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孝亲之道_第1页
孔子的孝亲之道_第2页
孔子的孝亲之道_第3页
孔子的孝亲之道_第4页
孔子的孝亲之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的孝亲之道》

儒家是最强调孝顺的一个学派。它强调孝顺,绝不只是为了安定社会秩序,它认为那是人性最自然的发展。

一、孔子的家庭背景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因为他的祖先是商朝人。商朝被周朝取代以后,就把它的遗民封在宋国,这宋国就有点像战败国,或者是被取代国家的后代,老百姓的心态都比较委屈,而其他国家的人拿宋国人开玩笑也没关系。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守株待兔的故事,那就是宋国的农夫,但是不敢讲别国农夫的“守株待兔”。孟子提到有一个人“揠苗助长”,那个农夫也是宋国人,所以当时宋国人蛮委屈的。而孔子的祖先就是宋国人,他的祖先在宋国本来可以当国君的,但因为突然发生内乱,他的祖先非常的谦虚就不做,不做之后,后代一路下来就没落得很快。在古代的传统,叫“五世亲尽”(《孔子家语》),传到第五代亲族关系就停了,别为公族。就算你是国君的子孙,到第五代以后分出去了,就成为公族。再往下分,就是一层一层往下走了。孔子会姓“孔”,是因为他的五世亲尽正好叫孔父嘉,所以后来就以他的孔作为孔氏家族的一个姓。在孔子出生前,孔子的父亲和他的前两任夫人生了九个女儿,一个残疾的儿子,在重男轻女的春秋时代,孔子在家人的殷切期待中诞生了。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但是他的大娘、二娘,不让他们来参加丧礼。所以在孔子二十岁前后,母亲过世了。他想尽孝心,把父亲跟母亲合葬,但是找不到父亲的坟墓,就到处请教乡里面年老的长辈,找到之后,把他父母合葬了。所以孔子是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孤儿寡母,可以想象是非常辛苦的。到成年的时候,母亲过世,后来结婚生子,67岁的时候太太过世,到73岁时他过世,71岁时他儿子也过世了。在一般人看来,孔子是自古以来天下很不幸的人,但他还是能很深刻地体验到家庭情感的重要,他照样可以说什么叫孝顺。你不一定有完全的经验,但你可以透过别人的经验有一种深刻的理解,因为人性是一样的。在《中庸》里面有一个很感人的话:孔子说要求一个儿子孝顺父亲,我做不到;要求一个弟弟尊敬兄长,我做不到,因为他的哥哥比他先走了,他哥哥的女儿,孔子是代表父母之命替他哥哥的女儿来举办婚礼,嫁给他一个很好的学生;他说要求一个人做大臣事奉国君,我也没机会,因为他没有官做;最后要求对朋友贤,先对朋友好,朋友再对我好,我也做不到,因为朋友都对他很好。所以孔子举到四点,五伦里面有四点,孔子认为自己都没做到,他真的没有做到吗?不能怪他,是他没有这个机会,有这个机会他一定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二、孔子对“孝顺”的解读1.官寰子弟要做到的“孝顺”鲁国最有权力的三家孟氏、叔氏、季氏。孟氏的一个年轻人,他是孔子的学生,请教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就说两个字:无违。即不要违背礼仪,因为有钱人家,这些贵族有时候就容易太过于铺张,或者太过于节俭,礼的规定有一定的要求。像最有名的故事,“季氏八佾舞于庭”(《论语·八佾》),孔子受不了。古时候的天子在重要的祭典,可以有八佾,八八六十四人,六十四个童男童女来表演,这是天子的规格;诸侯只有六佾,六佾可以说六八四十八,一佾八人;到大夫,只有四佾,往下降了,所以季氏是个大夫,只能三十二个人。但季氏在鲁国最有权力,关起门来自己当皇帝,说反正我有钱,我有人,就在自己的宗庙前面摆出八佾,所以孔子就受不了,他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所以,贵族子弟就要守礼,合乎规范,否则秩序就乱掉了。2.平凡百姓要做到的“孝顺”第一个是奉养父亲、母亲。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你小时候父母把你养大,你现在能够让父母安心过日子,这是应该的,毫无考虑。第二个是尊敬父亲、母亲。说到这个尊敬,就很难了。在《论语》有一句话,引起很多争论,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我的理解很简单,现在所谓的孝顺是奉养父母亲,但是狗跟马对人也能有某种奉养,但是狗跟马不会尊敬别人,狗跟马不会尊敬主人,所以如果你只是奉养父母亲,而没有尊敬父母亲的话的,那跟狗和马来服侍主人有什么区别呢?第三个是脸色一定要好看。子夏请教什么是孝顺,孔子说:色难。色难是脸色的愉悦最困难,我们常说久病无孝子,父母病久了,只好看子女脸色了。做的时候会发现,父母的话我听了脸色很难看,但是现在还要特别注意,要让脸色好看,让父母感到你心甘情愿去做。

