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检验技士精选体验课
四、血液涂片制备
一张良好的血片
①厚薄适宜
②头体尾明显
③细胞分布均匀
④血膜边缘整齐
⑤并留有一定空隙
血涂片的制备
①手工推片法25°〜30°夹角
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间夹角、推片速度、血细胞比容。
②厚血膜涂片法疟原虫、微丝蜘等。
新鲜血。液阖
载坡片中央
0
推片缭抹1.5cm图形血膜(内向外旅)
自然干燥滴加蒸溜水,再干后染色造检
五、血液细胞染色
瑞氏染色法
1.染料组成
染料组成
酸性染料伊红(E)钠盐阴离子
碱性染料亚甲蓝(M+)氯盐阳离子
将适量伊红、亚甲蓝溶解在甲醇中。
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亚甲蓝和伊红;二是固定细胞形态。
2.染色原理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
①碱性物质酸性染料嗜酸性物质
嗜酸性果心〉+伊红红色:
②酸性物质碱性染料嗜碱性物菌
细胞核蛋白、
+亚甲蓝紫蓝色或蓝色
L及B胞质
③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E和M'结合一淡紫红色
④红细胞
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细胞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质,染成
红蓝色或灰红色;完全成熟红细胞,酸性物质彻底消失后,染成粉红色。
3.pH值的影响
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
多,易与伊红结合,红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染色偏红,细胞核呈淡蓝色或不染色;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
易与美蓝结合,所有细胞呈灰蓝色,颗粒呈深暗,嗜酸性颗粒呈暗褐,甚至棕黑色,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
①pHVpIfPr带正电荷多f易与易结合f染色偏红
②pH>pIfPr带负电荷多f易与易结合f染色偏蓝
磷酸盐缓冲液(PH6.4—6.8)
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pH条件
4.注意事项
(1)血涂片干透后固定,否则细胞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
(2)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不能先倒掉染液,以防染料沉着在血涂片上。冲洗时间不能过久,以防脱色。
如血涂片上有染料颗粒沉积,可滴加甲醇,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3)染色过淡可以复染,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然后加染液。染色过深可用流水冲洗或浸泡,也可用甲醇
脱色。
六、方法学评价
1.血涂片制备
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疟原虫、微丝拗等检查可采用厚血膜涂片法。
2.血液细胞染色
瑞氏染色法:最经典、最常用。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
能力略差。
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如疟原虫等)着色较好,结构更清晰,但对细胞质成分的着色能力略
差。
瑞-吉姆萨复合染色:使细胞胞质、颗粒、胞核等均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瑞氏染料的质量规格用吸光度比值(rA)来评价。
新配制染料rA接近2,降到(1.3±0.1)染料即可使用.
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须在室温或是37℃下贮存一定时间,待亚甲蓝逐渐变为天青B,贮存时间愈久,染色
效果愈好。在贮存过程中,必须加塞,以防甲醇挥发和氧化成甲酸。所用甲醇须为AR级,若其中含过多丙酮,
会使染色偏酸,白细胞着色不良。
七、质量控制
1.血涂片制备
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
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
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2.血液细胞染色
染色深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染液浓度、pH值密切相关。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A.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B.血浆缺少某些凝血因子C.血清缺少凝血酶
D.血浆缺少凝血酶E.血清缺少纤维蛋白
r正确答案』Ar答案解析』血清与血浆的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
II(凝血酶原)、v、vm等。
婴幼儿做血常规检查时,多使用的采血部位是A.颈外静脉B.耳垂毛细血管C.足跟毛细血管
D.肘部静脉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手指采血操作方便,检查结果比较恒定,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集左手无
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采集大跑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B.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筒内是否有空气
和水分C.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D.抽血时针栓可以外抽和内推E.取下注射器
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抽血时只能外抽,不能内推。
导致溶血的因素不包括A.抽血速度太快B.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C.注入抗凝管后剧烈
振荡混匀D.注射器干燥E.取血后直接放入4℃冰箱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注射器中有水会导致溶血,干燥不会。
血液标本保存,可使血液分析仪A.红细胞计数结果减低B.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C.血小板
计数结果增加D.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E.白细胞计数结果减低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浆在40c保存24h后,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减少95%,低温(4℃)保存血液可使
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
影响血涂片时血膜厚度的因素有A.血滴大小B.血黏度高低C.推片角度D.推片速度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制备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血
