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选择题1.秦惠王十三年,秦国攻占巴蜀地区,“以张若为蜀国守,移民万家实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六年“迁北河、榆中三万家”。秦朝这一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活动()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2.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所反映的秦律中,有一条律令规定:隶臣之妾与其子分家后,谎称其子不是隶臣,那么,该女子将受到“完”刑的处罚。这表明秦朝()A.严格维护社会等级 B.强化家国同构观念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重视规范官员行为3.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至此,“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这说明秦朝()A.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 B.大一统实现民族大交融C.分化事权强化君主权力 D.地方官吏行政能力提升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东巡,每次都立碑刻石,下表为部分碑文节选。秦灭六国原因《之罘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秦王朝的统治《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黔首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秦始皇的形象《东观刻石》: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据此可知,秦始皇意在()A.论证秦朝统治的合法性 B.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C.强调秦灭六国的正义性 D.塑造和强化政治认同5.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由此可知,当时()A.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 B.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C.选官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D.官员有着官德上的自我省察6.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 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 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7.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登录户主姓名、妻子、儿女的年龄,以及财产,如奴婢、田宅等;在居延(内蒙古西部)汉简中也保存了户籍的片段,每户名下,均登录属于本户的人口及奴婢、田宅、牛马、车辆等状况。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印证()A.土地私有是否取得优势地位 B.边疆地区的农耕经济发展状况C.治理体系向基层延伸的情况 D.政府对私有财产权的重视程度8.下表是秦朝部分律法,这一现象反映了秦朝()律法主要内容《田律》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降雨量和受益田地的面积以及受灾的面积,中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等《厩苑律》规定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奖罚制度十分明确,如牛因劳累而腰围每瘦一寸,主事者受笞打十下的惩罚等《仓律》对不同身份的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严格明确规定等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C.经济管理的法制化 D.户籍管理较为严密9.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A.推动铁犁牛耕普及 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C.体现以民为本思想 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10.下面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朝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单位:件)。据此可知,秦朝时期()A.铁犁牛耕日益普及化 B.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迅猛C.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 D.农业发展模式发生质变11.有学者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2.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记载法条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 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C.儒法并用,统治基础牢固 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13.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等人上奏:“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王政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据此可推知()A.实行分封制是大势所趋 B.秦朝速亡在于制度缺陷C.官员的建议被秦始皇采纳 D.郡县制的推行面临阻力1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这反映了秦朝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C.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5.“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军民分治……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丞相的监察体系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的基本原则16.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明()A.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 B.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C.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 D.秦亡由多种因素所致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地方上,秦在郡一级设置监御史,上对中央负责,下监察郡中一切官员和百姓,也包括同级的郡守和郡尉。西汉初取消了监御史的设置,只是派丞相史不定期到地方监视。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实行了新的监察制度。他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州(郡),各设刺史一名。刺史每年八月由京城出发,巡视所部郡国,然后在年终回到京城汇报。所谓六条问事,是中央规定刺史监察的内容。其中第一条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其余五条都是针对地方官员的,如是否遵守国家制度,背公谋私,搜刮百姓;是否司法不公,残害百姓,失掉人心;是否任人唯亲,袒护坏人;是否放纵家属子弟仗势欺人,捞取好处;是否勾结地方豪强,收取贿赂,损害朝廷风纪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又设置了司隶校尉,负责监察朝中百官和京畿三郡及河内、河东、河南、弘农四郡。——摘编自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至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演变过程,并指出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创新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汉监察制度。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法令由一统……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更名民曰黔首。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统治是一种支配性权力,是建立在强大外力压迫的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其特点主要有:(1)统治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机构;(2)权力的运行方式是自上而下的;(3)依靠强制力的威慑。——摘编自毛光霞《秦汉转型时期乡绅治理的功能研究》(1)材料一中的哪些信息可以为材料二的观点提供佐证?(2)结合秦朝的兴衰,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参考答案1——16:BAADADCCBCDDDCDD17.(1)演变过程:秦在郡一级设置监御史,侧重对地方的监察;汉初设置的丞相史不能很好地履行监察职责,汉武帝时期实行新的监察制度并不断完善。创新的表现: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设刺史定期巡视所部郡国并回京城汇报;中央规定刺史监察的内容——六条问事,将监察任务具体化,可操作性强;为监察朝中百官和京畿等区域,专门设立司隶校尉。(2)评价:在君主专制政体下,要保证地方官吏政治上的忠诚和工作上的尽职尽责,就必须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在秦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创新,要想维护中央集权,就必须加强对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