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5月份第2周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①张岱年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时,将“刚健有为”放在首位,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和基本人文精神之一。“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特征,并在传统文艺创作和美学思想体系中呈现出丰富的表述形态,构成中华美学精神乃至中华人文精神的鲜明底色。以“刚健”为中心生成“风骨”“雄浑”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论思想,深刻影响着传统文艺各个门类的美学选择和审美风格。②“风骨”是刚健美学思想在传统文论中重要表达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写道:“刚健既实,辉光乃新。……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我们知道,“风”原本指的是人的气质、风度,为“风骨”生成之本;“骨”则决定着人的体格并通过外在肌肤呈现体貌。《文心雕龙》以“风骨”设喻诗文,则“风”为诗文之命意,“骨”以文辞呈现作品的形象实体。刘勰认为真正的好诗文应是“风清骨俊”,标举和倡导明朗洗练、爽直而又劲健有力的美学风格。③晋代司空图继承“刚健”美学的基本品格,强调诗人要效法“天行健”精神,积蓄刚健之气,并结合诗歌创作对“刚健”美学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分类表达,提出“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具体的诗歌美学风格类型。《二十四诗品》所阐释的“刚健”美学的风格特征,是对“刚健”美学丰富形态的系统概括与归纳。深深影响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尽管宋元以降空灵淡远成为文人的审美风尚,司空图所标举的雄浑、悲慨、豪放、劲健品格,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的美学追求,宋代诗学“兴趣”与“妙悟”说的倡导者严羽,赞赏盛唐之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④刚健美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受到文论家的重视,并进行更为丰富的阐发和描述。如姚鼐指出:“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入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这里,“阳刚”之美作为刚健美学的新表达,进入文论话语之中。⑤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引入后,有人认为中国美学思想中的刚健、雄浑、阳刚之美等都可包括在“崇高”范畴之中。实际上,由于人文基因和文化传统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⑥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抵抗浩大外力之时人的内在感受,蕴含着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西方近代美学家们认为,“崇高”指向关于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在对“崇高”范畴的理论阐发中,西方美学家往往注重冲突各方的矛盾对立与分裂,认为“崇高”是一种由痛感转化出来的消极快感,起源于人们面临危险时所产生“自我保护的心理”,恐怖和惊惧是崇高感的心理内容,只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才活跃起来。⑦与西方美学范畴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刚健有为、不屈不挠,是正面的、积极奋发的力量表现。宇宙雄浑劲健、运行不息,中华民族的先人从宇宙伟力中感悟永恒而又深邃的启示,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尊严、自信和理性力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人的最大自由。在这和谐的壮美之中,没有偏颇、极端、分裂与毁灭,更无恐怖和惨厉。同时,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既包含着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也包含着刚柔相济的宇宙哲学。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尚书》中就推重“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易传》认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姚鼐说“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刘熙载也说“书,阴阳刚柔不可偏陂”。“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在中华美学思想中,阳刚之美不仅雄伟要有内在蕴藉,不能锋芒毕露。现代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山水巨制《江山如此多娇》,正是两种美的完美结合。当然,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是主导方面,这是中华文化“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摘编自叶青《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刚健”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特征,构成中华美学精神乃至中华人文精神的鲜明底色。B.“风骨”“雄浑”“阳刚”“空灵淡远”等美学风格都与“刚健”的美学精神一脉相承。C.宋代严羽倡导“兴趣”与“妙悟”说,也非常赞赏盛唐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刚健品格。D.姚鼐对刚健美学进行了丰富的阐述,“阳刚”由此成为刚健美学新表达,进入文论话语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以“风骨”设喻诗文,“风”为立意,“骨”为实体,佳作应“风清骨俊”,《文心雕龙》就践行了这种美学风格。B.司空图结合诗歌创作对“刚健”美学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类表达,其《二十四诗品》深刻影响了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C.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美学价值更胜一筹。D.山水巨制《江山如此多娇》,是阳刚和阴柔美的完美结合,在主体部分阳刚美则是主导,体现出“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3.下列诗文名句中,最不符合文中“刚健”之美的一项是()A.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姚鼐《登泰山记》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4.下列关于本文论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张岱年先生关于“刚健有为”的论断开篇,引出全文的论述中心,增加了论证的分量。B.文章②——④段论述“刚健”美学思想的丰富拓展,从刘勰到姚鼐逐一展开,言之有序。C.文章在第④段和第⑦段两次引用姚鼐的言论,论证“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的美学原则。D.