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氓》(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氓》(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氓》(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氓》(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情启示录——卫风

课堂导入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相关常识《诗经》的由来《诗经》是西周时期各地的民间歌谣;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是统治者宗庙祭祀时的乐歌。诗经六义内容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篇,所以又称“”。在先秦典籍中被称为“诗”,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一305诗三百全集分

三部分,采用

三种表现手法。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开创了

文学源头。风雅颂赋比兴现实主义为“五经”之一,其他四经分别是:书、礼、易、春秋理解文意,梳理结构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lián)涟。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ū)嗟(jiē)鸠(jiū)兮,无食桑葚!于(xū)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wéi)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贰(èr)其行。士也罔(wǎng)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夙(sù)兴夜寐(mèi),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yàn)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读准字音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民,这里指男主人公忠厚的样子交易,交换不是就,靠近谋划,商量渡过拖延请,愿理解文意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第一章的三个场景。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原文回答)3.你觉得“蚩蚩”解释为“忠厚老实”合理还是“笑嘻嘻”合理?蚩蚩①解为“笑嘻嘻”,男子嬉皮笑脸不严肃,耍着花招,表现出男子的狡黠、急切,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②解为“忠厚”,貌似忠厚,表里不一。③解为“忠厚”,男子一开始也是真诚的,但世事变化无常。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可以看出两人什么性格特点。想象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男主人公生气了,可见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善解人意、温柔、体贴。“性格决定命运”,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登上指示代词,那残破的墙卫国地名,氓所住的地方已经助词,加强语气占卜显示的兆象灾祸财物,这里指嫁妆理解文意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用原文回答。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2.根据第二章,想象女子嫁给男子的时候的心理。“乘彼垝垣”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根据卦象显示这是天赐良缘;因此,女子是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男子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沉溺,沉醉感叹词。于,通“吁”同“毋”,不要同“脱”,摆脱,脱身润泽的样子理解文意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兴:用桑叶茂盛比喻年青貌美,爱情炽热。2.“鸠”比喻什么?“桑葚”比喻什么?以“鸠”比喻自己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以“鸠”贪吃桑葚比喻自己深陷情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陨落,坠下往指多年吃苦受贫水流盛大的样子浸湿车两旁的布幔差错,过失不专一,有二心没有准则感情不专一理解文意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女子年老珠黄(爱情枯萎)。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无,没有家务劳动日,天如愿讥笑伤感,哀伤助词,无实义,与上文“言既遂矣”用法相同理解文意助词,无实义第五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1.四五两章写婚后,男女主人公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女:勤劳?任劳任怨专情(忠贞)2.如何理解“暴”?更有可能是“冷暴力”。(五)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讨论:作者一连使用了5个“矣”,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在诵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调?1.回忆过往辛苦,辛酸涌上心头,语调缓慢低沉。(五)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情感变化2.想起多年来一直任劳任怨,酸楚更甚,语调加重。3.想起丈夫对自己的凶暴,悲愤交加,语调升高。4.遭到家人嘲笑,孤立无助,加倍痛苦,语调更高。5.独自反省,伤感不已,语调缓慢低沉。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和怨恨淇水有岸,池沼有边少年时代快乐和悦的样子诚恳的样子违背违背誓言不再顾及止,了结理解文意第六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暗含什么意思?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比兴手法。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无尽;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对男子的忍耐已经到极限。探究问题分析形象从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1.①“氓”,意为“民”,没有土地,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一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②“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从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1.③“复关”是借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中的女子对男子的热烈思念与羞涩。复关④“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⑤“士”是对古代男子的通称,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将对个体的怨恨推向对群体的批判,同时用“士”来称呼丈夫,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送子过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中“淇水”这一意象出现了三次,反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强决绝婚变恋爱2.沉醉爱河汹涌澎湃回头是岸《氓》中男女主人公的婚姻为什么走向悲剧呢?3.①“士”之变心说“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氓》中男女主人公的婚姻为什么走向悲剧呢?3.③社会制度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当时的婚姻制度是建筑在经济之上。④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是由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鲍鹏山曾说“《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认为当是那位卫国女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课堂探究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0AFFA0E5806AD43A7E5E14FDF5731181DBA1DE28D2A704D06A922471FF3CBEAFDFB04668E9C03848DE9DF3920F8CE62CF644BFA00BEF21DFF856E0787504BAA5女子郑风·遵大路遵(沿着)大路兮,掺(shǎn,持有)执子之祛(qū,衣袖,袖口)兮,无我恶wù兮,不寁(zǎn,丢弃)故(旧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即丑)兮,不寁好也!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赏析艺术特色①赋、比、兴交替运用,抒情含蓄艺术特色第一、二章采用赋的手法讲述故事,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两人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情深。第三、四章比、兴结合,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女子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婚后的不幸。第六章赋兼比兴,比中有兴,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②善用对比,揭示文章主题艺术特色第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深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对比,个性鲜明。第二,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三,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始而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而快乐,终而凄苦。另外,还有“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分析《氓》的多重作用“兴”:引譬连类,感发意志。“观”:观风俗之盛衰,考证得失“群”:互相切磋,和而不流“怨”:观照现实,表达不满,批评社会政治。

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分析《氓》的多重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女主人公日常劳动生活,“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