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可得满意结果;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
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瑞氏染色中起溶解作用的有机溶剂是A.无水乙醇B.甲醇C.氯仿D.二甲苯E.乙二醇
『正确答案』Br答案解析』瑞氏染色中甲爵的作用:一是溶解亚甲蓝和伊红;二是固定细胞形态。
下列有关瑞氏染色法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是酸性染料亚甲蓝和碱性染料伊红组合的复合染料
B.细胞核被染成红色C.新鲜配制的染料可以马上使用D.对细胞的染色原理仅有正负电荷的作用
E.是血涂片染色最常用的方法
r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的血涂片染色方法。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
等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能力略差。
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簇(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种特
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
除两者分子构型高度互补外,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必须密切接触,才有足够的结合力。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
抗原抗体是一种非共价结合,不形成共价键。
1.静电引力(库伦引力):是因抗原、抗体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与竣基基团间相互吸引的能力,这种吸引力
的大小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两个电荷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大。
2.范德华力:这是原子与原子、分子与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极化作用发生的一种吸引力,是抗原、抗体两个
大分子外层轨道上电子相互作用时,两者电子云中的偶极摆动而产生的引力。这种引力的能量小于静电引力。
3.氢键结合力: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德华引力。
4.疏水作用:最强。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合力
亲和性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适应而存在的引力,它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
合力。亲和性用平衡常数K来表示,K值越大,亲和性越强,与抗原结合也越牢固。
抗体的亲合力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抗体的亲和性、抗原有效表位数目
等相关。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抗体和大多数的抗原同属蛋白质,在通常的血清学反应条件下带有负电荷,形成水化层,成为新水胶体,因
此,蛋白质分子不会相互凝集或沉淀。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使其表面电荷减少,水化层变薄,失去亲水性能,抗原抗体复合物成为疏水胶体。在电
解质作用下,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被中和,使疏水胶体进一步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二节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一、特异性
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是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决定的。这一特性,是
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
但某些天然抗原具有多种抗原表位,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表位,对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
二、可逆性
抗原抗体是非共价结合,故不牢固,是一种动态平衡过程。抗原抗体的亲合力及反应条件(如离子强度、pH
等)可影响解离。
亲和层析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纯化抗原或抗体。
三、比例性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时,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
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
四、阶段性
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阶段,此阶段仅需几秒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
第二阶段:可见反应阶段,此阶段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
反应过程受到反应条件(如温度、pH、电解质、抗原抗体比例等)的影响。
第三节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L抗体:浓度、特异性、亲和性和等价带的宽窄都影响抗原抗体反应.
应选择高特异性、高亲合力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但单克隆抗体不适用于沉淀反应。
2.抗原:理化性状、分子量、抗原表位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反应结果。
颗粒性抗原出现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出现沉淀反应,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不出现沉淀现象。
二、环境因素
1.电解质:抗原抗体反应时常用0.85%NaCl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
2.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之间进行。
3.温度:一般为15〜40℃,常用反应温度为37℃,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解离,甚至变性
或破坏。
4.振荡:适当振荡也可加速反应。
第四节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早期包括:凝集现象、沉淀现象、溶血现象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金免疫技
术等。
抗原抗体反应不包括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多价性E.电离性
r正确答案』Er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和阶段性。
可以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A.特异性B.比例性C.
