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学期高二开学检测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章第4节。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基因型,该研究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结果发现F2的表型及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控制株高的基因为A/a和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玉米株高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2矮秆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共有3种C.F2矮秆玉米植株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D.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序列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实验结果,F2的表型及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该比值为9:3:3:1的变式,据此推测玉米株高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秆的基因型为A_B_,矮秆的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的基因型为aabb,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F2的表型及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该比值为9:3:3:1的变式,据此推测玉米株高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矮秆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C、F2矮秆玉米的基因型为A_bb、aaB_,纯合子由1AAbb和1aaBB,故矮秆玉米植株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C正确;D、基因B与b为等位基因,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故选B。2.图1是马蛔虫(2n=4)某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是马蛔虫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图1中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的A~B时间段内D.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在图2的I~M时间段内【答案】A【解析】【分析】甲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2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HI段表示受精作用。【详解】A、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动物为雄性。故甲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C、图2中AH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2的A~B时间段内,C正确;D、图2A~H发生的是减数分裂,HI发生的是受精作用,I~M发生的是有丝分裂,故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在图2的I~M时间段内,D正确。故选A。3.生物进化过程复杂而漫长,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从未停止,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的形成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B.根据基因型频率是否发生变化判断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C.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协同进化可以概括为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当基因型频率改变时,基因频率不一定会改变,B错误;C、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会单一捕食某一被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正确。故选D。4.我国盐碱地规模较大,但盐碱地不适合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B.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适宜作过程①实验材料C.过程③利用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相比于过程③,过程②操作更简便,育种时间更短【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过程涉及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详解】AB、过程①利用γ射线处理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用细胞分裂旺盛的萌发种子作为诱变育种的实验材料合适,AB正确;C、过程③是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变异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D、过程②是杂交育种,过程③的单倍体育种操作要求更高,但年限更短,D错误。故选D。5.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内液和两种细胞外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1474.01.251.00114.07.51.0②1425.02.501.50103.36.016.0③10140.02.5010.3525.0-47.0A.①可能是组织液或淋巴液B.②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C.③表示细胞内液D.①②③物质的含量呈动态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分析: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为细胞外液,③为细胞内液,因为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而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①为组织液或淋巴。【详解】A、①中钠离子含量高,且蛋白质含量较少,因而可能是组织液或淋巴液,A正确;B、②中的蛋白质和钠离子含量高,为血浆,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分,B错误;C、③中钾离子含量高,表示细胞内液,C正确;D、①②③均属于体液,由于细胞不断进行物质代谢,同时人体也在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因此其中的物质的含量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故选B。6.人体内有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其中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就有约140亿个,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C.外周神经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均位于脊髓【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A正确;B、小脑的功能就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B正确;C、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C正确;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故选D。7.在狗进食时经常进行灯光刺激可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条件反射建立前,灯光属于无关刺激B.条件反射建立后,光信号可刺激狗分泌唾液C.条件反射建立后,仅有灯光不给食物会使唾液分泌量逐渐减少D.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建立前灯光称为无关刺激,条件反射建立后灯光称为条件刺激,A正确;B、条件反射建立后,光信号就可刺激狗得非条件反射分泌唾液的进行,B正确;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若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消退,故反复仅灯光刺激不给予食物会使唾液分泌量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没有,C正确;D、条件反射是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D错误。故选D。8.2023年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宣布本届大运会开幕之时,在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都激动万分。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B.人处于激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C.当人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答案】A【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不随意神经系统。由于内脏反射通常是不能随意控制,故名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内分泌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A错误;B、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B正确;C、当人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C正确;D、交感、副交感对于接受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的作用,作用效果通常是相反的。例如交感神经使心搏加速,胃肠运动变慢;副交感神经使心搏变慢,胃肠运动加强,D正确。故选A。9.