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材料丰富,对比鲜明,论证充分。5.西方美学的“崇高”与中华美学的“刚健”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橘颂张炜老文公等待儿子一家从海外归来,独自住了很久。陪伴他的是一只叫“橘颂”的猫。冬日将尽,春天就要到了。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我是一个老家伙了,身上没有火力,所以更需要火炉。”他这样说时,橘颂跳到了膝上,“你就是我的火炉。”他坐在桌前,拥着橘颂,把灯苗捻大。端详了一会儿屋子,觉得墙上光光的,应该贴点什么。“我要写一张大字了。”他说着,起身弓腰,下巴压在橘颂额上,去一个角落翻找笔墨和宣纸。蘸了饱墨,想想要写的字。最后写了八个字:“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署上名字,盖了印章。贴在墙上,退远些看。意犹未尽,再写一张:“青黄杂,文章烂兮。”橘颂站在刚贴好的大字下面,仰脸看着。老文公念了两遍,对它说:“这是楚国大诗人屈原的诗啊,他在赞美一棵橘树。”入睡前大洋那边来了电话。因为诸多原因,一家人的归期又要拖延。一夜睡睡醒醒。总是响着孙子纯稚的声音。①梦中有一双小手搂住颈部,睁眼一看是橘颂。上午九时,太阳好极了。老文公站在门前,看对岸那片石屋。它在阳光下变幻,从山腰到岸边,高高低低呈现不同色泽,向阳的一面金色闪烁。“我如果是个画家,会一遍遍画这个村子。”他一想起幢幢石屋都是空置的,就一阵沮丧。他不会原谅那些离去的人。身上晒暖了,他要回屋了。每天十至十二时,是老文公最好的工作时间。他在日历上标出醒目的周末,这一天如果无风无雨,就要去河岸游走。这是橘颂最愉快的时刻。他一想到这条河、这片山地属于自己的祖居地,就有一种异样的亲近感。这是一代接一代开垦出来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老辈人选中了这里。为什么筑起这么大一片石屋。屋子从河的南岸盖起,一直爬向高坡,幢幢相挨,全由一块块石头垒成。那需要多少血汗劳苦,还有耐心。他从来没有进入十字街口那些高大的石屋内部。那是自己的家族老宅,是太爷爷亲手设计修建的。老文公背着橘颂,在一条条石板路上走着。穿行宽街,迈进窄巷。不知踏向多少石阶,钻过多少胡同,它们曲折回环,让人迷路是很容易的。“我如果在小时候,会多么迷恋这种地方。”他对橘颂感叹。现在也不算晚。他觉得只要胸和腰没有发出抗议,还能在这里钻进钻出。这些拱门、石柱、门上的雕刻,真是美极了。这全是用凿子一下下琢出来的。一只壁虎在石缝间窜动,橘颂跳过去。石墙上垂下一棵小蓟,它的刺叶掩护了壁虎。再过一段时间,小蓟粉茸茸的丝瓣就绽放了。高高的梧桐,桐花正含苞待放,它们垂直向上,每一束都像待燃的灯烛。榆树生出了密密的榆钱,可惜太高,无法采摘。“那是真正的关味。”他仰脸看着树冠说。橘颂跟在身后,并不跑远。老文公早就迷路了,只好不时抬头看看太阳。街巷多得数不清,因为全是石头构成,所以极陈旧极结实,面目相似。②石块被一代代抚摸和踩踏,许多地方泛着瓷亮。身上出汗了。转出一个巷口,老文公一眼看到了那个瘦高的老人,他依旧站在台阶上,身边按紧了那个小男孩。他呼唤一声:“蛛拐老哥!”瘦高的老人转过脸来,拐杖捣捣石阶,算是应答。橘颂一看到水根,就爬到了老文公的背上。他和橘颂跟上爷孙俩,一起往前走着。老文公不再担心迷路了。走了一会儿,一连下了几个台阶,看到了前边的十字街口。“我答应过,要是你看你太爷爷盖起的大屋,这就去吧。”老棘拐往前指指,从腰上摸出一串钥匙。随着近那儿,老文公的脚步也在变快。他一直盯着老棘拐手中那串长长短短的钥匙。门打开了。门板很厚,门槛很高。院内是石板地,磨得很亮。一进院就是长长的厢房,有雕花小窗,窗前有一棵正在变绿的苍老石榴树。从小窗往里望,什么都看不清。正屋高敞。屋内梁木很粗,颜色有些深。老文公想在屋里待一会儿,吸着淡淡的松脂气味。老林抢先一步走出,站在阳光里等他。院里是彩色卵石铺成的图案,那是大丽花瓣,还有一只凤凰。院子左右各有一个月亮门,通向分开的两个小院。这里栽了海棠和丁香,还有不认识的树。太静,花香太浓。“这两个小院,再加前边的大屋,以前做过学校。”老棘拐声音沉沉的,看着水根。老文公明白,水根该上学了。老棘拐一连打开几间屋子,里面都是堆积的桌凳。墙上有黑板。③老文公走到跟前,看着上面残留的几个大字:天、地、山、水。老文公抱紧橘颂的两只胖爪,转身对老棘拐说:“如果您不嫌弃,我可以每周抽出两个下午,教水根识字。还有,简单的算术。”老棘拐的眼睛变得尖亮:“真是这样?”老文公点头。老蛛拐把水根揪紧,让他站到老文公对面,说:“鞠躬!”出了小院是长长的有顶盖的回廊,曲曲折折通向不同的石屋。“我走糊涂了,这又是一个捉迷藏的好地方。”老文公惊奇于这座建筑,也惊奇于一直走在前面的老棘拐:这人比自己大,腿脚还这么灵便。从院里出来,老棘拐告诉老文公:村头儿是自己的远亲,所以才将大石屋的钥匙留给他“人都去了镇子和城里。我不走。村子有几百年了,这里才是家。”老文公点头:“村里还有李转莲。”老棘拐的目光转向西南方。那边的高坡上,一幢幢石屋在阳光下闪亮。他点点头:“一个好人。”“一直是她自己?”“她十八岁,男人去支边,一走再没音信。后来有个弹棉花的男人,一走又没音信。”“她的命真苦。”老棘拐的目光从石屋那儿收回,看着他:“④是那两个男人命苦。他们走了,再也喝不到这儿的好水了。”老文公低下头。他在想李转莲,想那个田垄整齐的小院、海棠树、鸡和鹅。“那两个男人再也看不到这些了。”他在心里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文公在石头村书写大字,穿街走巷,入访祖屋,与留守村民李转莲、老棘拐及其重孙水根多次交流。B.石头村幢空置的冷清石屋、欣欣向荣的早春风光和那些已经背井离乡的村民,这使老文公感到沮丧。C.老文公祖居地的这一大片石屋是老辈人的杰作,他在这里探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村子的古老与新生。D.文章通过老文公的见闻折射石头村的变迁,平缓的叙述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哲思。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梦境与现实结合,老文公梦见了孙子,醒来却只有橘颂,突出他生活的孤单和对亲人的想念。B.句子②中石块“泛着瓷亮”的细节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村民留下的生活痕迹,使村庄有浓厚的历史感。C.句子③中黑板上的大字象征着村民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老辈人对子孙远高城市、回归田园的期望。D.句子④表达的语气坚定,与前文老文公的感叹形成对比,反映了老棘拐对待去留问题的价值取向。8.屈原在《九章·橘颂》中赞美了橘树“深固难徙,更登志兮”的精神,请结合文本解读小说标题“橘颂”的内涵。9.作者认为“比较明显的、强烈的诗性,这极有可能是当代所有好小说所必备的品格”,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的“诗性”是如何体现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伍员①亡,荆急求之,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②,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节选自《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有删改)【注】①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②儿子:小孩儿,材料二:萧何,沛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汉五年,即皇帝位,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节选自《汉书·萧何传》,有删改)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今后A世B贤C师D吾俭E不贤F毋为G势家所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意为封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意义不相同。B.绝,意为渡过,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义相同。C.石,表单位,文中表示俸禄的多少,与《五石之瓠》中的“石”意义相同。D.适,意为到、往,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义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对宝物的认知与世俗之人不同,孙叔敖临终告诫儿子不要接受大王赏赐的肥沃富饶的土地。