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四川教案_第1页
可爱的四川教案_第2页
可爱的四川教案_第3页
可爱的四川教案_第4页
可爱的四川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科技与教育●教学目标了解西汉文翁在古蜀创立蜀郡郡学的基本原因和经过,了解西蜀郡郡学创办、开创官学先河对后世的影●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材并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作为古蜀文明继承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讲读、讨论录音机是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西汉时候有位文翁,是庐江舒县人(在今安徽省庐江市)。他从小喜欢念书,长大后进官府做事,景帝末年官拜蜀郡郡守,到四川去上任。当时,蜀地的文化教育还十分落后,人们不读书不看报,仿佛蛮夷一般。文翁看到这种情况,觉得不好,他决心在任内把蜀郡变成有文化、有涵养的文明乐土,培养蜀人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风气氛围。文翁做的第一件事,是从蜀郡及下辖各县的小吏中选拔了十几个天资聪颖、乐意读书的,把他们送到长安,跟着京城的学者们学习。他们有的向五经博士们学习儒家经典,有的跟着行政官员学习律令。文翁则在蜀地做好这批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还为此削减了蜀郡的行政开销,把省下来的钱跟蜀地特产一起送到京师,交给导师们,作为蜀郡学生的培养费用。几年以后,这第一批学生定向委培结束,回到四川的工作岗位上,一个个都得到文翁的重用。他们中的不少人因为政绩突出,后来当到郡守、刺史等重要官职。可是去京城的名额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量培养人才的需要,所以文翁又有了第二项创举,就是在蜀郡首府成都开办官学。这在全国各郡还是头一家。文翁规定,凡进官学求学的蜀郡子弟,可以免除徭役;学成毕业后,根据考核成绩确定留用去向,成绩好的可以在郡县机关当官吏,成绩差些的可以做乡官。规定一出,不少蜀郡子弟跃跃欲试,可也有很多人持观望态度--读书真的就那么管用么?他们决定看看再说。这样,第一年招到的学生不是很多。文翁对这些到官学读书的后生们寄予厚望。他平常办公的时候,经常找一些官学学子在一旁观摩实习;到郡县视察的时候,也总是挑一些官学子弟随同前往。这些学生们到了基层,就帮助文翁宣谕政令、走访百姓,看起来很是体面风光。蜀郡的官民们渐渐地都感到在官学里读书是件特别光荣的事,报名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不几年的功夫,进官学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有些富人还想办法花钱让孩子去念书。经过文翁的一番举措,蜀地的风气果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乐意读书,仰慕文雅,在京师求学的后来,汉武帝把文翁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各地郡国都设立了自己的官学。文翁最后死在了四川任上。四川官民为了纪念他对蜀地发展做出的贡献,凑钱为他修造文翁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校长”。他首创公立学校,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硬件”实体:成都石室中学。从古代的“文学精舍讲堂”(公元前141年)、“文翁石室”(历代大多这样称谓),到近代的“锦江书院”(1701年),到现代的“成都府师范学堂”(1902年)及“成都府中学堂”(1904年),直至现在的“石室中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种人才。在同一地址连续办学已达2145年,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实现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课时1、领先的科技。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中国古代西汉时期西汉建立初始,仍沿用秦代历法,即颛顼历。至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历经100余年,误差积累已很明显,出现朔晦月见等实际月象超前历谱的现象前104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恰逢合朔和冬至,合乎历元要求。于是,太史令司马迁等人上书建议改历。汉武帝同意,并下诏广泛征聘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在同乡谯隆的推荐下,从四川来到京城长安参加在改历过程中,曾发生激烈的争论。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与邓平和唐都等20多人以及官方的公孙卿、壶遂和司马迁都各有方案,相持不下,最后形成了18家不同的历法。经过仔细仔细比较,汉武帝认为落下闳与邓平的历法优于其他17家,遂予采用,于元封七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因而新历又称太初历在行用后,受到包括司马迁司马迁、张寿王等人的反对,张寿王甚至提议改回到殷历。然而孰优孰劣,还要以实测为准。为此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3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为符合天象。从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将近200年(公元前104—84年)。为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以侍中之职,落下闳却辞而不受,隐居于落亭。太初历仍用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但取29+43/81日为一朔望月,由于分母为81,所以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法。它在很多方面超越颛顼历,归纳起来主要有:(1)太初历采用夏正,以寅月为岁首,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又叫做中气。凡阴历月中没有遇到中气的,其后应补一闰月。这种方法显然要比以前的年终置闰法更为合理。(3)为制历需要,落下闳亲自制造了一架符合他浑天观点的观测仪器,即浑仪。据推测,落下闳的浑仪由赤道环和其他几个圆环同心安置构成,直径8尺。有的环固定,有的则可绕转,还附有窥管以供观测。(4)通过实际天文观测,并参阅历代积累的天文数据,太初历第一次记载了交食周期,为135个朔望月有11.5个食季,即在135个朔望月中太阳通过黄白交点23次,可知1食年=346.66日,比现代测量值大不到0.04日,循此规律可预报日月食。太初历所测五星会合周期与现代测定值比较,误差最大的火星为0.59日;误差最小的水星,相差仅仅0.03日,已属不易。另外,作为基本数据,落下闳测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沿用到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被一行重新测定的值所取代。可以说太初历具备了后世历法的主要要素,如二十四节气、朔晦、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出于政治原因,太初历的朔望月数值特意附会81这个数字,使得精度反而低于颛顼历。中国古代有四大科学门类成果突出,即农学、医学、天文、数学,简称”农、医、天、算“。落下闳在这些方面均打下好的基础。他不仅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在上述学科领域的成就,而且大大加以了发展。落下闳并已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同。他的创新与发展最突出的是:其一,将24节气纳入中国历法的体系之中。将农学、天文、数学融合为一体。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学(公元前140年左右),几千年来对中国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落下闳的贡献是将24节气,这个告诉人们太阳移到黄道上24个具有季节意义的位置的日期,首次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节气(即立春、惊蛰、24节气中是奇数项的气)可以在上月的下半月或本月的上半月出现;而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等,24节气中是偶数项的气)一定要在本月出现,如果遇到没有中气的月份,可以定为上月的闰月。这种置闰原则一直沿用一千多年。北齐(公元550--557年)张子信发现太阳视运动不均匀现象。现在知道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所以节气间隔的字排也应是不均匀的,这称为定气。直到清朝才开始在历法中使用定气,从而对“落下闳置闰法”月(腊月)和1月(正月)这三个月之外,其外,其余9个落下闳制定11月,以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以135个月为交食周期。这些特点都是开创性的。有些已成为传统,至今仍在发挥功能,例如,中国人的春节、过大年。落下闳的贡献在农业中、生活中发挥直接的指导作用。其二,研制浑仪的浑像,提出浑天说。将天文观测与宇宙理论融为一体。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以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象是一个演示性和仪器,在一大球上刻画或镶有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浑仪和浑象是反映象常统称为浑天仪。或称浑天仪、浑天象。西汉末杨雄(公元前58-18年)在《法言·重黎》篇里写道:“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这里的浑天,即浑天仪,包括了浑仪和浑象。