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记重要的概念_第1页
·熟记重要的概念_第2页
·熟记重要的概念_第3页
·熟记重要的概念_第4页
·熟记重要的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时的注意事项

•熟记重要的概念

•熟记一些反应的重要意义

•熟记一些反应的关键酶

•注意一些反应的发生部位、原料、基本途径和产物

•注意一些代谢的特点

•抓住基本知识,避免偏、繁内容,多做练习习题,辅以必要记忆

2000-2004年执业医师考试生化试题分布情况

单元题量%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1111

核酸结构与功能88

酶1212

糖代谢1818

氧化磷酸化65

脂肪代谢77

磷脂、胆固醇及血浆脂蛋白78

氨基酸代谢85

核甘酸代谢23

单元题量%

遗传信息的传递77

基因表达调控44

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33

重组DNA技术2

癌基因与生长因子概念11

血液生化33

肝胆的生化11

总数100100

第•单元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大纲要求的要点:

1.氨基酸与多肽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肽键和肽链

谷胱甘肽和多肽类激素

2.蛋白质结构

•级结构的概念

二级结构:a螺旋

三级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变性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分子结构

别构效应

第一节氨基酸与多肽

一、20种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结构、分类:

①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甘、丙、缴、亮、异亮、茶丙、脯

②极性、中性氨基酸:

苏、丝、酪、色、半胱、蛋、天冬酰胺酸、谷氨酰胺酸

③酸性氨基酸:

天冬酰胺、谷酰胺

④碱性氨基酸:

精酸、赖酸、组酸

二、肽键与肽链

肽键的概念: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去水缩合形成肽链,在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新生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a

肽链:

有方向性自N~C,链内的氨基酸叫残基。

三、谷胱甘肽和多肽类激素

1.谷胱甘肽(GSH)

GSH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谷-胱-甘),分子中的半胱氨酸航基是其主要功能基团。

GSH在体内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等主要生理功能。

2.多肽类激素

体内许多多肽具有激索生理作用,如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奏等。

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

概念:

氨基酸在肽中的排列顺序为蛋白质一级结构,以肽键连接。

蛋白质分子的•级结构是其特异空间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的基础。

二、二级结构:

a螺旋结构特征:

1.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旋转,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个螺距;

2.氢键维持a螺旋结构的稳定;

3.右手螺旋。

a

三、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三级结构:一条多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整体排布为三级结构。主要通过非共价键如离子键、

疏水键、盐键、二硫键、氢键。范德华力维系。

四级结构:由二条肽链以I:多肽主链构成,每条肽链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每条肽链称为一个亚基,

各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维系,称四级结构。单独亚基无生物学活性,通常各亚基之间以疏水键,范德华力、

氢键、离子键维系。

四、蛋白质的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包括级结构)遭到破坏,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

和生物学活性的改变,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第三节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由一条多肽链和•个血红素组成。

血红蛋白由2个a亚基和2个B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各结合1分子血红素。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呈正协同效应

a

二、别构效应

•个蛋白质与其配体结合后,其构象发生变化,使它更适合于功能需要,这•类变化称为别构效应。

例如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

a

试题分析

2000年试题

1.维系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B)

A.离子键

B.肽建

C.二硫键

D.氢键

E.疏水键

2.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A.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B.分子量降低

C.溶解性增加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共价键被破坏

2001试题

1.维系蛋白质分子中a螺旋的化学键是(答案:C)

A.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肽键

E.二硫键

2002试题

1.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分子中(C)

A.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每一氨基酸侧链的空间构象

C.局部主链的空间构象

D.'IL基间相对的空间位置

E.每一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2003试题

1.下列关于肽键性质和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由CO和C-COOH组成

B.由Ca1和Ca2组成

C.由Ca和N组成

D.肽键有一定程度双键性质

E.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a

2.蛋白质合成后经化学修饰的氨基酸是(B)

A.半胱氨酸

B.羟脯氨酸

C.甲硫(蛋)氨酸

D.丝氨酸

E.酪氨酸

2003试题(B1型题)

A.半胱氨酸

B.丝氨酸

C.蛋氨酸

D.脯氨酸

E.鸟氨酸

问题1):含磕基的氨基酸是(A)

问题2):天然蛋白质中不含有的氨基酸是(E)

A.•级结构破坏

B.二级结构破坏

C.三级结构破坏

D.四级结构破坏

E.空间结构破坏

问题1):亚基解聚时(D)

问题2):蛋白酶水解时(A)

练习题:

1.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改变

B.蛋白质亚基的解聚

C.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D.辅基的脱落

E.蛋白质水解

答案:[C]

本题考点: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生物学性质改变,

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般认为蛋白质变性主要发生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破坏,即空间构象的破坏并不涉

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2.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A、—NCCNNCCNNCCN—D,—CNOHCNOHCNOH—

B、—CHNOCHNOCHNO—E<—CNHOCNHOCNHO—

C、—CONHCONHCONH—

a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多肽链借肽键连接。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相互结合形成多肽链。其中一个氨基酸的a-竣基和另一个相邻氨基酸的a-氨基脱

去一分子H20形成肽键。肽键也称酰胺键。多肽链骨架也即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靠肽键维系。

3.