B.伍员在逃亡中得到一位撑着船正在打鱼的老人的帮助,寻而不得后每次吃饭前都要祝祷那位老人。C.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越精细,就像小孩、贤者;智慧越低下,追求的东西越粗陋,就像鄙人。D.汉五年,刘邦登皇帝位,萧何因功劳最大,被封酂侯,却选择在穷苦偏僻的地方置办田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2)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14.材料中提到“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孙叔敖的“道”体现在“以不利为利”,因而能够长久占有土地。那么“丈人”“子罕”和“萧何”的“道”分别是什么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王遣张耳与韩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破代兵,禽夏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①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之。’令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材料二:战失其道,未有不败者;战得其道,未有不胜者。胜则破竹之势成,迎刃之机顺矣。自此招揽豪杰,部署长吏,抚辑人民,收按图籍,颁布教章。所谓略地也,顾其策何先?曰:是有机焉!蹈之而动耳,不烦兵也。李左车之对淮阴②也,曰:“将军虏魏王、禽夏说,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威震天下,此将军之所长也。然众劳卒疲,其实难用。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将军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节选自《乾坤大略》)【注】①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后,韩信对他以礼相待,虚心求教。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②淮阴:指淮阴侯韩信。15.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今A韩信兵B号C数万D其实不过E数千F能千里而袭G我H亦已罢极16.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爨,指灶,《项脊轩志》中的“迨诸父异爨”指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B.麾下,文中指部下,其中的“麾”与“麾之即去”中的“麾”意思不同。C.儒者,指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的读书人。D.按,文中指收拾、放下,与成语“按图索骥”中的“按”意思不同。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左车认为韩信进攻的锋芒锐不可当,他请求成安君一定不要出来应战,而是由他率领三万奇兵对敌。B.李左车的建议未被成安君采纳,成安君认为韩信军队势弱,如不出战,诸侯会认为赵国胆怯,进而轻视并讨伐赵国。C.李左车认为韩信很快就打败了赵国二十多万大军,威震天下,但是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实际上难以再战。D.李左车建议韩信按兵不动,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展示自己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1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2)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19.李左车分别为成安君和韩信献策,这两种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是曰】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古语曰:“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非曰】《吕氏春秋》曰:“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材料二:【是曰】韩宣王谓掺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简公两用田成、阙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力寡者,又藉于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主命;或外为势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危矣。”又曰:“公孙衍为魏将,与魏相田需不善。季文子为衍说魏王曰:‘独不见夫服牛骖骥乎?不可百步。今王以衍为可使将固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骖骥之道。牛马俱死而不成其功,则王之国伤矣。愿王察之。’”【非曰】傅子曰:“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圣人至明,不能一检而治百姓。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关。水火之性,相灭也,善用之者,陈鼎釜乎其间,爨之煮之,而能两尽其用,不相害也。天下之物,为水火者多矣。何忧乎相害?何患乎不尽其用也?”材料三:班固云:“昔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诸家之术,蜂起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能相生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此之谓也。(以上材料均节选自《正反经·是非》)[注]服牛骖骥:指牛和马共同拉一辆车,其中牛居中驾辕,马在车辕两旁拉车。20.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今A王以衍为B可C使将D固用之也E而听相之F计G是H服牛骖骥之道。2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藉,指借助,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意思相同。B.相,指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中“会不相从许”的“相”意思不相同。C.驰,是传播、传扬的意思,与成语“驰名中外”中的“驰”意思相同。D.此之谓,与《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之谓”意思不同。2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子认为,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既有助于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惑,也利于人们走出对未来的迷茫。B.掺留认为,同时重用两人,不仅不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两人相互掣时、相互斗争,危害国家安全。C.傅子认为,天地不能用一个规则去孕育万物,圣人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治理百姓,各种规则、方法同时使用不会伤害大局。D.班固认为,君主的好恶不同是各种学说同时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些学说有时候看似水火不容,其实是能够相辅相成的。