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护理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4篇汇编_第1页
电大护理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4篇汇编_第2页
电大护理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4篇汇编_第3页
电大护理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4篇汇编_第4页
电大护理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4篇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大护理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4篇

电大护理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一)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发生糖尿病危险因素的

患者经正确采取相应的指导和护理措施,再发生20例发生率。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正确引导患

者,掌握糖尿病知识,合理控制饮食、运动、体重,正确应用药物,

能够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和防止并发症,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危险因素,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刖S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生性

疾病。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生活模式的日益现代化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

内逐渐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

第3位。全球现有糖尿病患者L35亿,我国现有近4000万,其

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5%以上⑴。该疾病的首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

糖水平慢性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其血

糖水平的控制,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

存质量⑵。本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

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

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67例,女33

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0岁~82岁,平均年龄(70.5±9.4)岁,病

程在3年~11年之间,平均病程(6.5±3.2)年。

1.2危险因素的概念和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危险因素概

念的产生和应用使人类对病因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危险因素应用

于慢性疾病因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因为许多因素与慢性病有一

定程度的相关联系,但大多具有非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由于它们不如病原体和传染病之间那样明确的因果联系,因而称之为

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多种,有低血糖反应、体重因素、饮

食因素、运动因素、不正确的使用药物、不正确的胰岛素用法、回访

不及时、健康教育不到位等一系列因素组成。

1.3危险因素原因分析

1.3.1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发生原因为低血糖反应不合理应

用降糖药物;进食减少或呕吐、腹泻时未进行降糖药的剂量调整;空

腹运动;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

1.3.2体重因素糖尿病患者对体重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肥胖是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诱

发因素。

1.3.3饮食因素对饮食控制认识不够,认为服用或注射胰岛素

就能够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止疾病的发展,忽略对饮食

控制摄入较多的碳水化合物、高油脂食物,使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

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

1.3.4体育锻炼因素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改善糖尿病,但很少

知道体育锻炼时间、方式、持续运动时间、避免诱发的因素,使很多

患者在体育锻炼不能正确掌握而诱发不必要的危险情况。

1.3.5药物不合理应用患者不能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及治疗经过、

目前病情、肝肾功能等综合因素选择口服降糖药,对降糖药物的服用

方法、剂量、服用时间以及合并用药知识欠缺,使患者容易出现血糖

控制不良、低血糖、肝肾功能损伤等危险因素。

1.3.6随访复查不及时大部分患者对随访复查不重视,由于不

能及时的进行随访复查,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得不到良好的掌握,使

得疾病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出现血糖控制不良、低血糖、并发症

不能及时发现和得到良好的控制。

1.3.7胰岛素注射不规范很多患者在家庭中应用胰岛素,由于

不能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出现注射胰岛素过量、胰岛素注射后忘记

时间,未及时就餐;抽取预混胰岛素时没有摇匀等危险因素。

1.3.8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由于患

者的知识的匮乏,不能重视和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而不

能及时控制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

1.4护理措施

1.4.1感染预防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饮食和饮水指

导,加强病房消毒通风工作,强化易感部位的临床护理措施⑶。

1.4.2运动护理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预防DM的

发生,每周至少运动1次的人,患NIDDM的危险性比每周运动不到

1次的人低36%[4]。所以要帮助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依据患者

体质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护理方案,控制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5]。

1.4.3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一项主要治疗

措施,合理健康的饮食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护理人员可嘱患

者多食黄鳍、洋葱、南瓜和苦瓜等食物。饮食控制少量多餐一天不少

于三餐,控制总热量;合理安排各种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

50%〜60%,主食摄入量为250g左右;脂肪摄入量为40〜60g⑹,

包括烹调用油和食物所含的脂肪;烹调用油要以植物油为主,以减少

脂肪堆积;多食高纤维素饮食蔬菜,不吃甜、少吃盐。日本糖尿病协

会推荐的食品交换法是将食品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产生的总热量及

其重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规律,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

容易掌握,因此食品交换法是目前最合理的饮食方法⑺。

1.4.4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

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

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

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

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

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

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

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1.4.5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指数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

要措施之一;通过对饮食的控制及运动的控制,肥胖者每周减体重不

宜超过0.15kg、每天减少1751.55KJ热量的饮食或通过运动消

耗1751.55KJ热量[8],控制肥胖发展,达到逐渐减肥的目的。

1.4.6正确应用药物目前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门服降

糖药有磺胭类药物、双肌;类药物、a.葡萄糖甘酶抑制剂、曝嗖烷二

酮类药物及新型促胰岛素分泌剂等5类,通常2型糖尿病对5类口服

降糖药均可选用,磺版类药物最好是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

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最佳;拜糖平的主要作

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故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而餐前服用

则没有任何效果;双胭类药物(如糖适平、美毗达等)最好是餐后而不

是餐前服用,这样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伏格列波糖则应餐前给

药;短效制剂应根据药物半衰期采取3次/d餐前服用,若每天1-2

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满意控制[9];长效制剂(如瑞易宁、

格列美胭)1次/d服用即可;缓释制剂应整片吞服或从片剂划痕处掰

开服用而不能咀嚼。

1.4.7正确胰岛素的用法很多学者建议对配合较

好的老年DM患者每天应用1次胰岛素,然而由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几乎有一半的患者不得不换成每天2-3次注射。如全日胰岛素总量分

