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湘西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湖南湘西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湖南湘西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湖南湘西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湖南湘西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湘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班级围绕“春风化细‘语’,‘文’润少年心”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字音字形大擂台】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显然是明媚的,即便已入秋,亦是一派生气,绿得泱泱汤汤,从一丛绿里探出一枝纤()长初穗(),青绿青黄的,羞怯而任性地在风里轻扬,不急不zào()。蒹葭的确有显而易见的任性。河滩上盘jù()着,如一个族类占领了一块地盘,剩下的就是年复一年的势力扩张。

下列给语段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qiānsuì燥踞

B.qiānhuì燥据

C.xiānsuì躁踞

D.xiānhuì躁据

2、【词语辨析大闯关】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

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奥秘,不曾被人

,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

天下。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聆听

叹为观止

披露

睥睨

B.聆听

拍案叫绝

揭露

睥睨

C.倾听

叹为观止

揭露

凝视

D.倾听拍案叫绝

披露

凝视

3、【病句修改大挑战】下面是某同学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语中的一段话,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①小说真实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②它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等众多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告诉读者如何在逆境中成长为钢铁战士。③小说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当出色,优美简洁,富有表现力。④通过阅读这部名著,使我们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境界都得到了提升。

A.①

B.②

C.③

D.④

4、

5、【古典诗文知多少】古诗文默写。(共5分,每空1分)

“月”是古诗文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苏轼笔下的“月”,意蕴极为丰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①

,②

”,借月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记承天寺夜游》中的“③

,④

,⑤

”几句,虽无“月”字,却将空灵澄澈的月色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

6、【语言表达我来说】综合性学习。(共7分)

为响应学校的语文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探索语文和现实生活的关系,班级开展了一场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流行的网络词语,请你根据示例,猜猜“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的含义。(2分)示例:

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喜大普奔:

细思极恐:

(2)“6”本是一个阿拉伯数字,在互联网语境中,人们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即“优秀、厉害”近日,一位网友在失窃报警后,民警迅速破案帮其挽回损失,他内心激动不已,为民警送来一面别具一格的锦旗,锦旗上面只有一个大大的数字——“6”。你认为这样做是否妥当?说说你的看法。(3分)

(3)“个性签名”是在社交软件的个人页面上简要介绍自己的句子,人们往往通过“个性签名”表达自己的个人喜好与人生追求。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任务。(2分)

风华正茂的我们,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努力奋斗,才能不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

请你拟写一句“个性签名”,表达你对青春梦想与奋斗的积极姿态。

二、阅读(共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共9分)

材料一

本报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寇江泽)为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信息公开,强化监督,及时、准确披露项目和减排量信息。二是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建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开展事前事中事后联合监管的新模式。三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自愿减排市场支持领域。四是立足国内,对接国际,更好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选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发布》]

相关链接: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2023年9月,《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报告系统评价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程,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巴黎协定》温升目标的差距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参考。

材料二当地时间6月29日,欧盟27国环境部长达成共识,同意至2035年禁止在欧盟境内销售燃油汽车,这宣告了内燃机时代的结束。“我完全相信欧洲汽车行业能够应付。”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说,“我们的汽车制造商是欧洲工业领导者之一,在接受这一全球转变的过程中,他们可以继续保持这种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协议的达成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德国提出的一项不具约束力的附加条款,要求对2035年后使用碳中和燃料的车辆进行登记。意大利生态转型部长罗伯托·辛格拉尼表示,他对德国提出的折衷方案感到满意。

(选自《多方妥协之下欧盟就2035年“禁售燃油车”达成共识》,中国经济网2022年6月30日)