2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2)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24.掺留是如何一步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村桥罗隐村桥酒旆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①,须知庄叟恶牺牛②。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注】①鲁人疑海鸟:《庄子·至乐》中有“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后以此典故形容违背本情,无所适从,适得其反;或形容山野之士不耐世俗烦嚣。②庄叟恶牺牛:庄子主张放任自适,而将金钱与高官视为束缚他的东西,比之为养以待宰杀的以享太庙的牺牛。后以此典故表示轻视功名富贵的志趣。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呈现了明月当空,酒旗招展,湖里偶见渔舟相互追逐的图景,营造了悠闲的氛围。B.颔联中的“莫学”“须知”“恶”等词语情感热烈,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仕宦束缚的反感。C.诗人用比喻的修辞写自己心如死灰,表明自己对仕宦的热情已燃尽,往事如水远去。D.本诗语言浅切、明畅、平易,夹叙夹议,呈现出和杜甫《登高》相似的沉郁苍凉的风格。26.诗歌的尾联与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的书斋,是一茅屋,有山泉沟壑环绕左右,既简朴又幽美清静。B.书斋的院墙上长满了薜荔,云霞似从中升起,环境天然宛如仙境。C.颈联借“闲鹭”休息的早,“秋花”凋落的迟,突出山里的清冷。D.尾联用“扫径”这一细节,表现诗人对故人即将到来的热切期待。28.“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被后人称为写景妙句。请赏析这两句诗。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赠燕田琢【注】几年塞外历崎危,谁谓乌衣亦此飞。朝向芦陂知有为,暮投茅舍重相依。君怜我处频迎语,我忆君时不掩扉。明日西风悲鼓角,君应先去我何归。【注】田琢:字器之,金代名吏,蔚州定安(今河北省蔚县)人。明昌五年,登进士第。七年,从军塞外。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塞外历经艰险,“谁谓”一词表达出作者见到燕子时的惊异之情。B.颔联写燕子清晨飞向池塘,傍晚与作者重聚,他们如朋友般相知相依。C.颈联中“频迎语”描摹出燕子的毫无拘束,显露出对作者真挚的情感。D.尾联运用想象,写燕子很快就要离开塞外南飞,自己不知道归向何方。30.有研究者认为这首诗虽然题名为《赠燕》,但实则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反战情绪。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四、默写题31.古诗文默写。(1)“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当代戍边将士的报国宣言。其实,家国情怀一直在我们的文化中流淌,无数诗人用诗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屈原就曾在《离骚》中写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体恤民生疾苦、饱含爱国热忱的诗句。(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诗人对君王不明白自己心迹的怨恨。(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6)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每月十五夜里项脊轩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十分可爱。3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的内在思想品质与表现在外面的礼节一定要搭配适当,否则就会像《论语》中孔子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致流于粗鄙或虚伪而无法成为君子。(2)在《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介绍了李密的家庭情况,表现了他孤苦无依的人生处境。(3)李局长在会议上引用古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增强忧患意识,不忽略细节,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五、基础知识33.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外”,角色名,“外末”的简称,正角之外的次要角色;“净”,角色名,俗称“花脸”;“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卜儿”,角色名,元杂剧中扮演老妇人。B.“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快活三”“耍孩儿”“二煞”等都是曲牌名,一折戏曲中可以出现多个曲牌。C.“科”,戏剧里称角色的动作、表情为科,又称为“介”;“云、道白”,旧戏曲中指用说的方式而不是用唱的方式表达内容的用语。D.“折”,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多幕剧中的“幕”;“楔子”,放在开头相当于“序幕”,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34.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文学是“五四”以来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白话文学,属于中国现代文学体系,主要体裁包含诗歌、小说、散文、话剧等,鲁迅的《阿Q正传》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们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C.《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D.兴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朱熹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皆使用了该种手法。3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期,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B.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C.庖丁:名为“丁”的厨师。古代称呼从事专门劳动的人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又如“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D.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它本是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性质与祭“社”(土地神)相同。六、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歌手赵雷的声音如此干净,我不禁①________,好想坐在成都小酒馆的门口。在众多语文老师心目中,干净的声音是“浑然天成”,无须配上音符和旋律。一棵树或一排树的枝叶在不同时节,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老师讲课时会把这些声音分析得意趣盎然。再后来,我也当上了语文老师,也常常这样给学生分析课文。记得我第一堂赛课是曹禺先生的《雷雨》选段。我在②________中生出一个主意,把重点放在“台词背后的潜台词”上,竟获得大奖。“妈,我头一回参加就旗开得胜!”谁知,母亲却说:“我看侬今朝神气得差点飞到天上去啦!