科学史界已普遍认同:西汉的落下闳是提出“浑天说”的最早的代表人物。东汉的张衡(公元78—139年),既天说”。张衡在《灵宪》序文中一开始就写道:“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为正仪立度……”就明确承认了他的前辈的贡献。唐慎微北宋医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他把前人研究过的一千多种药物和二百多家单方综合起来,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做了详细的考订,写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这部书受到后世医药学出生日期:1056年逝世日期:1093年草》4.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秦九韶的数学成就及对世界数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的地位。1、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秦九韶潜心研究数学多年,在湖州守孝三年,所写成的世界数学名著《数学九章》,《癸辛杂识续集》称作《数学大略》,《永乐大典》称作《数学九章》。全书九章十八卷,九章九类:问),该书内容丰富至极,上至天文、星象、历律、测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筑、运输,各种几何图形和体积,钱谷、赋役、市场、牙厘的计算和互易。许多计算方法和经验常数直到现在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被誉为“算中宝典”。该书著述方式,大曰”,给出答案;“术曰”,阐述解题原理与步骤;“草曰”,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此书已为国内外科学史界公认的一部世界数学名著。此书不仅代表着当时中国数学的先进水平,也标志着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我国数学史家梁宗巨评价道:“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年)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内容丰富,精湛绝伦。特别是大衍求一术(不定方程的中国独特解法)及高次代数方程的数值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那时欧洲漫长的黑夜犹未结束,中国人的创造却像旭日一般在东方发出万丈光芒。”2、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领先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554年,被康托尔称为“最幸运的天才”秦九韶所发明的“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比西方1801年著名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建立的同余理论早554年,被西方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秦九韶不仅为中国赢得无尚荣誉,也为世界数学作出了杰出贡献。3、秦九韶的任意次方程的数值解领先霍纳572年。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除“大衍求一术”外,还创拟了正负开方术,即任意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也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秦九韶所发明的此项成果比1819年英国人霍纳(W·G·Horner,1786—1837年)的同样解法早572年。秦九韶的正负方术,列算式时,提出“商常为正,实常为负,从常为正,益常为负”的原则,纯用代数加法,给出统一的运算规律,并且扩充到任何高次方程中去。此外,秦九韶还改进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互乘对减法消元,与现今的加减消元法完全一致;同时秦九韶又给出了筹算的草式,可使它扩充到一般线性方程中的解法。在欧洲最早是1559年布丢(Buteo,约1490—1570年,法国)给出的,他开始用不很完整的加减消元法解一次方程组,比秦九韶晚了312年,且理论上的不完整也逊于秦九韶。秦九韶还创用了“三斜求积术”等,给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海伦(Heron,公元50年前后)公式完全一致。秦九韶还给出一些经验常数,如筑土问题中的“坚三穿四壤五,粟率五十,墙法半之”等,即使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秦九韶还在十八卷77问“推计互易”中给出了配分比例和连锁比例的混合命题的巧妙且一般的运算方法,至今仍有意义。第二课灿烂的文学知道汉赋是汉代文学代表,识记汉赋三大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知道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讨论,赏析第一课时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原名司马长卿,小名犬子,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一说成都人,汉族,西汉文学家,是汉赋的代表作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有赋29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天子游猎赋》(一般称之为《上林赋》,不当)、《哀令王吉。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卓文君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扬雄(公元前53-18)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以文章班固(32—92)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人。字孟坚。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读。其父班彪在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才高学博,撰有《史记后传》百永平元年(58),开始撰写西汉一代史书《汉书》。永平五年,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被捕下京兆狱。其弟班超上书辩白,书稿送至京师。因明帝阅后有赞赏之词,得释。召至京师校书部,派为兰台令史,与其他五位令史掌管图籍,校定文书。次年,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撰《汉书》,自此,专注精力,以著述此书为业,历20余年,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修成。文辞渊雅,叙事详赡,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整齐了纪传体史书体裁。建初四年(79)参加章帝在白虎观召集的诸儒会议,辩论六经今古文同异,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胜利后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作铭辞以记汉之威德。永元四年(92)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受牵连被免官。洛阳令种竟借机报私仇,班固被捕。同年死于狱中。善作赋,有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又曾上疏反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写有《请禁绝图谶但结构更为宏阔,思想艺术上也显示出某些特色。赋的主旨是规讽统治阶级,有些议论颇为深刻切直。如作者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理解。《二京赋》中描述了以前的同类大赋从未记载的若干新事物,如它对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反映。有些片断第二课时自西汉文翁兴学始,巴蜀大地人才辈出,固有“人文之盛,天下莫与京焉”之说。后“唐皇幸蜀”,更有“天下才人皆入蜀”之兴盛。然近代以降,外侮不断,民生多艰,泱泱帝国残败,对川人政治、文化抗击外侮和国共之争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巴蜀之士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有的抱儒治世冲出夔门而成蛟龙,有的守道言佛潜心治学敢为大师,他们济苍生于政治权力中心,或治问学游弋于政治主流之外,默默地为保存华夏文化根脉做出自己的贡献。巴蜀大地,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晴雨表,又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之说。2.“诗仙”李白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3.初唐诗文革新人物——陈子昂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6、“三苏父子”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第三课多彩的艺术●教学目标知道青铜器的含义和商周青铜器铸造的历史地位,指导学生鉴赏三星堆以青铜立人为代表的青铜器,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工艺水平。●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画像砖是汉代时期四川艺术的最高成就。。●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我国艺术珍品之时,认识到我们更应该去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教师讲读●教学手段第一课时大家去过三星堆嘛?