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语文1月第二次阶段性学情评估(期末考试)试卷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月第二次阶段性学情评估(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都昌期末)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近十余年来,人文地理学者对于“意象"问题颇为关注。地理学者考虑“意象”没有文学史家那么麻烦,只是将它理解为客观事物在人类主观世界中的反映。既如此,地理学者不再刻意强调“意象"是否经过某种“加工”,因为环境感知必然受到文化价值取向、知识背景的制约。就是说,凡进入观念世界的客观物象其实都已经过了主观选择。
意象的表达自来以文学语域为其胜场。因而人文地理学者在研究地理意象时,少不得须取材于文学作品。从地理本位看,比较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类型化的趋势非常突出。例如,中古乐府中的“巫山高"陇头水”,唐人吟咏中经常出现的“淮南落木”,以及唐宋词牌中的“望江南”“八声甘州"等等,各自包含了独特的意蕴。
毫无疑问这种探讨属于文学地理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不妨说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文学地理的研究引人注目,特别在文学史界,出现了若干种专著。但那些研究一般都是对作家和作品进行一些统计分析,因而其中所谓“地理”往往只表现为平面的分布态势,或者是作为背景的人文社会环境。事实上,地理因素完全可以参与文学创作过程。它可以点燃诗人的激情,成为作家发挥想象力的凭据,从而形成一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语料,寄托某些特定的思想情感。也有人从文学角度对一些地理意象进行过探讨。例如,唐宋文艺作品中的“潇湘”,近年来艺术史、文学史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台湾学者衣若芬女士认为,“潇湘”的意蕴有恨别思归、愁苦闲适之类。地理学者出于自身的敏感,对此更关注的是其中的“象”,即作为一个地理实体而给人留下的空间感、场景感。这种空间感不是哲学、社会学意义上用以形容“公共领域”的“空间”,而是有长宽高、有声光色的物理空间给人的感觉。在这里可以看出视野的分殊。
二是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逻辑。地名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空间定位(往往同时也是时间定位)的坐标。事实上,它还有更深一层意义。因为地名所代表的不只是孤立的点、线、面,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内在联系,有一种不以作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空间逻辑。无论作品中的文学世界与客观的物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忠实反映也好,抽象折射也罢,其空间逻辑都应该是清晰有序的,而不应该是混乱、胡来的。因此,空间逻辑往往可以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提供一种坚实的客观参照。
文学史家对于历史地名向来很重视。但由于其目标只在于理顺作品,带有很强的实用倾向,因而他们所做的地名考释往往只强调具体语境,而不关心普遍情形。这就比较难以掌握历史地名运作的通则。例如,他们见到杜甫在某首诗中用“江汉”包举巴蜀,便以为“江汉"这一地名中本来就有“指巴蜀”这么一个义项。一个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活生生被他们硬劈成两个。
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会从个人的想象出发,对历史地名做出一些纯逻辑的推论。例如,他们注意到三国时孙吴曾领有今湖南省境,便断定今湖南在历史上亦可称“吴”,全然不顾“吴”这个地名在历史上的实际使用情况。这从实质上已不是在研究历史,而是在创造历史了。要研究历史,这样做演绎是不行的,得做归纳,得从古人对某地名的具体用例中,找出其得名的确切依据,以及其使用的实际情形。那样的结论才是科学、合理、可信的。
(摘编自张伟然《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
材料二:
地理意象是一个文化聚合体。从历时性来说,地理意象因为具有鲜明显著的地理因素和地域特色,展示着不同时代地域的创作、接受心理和文学变迁的内在动因及表现形态。地理意象即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参与文学文本全方位、立体性构建,进而观察出特定群体的精神气质和生存状态。如在宋玉辞赋中的“高唐神女"完全是独特地理环境和荆楚之地风情文化复合的产物。川东与鄂西一带地貌奇特怪石嶙峋、山间气候风云变幻山雨颇多且急,而且楚人重巫善想象,故而衍生出“神女”意象。闻一多就认为“巫山朝云"与《诗经》“南山朝隋”几乎一体、“高唐"即楚地“高谋”,陈梦家更是直言神女为“帝之季女"的“巫儿”,认为这些都与荆楚之地巫祭之风盛行、民风淳朴、青年男女奔放热烈的爱情观有关,故而“高唐神女"也是典型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贮存器。
(摘编自刘洁《地理意象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地理学者研究地理意象时,既要取材于文学作品,也要注重地理本位。
B.文学地理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
C.地理意象的研究成果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D.地理意象是兼具地理环境因素和地域风俗特色、可参与文学创作的文化聚合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是否经过“加工”,是重“意"还是重“象”,在这些问题上体现了文学史家与人文地理学者的视野差别。
B.文学史界有些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往往将地名视为人文社会环境,而不关注文学作品中清晰有序的空间逻辑。
C.人文地理学者对地理意象进行空间定位,注重寻找历史地名得名的确切依据,试图掌握历史地名运作的通则。
D.尽管对于历史地名很重视,但由于文学史界学者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他们的研究基本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3.“潇湘"是一个内涵多元的地理意象,既有水色清碧的场景感,也可以表达出凄清旷远的空间感。下列诗句中的“潇湘”哪一个与其他几个选项内涵有所区别()
A.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前程愁更远,临水泪沾衣。云梦春山遍,潇湘过客稀。(皇甫冉《归阳羡兼送刘八长卿》)
C.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D.每到秋残夜,灯前忆故乡。园林红橘柚,窗户碧潇湘。(齐己《秋夕寄诸侄》)
4.地理意象是进行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应该如何进行地理意象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燕然山地处边域,因东汉窦宪出征匈奴、彻底解决汉匈纷争后在燕然山勒名而进入文学创作的视野。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宋代范仲淹的词《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涉及此意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地理意象的理解。
(2023高二上·都昌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
①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事情。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你得源源不断地进新“货"。