你这次参加比赛,难不成是③________,其他老师还有你的学生就没一点功劳?”多少年过去了,母亲也已离世,但这番教导我铭记于心,让我习惯了做个说真话办实事的干净人,就像日常更喜欢自然清新的歌曲。有评论家感慨“干净的声音源自纯净的灵魂”,而我想补充的是,就让这些歌曲永被传唱,哪怕走遍海角,浪迹天涯。3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7.文中画框部分如果写成“母亲却说”,相比较而言,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近几年,以“30分钟做一桌大餐”为招牌的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是消费者的“新宠”。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消费者能够接受预制菜,A______,这是正常现象。一般说来,消费者下馆子或到餐厅聚餐,通常都是冲着大厨的手艺,所以餐饮企业如果提供的是预制菜而非现制菜,B______,由消费者自己决定是否继续就餐。反之,倘若企业有意遮遮掩掩,故意给消费者制造大厨现做、食材新鲜的误解,属于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①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预制菜不“预告”的现象时有发生。②餐饮企业不主动告知使用预制菜,除了考虑自身的利润之外,或许可能还与担心一些消费者不能接受有关。③殊不知,这种行为无异“饮鸩止渴”。④真相一旦被消费者发现,就会质疑商家的信誉,进而“用脚投票”,将商家拉入黑名单。⑤如果想要推广预制菜,“预告”必须跟上。38.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加粗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小说《群山之巅》的作者是迟子建。B.你干的什么事?是可忍,孰不可忍?C.手机旧是旧,但还能用一段时间。D.王小帅一天到晚到处游荡,一无是处。3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0.文中最后一段有三句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董源最早画长卷山水,那正是艺术为他开启的一扇门,使他走出皇家的金碧山水,再走进淡设色的水墨江山。当他在千里江山里发现另一个世界的桃花源时,便①____________,他的灵魂拽着他的生命跟着山水奔跑起来。从《潇湘图》到《北苑山水图》,展示了他从肉体生命到内在灵魂不息的长卷。米芾更彻底,只在小幅上点染他对自然的“印象主义”,“宁作我”的文艺脾气,反倒作为一种动力,成全了他写意山水的倔强风格。院体派基本是俯首于皇家格范的画师匠奴,是不被允许也不敢有千里江山的家国情怀的。但代表国家意志的《千里江山图》横空出世了,一幅近12米长的壮丽卷轴,青绿山水,金碧辉煌,满载了大宋王朝的江山理想。《千里江山图》画面叠落多重空间,有六组群山参差连绵,江波浩渺,但它们彼此并不孤立,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有跨江大桥,有激流栈桥,有避雨遮阳的廊桥,还有浅溪碇步,有大船小船,有商帆,有钓者,以及散布在江渚山坳甚至半山腰上的村落民居,连成不尽的远方。纵深则常常依靠后山的瀑布叠泉、山坳里的人家、蜿蜒盘桓的山径,给出前山深幽的背景。观看的焦点如人在②____________的关系中行走,透视是动态的、时间性的、美妙的散点式审美运动。4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框句子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43.请结合文中第二段内容,以“《千里江山图》”为陈述对象写三句话,概括介绍其构图特点。要求语言连贯通顺,不超过80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繁花》对上海话的引入不仅表现在方言词语、句式的点缀,更倾向于营造沪语氛围,呈现“江南语态”的气韵。比如写梅瑞接触了老板阿宝后,决意与沪生分手,二人对话如下:梅瑞说,我与沪生的关系,告一个段落,可以吧。沪生说,跟四川路男朋友,预备结婚了。梅瑞摇手说,我想静一静。沪生不响。梅瑞说,以后,我做沪生的妹妹,可以吧。沪生说,可以。梅瑞说,妹妹对哥哥,可以讲一点想法吧。沪生说,可以的……梅瑞的寥寥数句,是娇嗔嗲语,是幽怨婉转,是欲言又止,是“有礼有节”表明心意;而被拒的沪生也自然意会,“不响”的静场处理,婉曲意深。在《繁花》中作者使用了千次以上某某“不响”的形式,紧张又舒缓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有节制的微妙关系,而这种需要延时揣摩的内在语义,正是作者所营造的美中带刺、柔中含韧的“江南语态”独特的腔调与味道,上海的城市记.忆、世相风俗,上海人的典型形象都在作者创造的方言语码中得到了复生。正如作家张辛欣所言,《繁花》具有“优雅之野心”,是“当今几乎不可能出现之文体”。44.上文引自小说《繁花》的对话中,梅瑞对沪生的称谓,从直呼对方名字到称其为“哥哥”,产生了微妙的“弦外之音”。请简析该段对话中人称转换产生的独特效果。45.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米考伯先生的事,虽然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是由于过去有张“契据”什么的,所以依然还有纠葛。(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B.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C.(林黛玉)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曹雪芹《红楼梦》)D.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鲁迅《祝福》)七、材料作文4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它们(先锋者和成功者)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钟扬《生命的高度》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③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车尔尼雪夫斯基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话说,“有钱常想无钱日,无病常思有病时”,但过多的未雨绸缪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也有人认为,正在追求知识的青少年应该“少想”“少思”,要行动起来。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空灵淡远’……与‘刚健’的美学精神一脉相承”错误。由原文“尽管宋元以降空灵淡远成为文人的审美风尚,司空图所标举的雄浑、悲慨、豪放、劲健品格,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的美学追求”可知,“空灵淡远”与“刚健”的美学精神不同。故选B。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文心雕龙》就践行了这种美学风格”错误。由原文“《文心雕龙》以‘风骨’设喻诗文,则‘风’为诗文之命意,‘骨’以文辞呈现作品的形象实体。刘勰认为真正的好诗文应是‘风清骨俊’,标举和倡导明朗洗练、爽直而又劲健有力的美学风格”可知,刘勰以“风骨”设喻诗文,并标举和倡导明朗洗练、爽直而又劲健有力的美学风格,但并没有说《文心雕龙》践行了这种美学风格,属于无中生有。B.“《二十四诗品》深刻影响了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错误。由原文“《二十四诗品》所阐释的‘刚健’美学的风格特征,是对‘刚健’美学丰富形态的系统概括与归纳。深深影响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可知,深刻影响了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的是“《二十四诗品》所阐释的‘刚健’美学的风格特征”,而不是“《二十四诗品》”,属于偷换概念。C.“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美学价值更胜一筹”错误。