2次注射,则总剂量的羽应在早餐前皮下注射,其余g应在晚餐前

皮下注射,如分3次注射,早餐前剂量应最大(40%),午晚餐前各

30%o护理人员应对于注射的部位灵活掌握,由于注射部位、注射深

度、温度及运动等因素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与注射效果,而各部位皮

下组织胰岛素吸收率的变化是引起血糖浓度波动的重要因素。有实验

显示,腹部胰岛素吸收率最快,然后依次为上臂、臀部、大腿,因此

固定在一个解剖部位内更换注射点的方法,可减少胰岛素吸收率的变

化。

148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对于发生恐惧、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需要实施针对性的

心理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并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10]。可指导老年患者学会几种简单易行的自我情绪疏

导方法,如适当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听音乐、养花、绘画和进行体育

锻炼等,怡神养身,陶冶性情,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1.5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目前在糖尿病治疗中非常重要[11],护理人员

应通过院内讲座、发放知识手册和个别交谈等方式,对患者实施针对

性的健康教育,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

情况、住院时间、用药情况、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内容,定期对患

者进行随访,以了解患者情况。

1.6健康教育的方法

1.6.1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是开展健康教育最重要、

最权威的力量。

162对糖尿病专职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以脱产进修、参加研讨

班或在职自修、函授等形式,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必

要的传播手段和沟通技巧,提高业务能力。

1.6.3对全体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岗前培训或在职教育,

以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糖尿病专业特点和工作需要,普及

有关糖尿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知识,进行人际沟通技巧培训I,激发他们的

工作热情。

1.6.4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的长期密切配合是取

得良好疗效的基础,采取多种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增加治疗方法,提高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之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为提高学习

兴趣,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

1.6.5专题讲座及培训班:成立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由社区

全科医生、糖尿病专职护士、居委会干部、义工等组成。在社区设“糖

尿病之家”专科门诊,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接受健康教育指导的固定场

所,以预约门诊形式定期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或需要接受相同保健服

务的人员集合起来,有计划地结合门诊治疗,实施健康教育,双方互动,

现场气氛活跃,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1.6.6一对一个体辅导:对糖尿病及家属的教育要因年龄、性别、

职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特点、健康问题、心理状态等不同,

进行随机性个体化教育方式。

1.6.7随访教育:随访教育是一个连续追踪过程,给患者长期、动态

的健康咨询和指导。由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

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疾

病史等。护士坚持每月一次深入社区家庭访视、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

随访,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健康评估及健康检查,劝导其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护能力和健康水平。

1.6.8其他教育方法有:聘请专家定期指导、推荐相关书籍、发放

健康教育小册子(如食物含糖量一览表、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知识问答

等)、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有条件时可采用电子屏幕、闭路电视、播

放录像片等现代化电教手段;225开辟24h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咨询

服务。

2并发症的护理

2.1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磺胭类药物是治疗老年DM的首选药物,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12]。研究发现,老年DM患者严重低血

糖的年发生率约为2%,

说明许多年龄较大的DM患者能安全地应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但体弱多病的高龄及平时应用多种药物及经常住院治疗者,其发生降

糖治疗相关的严重低血糖症的危险性较高。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有

关的致命性低血糖的危险性随增龄呈指数性增加,故低血糖是老年

DM患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13]。应告诫患者常备一些含糖的

零食,还应携带指示患有DM的身份卡,以备失去知觉时能得到及时

救治。

2.2中毒的护理:由于胰岛素的合理应用,目前虽然有降低病死

率1%的报道,但也有报道老年人病死率可达50%以上[14]。老年人

DM高渗昏迷病死率高,对老年患者突发昏迷,必需进行血糖监测,

如为高渗性昏迷,应即给低渗盐水,胰岛素滴注,神志恢复后改用等

渗盐水并注意控制液体量,以防引起脑水肿而使病人再度昏迷;酮症

酸中毒时,即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同时早期补钾,并观察临

床表现。静滴胰岛素的速度4-10U/h,可稳定血中胰岛素在100〜

200Hmol/L,此浓度能最大限度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从而抑制酮体

的生成,改善末梢组织对酮体的利用[15]。

2.3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足坏疽(DF)多发生于有严重血管和

神经并发症的患者,尤以老年DM患者多见[16],其周围血管病变

致患足动脉狭窄和闭塞者高达78%〜92%,使之不能对创伤和感染作

出适当反应;而周围神经病变更重,致使足的感觉严重减退,甚至丧

失[17]。因此,指导患者穿鞋的大小以超过大拇趾半寸为宜,要宽

松,鞋底要有弹性,同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外伤、电力伤等。DF是

DM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需要截肢治疗,严重威胁着DM

病人的健康,以往多采用外科彻底清创手术,但很难奏效,应给予全

身和局部综合性治疗与护理。DF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局部组织缺氧,

可用提高组织供氧的治疗方法,局部氧疗较常规换药效果好[18]。

有人用高压氧仓治疗,有效率达86.4%。

3结果

3.1危险因素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

低血糖反应、体重因素、饮食因素、体育锻炼因素、药物的不合理应

用、心脑血管疾病等,见表1

表1老年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发生率

危险因素例数比例(%)