②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我突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这位滑稽可笑、节约成癖的老兵,作为一位古代版画艺术的收藏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雅不俗的艺术品味。我将其近60年的订单慢慢地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③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告诉老人恰好路过这里,顺便拜访一下他——我们这个字号的多年老主顾、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
④午饭过后,一个衣着朴素的姑娘找到我,说是我的老主顾赫尔瓦特的女儿。她涨红着脸,显得十分局促与尴尬。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来意:原来在大战过后,老人已经完全失明。当时物价飞涨,单凭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应付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甚至温饱都不够。不得已,母女俩只好背着老人把他的藏品卖掉。而为了不被这可怜的失明老人知道,为了让他继续维持他那每天都要花费几小时的“看”画的乐趣,也为了老人能够不知晓真情继续快乐地活下去,她们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老人女儿的话使我感动万分,我决定对老人守口如瓶,并尽力配合他。
⑤我们于是一起到她家去。“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为了急于要把他的宝贝给您看。"老人的妻子微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看。
⑥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⑦“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⑧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⑨“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画刻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⑩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摩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幸福。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一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回头却看见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看不见的珍藏”,指藏品并不存在和失明老人看不见藏品,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
B.老人急切地期盼“我”的到来,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的渴望,遇到知己的喜悦。
C.失明老人发现《安提俄珀》画纸的异常这一情节展现了他敏感的艺术鉴赏力,暗示了老人内心的怀疑。
D.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艰难维持家庭的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尽力地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世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战过后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飞涨和老人再没给“我"寄来过订单,为后文老人藏品的荡然无存埋下伏笔。
B.小说中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失明老人的形象,表现他对自己藏品的狂热喜爱。
C.结尾窗口老人“高高兴兴的笑脸”与大街上人群的“愁眉苦脸"形成对比,反映对艺术的追求能消解现实的严酷。
D.小说截取了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片段,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控诉了战争,也讴歌了黑暗年代中人性的光芒。
8.“我"的心理随着老人鉴赏名画的过程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我”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
9.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歌德说的一句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你认为老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都昌期末)文言文阅读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
陈留仇香,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坛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故不为也。"奂曰:“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符融赍刺谒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初A游洛阳B时C人D莫识E陈留F符融G一见H嗟异I因以介J于河南尹李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技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住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李膺和郭泰同舟渡河,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
B.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
C.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
D.仇香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不愿应征,故被郭泰奉为老师。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
②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14.郭泰为什么被誉为“鲜见其俦”?请简要说明。
(2023高二上·都昌期末)古代诗歌阅读
白头吟①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②。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③!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①《白头吟》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玉台新咏》,《西京杂记》认为此诗是卓文君因为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而作。②躞蹀:指小步行走的样子;徘徊。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③竹竿:指钓竿。嫋嫋:同“袅袅”,动摇貌。簁簁:形容鱼尾像濡湿的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前两句以高山上洁白的雪和云间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丽的容貌和纯洁美好的人,也喻指纯洁无暇的爱情,意蕴丰厚。