文章第⑦段阐述了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的内涵和美学价值,但是并没有和西方美学“崇高”进行比较,谁更胜一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周邦彦的这句词写到初升的太阳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营造出一种自然清丽之美。不能体现“刚健”之美。故选D。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论证‘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的美学原则”错误。文章第④段引用姚鼐的言论,是为了论证刚健美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受到文论家的重视,并进行更为丰富的阐发和描述。故选C。5.答案:①二者产生的缘由不同。西方美学的“崇高”指向关于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刚健有为、不屈不挠。②二者的内容不同。西方美学的“崇高”是以恐怖和惊惧为内容。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的主要内容为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和刚柔相济的宇宙哲学。③二者和美的关系不同。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和审美相对立的。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抵抗浩大外力之时人的内在感受,蕴含着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西方近代美学家们认为,‘崇高’指向关于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可知,西方美学的“崇高”指向关于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由原文“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刚健有为、不屈不挠,是正面的、积极奋发的力量表现”可知,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刚健有为、不屈不挠。所以,二者产生的缘由不同。由原文“恐怖和惊惧是崇高感的心理内容”可知,西方美学的“崇高”是以恐怖和惊惧为内容。由原文“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既包含着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也包含着刚柔相济的宇宙哲学”可知,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的主要内容为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和刚柔相济的宇宙哲学。所以,二者的内容不同。由原文“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可知,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和是美相对立的。由原文“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可知,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所以,二者和美的关系不同。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与留守村民李转莲、老棘拐及其重孙水根多次交流”错,文中老文公与留守村民李转莲没有交流。B.“这使老文公感到沮丧”错,文中说“他一想起幢幢石屋都是空置的,就一阵沮丧。他不会原谅那些离去的人”,可见,老文公是对石头村幢空置的冷清石屋和那些已经背井离乡的村民感到沮丧,对欣欣向荣的早春风光是欣赏和热爱的。C.“感受到了村子的古老与新生”错,老文公是在探访祖居地石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村子的结实和古老。故选D。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表达了老辈人对子孙远离城市、回归田园的期望”错,墙上黑板上是“天、地、山、水”四个大字,象征村民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老辈人对自然、家园的热爱。故选C。8.答案:①小猫橘颂每日与老文公相伴相守、形影不离,它是老文公重要的心灵伙伴。②老文公的老辈人一代接一代地开垦建设石头村,他们是坚忍不拔的开拓者。③老文公展开对家族精神的追寻,以老棘拐为代表的村民留守故土,他们是家园守护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橘颂”。文中开篇就说“老文公等待儿子一家从海外归来,独自住了很久。陪伴他的是一只叫‘橘颂’”的猫。在老文公独自居住时,只有这只叫做“橘颂”的猫日夜守着他、陪伴他,与老文公形影不离,并且给老文公温暖,它是老文公重要的心灵伙伴。屈原《九章橘颂》中“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意思是橘树的根长得非常深厚和坚固,难以移植,这是因为它的意志坚定而专一。这句话反映了橘子树根深蒂固的特性,赞美了橘树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精神,象征着对理想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深情。屈原通过赞美橘树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高洁的志向。所以,标题“橘颂”,赞颂了老文公的老辈对家园的深情,他们一代接一代开垦建设石头村,把石头村建设的高大、敞亮、结实,历经风雨仍然屹立不倒,他们是坚忍不拔的开拓者文中提到了老棘拐带着老文公参观了老辈们建造的那一大片石屋,“老文公惊奇于这座建筑,也惊奇于一直走在前面的老棘拐”,老棘拐告诉老文公说“人都去了镇子和城里。我不走。村子有几百年了,这里才是家”,老文公点头说村里还有留守的李转莲。老文公展开对家族精神的追寻,以老棘拐为代表的村民留守故土,他们是家园永远的守护者。9.答案:①多处描绘了石头村古朴又富有生趣的典型风物,充满诗情画意。②文中引用了屈原的诗句,语言雅致,简约淡然,具有诗性韵味。③展现时代变迁下石头村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情感,真挚美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1)内容诗意化。文中多处描绘了石头村古朴又富有生趣的典型风物,如“一只壁虎在石缝间蹿动,橘颂跳过去。石墙上垂下一棵小蓟,它的刺叶掩护了壁虎。再过一段时间,小蓟粉茸茸的丝瓣就绽放了。”“高高的梧桐,桐花正含苞待放,它们垂直向上,每一束都像待燃的灯烛。”“一进院就是长长的厢房,有雕花小窗,窗前有一棵正在变绿的苍老石榴树。”院里是彩色卵石铺成的图案,那是大丽花瓣,还有一只凤凰。院子左右各有一个月亮门,通向分开的两个小院。这里栽了海業和丁香,还有不认识的树。太静,花香太浓。这些描写都充满诗情画意;还有,老文公给自己的宠物猫取了“橘颂”这么儒雅而有诗意的名字;(2)语言诗意化。屈原的重要作品《九章》中,有名篇自《橘颂》,写的是对橘树的赞美。橘树固守南国土地的形象,是诗人矢志不渝的情怀的写照。小说中,老文公书写的两句诗——“深固难徙,更壹志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均出自《橘颂》。屈原诗句的引用,语言雅致,简约淡然,让全文弥漫着一种诗的意境。(3)主旨情感诗意化。文中说老文公“一想到这条河、这片山地属于自己的祖居地,就有一种异样的亲近感”,文中老文公说榆钱是真正的美味,以及“上面残留的几个大字:天、地、山、水”,展现时代变迁下石头村人与自然间真挚美好的情感;文章写了老文公老棘拐带老文公参观了老辈们建造的石屋,村里还有留守老人的李转莲,以及老文公主动对老棘拐说的话“如果您不嫌弃,我可以每周抽出两个下午,教水根识字。还有,简单的算术。”这些都展现时代变迁下石头村人与人间真挚美好的情感。10.