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全卷共10页,24小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共5题,19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日臻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逻辑不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善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强化逻辑训练。(摘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有删改)材料二:语言和逻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不能用常理来衡量。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摘自张炼强《修辞艺术探新》,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某种意义上讲,逻辑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必须在逻辑同时是科学和艺术时,这一目的才能实现。B.人类理性的活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C.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公理出发,先证明一些简单的定理,再以这些简单的定理作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D.语言和逻辑二者密不可分,语言运用的艺术,既受到逻辑的制约,又可以突破逻辑的束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人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潜在逻辑能力,这种能力具有“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B.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语言运用艺术在某些情况下,突破了逻辑规律的框框,使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C.材料二中引用《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例子,是为了反面论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具有深邃的逻辑基础。D.人们要发挥出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需要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B.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运用了哪些方法使论证增强说服力?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5.有的诗句看似无理,实际上因蕴含着深邃的逻辑基础而别有理趣,产生了“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如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写出了李白的自信和狂放,这其中就包含着一个省略三段论逻辑推理。请仿照下面对材料二中的句子的分析示例,将这个省略三段论推理完整表达出来。【示例】诗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无理处:离人泪染醉霜林。逻辑基础:(大前提)所有的液体,都是可以用之染物的。(小前提)离人泪是液体。(结论)离人泪是可用之染物的。【仿写】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无理处:千金散尽还复来。逻辑基础:(大前提)天生有用之材,千金散尽后能够再得来。①(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代父子海明威这一会儿尼克开着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天色快要黑了。他还一直在那里想父亲的事情。寒冬天气父亲胡须里结着霜花,一到热天却又汗出如浆。他喜欢顶着太阳在地里干活,这本不是他的分内事,他就是爱干些力气活儿——尼克可就不爱。尼克讨厌父亲身上的那股气味。一次父亲有一套衬衣缩得自己不能再穿了,就叫他穿,他穿着觉得直恶心,就脱下来扔在小溪里,上面用两块石头压住遮好,只说是弄丢了。父亲叫他穿上的时候,他对父亲说过那有股味儿,可父亲说衣服才洗过。衣服也确实是才洗过。尼克请他闻闻看,父亲生了气,拿起来一闻,说蛮干净,蛮清香。等到尼克钓鱼回来,身上的衬衣已经没了,说是给他弄丢了——就为撒了这个谎,结果挨了一顿鞭子。事后,他就把猎枪上了子弹扳起枪机,坐在小柴间里,柴间的门开着,从门里可以看见父亲坐在门廊的纱窗下看报,他心里想:“我一枪可以送他见阎王。”到最后他的气终于消了,可想起这猎枪是父亲给的,还是觉得有点恶心。他摸黑走到印第安人的营地上,去散散这股气味。等到他抽上了香烟,他那个鼻子可就不那么尖了。这倒是件好事。捕鸟猎犬的鼻子愈尖愈好,可是人的鼻子太尖就未必有什么好。“爸爸,你小时候常常跟印第安人一块儿去打猎,你们是怎么打的呀?”“这怎么说呢。”尼克倒吃了一惊。他没有注意到孩子已经醒了。他看了看坐在身边的孩子。他已经进入了独自一人的境界,其实这孩子却睁大了眼在他身边。也不知道孩子醒了有多久了。“我们常常去打黑松鼠,一打就是一天。”他说,“父亲一天只给我三发子弹,他说要这样才能把打猎的功夫学精,小孩子拿了枪噼噼啪啪到处乱放,是学不到本领的。我就跟一个叫比利·吉尔贝的小伙子,还有他的妹妹特萝迪,一块儿去打。有一年夏天,我们差不多天天都去。”“真怪,印第安人也有叫这种名字的。”“可不。”尼克说。“跟我说说,他们是什么样儿的?”“他们是奥杰布华族人,”尼克说,“人都是挺好的。”“跟他们做伴,有趣儿吗?”那段日子真是刻骨难忘啊,以后你每到一个地方,只要那儿住过印第安人,你就嗅得出他们留下过的踪迹,空中药品的气味再浓,嗡嗡的苍蝇再多,也压不倒那种香草的气息,那种烟火的气息,还有那另外一种新剥貂皮似的气息。即便听到了挖苦印第安人的玩笑话,看到了苍老干枯的印第安老婆子,这种感觉也不会改变。也不怕他们身上渐渐带上了一股令人作呕的香味!也不管他们最后干上了什么营生。他们的归宿如何并不重要,反正他们的结局全都是一样。当年还不错,眼下可不行了。再拿打猎来说吧。打下一只飞鸟,跟打遍天上的飞鸟其实还不是一回事,鸟儿虽然有形形色色,飞翔的姿态也各不同,可是打鸟的快乐是一样的,打头一只鸟好,打末一只鸟又何尝不好。他能够懂得这一点,实在应该感谢父亲。“你也许不会喜欢他们,”尼克对儿子说,“不过我觉得他们是挺惹人喜爱的。”“爷爷小时候也跟他们在一块儿住过,是吗?”“是的。那时我也问过他印第安人是什么样儿的,他说印第安人有好多是他的朋友。”“我将来也可以去跟他们一块儿住吗?”“这我就说不上了,”尼克说,“这是应该由你来决定的。”“我到几岁才可以拿到一把猎枪,独自个儿去打猎呀?”“十二岁吧,如果到那时我看你做事小心的话。”“我要是现在就有十二岁,该有多好啊。”“反正那也快了。”“我爷爷是什么样儿的?我对他已经没啥印象了,就还记得那一年我从法国来,他送了一把气枪和一面美国国旗给我。他是什么样儿的?”“他这个人可怎么说呢?打猎的本领了不起,捕鱼的本领也了不起,还有一双好眼睛。”“比你还了不起吗?”“他的枪法要比我强得多了,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打飞鸟的神枪手。”“我就不信他会比你还强。”