人躯体运动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还会受到大脑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导至脊髓B.脑干是控制人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C.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引起眨眼反射的过程中有脑干的参与D.躯体各部分与其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是倒置的【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便和排尿反射,表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也是受大脑控制的。【详解】A、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故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导至脊髓,A正确;B、大脑皮层是控制人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B错误;C、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但是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过程中有脑干的参与,C正确;D、躯体各部分与其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是倒置的,D正确。故选B。10.根据作用效果,可以将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蛋白和ATPB.在特定的条件下,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C.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越多,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传导越快【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产生和维持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ATP,但不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B、反射弧的效应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因此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B正确;C、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也有抑制性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达到一定量,突触后神经元即可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形成后,传导速度与神经递质的多少无关,D错误。故选B1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生理盐水可增大血浆的晶体渗透压B.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降低血浆的胶体渗透压C.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当D.渗透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注射生理盐水不会改变血浆的晶体渗透压,A错误;

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正确;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C正确;D、渗透压是指溶质中溶剂微粒对水的吸引能力,因此渗透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D正确。故选A。1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本称河鲀,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鲀毒素是一种有剧毒的神经毒素,若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河鲀毒素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专一性地与Na+通道结合,高效阻断Na+内流,抑制兴奋传递,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中Na+内流所需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B.兴奋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C.河鲀毒素中毒病人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峰值不受影响D.河鲀毒素有可能会被开发用于局部镇痛【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静息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形成后,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神经元中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A错误;B、兴奋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发生信号的转化,包括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B错误;C、河鲀毒素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专一性地与Na+通道结合,高效阻断Na+内流,抑制兴奋传递,河鲀毒素中毒病人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峰值变小或不发生动作电位,C错误;D、河鲀毒素高效阻断Na+内流,抑制兴奋传递,有可能会被开发用于局部镇痛,D正确。故选D。13.某研究小组用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以下三组实验:①分别将左右后肢趾浸入盛有浓度为1%的硫酸的玻璃皿内,结果两条腿均产生屈腿反射;②在左肢趾关节上做个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除,用浓度为1%的硫酸浸泡左肢趾尖,结果没有出现屈腿反射;③剪断右后肢的神经重复实验①,结果只有左腿产生屈腿反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实验②缺少感受器不能产生反射活动C.实验③一定是破坏了右后肢的传入神经D.实验说明反射活动需要完整反射弧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详解】A、做实验所用的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屈腿反射能发生,说明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B、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实验二去除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正确;C、实验③破坏了右后肢的神经,可能破坏了右腿屈腿反射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或二者均被破坏,C错误;D、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实验一中蛙出现屈腿反射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故选C。14.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后,一方面在Rheb蛋白的作用下,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供能;另一方面,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乳酸经MTC(乳酸转运载体)运输进入神经元内的线粒体进行分解,两种细胞的相关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胶质细胞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物质B.乳酸可以作为神经元的能源物质C.增强MTC活性可能导致神经元结构损伤D.Rheb蛋白失去活性会有利于保护神经元【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葡萄糖在神经胶质细胞中分解为丙酮酸,一部分丙酮酸在Rheb蛋白作用下,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功能;还有部分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经MTC(乳酸转运载体)运输进入神经元内的线粒体进行分解,产生自由基。【详解】A、神经胶质细胞可将乳酸运输进入神经元,乳酸分解产生了能量,说明神经胶质细胞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B、图中乳酸能进入神经元的线粒体分解,产生ATP,故可作为神经元的能源物质,B正确;C、增强MCT活性,可促进乳酸进入神经元,产生更多自由基,引起神经元损伤,C正确;D、Rheb蛋白能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供能,而Rheb蛋白活性下降会导致乳酸进入神经元的量更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使神经元损伤增加,D错误。故选D。15.图1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是反射弧组成的相关部分。若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X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感受器位于①中,②表示传入神经B.若②被刺激,则受刺激部位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兴奋在②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D.推断化学物质X的作用机理是增强神经元对K+的通透性【答案】A【解析】【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详解】A、根据神经节或突触的结构判断,①中的感觉神经末梢是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A正确;B、受到刺激后发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都是从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C错误;D、添加X后,动作电位不能恢复为静息电位,说明是降低了神经元对K+的通透性,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鹦鹉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R1、R2、R3控制,其中R1控制红色,R2控制黄色,R3控制绿色。