心脑血管疾病1414

不及时随防复查9090

胰岛素注射不规范4949

药物应用不合理5450

体育锻炼因素7070

饮食因素8888

体重因素5656

低血糖反应5050

2.2护理满意度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护

理,50例非常满意,46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

96%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正确引

导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合理控制饮食、运动、体重,正确应用药

物,能够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和防止并发症,使疾病得到良好的

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将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进行下去,

尽可能使受教育者更多,让整个社会及人们都重视并参与糖尿病的防

治工作,今后仍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致谢

诚挚感谢邯郸电大张老师百忙之中指导论文写作,让我认识到对

疾病所知的种种不足,修改的同时让我增加了对该疾病的认知,老师

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民主的人际风

范,无私的奉献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热情的性格,让我感受至深,

受益匪浅,您对学生的教诲,学生永远铭记在心。所学知识在临床护

理中得到综合运用,大大提升了工作的质量。我会用最大的努力和热

情对待自己的工作,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患者。在完成论文的同时

也深受启发和教育,使我受益终生。最后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李德霞.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特

点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23.

[2]高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中国临床实

用医学.2010,2M5)216-217.

[3]顾海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湿疹相关危险因素分

析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疗,2012,1(6):104-105.

⑷范丽风.糖尿病护理进展,2012,32(10):612.

⑸吴新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护士进修杂志,2013,18(7):655-656.

⑹张爱珍.糖尿病的合理饮食.临床营养,2003,7(7):76.

[7]冯正仪,周洪波,顾沛.对460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现状的调

查报告[几实用护理杂志,2013,12(12):543.

⑻李成乔.糖尿病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干

预.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2,8(4):264.

[9]王宣.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糖尿病教育通讯,

2005o5(5):8.

[10]陈小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基层医

学论坛,2007,11(5):446-448

[11]崔丽娟.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实

用护理杂志,2003,19(6):57.5

[12]刘振平,陆菊明.老年人糖尿病.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

16(8):249

[13]唐兴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血钾变化及其护理.护士进

修杂志,2013,9(9):32.

[14]刘连成,孙跃.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4例

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18(3):171

[15]何克芝.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足坏疽的观察与护理.护理学

杂志,2013,12(1):33.

[16]唐兰,朱西娥,李仕明等.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

特征及其危害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4):203.

[17]吴文雅,顾明君,张美英.局部给氧治疗糖尿病性下肢溃疡.

中华护理杂志,2011,29(7):440.

电大护理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二)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和护理的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近年国内外关于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和护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

述。一结果、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得广大医护人员、

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液体外

渗、易掌握、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长

期输液病人、外周血穿刺困难者,能赢得抢救时间,保护血管减轻护

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护患皆益。但在临床应用中,若留置针选

择应用不当,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且增加消耗和病人的痛苦,但

是只要加强基础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认真

做好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在临床上灵活运用目前国内

外行之有效的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和护理的方法,不断探索,努力研

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突破性进展。结论合理应用静脉留置针,

掌握穿刺方法,加强护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研究进展

乙—1-

刖a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在进行静脉穿

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

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

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

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留置

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

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

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一本文针对静脉血管的选择、留置针的选择、

穿刺方法、封管方法、留置时间、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临床应

用和护理新进展查阅了近惇5年二十篇文献,选择了相关文献综述如

下。

1血管的选择

1.1浅静脉

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留置选择的浅静脉,主要有四肢浅静脉、头

皮静脉、颈外静脉等。

1.1.1四肢浅静脉

四肢浅静脉主要有手背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

隐静脉、踝静脉等。因其显露好,穿刺操作较容易,一般输液均可选

择四肢浅静脉,宜选用粗、直、富有弹性、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不

易滑动的静脉。静脉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且与渗液、静脉

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较大关系。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