可逆性D.多价性E.电离性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抗原抗体的特异性指的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是两者在化学结
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决定的。
抗原抗体反应需要合适的温度才有利于二者结合,其范围一般为A.4〜1(TCB.11~15℃
C.16~20℃D.15~40℃E.41〜50℃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一般为15〜40C,常用反应温度为37℃,如高于56℃,可
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
不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是A.温度B.电解质C.pHD.适当振荡E.隔绝空气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①反应物自身因素:抗体、抗原。②环境因素:电解
质、酸碱度、温度、振荡。
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是A.PCR技术B.免疫电泳技术C.酶联免疫技术D.免疫比浊技术
E.放射免疫技术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聚合醐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或特
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前促扩增技术。
细菌的化学组成
相同: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DNA/RNA)等。
细菌含有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种核酸。RNA主要存在于胞质中,占细菌干重的10%;
DNA则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占细菌干重的3沆
特有: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脂多糖(LPS)等。
细菌的物理性状
带负电荷:可结合正电荷。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
菌体小,表面枳大:有利于物质交换,生长繁殖迅速。
半透明:染色法、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
半透膜:高渗低渗培养基。
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
(1)自营菌: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能量来自无机
化合物的氧化(化学能),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光能),如固氮菌.
(2)异营菌:不能以无机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的碳源,必须利用有机物如糖类、蛋白质、蛋白豚和氨基酸作
为碳源和氮源,仅有少数异养菌能利用无机氮化物,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所需的能量大多从有机物质氧化
而获得。
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1.营养物质:碳、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生长因子、水。
2.大多最适pH7.2~7.6(霍乱弧菌嗜碱,结核分枝杆菌嗜酸)。
3.大多嗜温菌,最适温度为37℃。
4.气体:
(1)需氧菌:必须有氧(空气)。
(2)微需氧菌:5%左右的低氧环境。
(3)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的环境。
(4)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
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
繁殖方式
个体:二分裂。
群体:液体培养基或琼脂平板培养。
繁殖速度
通常每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0h分裂一次。
细菌群体繁殖:生长曲线
一体外培养中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人工培养)
5
一
(。4
OC
JI
E
c
s
i
o
o
J2
O
・
303540
Hours
Totalcelsinpopulation,bveanddead,aleachphase
[|—Fewexnoceils[l-UveceMs■—DeadceHs
①迟缓期②对数生长期③稳定期④衰亡期
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
1)迟缓期:是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细菌数不增加,甚至还稍有减少。
2)对数期:此期细菌以几何级数增长(2°f2i-22-23f2"一…),在生长曲线图上,活菌数的对数呈直线
上升,增长极快。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较为敏感。
3)稳定期: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积聚,pH下降使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细菌死亡数则
逐渐上升,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
4)衰亡期:细菌繁殖逐渐减慢,死亡逐渐增多,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细菌的能量来源:①细菌生物氧化;②需氧呼吸;③发酵。
细菌的代谢
分
解.糖类分解一一糖分解试验(乳糖发酵试验)1
蛋白质分解一一即朵试蛤、硫化氢试蛉望
代
谢[其他物质分解一一枸梅酸盐利用试场」
原质:革兰阴性菌的菌体脂多糖。注入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合毒素和侵袭性酶:与细菌致病性相关。
成色素---------------->鉴定
代
谢抗生素:抑制其他细菌。
细菌素:仅抑制产生该种细菌素的细菌有近绦关系的细菌。
维生素
细菌的死亡菌数远远大于活菌数的阶段是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衰亡期D.稳定期
E.都不是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衰亡期:细菌死亡速率逐步增加,活菌数逐步减少,死亡数大于增加数。
细菌形态和生理活性比较典型的阶段是A.迟缓期B.对数增殖期C.稳定期D.衰亡期
E.增殖期
f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对数生长期细菌代谢活跃而稳定,其大小、形态、染色性和生化反应典型,对外
界因素反应敏感,是检测细菌生物学性状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适宜阶段。
结核分枝杆菌在适宜条件下分裂一次所需时间为A.20分钟B.2小时C.5小时1).10小时