哪位同学来讲讲?什么是青铜?青铜原指铜锡合金,后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并常在青铜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锡青铜的铸造性能、减摩性能好和机械性能好,适合於制造轴承、蜗轮、齿轮等。铅青铜是现代发动机和磨床广泛使用的轴承材料。铝青铜强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好,用於铸造高载荷的齿轮、轴套、船用螺旋桨等。铍青铜和磷青铜的弹性极限高,导电性好,适於制造精密弹簧和电接触元件,铍青铜还用来制造煤矿、油库等使用的无火花工具。我国青中国古代最初是使用自然铜,商代早期已能用火法炼制铜锡合金的青铜。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青铜冶炼情况国古代青铜器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现代已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距今约4800年,经检验,是用锡青铜铸成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代,人们已能用石范和陶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商代早期的铜爵,所用铸型由多块陶范和泥芯组成,有的壁厚仅2毫米。铸造技术已达一定水平。商代中期已使用锡青铜和铅青铜两种合金,能铸造重80千克的大鼎。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陶范铸造工艺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形成。青铜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其克服了纯铜的柔软弱点,且具有熔点低、铸造性能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古代铜器中的主要品种,并促进了车、船、雕刻、金属加工等制造技术和农业、军事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的应用,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成为这一时代的鲜明标志。三星堆遗址是一个总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的大型遗址群,包括大型城址、大面积居住区和两个器物坑等重要文化遗迹,位于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西出广汉市七里许,北临沱江支流湔江(俗称鸭子河),悠悠五千载,胜迹昭汗青。传说玉皇大帝在天上撒下了三把土,落在广汉的湔江边,成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三座黄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三星堆因此而得名。现在考古发掘确认:三堆土实际是这个千年古都的南城墙,城墙上有两个缺口,因年代久远,城墙坍塌剥蚀而成。三星堆的实体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烧砖瓦的热潮中夷为平地。而仅存的半个堆也是在1986年砖厂取土中发现两个祭祀后停止挖土才保存下来。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重新认识巴蜀文化丰富的青铜文化第二课时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2、汉代画像砖东汉时期流行在四川等地的画像砖墓,是一种在墓壁上镶嵌具有浓郁绘画韵味的画像砖的墓葬,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上,是我国最有特色的古代墓葬之一。汉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风俗画,凸现了汉代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图景,是研究那个时期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最可靠的实物资料。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汉代画像砖石的分布地。画像砖,专为装饰墓室而用。其优美的图案模印在砖的平面上,上面又有各种颜色的彩绘,因此装饰效果甚佳。各地的画像砖,以成都制作最为精美,图案也最为复杂。加之在雕刻技法上采用了浅浮雕、阴线刻,或两者相结合的技法,使画面显得极为生动而富于变化。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无论是桑园、田圃、市集、居住的庭院,或是宴乐、杂技、舞蹈,以及各种生产的场面,构图匀称,形象逼真。鲜活、热闹的生活场景,使人钦佩古代艺术家的杰出才能和敏锐根据出土情况,画像砖可分为成都、新都区,和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两种类型。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春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丰富,颇具研究价值。如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盐井”画像砖,细致地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的情况。画面上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视,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铁锅中。是研究古代盐业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强显贵,如桓宽在《盐铁论·刺权》中所说:“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披罗纨,婢妾口希宁。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与文献记载相符合。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张衡在《西京赋》中描写当时的杂技表演场面:“临迥望之广场,陈角觚之妙戏。鸟获扛鼎,都卢缘種,衔狭燕濯,胸突钴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绳上而相逢”。这些,在画像砖上都可以找到印证。又如“讲学授经图”,生动地塑造了博士、都讲和学生上课时的情景,[汉代]的教育,于此可得其梗概。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百戏等画像砖。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汉代]建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画像砖,诸如伏羲、女娲、日月、仙人六搏等。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公元521年前后),盛于唐、五代和宋。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经近年文物普查,全县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造像10万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第四课和谐的宗教让学生知晓四川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了解张陵和五斗米道;了解道教的现状和重要道教宫观。●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课前查阅与四川宗教有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四川在中国宗教发展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和分量。学生讨论分组活动第一课时在我们彭州市的同济有个道观叫“阳平观”那里生活的应该是和尚还是道士呢?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我市大邑县的鹤鸣山和都江堰市的青城山则分别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昨日,记者就道教与成都的渊源采访了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段玉明和四川社会科学院教授李远国。张天师创道于鹤鸣山据段玉明教授介绍,道教的创始人是东汉时期的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汉顺帝时,张陵来到成都,居于鹤鸣山中,借太上老君口谕造作道书,并广泛吸收川西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创立了五斗米道,由此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形成。因张陵自称“天师”,世称“天师道”。张陵所居的鹤鸣山及早期活动的青城山,即为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在张陵设立的24个传道区域中,有12个区域的中心均在今成都范围内,其中包括鹤鸣治、稠梗治等。张陵的子嗣张鲁所设的青城、黄金二治也在成都。3、陈抟和他的“太极图”陈抟(tuán)(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出自道德经),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汉族,宋朝初期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隐于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4、四川道教的现状道教是我国古老的宗教,其信仰的内容,具有我国历史与民族文化的特点,是我国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道教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时代。