1只绿色雄性鹦鹉与多只黄色雌性鹦鹉交配,子一代中绿色雌性:红色雌性:绿色雄性:红色雄性=1:1:1:1。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鹦鹉羽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上述复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性。(2)上述实验中亲代雄性鹦鹉的基因型为________。上述3个复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用>连接)。自然界中红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3)若让上述子一代中的绿色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4)1只绿色雄性鹦鹉与多只雌性鹦鹉交配,根据子代中________可以判断出亲本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答案】(1)①.分离②.不定向(2)①.ZR3ZR1②.R3>R1>R2③.2##两##二(3)绿色雄性:绿色雌性:黄色雌性=2:1:1(4)雌性鹦鹉的羽色的类型(或雌性鹦鹉的表型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绿色雄性鹦鹉(ZR3Z_)和黄色雌性鹦鹉(ZR2W)杂交,子代出现绿色雌性(ZR3W)、红色雌性(ZR1W)、绿色雄性(ZR3Z_)、红色雄性(ZR1Z_),根据子代有红色雌性(ZR1W),说明亲本绿色雄性鹦鹉为ZR3ZR1,绿色R3对红色R1是显性;据此可知子代红色雄性为ZR1ZR2,说明红色R1对黄色R2是显性,故3个复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R3>R1>R2。【小问1详解】控制鹦鹉羽色这一性状受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控制鹦鹉羽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基因R1、R2、R3中,有两个基因是由另一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同一个基因可朝着不同方向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小问2详解】绿色雄性鹦鹉(ZR3Z_)和黄色雌性鹦鹉(ZR2W)杂交,子代出现绿色雌性(ZR3W)、红色雌性(ZR1W)、绿色雄性(ZR3Z_)、红色雄性(ZR1Z_),根据子代有红色雌性(ZR1W),说明亲本绿色雄性鹦鹉为ZR3ZR1,绿色R3对红色R1是显性;据此可知子代红色雄性为ZR1ZR2,说明红色R1对黄色R2是显性,故3个复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R3>R1>R2。红色雄性鹦鹉基因型有2种,分别是ZR1ZR1、ZR1ZR2。【小问3详解】亲本绿色雄性鹦鹉为ZR3ZR1,黄色雌性鹦鹉(ZR2W),子一代的绿色雄性的基因型是ZR3ZR2,子一代绿色雌性的基因型是ZR3W,两者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是ZR3ZR3:ZR3ZR2:ZR3W:ZR2W=1:1:1:1,表型及其比例为绿色雄性:绿色雌性:黄色雌性=2:1:1。【小问4详解】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是ZR3Z_,与多只雌性鹦鹉交配,产生的后代雌性中的羽色的性状与该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有关,根据子代雌性中的羽色的性状可以判断出亲本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17.图甲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三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乙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c进行相互转化时,必须经过的细胞是________。(2)流经肾小囊处的血液发生滤过作用,被滤过的多种物质(水、葡萄糖、氨基酸、尿酸等)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未被重吸收的物质最终形成尿液。健康人肾小管处的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所以尿液不含葡萄糖,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且尿量会增多,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3)长期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造成________(填图甲中的字母)的渗透压降低,________(填图甲中的字母)的含量明显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1)①.淋巴液②.血浆③.组织液④.毛细血管壁细胞(2)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处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肾小管中溶液渗透压较高,重吸收的水分较少(3)①.b②.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渗透关系,组织液可以进入到毛细淋巴管中成为淋巴,淋巴又可回流到血浆,因此图甲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小问1详解】图甲中a、b之间双向渗透,且淋巴可作为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回流的又一通路,因此,图甲中a、b、c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转化时,必须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血浆和组织液之间隔着毛细血管壁。【小问2详解】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处的葡萄糖浓度过高进而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因而不能完全被重吸收,即肾小管中溶液渗透压较高,重吸收的水分较少,所以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且尿量增多。【小问3详解】长期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使血浆,即图中b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因而组织液,即c的量会增多,引起组织水肿。18.神经系统不仅可以对躯体运动进行调节,也可以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当人体膀胱充盈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回答下列问题:(1)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兴奋,兴奋经传人神经传至脊髓,再传至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条件下,神经冲动使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缩小,此时尿道括约肌舒张,引起排尿。(2)由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属于_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3)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而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却会出现“尿失禁”,这些现象说明_________。(4)不只是膀胱,其他内脏的活动也可能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如_________中有能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_________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答案】(1)①.大脑皮层②.副交感神经(2)非条件反射(3)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4)①.脑干②.下丘脑【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小问1详解】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尿意属于感觉,也形成于大脑皮层;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膀胱缩小,最终引起排尿。【小问2详解】脊髓是低级中枢,控制的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先天就有。【小问3详解】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才能够憋尿。【小问4详解】脑干有基本的生命中枢,如呼吸运动的中枢;下丘脑具有多种中枢,如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等。19.科研人员以蛙为实验材料,将一条蛙神经肌肉标本A的坐骨神经搭在另一条蛙神经肌肉标本B的腓肠肌上,实验过程中,定时给标本A和标本B滴加任氏液(类似蛙的内环境的某种液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任氏液相当于内环境中的_________成分。定时给标本A和标本B滴加任氏液的目的是_________。(2)腓肠肌细胞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靠_________。体外培养腓肠肌细胞时,若降低培养液中Na+浓度,则刺激腓肠肌细胞后其动作电位峰值会_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3)在标本B的坐骨神经上安装灵敏电流计(如图所示),其中a点为电流计两电极的中点,若分别刺激图中的a点和b点,则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组织液②.维持标本A和标本B的生物活性(2)①.K+外流②.变小(3)①.0②.2【解析】【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小问1详解】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时组织液,任氏液相当于体液中的组织液;实验探究标本中兴奋的传导情况,需要保持标本的活性,定时给标本滴加任氏液可以维持标本A和标本B的生物活性。【小问2详解】静息电位的维持是由于细胞膜K+通道在静息状态下开放,K+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若降低培养液中Na+浓度,内外浓度差减小,则刺激腓肠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