B.“凄凄”四句写女主人公因遭到遗弃而凄惨悲伤,希望能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表现出女主人公对被弃的无奈以及对忠贞爱情的渴望。
C.结尾四句运用比兴手法,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隐喻男女情欢意洽,指出真正的爱情应以情义为基础。
D.全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四句一节,通过今与昔、现实与理想不同角度的变换描写,层层推进,刻画出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历程。
16.《白头吟》是汉乐府古辞,与《氓》类似,讲述的都是爱情悲剧,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比较《白头吟》与《氓》女主人公性格方面的异同。
17.(2023高二上·都昌期末)名篇名句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
(2)在《将进酒》中,诗人举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表达了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二上·都昌期末)语言文字运用Ⅰ
有学者认为《悯农》(锄禾日当午)的作者不是李绅而是聂夷中,并举出如下埋由:一、宋刻本《全芳备祖》将该诗收在聂夷中的名下;二、聂夷中出身贫寒,及第后仅做过县尉小吏,能体察民间疾苦;三、《全唐诗》所收的聂夷中诗,有四分之一是描写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象的。事实上,从唐迄清,几乎是____,将此诗作者指为李绅。再加上对大量的接近原始证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判断,李绅对此诗拥有著作权____。即使从个人经历上说,也不能肯定聂夷中而否定李绅。试问,与白居易等人过从甚密,同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实践者,白居易可以写出《卖炭翁》之类同情百姓的诗篇来,李绅就写不出“粒粒皆辛苦"吗?接受儒学民本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无论个人境遇如何,对人间苦难耳闻目睹,拥有____之心,当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情怀。因此,()。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结合语段内容,用三个结构相同的短语简要概括得出“《悯农》的作者是李绅”这一判断的依据,每个短语不超过10个字。
20.请针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及与其相关的批驳,在括号内补出一个结论性语句。要求使用否定句式,不超过40个字。
(2023高二上·都昌期末)语言文字运用Ⅱ
塘栖的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____。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____。因为岸上家家门前建着凉棚,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____。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亲身体会一番,实在并非顽固。
(节选自丰子恺《塘栖》)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吃枇杷要先剥皮再出核,手和桌子都会弄脏”,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2023高二上·都昌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很多人追求生活上的精致,也有不少人赞赏生命中的粗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D
4.①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②重视梳理文学作品中历史地名的空间逻辑,按照确切依据和实际使用情形进行归纳推理,不可仅凭个人想象做演绎推理。
5.①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类型化的趋势非常突出。燕然山因其地处边域,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具有典型的类型化特征,因窦宪出征有功而成为建功立业的象征。②地理意象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时间上展现不同时代特定群体的精神气质和生存状态。从东汉到唐再到宋,燕然山这一地理意象在边塞建功立业的内涵基础上有了更多丰富的内涵,比如唐代王维诗句“都护在燕然”中的报国雄心,宋代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则在热烈的报国之志上增添了几分思乡的真实。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⑶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中“潇湘"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判断能否支撑选项。
⑷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意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观点,再用筛选出的观点分析题干所给的材料。
1.C.“……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错误。由原文“因此,空间逻辑往往可以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提供一种坚实的客观参照"可知,原文表述为“可以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提供一种坚实的客观参照”,而不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故答案为:C。
2.D.“但由于文学史界学者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错误。由原文“但由于其目标只在于理顺作品,带有很强的实用倾向,因而他们所做的地名考释往往只强调具体语境,而不关心普遍情形。这就比较难以掌握历史地名运作的通则"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会从个人的想象出发,对历史地名做出一些纯逻辑的推论。……要研究历史,这样做演绎是不行的,得做归纳,得从古人对某地名的具体用例中,找出其得名的确切依据,以及其使用的实际情形。那样的结论才是科学、合理、可信的”可知,文学史家的研究目标、研究路径决定了他们的研究结论不科学合理。
故答案为:D。
3.A、B、C三项表达的是凄清旷远的空间感;D.表达的是水色清碧的场景感。故答案为:D。
4.根据“一是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可知,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
根据“因为地名所代表的不只是孤立的点、线、面,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内在联系,有一种不以作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空间逻辑”“文学史家对于历史地名向来很重视。但由于其目标只在于理顺作品,带有很强的实用倾向,因而他们所做的地名考释往往只强调具体语境,而不关心普遍情形"要研究历史,这样做演绎是不行的,得做归纳,得从古人对某地名的具体用例中,找出其得名的确切依据,以及其使用的实际情形”可知,重视梳理文学作品中历史地名的空间逻辑,按照确切依据和实际使用情形进行归纳推理,不可仅凭个人想象做演绎推理。