A.丙氨酸

B.蛋氨酸

C.谷氨酸

D.酪氨酸

E.缀氨酸

问题1):含有硫元素的氨基酸是哪一个(B)

问题2):含有苯环的氨基酸是哪一个(D)

问题3):酸性氨基酸是哪一个(C)

大纲要求的要点:

1.核酸的基本单位——核甘酸

核甘酸分子组成二核酸

2.DNA的结构与功能

DNA的碱的组成规律

DNA的一级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高级结构

DNA的功能

3.DNA的变性及其应用

DNA变性和复性的概念

核酸杂交

4.RNA结构与功能

mRNA、遗传密码,tRNA,rRNA。

第一节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一核甘酸

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遗传信息的贮存和携带者;核糖核酸(RNA):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

一、核昔酸分子组成

a

腺嗦吟(A),鸟喇吟(G)胸腺嚅噬(T),胞喀碇(C),尿喘咤(U)

二、核酸(DNA和RNA)

DNA、RNA组成异同

DNA(双链)RNA(单链)

磷酸磷酸磷酸

戊糖2-脱氧核糖(dR)核糖(R)

碱基噂呛A、GA、G

嘴吃C、TC、U

三、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甘酸在核酸长链上的排列顺序,也称为碱基序列。

几个或十几个核甘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分子称寡核甘酸,由更多的核甘酸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就是多聚核甘酸。多聚核甘酸链的方向:5'-3'

a

第二节DNA的结构与功能

-、DNA碱基组成规律

DNA碱基组成规律:A=T,G=C,

二、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要点

1.DNA分子由两条以脱氧核糖-磷酸作骨架的双链组成,以右手螺旋的方式围绕同一公共轴有规律地

盘旋。螺旋直径2nm,并形成交替出现的大沟和小沟。

a

2.两股单链的戌糖-磷酸骨架位于螺旋外侧,与糖相连的碱基平面垂直于螺旋轴而伸入螺旋之内。每个

碱基与对应链上的碱基共处同一平面,并以氢键维持配对关系,A与T配对,C与G配对。螺旋旋转一

周为10对碱基。

3.两碱基之间的氢键是维持双螺旋横向稳定的主要化学键。纵向则以碱基平面之间的碱基堆积力维持

稳定。

4.双螺旋两股单链走向相反,从5'向3'端追踪两链,一链自下而上,另一链自上而下。

三、DNA的三级结构

原核生物:超螺旋结构

真核生物:DNA+组蛋白。5种组蛋白(H):H1,H2A,H2B,H3.H4,其中H2A,H2B,H3,H4各两分子

形成八聚体,DNA围绕八聚体形成核小体。

a

a

DNA的功能: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三节DNA变性及其应用

1.DNA的变性,复性:

(1)变性:在理化因素作用下,DNA互补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其双螺旋链解离为单链为DNA变性,

通常以热变性为例。

a

高色效应:核酸变性后、氢键破坏,双螺旋结构破坏,碱基暴露,紫外吸收(260nm)增强,谓高色

效应。

(2)解链温度'融解温度(Tm)

UV吸收增值达到最大吸收增值50%时的温度,称Tm。

Tm值与DNAG+C含量有关,G+C含量愈大,Tm愈高,反之则低。与核酸分子长度有关,分子愈长,

Tm愈高。

(3)DNA变性的复性

DNA发生热变性后,经缓慢降温,如放置室温逐渐冷却,解开的互补链之间对应的碱基对再形成氢键,

恢复完整的双螺旋结构,称DNA热变性的复性。

3

2.核酸分子杂交

当不同来源的核酸变性后一起复性时,只要这些核酸分子中含有相同序列的片段,即可形成碱基配对,

出现复性现象,形成杂种核酸分子,或称杂化双链,称核酸分子杂交。杂交可出现在DNA之间,也可发

生在RNA-DNA之间。

a

3.核酸探针

用同位素或化学发光物质标记的、能与待测DNA或RNA杂交的小的DNA片段。

第四节RNA的结构与功能

RNA;一条多核甘酸链,可局部形成双链。

种类:

l.mRNA:

5'帽子(m7Gppp-)

3'PolyA尾巴

编码区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三个碱基为一组构成1个氨基酸的密码。

3

功能: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mRNA分子中每3个核甘酸为一组,决定多肽链上个氨基酸,称为遗密码。遗传密码的特点为:

①三个相连核甘酸组成一个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共有64个密码子;

②密码子之间无核甘酸间隔;

③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密码子;

④所有生物使用同•套密码子。

a

2.tRNA

一级结构70~90nt

二级结构三叶草形状

特点:

1)含有稀有碱基(10-20%)

2)茎环结构

3)3'-末端为-CCA结构,结合氨基酸,

4)反密码

功能:转运氨基酸

a

3.rRNA:

由多种蛋白质和多种rRNA组成大、小亚基。

功能: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3

练习题

1.下列几种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比例不同,哪一种DNA的Tm值最低

A.DNA中A-T占15%

B.DNA中G-C占25%

C.DNA中G-C占40%

D.DNA中A-T占80%

E.DNA中G-C占55%

答案:D

考点:DNA理化特性

I评析]:

Tm与DNA的碱基组成、DNA长度及变性条件有关。GC含量越高,Tm越大;DNA越长,Tm越大;

溶液离子强度增高,Tm值增加。由于组成DNA分子的碱基主要有A、G、C、T四种,且A=T,G=C,AT

含量高则GC含量低,GC含量高则AT含量低。

2.核酸的各基本单位之间的主要连接键是

A.二硫键

B.糖背键

C.磷酸二酯键

D.肽键

E氢键

答案:C

考点:核酸的一级结构

[评析]: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甘酸,核甘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多聚核甘酸链。多聚核甘酸链是核酸

的基本结构形式。

3.DNA的二级结构是

Aa-螺旋

Bb-片层

Cb-转角

D超螺旋结构

E双螺旋结构

答案:E

考点:DNA的二级结构

[评析]:

DNA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多聚脱氧核糖核甘酸链。两条反平行的多聚脱氧核糖核甘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

形成双螺旋外形的二级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有多种形式,其中右手双螺旋结构是DNA的主要二级结

构形式。

4.DNA的热变性特征是

A.碱基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B.•种三股螺旋的形成

C.粘度增高

D.融解温度因G-C对的含量而异

E在260nm处的光吸收降低

答案:D

考点:DNA变性

[评析]:

DNA变性时,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双链分开形成单链,但连接多核甘酸链的磷酸二酯键并不断裂。

变性后DNA溶液的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增加,旋光偏振光改变,在260nm波长处的紫外吸收增加。变形

后的单链可以和其他来源的互补核酸链(如:互补RNA)在退火条件下形成杂合双螺旋结构,但不会形成三

股螺旋。由于G-C对之间可以形成三对氢键,A-T对之间只有两对氢键,因此G-C对含量越高,DNA的

双螺旋结构越稳定,变性时的融解温度越高。

5.DNA碱基组成的规律是

A.[A]=[C];[T]=[G]

B.[A]+[T]=[C]+[G]

C.[A|=(T];[C]=[G]

D.([A]+[T])/([C]+[G])=1

E.[A]=[G];[T]=[C]

答案:C

考点:DNA碱基组成特点

[评析]:

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A和T含量相同,G和C含量相同。

6.反密码子GUA识别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

A.GTC

B.ATC

C.AUC

D.UAC

E.CTA

答案:D

考点:密码与反密码

[评析]:

密码与反密码按碱基配对原则,反平行配对。

a

7.下列美于DNA碱基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A与T的含量不同

B.同一个体成年期与儿少期碱基组成不同

C.同个体在不同营养状态下碱基组成不同

D.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碱基组成不同

E.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答案:E

考点:DNA碱基组成特点

[评析]:

DNA分子中A与T配对,故A和T含量相同。同一个体的DNA碱基组成不受年龄、营养和环境的

影响。DNA碱基组成有种属特异性。

8.DNA变性时其结构变化表现为

A.磷酸二酯键断裂

B.N-C糖昔键断裂

C.戊糖内C-C键断裂

D.碱基内C—C键断裂

E.对应碱基间氢键断裂

答案:E

考点:DNA变性特点

[评析]:

DNA双链在变性时只涉及链间氢键断裂,不涉及其他共价键的断裂。

9.存在于核酸分子中的碱基有

A.2种

B.3利।

C.4种

D.5利,

E.6种

答案:D

考点:核酸分子中的碱基组成

[评析]:

组成DNA的碱基有:A,T,C,G

组成RNA的碱基有:A,U,C,C

10.核酸中含量相对恒定的元素是

A.氧

B.氮

C.氢

D.碳

E.磷

答案:E

考点:核酸分子中的原子组成特点

[评析]:

核酸分子主要由C,H,O,P(恒定,9-10%)组成。

大纲要求:

1.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

酶促反应的特点

酶-底物复合物

2.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辅酶作用

金属圈子作用

3.Km和Vmax的概念

最适pH和最适温度

4.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

5.别构调节,共价修饰,酶原激活,同工酸概念

第一节前的催化作用

酶的概念:

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受酶催化的物质称为底物,反应的生

成物质称为产物.

