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材料一: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召入输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蹋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摧,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六年,卒,年七十五。(选自《新唐书·卷四十四》)材料二: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陛下启言者A路B故群臣敢论C得失D若黜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迁,指官职升迁,与《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迁”意思相同。C.明年,指第二年,与《琵琶行并序》中“明年秋”的“明年”意思相同。D.卒,指死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的“卒”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作文,未成年时拜见吴人顾况,很少夸赞他人的顾况对他大加褒扬,认为他是难得出现的文人。后来他考中了进士、拔萃。B.宰相嫌弃他越职言事,流言说他违反孝道,言辞浮华,品行不实,于是白居易被黜为州刺史;王涯又说他不宜治郡,于是被追贬为江州司马。C.白居易遭到排斥后纵情诗酒,在履道里定居,与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畅享游赏之乐,自号醉吟先生;又酷爱佛教,经常吃素,自称香山居士。D.白居易作诗以六义为主,不求艰难,写成后会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其诗像山东百姓种植的庄稼,饱满充实。4.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5.材料二中说:“居易累以忠鯁遭摈。”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忠鯁”的表现。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①白居易故情周匝②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③,末下刀圭搅曲尘④。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注】①李六郎中,即李宣,元和十一年在忠州刺史任上给白居易寄来了当地特产蜀茶,其时白居易正被贬为江州司马。②周匝:完全。③鱼眼:水煮沸时出现的气泡。④刀圭搅曲尘:用小汤勺搅动,产生茶叶细末。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诗人与友人向来交往亲密,这是友人不顾自己身体不适而给诗人写信寄茶的情感基础。B.“火前”即清明节前,“火前春”即清明节前所产的茶,友人寄来的珍贵绿芽是第一焙的明前茶。C.颈联通过细节刻画,写诗人迫不及待地煎水煎茶、搅动细末,可见诗人茶艺之精,亦不负友人送茶之苦心。D.“别茶人”是指能鉴别茶叶品质优劣的人,友人将珍贵的茶叶寄送诗人,是因为两人同为爱茶之人、识茶之人。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各位代表:大家好!很荣幸作为青年代表在此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让东方超环点亮绿色生活”。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工业社会对化石能源极度依赖。然而,过度使用化石能源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63亿吨。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据了89%的碳排放量。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空前严重,开发新能源已势在必行。于是人类的目光转向了我们最为熟悉的太阳,力图模仿太阳上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供能。托卡马克装置是可以实现磁约束核聚变的装置。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在苏联建成,由此揭开了人类对“人造太阳”的研究序幕。1965年,在四川乐山郊区,中国建起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众所周知,在第一枚核弹爆炸后数年,可控核裂变反应堆就建起来了。反观氢弹爆炸后,过去了60多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都没有成功。因为可控核聚变实在是太难了。为什么人类面对如此渺茫的研究,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呢?这就要从目前的能源结构说起了。目前国际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不仅效率低下、储量有限,而且长久使用污染严重,不适应低碳减排的要求。其他能量来源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例如核能会产生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放射性废料;风能、太阳能时常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而核聚变不仅能释放出难以想象的能量,而且反应的产物对环境毫无污染,其原料在地球上也可谓无穷无尽。所以我们认为,“人造太阳”是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如果“人造太阳”能够成功,那么人类的能源危机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大幅减少。可惜的是,热核聚变需要达到10°℃以上的高温。由于地球上不存在能承受如此高温的材料,为了承装这样一个“大火球”,就需要形成一个能使带电粒子悬浮的超强磁场。形成超强磁场需要使用通电线圈。为了减少线圈消耗的功率,又需要使金属导体置于—269℃的温度下实现超导。在这些要求下,科学家们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将上亿度的高温与—269℃的环境结合在同一个装置中。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的科学家独立设计制造了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东方超环于2000年9月正式动工,并于2006年9月26日第一次放电成功。