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资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资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资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资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资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

(课标Ⅲ专用)第1页十一、(课标全国Ⅱ,4—7,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

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

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

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

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

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

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讠垔,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讠垔管内构求讠垔过失。讠垔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

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

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

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

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

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第2页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第3页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灵敏,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初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

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

吕讠垔地位超出自己,密令捏造吕过失,最终反而自食其果。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

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第4页十一、1.答案

C昧:违反。2.答案

A④⑤表现了李揆罢相后,仕途遭遇坎坷,不属于“深受朝廷器重”,据此排除含有④

⑤选项。3.答案

C据原文“同列吕讠垔,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

美。惧其重入”可知,选项中“他嫉妒吕讠垔地位超出自己”表述错误。4.答案(1)他哥哥当初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译出大意

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译出大意给2分;

“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1)滞:停留,停滞。引进:推荐。(2)稍薄:稍有轻慢。迁徙:搬迁。者:地方。第5页[参考译文]李揆,字端卿,是陇西成纪人,而在郑州定居,世代是仕宦之家。他年少时聪明好学,擅长写文章。

开元末年,他考中进士,上书朝廷。皇帝下令中书省考试他辞采文章,提拔任命为右拾遗。乾

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经因为主管部门科举录用士人时,大多不考查实际能力,只是在

考试时严加防范。搜查考生们夹带书册,大大违反了求取贤才本意。他在审阅进士文章时,

(对判卷贡士)说:“大国选拔官员,只求得到贤才,经典书籍都在这里,请你们随意查阅。”从

此,几个月之内,美名传到皇帝那里。从此以后他深受恩宠礼遇,于是得到重用。当初京城盗贼

很多,有些人在大街上杀了人把尸首扔在水沟中。李辅国这时正专横跋扈,奏请选派五百名羽林骑

兵作为巡查之用。李揆上疏说:“从前西汉用南北军相互统领,所以周勃派南军进入北军,终于

安定了刘氏天下。本朝设置南北衙门,文武区分,方便相互监视。如今用羽林军取代金吾兵警卫

巡夜,突然发生非常变故,将怎样阻止?”皇帝于是下诏否定了李辅国选取羽林兵请求。李揆

担任丞相,决断政事直言进谏。即使见识十分广博、言辞动听,但生性热衷追求名利,深受舆论

训斥。加上他哥哥(李皆)当初本有声望,却一直担任闲散官职,一直不被李揆举荐进用。第6页同僚吕讠垔,地位声望虽与李揆相差悬殊,但处理政事才能却在李揆之上,被免去宰相后,由宾

客出任荆南节度使,名声非常好。李揆担心他会重新入朝拜相,于是暗中指使本部门官吏到吕讠

垔管辖区域内搜求他过失。吕讠垔暗地里上疏为自己陈情,皇帝于是贬李揆为莱州长史同正

员。李揆被贬官之后,过了几天,他哥哥改授为司门员外郎。过了多年,李揆遇赦被移任为歙州

刺史。当初,李揆掌握政权,侍中苗晋卿屡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李揆自恃门第和名望,因为元

载出身寒微,内心很看不起他,拒不接纳,反而对苗晋卿说:“出身高贵人不被任用,獐头鼠目标

人却来求官。”元载深怀怨恨。等到元载登上相位,趁着李揆应该迁官之机,于是上奏任命他为

试秘书监,到江淮一带养病。这之后,没有俸禄,家境又陷入穷困,妻儿百口,靠乞讨为生。他漂泊

各郡,长达十五六年。假如当地刺史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元载因罪被诛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以后)召入朝拜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受到卢杞

憎恨。德宗在山南,命令李揆充任入吐蕃会盟使,加授左仆射。出发抵达凤州,因病逝世,时为兴

元元年四月,终年七十四岁。第7页十二、(课标全国Ⅰ,4—7,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

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

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

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

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

政、边备、守御,数条上廉价。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

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

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

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

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

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

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

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第8页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助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第9页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受灾民众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勇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查部属,曾

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

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

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故乡。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第10页十二、1.答案

A登:考中。2.答案

B②为侧面表现马文升恪尽职守;③是对太子劝导;④表现马文升忧民之情。方法点拨解答筛选文中信息题,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3.答案