答案:CEF解析:句意:假使后代贤能,要学习我的俭朴;没有贤德的话,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后世贤”是主谓结构,C处断开;“师吾俭”也是动宾结构,E处断开;“不贤”省略主语“后世”,意思完整,F处断开。故选CEF。11.答案:C解析:C.错误。文中表示俸禄的多少;表示容积。句意:享受万石俸禄。/能装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故选C。12.答案:C解析:C.“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越精细,就像小孩”错,文中“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是用来证明“期知弥粗,其所取弥粗”的。故选C。13.答案:(1)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为什么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呢?(2)沛公能详细地了解到天下险恶的要塞、人民的困难痛苦等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藏了这些图书。解析:(1)昔,先前,从前;犹,尚且,还,何以,为什么。(2)具,详细;厄,险要的地方,以,因为。14.答案:(1)丈人:施恩不望报。助人于危难之中,却隐姓埋名,不图回报。(2)子罕:不受惠赠,爱惜羽毛。有权位,却不接受别人送给自己的宝物,从而保全了自己的名声。(3)萧何:目光长远。不着眼于眼前的物质利益,却收取律令图书,为后来刘邦争夺天下提供了详备的资料。(或者持家有道,为家族长远考虑,选择偏僻之处安家。)解析:丈人:施恩不望报。丈人把伍子胥送给江去,却不收取他的千金之剑,还说“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后来伍子胥派人到江上找他也未曾找到,可见他助人于危难之中,却隐姓埋名,不图回报。子罕:不受惠蹭,爱惜羽毛。子罕位居高官,有权位,一个野人来献宝,子罕却不接受,说“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受到宋国长者的称赞,从而保全了自己的名声。萧何:目光长远。沛公攻打到了咸阳,众将领都争着去抢金银财宝布帛等财物,只有萧何“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他不着眼于眼前的物质利益,却收取律令图书,为后来刘邦争夺天下提供了详备的资料。15.答案:DFH解析:“今韩信兵号数万”意思是“如今韩信的军队号称几万”,表意完整,其后断开;“其实不过数千”是说韩信的军队实际上不过数千人,表意完整,其后断开;“袭”的宾语是“我”,应在“我”后断开,综上应在DFH三处断开。句意:如今韩信的军队号称几万,事实上不过数千人,又千里跋涉来袭击我们,也已经精疲力竭了。16.答案:B解析:B.“麾下,文中指部下”有误,“麾下”在文中指的是军旗下。句意:两位将领的首级就能送至您的帐前。故选:B。17.答案:B解析:B.“轻视”错,文中“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的意思是“诸侯会认为我们胆小而轻易地前来攻打我们”。故选:B。18.答案:(1)希望你暂借我三万奇兵,从小路去拦截他们的粮草。(2)现在让疲惫不堪的士兵驻扎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燕国如果不投降,齐国又在边境上加强防御以自保,这就是将军的短处。解析:①假:借;间:从小路;绝:拦截。译文:希望您暂借我三万奇兵,从小路去拦截他们的粮草,②罢弊:疲惫不堪;屯:驻扎;此将军之所短也:判断句。译文:现在让疲惫不堪的士兵驻扎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燕国如果不投降,齐国又在边境上加强防御以自保,这就是将军的短处。19.答案:①给成安君的策略:避敌锋芒,攻敌弱点。②给韩信策略:避己之弱,示敌以强。解析:原文说到“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所以给成安君的策略:避敌锋芒,攻敌弱点;原文说到“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将军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所以给韩信策略:避己之弱,示敌以强。20.答案:DEG解析:句意:现在大王您任用公孙衍为大将,本应放手使用他,可您偏要听从宰相田需的计策,这和用牛驾辕用马拉车是一个道理。“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是主谓宾结构,“今”是状语,“王”是主语,“以衍为可使将”是动宾结构作谓语,中间不宜断开,应在“将”后断开,所以选D;“固用之也”是动宾结构,“固”是状语,“用”是谓语,“之”是宾语,“也”是句末助词,应在“也”后断开,所以选E;“听相之计”是动宾结构,“听”是谓语,“相之计”是宾语,中间不宜断开,应在“计”后断开,所以选G。故选DEG。21.答案:A解析:A.“意思相同”错。藉,借助/借给。句意:势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权。/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B.正确。相,互相/动作偏指一方,你。句意:互不伤害。/会不答应你。C.正确。句意:并以此到处奔走游说。/名声传播到国内和国外。D.正确。此之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就叫做。句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故选A。22.答案:C解析:C.“各种规则、方法同时使用不会伤害大局”错。原文“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关”,意思是从不同达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依据事物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则。已经把握了其中的道理,即使有彼此相害的事物,也不会妨碍统筹治理的大局。据此看出原文并未提到“各种规则、方法同时使用”。故选C。23.答案:(1)有人因使用武力而使国家灭亡,就想取消全天下的军队,荒谬啊。(2)所以,从不同达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依据事物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则。解析:①“丧”,使……灭亡;“偃”,取消;“悖”,荒谬。译文:有人因使用武力而使国家灭亡,就想取消全天下的军队,荒谬啊。②“致”,达到;“因”,依据;“宜”,适当。译文:所以,从不同达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依据事物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则。24.答案:①首先,列举史实(运用举例论证);②然后,运用假设论证;③最后,运用比喻论证。解析:①首先,列举史实(运用举例论证)。原文“简公两用田成、阙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据此看出掺留先举例子,说齐简公同时重用田成和阙止,结果自己被杀;魏王同时重用犀首和张仪,西河外的领土全都丧失,来回答国君不能任用两个大臣。②然后,运用假设论证。原文“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力寡者,又藉于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主命;或外为势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危矣”,是假设任用两人,那么势力大的必然会培植私党;势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权。群臣当中,有的会在国内树立党羽,以便独揽君主的号令;有的则会与别的国家私下结交,以便分裂国土,这样国家就危险了。③最后,运用比喻论证。原文“今王以衍为可使将,固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骖骥之道。牛马俱死而不成其功,则王之国伤矣”,意思是把同时任用公孙衍和田需比作同时用牛驾辕用马拉车,认为是一个道理。会累死牛和马,事情也办不成,还会使国家遭到损失。