“喔,他可强着哩。他出手快,打得准。看他打猎,比看谁打猎都过瘾。他对我的枪法是很不满意的。”“咱们怎么从来也不到爷爷坟上去祷告祷告?”“咱们的家乡不在这一带。离这儿远着哪。”“在法国可就没有这样的事情。要是在法国咱们就可以去。我想我总应该到爷爷坟上去祷告祷告。”“改天去吧。”“以后咱们可别住得那么远才好,要不,将来我到不了你的坟上去祷告,那怎么行呢。”“那以后再瞧着办吧。”“你说咱们大家都葬在一个方便的地方行不行?咱们都葬在法国吧。葬在法国好。”“我可不想葬在法国。”尼克说。“那也总得在美国找个比较方便的地方。咱们就都葬在牧场上,行不行?”“这个主意倒不坏。”“这样,我在去牧场的路上,也可以在爷爷坟前顺便停一停,祷告一下。”“你倒想得挺周到的。”“唉,爷爷坟上连一次也没去过,我心上总觉得不大舒坦啊。”“咱们总要去一次的,”尼克说,“放心吧,咱们总要去一次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尼克讨厌父亲衬衣的味道,也能闻到印第安人的各种味道,可见当时的尼克是个嗅觉灵敏的人。B.尼克和孩子聊起与印第安人一起打黑松鼠的经历,表现出他回答孩子问题时的耐心,也流露出他对孩子的爱。C.通过尼克的讲述,尼克的儿子对爷爷更加了解,他多次表示想去爷爷坟上祷告,体现出尼克儿子的懂事。D.当尼克的孩子提议“别住得那么远”时,尼克说“那以后再瞧着办吧”,说明尼克更喜欢住远的地方。7.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回到过去,描述了尼克和父亲的事情。B.小说中人物对话,用语简洁清晰,叙述直截了当,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风格。C.小说善于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其中尼克父亲的形象通过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进行正面塑造。D.“两代父子”小说主题含蓄蕴藉,体现了海明威创作“冰山原则”的特点,浓缩了两代父子之间不一样的关系。8.小说主体部分是尼克和儿子的对话,请分析文中对话描写的作用。9.对于父亲,尼克的情感是复杂的,他对这段父子关系的反思反映在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上。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共9题,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5题,21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①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榆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②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③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④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此孔氏之所治也。”⑤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⑥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大道也。”⑦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至泽畔而求之。⑧客曰:“子将何求?”⑨孔子曰:“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辛相丘也。”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至今,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凌。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太多事乎?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总;莫之顾而进,谓之佞;希言道意,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伪纵恶,谓之愿;不择善否,偷拔其所欲,谓之险。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此四患也。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选自《庄子·杂篇·渔父》,有删改)10.文中画破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B.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C.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D.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宰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彼何为者也?”与《兼爱》中的“当察乱何自起”句式类型不同。B.“鼓”指“弹奏”。与《五石之弧》中的“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树”词性变化一致。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文中泛指官吏。D.“矜”指夸耀自大。与《老子》中的“自矜者不长”的“矜”同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向子贡、子路询问孔子,两人一一回答孔子的籍贯、姓氏和从事的事业,渔父了解后作出了评价。B.孔子听闻子路的转述后,猜测渔父是一个圣人,连忙起身追去,向渔父请教,可见孔子是个好学的人。C.本文渔父直接批评孔子“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太多事乎”,即不在其位不谋其职。D.渔父认为的八种毛病是:越权管事、妄言多语、阿谀谄媚、好言人恶、挑拨离间、狡诈虚伪、不分善恶、以及自私阴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此孔氏之所治也。(2)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14.第⑥段末尾,渔父评价孔子远离大道,他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9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①[宋]秦观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②。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槽③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注】①本首词作于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是秦观的晚年作品。因党派斗争,仕途坎坷,屡次遭贬。②两衰翁:指的是秦观和苏轼,两人自秦观1075年访苏轼以来结下了深厚的师友情谊。③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15.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运用了比兴手法,“飞燕和归鸿”并非在写眼前之物,而词人与苏轼。B.