D“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故乡”不正确。原文最终一句话意为“大盗到

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去”。命题分析这类题普通以“选非”形式考查,常见设误方式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

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混同因果、时序错位(时间次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等。4.答案(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些人敢望其项背。(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初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解析(1)耆硕:年高德劭。推心:诚心诚意。(2)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第11页方法技巧文言句子翻译,最基本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致一致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要“保

留”;对古汉语中同义重复词语能够“省略”其中一个,有些无须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

虚词也能够“省略”。[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外貌漂亮出众,多力气。考中景泰二年进士,授官御史。先后巡视山西、湖广,刚

直不阿品格很显著。成化初年,召为南京大理卿。平定满四之乱,记功晋升左副都御史。救助

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亡百姓,政绩很显著。这期间于黑水口击败贼寇,又于汤羊岭击败贼寇,

刻石记功而还。晋升右都御史,总管漕运。淮、徐、和发生饥荒,调拨十万石江南粮食,五万

两盐价银救助百姓。孝宗即位,召拜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马文升上书议论十五件事,都经讨

论而施行。皇帝在藉田耕作,教坊用杂戏进献。马文升严正地说:“新天子应该知道农事艰难,

要这些干什么?”皇帝马上责令撤去。第二年,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像以前一样提督团营。天

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时在边塞窥伺。马文升严格查核众将校,罢免贪婪懦

弱者三十余人。奸邪之人非常怨恨,夜里拿着弓箭在马文升门前窥伺,有人写诽谤文书射入

东长安门内。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屡次分条第12页上奏利于治国、合乎时宜提议。只要有利于国家事,应该说,即使不属于自己职分,也

言无不尽。曾经认为太子年满四岁,应该早日教诲,请求选择醇厚慎重年高德重熟知书史人,

抚养扶持,全部言语行动都用正道来教诲。山东长久干旱,浙江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请求

命令相关部门赈救抚恤,训练士兵以防范意外。皇帝都认真地采纳。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

年高德劭,皇帝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些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代

替屠滽,倪岳逝世后,用马文升代替。南京、凤阳狂风暴雨毁坏房屋,拔起树木,马文升请求皇帝

降低膳食,撤去音乐,培养仁德降低过失,驾临御前讲席,杜绝游宴,停顿不紧急事情,停顿额外

织造,赈济饥民,搜捕盗贼。很快,又上奏吏部职掌十件事。皇帝都褒奖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已

经转移由宦官把持,马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请求离职,皇帝同意了。马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

州城去。说到当初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逝世,享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有文武之

才,长于随机应变,朝廷主要决议往往等他决断。功劳在边防重镇,外国都听到他威名。尤其

重视气节,为人品行方正,正道直行。逝世后过了一年,大盗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

离去。第13页一、(天津,8—13,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

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

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

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愿。

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

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

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

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

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

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愿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

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愿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

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第14页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

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1.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岁凶,横道伤杀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第15页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组是(3分)

()A.

B.

C.

D.

第16页3.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一组是(3分)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⑥行苟离俗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第17页4.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合理一项是(3分)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第18页5.以下对原文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3分)

()A.王充极少说他人短处,而愿意说他人优点。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出色高雅朋友。C.王充做官不计较俸禄多少和官位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为人处世,多采取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

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6.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8分)(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3分)(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3分)(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2分)第19页一、1.答案

A凶:闹灾荒。2.答案

CA.兼词,在那里;形容词词尾,……样子。B.介词,因为;介词,把。C.都是连词,表转

折。D.代词,他;疑问副词,莫非。3.答案

A③句说王充文章观点新奇,与众不一样。⑤句写王充生活方式和治学态度、风

格。⑥句写是他人。4.答案

C依据语句对称特点,可确定C项正确。原文标点为:“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

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5.答案

B“他追求好名声”错,原文说他“不好徼名于世”。6.答案(1)恰好赶上社会动荡,(他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2)他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看法相违反,但听到最终,大家就会认为他观点是正确。(3)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一样言论。解析(1)会:恰好,适逢。为……所:被动句。(2)诡:违反、违反。是:意动使用方法,认为……正确。(3)淫:沉溺。甘:乐于。第20页疑难突破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需要翻译助词能够删掉,省

略内容要依据上下文补充,这么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赋分点,翻译时

确保赋分点落实,如此题中“会”“诡”“淫”“甘”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

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还要注意翻译完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整理,使句意通