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为佳,肘关节上下20cm范围内的静脉血管,易

于固定且血流量大,药物进入血管后能很快被稀释,对血管刺激小。

要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以免血管壁损

伤,血栓形成,造成堵管和留置失败。在关节、患肢、下肢远端部位

选择血管穿刺不易留置成功,因为在关节处,随着关节的活动,留置

针易移位滑出血管;在患肢,由于血液供应较正常肢体差,血循环相

对较慢,留置针易发生堵管由于下肢远端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流缓慢

易发生静脉炎和血栓,常不作首选,尤其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避

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免形成血栓栓塞。护理同道在研究

选择周围血管时发现:输化疗药应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

血管,因其对强刺激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乳腺癌手术后

患者患侧上肢静脉血管不宜选择留置针,以免静脉血回流障碍或水

肿。路必琼等吧探讨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

是否与血管管径有关后认为: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

建议为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23.0mn的血管,

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的静脉管径平均为5」mm,

可作为老年患者四肢浅静脉首选静脉。汤文决等⑶在研究500例1

个月岁的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效果分析时认为,手背静

脉留置时间最长,下肢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留置时间最短,建议大年

龄组患儿首选手背静脉,小年龄组患儿首选颍浅静脉,尽量避免选择

下肢静脉。因小年龄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且患儿不

易配合,撕扯黏贴膜造成留置针脱出导致留置失败。对四肢浅静脉穿

刺困难的患者,还可选用胸腹壁静脉穿刺留置针,胸腹壁静脉是末梢

小静脉,血流慢,压力低,活动度小,静脉留置针不易脱管或堵塞,

对患者的生命维持起重要作用⑷。周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还适用于

营养支持疗程短于2周或肠外营养(PN)量较少的,作为饮食和肠内营

养(EN)的补充,并能在普通病房实施,方便容易,相关并发症少5o

对需长期大量输液、高渗液体和刺激性强药物,则不宜采用四肢浅静

脉留置针。

1.1.2头皮静脉

头皮静脉主要有颍浅静脉、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及枕静脉等。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相互沟通交叉成网,且静脉浅表

易见,易于固定一6。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血管,

因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四肢皮下脂肪多、血管暴露不明显且活动频

繁,针头不易固定,使静脉留置针很难在四肢血管上保留。一头皮静

脉留置针输液,血管的选择与穿刺成功率有很大的关系,颍浅静脉额

角分支、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由于较浅显、粗直、易固定,穿刺成

功率>70%。额正中静脉由于其延伸到眉间部时,变成又细又多的小

静脉围绕双眼部向心回流,使液体回流速度变慢,逐渐淤积,由血管

壁渗透出到组织内,因此,如输液量多,输注时间长,最好不采用此

静脉,可选用耳后静脉、颍浅静脉或其额角分支。颍浅静脉虽外观可

见血管浅且直径较粗,但其周围组织较疏松,不易掌握深浅度,一次

穿刺成功率较相对低[7]。

1.1.3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该静脉具有离心脏近、管径大、

上段位置浅表、直径达(62)mm,易充盈辨认,穿刺可以在直视下进

行,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颈外静脉留置针后有便于护理和方便患者

活动等特点,是留置针的理想静脉。临床上颈外静脉即可静脉留置针

穿刺,又可作为中心静脉插管,用于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大分子输液。

以往临床在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完全胃肠外营养(TNP)治疗、急诊抢

救时,往往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置管,现颈外静脉穿刺置

管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技术的应用,给治疗开辟

了新途径。颜菱等研究发现,颈外静脉距离上腔静脉较近,可尽快使

药物发挥疗效,是禁食、大出血、休克等大量输液患者抢救成功的关

键,在抢救心搏骤停等急救患者时,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刘丽等一研

究认为,在院前急救中,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相比较,其穿

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输液速度、固定和患者搬运均优与于四肢浅静

脉,可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由于在抢救患者时,时间仓促、条件

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选择血管,四肢浅静脉留置需较长时间选择

血管,尤其在冬季,患者衣着多,血管不易暴露,费时更长一;而颈

外静脉暴露明显,一般危重患者能平卧,头偏向一侧,容易及时选择

血管。李娟炜等“在对262例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研究

中发现,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最长,而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下肢

大隐静脉则无显著差异。在临床上,对于急救、重危患者、长期大量

输液,输入高渗和刺激性强的药液、四肢浅静脉已损坏或过于肥胖、

外周静脉发育不良、四肢痉挛的患者和PICC都可考虑选用颈外静脉。

有颈部外伤、颈椎脱位和气管切开患者慎(忌)用颈外静脉留置针。

1.2深静脉

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留置选择的深静脉,主要有颈内静脉、锁骨

下静脉、股静脉等。

1.2.1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是头颈部最大的静脉,由于其体表位置变化小、血管直

径13~15mm.充盈好,输入高浓度液体可很快被稀释,不易发生静脉

炎和血栓,解剖位置变异少,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置管成功率较高,

是临床上测量中心静脉压、胃肠外营养、快速扩容等治疗的有效途径。

郭素芳等"对1753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发现气

胸、空气栓塞、导管堵塞和误伤动脉是其主要并发症,但与其他路径

的上腔静脉穿刺置管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是中位颈内静脉穿

刺置管并发症最低。因此,需上腔静脉路径时,可多选用颈内静脉,

尤其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首洗。左洗瑟笙[13]报道,颈内静脉置

管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发生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其原因是,

颈内置管位置离发迹较近,容易污染,;颈部出汗较多且活动度大使

敷料易脱落、;吸痰时的痰沫也很容易飞落在颈部。因此,尽管颈内

静脉穿刺比锁骨下穿刺简便,且相对安全,但CRB发生率高。颅脑

手术、颈部有伤口、气管切开的患者则不宜选用颈内静脉置管。

1.2.2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也是一条比较粗大的静脉,管径粗—12~16mm,其

