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为什么要保护环境?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保持动态平衡,形成统一体人体血液中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据计算,人的一生中(60y)要从外界环境吸收:
324吨空气
54吨水
32.4吨食物也向环境排放数量大致相同的废弃物。
空气环境
土壤
水
人代谢产物约410.4吨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Contents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1.1
环境1.1.1
环境的概念
环境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评价对象就是“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文本、法规、政策、条例,甚至国际公约中都会出现环境的概念。
在不同的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分类
中心事物周围的一切事物,既人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中心事物是环境的重要属性,代表环境服务对象和重点,是环境的主体;与中心事物相关的客体是环境,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主体是生物界的生命物质,环境以生物为中心,围绕生物界构成生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与人类环境的主要区别在于主体不同。
文学和日常用语定义的环境哲学定义的环境
生态学定义的环境
环境学定义的环境
以人为主体,围绕人群的空间外部世界,以及直接、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法定义的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于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建设阶段。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环境”包含了三层法律含义
环境的范畴不是无限的,它仅相对于人类而言,特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的总体,而不包括社会或经济等其它因素,也排除了生态环境。
定义中的自然因素,包括各种天然的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立法中列举的自然资源、历史文物、自然状态等,作为自然因素的属性而属于环境范畴,所以自然资源也是环境法所调整的对象。
按环境功能分类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如:房屋周围的空气、河流、水塘、花草、树木、城镇、乡村、居室,集市等。
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理条件、人为条件等。1.1.2
环境的基本类型
按环境范围:全球环境、区域环境、城市环境、居室环境、车间环境,乡村环境、流域环境等按环境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如:海洋、江河湖泊等水体、地质环境、生物环境、宇宙环境等按环境属性: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1.1.3
环境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和区域性
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完整的系统,如:草—兔子—狼生态系统。环境的整体性有区域差别,如:长白山—西双版纳地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不同。变动性和稳定性
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状态不断变化,如:水体—陆地的变迁。环境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系统动态平衡,如:稳定的水生水体系统。资源性和价值性
环境中的各物质组成、非生物属性、环境状态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的经济价值常被用作环境损益分析整体性和区域性1.1.4
环境的基本属性自然环境多样性
物质多样性;环境过程多样性;环境形态多样性;环境功能多样性人类需求与创造多样性
物质需求多样性;精神需求多样性;创造多样性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作用界面多样性;作用方式多样性、作用过程多样性;作用效果多样性1.2.1
环境影响的概念
研究环境影响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指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这种变化和后果包含了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二个方面;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上述作用、变化以及效应进行评估,制定避免和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2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1.2.2
环境影响的分类
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环评工作中,难以确定间接影响的空间和范围,量化影响结果等。按影响的时间分类短期影响长期影响暂时影响连续影响按影响性质生态破坏污染影响按项目建设阶段建设期影响运行期影响服务期满后影响按影响程度不可恢复影响可恢复影响1.3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1.3.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影响评价(EIA)的对象和目的
定义:《中华人民环境影响评价法》: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即分析规划实施后和建设项目投产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评价。
目的:明确开发者的环境责任,规定应采取的行动,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对象:包括
大中型工厂、企业
大中型水利工程
矿山、港口及交通运输建设工程
大面积开垦荒地、围海围湖的建设项目
对珍稀物种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或对各种自然保护区和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地质地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区域的开发计划
国家的长远政策等项目2、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估,验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结论,补充和完善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方法,判断所提出环保措施的有效性。有利于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按照一定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预测和评估。
按照一定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评价区环境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了解环境质量,识别环境污染程度,研究环境变化趋势。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质量评价的区别
区别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目的防患于未然,为建设项目合理布局或区域开发提供决策依据为环境规划、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工作性质环境影响预测环境现状评定工作对象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区域性自然环境工作特点工程性、经济性区域性工作方法收集资料、模拟试验、监测、模式预测环境调查与监测根据开发建设活动不同单个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规划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我国只开展了前二项工作
根据研究范围和评价对象的性质政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决定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序号比较对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层次性比较宏观比较微观2决策主体各级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业主3评价者决策者或委托相关机构有资质的环评咨询机构4评价对象一地三域十个专项规划建设项目5评价时段近期、中期、远期建设/施工期、运行/营运期、退役后/封场后6评价范围行政区域和受影响区建设场址和周围地区一地:土地利用规划;三域:区域、流域和海域的建设和开发利用规划;十个专项: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序号比较对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7评价因素环境影响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影响直接受影响的环境要素8影响类型直接、间接、累积和长期影响主要是直接影响9评价基准环境、经济、社会准则环境标准10评价方法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定量方法为主11评价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12行政程序审查制(规划审批机关决定是否采纳评价结果)审批制(行政许可,必须执行,否则视为违法)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基本适应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并能对所有可能的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
生成环境影响报告书,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及时为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
从评价活动开始延伸至结束后一定时段内的监测和信息反馈。4、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变了)
是由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发的,确认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可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证明文书。
资格证书的内容:单位名称、证书等级、证书编号、发证单位、业务范围等。
证书等级甲级证书单位
乙级证书单位
可承接业务范围内各种规模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承接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持证单位的业务范围根据持证单位的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划定。未来将过时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须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领。
持证单位须履行规定的职责,对评价结论负责,并接受环保部门的定期与不定期考核。
国家环保局规定,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有人员必须持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持证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环评工作的执行者是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能力的法人单位,须获得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环境科学研究与管理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工程和规划设计部门、环境咨询机构、及企业公司等。未来将过时5、环境影响报告书(EIS)
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成果。是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规定,“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规定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类型。
涉及到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1.3.2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判断功能根据国家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性质及规模进行识别和筛选,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政策