材料三燃油车全面禁售时间表发布!品牌汽车全面停售燃油车

品牌汽车全面停售燃油车比亚迪汽车2022年3月

梅赛德斯-奔驰2030年北汽集团2025年本田汽车2040年长安汽车2025年大众汽车2035年欧洲市场丰田汽车2030年宝马集团2030年欧洲市场日产汽车2025年起亚汽车2035年欧洲市场(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发布资讯)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是由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B.人类所谓的“碳中和”并不等于实现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零排放”。C.欧盟27国环境部长达成共识,同意至2035年禁止使用燃油汽车。D.可以说,中国品牌汽车相对于世界其他品牌汽车走在了减排行动的前列。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和欧盟都在积极地履行和推动人类实现“碳中和”的目标。B.人类要实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就必须开发利用好低碳技术。C.2025年以后,我们应该还能看到有人开燃油动力的“长安汽车”。D.人类已经意识到,只要淘汰掉燃油汽车就能实现“碳中和”目标。9、如果你家未来两三年有新的私家车购买计划,你会建议父母购买新能源汽车吗?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共15分)

抉择

战争开始之时,木兰正和全家在牯岭避暑。

阿眉现在已经是十七岁的少女,在南京一所中学念书。阿通已经大学毕业,正在上海附近政府电信局的无线电台做事。这个电台能以强大的电力越过太平洋把信息发到旧金山。他请了六个礼拜的假,随家到牯岭。

听到全国广播抗战到底的消息,阿通说:“我想去从军。”

木兰喊道:“什么?”她的脸突然沉下来。

“妈,怎么?您不恨日本吗?”

木兰看着荪亚,默不作声,荪亚也一言不发。

阿通又问:“您不赞成?现在国家需要人人奋斗哇。”

但是木兰却走开了,依然没说话。又经过一个钟头,她也一句话没说。她失去了心情的平静,就犹如战争来临时普天下的父母的感觉一样。战争已经来到门前。为什么过去她没想到呢?中国现在向她来有所索取,索取她的儿子。

她和丈夫商量这件事。一个钟头之后,她和荪亚把阿通叫去,有话和他说。

她问:“你已经决定去打仗了吗?”

阿通回答说:“我若不去,我受教育有什么用?妈,我不了解您的意思。”

“你不能了解……我只是问你是不是已经决定。”

阿通说:“是,我已经决定。”

木兰心里在挣扎,她眼中流出泪来。她说:“阿通,我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说着哭起来。

荪亚说:“儿子,你现在还年轻,你不懂父母的心……”木兰喊道:“我宁愿自己死,不愿看见你死。我受不了。”父亲又说:“我和你妈已经商量过了。国家若需要你,你必须去。可是你要知道,在我和你妈这方面忍受的牺牲比你的牺牲要大。年轻的爱国志士在战场上死得光荣快乐,可是他年迈的父母在家里活着,怎么受得了。我们并不是阻拦你。你也要为家里想一想。”

阿通说:“国若亡了,家还有什么用?”

父亲很有耐性地说:“这个我自然知道。我现在若像你那么年轻,我也要去打仗。但是我们家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我们已经把你大姐献给国家了。你妈和我都上了年纪,再也不能有儿子了。”

阿通两手很紧张地攥住椅子的两臂,他说:“爸,妈,我知道您两位老人家难过……可是我不得不去。”

木兰脸上流着眼泪,抬头看了看儿子,她说:“好,去吧!我命里是要受罪,是要伤心的。”

阿通在家和父母过了几天,回到上海去办公。不久,父母接到他的一封信,说无线电台的高塔都在日本第一次轰炸下毁灭了,其他一同遭受摧毁的还有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江湾市民活动中心的体育场。

中国大批援军进入吴淞地区,在上海附近长江三角洲上将要进行大规模的阵地战。战事已全面发展,范围势力将越来越广。京沪铁路沿线的城市时常遭敌机空袭,乘火车旅行已经不安全。杭州已遭轰炸数次。

很多上海杭州的居民四散逃难。杭州人往上海的外国租界逃,以求安全;上海居民则往内地逃,逃离日渐扩展的战事地区。

一天晚上,木兰他们接到阿通的一封信:

父母大人尊前,敬禀者,儿已从军。念及国若不存,家有何用?若为人子者皆念父母儿女之私情,中国将如何与日本作战?祈勿悬念。不驱倭寇于东海,誓不归来。

儿阿通

木兰看完信愣住了。儿子已经从军,但是去何处从军?在何部队?