故答案为:①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②重视梳理文学作品中历史地名的空间逻辑,按照确切依据和实际使用情形进行归纳推理,不可仅凭个人想象做演绎推理。
5.根据“一是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类型化的趋势非常突出"可知,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类型化的趋势非常突出。“燕然山地处边域,因东汉窦宪出征匈奴、彻底解决汉匈纷争后在燕然山勒名而进入文学创作的视野”,燕然山因其地处边域,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具有典型的类型化特征,因东汉窦宪出征匈奴、彻底解决汉匈纷争后在燕然山勒名而进入文学创作的视野,所以“燕然山"成为建功立业的象征。
根据“从历时性来说,地理意象因为具有鲜明显著的地理因素和地域特色,展示着不同时代地域的创作、接受心理和文学变迁的内在动因及表现形态。地理意象即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参与文学文本全方位、立体性构建,进而观察出特定群体的精神气质和生存状态”可知,地理意象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时间上展现不同时代特定群体的精神气质和生存状态。“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宋代范仲淹的词《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涉及此意象”,从东汉到唐再到宋,燕然山这一地理意象在边塞建功立业的内涵基础上有了更多丰富的内涵,比如唐代王维诗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表达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和敬仰,表现出诗人对祖国边疆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宋代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化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为了保卫边疆,为国家建功立业,甘愿忍受思乡之苦的思想感情,在热烈的报国之志上增添了几分思乡的真实。
故答案为:①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类型化的趋势非常突出。燕然山因其地处边域,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具有典型的类型化特征,因窦宪出征有功而成为建功立业的象征。②地理意象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时间上展现不同时代特定群体的精神气质和生存状态。从东汉到唐再到宋,燕然山这一地理意象在边塞建功立业的内涵基础上有了更多丰富的内涵,比如唐代王维诗句“都护在燕然”中的报国雄心,宋代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则在热烈的报国之志上增添了几分思乡的真实。
【答案】6.A
7.C
8.①惊讶。老人的热情举动、专注的神情,感受到老人完全失明的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这让“我”觉得很惊讶。②恐惧。老人热情地夸耀一张张根本不存在的画,还用手精准地指着画上的图章,这让“我"有点毛骨悚然。③感动。一边是老太太的恳求,一边是老人的热情洋溢,“我”被老人精神感动的同时,心生同情,愿意帮助他们。④羞愧与敬畏。告别老人后,“我"为自己作为一个奸诈狡猾的商人企图骗取老人的藏品的最初想法而充满羞愧。同时“我”为老人能远离严酷的现实社会,葆有对艺术的纯粹的热情而感到敬畏。
9.参考答案一:老人是幸福的。①老人的妻子和女儿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小心翼翼的呵护,圆合着老人的梦,为老人支撑起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世界。②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并以此作为精神上的寄托,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幸福感里。③在阴暗的通货膨胀时期,老人虽遭双目失明和日不饱食之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充实而美丽,远远脱离了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参考答案二:老人是不幸的。①老人处于这样阴暗的时代,战争给他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伤害,双目失明,通货膨胀,生活穷苦。②老人半生的收藏为了要维持生计而不得已被变卖,而他每天用几个小时来欣赏抚摸的画作早已成了一堆劣质品和泛黄的白纸。③老人沉浸在自己的珍藏之中,幸福地活着,可是这幸福是用善意的谎言营造起来的,大大加深了老人的悲剧色彩。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人物的心理是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应该先梳理情节发展过程,再分析随着情节变化人物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注意文中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指出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简要分析。
6.A.“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错误。原文有“心里其实十分羞愧……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我的动机最初并不纯,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故答案为:A。
7.C.“反映对艺术的追求能消解现实的严酷"错误。原文“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原文用的是“凌驾”,可知是精神高于现实,而非消解。对艺术的追求本身也并不能消解现实的严酷,本文表达的是老人在家人善意的谎言中,远离了严酷的现实社会,葆有对艺术的纯粹的痴迷与热爱,而没有受到现实的困扰,让这种热爱掺杂利益与功利。
故答案为:C。
8.开始“我”的心理是惊讶。结合“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可知,老人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他的眼睛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老人热情的举动、专注的神情,感受到老人完全失明的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这让“我”觉得很惊讶。
接着“我"的心理是恐惧。结合“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可知,看见老人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国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在老人的痴迷与画夹的空空如也前,我心生恐惧,有点慌乱。
然后“我"的心理是感动。结合“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可知,老人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我决定扮演好我的角色。一边是老太太的恳求,一边是老人的热情洋溢,“我”被老人精神感动的同时,心生同情,愿意帮助他们。