血管走向固定,距心脏近,血管充盈好,输入药液可很快被稀释,对

血管壁刺激小。可作为紧急心脏起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中心

静脉监测、心脏介入治疗的有效通道。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注营养已

逐渐被认为是进行有效的、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最为

适宜的途径之一。锁骨下静脉穿刺点位于锁骨下方胸壁,局部较为平

坦,便于穿刺、消毒、固定和置管后护理,也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

活动。锁骨下静脉周围结构较复杂,穿刺时易损伤动脉、淋巴管、胸

膜而发生血气胸等,因此对操作者有较高的熟练操作的要求,以确保

安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头臂静脉较右

侧长且较弯曲,置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血栓形

成几率一114。穿刺点局部有伤口、胸廓畸形、严重肺部疾患、严重

腹水和呼吸困难的患者不宜选用锁骨下静脉穿刺。一侧胸部手术、血

气胸、肺功能下降时,穿刺点尽可能选择在患侧,以免在健侧穿刺时

发生血气胸并发症时,造成患者双侧肺功能丧失。

1.2.3股静脉

股静脉管腔粗大、血流量大、血管固定、行走直、远离心脏并呈

正静脉压,不宜导致空气误入,静脉周围无重要结构,并发症少。股

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相对较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

时可很快建立静脉通道,改善临床症状,为纠正休克发挥积极作用

[15]o股静脉血流量大,可减轻某些刺激性大的抗癌药物及高渗性营

养物质对血管的刺激,对提高癌症患者的机体抵抗力,维持生命有重

要作用。股静脉穿刺易误入股动脉造成会阴部血肿并发症,且其穿刺

点接近会阴部,容易污染、固定不便和不易观察,置管后护理难度大,

对患者日常活动有一定影响。对大小便失禁患者、老年患者及伴有血

液黏稠度增高和高血糖患者,穿刺置管后导管保留时间短,且易发生

导管感染、静脉炎和下肢静脉栓塞。

1.3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从上肢静脉或颈外静脉插入导

管,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远端,它的应用不受年龄、性别、疾病

种类所限。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国外文献报道导管留置时间最长达

2年[16,国内文献报道为396天[17]。PICC优越性在于:穿刺点在外

周静脉,比较直观,血管选择性大,穿刺点表浅,止血较容易,感染

机会少,穿刺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可保护上肢血管网和减少反

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等。与以往完全胃肠外营养(TNP)所用的颈

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深静脉穿刺置管相比,PICC在具备传统中心

静脉置管优点的同时已显现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TNP的患者已成

为不可少的营养途径。PICC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

管技术[18]并被临床广泛使用。楼晓芳等[19]报道,对52例极低出生

体重儿应用PICC,解决了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

为治疗和能量供应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宋葵等[20]发现,PICC

用于多程化疗及需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可将留置管带管回家护

理,同时在大中型,医院设置PICC门诊来维护导管的日常护理,极

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降低了因化疗引起的静脉炎的发生率。PICC

在选择穿刺静脉时,罗奕[21]认为,贵要静脉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

显高于头静脉,且贵要静脉

PICC留置

时间长于头静脉。因为贵要静脉管腔粗、直,且静脉瓣少,在置

管体位下为导管尖端到上腔静脉远端位最短途径;头静脉相对静脉瓣

多,且进入腋静脉处形成角度较大,还有小分支和狭窄处,置管难度

增加。韦桂源等[22]在比较颈外静脉和上肢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两种

途径的效果后认为,上肢静脉留置PICC,并发症多,但不易发生导管

脱落;而颈外静脉留置PICC,并发症少,但易发生导管脱落。因此在

给危重或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应对患者全身状况认真评估,

选择合适的静脉途径。虽然PICC技术已日臻成熟,但仍可发生出血、

空气栓塞、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并发症,且其导管价格也较高。

2留置针的选择

留置针在临床上常用的规格有惇5种,它们是16#、18#、20#、

22#。数字越大,留置针的内径就越小,在选择留置针的规格时应考

虑以下几个因素:患者自身血管情况及患者年龄;静脉输液的目的:

患者为抢救病人或需要输血的成人患者,我们尽量采用

16#或18#留置针,若为一般输液患者,我们常规选用20#或22

留置针。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的留置针,小儿

宜选择型号较小的,而对颈外静脉,需快速输入大量液体,输化疗药

物、输血、抽血作血标本者可选择型号相对大的留置针。3穿刺方法

3.1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评估患者的静脉情况,以选择合适的静

脉留置针。穿刺前先将输液管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并打开留置针,

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冒内,再次排尽空气(这

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

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

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惇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

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

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

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

3.2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3.2.1传统的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按常规程序处理,备齐用物,剃净血管周围毛发,应用碘酒、酒

精严格消毒,家长协助固定患儿,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

针,,”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轻轻转动针芯

转柄部,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

呈15°~20°进针,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2~3mm左手固定外套

管,右手将针芯全部退出,然后将外套管缓缓送入血管内,用胶布固

定,针尾及”