“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将曼妙少女与白发老人对比,落寞之情溢于言表。C.“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出语自然,形象逼真,更兼词人殷勤劝酒,倍觉感人。D.“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三句,以景结情,蕴含深远,虽未言情,自寓景中。16.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完成下面填空。(1)《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这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解释了颜渊关于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的效果。(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共3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卢戆章(1854-1928),字雪樵,祖籍福建同安,是“语文现代化运动的揭幕人”。他致力于“文字救国、教育救国”,一生苦心研究,在语言文字学界创下了七个“第一”:第一个发明拼音字母,第一个发明标点符号,第一个提倡白话文,第一个提倡国语,第一个提倡简化汉字,第一个提倡横排横字,第一个提倡注音识字。②回顾卢戆章的贡献,他不仅留下了宝贵的创新思想和丰硕的实践成果,还展现了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从二十多岁开始,卢戆章______钻研“切音字”四十年。他虽然出身平凡,却怀抱着让所有同胞都能读书爱国的崇高理想,因此______地付出。《一目了然初阶》出版后,在厦门广受欢迎,卢戆章随即投身于教育事业,热情推广他发明的切音字。他在《自序》中表示:“有从而问字者,不惜焦唇敝舌以诱之”:“又恐推行不广,一刊再刊,一生汗血之资,倾之不顾。”1905年,卢戆章克服重重困难,从厦门来到北京,向外务部呈缴新著《中国切音字母》。然而,外务部官员认为其中存在“数处疏误”。卢戆章意识到通过官方推行切音字的道路行不通,于是决定从民间着手推广。他在上海对《中国切音字母》进行了补充修订,并将其更名为《北京切音教科书》出版发行。同时,他还推出了《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1913年,“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他不辞辛劳地赴会参与审定注音字母。他对最终确定的注音字母并不满意,因此继续深入研究。1915年,他在厦门出版了《中国新字》,次年又推出《中华新字》,这些著作最终得到了官方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卢戆章也被公认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和创始人。③卢戆章发明的切音新字为中国拼音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为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的方向,还使汉字的发音更加准确和规范。切音新字的美学特质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将艺术与语言完美结合,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切音新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国语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④卢戆章处处以______之态独占先机,凭借卓越的远见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他______的学术观点和坚定不移的改革意志赢得了后人的崇高敬意。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煞费苦心尽心竭力居高临下与众不同B.苦心孤诣处心积虑高屋建瓴与众不同C.苦心孤诣尽心竭力高屋建瓴独树一帜D.煞费苦心处心积虑居高临下独树一帜19.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其表达准确流畅合逻辑,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发明了拼音字母、标点符号,提倡白话文、国语、简化汉字、横排横字,以及注音识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3题,9分)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句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人们更容易获取和分享信息。因此,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只要人们能发布信息,就一定能成为名人。成为名人之后,就能获利。①所有上网的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神色暗然地站在河边发愣。今天是他的三十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看不起自己,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锁具加工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北省宜昌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项目管理专用合同范本
- 科技健康下的秋季运动伤害预防方案
- 2025-2030年中国玻璃机械市场运行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燃气灶具行业前景趋势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炮纸市场竞争格局与前景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运输钢管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盘式制动器总成产业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社交媒体营销的核心理念与策略
-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
-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规范 通则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 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 YYT 1898-2024 血管内导管导丝 亲水性涂层牢固度试验方法
- 2023年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试题及答案解析
- JIS-D1601-1995-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法
- 高血压肾病护理查房课件
- 基坑开挖影响周边环境与建筑物研究
- 《民事诉讼法》课件
- 环保合规与企业风险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