顺。[参考译文]王充,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分封在会稽郡阳亭。才一年因变乱而

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

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拦路杀伤过路人,所以仇人众多。恰好赶上社会动荡,他祖父担心

被仇人抓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

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父亲。王家祖祖

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仗着自己勇力欺凌别

人。以后,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搭档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搭档们都喜欢捉

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第21页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

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

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

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天天能背诵一

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涵养好了,就又告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

到许多人好评。所读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

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人,他能够整天不说话。他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看法

相违反,但听到最终,大家就会认为他观点是正确。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

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知名,不为个人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他人优点,极少说

他人缺点。能够原谅他人大错,也惋惜他人细小过失。喜欢隐蔽自己才能,不好自我炫

耀。尽力把涵养操行作为做人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

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

也不怀恨。穷得连蔽身简陋住宅都没有,但心情比王公大人还要舒畅;卑贱得连斗石俸禄都

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尤其悔恨。处于逸乐

之中时不放纵自己欲望,处于贫苦时候也不降低自己气节。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第22页同言论。当初流行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它们

虚实真伪。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认识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

但只要他品行不一样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人,不喜欢滥

交一些庸俗之辈。所以,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

终不去辩白,也并不所以而怨恨那些人。二、(山东,9—13,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

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

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

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

贞曰:“孝子既无弟兄,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饣亶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第23页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

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

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

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

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

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

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认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

“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

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第24页1.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B.工草隶虫篆工:擅长C.唯贞与卓独不坐坐:受株连而获罪D.贞累启固辞启:禀告第25页2.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项是(3分)

()A.

B.

C.

D.

第26页3.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3分)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

师为贞说法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

为贞说法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

师为贞说法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

为贞说法第27页4.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一项是(3分)()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读过就能背诵,有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诗就深

得长辈称赞。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

确亲笔所作。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逝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

未曾间断。D.母亲逝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久供他

儿子吃穿。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

也。(6分)(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第28页二、1.答案

A奇: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对……感到惊奇。2.答案

BA.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必定语气,不译;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B.均为连

词,假如。C.副词,才;副词,于是,就。D.连词,于是,就;动词,依靠,凭借。3.答案

B可先通读所给语句,明确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或者说了什么话;然后分析四个选项

不一样点断之处;最终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初读文句确定,“父蔺”在为母亲阮氏服丧期间,

“不食泣血而卒”,据此排除A、C两项。“华严寺”做“共往”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

除D项。4.答案

C“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错误。自“太清之乱”至“太建五年”,谢母先出家

于宣明寺,后得到谢贞族兄谢暠快要二十年供养。第29页5.答案(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

辞,不曾参加。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解析

(1)异志:叛变或篡逆意图。辄:副词,总是。雅:一向或非常。钦:钦敬,敬重。弗之罪:宾

语前置句式,即“弗罪之”,不怪罪他。(2)及:到,等到。笃:特指病重。省:问候,探望。问以后事:状语后置句式,即“以后事问”,问他后

事。第30页[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是晋朝太傅谢安九世孙。父亲谢蔺,是正员外郎,兼任散骑常侍。谢

贞小时候聪敏,有淳厚性情。祖母阮氏先前苦于中风眩晕,每次发病便一两天不能吃东西。谢

贞当初七岁,祖母不吃,他也不吃,亲戚族人无不为此惊奇。母亲王氏,教授谢贞《论语》《孝

经》,他读完便能背诵。八岁时,曾作五言诗《春日闲居》,从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尤其才能,对

亲戚说:“此儿未来可成大器,至于‘风定花犹落’一句,能够追步谢惠连了。”十三岁时,大致

通晓《五经》要旨,尤其擅长《左氏传》,擅长草书、隶书、虫篆书。十四岁时,为父亲守丧,在

地上号啕大哭,以头叩地,几次气息断绝又恢复过来。当初,父亲谢蔺为母亲阮氏守丧,不吃东西,

哭泣出血而死,家人宾客怕谢贞也会如此,叔父谢洽、族兄谢暠于是同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

谢贞说法。禅师对谢贞说:“你这个孝子已经没有弟兄,非常需要自己珍惜自己,假如忧伤过分

而危及生命,谁来赡养你母亲呢?”今后谢贞才稍微吃了一些稠粥。第31页太清之乱,亲属离散逃亡,谢贞在江陵陷没,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母亲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

受禅,谢暠回返乡里,供养谢贞母亲快要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还朝。等到始兴王叔陵任扬

州刺史,推荐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征召谢贞为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

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加。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很快高宗驾崩,叔陵叛逆,官府中许多人都被牵连逮捕,唯独谢贞与阮卓没有受株连而获罪。后主于是下诏令让谢贞入宫执掌中宫管记,改任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被任命为都官尚

书,请谢贞撰写让表。后主览表后感到惊奇,曾在宴席间问周确:“你让表是你自己写吗?”

