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开元寺飞天

兴起于十六国,鼎盛于隋唐。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他是佛教的天人和道教的羽人和中原的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第二单元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为主“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1.概况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特点多元共生思想活跃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儒学地位受佛、道挑战的原因(2)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求寻求精神安慰;(1)朝代更替频繁,儒家的传统理论受到挑战;材料一: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二:道教所关心的,是社稷荣衰、战争胜负、命运穷达、人生贫富、寿命长短、前途吉凶、祛病消灾等社会现实问题。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整理(3)儒家学说自身的缺陷,无法对生老病死做出合理解释;(4)佛教和道教符合各阶层现实需求,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三教并行→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根据材料分析:佛教、道教的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材料一: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材料二: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材料三: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南史·郭祖深传》(1)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钱财;(3)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严重威胁政府利益;3、如何应对佛教盛行问题?“三武一宗之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范缜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儒学复兴运动韩愈(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知识拓展魏晋玄学竹林七贤图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2、内容: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3、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总体发展特征:多元共生儒道佛贵儒吸收吸收吸收吸收吸收《虎溪三笑图》朝代代表魏晋南北朝唐朝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杜甫《壮游》节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二、文学艺术建安文学(曹操父子)、田园诗(陶渊明)、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边塞诗:王昌龄《出塞》、岑参《逢入京使》山水诗:王维《竹里馆》、孟浩然《春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1、文学(1)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

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2、书法:①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唯物史观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③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李白《将进酒》节选(736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金刚经碑》(3)隋唐时期融汇、创新: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唐怀素:《自叙帖》二、文学艺术3、绘画顾恺之·洛神赋图(1)东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2)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吴道子,“画圣”。云冈石窟4、石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中西荟萃

民族交融

情景交融三、科技成就领域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学西晋杰出的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火药唐中期的书籍已经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天文学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发展隋唐时期——科技成熟印刷于唐朝,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它于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现为大英博物馆所藏。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交流法显、玄奘至天竺,求得真经万世传鉴真东渡日本传佛法空海---创立日本佛教真言宗(1)传入:高僧来华和中国僧人西行取经(2)外传:鉴真东渡和日本、新罗僧人来华(1)唐都城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3)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音乐、历算、佛教等造纸术等技术汉字、儒学、律令制度、中国化佛教、建筑等2、其他方面特点:“兼收并蓄”、对外开放”、同时承载着政治、经济等交融,逐渐形成隋唐“中国文化圈”。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问题: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1、交流范围广泛、国家众多。2、交流领域全面、政经文教。3、交往渠道众多、贸易佛教。4、交流的双向性、兼收并蓄。5、交流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四、中外文化交流平假名仿“草书”,片假名仿“楷书”偏旁高丽官制示意图学习任务: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日本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京仿照隋唐的长安、洛阳修筑;唐招提寺是“日本国宝”。探究: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1)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孝文帝改革(2)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提供社会条件。江南的开发大运河的开通(3)政治:科举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人才基础。

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宋)杨万里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4)文化:民族交融以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提供多元文化基因。

秦汉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