型管处向前挽一下,再固定,输液完毕,用3~5ml生理盐水缓

缓推注,边推边关闭。次日输液时,以生理盐水自肝素帽处推开,再

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

3.2.2改进的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在哄逗、抚摸关爱患儿的同时,向家长讲解

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待患儿的陌生感基本消除,选择最佳穿刺部位、

方向、角度、速度穿刺。强调两人协作操作,按照传统方法备好用物,

选择血管,刮净血管周围毛发,应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为了避免

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

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轻

轻转动针芯转柄部,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

然后右手持紧蝶翼,沿血管走向,缓缓刺入,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

2~3mm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使血管

成一直线,操作者右手持蝶翼向后退针芯,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

管内,这样一退一进,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送管要及时,动作

要轻、稳、快,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用3cm4.8cm规

格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后,再以长胶布环贴穿刺部位两圈,

最后用弹性自粘绷带将留置针完全包埋,手部应注意将大拇指自绷带

开孔处穿出,冬天脚部仍可外套透气棉袜保暖。经以上方法固定后,

即使在关节部位一般也无须使用夹板,只有在影响点滴时才需用夹板

固定(固定单个关节即可)。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留置固定好后也可

使用弹性自粘绷带。一操作完毕告知陪护人员可能影响留置针的不良

因素,并教会具体的避免办法。

输液完毕,用3~5ml生理盐水缓缓推注,边推边关闭。当天液

体全部输注完毕,用弹力网状帽将静脉留置针一起固定。次日输液时,

以生理盐水自肝素帽处分开,再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管液(配制

方法:12500U/2ml规格肝素钠0.5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摇匀即可)

3~5ml缓慢推注,将留置针处的夹子夹到最底,12h重复封管1次。

4封管方法

4.1输液器快输封管法

在输液结束时直接用输液器内液体,将输液器调节器调至最大,

进液一3~4ml,时间为60s.在液面继续下降的过程中,双手将留置针

尾部的延长管双折后夹入关闭夹,同时应避免挤压针头一侧的延长

管,减少血液回流的机会,最后拔除头皮针。

4.2输液器挤压封管法

即在输液即将结束时,将输液器的调节器调至最大,将刺入肝素

帽内的输液器头皮针向外拔出2/3,然后一手固定针柄,准备拔针,

另一手将输液器茂菲滴管上端反折,同时用力挤压茂菲滴管,使茂菲

滴管下端的液体迅速进入血管约

3~5ml,将留置针延

长管上的小夹子靠近Y接口端夹上,然后拔出头皮针。

4.3注射器直接封管法

当输液完毕时,关闭输液器的调节器,将针头与肝素帽分离,消

毒肝素帽,用抽有封管液的注射器直接刺入肝素帽内,先缓慢推注

5~8ml封管液,然后快推、2~3ml停1s,反复2~3次,最后边推余液

边退针头斜面至肝素帽内,再推注1~2ml封管液,使其充满整个管

腔及肝素帽腔,再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小夹子靠近Y接口端夹上,拔

掉针头。

4.4注射器间接封管法

即双重正压封管法。当输液完毕时,将头皮针与连管处分离,反

折头皮针乳头,将抽有封管液的注射器连接于头皮针乳头上,以右手

均匀推注封管液3~4ml时,左手拇指将延长管根部向针翼上方反折,

食指按住使延长管根部成反折死角,然后右手固定,取8cm胶带单

侧反折l~2mm,左食指抬起,压住针翼上方的延长管,与皮肤黏合

固定,然后再次推注余液1ml行正压封管,分离退出已再次成正压的

头皮针,用胶布固定。

5留置时间

5.1目前临床上对于留置时间的各种观点

目前临床上对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存在不同的的各种观

点。一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一天,长者达:27天。赵改婷通过

动物实验建议保留96h,戚虹认为在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和周围

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

的。李晓燕等观察:50例套管针留置患者,平均留置8-9天,其中最

长达27天,无一例发生感染。GARLAND研究认为,只要适当监测,

外周Teflon导管可安全保留达144h.黄丽云等人认为可在血管内保留

、5-7天。翟湘贵等认为留置15天左右为最佳时间,如果是成人,且

留置部位的当,局部保持较好,无炎症反应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

5.2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

5.2.1穿刺部位

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而外周静脉比较薄,

肌层活动相对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较慢,加上使用留置针时局部的

包扎和制动,使静脉血流变慢,给血小板沉淀的机会,促进血栓形成,

导致留置针堵塞。留置针最好选用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等大静脉。

田春梅等人对:205例患者的观察中发现:穿刺部位不影响留置时

间。

5.2.2操作因素

操作中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

慢溢出,引起炎症反应,大大缩短了留置时间。

型号不符,临床上应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这样

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

触的机会。

穿刺部位:避开关节处,牢固固定敷料,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

套管针来回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均会降低炎症的发

生率和严重程度,关节处穿刺者输液时置针肢体易取外展位,可使液

体滴入顺利,延长留置时间。

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

酒、酒精不宜过多,且要待干后穿刺,以免碘酒、酒精通过皮肤

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周围

皮肤的红、肿、硬结。

5.2.3病人自身因素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高龄、肥胖、吸烟及既往有血栓形成史、