2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本诗语言浅切、明畅”“沉郁苍凉的风格”错误,本诗引用了“鲁人疑海鸟”“庄叟恶牺牛”的典故,语言典雅,并不浅切;且此诗直抒胸臆,传达出不慕名利、乐观旷达之意,并不“沉郁苍凉”。故选D。26.答案:相同点:都认为自己的才能终将得到发挥,所以尽管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仍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也持乐观态度。不同点:李白《将进酒》用的是直抒胸臆,罗隐的《村桥》用的是反问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意思是:上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以夸张手法,直抒胸臆,写自己的才华施展就类似使用的黄金,还有机会再次得到。表现了诗人的高度自信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复杂心理。“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的意思是:除了思考如何实现太平盛世,我怎会愿意抛弃我的自由闲散去换取公侯之位呢?用反问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作者自认有济世之才,屈居官场只为将来天下太平。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也表达了对仕宦束缚的反感,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因此,两首诗的作者都认为自己的才能终将得到发挥,所以尽管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仍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也持乐观态度。不同之处在于,《将进酒》直抒胸臆,《村桥》用的是反问手法。27.答案:C解析:C.“突出山里的清冷”错,颈联意为:悠闲的白鹭常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闲”字,充分说明了这里的幽静:鸟儿少有人打扰,便可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秋花迟迟不肯落下,只能说明这里的环境适宜它们生长,便可久驻枝头。写鸟、花意在突出书斋环境的清幽雅致、清新宜居。故选C。28.答案:使用倒装句,突出竹林山色令人怜爱,而后以“新雨后”“夕阳迟”指出它们令人怜爱的原因。这两句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极强的色彩感,使读者真切感受到竹林高山的清新秀丽。解析:“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意为:新雨后的翠竹十分可爱,夕阳映照下的山峰最为动人。此联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是“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此处将“竹”与“山”提前,则强调重点变为“竹”与“山”,先突出了竹林山色令人怜爱,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点出景物令人怜爱的原因是雨后新绿、夕阳渲染。如此遣词造句,不仅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且让它们具有了极强的色彩感,使读者很有质感地感受到竹林的清秀和高山的壮丽。此联借景抒情,描写了书斋周围的景物,突出竹林高山的清秀壮丽,令人喜爱,表现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29.答案:D解析:“不知道归向何方”错,从尾联“君应先去我何归”中的“先”可知,应是作者不知何时才能从塞外归家。30.答案:①燕子在诗中是和平宁静生活的象征,作者通过写自己与燕子之间的互相依恋,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流露出深沉的反战情绪。②几年的塞外生活让作者倍加思念家乡,想到燕子可以回去而自己却归期未定,这都是战争带来的伤痛。解析:“几年塞外历崎危,谁谓乌衣亦此飞。朝向芦陂知有为,暮投茅舍重相依”,叙述他与燕子在塞外的这场交往及相知相依之情。燕子在诗中是和平宁静生活的象征,作者通过写自己与燕子之间的互相依恋,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流露出深沉的反战情绪。结尾“明日西风悲鼓角,君应先去我何归”,感慨自己不如燕子,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去。可见,几年的塞外生活让作者倍加思念家乡,想到燕子可以回去而自己却归期未定,这都是战争带来的伤痛。31.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解析:32.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示例一: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示例二:患生于所忽;祸起(发)于细微解析:33.答案:B解析:正宫是宫调之一。34.答案:A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才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35.答案:B解析:孟子不是孔子的学生。36.答案:①心驰神往;②苦思冥想;③单枪匹马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后面的语境强调“坐在成都小酒馆的门口”,据此可以填写“心驰神往”;第二空,语境强调“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据此可以填写“苦思冥想”;第三空,后面的语境强调“没有别人的帮助,单独行动”,据此可以填写“单枪匹马”。37.答案:①原句有“谁知”,以反问表达“没有人会知道”之意,更能写出了“我”的惊讶;②原句“谁知”单独成句,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深思、体会母亲话语的深刻含义。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先弄清楚原句在语序、句式和表达重心等方面的特点,再结合改句和原句的不同之处选取赏析的角度,最后组织答案即可。3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不同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粗的“是”动词,表示判断。A项中的“是”意义与用法与文中相同;B项中的“是”为指示代词,这;C项中的“是”为动词,含有“虽然”的意思;D项中的“是”为形容词,正确的。39.答案:A: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佛山物业管理与运维服务合同
- 2024年加工设备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度演艺活动演出合同与报酬支付3篇
- 2024年度软件开发人员聘用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化妆品冷链运输与储存委托协议3篇
- 旅游景区地砖施工合同
- 城市供水水厂改造监理合同范例
- 科技馆照明安全管理办法
- 2024年二手房交易资金保障服务协议样本一
- 烟草制品采购合同调解书
- 锅庄部工作总结
- 云计算(典藏版)课件 第10章 云计算核心算法
- 花木市场行业分析
-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周考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
- 《自然拼读法》课件
- 大数据分析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 医学简易呼吸器操作及并发症和处理措施课件
- 儿童长高健康计划书
- 机械基础全册教案第四版
-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