但作为一种宗教的形成,一般以东汉顺帝时,沛国人张陵在蜀郡鹤鸣山造作道书、创立“五斗米教”为起点。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一、化道西蜀张陵(34—156年),东汉帝时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明帝时(58—75年)曾为江州(今重庆市,巴子国都)令,后隐居学道。顺帝时代(126—144年)他偕弟子修道鹤鸣山,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创立“天师道”。当时天师道的传播区,以成都平原为中心,覆盖了西蜀东巴,并北至汉中。由于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所以又称“五斗米教”,或米道、鬼道。文化人类学告诉我们: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文化形态,它的再生和创新必然是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中进行的。道教兴起于西蜀的岷山之域,绝非偶然现象。同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蜀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广泛的民间信仰基础,为道教的发祥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晋葛洪《神仙传》卷五说,张陵“闻蜀民朴素可教化,且多名山,乃将弟子入蜀于鹤鸣山隐居。既遇老君,遂于隐居之所备用药物,依法修炼。……”张陵栖居于鹤鸣山中,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和参悟,并从宗教观念角度对《道德经》作了诠释注解。正是这种独特的参悟和诠释,为内涵极其丰富的《道德经》批上了浓郁的宗教色彩,成了道教圣典。为了普及宗教思想,便于传道,张陵还采用浅显易懂的手法写成了《老子想尔注》,这部早期的道教代表之作,在巴蜀地区道众之间广为传播。张陵创建五斗米教,是一种具有主神崇拜特征的多神教,以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这与古代蜀人的崇拜观念是非常吻合的,所以极易为蜀人所接受和信奉。换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张陵接受了古蜀信仰观念习俗的影响,并加以了巧妙的改建,所以道教也可以看作是古代蜀人精神世界在新的宗教形式中的一种张扬。五斗米道,还有运用道法驱鬼祛邪、使用咒符为人治病的方式和内容,这与古蜀时代昌盛的巫术,也是一脉相承的。除了道教与古蜀文化这种不容忽视的渊源关系,道教的兴起也与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疾病流行、鬼神迷信气氛浓重的时代背景有关。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五斗米道在西蜀地区迅速传播开来,形成了可观为便于管理,张陵还设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传道方法。以“治”为单位发展和管辖道众,治所也就是教坛,每一治即为一个教区和传教活动根据地,一共设立了二十四治,大都在西蜀境内,分布于彭州、灌县、大邑、临邛、绵竹、广汉、什邡、德阳、金堂、新津、蒲江、彭山等地。此外,越禽、阆州、汉中、洛阳北邙山也各设立了一治。这些治所,大都位于成都平原边缘往山地过渡的形胜之处,远离喧嚣的闹市,山清张陵在西蜀创教传教,称为天师,逝世后,教主由其子张衡继承,称为嗣师,之后由其孙张鲁继承,称为五斗米道经过数十年的传播发展,在西蜀地区已有广泛的信仰根基,形成了一个宗教大派,并为蜀中上层官府所接受。此后张鲁攻占汉中,并很快在汉中站稳了脚跟,使五斗米道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张鲁雄据汉中,大力推行道教政治思想与治世蓝图,采取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和无为而治的指导方针,追求一种大平均、大公正、大和平的目标。《三国志•魏书》卷八记述了张鲁在汉中的经营:“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以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这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的道徒自我治理的政权形式,也是人类乌托邦社会的一种实验。张鲁经营汉中三十多年,虽然取得了极大成功,但最终还是以被曹魏封建统治政权取代而告终。以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形式为主的五斗米教,随后也被改造成了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神仙道教。道教这一汉民族最大的本土宗教,兴起于岷山之域,最先传播于西蜀地区,吸取凝聚了古蜀文化中的许多东西。鹤鸣山和青城山作为道教起源的祖庭和洞天福地,不仅是蜀中地域文化的自豪,也是为中国和世界共享的一笔自然文化珍贵遗产。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蜀中始终是道教的重要活动基地,在道教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道教不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通过西南丝路传播到南亚地区,对于印度文化产生过影响。道教还传播到了朝鲜和日本等地,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谱写了重要的篇章。第二课时隋唐直到宋代,是我国佛教辉煌发展时期。中国佛教的天台、华严、净土、法相、禅宗等先后兴起,使中国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四川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处于鼎盛阶段,并以禅宗独盛的形式,显示了四川的特点。在唐代,四川出了几位对全国佛教的发展起过很大作用的高僧:资州的智选,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什邡的马祖道一,简州的德山宣鉴,西充的圭峰宗密等都是闻名全国的禅宗大师。玄奖大法师在唐初曾入川求学,并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成都受戒。唐代皇帝与四川的僧人关系也较为密切。中宗曾诏益州慧义寺清虚入宫祈雨;玄宗入蜀时应僧人之请,敖建成都大圣慈寺;僖宗曾诏休梦禅师问法,并赐额改建元寺为昭觉寺,后来避乱入蜀时又诏知玄问法,并赐号"悟达禅师",赖建新都宝光寺及舍利塔。唐末五代,中原战乱频繁,王建在四川称帝,川境再次处于相对安定局面,佛教得以继续发展。如著名的诗僧贯休入川,王建为他修了龙华寺,赐号"禅月大师"。王建之后的后蜀政权孟氏父子也崇信佛教。宋统一中国后,禅宗继续发展,四川的许多官吏士大夫大都爱兼修禅宗佛理,四川成为佛教禅宗的重要基地之一。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成都刻印了我国第一部雕刻版的《大藏经》(即《蜀藏》)。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命人在成都造铜普贤像,高达两丈六,送置峨眉山,并下诏重修峨眉2、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四川的发展。基督教于1876年传入四川,先后有英、美、加、德、澳、挪等国基督教30多个差会。迄至1900年,先后进入四川的传教十和医生有254人,多数来自英国、美国和加拿大。1906年,四川各差会联合成立华西基督教教育协会,1910年,美以美会、英美会、公谊会联合创办华西协和大学。1901年-1935年,入川基督教传教士多达1000余人,占入川传教士总数约56.5%。到1920年,各差会在四川51个城镇开辟了76个总堂,其数量之多仅次于广东、江苏二省。1920年,四川已有礼拜堂369个,有教徒12954人,在四川各地教会工作的外国人有543人,其中牧师91人。中国传教士490人,其中牧师35人,传道员455人。第五课光辉的近代文化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郭沫若在历史、文学、考古和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主要成就和贡献,巴金作为文坛巨匠的主要文学成就。●教学重点理解他们的文学和艺术情怀,理解他们热爱国家、报效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教学难点立足四川,走向中国甚至世界,为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第一课时我们在语文上学过很多文人的优秀作品,那么大家来谈谈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郭沫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郭沫若的重要著作还有《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3、文坛巨匠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巴金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啊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出生地及巴金文学院他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并有散文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文两篇《日》《月》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人歌上寿,仁者遐龄。立言立德,益世益民。如鹤如松,长寿常青。百岁翩临,华夏集庆。海上人瑞,天际有星。第二课时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艺术家们都用真挚的感情在绘画和雕塑上,刻画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张大千”,为人们展现了“张大千”多彩的艺术形象。