东方超环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将—269℃环境和上亿度的环境有机结合,在“服役”过程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2012年,东方超环获得超过400秒的2000万摄氏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并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东方超环获得超过60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7年,东方超环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又一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21年,东方超环再次创造记录: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7千万摄氏度1056秒等离子体运行。这些成就,进一步证明了“人造太阳”的科学可行性和工程可行性,为“人造太阳”迈向商用发电奠定了基础。东方超环投入使用后,一定会成为达成“双碳”目标的有力助手。东方超环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清洁的电能。它的功能是全方位的。例如,东方超环堆芯产生的高温可以裂解水为氢气——一种无污染的高能燃料。虽然东方超环目前还做不到商用发电,但凭借着科研人员的努力,相信最终会获得成功。在节能环保的时代大背景下,绿色生活在当今已经成为各国广泛推崇的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各位代表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当代青年要积极地践行绿色生活。这就需要我们过好简单生活。“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物品,避免过度囤积,合理利用资源,杜绝浪费;绿色生活的实践方式很多,关键在于我们的行动。当然了,绿色生活并不是要求我们刻意节俭。只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不用刻意放弃生活中的一些享受也同样能过好舒适的绿色生活。无数科学家正在为减排不断努力。作为青年,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行动出发去维护头顶的蓝天。此时此刻,科研人员仍然面对着东方超环不分昼夜地奋斗着。在这个领域,中国早期的科研工作者们筚路蓝缕,开荒拓土,奠定了中国“人造太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基础。长期以来,一代代中国聚变人都心怀一个梦想:未来如果有一盏灯能被聚变能点亮的话,这盏灯一定要、也必须在中国。也许一个国家的力量太过渺小,也许在科研攻关时偶有力不从心,但聚变人能够坚守心中的信念和底线,哪怕路途崎岖坎坷,哪怕结果渺茫未知。我相信通过代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第一盏由核聚变点亮的灯一定会在中国。我也相信通过各国人民的不断努力,“温室效应”在不久的将来会不再令人望而生畏。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摘自《让东方超环点亮绿色生活》)8.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正确的是()A.东方超环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清洁的电能。它的功能是全方位的。在已然实现商用发电的同时,也可以裂解水产生氢气,提供清洁能源B.东方超环主要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知识产权。期间,外国科学家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C.“未来如果有一盏灯能被聚变能点亮的话,这盏灯一定要、也必须在中国。”体现了中国聚变人对我国科技水平的自信和伟大的愿景D.此时此刻,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们仍然在努力奋斗,奠定了中国“人造太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基础。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超环”装置是可以实现磁约束核聚变的装置。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东方超环”在中国建成,由此揭开了人类对“人造太阳”的研究序幕。B.氢弹爆炸后,过去了60多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才实现了成功,这与核弹和裂变核电站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C.目前我国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存在效率低下、长久使用污染严重等问题,与我国“双碳”的理念相违背。D.本文从文体上看是一篇演讲稿。全文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使用了大量事实事例作为论据;同时完美保留了作为科普文的科学性、严谨性。不失为一篇完美优秀的科普说明文性质的演讲稿10.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聚变科研工作者精神的一项是()A.不畏强权、维护主权。B.勇于改革、全面开放。C.维护边疆、守护祖国。D.自立更生、艰苦奋斗。11.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中国的“东方超环”所解决的核聚变反应的难题。12.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请你结合材料。写出至少3条有利于实现绿色生活的实用高效的措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空房间里的光1988年4月26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位于莫斯科的一间房间。与往常不同的是,屋主人没有走进这间空房间享受柔和的阳光。突然,随着“砰”一声巨响,数十个苏联警察撞破了公寓的大门,冲进了会客厅。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早已停止呼吸的屋主人一脸安详地吊在天花板上。