周确回答说:“我让表是谢贞所作。”后主便命舍人施文庆:“谢贞在王处,没有俸禄,能够赐

给他一百石米。”至德三年,谢贞因为为母亲守丧离职。很快,诏令还府。谢贞屡次启奏果断辞去任命。诏令说:

“虽知你哀痛在心,但官府需得人才,可便勉力快速还府。”谢贞哀痛彻骨,身体瘦弱,最终还是

不能到官府。当初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都来问候谢贞,见他身体似骨而立,徐祚等人

悲伤着叹息。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谢

贞说:“小儿年刚六岁,情寄不能忘,敢请为托。”谢贞当夜死去。后主问姚察道:“谢贞有什么

亲属?”姚察便禀告说:“谢贞有一个六岁儿子。”于是诏令长久给予衣服、粮食。第32页三、(江苏,6—9,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

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

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认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

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认为奇才。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

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

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

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认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仪式,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

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

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第33页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初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

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

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

奖励,认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第34页1.对以下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说2.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讲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域。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8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4.依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特点,不超出30个字。(4分)第35页三、1.答案

C置:弃置,放弃。2.答案

B“三代”在文中应指“夏商周三代”。疑难突破单纯看选项内容,“三代”指曾祖、祖父、父亲没有错,“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

填报三代履历”也没有错,但只要联络语境“乃博考三代仪式”就能够知道是错误。“博

考”是广泛考证意思。显然是不可能考证祖父三代履历。3.答案(1)我超出容甫,是凭借官位;假如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逝世后家道衰落,关心慰问超出朋友生前,因为他本性就是这么忠实

厚道啊。解析(1)“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先”后面省略了“于”。第一处“以”是“凭借”

意思,第二处“以”是“按照,依照”意思。“北面”是“尊人为师”意思。(2)“相”,偏指一方。“存问”,慰问,问候。“笃厚”,忠实厚道。“然”,这么。4.答案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解析题中提醒明确而详细,“第三段”通知答题区域,“治学、为文”明确了答题指向,“不

超出30个字”则是硬性要求。依据“先生于……不综览。乃博考……。又深于……”不难得

出“治学”特点;依据“为文根柢……,陶冶……,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不难得出“为

文”特点。第36页[参考译文]先生名叫汪中,字容甫,是江都人。年少时丧父,喜爱学习。家贫买不起书,帮助书商在集市上卖

书,于是读遍了经史百家之书,而且看过就能记下来。二十岁时候,参加提学官主持考试,写

《射雁赋》被评为第一,补录为附学生员,所写诗词和古文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仪征运盐

船失火,烧死人无法计算,先生写了《哀盐船文》,编修杭世骏为它写序,认为这篇文章惊心动

魄,一字千金,汪中所以名声大著。当代通晓古今、学识渊博儒者如朱筠学士、卢文弨学士,

看见先生撰写文章,都赞叹称扬,认为他是个奇才。先生二十九岁时,才开始专门研读经书之类书籍。侍郎谢墉到江东担任提学官(掌管江东学政

并主管考试官),特意选拔先生为拔贡生。每次考试,另外贴一张榜,侍郎名字排列在众位生员

前面。侍郎曾经对他人说:“我超出容甫,是凭借官位;假如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

师。”先生就是像这么被人看重。文正公朱筠到浙江担任提学官,先生前往拜见,回答叙述扬州分割占据一方土地事迹、为守节而死人士,创作三千字《广陵对》,(《广陵对》)博通古