最后“我"的心理是羞愧与敬畏。结合“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可知,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十分羞愧,“我”为自己作为一个奸诈狡猾的商人企图骗取老人的藏品的最初想法而充满羞愧。同时“我"又充满了敬畏之情。老人虽遭双目失明和日不饱食之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充实而美丽,远远脱离了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告别老人后,“我”的心里充满羞愧与敬畏。
故答案为:①惊讶。老人的热情举动、专注的神情,感受到老人完全失明的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这让“我"觉得很惊讶。②恐惧。老人热情地夸耀一张张根本不存在的画,还用手精准地指着画上的图章,这让“我”有点毛骨悚然。③感动。一边是老太太的恳求,一边是老人的热情洋溢,“我"被老人精神感动的同时,心生同情,愿意帮助他们。④羞愧与敬畏。告别老人后,“我”为自己作为一个奸诈狡猾的商人企图骗取老人的藏品的最初想法而充满羞愧。同时“我"为老人能远离严酷的现实社会,葆有对艺术的纯粹的热情而感到敬畏。
9.一、老人是幸福的。战后德国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老人家境每况愈下,他的妻女迫于生活的压力变卖了老人所有的藏品。为了不毁掉老人的快乐,老人的女儿恳请我为她们保守“所有的藏品已卖掉”的秘密,“我"答应尽力帮忙。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艰难维持家庭的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尽力地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世界,圆合着老人的梦,为老人支撑起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世界;
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他热情地夸耀一张张根本不存在的画,还用手精准地指着画上的图章,并以此作为精神上的寄托,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幸福感里;
在阴暗的通货膨胀时期,老人急切地期盼“我”的到来,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的渴望,老人虽遭双目失明和日不饱食之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充实而美丽,远远脱离了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尽管现实严酷,只要有精神追求,就能够在荒芜的现实中看到希望,昭示着人性中的善良与高贵。
二、老人是不幸的。老人处于这样阴暗的时代,战后德国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老人家境每况愈下,他的妻女迫于生活的压力变卖了老人所有的藏品,战争给他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伤害,双目失明,通货膨胀,生活穷苦;
收藏家的女儿在旅馆里找到了我,并讲述了他们一家的故事,现在画册里放的已经不是原来的艺术画,而是一些发黄的纸。老人对这些全然不知,依然每天抚摸欣赏着他那些珍贵的画册。老人半生的收藏为了要维持生计而不得已被变卖,而他每天用几个小时来欣赏抚摸的画作早已成了一堆劣质品和泛黄的白纸;
结合“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可知,老人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他的眼睛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老人沉浸在自己的珍藏之中,幸福地活着,可是这幸福是用善意的谎言营造起来的,大大加深了老人的悲剧色彩。
故答案为:参考答案一:老人是幸福的。①老人的妻子和女儿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小心翼翼的呵护,圆合着老人的梦,为老人支撑起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世界。②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并以此作为精神上的寄托,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幸福感里。③在阴暗的通货膨胀时期,老人虽遭双目失明和日不饱食之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充实而美丽,远远脱离了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参考答案二:老人是不幸的。①老人处于这样阴暗的时代,战争给他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伤害,双目失明,通货膨胀,生活穷苦。②老人半生的收藏为了要维持生计而不得已被变卖,而他每天用几个小时来欣赏抚摸的画作早已成了一堆劣质品和泛黄的白纸。③老人沉浸在自己的珍藏之中,幸福地活着,可是这幸福是用善意的谎言营造起来的,大大加深了老人的悲剧色彩。
【答案】10.BEI
11.A
12.D
13.①同郡人宋冲一向佩服郭泰的德行,认为从汉初以来,没有见过和他匹敌之人,曾经劝他出来做官。
②你守寡而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而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
14.①聪明博学,高雅通达;②明达知人,奖训士人;③谦逊自知。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关于实词,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平时的学习中应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多加积累,做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判断即可。关于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郭泰学问渊博,善于言谈议论。他刚到京都洛阳留学时,当时的人并不认识他。陈留人符融一见他就赞叹惊异,因而将他推荐给河南尹李膺。李膺跟他见面后说:“我所见到过的读书人很多,却从来没有遇到过像郭泰您这样的人。您聪慧通达,高雅慎密,在今天的中国,很少有人能与您相比。”便和他结交为好友,于是郭泰的名声立刻震动京城洛阳。后来,郭泰从洛阳启程返回家乡时,官员和士绅以及儒生将他送到黄河渡口,车子多达数千辆。只有李膺和郭泰同船渡河,前来送行的各位宾客望着他俩,认为简直是神仙。
郭泰善于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喜欢奖励和教导读书人。陈国少年魏昭向郭泰请求说:“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但传授做人道理的老师却难遇到。我愿意跟随在您的身边,给您洒扫房屋和庭院。"郭泰许诺。后来,郭泰曾因身体不适,命魏昭给他煮稀饭。稀饭煮好以后,魏昭端给郭泰,郭泰大声喝斥魏昭说:“你给长辈煮稀饭,不存敬意,使我不能进食。”将杯子扔到地上。魏昭又重新煮好稀饭,再次端给郭泰,郭泰又喝斥他。这样一连三次,魏昭的态度和脸色始终没有改变。于是郭泰说:“我开始只看到你的表面,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的内心了!"就把魏昭当做好友,善意对待。有人询问范滂说:“郭泰是个什么样的人?”范滂回答说:“隐居而不离开双亲,坚贞而不隔绝世俗,天子不能使他为臣下,诸侯不能使他为友,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别的。"郭泰曾经被地方官府推荐为“有道”人才,郭泰不肯接受。同郡人宋冲一向佩服郭泰的品德和学问,认为自从汉朝建立以来,没有人能超过他,曾经劝他出去作官。郭泰说:“我夜间观看天象,白天考察人事,上天要灭亡的,人力不能支持,我将悠闲地过日子而已。"但他还是经常到京都洛阳,不停地教诲和劝诱人们读书求学。