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绢本泼彩,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画面描绘的是远眺瑞士亚琛湖所见。2010年5月17日晚11点半,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爱痕湖》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时,这一价格也创出张大千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爱痕湖》是继张大千《长江万里图》之后的另一巨作,创作于1968年,为张大千《爱痕湖》系列中最精彩、尺寸最大的一幅。该作品于20世纪60年代曾获展于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地的著名画廊,2003年又获展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两种文化之间》(BetweenTwoCultures)大型中国现代艺术展,是艺术史界共认的张大千泼彩山水最精彩的作品。画面前景为青翠的山峦,后景则一泓湖水,掩映其间;湖的后岸,又有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作品采用的手法,为张大千开一代画风的“泼彩”:抽象的墨与彩“泼”出的山,如海浪般汹涌于画面;清晰、谨饬的房舍,则静处于“波涛”间。构思的宏阔,与细节的清晰,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张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水乳交融之作,也是以现代的语言,对北宋雄伟山水的现代性翻译,不仅是张大千的艺术臻于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现代性突围”。1968年巡展后,张大千本人亲自将本作赠予现藏家。第五课浓郁的民俗文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图文资料的●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增强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感。●教学难点增强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感。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在我们彭州市有个川剧院,大家知道在哪里吗?2.川剧艺术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脸谱中还有以文字作为造型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段。将书法汉字勾画在角色面部的显著位置,再配以其他装饰图案。文字脸谱多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舞台上。本书中的文字脸谱是根据资深川剧艺人的口述反复勾画而得到的,大约可以分为简捷的文字造型和抽象的文字造型两种,并有篆、隶、楷、行、草等书法形式。脑门上写楷书“斗”字;据说杨七郎为黑虎星下凡,他的黑霸儿脸上就草书了一个“虎”字。人们常说“脸就是招牌”,文字脸谱起到了介绍剧中人物的招牌作用。变脸、扯脸、擦暴眼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如何在一出戏里让脸谱发生变化,川剧艺人创造发明了变脸、扯脸和擦暴眼的特技。这些特技都是在舞台演出现场,在不能被观众察觉的前提下使用的,以达到人物脸谱瞬间变化的强烈演出效果。变脸以吹粉的方式最常用。扯脸是把脸谱绘制在薄绸上,演出中迅速巧妙地将事前贴在脸上的薄绸一层一层地揭去。擦暴眼是让脸谱局部发生变化的方法,演出中演员将事前涂抹在手指上的黑色松烟迅速将眼睛周围涂黑。川菜是以成都、重庆两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1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川菜的派系和乐山菜为主);其特点是小吃,亲民为主,比较清淡,传统菜品较多。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和,绵香悠长。通常颇具典故。其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盐烧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蚂蚁上树、灯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鸭子、白油豆腐、鱼香肉丝、泉水豆花、盐煎肉、干煽鳝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下河帮(渝派;以重庆和达州菜为主);其特点是家常菜,亲民,比较麻辣,多创新。渝派川菜大方粗犷,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于材料著称,俗称江湖菜。大多起源于市民家庭厨房或路边小店,并逐渐在市民中流传。渝派川菜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受欢迎,不少的川菜馆主要菜品均为渝派川菜。其代表作有酸菜鱼、毛血旺、口水鸡、干菜炖烧系列(多以干豇豆为主)、水煮肉片和水煮鱼为代表的水煮系列、辣子鸡、辣子田螺和辣子肥肠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鸡、烧鸡公、芋儿鸡和啤酒鸭为代表的干烧系列、泡椒鸡杂、泡椒鱿鱼和泡椒兔为代表的泡椒系列、干锅排骨和香辣虾为代表干锅系列等。风靡海内外的麻辣火锅(或称毛肚火锅、火锅)发源于重庆,因为其内涵已超出川菜的范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膳食体系而不被视作川菜的组成部分。小河帮(盐帮菜;以自贡和内江为主);其特点是大气,怪异,高端(其原因是盐商)。一般认为蓉派川菜是传统川菜,渝派川菜是新式川菜。以做回锅肉为例,蓉派做法中材料必为三线肉(五花肉上半部分)、青蒜苗、郫县豆瓣酱以及甜面酱,缺一不可;而渝派做法则不然,各种带皮猪肉均可使用,青蒜苗亦可用其它蔬菜代替,甜面酱用蔗糖代替。而具体烩制手法两派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在于蓉派沿袭传统,渝派推陈出新(虽然未必较传统做法更加味)。第二课时盖碗茶巴蜀茶文化的发源地闻名世界的艾菲尔铁塔高耸云天,风光绮丽的塞纳河畔,与铁塔隔河相望的长乐宫剧院中央大厅,具有典型东方民族色彩的“成都茶馆”就坐落在这里。这是一九八六年十月,第十五届“巴黎秋川茶飘香中国是茶的故乡,底蕴丰富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渊源流长。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思想精髓,尤其将儒家的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巴蜀大地将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演变发展成独具特色的----四川茶文化。四川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远在青铜时代,这里就出现了灿烂的文明。四川地跨南北,又处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境内有长江横贯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纵贯西部地区,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称。自有史记载以来,有数十个民族先后在这里活动、生息、繁衍和相互融合。目前除汉族外,境内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白、傣、壮等14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46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边缘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信仰礼仪:汉族精于农耕,手工业、商业发达。旧习土葬。有春土家族、和苗族等,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性民族风情。四川扬(洋)琴清朝乾隆年间成都、重庆等地便开始流传,因演唱时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而得名,素层次地表现戏剧情节。清末洋琴演唱多为3人,后一般为5人,分生、旦、净、末、丑5种角色,分别操作扬琴、鼓板、小胡琴、碗碗琴、三弦,边伴奏边说唱。四川竹琴又称为道琴(情),初为道士劝善说道的古老艺术,以竹筒鼓、简板和碰铃伴奏演唱,民国初年始称为竹琴。一般由一位艺人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竹琴在四川各地广为流行,1914年间,四川相书又称“隔壁戏”。演出时,设一顶高约16至23米,宽约08米的帐子,由一个艺人置身帐中,用口技和折扇、铜铃、莲花落等道具摹拟各种声音,描绘环境,并一人扮若干个角色,相互对话,展开故人,左手打板、右手击竹鼓而歌。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伴奏者有时也答腔几句。四川金钱板又称金剑板、三才板,多系单人演唱,以唱为主。其道具仅三块竹板,讲究打板技巧,既要打出千军万马之雄壮,又要打出清风流水之委婉。四川评书是以说为主的,明代以后流行四川各地,艺人借助桌子、醒木、折扇、帖子等道具,以语言吸引听众,并有一些表演动作。其表演地点多为茶馆,听众可以边品茗边听书。四川荷叶系说唱兼备的艺术,艺人手持擅板(天桥)、铜钗(苏交)进行表演。因铜钗形似荷叶而得名。四川盘子系从清音和民歌中发展而来,艺人手持竹签、瓷盘(碟子)敲打节奏,边唱边舞,曲调优美,形式活泼。四川花鼓一般以两人为一棚进行表演,一人主唱,一人伴奏相和,道具仅为小锣、小鼓。其独特之处为谐剧民国时期产生的一种新曲艺,由王永梭于1939年首创。