地时,尽量最接近的低阻值接地面接地。
---混合接地式
工作频率介于1-30MHZ的电路采用混合接地式。当接地
线的长度小于工作信号波长的1/20时,采用单点接点式,
否则采用多点接地式。
---屏蔽地
电路的屏蔽体,即用屏蔽材料将电磁辐射源屏蔽起来,开
将屏蔽体接地,以降低电磁辐射的干扰。屏蔽体内的电路电
地线只能一点接屏蔽体,而不得利用屏蔽体作返回导体。
---电缆的屏蔽层
对于多层屏蔽电缆,每个屏蔽层应在一点接地,各屏蔽层
应相互绝缘。
当电缆长度大于工作信号波长的0.15倍时,采用间隔工
作信号波长的0.15倍的多点接地式。如果不能实现,则至
少应将屏蔽层两端接地。
[4].电位隔离
电位隔离分机械、电磁、光电和浮地几种隔离方式,其
实质是人为地造成电的隔离,以阻止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
干扰。
一一技术隔离采用继电器来实现
其线圈接收信号,机械触点发送信号。机械触点分断时,
由于阻抗很大,电容很小,从而阻止了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
磁干扰。缺点是线圈工作频率低,不适合于工作频率高的场
合使用。而且存在触点通断的弹跳和干扰以及接触电阻等。
一一电磁隔离采用变压器来实现
通过变压器传递电信号,阻止了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
干扰。对于交流电的场合使用较为方便,由于变压器绕组间
分布电容较大,所以使用时应当与屏蔽和接地相配合。
一一光电隔离采用光电耦合器来实现
通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光发射和光敏半导体
(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敏晶闸管等)的
光接收来实现信号的传递。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相对比较
小,因此分压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干扰电压较小,而且一
般干扰源的内阻较大,它能提供的电流并不大,因此不能使
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耦合的外壳是密封的,它不受外部光
的影响。光电耦合器的隔离电阻很大(约为),隔离
电容很小(约为数pF)能阻止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
只是光电耦合器的隔离阻抗随着频率的提高而降低,抗干扰
效果也将降低。
---浮地
浮地可使功率地(强电地)和信号地(弱电地)之间的
隔离电阻很大,所以能阻止共地阻抗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
干扰。
[5.2.2]电容性耦合
任何两个导体之间都存在着电容。电容值与介质的介电
常数£和两个导体的有效面积成正比、与两个导体之间的距
离D成反比。当两个平行圆导体直径为d时,其电容C为
C=7T8/In(D/d)
当一■个导体对地具有电位U1,阻抗Zi,另一■个导体对地
具有阻抗Z2,两个导体具有相同的地电位,通过两个导体之
间的电容,在另一个导体上将产生干扰电压U2为
U2=U1Z2/(Z^+l/jwC)
当阻抗Z1和阻抗Z2中含有电感分量时,产生的干扰电压
U2有可能大于导体1对地的电位Ulo
电容性耦合的等值电路图见图L
在上述分析中,两导线间的有效耦合长度应远小于信号
波长(一般为1/10)时,才允许使用集中参数的等效电路来
分析线间耦合,否则必须应用电磁场理论的传输方程来分析
线间耦合。
电容性耦合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是
(1).尽可能减小干扰源U1的幅值和干扰源的变化速度
(2).Zi和Z2设计得尽可能大些,且Z1远大于Z2。
(3).耦合电容设计得尽可能小
尽量加大两个导体间的距离;
尽量缩短两个导体的长度;
尽量避免两个导体平行走线;
图1电容性耦合的等效电路
(4).屏蔽
屏蔽的目的切断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之间的电力线,
以免除电容性耦合的电磁干扰。
屏蔽的方法采用与干扰源基准电位相连的屏蔽,采用
与被干扰对象基准电位相连的屏蔽,或者上述两者都用,其
效果更好。
屏蔽的注意事项
一一要有完整的屏蔽,否则屏蔽的效果降低。
一一要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作屏蔽,否则屏蔽的效果降
低。
一一要有良好的屏蔽接地,否则屏蔽的效果降低。当导
线的长度小于工作信号波长的1/20时,采用单点接地式,
否则采用多点接地式。接地的长度要尽可能短。
⑸.平衡
平衡的目的当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的基准电位是相互
独立时,可以采用平衡的方法,致使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的