陈留人仇香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而且,你抚养丈夫遗留的孤儿,有始无终,倘若死者在地下有知,你百年之后,在地下怎么跟亡夫相见?”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河内人王奂任命仇香为主簿,对他说:“听说你在薄亭,对陈元没有进行处罚,而是用教化来改变他,恐怕是缺少苍鹰搏击的勇气吧?"仇香回答说:“我认为苍鹰搏击不如鸾凤和鸣,所以不肯那样去做。”王奂又对他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郭泰、符融拿着名帖求见仇香,于是留宿。第二天早上,郭泰起来,在床前向仇香下拜说:“您是我的老师,不是我的朋友。”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10.句意:起初游学到洛阳,当时的人没有人知道他,陈留苻融一见到他就感叹与众不同,于是把他介绍给河南尹李膺。
“初游洛阳"中,“初”为“游"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游洛阳”为“游于洛阳"的省略,语意完整,故B处断。
“时人”为“莫识"的主语,后省略宾语”郭泰”,故E处断;
“陈留苻融一见嗟异”为连动句,中间不断开,其后断开,故I处断。
综上,BEI处断。
故答案为:BEI。
11.A.“是同一类老师"错误。文中“经师”指的是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指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老师,二者不同。句意: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
B.正确。“有道”,有道德、才艺。/有道德的人。句意:郭泰曾因颇有道德和才艺被推举。/接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以改正自己的错误。
C.正确。句意:应当是教育感化没有达到(要求)罢了。/蒙受清平的教育感化。
D.正确。句意:让他进入太学学习。/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
故答案为:A。
12.D.“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错,仇香被任命为主簿是因为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是王奂对他的期许。“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错。这是王奂的观点,而非仇香。“故被郭泰奉为老师”强加因果,被郭泰奉为老师是之后的事,如文中写道“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苻融赍刺谒之……"。
故答案为:D。
13.得分点:
(1)“素”,一向;“匹”,匹敌,此处活用为名词,匹敌之人;“尝”,曾经;“仕”,做官。
(2)“奈何”,怎能;“忿”,恼怒;“历”,多。
故答案为:①同郡人宋冲一向佩服郭泰的德行,认为从汉初以来,没有见过和他匹敌之人,曾经劝他出来做官。
②你守寡而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而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
14.由“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可得出:聪明博学,高雅通达;
由“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可得出:明达知人,奖训士人;
由“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可得出:谦逊自知。
故答案为:①聪明博学,高雅通达;②明达知人,奖训士人;③谦逊自知。
【答案】15.B
16.同:两首诗的女主人公都有用情专一、冷静果断的性格特点。异:①《白头吟》女主人公鄙夷金钱、重视情义,女子的爱情观念在诗歌中表现得更加突出。②《氓》女主人公性格兼具温柔善良、率真痴情、勤劳淳朴等特点,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们形象的把握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诗中所写景物。人物形象鉴赏题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二是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时可省去),三是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
15.B.“女主人公因遭到遗弃而凄惨悲伤”“对被弃的无奈"错。“凄凄”四句言一般女子出嫁不必啼哭,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就算很幸福了。并非指女主人公自己。
故答案为:B。
16.相同点: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写到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皎洁。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写出了女主人公用情专一、冷静果断的性格特点。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到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写出了女主人公用情专一,沉溺爱情中。“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写到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也体现出女主人公冷静果断的特点。
不同点: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又运用起兴的手法,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该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这句诗表明了女子的爱情观,也体现出女子的重情重义。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写到男子应当重情重义,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从而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金钱的鄙夷。
所以,《白头吟》女主人公鄙夷金钱、重视情义,女子的爱情观念在诗歌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写到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女主人公在没有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仍然答应了婚事,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温柔善良。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到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率真痴情。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到女主人公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劳动没有不干的。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写出了女主人公勤劳淳朴的特点。
所以,《氓》女主人公性格兼具温柔善良、率真痴情、勤劳淳朴等特点,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故答案为:同:两首诗的女主人公都有用情专一、冷静果断的性格特点。异:①《白头吟》女主人公鄙夷金钱、重视情义,女子的爱情观念在诗歌中表现得更加突出。②《氓》女主人公性格兼具温柔善良、率真痴情、勤劳淳朴等特点,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17.【答案】(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恣"谑”“焉"省”
故答案为:(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众口一词;毋庸置疑;悲天悯人