渐渐地,那间空房间里的晨光缓缓照向了他。若隐若现中,他的脸颊分明呈现出了一抹幽深的蓝光。气势磅礴、直冲云霄。两年前,一道火光照亮了普里皮亚季城的夜空,惊醒了普里皮亚季熟睡的人们,宣告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核灾难的发生。4月26日清晨,瓦列里·列加索夫被一阵悦耳的铃声唤醒。他拿起话筒走进了早已充满阳光的空房间。在阳光下把听筒送到耳边。很快,他的脸色变得严峻。他立刻放下话筒向大门走去。打开大门后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意味深长地回头看了一眼空房间里依然柔美的阳光。良久,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我还有机会再见到这空房间里的光吗?”他暗暗思忖。他关上门,头也不回地走了。他相信无论他走到哪里,那间空房间里的阳光都会照亮他的心房。被铃声惊醒的猫此刻轻盈地跳下沙发,慢慢踱到空房间里蜷缩着卧在阳光下,静静地等待主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列加索夫都没有出现在空房间里。日复一日,只有一只猫宁静地卧在里面,享受着每天清晨本应由它的主人享受的阳光。偶尔它会抬起头看看窗外,但除了一个耀眼的太阳外再无收获。此时的列加索夫教授正为了核泄漏事故不分昼夜地努力着。在多少个寂寥的深夜,总会有一道光照进他的心房。只不过这道光不是和睦的太阳光,而是四号反应堆上空令人胆寒的蓝光。在数个月的工作中,死亡蓝光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空房间里的光似乎已经黯然离开了他的内心世界。望着远处满目疮痍的核电站和一片死寂的普里皮亚季空城,列加索夫感受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寂与凄凉。一年后,列加索夫教授在诸多同事的协助下查清了核事故发生的真相。在维也纳面向世界作报告时,受到克格勃威胁的他丢掉了心底最后一丝残存的光。面向各国人民,列加索夫昧着良知作出了一场虚假的报告,完全洗掉了苏联在核事故中的责任。报告后,只要再经过一次庭审程序,该事故的真相就将永远深埋在地下,不再被世人所知。但是列加索夫没有继续做出虚假的证词。被他认为已经散失的那一道光在开庭前一晚重新照进了他的心底。一想到那些被辐射折磨到体无完肤的消防员和30万被迫迁走的居民们,他充满了勇气。在法庭上,他不顾克格勃的监听,勇敢地说出了一切真相。自此,核爆炸的原因大白于天下。庭审后,列加索夫因公开反对官方的说法被克格勃官员带走。他被剥夺了一切职务和荣誉。克格勃封禁了他在庭审上的证词并将他赶回家软禁起来。几天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列加索夫推开了家门,重新见到了空房间,重新见到了空房间里的光。一瞬间,列加索夫心中的孤寂与凄凉全部烟消云散。从那往后,邻居们每天都能看见一辆停在列加索夫家楼下的黑色轿车,以及一个在窗前晒太阳的人。他们不知道在这位德高望重的核物理学家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他们唯一给予列加索夫的,仅仅是一丝友好却又充满疑惑的微笑。1988年4月26日凌晨,列加索夫打开了录音机,一口气抒发出积攒了两年的苦闷与愤慨。把所有的回忆录音带藏在公寓附近后,1时24分,他缓缓地踏上凳子,将绳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24分40秒时,他最后一次回头凝视着那间陪伴他走过日日夜夜、风风雨雨的空房间。他清楚明天早上,阳光会一如既往地照进这间房间,可惜他再也无法见到。他轻轻地笑了。3秒后,这位为切尔诺贝利事故沥尽心血的伟大核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核能研究所第一副主任瓦列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列加索夫跳下凳子,上吊自杀了。此时正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两周年整。3小时后,阳光照进了空房间里。猫又踱了进来,蜷缩在阳光下。但是它的主人却再也没有出现。(有删改)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加索夫在听完电话后脸色变得严峻,说明了电话带来的信息十分严峻。B.列加索夫出门时没有享受空房间里的光,说明他对这间空房间里的光不感兴趣。C.文章中克格勃对列加索夫的态度,突出了苏联政府为了国家形象而对功臣随意泯灭的黑暗现实。D.“他轻轻地笑了”这一句描写,体现出了列加索夫已经放下了心结。他的一生已经没有了遗憾。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直冲云霄的“幽深的蓝光”和“1988年”暗示了下文的故事是有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B.第二段看似多余,实则承上启下,不仅承接了上文的“蓝光”,也引出了下文对核事故的主要处理人列加索夫的叙述。C.文中对猫的描写,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楚地认识空房间里的光的特点是柔美、舒适的,更衬托出列加索夫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D.文章对列加索夫在维也纳和庭审上的行为对比,体现了他圆滑世故、前后不一。1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瓦列里·列加索夫的人物形象。16.文章以“空房间里的光”为题,请分析“光”这一意象的作用。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晚秋时,我重返九年前曾住过的苟各庄,那里曾是《哦,香雪》的电影拍摄地。我记得那年在苟各庄下了火车,站在高处向下望,就看见破败的学校:没有玻璃的教室门窗大敞着,黄土院子里,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随意做着课间操……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得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四周峻美的大山多么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几年前,一个奇异的外部世界冲破这里的困顿。人们发现,原来这里有着神秘迷人的原始森林,有着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有着清纯明净的拒马河,还有我的香雪。如今,苟各庄已成了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等火车。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目光从容自信,她们衣着干净时新,她们谈吐不再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17.