耦合电容平衡,以免除电容性耦合的电磁干扰。
平衡的方法
一一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均采用绞合导线。
一一采用四芯导线,使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的导线交叉
对称。
[5.2.3]电感性耦合
任何两个回路之间存在着互感。互感值与介质的导磁率
口成正比,并与两个回路的几何尺寸有关。两个回路的布局
如图2所示。
图中的1—1为第一回路,2—2为第二回路,a、b、c、
d为回路的间距。另夕卜设1为回路的长度。
两个回路的互感M为
M=jn1In(ac.bd)/2TT(14)
当第一个回路具有电流i1,通过两个回路之间的互感M,
在第二个回路产生的干扰电压u2为
u2=Mdil/dt(15)
电感性耦合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是
图2两个回路的布局图
(1).尽可能减小干扰源电流il的变化速度。
(2).尽可能设计得使两个回路的互感M小,为此。
---尽量加大两个回路间的距离;
---尽量缩短两个回路的长度;
---尽量避免两个回路平行走线;
---尽量缩小两个回路的面积,并减低重合度。
⑶.屏蔽
屏蔽的目的切断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之间的磁力线,
以免除电感性耦合的电磁干扰。
屏蔽的方法采用铁磁性导体的静态磁屏蔽,采用良导
体感应涡流的动态磁屏蔽。
屏蔽的注意事项
一一铁磁性导体的静态磁屏蔽适用于低频磁场。屏蔽的
效果与屏蔽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口、厚度d、几何形状以及磁
场方向有关。例如横向磁场中的园球的屏蔽系数ax为
ax=201og(1+jud/2r)(16)
式中:r为园球的内径
----良导体感应涡流的动态磁屏蔽适用于高频磁场。屏
蔽的效果与屏蔽材料的性质,几何形状、屏蔽的密闭程度以
及磁场的频率有关。屏蔽系数ad可用式(17)进行近似计算
ad=201og(l+^of/2Zk)(17)
式中:口。为真空导磁率;
f为磁场的频率;
Zk为耦合阻抗;
----网孔状的屏蔽系数与孔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有
关。
⑷.平衡
平衡的目的采用平衡的方法,可以减小或免除电感性
耦合的电磁干扰。
平衡的方法
——磁场去耦致使被干扰回路耦合的干扰源磁场最
少。例如安排两个回路垂直放置,可达到磁场去耦的目的。
——磁场抵消因为干扰磁场引起的感应电流在相邻绞
线回路的同一根导线上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为对磁场干扰
取得较好的抑制效果,磁场抵消效果越好。
[5.2.3]辐射性耦合
辐射性耦合是电磁场通过空间耦合到被干扰对象的,如
被干扰对象是两根导线,它就是接收天线。夭线的等效电路
见图3。
等值电源U(即接收的干扰电压)为
U=Eh(18)
式中:E为电场强度
h为天线有效高度。
内阻R为
R=1580(h/入)2(19)
式中:入为电磁场波长
图3天线的等值电路
如被干扰对象是一环线,通过环线面积S的磁场将产生
干扰电压为
式中:B为磁感应强度。
辐射性耦合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是
(1).采用空间分离的方法即把相互容易干扰的设备和
导线尽量安排得远一些,并调整电磁场矢量方向,使接收设
备耦合的干扰电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计算机基础考试整体试题及答案
- 统计学考试综合案例剖析试题及答案
- 红十字知识试题及答案
- 舞蹈歌手笔试试题及答案
- 玻璃采购面试题目及答案
- 物流主管模拟面试题及答案
- 应对变化的2024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常见药物误用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考生分享药理学复习经验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食品质检员考试归纳总结及答案
- 民政局发布的离婚协议书样本
-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与解析)
- 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安全评估方案
- 驾驶员汛期安全行车知识
- 小学劳动教育三上第三单元2《制作风车》课件
- 隐患排查统计分析报告
- 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 2024年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成熟生产线评价报告
- 足球准确传球训练技巧:提高准确传球能力掌控比赛节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