1.催化作用特点:

(1)催化效率高

(2)特异性强

(3)不稳定性

(4)可调节性

2.酶-底物复合物

中间产物

a-

酶的活性中心

必需基团:酶分子中与催化作用直接相关、不可缺少的化学基团称必需团。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a结合基团:与底物相结合

b催化基团: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酶分子中必需基团相对集中,构成一定空间结构区域,与催化作用直接相关,称活性中心。

a

第二节辅酶与辅助因子

1.单纯酶:仅由多肽链组成。

2.结合酶:

a

辅酶:一类化学稳定的小分子物质,它们是组成全酶中的非蛋白质组分,辅酶与酶蛋白的结合疏松,

可用透析的方法除去,参与反应时参与蛋白酶分离。

辅基:多为金属离子,与酶蛋白结合紧密,在反应中不能离开酶蛋白。

i.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辅配缩写维生素成分

焦磷酸硫胺素TPPB1

黄素腺喋岭二核甘酸FADB2

辅酶I/辅酶IINAD+/NADP+尼克酰胺

辅酶ACoASH遍多酸

磷酸毗哆醛B6

辅―B12B12

生物素生物素

四氢叶酸叶酸

维生素K是谷氨酸Y-竣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过程。

2.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作用:在反应中起运载体的作用,传递电子、质子或其它基团。

3.金属离子的作用:稳定酶的构象;传递电子;在酶与底物间起桥梁作用。

第三节前促反应动力学

l.Km和Vmax的概念

Km为速度是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S]。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不同的酶Km不同。Km值越小,

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Vmax:反应最大速度。

2.最适pH:酶活性最大时的pH。

最适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有双重作用。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7℃。

第四节酶的抑制作用

1.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不能用简单的透析、稀释等物理方法除去。

2.可逆抑制作用。

(1)竞争性抑制: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同一部位。特点:Kmt,Vmax不变

(2)非竞争性抑制:与酶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结合。特点:Km不变,Vmaxl

第五节酶的调节

1.别构效应和协同效应

别构效应:小分子与酶的调节亚基结合,使酶构象改变,而影响酶活性。被调节的酶称为别构醐。

协同效应:别构剂与酶的调节亚基结合后,引起酶分子其余亚基构象的变化。

2.酶的共价修饰

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另一些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的现象。

3.酶原:

由细胞合成分泌尚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经加工使酶原变成活性酶的过程为酶原激活。

4.同功酶:

分子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及免疫性质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催化作用。

练习题

1.乳酸脱氢酶经透析后,催化能力显著降低,其原因是

A.酶蛋白变性

B.失去辅酶

C.酶含量减少

D.环境pH值发生了改变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辅酶的性质。

乳酸脱氢酶辅酶可以经透析去掉,失去了辅酶,酶活性降低。透析不能使酶变性,也不能使酶含量减

少。

2.关于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

A.施以有活性(高活性),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

C.两种形式的转变有酶催化

D.两种形式的转变有共价变化

E.有放大效应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酶的化学修饰的概念。

酶的化学修饰是指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另•些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

性改变的现象。酶的化学修饰与变构调节同属酶的快速调节方式,故B是错的。

3.酶的变构调节

A.无共价键变化

B.构象变化

C.作用物或代谢产物常是变构剂

D.酶动力学遵守米式方程

答案:A、B和C

[评析]:

本题考点:变构酶的概念。

酶的变构调节又称别构调节,指的是一些小分子物质能够与酶的调节部位或亚基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

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的活性增强或减弱,从而调控代谢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变构调节现象,这种受

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变构酶动力学不遵守典型的米式方程,即不呈现典型的矩形双曲线,而是呈现S型

曲线。

4.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缺乏辅酶或辅基

C.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D.酶原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E.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答案:C

I评析]:

本题考点:酶原的概念。

酶原是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尚不具有催化活性的醯的前体,由酶原转变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过程称

