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讲稿)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讲稿)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讲稿)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讲稿)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讲稿)

腹痛

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内科学》(第205〜210页)

讲授:黄贵华副教授

一、概述

(-)定义:腹痛是指胃脱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

表现的一种病证,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

腹部分为大腹,耻骨以下,脐以上;小腹,脐下正中;少腹,脐

下左右部;脐腹,脐周

(二)文献简史:

1、腹痛来源于《内经》,延伸于《金匮》;

2、《素问・举痛论》认为,腹痛的发生是由于“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

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3、《金匮要略》根据腹痛的不同病因,拟定了大柴胡汤、附子粳米汤、

厚朴三物汤等方剂治疗;

4、《诸病源侯论.腹痛病诸侯》中认为“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5、张仲景对腹痛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在诊法上提出:“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三)范围

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胰腺炎、

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瘢、肠道激

惹综合症、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结石等;应注意排外外科、妇科疾

病者。

二、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内传于里—寒凝热结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咨食肥甘辛辣、饮食不洁,过食生冷)——

病邪郁结——气机郁滞一腹痛

3、情志失调——肝脾不和,气滞血淤——腹痛

4、久病损阳或阳气素虚,脏腑失煦——脏腑脉络不得舒展——腹痛

病机概要

1、总言之病机离不开“不通则痛”

2、腹痛有寒热虚实四端

3、寒热虚实互相兼挟、互相转化

(1)寒邪日久,郁而化热,郁热内结。

(2)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停。

(3)内伤饮食,复感外邪,内外合邪。

三、诊断

1、凡是以胃脱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

痛。其疼痛性质各异,但一般不甚剧烈,且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

肌紧张及反跳痛;

2、起病多缓慢,其痛发或加剧常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

3、腹部X线检查、B超检查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4、应排除外科、妇科腹痛,以及其他内科病证中出现的腹痛症状。

四、鉴别诊断

1、胃痛:痛的部位在胃腔部,常伴有恶心、暧气等胃病的常见症;

2、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鉴别:痢疾腹痛常伴里急后重;霍乱

腹痛伴上吐下泻;积聚腹痛以腹有包块。

3、与外科腹痛相鉴别:一般的外科腹痛病势多较重,先腹痛,后发热,

疼痛剧烈,且压痛点明显,腹膜炎合并有急腹症者,伴有肌紧张和反

跳痛;妇科腹痛常伴有经、带、胎、产的异常。

五、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性质

,实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势不减,痛而有形,得食痛甚;

・虚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时痛甚;

・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遇寒痛剧,得热痛减;

•热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腹胀便秘,得凉痛减,痛在脐周;

・气滞——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撑作痛,得矢气痛减

•血瘀——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痛甚;

・伤食——脱腹胀满,暧气频作,暧后稍舒,痛而欲便,便后痛减;

2、辨部位

・大腹疼痛——多为脾胃,大小肠受病

・脐腹疼痛——多为虫积

•胁腹、少腹疼痛——厥阴肝经受病

•小腹疼痛——膀胱经病变

(二)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郁者散之,

审证求因,审因求证。

(三)分证论治

1、寒邪内阻

・主症: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

・兼次症:恶寒身倦,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尚调;

•舌象:苔白腻;

・脉象:沉紧;

・治法:温里散寒;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方药应用:

(1)腹中雷鸣切痛者,胸胁逆满,呕吐,为寒气上逆者,用附子粳米

(附、粳、半、甘、枣)

(2)若腹中冷痛,身体疼痛,内外皆寒者,用乌头桂枝温里散寒;

(3)若少腹拘急冷痛,寒凝肝脉者,用暖肝煎暖肝散寒;

(4)若腹痛拘急,大便不通,寒实积聚者,用大黄附子汤以泻寒积(大

黄、附子、细辛);

(5)若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为肾阳不

足,寒邪内侵,用通脉四逆汤。

2、湿热壅滞

・主症: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大便秘结,或澹滞不爽;

•兼次症:胸闷不舒,烦渴引饮,身热自汗,小便短赤;

•舌象:苔黄燥或黄腻;

・脉象: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

,方药:大承气汤;

方药应用

(1)若燥结不甚,湿热较重,大便不爽者,可去芒硝,加桅子、黄

岑、黄柏;

(2)若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加红藤、

败酱草、公英(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患者)

(3)若小腹右侧疼痛,为肠痈者,可用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

仁、冬瓜仁、芒硝),另外还可用厚朴三物汤、枳实导滞丸等。

3、中腑虚寒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

•兼次症: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形寒肢冷,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清薄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桂枝、饴糖、生姜、大枣、芍药、甘草)

方药应用:

(1)可加黄黄、茯苓、人参、白术等助益气之力,加吴茱萸、干姜、

川椒、乌药等助散寒理气之功;

(2)若腹中大寒痛,呕吐肢冷,可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蜀椒、干姜、

人参、饴糖);

(3)若腹痛下痢,脉微肢冷,脾肾阳虚者,可用附子理中汤;

(4)若大肠虚寒,积冷便秘者,可用温脾汤;

(5)若中气大虚,少气懒言,可用补中益气汤等。

4、饮食停滞

・主症:脱腹胀满,疼痛拘按,暧腐吞酸;

・兼次症: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

•舌象:苔厚腻;

・脉象: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

•应用:若食滞较轻,脱腹满闷者,可用保和丸.

5、气机郁滞

・主症:脱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

・兼次症:常痛引少腹,时聚时散,得暧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居IJ;

・舌象:苔薄白

脉象: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方药应用:

(1)若气滞较重,胁肋胀痛者,加川楝子、郁金;

(2)若痛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荔枝核、川楝子;

(3)若腹痛肠鸣,气滞腹泻者,可用痛泻要方;

(4)若少腹绞痛,阴囊寒疝者,可用天台乌药散。

6、瘀血阻滞

•主症: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

•兼次症:甚则腹中有包块,经久不愈;

•舌象:舌质紫黯

・脉象: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方药应用:

(1)若腹部术后作痛,可加泽兰、红花;

(2)若跌扑损伤作痛,可加丹参、王不留行,或吞服三七粉、云南白

药;

(3)若下焦蓄血,大便色黑,可用核桃承气汤;

(4)若胁下积块,疼痛拒按,可用膈下逐瘀汤。

六、转归预后

1、体质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