……

军队的歌声频频传来: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木兰听着这歌声,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情绪,是一种快乐感,一种光荣感,她想那是必然无疑的。她的激动为从前所未有。这种激动,只有个人融进伟大的运动中,才会感觉得到。她感觉到一个民族,由于一个共同的爱国的热情而结合,由于逃离一个共同的敌人而跋涉万里;她更感觉到一个民族,其深厚的耐心,其雄伟的力量,就如同万里长城一样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这就是人类精神的胜利。再大的灾难,人的精神都能克服,能超越,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将之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

(节选自《京华烟云》,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木兰和荪亚之所以一开始不同意阿通从军打仗,是因为他们首先是站在父母角度来考虑孩子的人身安全,这是人之常情。

B.文章插入阿通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的具体内容,将阿通忠勇爱国、牺牲自我、勇于斗争的精神展现出来,非常具有真实感。

C.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写,描述了一个小家庭在大背景之下的抉择与成长,展现了国难当头时国人的团结与爱国精神。

D.文章写到木兰看完儿子阿通的信后“愣住了”,一方面展现了她得知儿子参军的震撼,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痛苦。

11、

12、请结合文本简析文章标题的意蕴和作用。(7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3—14题。(共7分)

曲江①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曲江:长安城南游赏胜地。作此诗时杜甫屡次进谏,均被皇帝疏远冷落。②翡翠:翡翠鸟。③麒麟:石麒麟墓饰。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游曲江,正值暮春,其时兵革未息,诗人借曲江景物繁华反衬现实,乐景衬哀情,心境十分杂乱。

B.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这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字的使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

C.颈联以景物写人事,以“巢”“卧”来折射人事的变迁,突显曲江一片破败、荒无人烟的情景。

D.尾联中的“物理”即事物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诗中指大自然和人事的兴亡盛衰自有其规律,非一人之力能改变。

14、尾联“行乐”在诗中具体指什么方式?诗人“行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共11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②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有删改)

【注】①盐策: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②灊(qián)皖:今安徽省潜山市的潜山。

1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书数过辄诵”中的“数”与“数见不鲜”中的“数”意思相同。

B.“过”有“经过”“超出”“探望”等义项,“舅李常过其家”中应为“探望”之意.

C.“其”是文言中的常用虚词,常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文中“其诗文”“其诗”“其司”都属此用法。

D.号是人的别称,有“自号”与“别号”之分。除供人呼唤外,号还可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1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B.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C.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D.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3分)

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18、

(三)名著阅读(共8分)

根据你阅读名著的积累,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文学名著中女性形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人如其名,长得虎头虎脑,和别人说话时还露出两颗结实的虎牙,精明能干,大胆泼辣,敢爱敢恨,又粗俗市侩、好吃懒做,是父亲车厂的好帮手。她敢爱敢恨又富有心机,骗了祥子也骗了父亲,最后难产而死,是个可恨又可悲的人物。

B.《简·爱》中的简·爱,矮小瘦弱,貌不惊人,但内心强大。她愤世嫉俗,敢于反抗,追求独立和自由;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勇于追求爱情平等。她的形象在世界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

C.《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是作者儿时的保姆,地位卑微却乐天安命,粗俗迷信却善良仁厚,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所以“那时的我”一直喜欢她,特别是收到她送的《山海经》时,内心充满了感激。

D.《水浒传》中的女性只有两类:一类是“妖孽化的”,如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她们心术不正、行为不端,最终被好汉们杀死;另一类是“男人化的”,如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她们性格豪放,虽是女人,但是符合“好汉”标准。

20、经典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往往立体、鲜活,具有多面性,甚至同一人物在不同情节中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差。例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既有粗鲁的一面又有细心的一面。他不守戒律,醉酒后大闹五台山,足见其“粗”;在林冲被发配的路上,他一路暗中跟踪保护,大闹野猪林解救林冲,又可见其“细”。

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个主要人物,仿照示例,提炼一组能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6分)