酶原激活、在酶原激活过程中,新合成的肽链需要经过加工剪接,使肽链重新盘绕,方能形成活性中心,

或暴露活性中心。

5.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效应是

A.Vmax降低,Km不变

B.Vmax不变,Km降低

C.Vmax不变,Km增加

D.Vmax不变,Km降低

E.Vmax降低,Km增加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在竞争性抑制剂存在下的酶动力学改变。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是酶学一章所讲授的典型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例子,当丙二酸浓度为

城珀酸浓度的1/50时,酶的活性则被抑制50%。按照存在抑制剂情况下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变化,有竞争性

抑制剂存在时,Vmax不变,Km增加。

2001年试题

6.Km值是指反应速度为1/2Vmax时的

A.酶浓度

B.底物浓度

C.抑制剂浓度

D.激活剂浓度

E.产物浓度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

Km值的定义

a

2001年试题:

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无机催化剂

B.催化活性都需要特异的辅酶

C.对底物都有绝对特异性

D.能显著地降低反应活化能

E.在体内发挥催化作用时,不受任何调控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酶的生物学特点

酶本质是蛋白质;只有结合酶有辅助因子;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分为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

构特异性;酶的活性受调控。

2(X)1年试题:

8.下列辅酶含有维生素PP的是

A.FAD

B.NADP+

C.CoQ

D.FMN

E.FH4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

FAD含有维生素B2;NADP+含有维生素PP(尼克酰胺):CoQ是脂溶性酸类化合物:FMN含有维生

素B2;FH4含有叶酸。

考试大纲要求:

1.糖酵解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糖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

三竣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糖原合成和分解

3.糖异生的基本途径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乳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成物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5.血糖浓度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6.糖蛋白概念

蛋白聚糖概念

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概念:葡萄糖在无氧条件卜.,分解成乳酸的过程。

1.基木途径

a

关键靶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上述3个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是糖酵解途径流量的3个调节点,故被称为关键醐。

意义:

1.紧急供能:剧烈运动时。

2.生理供能:红细胞、臼细胞、神经和骨髓。

3.病理供能:严重贫血、呼吸功能障碍和循环功能障碍。

二、糖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1.基本过程:

a

从乙酰辅酶A开始,三殷酸每循环一次,可产生2分子C02,3分子NADH,1分子FADH2。

2.供能:

I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残酸循环彻底氧化可净生成12分子ATP.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C02和H20可净生成38分子ATP。

3.关键酶: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

4.意义:

(1)供能:是机体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

(2)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

(3)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变的联系枢纽。

第二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分别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人体肝

糖原总量70-l()0g,肌糖原180〜300g。

1.肝糖原的合成

3

2.肝糖原分解

a

3.关键酶:

糖原合酶;磷酸化酶

第三节糖异生

体内排糖化合物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能进行糖异生的非糖化合物

主要为甘油、氨基酸、乳酸和丙酮酸等。

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

a

2.意义:

维持血糖恒定,补充糖原储备。

3.乳酸循环:

a

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避免损失仍可被氧化利用的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的乳酸中毒。

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简要途径及生成物

a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①为体内核酸的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

②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NADPH。

第五节血糖及其调节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1.血糖来源和去路

[来源]:

(1)食物;(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

[去路]:

(1)氧化供能;(2)合成糖原;(3)转为非糖物质。

2.胰岛素的调节

胰岛索是体内惟一降低血糖的激索,可促进糖的有氧氧化,能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

3.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抑制糖原合酶使肝糖分解加强,抑制糖酵解和促进糖异生等,从而升高血糖。

4.糖皮质激素

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糖异生,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练习题

1.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及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6-磷酸果糖

答案:B

【答疑编号10040101: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1

本题考点:糖代谢

通过分析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及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其共同的代谢中间产

物只有6-磷酸葡萄糖。

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浓度,是因为缺乏: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糖原磷酸化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脱枝酶

答案:D

【答疑编号10040102: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糖原分解

肝糖原分解可补充血糖。肌肉组织中由于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故肌糖原分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

只能继续氧化分解,而不能生成葡萄糖。

三竣酸循环中不提供氢和电子对的步骤是

A.柠檬酸一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一a一酮戊:酸

。《一酮戊二酸一琥珀酸

D.琥珀酸一延胡索酸

E.苹果酸一草酰乙酸

答案:A

【答疑编号10040103: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三竣酸循环

三竣酸循环中有四步脱氢反应,其中三步脱氢反应即异柠檬酸一a-酮戊二酸、a-酮戊二酸一琥珀酸

和苹果酸一草酰乙酸是以NAD+为辅梅酶,而脱氢反应琥珀酸~延胡索酸是以FAD为辅酶。只有柠檬酸一

异柠檬酸这一步不产生氢和电子对。

下列哪个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汕醛脱氢酶

C.果糖二磷酸酶

D.己糖激酶

E.葡萄糖-6-磷酸酶

答案:B

【答疑编号10040104: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

糖酵解有二步反应不可逆,即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糖异生主要循酵

解途径逆行生成葡萄糖,但需借助于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及丙酮酸竣化前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竣激酶的作用跨过糖酵解的三个关键酶。只有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中的可逆反应,既