和法律法规。预测功能根据国家环保技术标准和规范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项目的可行性。选择功能根据社会发展和污染控制水平,从政策、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和技术方法等优选项目方案和内容,体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
向导功能引导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控制在限值范围内,与经济发展相适应。1.3.3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合理布局是保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不合理布局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选择必须从区域整体性考虑,进行比较和取舍。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针对具体的建设活动,综合考虑项目和环境特征,对污染治理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述,确定相对合理的环保对策和措施,把对环境的损坏降到最小。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对区域自然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决策和规划区域发展方向和规模、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必然存在相应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进而推动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1.3.4
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和原则
原则目的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通过评价查清项目拟建区环境质量现状,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范围和程度,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和防止破坏的对策,为项目选址、合理布局、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性
政策性
科学性
公正性
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拟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抓住危害环境的主要因素。
必须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国家与地方颁布的有关方针、政策、标准、规范以及规划,提出切合实际的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使其达到必须执行的“规定”标准。
既要考虑项目自身的影响,又要考虑对环境质量现状的叠加影响;既要考虑拟建项目与已有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联系和新老污染占有环境容量的动态平衡,又要考虑拟建项目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制定出符合整体要求的防治对策。
环境影响报告既是建设项目的决策依据,又是执法的依据,所以结论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带有主观倾向性。
根据产业政策,结合总体规划评价项目选址、布局的合理性。
结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和生态环境条件评价建设项目节约用地的必要性。
结合能源和资源利用政策评价项目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及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
结合现行技术政策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和装备水平“三效益”的统一性。
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规划和质量指标评价环境质量的保证性。
结合防护距离评价特定环保对象的安全性。§1.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4.1
概念
国家通过立法确定的调整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一种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执行能力,任何组织、团体、机构和个人都不得违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拟定和实施开发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和政策等活动中,除技术和经济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把这种思想体现在决策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我国在环保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在进行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应对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害的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防止建设活动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措施;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手段;起着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两者关系的重要作用;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为目的。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强制性,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建设项目的分类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有关程序、适用范围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违反条例规定,要承担法律责任。
1.4.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法律强制性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法律制度,具有不可违抗的强制性,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度评价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固定在编的各专业人员和测试手段;能够对评价结果负起法律责任。持证评价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分类管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一、二、三类管理,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评价对象偏重建设项目评价的对象多数为建设项目,而对于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还没有开展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未来将过时§1.5环境评价的主要依据
必须引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规范以及其它相关规定、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技术文件的有效版本或最新版本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
在引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规范以及其它相关规定时,应简要说明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适用性。
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和技术方法,在从事环评工作以及编制、审查、审批环评技术文件时,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渔业法等
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对象、基本原则、监督管理体制、法律责任以及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关系等。
各环境保护单行法是国家针对某个环境要素或领域专门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环境保护相关法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均具有与环评相关的规定。1.5.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是立法的依据,其中的环境保护条款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行政法规依据法律授权制定的环保法细则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针对某个领域制定的条例、规章和办法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由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制定部门规章国家环保总局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制定和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和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以及政府其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并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利机构和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环保行政法规制定和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滇池保护条例注意:由于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特定的环境问题制定并在本地行政辖区内实施,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能与法律及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相抵触。环境保护标准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有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清洁生产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我国缔结和参加的与有关的国际公约、条约、协定和议定书。人类环境宣言1972.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5联合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的巴塞尔公约1992.5联合国21世纪议程1992.6联合国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2.8联合国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2002.9联合国关于持久性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04.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2005.2联合国南极条约1983.6美国防止倾倒废物和其它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1985.11国际海事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政府部门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性规章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标准直接关系间接关系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框架结构示意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改的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中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细则环境保护法和其它环境保护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国务院各部委部门行政规定省、市、自治区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规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及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定有关法律中的政策及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定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体规定已有的法规建议制定的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