【案例1】曾参孝亲的故事曾参的父亲是曾点,孔子的学生,曾参孝顺他的父亲怎么孝顺,是一个很好的楷模!我现在根据孟子的说法,曾参孝顺父亲,每一顿饭都有酒有肉,吃完毕以后,父亲问他还有吗?一定还有,只要父亲问,一定还有。曾参就问父亲,吃剩的要给谁?关键就在这里,父亲吃完的剩菜,曾参就问父亲要送给谁,送给那家邻居,邻居有穷人,父亲就说好,今天就送给东边的邻居,明天给哪家的邻居。后来曾参老了,他的儿子叫曾元,曾元奉养就不一样了,差别就在这里,每一顿饭也是有酒有肉,但是把这个饭菜撤出的时候,不再问曾参要给那一家人,然后曾参要问还有没有剩的,没剩的,代表什么,晚餐再吃。差别就在这里。奉养父母亲,脸色要好看,让父母在使唤我们的时候也觉得这个孩子很孝顺,没有白养。

【案例2】成长。你要讲人性,不能忽略生理、心理、伦理这三个过程。孝顺是人类的天性,这不是说叫你孝顺你才懂得。事实上每一个人最深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亲快乐,因为你从小开始这种生命经验,是不能够重来的,这就是孔子的思想。

【案例4】戏彩娱亲的故事《二十四孝故事》里有一个叫老莱子的故事。他自己七十几岁,他父母九十几岁,他还穿着彩色的衣服给父母看,父母很开心,拍手鼓掌,跟幼稚园的小孩表演一样,他们在欣赏。最有趣的是,他摔跤的时候,还会装出婴儿的哭声,母亲过来安慰他。装婴儿的哭声,所以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这是一种最自然的天性上的需求,但是只有到论语里面才把这段话说清楚。

五、孝亲理想的发展

1.继志述事继承父母的志向,能够继续做父母所做的事,父母的志向和所做的事情和是什么呢?归结到最后就是德行修养,很多人说你要光宗耀祖,光宗耀祖你界定在升官发财上,让父母变得好像很有面子,这是一种方法,但是手段要正当。儒家里面提到你要孝顺父母,你要光宗耀祖,它也归结到德行,因为德行上面的努力每一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否则(如果)你只把它放在特定的价值上,像财富、像权力和地位的话,太狭隘了,到最后恐怕为了这个目的不择手段,所以儒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德行上,因为只有放在德行上才符合人性向善的基本的理解上,而行善后对社会都有帮助,它才是一个可大可久的人文的理想。2.解说“一贯之道”孔子感叹过没有人了解他,而他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叫“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就是说不清楚。他的学生子贡是很聪明的学生,但是他有一个好比较的毛病,也叫做“月旦臧否”,后来子贡居然批评到孔子了,他说我们老师也没什么特别,就是五个字“多学而识之”。结果这话传到孔子耳中,孔子当然不高兴了。孔子教学生喜欢公开,就上课的时候把子贡找来说,子贡你认为我是“多学而识之”的人吗?子贡承认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非也,吾一以贯之,就是说不是的,我有一个中心思想在里面,把我的学说连贯起来能成为一个整体。不过很可惜,子贡没有再问,何谓也?可能当时看到老师心情不好,用非常严厉来的话说“非也”,就立刻走开了。孔子为了延续思想找到曾参,孔子问:“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但是曾参,什么都好,就是这个时候不知道怎么了,就说:“唯。”唯就是yes,孔子给他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居然说是的,孔子一看反应很激烈。“子出”,立刻离开教室,下课!连你都懂了我还谈什么?同学们就围了过来,问曾参说,何谓也?曾参就说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老师的道没什么,就是“忠”跟“恕”,我再强调一次,曾参比孔子小46岁,所以孔子活着的时候曾参才15岁到26岁,何况曾参又特别驽钝,他怎么可能知道孔子的一贯之道呢?曾参还是了不起的,经过努力学习,后来领悟出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如果仁义的仁是我的责任,到死才能停止的话,那么仁义的“仁”就是孔子的一贯之道。这是标准答案,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