19.①根据已有观点;②分析原始证据;③借助逻辑分析
20.不能根据作者生平遭际与某题材的诗歌所占比例来判定一首诗歌的作者。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文本,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筛选出关键信息,再组织语言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观点及选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先读懂文本,再结合语境和题干要求补充句子。
18.第一空,语境是说,从唐迄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悯农》的作者是李绅,可用成语“众口一词"。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第二空,语境是说,经过对大量的接近原始证据的分析,李绅对《悯农》拥有著作权的理由是充分的,无需怀疑。可用成语“毋庸置疑”。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第三空,语境是说接受儒学民本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对苦难百姓的态度,可用“悲天悯人"。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引申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故答案为:众口一词;毋庸置疑;悲天悯人
19.依据“从唐迄清,几乎是……”可概括为:依据已有观点。
依据“再加上对大量的接近原始证据的分析……"可概括为:分析原始证据。
依据“试问……白居易可以写出《卖炭翁》之类同情百姓的诗篇来,李绅就写不出‘粒粒皆辛苦’吗?……”可概括为:采用逻辑分析。
故答案为:①根据已有观点;②分析原始证据;③借助逻辑分析。
20.文段中以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题材来证明《悯农》是聂夷中所作,使用否定形式辩驳,即以否定这种证明方法作答即可。可以采用“不能"不足以”等词,或内容上表明否定观点。
故答案为:不能根据作者生平遭际与某题材的诗歌所占比例来判定一首诗歌的作者。
【答案】21.①强调重点不同:原句四个短句主语一致,集中强调“吃枇杷"很麻烦;改句先说吃枇杷的步骤,再换主语“手和桌子”,涣散了作者的用意。②句式不同:原句用两个“要……”,两个“把……弄脏”,形成四个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改句较平淡,没有这个效果。
22.①船里吃枇杷就没这种麻烦;②在塘栖却别有趣味;③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
【知识点】语句补写;语句表达效果的对比、鉴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先找出原句和改句的不同,然后从词语、句式、强调重点等角度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1.一是强调重点不同。
原句“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四个短句的都是“吃枇杷”,主语一致,从“剥皮"出核”“弄脏手"弄脏桌子”四个角度强调集中强调“吃枇杷"很麻烦。而改句“吃枇杷先剥皮再出核”,先说吃枇杷的步骤;“手和桌子都会弄脏"再说“手和桌子……”,主语改变,句子强调的重点也改变,不如原句强调突出语意。
二是句式不同。
原句中“要剥皮,要出核"连用两个“要……”,“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连用两个“把……弄脏”,形成四个短句,句式整齐,语言简洁明快,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而改句句子较长,没有整齐的句式,语言较为平淡,不如原句节奏感强烈。
故答案为:①强调重点不同:原句四个短句主语一致,集中强调“吃枇杷"很麻烦;改句先说吃枇杷的步骤,再换主语“手和桌子”,涣散了作者的用意。②句式不同:原句用两个“要……”,两个“把……弄脏”,形成四个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改句较平淡,没有这个效果。
22.第一空,根据前句“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和后句“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等可知,此处是说相较于在其它地方吃枇杷,船上吃枇杷没有那么多麻烦,故补写内容为“船里吃枇杷就没这种麻烦"。
第二空,根据前句“在别处是不快的”和后句“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可知,此处是说雨天在塘栖坐船别有趣味,所以补写内容为“在塘栖却别有趣味”。
第三空,由前句“不是信口乱道"和后句“亲身体会一番”可知,此处是说古人诗句中的这种诗趣只有亲自去了才能体会出来,故补写内容为“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
故答案为:①船里吃枇杷就没这种麻烦;②在塘栖却别有趣味;③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
23.【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给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追求精致的生活,一种赞赏生命中的粗粝。
【题干分析】追求生活的精致,就是说在生活上讲究仪式感,追求品位,尤其在一些生活细节上非常用心,比如餐桌上的一枝玫瑰,餐盘中的心形小馒头等等。而生活的粗粝,指的是追求原貌,不追求细节,回归生命的原始状态等。
写作要求针对这两种生活态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或看法。
可以追求“生活上的精致”,“精致的生活"意味着反对简陋与粗糙,追求一种有情趣、讲究仪式感的生活方式。生活中的“精致”可以是一顿精心准备的早餐,可以是一个设计感满满的礼物,还可以是一种精巧细致的工作风格,以及对精致的追求表现出来的做事风格的严谨。也可以追求“生命中的粗粝"。“粗粝”在这里并不意味着粗糙,而是生命的一种原始状态,往往意味着真实的面貌、顽强的生命力、不事修饰的洒脱、不刻意不做作的从容。不管在文学形象中还是在这个日渐重视“修饰"的生活中,回归生命的“粗粝”,就是追求生命的本色,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如果将二者兼顾,进行辩证分析,在立意上显得更为深刻一些。
写作时,可以先表明态度:生活还是应该精致一些。主体先分析什么叫精致生活;然后再分析,精致生活的好处,比如体现做事风格的严谨、物质生活的丰富、个人情趣的满足等;再分析,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精致。最后,表达对精致生活的向往。
【立意提取】
1.精致的生活更有情趣。
2.从粗粝中找回生活的本真。
3.精致与粗粝都是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月第二次阶段性学情评估(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都昌期末)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近十余年来,人文地理学者对于“意象"问题颇为关注。地理学者考虑“意象”没有文学史家那么麻烦,只是将它理解为客观事物在人类主观世界中的反映。既如此,地理学者不再刻意强调“意象"是否经过某种“加工”,因为环境感知必然受到文化价值取向、知识背景的制约。就是说,凡进入观念世界的客观物象其实都已经过了主观选择。
意象的表达自来以文学语域为其胜场。因而人文地理学者在研究地理意象时,少不得须取材于文学作品。从地理本位看,比较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类型化的趋势非常突出。例如,中古乐府中的“巫山高"陇头水”,唐人吟咏中经常出现的“淮南落木”,以及唐宋词牌中的“望江南”“八声甘州"等等,各自包含了独特的意蕴。