参与糖酵解,又可参与糖异生途径。

天冬氨酸、乳酸和甘油异生为糖经历的共同反应是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B.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C.3-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

D.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

答案:BD

【答疑编号10040105: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1

本题考点:糖异生

在天冬氨酸、乳酸和甘油异生为糖的过程中,甘油的路径最短。甘油可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不经过

A和C的途径),然后循酵解途径逆行,生成葡萄糖。故选择B和D是正确的。

2001年试题

关于三竣酸循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循环一周生成4对NADH

B.循环•周可生成2ATP

C.乙酰CoA经三陵酸循环转变成草酰乙酸

D.循环过程中消耗氧分子

E.循环一周生成2分子CO2

答案:E

【答疑编号10040106: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三较酸循环

三段酸循环一周生成3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

12分子ATP;乙酰CoA经三陵酸循环被彻底氧化分解;循环过程中不消耗氧,但NADH和FANH2

在氧化的过程中要消耗氧。

2000年试题

Imol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生成ATP的mol数量是

A.12

B.15

C.18

D.21

E.24

答案:B

【答疑编号10040107: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有氧氧化与能量

1克分子丙酮酸脱下1克分子NADH,生成乙酰辅酶A,1克分子NADH可生成3克分子ATP,三竣

酸循环一周12克分子ATP

2002年试题

糖酵解的关键酶是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丙酮酸脱氢酶

C.6■■磷酸果糖激酶-1

D.磷酸甘油酸激酶

E.乳酸脱氢酶

答案:C

【答疑编号10040108: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糖酵解的关键酶

糖酵解的关键酶有:己糖激酣;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醐

2003年试题

下列关于己糖激酶叙述正确的是

A.己糖激酶又称为葡萄糖激醐

B.它催化的反应基本上是可逆的

C.使果糖活化以便参加反应

D.催化反应生成6-磷酸果酸

E.是酵解途径的唯一的关键酶

答案:A

【答疑编号10040109: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糖酵解的关键酶

己糖激醒在肝脏中又称为葡萄糖激酶,催化不可逆反应,生成6-磷酸葡萄糖,是糖酵解三个关键前的

第一个。

2003年试题

在酷解过程中催化产生NADH和消耗无机磷酸的酶是

A.乳酸脱氢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醛缩酶

D.丙酮酸激酶

E.烯醇化酶

答案:B

【答疑编号10040110: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糖酵解

在糖酵解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在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作用下,加磷酸同时产生NADH。在无氧情况

下,NAD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乳酸。

2004年试题

参与三竣酸循环的酶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

B.Ca?+可抑制其活性

C.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

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

E.在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答案:D

【答疑编号1(X)40111: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三竣酸循环的调节

参与三竣酸循环的酶主要位于线粒体内膜,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低,在血糖较低时、机

体需要能量时,三竣酸循环的酶活性提高,以产生较多能量。

2004年试题

乳酸生成所需的NADH主要来自

A.三段酸循环过程中产生的NADH

B.脂酸B-氧化过程中产生的NADH

C.糖酵解过程中3一磷酸甘油醛脱氢产生的NADH

D.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经转氢生成的NADH

E.谷氨酸脱氢产生的NADH

答案:C

【答疑编号10040112: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糖酵解

在糖酵解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作用下,加磷酸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同时

产生HADH。在无氧情况3NAD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乳酸。有氧情况下生成ATP。三竣酸循环过程中产

生的NADH,谷氨酸脱氢和脂酸8-氧化过程中产生的NADH主要生成ATP,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

主要用于体内的还原反应。

2000年试题

A.果糖二磷酸酶-1

B.6■•磷酸果糖激酶-1

C.HMG-CoA还原酶

D.磷酸化醐

E.HMG-CoA合酶

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B)

【答疑编号10040U3:针对该题提问】

糖原分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D)

[答疑编号10040114:针对该题提问]

糖计生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A)

【答疑编号10040115:针对该题提问】

参与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酶是(答案:E)

【答疑编号10040116:针对该题提问】

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答案:C)