环境政策
由国务院依法制定并公布,或有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负责制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指导文件,包括各种决定、办法、目录、批复等。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针,也是环评的主要依据之一。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资源综合利用名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改环资[2004]73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务院,国函[1998]5号1.5.2各种政策
为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和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条件下,改善投资结构,促进产业技术进步,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使各产业部门得以协调、有序、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政策。产业政策关于制止某些行业盲目投资的政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鼓励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经贸委、环保总局对某些行业实施准入条件的政策国家、地方政府饮食娱乐行服务业的环境管理政策国家环保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国家发改委、经贸委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实施核准制政策国家发改委注意:产业政策具有时段性,根据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标准的提高,及时调整、增补、修订或废止。环评中应密切注意和跟踪产业政策的变坏动向。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根据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一定阶段的技术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针对污染严重的行业或具有共性的污染问题而制定和发布的指导性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湖库富营养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地三域”规划有关环境影响部分应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能够为这些对策措施的提出、分析和论证提供重要的依据。项目依据
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从建设项目扩展到区域、流域开发和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下一步应对政策执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决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真正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项目建议书;立项批文等。绪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间的关系宪法是基础法律效力一样后法大于先法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仅次于法律部门规章、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均不得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仅在其辖区内有效国际公约与我国的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应优先适用于国际公约1.5.3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各项环境工作所做的规定。
在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允许浓度和阈值;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率;环境监测方法;各种技术规范、技术要求和技术指南……。环境标准的定义
是国家环保法规的组成部分
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是依法行政的依据
是推动环保科技进步的动力总之,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环境标准的作用
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准
具有投资导向的作用环境标准分类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标准分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只有国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指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有关名词术语、符号、指南、导则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在环境标准体系中它处于指导地位,是制订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的编制、出版印刷标准》、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3839—83)等。绪论环境质量标准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如《水质COD标准样品》(GSBZ500001—87)等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等
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等。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水质分析方法标准、水质采样法等
五类标准
环境标准体系
指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由于存在客观的联系,使其相互依存、衔接、补充和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环境政策、体制结构、科技水平、资源条件和环境状况的综合反映。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中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以外的各种标准或参照执行的标准。如果被强制性环境标准引用,就必须强制执行。
标准组成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标准名称国家环境标准代号强制性国家环境标准GB推荐性国家环境标准GB/T地方环境标准代号强制性地方环境标准DB推荐性地方环境标准DB/T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代号强制性标准HJ推荐性标准HJ/T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GHZB—国家环境质量标准GWP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GWKB—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各类标准间的关系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之间体系内各类标准之间建设项目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时,应执行地方排放标准;对于地方标准中未规定的指标,执行国家标准。有国内标准时执行国内标准;国内标准中无该指标时,项目单位应提交国外标准或技术资料,由地级政府行政部门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应执行的指标,经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并报国家环保局备案。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否则执行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环境基础标准对规范环境标准的制定、执行具有指导作用;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是执行各环境标准的技术保证。补充:国内环境标准与国外环境标准的关系
有国内环境标准的执行国内环境标准。建设从国外引进的项目,其排放的污染物在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中无相应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时,该建设项目引进单位应提交项目输出国或发达国家现行的该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由市(地)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经济技术状况,提出该项目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并报国家环境保护部备案——在执行上,国内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外环境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小结: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性排放标准;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环境标准制订原则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则差异原则
以环境为基础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确保人体不受污染危害原则污染物超过一定浓度限值,会危害人类健康,在制定环境标准时,污染物浓度应低于有害阈值。体现国家的环保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做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要考虑自然界净化能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能源,和环境的功能特性。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及新老企业的环境、经济差异,应区别对待、宽严有度。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机构(ISO)的联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制定标准的程序制定工作计划调查研究和分析
初步拟定分级标准值可行性调查和验证
审批和颁布
组建由多学科组成的编制组
现场调查了解污染物背景值;污染物扩散、稀释规律;污染现状,确定污染物;掌握污染物消减量,工艺、技术和综合防治手段以及经济成本和效益。
组织专家评议会,征求各方意见,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开展试行检验,证明标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经全国审议会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审议通过,主管部门批准后颁布执行。
环境标准的实施
进行拟议中的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在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或实施方案中明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环境标准,经报请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同意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实施,并作为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运行的依据。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应按照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未来将过时
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根据下列因素确定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所属行业类别、所处环境功能区、排放污染物种类和去向、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时间。
建设项目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污时,执行地方标准,在地方标准中未规定的指标,执行国家标准中相应的指标。
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应执行的排污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应执行的总量控制标准。