E.18小时
r正确答案』Er答案解析J大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为每20〜30min分裂一次,称为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则
需要18〜20h才能分裂一次,故结核患者的标本培养需时较长。
第五章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贫血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et)低于
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
〈大纲要点〉
一、概述
1.溶血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熟练掌握)
2.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熟练掌握)
3.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各实验的临床意义熟练掌握,其他了解)
以下各部分包括的实验几乎要求掌握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三、红细胞酶缺陷检验
四、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
五、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一、概述
1.定义和分类
(1)是由于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破坏增加,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2)分类
1)病因学分类,见下表。
2)按溶血发生的部位分类:血管内及血管外溶血。
主要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分类
类型疾病名称
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贫(遗传性/先天性)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度缺陷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
丙酮酸激酶缺陷症
鹿缺陷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陷症
啥呢5'核甘酸酶缺陷症
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类型疾病名称
红细胞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贫(获得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冷凝集素综合征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免疫因素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输血反应
鹿缺陷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物理因素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
化学因素碑化物、硝基苯、苯朋、蛇毒等中毒
感染因素溶血性链球菌、疟原虫、产气荚膜杆菌等感染
其它脾功能亢进
2.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
(1)确定有无溶血
项目参考值溶血情况
网织红细胞
计数0.5%—1.5%t
绝对值(24〜84)X107Lt
异形红细胞0-0.6%t
嗜多色性红细胞0.2%~1%t
骨髓
tt,(间期分裂细胞增多,可见核染色质小体及
红系增生活跃
卡波环)
粒红比例2-4:1缩小或倒置
项目参考值溶血情况
胆红素
总胆红素5.1〜17.1Hmol/Ltt间接胆红素为主
间接胆红素1.7〜10.2umol/L
血清游离Hb<40mg/L血管内溶血t
血清结合珠蛋白0.5~1.5g/L1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血红蛋白尿——+
Rous试验—+
血清乳酸脱氢酶109〜245U/Lt
51
红细胞寿命(CrTi/2)25〜35天缩短
〈血管内溶血的结果》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
1.血红蛋白血症
2.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
3.血红蛋白尿-快速的血管内溶血
4.含铁血黄素尿-慢性溶血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
左:正常尿液与血红蛋白尿;
右:含有铁颗粒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普鲁士蓝染色)。
〈血管外溶血的结果》
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增多
1.总胆红素?
2.间接胆红素?
3.尿胆原排出?
4.粪胆原排出?
日日灯堂7T堂也涌水音回
(2)确定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
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
特征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
病因红细胞内缺陷,外因素获得性多见红细胞内缺陷,外因素遗传性多见
红细胞主要破坏场所血管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病程急性多见常为慢性,可急性加重
贫血、黄疸常见常见
肝、脾肿大少见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少见常见
红细胞脆性改变变化小多有改变
Hb血症常>100mg/dl轻度增高
Hb尿常见无或轻微
尿含铁血黄素慢性可见一般阴性
骨髓再障危象少见急性加重时可见
LDH增高轻度增高
(3)确定溶血的原因
不同类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选择
主要
溶血疑及的溶血性贫血疾病名称筛选/排除试验确诊试验
部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形态检查渗透脆性试验酸高渗冷溶血试验膜蛋白电泳
血管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化甘油溶血试验分析膜脂质分析
外自身溶血试验红细胞腺甘三磷酸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膜蛋白基因分析家系调查
活性Coombs试验
血管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荧光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基
G-6-PD-CNSIIA
外斑点试验硝基四氮嗖蓝试验Heinz因分析
小体生成试验
PK活性定量测定中间代谢产
丙酮酸激醐缺乏症红细胞形态检查PK荧光斑点试验
物测定
嗒嚏-5'-核音酶缺乏症唯咤核昔酶比率口密噬-5'-核昔酶活性测定