毫无疑问这种探讨属于文学地理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不妨说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文学地理的研究引人注目,特别在文学史界,出现了若干种专著。但那些研究一般都是对作家和作品进行一些统计分析,因而其中所谓“地理”往往只表现为平面的分布态势,或者是作为背景的人文社会环境。事实上,地理因素完全可以参与文学创作过程。它可以点燃诗人的激情,成为作家发挥想象力的凭据,从而形成一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语料,寄托某些特定的思想情感。也有人从文学角度对一些地理意象进行过探讨。例如,唐宋文艺作品中的“潇湘”,近年来艺术史、文学史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台湾学者衣若芬女士认为,“潇湘”的意蕴有恨别思归、愁苦闲适之类。地理学者出于自身的敏感,对此更关注的是其中的“象”,即作为一个地理实体而给人留下的空间感、场景感。这种空间感不是哲学、社会学意义上用以形容“公共领域”的“空间”,而是有长宽高、有声光色的物理空间给人的感觉。在这里可以看出视野的分殊。
二是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逻辑。地名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空间定位(往往同时也是时间定位)的坐标。事实上,它还有更深一层意义。因为地名所代表的不只是孤立的点、线、面,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内在联系,有一种不以作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空间逻辑。无论作品中的文学世界与客观的物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忠实反映也好,抽象折射也罢,其空间逻辑都应该是清晰有序的,而不应该是混乱、胡来的。因此,空间逻辑往往可以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提供一种坚实的客观参照。
文学史家对于历史地名向来很重视。但由于其目标只在于理顺作品,带有很强的实用倾向,因而他们所做的地名考释往往只强调具体语境,而不关心普遍情形。这就比较难以掌握历史地名运作的通则。例如,他们见到杜甫在某首诗中用“江汉”包举巴蜀,便以为“江汉"这一地名中本来就有“指巴蜀”这么一个义项。一个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活生生被他们硬劈成两个。
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会从个人的想象出发,对历史地名做出一些纯逻辑的推论。例如,他们注意到三国时孙吴曾领有今湖南省境,便断定今湖南在历史上亦可称“吴”,全然不顾“吴”这个地名在历史上的实际使用情况。这从实质上已不是在研究历史,而是在创造历史了。要研究历史,这样做演绎是不行的,得做归纳,得从古人对某地名的具体用例中,找出其得名的确切依据,以及其使用的实际情形。那样的结论才是科学、合理、可信的。
(摘编自张伟然《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
材料二:
地理意象是一个文化聚合体。从历时性来说,地理意象因为具有鲜明显著的地理因素和地域特色,展示着不同时代地域的创作、接受心理和文学变迁的内在动因及表现形态。地理意象即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参与文学文本全方位、立体性构建,进而观察出特定群体的精神气质和生存状态。如在宋玉辞赋中的“高唐神女"完全是独特地理环境和荆楚之地风情文化复合的产物。川东与鄂西一带地貌奇特怪石嶙峋、山间气候风云变幻山雨颇多且急,而且楚人重巫善想象,故而衍生出“神女”意象。闻一多就认为“巫山朝云"与《诗经》“南山朝隋”几乎一体、“高唐"即楚地“高谋”,陈梦家更是直言神女为“帝之季女"的“巫儿”,认为这些都与荆楚之地巫祭之风盛行、民风淳朴、青年男女奔放热烈的爱情观有关,故而“高唐神女"也是典型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贮存器。
(摘编自刘洁《地理意象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地理学者研究地理意象时,既要取材于文学作品,也要注重地理本位。
B.文学地理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
C.地理意象的研究成果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考订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D.地理意象是兼具地理环境因素和地域风俗特色、可参与文学创作的文化聚合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是否经过“加工”,是重“意"还是重“象”,在这些问题上体现了文学史家与人文地理学者的视野差别。
B.文学史界有些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往往将地名视为人文社会环境,而不关注文学作品中清晰有序的空间逻辑。
C.人文地理学者对地理意象进行空间定位,注重寻找历史地名得名的确切依据,试图掌握历史地名运作的通则。
D.尽管对于历史地名很重视,但由于文学史界学者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他们的研究基本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3.“潇湘"是一个内涵多元的地理意象,既有水色清碧的场景感,也可以表达出凄清旷远的空间感。下列诗句中的“潇湘”哪一个与其他几个选项内涵有所区别()
A.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前程愁更远,临水泪沾衣。云梦春山遍,潇湘过客稀。(皇甫冉《归阳羡兼送刘八长卿》)
C.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D.每到秋残夜,灯前忆故乡。园林红橘柚,窗户碧潇湘。(齐己《秋夕寄诸侄》)
4.地理意象是进行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应该如何进行地理意象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燕然山地处边域,因东汉窦宪出征匈奴、彻底解决汉匈纷争后在燕然山勒名而进入文学创作的视野。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宋代范仲淹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万达商业广场2024年物业综合管理协议版B版
- 论文答辩精要解析
- 2025年度拆迁安置住房租赁及物业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项目建造师劳动合同范本9篇
- 2025年度产教融合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执行框架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厅经理劳动合同范本:服务质量提升3篇
- 二零二四年事业单位委托第三方社保代缴与员工绩效奖励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米产品绿色包装与环保材料应用合同2篇
- 2024饲料行业客户数据共享协议
- 2025年度商业地产项目场地租赁及物业管理合同12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 电力电缆故障分析报告
- 中国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介绍
- 2024年浙江首考高考选考技术试卷试题真题(答案详解)
- 《品牌形象设计》课件
- 仓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1
- 药品的收货与验收培训课件
- GH-T 1388-2022 脱水大蒜标准规范
-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一二册语境记单词清单
- 政府机关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HIV感染者合并慢性肾病的治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