引进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在标准中无相应的排放指标时,项目引进单位应提交项目输出国或国际现行的标准或技术资料,由主管部门提出应执行的排污指标,经批准后实施,并报国家环保局备案。
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投产后,应执行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所确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中涉及清洁生产分析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时,执行清洁生产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标准的检索
我国各标准主类及代号表
代号标准主类代号标准主类代号标准主类A综合J机械S铁路B农业、林业K电工T车辆C医药卫生劳保L电子、计算机与信息U船舶D矿业M通讯、广播V航空、航天E石油N仪器、仪表W纺织F能源、核技术P土木建筑X食品G化工Q建材Y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H冶金R公路、水路运输Z环境保护我国国家环境标准分类及代号表
环境基础标准Z00~09环境方法标准Z10~39环境质量标准Z40~59污染物排放标准Z60~79标准物质标准Z80~89其它标准Z90~99名词术语原则导则量纲单位图式标志采样、布点保存、测试统计、评价方法标准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现行标准超前标准综合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化学样品标准物理实物标准
作为法律制度: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项目业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咨询和评估机构等相关各方必须依法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法律义务。
作为技术方法:需要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和指导环境影响评价。
从性质上看:技术导则应属于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环保局标准的范畴。
1993年起依法陆续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工作等级及其划分依据、主要工作内容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要求等,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指南。
概述
1.5.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框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了一般性原则、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基本方法和要求,是其它环评技术规范的统领性标准和指导性规范,也是其它环评技术规范引用的基础。包括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各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按产业或行业类别划分制定和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针对拟议中的规划项目制定和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各环境要素的环评技术导则各专题的环评技术导则直接关系间接关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框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
技术文件组成工作程序工作等级及划分依据环评大纲编制内容和要求技术文件编制内容和要求规划环评技术文件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文件
规划中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告书
报告表登记表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编制报告书阶段一级、二级、三级评价
项目工程特点项目地区环境特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规划评价无明确规定是否需要编制大纲;
开发区区域环评需要编制环评大纲;
建设项目环评一般要求编制环评大纲,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以不编写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各技术导则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编制均有详细的内容提纲和编制要求。
各环境要素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上应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建设项目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可以不划分工作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要素或评价专题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要素或评价专题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的评价。三级评价:对环境要素或评价专题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环境影响可以忽略的环境要素或评价专题,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环境特征、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等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不能超过1级,并说明调整的理由。1.5.5
其它相关规定和技术文件
规划和建设项目文件
规划文本及相关文件,如:规划主管部门的文件、会议纪要、技术评估意见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相关文件,如:规划主管部门的文件、会议纪要、技术评估意见等。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文件,如: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的文件、会议纪要、技术评估意见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相关文件,如: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的文件、会议纪要、技术评估意见等。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请示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
其它与规划或建设项目相关文件。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行政许可文件
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其审查意见和行政许可。
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资源论证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和行政许可。
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规划或建设项目选址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和行政许可。
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土地征用报告及其审查意见。
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行政许可文件。
其它与规划或建设项目相关文件。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
城市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
污染防治技术规划。
其它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规划。1.6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绪论1.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继美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后,近40年来,先后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许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瑞典(1970年)新西兰(1973年)加拿大(1973年)澳大利亚(1974年)马来西亚(1974年)德国(1976年)菲律宾(1979年)中国(1979年)……从立法角度看,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形式所有不同。全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立法美国(1969年)2.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五个阶段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
主要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绪论强化和完善阶段(1989--1998年):加大执行力度和对环评机构、人员的管理力度。技术规范的制定和颁布是本阶段最为突出的进展之一。1989年国务院253号令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体化。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条例》中的一章做了详细的规定。提高阶段(1999--2002年):
1999年1月20一2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会议,认真研究贯彻《条例》,把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2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这期间通过明确评价单位的资质规定、整顿评价队伍等行动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
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2006年2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又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2009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标志着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新阶段。
西气东输新疆段原设计穿过新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缓冲区30多公里,会对野骆驼栖息环境和活动造成较大影响等。根据环评要求,建设单位修改设计,使线路避开了缓冲区。
“九五”期间,全国完成了2592个大中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优化了项目的选址,否决了一些与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相悖的建设项目,如北京水泥厂扩建、新疆蛋氨酸工程、重庆电厂扩建等。
武钢矿业公司250万吨t/a球团矿厂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从末端尾气脱硫改为矿石精选脱硫,使SO2排放量从5000t/a降至1500t/a,消减到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第2讲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B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分红红利分配与投资计划合同3篇
- 第二章复合材料增强体2017上课讲义
- 小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分阶段分层次全过程质量管控机制
- 单病种填报要求(更新至20240911)
- 2024年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闸北区市北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中个人隐私保护协议
- Q∕GDW 10721-2020 电力通信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
- 公安警察工作汇报PPT模板课件
- 第二讲VSP地震勘探
- 干砌石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直肠癌个案护理范文结肠癌个案护理.doc
-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专业术语
- 石英砂过滤器说明书
- 物业品质提升ppt课件
- -乌兔太阳择日法表
- 施工人员安全告知书
- 筛分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方案正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