其特点为用话剧手法,一人表演,诙谐幽默,建国以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扬琴、清音、金钱板、莲花落(快板书)、评书、谐剧等四川曲艺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各地还将这些曲艺搬上舞台进行表演,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央第七课四川人民的骄傲●教学目标2、知道丁佑君、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感悟他们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不惜牺牲的精神。3、了解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推动新时期改革开放中的主要事迹,理解他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贡献和该理论的价值与意义,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不惜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和人民的可贵品质。4、调查身边的优秀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把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历史意识。5、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名族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教学重点1了解朱德、丁佑君、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2、了解邓小平的主要事迹,理解他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理解邓小平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方法:以讲述的方法,讨论为主。●教学手段:朱德、黄继光、邓小平的图片联系现实导入新课。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国庆阅兵典礼显示了当今祖国的富强。为了赢得祖国的富强,有哪些优秀的四川儿女为之努力奋斗?1、将学生分为四人或六人一组,确立一名组长。2、各小组长协调分配任务,查找资料、搜集故事、制作演示文稿等。3、各小组既可以重点选择一位英雄人物进行介绍,也可以分别介绍三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其次,课前抽签,课堂依次展示、讲述。最后,老师结合每个小组的讲述进行点评和补充,并表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小组或同学。思考讨论:本课展现的四川英雄儿女身上有哪些共同的高尚品质?作为当代学生向他们学习,如何从小事做起?第八课敢为天下先●教学目标1、了解广汉县金鱼公社(今广汉市金鱼镇)“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兴起的过程,理解“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实施的积极作用和意义。2、了解四川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经过,知道率先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代表企业和改革后企取得的成果。3、综合认识四川的改革在推动全国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重点1、理解“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实施的积极作用和意义。2、了解四川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经过。●教学难点综合认识四川的改革在推动全国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总结●教学手段:多媒体。搜集整理一个企业或一个乡改革的相关历史材料。从教材中的典型事件导入。解读“包产到组”这一概念,指出“包产到组”的历史背景,进一步说明四川在改革中还有许多敢为天下先的创举,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一)首创“包产到组”1、广汉县金鱼公社(今广汉市金鱼镇)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增产分成”的“包产到组”责任制的改革实验。2、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人士四川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组”责任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包括:(1)“左”的思想对农村工作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四川成为重灾区。改革势在必行。(2)邓小平的指导和支持。(3)川省委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二)中国农村改革一乡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其次,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变革人民公社体制的关系。再次,认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广汉县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改革试点的主要意义。(三)率先推进城市体制改革首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向家长或长辈了解城市体制改革前工厂的管理、生产情况,了解改革后工厂的管理、生产的变化,增加感性认识。其次,教学中,安排学生讲解了解到的关于城市体制改革前后工厂的管理、生产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前后对比,进而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三、课堂小结本课内容国家教材是在八年下册学习的,对初一学生来讲,具有相当难度。教学的重点不在知识的记忆,而应突出理解和认识四川在改革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因此,小结时可突出以下问题:第一,本课标题为“敢为天下先”,哪些事件说明四川人“敢为天下先”?孤立的一个事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应通过在改革开放中四川人率先推行的多个重大事件来说明本课主题。第二,本课所选几个事件不是孤立在在的,几个事件在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把握本课内容应梳理几个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为什么几个重大事件都首先在四川发生?应深入分析认识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多种原因。1、知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由来,了解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初步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认真领会党和政府为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而表现出的高瞻远瞩与伟大决心。2、通过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四川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与成就,进一步认识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的重大作用。2、四川各族人民为建设和发展家乡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四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主要成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现区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总结●教学手段:多媒体一、导入新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失去下,四川省加快了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什么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二、新课讲授(一)高瞻远瞩的本部大开发战略第一,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大开发主要涉及西北五省区、西南五省区市和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原因。1、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2、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和巩固祖国边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即可。(二)抓住机会实现四川新跨越1、四川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2、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三)城乡统筹发展谱新篇1、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2、村村通工程助推经济腾飞。