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包涵体试红细胞镰变试验血红蛋白电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
验异丙醇沉淀试验热变性试验泳珠蛋白肽链分析基因分析
蛋白病
Heinz小体生成试验吸收光谱测定
血管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贫红细胞形态检查Coombs试验
外
冷凝集素综合征红细胞形态检查Coombs试验冷凝集素试验
药物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检查Coombs试验加药后IAGT
(半抗原型、自身免疫型)
红细胞形态检查;Ret;胆红素代Coombs试验;孕妇产前免疫性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症
血管谢检查;血型鉴定抗体检查
外红细胞形态检查;Ret;进一步的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Coombs试验聚凝胺试验
血型鉴定
Rous试验尿隐血试验蔗糖溶血试Ham试验蛇毒溶血因子试验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验补体敏感性试验
血管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荧
内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基因
蚕豆病光斑点试验硝基四氮理蓝试验
分析
Heinz小体生成试验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Rous试验Coombs试验冷热溶血试验
药物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oombs试验IAGT及加药后的IAGT
(奎尼丁型)
血管
血型鉴定及不同方法的交叉
内急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Coombs试验
配血试验
红细胞形态检查;Ret;血小板计止血与血栓实验室检查及其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数;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等他相关检查
3.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2)血清结合珠蛋白(Hp)测定
(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
(4)血红蛋白尿测定
(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各实验的临床意义要求熟练掌握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1)原理:利用血红蛋白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特点,在过氧化氢(11A)参与下,可催化无色的邻联甲苯
胺脱氢而显蓝色,根据显色深浅,与同时测定的标准血红蛋白液对照,可测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量。
参考值:<40mg/L。
2)临床意义:血管内溶血时显着升高;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贫时轻度增高;血管外溶血、
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贫时不增高。
(2)血清结合珠蛋白(Hp)测定
1)原理:在待测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血红蛋白(Hb)液,使之与待测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Hp)形成Hp-Hb
复合物。通过电泳法将结合的Hp-Hb复合物与未结合的Hb分开,测定Hp-Hb复合物的量,从而得到血清中结合
珠蛋白的含量。
参考值:0.8〜2.7g/L。
2)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妊娠、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但不能排除溶血;减低见于各种溶血、肝病或无结
合珠蛋白血症、巨幼细胞贫血等。
(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
1)原理: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可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分解为珠蛋白和高铁血红素,后者先与血中
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消耗完后,高铁血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后者与硫化钱形成一个
容易识别的镀血色原,用光谱仪观察结果,在绿光区558nm处有一最佳吸收区带。
结果:阴性。
2)临床意义:血管内溶血时阳性。本试验阳性说明机体存在严重血管内溶血,是严重血管内溶血的指标。
(4)血红蛋白尿测定
1)原理:血管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超过1000mg/L时,血红蛋白可随尿排出,尿中
血红蛋白检查阳性。其特点为外观呈浓茶色或透明的酱油色,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
结果:健康人呈尿隐血试验阴性。
2)临床意义:血型不合的输血、大面积烧伤、恶性疟疾、某些传染病、溶血性中毒症等,明显增多。遗传
性或继发性溶血性贫血,如蚕豆病、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症等。
(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1)原理:又称Rous试验。当血红蛋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上皮细胞,并
随尿液排出。尿中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运营总监聘用合同书
- 住宅物业承包合同-合同范本
- 签订离婚协议书2024年
-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2024年
- 健身器材的租赁合同模板
- 2024版专业承包合同书格式
- 工程分包合同跨国合作指南
- 协议离婚范本样式2024年
- 标准比赛赞助协议书
- 工地农民工劳动合同参考
- 社保信息变更申请表模板
- 动土作业安全培训考试
-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乙酸乙酯)
- 昭苏盛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
- GMP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中药材拣选SOP
- GB/T 41318-2022通风消声器
- GA 137-2007消防梯
- 值班人员的福利补贴方案
- 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计算法
- 七年级数学活动课(找规律)课件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