【答疑编号10040117: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糖、脂肪代谢中的关键前

2004年试题

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B.苹果酸脱氢酶

C.丙酮酸脱氢酶

D.NADH脱氢酶

E.葡萄糖-6-磷酸酶

属于磷酸戊糖通路的酶是(答案:A)

属于糖异生的关键酶是(答案:E)

【答疑编号10040118: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糖代谢中的梅类

考试大纲要求:

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

ATP的利用

其他高能化合物

2.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电子传递链

ATP合酶

3.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生物氧化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称为生物氧化。

第一节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

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

a

其他核昔三磷酸:UTP,CTP,GTP

2.ATP的利用

a

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磷酸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

a

第二节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从物质代谢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与氧结合成水的氧化过程,与ADP磷酸化过程的偶联称为氧化磷酸

化。

2.呼吸链(大纲称电子传递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由酶和辅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的递氢、递电子体系称呼吸链.

①组成:

尼克酰胺腺喋吟二核甘酸(NAD+),或称辅酶I;

黄素腺喋吟二核甘酸(FAD),黄素单核甘酸(FMN)

铁硫蛋白(Fe-S)

泛辐

细胞色素(Cyt):Cytb,Cytc1,Cytc,Cytaa3

②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和ATP的生成部位

两条呼吸链

a

P/0比值: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DP摩尔数)

③质子梯度

呼吸链在传递H和电子时,将H+转移至线粒体内膜的胞液侧,形成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当质

子通过ADP合酶回流时合成ATP。

a

(手写图示0501JJ01)

3.ATP合酶

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①ATP浓度的调节

②抑制剂

呼吸链抑制剂:抗霉素A,二硫基丙醇,CO

解偶联剂:二硝基酚

练习题

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A.aa3-*bl-*c->cl-*02

B.cl-*cbl-aa302

C.b-*cl-*c->aa3->02

D.aa3-b-*cl->c-*02

E.c-*cl—bfaa3-*02

答案:c

【答疑编号10050101: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本题考点:呼吸链

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要求记住。

CO影响氧化磷酸化的机理在于

A.加速ATP水解为ADP和Pi

B.解偶联作用

C.使物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消耗

D.影响电子在细胞色素b与cl之间传递

E.影响电子在细胞色素aa3与02之间传递

答案:E

[评析]:本题考点: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不同物质影响氧化磷酸化的环节不同。可记住这些物质对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的机理。

【答疑编号10050102:针对该题提问】

卜.列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A.1,3-二磷酸甘油酸

B.磷酸肌酸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6-磷酸葡萄糖

E.琥珀酰辅酶A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高能化合物与高能化学键的概念。

上述化合物中磷酸肌酸可直接对ADP进行磷酸化产生ATP;其余除6-磷酸葡萄糖外均可进行底物水平

磷酸化产生ATP。

【答疑编号10050103:针对该题提问】

2004年试题

A.含有抗霉素敏感蛋白

B.具有ATP合酶活性

C.结合GDP后发生构象改变

D.存在单加氧酶

E.存在H+通道

线粒体内膜复合物V的F1

答案:B

【答疑编号10050104:针对该题提问】

线粒体内膜复合物V的F0

答案:E

[评析]:本题考点: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ATP合梅

复合体I:NADH-泛醍还原酶

复合体II:琥珀酸-泛能还原酶

复合体III:泛辑-细胞色素C还原酶

复合体IV:细胞色素C氧化酶

复合体V:ATP合酶

【答疑编号10050105:针对该题提问】

2002年试题

卜.列有关氧化磷酸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在氧化时伴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B.氧化磷酸化过程存在于线粒体内

C.P/O比值可以确定ATP的生成数

D.氧化磷酸化过程有两条呼吸链

E.电子经呼吸链传递至氧产生3分子ATP

答案:E

[评析]:本题考点:呼吸链与ATP生成

NADH呼吸链可产生3分子ATP

FADH2呼吸链可产生2分子ATP

【答疑编号10050106:针对该题提问】

大纲要求:

1.储能和供能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脂类衍生物的调节作用

2.脂肪乳化及消化所需酶

3.脂肪的合成部位,原料,基本途径

4.脂肪酸分解部位,原料

5.脂肪动员

脂肪酸的B氧化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生理意义

第一节脂类生理功能

脂类: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脂肪即甘油三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组成。

CHQ脂肪酸

I

CH-O-脂肪酸

I

CH?。脂肪酸

脂肪酸的来源:

1.白身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

2.食物供给:多不饱合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体内不成合成,故称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依靠事物供给的脂肪酸称必需脂肪酸。

脂肪酸的功能:

1.储能和供能

2.重要结构成分:生物膜

3.代谢调节作用: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

第二节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I.脂肪乳化和消化所需的酶

胰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及辅脂酶、胆汁酸盐的作用。

2.混合微团

3.甘油一酯合成途径及乳糜微粒

在肠黏膜细胞中由甘油一酯合成脂肪的途径称为甘油一酯合成途径。

第三节脂肪的合成代谢

1.合成部位:肝、脂肪组织及小肠

2.合成原料: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3.基本过程:

肝脏:经甘油二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a

小肠黏膜细胞:甘油一酯途径

第四节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合成部位:

细胞液

2.酶:

脂肪酸合成酶系

3.原料:

乙酰辅酶A:来自线粒体的柠檬酸

NADPH:磷酸戊糖途径

第五节脂肪的分解代谢

I.脂肪动员

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氧化利用,该

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2.脂肪酸的B氧化(以16碳的软脂酸为例)

①活化生成脂酰CoA(内质网,线粒体膜)

②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酰肉碱脂酰转移酶I和II

③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这4步连续反应后,生成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故16

碳的软脂酸需7次B-氧化。

每次生成1分子NADPH,1分子FADH2和1分子乙酰CoA

经7次B氧化可净生成129分子ATP

3.酮体的生成、利用和生理意义

【概念]: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不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6-羟丁酸和丙酮。

[原料,部位」:乙酰CoA:肝

[酸]:HMG-CoA合成酶

[利用]:肝外组织(肝脏不含利用酮体的酶〉

[意义]:肌肉和脑组织的重要能源之一。

患糖尿病时酮体生成增加,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练习题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存在于细胞的

A.胞液

B.微粒体

C.线粒体基质

D.线粒体内膜

E.溶酶体

答案:A

【答疑编号10060101: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脂肪酸的合成部位

脂肪酸的合成部位在胞液。脂肪酸的分解位在线粒体

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A.葡萄糖

B.胆固醇

C.脂肪酸

D.酮体

E.丙二酰CoA

答案:D

【答疑编号10060102: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酮体生成

脂肪大量动员时体内生成的乙酰CoA增多,在肝脏可使酮体生成增加。

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不需要下列哪种化合物参与?

A.肉碱

B.NAD

C.NADP+

D.FAD

E.CoASH

答案:C

【答疑编号10060103: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氧化包括脂肪酸与CoASH结合被活化,然后在肉碱帮助下转移到线粒体中。经脱氢(FAD)、

水合、再脱氢(NADD、硫解,生成乙酰CoA和少了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下列关于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肝脏可以生成酮体,但不能氧化酮体

B.酮体是脂肪酸部分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

C.合成酮体的起始物质是乙酰CoA

D.酮体包括羟丁酸

E.机体仅在病理情况下才产生酮体

答案:E

【答疑编号10060104: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酮体合成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不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酮体在正常情况下可

以少量生成。

人体必需脂肪酸包括

A.软脂酸

B.花生四烯酸

C.油酸

D.亚麻酸

答案:BD

【答疑编号10060105: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必需脂肪酸是机体需要,但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

四烯酸。

由乙酰CoA可合成

A.胆固醇

B.酮体

C.脂肪酸

D.甘油

答案:ABC

【答疑编号10060106: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乙酰CoA在脂代谢中的作用

乙酰CoA是合成脂肪酸、酮体及胆固醇的原料,但不能合成甘油及糖。

2000年试题

体内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辅酶A主要生成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胆固醇

D.酮体

E.草酰乙酸

答案:D

【答疑编号10060107: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酮体合成原料

2000年试题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CoA从线粒体转移至胞液的途径是

A.三粉酸循环

B.乳酸循环

C.糖醛酸循环

D.柠檬酸一丙酮酸循环

E.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

答案:D

【答疑编号10060108: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脂肪酸合成原料

乙酰辅酶A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需由柠檬酸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胞浆,然后在裂解酶的催化下,生

成乙酰A,用于脂肪酸的合成。

2002年试题

合成脂肪酸的乙酰CoA主要来自

A.糖的分解代谢

B.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C.胆固醇的分解代谢

D.生糖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E.生酮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答案:A

【答疑编号10060109: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脂肪酸原料来源。

糖是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来源。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产生的乙酰CoA主要在三竣酸循环中彻

底氧化分解;胆固醇不能分解成乙酰CoA。

2004年试题

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是

A.CoASH

B.肉碱

C.ACP

D.丙二酰CoA

E.草酸乙酸

答案:C

【答疑编号1006011():针对该题提问】

[评析]:

本题考点:脂肪酸合成

ACP是脂酰基载体蛋白,脂肪酸合成的载体;辅酶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