三、课堂小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四川省加快了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第十课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教学目标知道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及其严重危害;了解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和参与救灾减灾、营救生命的感人事迹;掌握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为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了解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严重危害,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防震自救常识。通过学习国务院设立全国哀悼日这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感悟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感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无比强大的凝聚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感受中华儿女心系国家和民族危难、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灾区人民乐观自信、坚韧不屈的宝贵精神。●教学重点主要讲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同内外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的典型、生动事迹,重在对学生渗透关爱、感恩、坚强等美好思想情感教育。可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感人瞬间、人物和事迹进行即兴演讲来实现教学目的,也可以从课文中的“想一想:在人类面临重大自然灾害威胁的时候,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抗震救灾过程的人物和事迹谈出自己的感想与认(三)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重点突出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国务院设立全国哀悼日这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感悟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感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无比强大的凝聚力。●教学方法讲解、观察、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一、导入新课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仍然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教师可以此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自然的热情:“你知道地震发生前,自然界一般会出现哪些征兆?…‘同学们,要是你们中有人将来能提前告诉大家地震将要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准确地点,那对人类社会该是一个多么大的福音啊!”(一)灾难突来,举国同悲第一,“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及其严重危害。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汶川地震直接损失”示意图,并搜集准备视频、图片等其他相关资料,明确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特大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严重危害,启发诱导学生形成尊重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树立关注人类命运和前途、为将来造福人类作贡献而努力学习的奋斗钻研精神。第二,国务院设立全国哀悼日。建议教师在讲述这一内容时,分为两个层次展开:首先,创设情境,感受气氛。选取三天哀悼日中举国同悲的典型场景,辅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力求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与震撼。其次,理性概括,深化认识。教师可通过有选择性地引用当时一些社评社论和网友热议,向学生强调以下几层意思: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同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致哀;充分彰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深刻凸显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难怪有网友评论说“降下的是一面国旗,崛起的是一个民族”。(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讲述本目内容之前,建议教师播放视频《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前线的感人语录》,既突出党和政府对于灾情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也让学生感受到这次救灾的严峻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然后重点讲述1.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成立这一部分内容要重点突出党和政府在灾情发生后作出的迅速反应与行动。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俄新社《中国,挺住!》的文章节选,也可补充其他材料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英国《泰晤士报》的评价是“中国的领导人的反应速度和关注堪称楷模”。最后,教师应强调指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成立、党和政府坚强而正确的领导是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有力保障。2.大爱如潮涌蜀中主要讲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同内外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的典型、生动事迹,重在对学生渗透关爱、感恩、坚强等美好思想情感教育。可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感人瞬间、人物和事迹进行即兴演讲来实现教学目的,也可以从课文中的“想一想:在人类面临重大自然灾害威胁的时候,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抗震救灾过程的人物和事迹谈出自己的感想与认(三)抗震救灾,重建家园1.艰苦决战堰塞湖地震后出现了上百个堰塞湖,这是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处理的难度之大、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再一次考验着中国政府和人民。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大概原因及其危害,可补充一些具体史实简单介绍决战唐家山堰塞湖的经过,最后教师向学生指出:成功决战唐家山堰塞湖,不但显示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高超智慧与坚韧毅力,而且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了地震次生灾害带给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是抗震救灾中一项居功至伟的重大胜利!2.奇迹抢通都汶路地震发生后,极重灾区与外界的交通和通信陷于瘫痪,形势万分危急!都汶公路是成都通往汶川最近的一条公路,是联系灾区和外界的生命线。最后,教师应补充相关资料,重点突出党和政府、工程技术专家和施工人员心系灾区群众安危,克服重重困难,在最短的时间里抢通了这条生命之线。最后,教师应向学生指出,抢通都汶路,创造了一个抗震救灾的“中国式奇迹”,再次显示出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高超智慧,为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3.对口援建促恢复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对口省区市的支持和援助,灾区人民积极的生产自救。大灾无情,多难兴邦!汶川特大地震毁掉了许多美丽的家园,夺走了数万名同胞的生命,但摧毁不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人民凝聚起更为强大的发展力量,顽强地投入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战斗中去。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第十一课四川的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教学目标通过本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知晓四川有56个民族生活,其中世居民族15个;了解四川主要民族地区的分布和主要民族自治地区有哪些;了解60年来民族地区的历史性发展的成绩;知道民族地区现实发展的势头和美好前景。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理解为什么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理解为什么民族团结是四川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实现幸福生活的生命保障线。