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

高凝状态。

活动: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当

患者不活动或活动较少时,使血流变慢或淤滞,局部凝血酶聚集,纤

维蛋白活性降低,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而活动方法不当,使有留置

针的肢体处于下垂姿势,因重力作用造成血管堵塞。而不得不拔管而

缩短留置时间。

5.2.4输入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

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高渗液如20%的甘

露醇、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刺

激性大,易引起静脉炎,缩短留置时间,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

液速度同时应在输液过程的中间输入,如需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患

者,应每隔2-3小时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的液体交换一次。

525封管方法不当

封管液的种类:生理盐水和肝素无论哪种进行冲管,对导管的通

畅没有影响。封管液的剂量、浓度与留置时间间的关系报告差别甚大。

梁燕等用0.9%盐水3ml封管保留留置针79h.曹忆妹等对60例患者研

究显示,10ml生理盐水封管可留置2d,20ml生理盐水封管可留置5d,

高血压患者应增加封管液的量。

封管方法:

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有明显差异。曹忆妹等

发现,推注完后退针堵管率为20%,边推边旋转退针堵管率为一3%,

较前下降17%,平均留置天数为5d.同时发现封管速度与堵管的发生

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有一定的关

系,快速封管天数为15d,慢速封管为一5d.蒋燕等发现用生理盐

水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先缓慢推入3ml后,再边推余液边拔

出输液针封管,其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5ml从肝素

帽处的输液针内缓慢全部推完后拔出输液针封(有效率为6493%)o张

家荣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封管针的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

3ml肝素溶液留置的天数明显高于将封管针头一羽进入套管针推注

、2ml后,再将剩余lml边推边退正压封管留置的天数。前者留置4d

堵管率为7%,前3d无堵管发生。后者封管后第?天即发生堵管,

堵管率为3%,4d堵管率为40%.曲瑶等对120例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推

注速度的临床观察显示,快速推注肝素钠稀释液(25u/ml)进行封管,

堵管率占46.67%,缓慢推注组堵管率仅为5%.一些学者仍采用低浓度

(12.5y/m)小剂量(2ml)的肝素溶液进行封管,每6~8h用同样剂量

肝素溶液冲管一次。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大了护理工

作量,未能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5.2.6活塞夹闭部位

观察200例置留置针患者,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时被夹闭管腔内

失去液体静压作用,当夹闭延长管远段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

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从而使回

血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致留置时间降低。

5.3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

5.3.1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

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主要有,对患者及家

属告知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预防等;指

导患者避免碰撞或按揉留置针部位,避免留置针肢体剧烈运动或用

力,适当限制留置针肢体的活动;下肢应用留置针输液时,应抬高肢

体20°~30°,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

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病情和输

液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对于不能配合、昏迷、躁动、精神失常患者给

予置管肢体约束,避免留置针抓脱和滑出。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

留置针的使用效果。输液过程中,要告知患者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

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5.3.2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

提高穿刺、送管、固定、封管等技术。穿刺前,在不影响输液速

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和选用粗大的静脉,因相对小号的留

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

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穿刺时,采取适当的进针角度与速度,正确

掌握送管时机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

损;穿刺后,留置针封管时注意封管液的选择和剂量,推注封管液速

度宜缓慢,保证正压封管,防止药液刺激血管壁。徐朝华等通过改进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降低了堵管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首先,

在穿刺见回血后即松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

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形

成的机会而发生堵管。其次,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

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再次,封管前将刺

入肝素帽的针头外拔羽使退针匀速,保证正压封管,同时采用脉冲

式封管法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彻底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回流血

液和大分子液体,降低堵管机会。李冬梅等在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

闭部位封管效果时发现,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留置

针的留置效果,将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由延长管的远段改进为近段

后,可显著降低导管内回血率和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因留置针活

塞夹闭部位在远段时,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

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后回血率和堵管率增加,留置效果

降低。

5.3.3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

在留置过程中应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保持粘贴保护膜清洁干

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及时拔管,并给予局部热

敷等。庄倩等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

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

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王荃声等在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改良应

用,可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是将透明保护膜中

心开窗0.3cm0.3cm,对准穿刺点,使保护膜与皮肤粘贴好,每天消毒

穿刺点2次,用一次性输液贴覆盖穿刺点,改良后的保护膜可有效减

少皮肤炎性反应和留置针脱出的发生。一关于粘贴膜的更换时间,张

易等在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粘贴膜更换时间的研究中提出,导管滑出

和导管细菌培养阳性与更换粘贴膜的时间无关,可能与出汗、渗出多、

活动度大、薄膜易脱落等因素有关,建议最佳更换粘贴膜的时间为每

周二次,如有粘贴膜脱落现象及时更换。通过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

降低留置针的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534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护能力

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病人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以免留置

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缩短

留置时间。在使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侧肢体,特别是

湿热敷效果最好。热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了静脉回流,增加了病人

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

人局部的抗炎能力。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

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5.3.5无菌操作

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确保质量。

消毒范围宜8cm以上,2%碘酒消毒待干后方能用75%酒精脱碘

2.次,并且待干后穿刺或更换。穿刺成功后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

待干后,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紧贴皮肤固定好。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