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土地贫瘠,石头多而无用,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8.最后一段有意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19.最后一段出现两个“流油”,一个有双引号,一个没有,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熬夜抢购的东西,心心念念盼发货,结果东西到手,反而觉得没那么香了。其实,这是大脑中的“奖励回路”机制在作怪。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感到饥饿,就会去寻找食物。①在你吃掉巧克力、收获饱腹的同时,②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③产生愉悦感。④虽然多巴胺能使人愉悦,⑤但是这一效应持续的时间很短,⑥而且很快随着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除。⑦这就解释了:⑧为什么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后,⑨很快失去新鲜感和满足感。越到后面,那东西越难重燃你的热情,即使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因为对于___A___,多巴胺水平也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时大脑会再次激活“奖励回路”,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以便不断通过新鲜的刺激来___B___。所以,你才会一方面觉得到手的东西“不香”了,另一方面又不停地“买买买”。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对“奖励”的渴望,冷静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理性消费。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五、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所有人都认为拔河的绳子坚不可摧时,绳子断了。以上材料蕴含深意。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评分建议1.BDE2.B3.D4.(1)当时皇帝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适当,白居易于是乞请调任外官。(2)我于是写了这首长诗,作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5.①元和四年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赋以赈救饥民,且多放出一些宫女;②在殿中答对时持论刚正耿直,直言皇帝错了;③武元衡被杀后,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抓捕盗贼,触怒宰相。6.A7.①爱茶之心切。诗人慢慢等待水煮沸又用小汤勺慢慢搅动茶叶细末,这些煎茶细节描写可见其爱茶之心切。②辨茶之自信。尾联直接以肯定语气表明在识茶辨茶方面的自信。③对友人的感谢。诗人身处被贬境地又在病痛之中,友人寄茶背后的情谊让诗人充满感激。8.C9.C10.D11.①将上亿度的高温环境与极低温环境结合,极大减少了能量损失;②形成一个能使带电粒子悬浮的超强磁场,解决了高温堆芯的存放问题;③提供了热核聚变的反应体系,有望实现未来热核聚变。12.①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物品;②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自行车等,减少私家车的使用;③家庭用电器长期不使用时,关闭电源减少能耗;④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13.B14.D15.①列加索夫教授在庭审时能够不顾克格勃的威胁说出核事故的真相,体现了列加索夫教授勇敢(答无畏或诚实或正直或光明磊落也可)的形象;②列加索夫教授不顾核辐射的威胁,在核电站日日夜夜地处理核事故,体现了列加索夫教授无私奉献(答敬业或废寝忘食或奋不顾身也可)的形象。16.①“光”作为从首段一直到末段的贯穿全文的线索,起到了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使得文章结构更为紧凑、连贯;②“光”代表着光明和美好。以“光”为意象,暗示主人公列加索夫光明磊落、正直诚实的人物形象;③“光”是推动列加索夫奋不顾身、孜孜不倦地处理核事故和不顾威慑说出真相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17.①原句是长单句,节奏沉缓,更能表达压抑沉重的意味,改后无此效果;②原句的“使得”揭示老百姓心态保守有着环境原因,改后无此意思。18.①反复强调“她们”这一主语,更能体现人物的主体地位:②同时,多个“她们”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更能表现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19.①前者引用人物原话,表明她们对旅游并不了解,发音不准;②后者表明她们现在充分认识到旅游带来的好处。20.A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B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21.①“饱腹”改为“饱腹感”(或:“收获饱腹”改为“感到饱了”)⑥“消除”改为“消失”⑧“在你”改为“你在”(或:将“你”移到句首,删去“在”)22.参考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所有人都认为拔河的绳子坚不可摧时,绳子断了。以上材料蕴含深意。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分析:该作文题以“拔河绳子断裂”为引子,要求考生从这一具体现象中提炼出深层含义,进而展开感悟与思考。审题关键在于理解“绳子断了”这一事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这既可以是对事物表面与内在真实性的思考,也可以是对过度自信或忽视细节的反思,甚至可以是对变化与应对能力的探讨。考生需从这些角度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立意上,可以探讨事物内在的真实性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