(1)《西游记》(2)《骆驼祥子》(3)《海底两万里》

三、写作(50分)

21、在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因胆怯而畏缩不前的一件往事,记录了这“悬崖上的一课”的全过程,并谈到了“这一课”对自己人生的重要影响。文末写道:“此后,我生命中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以《那一课》为题,写下你的故事,以及它对你人生的影响和给你的启发、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C

2B

①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聆听: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此处“聆听”有对下文“高贵的灵魂”的尊敬之意,且与下文“聚精会神”呼应。②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拍案叫绝:形容情不自禁地极力称赞。此处并无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之意,故选“拍案叫绝”。③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此处有让不为人知的奥秘显露出来之意,故选“揭露”。④睥睨:斜着眼看,有厌恶或高傲之意。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此处“睥睨”与上文“目空一切”呼应。

3D

“通过”“使”同时出现,导致句子缺失主语。

4

5、①但愿人长久②千里共婵娟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中藻、荇交横⑤盖竹柏影也

6、(1)喜大普奔: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要分享出去,共同庆祝。细思极恐:仔细想想,恐怖至极。

(2)示例一:妥当,“6”在互联网语境中是“优秀﹑厉害”的意思,这位网友用它来表达对民警的感激之情,幽默温暖。

示例二:不妥当,锦旗上面的文字最好正式一点,有文采一点,一个“6”字显得有点敷衍。

(3)示例:莫让年华付水流,谱写青春无悔歌。

7C

“禁止使用”理解错误,应该是“禁止销售”,偷换概念。

8D

“只要……就……”是用来表达充分条件,而材料中表明“淘汰掉燃油汽车”只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必要条件。

9、示例:我会建议购买新能源汽车。理由有二:①新能源汽车已经可以确定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燃油汽车很快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处境。②未来十年已经有很多世界品牌汽车将禁售燃油车,如果现在仍然购买燃油汽车,意味着十年后汽车的保养维护将难以得到有力保障。

10D

木兰的内心并没有痛苦。

11、

12、意蕴:“抉择”既指当时政府所做出的抗战的决定,也指在抗战面前阿通所做出的毅然参战的决定,还指木兰在经历内心种种矛盾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作用:①“抉择”是文章的中心与行文的线索,全文紧紧围绕“抉择”二字展开矛盾;②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国难当头之际,从一个小家庭到全国人民都做出了一个抉择,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抵御外侮,浴血奋战,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13A

诗中景物“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不是“乐景”,而是“哀景”,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败坏以哀时。

14、“行乐”在诗中具体指赏花和喝酒。

诗人“行乐”的原因:①百花凋零,春光逝去,令人发愁;②景象残败,昔盛今衰,令人感伤;③浮名无用,羁绊自身,令人难受。(惜春伤春、忧时伤世﹑看透浮名)

15A

“读书数过辄诵”中的“数”的意思是“几”,强调次数少;“数见不鲜”中的“数”的意思是“屡次”。

16B

该句翻译为: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认为他进步神速,是一日千里之才。

17、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感到心安。

18、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几遍就能背诵。舅舅李常去他家探望,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认为他进步神速,是一日千里之才。后来(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很有才能,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已好久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之法治理该县。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感到心安。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人称(他们)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认为黄庭坚和苏轼相当,所以将他们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他)瑰丽奇伟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媲美”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览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这些地方林泉的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19A

B项有误,简·爱虽然矮小瘦弱﹑貌不惊人,但是自尊自爱、敢于反抗,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愤世嫉俗”“我行我素”不是简·爱的形象特点。C项有误,对于阿长,“那时的我”先是不大佩服,后来是产生敬意,再后来就是憎恶,之后又产生新的敬意。“现在的我”回想起来,对她是深情怀念和祝福。D项有误,《水浒传》中的女性还有一类是值得同情和悲怜的弱者形象。如林娘子、金翠莲、宋玉莲。

20、示例一:《西游记》

唐僧既有软弱的一面,又有坚定的一面。唐僧遇到妖怪时常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但他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惑,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