今,是天下奇文字。尚书毕沅在湖广担任总督,招揽精通文学读书人。先生前往应职,为之

撰写了《黄鹤楼铭》,此文和安徽歙县孝廉程瑶田书石、嘉定通判钱坫篆书匾额,被当初

人称为“三绝”。第37页先生对于六经、诸子百家、史家和诗文、金石学问,没有不通晓。于是广泛地查考夏商周

三代制度礼仪,至于对古书中字句解释、名号物类事物吉凶,他用自己叙述做了补充,写

了《述学》内外篇。(他)又深入研究了《春秋》,写了《春秋述义》,看法和议论超然非凡,评论

人认为这是自唐朝以来从未有过。写文章以经史作为根基,又为汉魏风骨所影响,不沿袭欧

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流派,却取法古人,所以高远独立地形成一家之言。先生天性朴实直率,不修饰仪容举止,痛恨当初所为都要考究阴阳禁忌、听从佛道神仙鬼怪说

法,不遗余力地指责它们。而每当碰到美好一行、一文一诗,便不停地称颂。他侍奉母亲因为

孝而闻名,贫穷而没有食物供养长辈,就卖掉自己文章来供养,在长辈身边伺候劳作,不嫌麻烦,

不觉耻辱。他对那些老友旧交逝世后家道衰落,关心慰问超出朋友生前,因为他本性就是这

样忠实厚道啊。先生五十一岁时,在杭州西湖边逝世。先生,是我父亲推崇佩服人。他学问和品行,私下从我父亲那里听说很久了。而先生对我讲相关《尚书》解释很是赞赏勉励,认为能够读(我)父亲书,(我)就又有了知己感觉。我

即使不擅长写文章,还是想略举大要地陈说一下,来告诉后代君子。第38页四、(天津,8—13,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李台州传[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

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

?”从

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

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

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

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

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

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

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第39页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宗质负其母

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底,宗质亦白首

矣。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

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

,亦未知其

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

夫人,终生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

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认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

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

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

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选自《杨万里集笺校》)第40页1.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遭遇B.愿霁怒霁:停顿C.除知台州除:罢免D.终生饮恨饮:含着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虚词,最恰当一项是(3分)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③宗质负其母

归④予一见不敢再

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第41页3.文末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合理一项是(3分)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台州“至孝”一组是(3分)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⑥觌无子,子台州之子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⑤⑥D.②④⑥第42页5.下面对原文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

伤。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逝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

颂其事迹。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重视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劝戒世风

之意。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

明。6.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8分)(1)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第43页四、1.答案

C除:授;拜(官职)。2.答案

C①“必……乎”为固定句式,表揣度语气。②“乃”是承接连词,表示前后两事在

情理上顺承或时间上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从语意上看前后有顺承关系,

故选“乃”。③“以”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而”,作连词,连接动词“归”,而介词“于”后

只能跟名词,故选“以”。④“也”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者”普通用在句中表停顿。此为句

末语气词,故选“也”。3.答案

B“未尝失母”为完整表述,后面断开;“不待求母”为动宾短语,后面断开;“或忽而

不敬”与“或悖而不爱”形成对偶,中间要断开;“独……欤”为固定句式,前面要断开。4.答案

A③是两人未真正认识之前李台州说话,不能表现“至孝”;④写知道彼此为母子

后两人痛哭,不能表现“至孝”;⑥是写曾觌,不能表现李台州“至孝”。5.答案

B

“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原文是“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

…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6.答案(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地方李台州依然这么,一直没有找到。(2)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3)像李台州,他事迹莫非和朱寿昌有什么不一样吗?这不就是所说至孝和神明相通吗?第44页解析翻译句子,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①重点词,如秩(任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竟(始

终)、揖(名词作动词,作揖)、异(不一样)、兹(这);②特殊句式,如礼以客主(以主客之礼对待)、

兹不谓之(这不是叫作,这不是所说)等;③语句要通顺。[参考译文]李台州名宗质,字某,是北地人,但不知在什么郡里。母亲姓展,是父亲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

之乱,母子失散。宗质因为父亲功勋取得入仕权利,长大后,做官所到之处必定寻找母亲,但终无

所获。他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找遍东南一带都没有,会不会在蜀

地呀?”(于是)跟随司马季思到西面去。船只经过各州,若是郡县、村市,他一定登岸,遍地大

声呼号,喊“展婆,展婆”。到天黑,哭泣着回来,也不愿吃饭。司马家人也为他哀痛,必设法宽慰

劝解他,他才一边抽咽一边勉强吃点东西。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地方李台州依然

这么,一直没有找到。抵达荆州,又是这么。天天早晚哭号,直至咽喉疼痛,气息虚弱,才在茶楼休

息一下,哭泣流泪。坐了一会儿,一个老年女乞讨者走到他跟前,躬身作揖说:“大人给我一两文钱吧。”宗质站起

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喝过茶后,问她居处、姓氏。老人却勃然大怒说:

“大人能给我几个钱,何须急忙问我姓名?我并非乞丐。”宗质站起来恭敬地道歉说:“我内心第45页惶恐,触怒了阿婆。希望你平息怒气,不妨说说,有什么坏处呢?恐怕是邻里或者亲戚,我愿倾其所

有为您祝福。”老人面露喜色说:“我姓氏尤其,不可对他人说。”宗质极力哀求,她突然说:

“我姓展。”宗质诧异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说:“您是我母亲啊。”老人说:“大人不要误

会,我儿子有胎记,右边腋下有颗紫痣,大小若杯口。”宗质起身拜了拜说:“对。”袒露右臂

让她看,于是母子两人拉着手哭了。观看有上百人,无不感叹哭泣。宗质背着他母亲回来,季思与家人子也哭了。从此边做官边奉养母亲十多年,母亲以高龄寿

终,宗质也老了。宗质在乾道庚寅时在洪州任副职,当初我做奉新县令,屡次造访他,不知道他们母子分离事。

第二年,我在中都做官,宗质抵达朝廷,被授予台州知州。朝中大臣说:“李台州,是曾觌亲家。

曾觌没有孩子,就把李台州孩子当成自己孩子。”没有再见面,我也不知道他孝迹。十七年后,李台州已经逝世,我与丞相京公同朝辅政。谈话间,京公为我说起李台州母子事。

我八岁时,母亲逝世,终生饱含遗憾。听到他事,我哭泣不止,内心触动,为他作传。称赞说:孔子说:“对父母至孝、对弟兄至爱能够与神明相通。”就像李台州,生下来不知有失

散母亲,长大后知道寻找母亲,寻找而不得,找不到又不停顿,走遍大半天下,到老才找到母亲。

当年苏东坡颂赞朱寿昌,至今咏叹,传为美谈。像李台州,他事迹莫非和朱寿昌有什么不一样吗?第46页这不就是所说至孝和神明相通吗?若不是至孝怎能与神明相通,若非与神明相通怎能找到母

亲?我每次对士大夫说起这件事,听到人必定哭泣。谁没有母亲?有母亲谁没有这个心呢?那

不曾失去母亲,有母亲在无须寻找母亲,对母亲存在疏忽或不孝敬母亲,或是悖逆不关爱人,

又居心何在?五、(江苏,6—9,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愿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

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

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

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

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

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

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

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

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第47页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

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

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

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

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

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父亲,张岱曾祖父。②藨蓘:耕耘。第48页1.对以下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矣事:从事B.病目眚病:疲惫C.詈不佳詈:责骂D.令五县会鞫之鞫:审讯2.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逝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他人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经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碰到难题,无法处理,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4.依据文中张汝霖科举经历,概括当初科举考试相关特点。(4分)第49页五、1.答案

B病: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为“患病”。2.答案

D黄贞父并非碰到难题无法处理,而是“将以困张广昌”,即有意为难张汝霖。3.答案(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事业。(2)朋友用经书中考题彼此商议,(考题)一传入他耳汉字章马上就形成了,以后再有谈到(考题)

,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解析(1)已,算了;还,回家;以,连词,表目标;期,期望,希望;坠,损害、毁掉、堕落;先业,祖先事

业。(2)经书题,即经书中考题;相商,即相互商议;文立就,即文章马上就形成了;言及者,指谈到此

事。4.答案考生书法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喜好

直接决定考试结果。第50页解析从文章第一段中“少不愿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能够看出书写优劣对

考试成绩有影响;从“输粟入太学”可知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从邓文洁面试张汝霖“六十而

耳顺”(出自《论语》)题目以及“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可知考题出自经书;从张汝霖考试前

后不一样遭遇可知考官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参考译文]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幼年兴趣古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不愿学习书法,字体粗拙难看,到官府