血管内,以防止局部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

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从尔缩短了留置时间,又

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护理工作量。多数学者主张每天用2%碘酒

和75%酒精消毒穿刺针眼及周围皮肤并更换敷料,可以延长留置时

间。许燕等研究表明,每日换药组与隔日换药组在留置时间上无明显

差异。由于无菌透明保护膜具有密闭性好,粘贴皮肤紧密不易脱落的

特点,笔者认为不宜频繁更换。频繁揭开保护膜易导致留置针脱出,

且揭开紧贴皮肤的保护膜的操作过程,套管在血管内移动易致血管损

伤,增加患者痛苦,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保护膜与

皮肤间有气泡时应及时更换。

6常见并发症及其日常观察与护理

6.1常见并发症

6.1.1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

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功

能异常等有关。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

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匀

速推注。有关报道认为封管肝素液浓度为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

12500u3~5mlo封管时边退针头边推肝素液以防封管失败

6.1.2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

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

液体渗漏。一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

坏死。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

有留置针的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

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6.1.3静脉炎

套管针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细菌性及血栓性静

脉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渗漏造成局部红、肿、

痛,甚至紫斑小水疱,立即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越早效果越好。同

时输入可达龙的患者均出现了轻度静脉炎,此药物对血管内膜刺激性

较强,早期48h内采取250g/L硫酸镁湿敷,48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

进行理疗,促进痊愈。应用套管针时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血管部位。一

套管针的保留时间严格控制小于3~5天,发现红肿随时拔除。静脉炎

是静脉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但若能及时处理,均无不良后果,且浅

静脉置管术易于掌握。因此,只要规范操作,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加

强护理,正确封管,均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炎的血管会发生

瘢痕化,周围变红,血管本身变硬,限制了其再使用,为预防静脉炎

的发生,除严格执行常规更换制度,套管针留置时间不得超过,5天

外,还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

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

减少机械刺激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套管针来回转动,以减轻对血管

内皮的机械损伤;

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避免通过皮肤与血

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输入

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对于强刺激性药应避免从套

管输入,预防静脉炎发生。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是引

起渗漏的原因,静脉炎的发生是由于长期在一个部位静滴药物,使该

处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强,引起红、肿、热、痛。其中发生静脉炎的

患者,采用外敷如意金黄散,经2~3天好转。

6.1.4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

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采

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易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引起血栓形成的因

素。穿刺时应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

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

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6.1.5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

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

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

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因而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

肿的发生。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

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

发生。

6.1.6感染

导致留置针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有患者使用留置针前有较长住

院史或长期使用留置针。留置输液接口上高菌落数或穿刺部位高菌落

数,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在创面进行穿刺时,是造成细菌感染

的主要原因。留置期间使用抗生素或穿刺时不恰当的无菌屏障,同时

留置针操作者的技术也会影响感染率的高低。控制留置针感染的主要

方法是阻止致病菌污染留置针及输液装置、穿刺部位、减少感染机会。

当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在排除其他感染时,应首先

考虑导管感染的可能。此时应果断拔出导管,根据医嘱适时应用抗菌

药物,同时进行局部处理,导致感染可加重病情,因而必须注意预防,

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及规程。

6.1.7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空气栓塞时临床症状的轻

重与空气的吸入量、速度及病情密切相关,对危重体弱老年患者进行

静脉留置穿刺时更应谨慎,整个穿刺过程都必须在密闭状态下进行。

6.2常见并发症的日常观察与护理6.2.1观察局部反应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一尽

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

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

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

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静脉留置针置

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

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

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

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6.2.2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每

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

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布热敷效果最好,每2h一次,每次20min。

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患者新陈代谢和白细

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患者局部的抗感染

能力。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安尔碘消毒一次,并盖以无菌敷料

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一次[2],注意留置针的通

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

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莫菲壶内液体滴空。

6.2.3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

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

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出汗较多时一,应及时更换敷料,并

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

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

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

通知护士。

静脉留置针有导管软、不易损伤血管的优点。一方面即保护了患

者的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便于肢

体活动、使患者在输液时感觉更舒适,又能配合临床合理用药、提高

疗效、减少治疗费用;另一方面可避免医护人员因多次输液穿刺产生

的意外扎伤和感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

质量。静脉留置针以其众多优点得到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肯定。一但只

有正确的使用,做好日常观察及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这

项技术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7小结,综上所述,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

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

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选择

合适的穿刺血管,避免因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而导致穿刺失败、留置

时间缩短和出现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

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

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总之,只要以病人为中心,

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

在临床上灵活运用目前国内外行之有效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方

法,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突破性进展。

致谢

本文得以顺利完成,首先得益于我的导师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从

论文的选题到最后定稿,从每个标点符号的准确性到整篇论文的主旨

和结构,无不凝聚着杨老师的心血。高老师治学态度严谨,敢于坚持

真理,在学术观点上,既不人云亦云,亦不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充分

体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学者本色。同时,光明磊落的做人、诚

挚热心的待人、公平公正的处事的品质也为我们每一个学生树立了榜

样。一另外,也要感谢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