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各民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彼此帮助的浓厚感情;促进青少年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认识,从而承担起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理解为什么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理解为什么民族团结是四川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实现幸福生活的生命保障线。●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各民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彼此帮助的浓厚感情;促进青少年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认识,从而承担起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以《爱我中华》的演唱开始本课。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不同民族的服装,让同学抢答不同服饰分别属二、新课讲授(一)“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一目中,为让学生在心中形成“56个民族是一家,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这一概念,让部分同学上台,分别装扮成汉族、苗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回族、黎族等。汉族:讲解华夏族的来历。指图介绍汉族最早开发的北方黄河流域。苗族:讲述苗族来历或独特习俗。可用多媒体展示苗族民族风情物品或重要节日。讲述和汉族或其他藏族:讲述藏族的来历,和汉族通婚、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往的故事。指图介绍藏族开发的西藏维吾尔族:讲述维吾尔族的来历,和汉族或其他民族交往的故事。指图介绍维吾尔族开发新疆地区的彝族:讲述彝族的来历,和汉族或其他民族交往的故事。彝族的重要节日如火把节可用视频展示。指回族:讲述回族的来历、主要习俗。指图介绍回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开发的西北地区。黎族:讲述黎族的历史和主要习俗,与汉族或其他民族交往的故事。指图介绍黎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共最后,教师提问回到本目中心问题:这些民族作为中国各民族的代表他们讲述的故事让我们有了哪些答案要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彼此融合,彼此帮扶,创造了中华灿烂的文明。(二)“民族团结”,内容政策性较强,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使用抢答的形式完成。抢答的内容包括:中国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四川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四川还对少数民族有哪优惠政策?(三)“共建新四川”教师先引导学生看书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由学生展示他们自己搜集或调查的成果,让学生从细节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央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在社会生活、经济和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也正在向更美好的未来继续迈进。三、课堂小结通过讨论“活动与探究”结束本课。结合与民族问题相关的世界热点,如巴以问题、南斯拉夫问题等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能更理性地看待民族团结问题。第十二课四川的东西南北中(一)●教学目标运用地图了解四川省中部地区的范围,及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通过阅读都江堰水利工程图和都江堰灌区图,了解中部地区历史悠久而发达的农业,并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中部地区发达的工业和繁荣的商业。运用地图了解四川省东北部地区的范围,及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了解东北部地区的丰富农林资源并分析原因;了解东北部地区主要交通线路及发展。查阅资料了解家乡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森林对环境的多种作用,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运用地图了解四川省东北部地区的范围,及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了解东北部地区的丰富农林资源并分析原因;了解东北部地区主要交通线路及发展。●教学难点查阅资料了解家乡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森林对环境的多种作用,培养环保意识。●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总结●教学手段:多媒体一、导入新课:先展示五粮液、泸州老窖、卫星发射等图片和视频,再展示成都天府广场、火车站、人南立交等图片和视频,既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又让学生从相对熟悉的成都开始学习本课,使学第一课时二、探究新课:让学生先在“四川中部地区图”中找到成都,进而查阅本区范围;在学生看图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绵阳市不是全部属于本区,仅仅是南部地区才是,进而在图中明确绵阳市属于本区的大致范围;如学生属于本区,可以引导学生先完成教材60页“读一读”第1问,找找家乡的位置和相邻的县(市、区),再完成第2问,从图上找出在成都交会的主要铁路线和高速公路。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课及《可爱的四川》七年级上册书中学到的相关地理知识,讨论分析,得出结论。2、历史悠久而发达的农业。从“天府之国”人手.让学生知道本区农业历史悠久而发达,物产丰富;并结合“说一说”中的第1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并强调本区农业在全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而本区农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教师组织学生阅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和“都江堰灌区”图,结合讲述,引导学生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对本区的重要作用,再联系本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分析回答“说一说”第2问。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本区农业出现的新发展,并从农产品加工体系的建立顺利引人发达的工业和繁荣的商业部分。第二课时3、发达的工业和繁荣的商业。结合教材先介绍位于本区的部分著名企业,并通过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说本区工业产品品牌名称。教师在指导“做一做”时,让学生列举成都著名的大型商场。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加深对中部地区的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采取与中部地区对比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先查阅“四川东北部地区”图,了解本区范围。引导学生先完成教材61页“读一读”第1问,找找家乡的位置和相邻的县(市、区)。组织学生阅读“四川省地形”图完成“读一读”中的第2问,让学生从图上找出本区北部主要山脉,并分析出本区地势特点——北高南低,让学生找出流经本区的主要河流,并通过地势特点辨识河流流向。结合教材文字叙述,介绍本区农林产品不仅是数量丰富,而且种类也十分丰富。强调农业是本区传统的重要产业,补充举例说明本区农业历史也比较悠久,让学生举例回答本区的农林产品。在学生对本区农业发展有了基本认识以后,通过62页“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历史上,本区由于地形原因,交通条件差,利用视频或图片来表现。准备一些有关的古诗词。李白的《蜀道难》。事先让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再通过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第一部分,查阅出本区的高速公路和主要铁路线,再标注出从家乡到成都需经过的上述高速公路和铁路线。5、自由阅读卡——九天开出一成都,介绍了成都市的历史发展,供学生阅读。三、教师小结第十三课四川的东西南北中(二)●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省的东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三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农业等方面的基本特点。联系教材中三地区的行政区图,能指出三个地区在我省的地理位置、范围,能准确找出各地区主要的河流、城市,并能记住其名称。了解三个地区各自著名的物产和优势的产业,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