应试,总是考不中。于是交纳钱粮进入太学,滞留困厄二十年。他父亲文恭公逝世后,家中灾难

渐渐到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走梯子,经过轴轳传递食物,三年不曾下楼。江西邓文洁公到

越地来,凭吊文恭公,文恭公墓地上树木已经有两手合围粗细,(文洁公)拉着树枝泫然泪下,悲

伤呜咽着离开。祖父送他送到邮亭,文洁公面对祖父愁闷不乐,大约因为文洁公听信忌恨祖父

人话,说祖父违逆祖训开酒店,不从事文墨之事很久了,所以见到祖父就叹惜。这天将要分别,

(文洁公)看着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事业。”祖父哭泣

着说:“侄子命不好,只是努力但没有收获罢了,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文洁公说:“有这回

事吗?我姑且当面考考你。”于是随手拿出“六十而耳顺”题目,祖父提笔成文,不加删改。

文洁公惊喜,击节而叹说:“你文章应该在世间闻名,何止是登科留名啊?阳和子大约能够瞑目第51页了!”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到南都,在鸡鸣山读书,日夜不停息,患了眼疾,卧床静休三个月。朋友用

经书中考题彼此商议,(考题)一传入他耳汉字章马上就形成了,以后再有谈到(考题),他就

堵住耳朵不敢听了。参加考试时,没有到正午,就完成试卷,试卷落到一个老教谕手中。老教谕

拿着试卷,呈给大主考九我李公,被责备不好,命令再呈上,呈上后又认为不好,再呈上,一直到四五

次,房间里试卷快没有了,教谕愤恨地哭泣。李公搜拣他试卷少了七卷,责问教谕,教谕说:“那

七卷文笔很不通,留下作为笑料吧。”李公说:“快把你那笑料取来!”李公一看到(那七卷),拍

手称赞,整理收藏好试卷以待校勘。《易经》科考试,便准备把祖父确定为第一,龚三益第二,其

余全都归入高等。乙未年,祖父考取进士,授予清江令官职,调到广昌任职,同僚中官吏大多有名而谦恭待人。黄

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轻视祖父为富家子弟。上级正下发疑难案件,命令五县一同审理。黄贞父

对同僚说:“按通例这案子应该交付给我,我不接,你们也不要接,我将要拿这个来使张广昌困

窘。”祖父知道他意思,也不果断推辞,便下笔写几千字,引经据典,断案像老练官吏。黄贞

父吸着气张着嘴说:“奇才!奇才!”于是和祖父结为朋友,成为莫逆之交。祖父任职满六年,考评

卓异名列第一。第52页六、(四川,8—12,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

补尚书都令史。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

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

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

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

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

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

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

敬业乐群,突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

未见久学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

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第53页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

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能够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

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

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

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

十篇。(节选自《晋书·虞溥传》)第54页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反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都相同一项是(3分)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B.咸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8分)(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4分)(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分)4.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明概括。(5分)第55页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

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选自《隋书·经籍志四》)第56页六、1.答案

B渝:改变。2.答案

BA.前者是表目标连词;后者是介词,表时间,“在……时候”。B.介词,相当于

“于”。C.前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后者是介词,表对象,对于。D.前者为连词,表并

列;后者为连词,表转折。3.答案(1)学习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他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马,也就能成

为骏马这一类马;仰慕颜渊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人。(2)然而积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尘土而使极高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

有方法成功。解析(1)患:担忧,忧虑。之:这么。“徒”和“伦”在课文《过秦论》中出现过,意为“同一

类人”。由此也可推断“乘”和“马”是一个意思。(2)匪:通假字,不,没有,课文《诗经·卫风·氓》中有“匪来贸丝”句,能够借鉴。理:名词作状语,按

道理。由:方法,路径。济:成功。第57页4.答案(关键点)①学习目标:立业,立德。②学习态度:立志,勤奋,执着,专心。③学习方法:正心修

行,循序渐进,积累,贯通。解析虞溥“奖训学人”内容集中在“文学诸生……不至邪!”:“文学诸生……渝者也”

主要提出学习目标,“夫工人之染……效乎!”主要提出学习态度,“今诸生……不至邪!”主要

提出学习方法。“文学诸生……渝者也”关键句为“学之染人”。“夫工人之染……效

乎!”关键句是“内正其心,外修其行”“锲而不舍”。“今诸生……不至邪!”关键句为

“匪志匪勤,理无由济”“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依据这些关键句概括即可。5.答案(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

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解析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注意句中一些常放于句首关键虚词,如“乃”“因”“遂”,以

及常表言说、希望、结果用来引出下文文言实词,如“言”“冀”“卒”等;其二,注意题

中要求“限画8处”;其三,要通读几遍材料,确保语意贯通。第58页[参考译文1]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亲虞祕,当过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其为官之地陇

西,专心于研究古代典籍。郡守以孝廉举荐他,授予他郎中之职,后又补为尚书都令史。很快虞溥升迁为公车司马令,又被任命为鄱阳内史。虞溥大力兴办学校,广收学徒,以公文知会

下辖各县说:“学习是用来定情理性、积累更多善行。情感在内心确定下来,并表现在外部

行动上,在内心积累善德,而声誉显于教化之中,所以普通人品性跟随教化而改变,善东西积

累多了,那么习俗和品性就形成了。尧舜那个时候,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赐德行;等到教化

被废弃,家家又都有能够被杀人,这莫非不是教化而成习俗,教化改变人心成效吗?自从汉朝

廷对天下失去控制,天下分崩离析,江表被仇寇阻隔,长久停顿了朝廷教化,学校教诲,也废弃

不兴。现在天下统一,万里同轨,普天下黎民百姓,都在太平盛世中休养生息,应该(引导民众)

崇尚淳朴道德,广开学业,来应太平之世,光大昌明教化。”于是详细地制订了条规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来到这里学习有七百多人。虞溥就写了一篇文章来劝勉奖训他们,文章说:第59页各位都是戴冠束带之人,年轻而志向远大,刚才步入学校,学习典籍,这是成就理想事业,树立品

德根基。圣人之道淡泊而乏味,所以初学者不是很喜欢。等到学满一个月,所看越来越广,

所学习也越来越多,天天听到不曾听过,天天看到不曾看过,然后心里便豁然开朗,敬于学

业,乐于群学,自己不知不觉地就被深广教化陶冶培育了,至深道理也就进入自己精神中

了。所以,学习比画画对人影响更大。我看到过画出画久了后就会褪色,不曾看到人学习得

久会变坏。工匠(给布料)着色,先处理好布料底色,然后才给它上色;底色打好了,新色料积于其上,着色

工作才算完成。学习也有自己底色,孝悌忠信就是底色。君子于内要使自己心正,于外要注

意自己行为,行为有一定进步了,就来学习文化,文质彬彬,这以后就成其品德了。学习人

不担心才智赶不上(他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马;

仰慕颜渊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人。又(有些人)说,雕刻一个物件而轻言放弃,即使朽木也

不会雕成;雕刻一个物件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属也会刻成。这不就是学习效果吗?第60页现在各位学子口中念着圣人典籍,身体娴习着学校教诲,等到三年之后,就能够小有所

成。且美好名声处处流传,雅致声誉天天都有新改变,朋友钦佩而为你高兴,朝廷官员对

你敬仰和赞叹。就这么,州郡府县都来给你任命,你能够选择职位来做官,不也是一件美事吗?至于写出美文,展现文采,挥毫书写,称扬述说天下事务,探索研究深奥道理,让杨雄、班固藏起自

己笔写不出文章,董仲舒张口结舌说不出话,也就是身怀大才,原来就不是普通人了。然而

积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尘土而使极高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方法

成功。各位学子假如断绝俗世琐事,专心学习,用一点点积累小来逐步进步到大,那么也

只是有迟缓,有快速,有走在前头,有落在后面问题,又有什么堵滞不会被疏通,什么远

方不能抵达呢?虞溥处理政务严格但不鲁莽,风尚教化盛行,还有白色祥瑞之鸟在郡府庭院栖息。虞溥还为

《春秋》经、传写注解,撰写了《江表传》以及其它文章诗赋几十篇。[参考译文2]楚国有位贤臣叫屈原,遭受小人谗言而被流放,于是写下了《离骚》等八篇诗文,述说自己离

别和思念愁苦,申述抒发自己内心情感,表明自己清白,凭借这些文章来委婉地讽谏君王,

希望君王能觉悟过来,但最终君王也没有反省觉察过来,于是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去。第61页七、(四川,8—12,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

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军临川王行从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

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

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