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_第1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_第2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_第3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_第4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5/4/20241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二、资本的增殖运动三、剩余价值最大化四、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五、总结与拓展5/4/20242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商品流通形式: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那么。W〔商品〕G〔货币〕W〔商品〕德语商品为waren德语货币为geld5/4/20243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2.资本流通: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运动是为了获取增殖。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商品成为获取价值增殖的一个桥梁。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货币,但货币数量不同。3,此流通形式中,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价值增殖。4,此流通形式中,两个交换均遵循等价交换原那么,但ΔG何来?G〔货币〕W〔商品〕G’〔G+ΔG〕预付价值ΔG-剩余价值5/4/20244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个问题:试说明商品流通〔作为一般流通媒介的货币〕和资本流通〔作为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差异及其经济含义:——它们的流通形式相同吗?两个流通公式在买卖顺序、媒介、起点和终点等方面是否相同?——它们的流通内容和目的相同吗?——它们的流通期限相同吗?5/4/20245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论断:“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到达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有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值”。——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73-174页。5/4/20246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G—W—G’。资本总公式:说明资本的运动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为了攫取剩余价值。于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有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却发生了价值增殖。有了这一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判断:剩余价值的产生,即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换言之,ΔG是如何产生的?5/4/20247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理解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1,劳动力商品价值受到道德、历史因素的影响。2,劳动力商品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3,劳动力商品价值受到降低和提高两种因素的作用。5/4/20248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一般性创造商品和价值的能力〔有用性〕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过程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购置劳动,通过劳动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形成了价值增殖。5/4/20249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显然,“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而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货币所有者购置劳动力所支付的货币只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他所得到的却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个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原预付的货币额,这个来自劳动力使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货币额就是剩余价值”。——张薰华:《〈资本论〉的数量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5/4/202410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生产的根本要素。但不是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能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根本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来源,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所有权,而是劳动力使用权,并且是出让定期的劳动力使用权,在商品经济开展过程中,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进行买卖的过程,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起根底性配置作用的过程。5/4/202411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实现价值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为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和自己的商品发生联系,不能使商品价值增殖。——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离开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能创造比自己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从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5/4/202412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几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1.如何理解“资本”?它是一个“事前”〔exante〕的概念还是“事后”〔expost〕的概念?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还是“预期可能带来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的“资本”和西方经济学的“本钱”是什么关系?2.在中国当前的背景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劳动力商品属性?3.如何从劳动力价值的角度理解工资上涨的趋势,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5/4/202413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一〕资本运动的阶段划分符号的释义:G——货币W——商品A——劳动力Pm——生产资料…P…——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W’——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G’——价值增殖了的货币量5/4/202414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

产业资本增值运动的一般过程:GWAPm…P…W’G’购置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5/4/202415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关于购置阶段:

根本程式:资本形态的转化:首先以货币形式出现,然后用货币购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此时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因此,在购置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GWAPm5/4/202416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关于生产阶段:

根本程式:

资本形态的变化: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工人在生产中制造出某种新的商品,并生产出剩余价值。可见,在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WAPm…P…W’5/4/202417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关于售卖阶段:根本程式:资本形态:资本家将商品售出,收回货币。从价值的角度看,W’已经包含了价值增殖,因此经过“惊险的跳跃”,资本家将待实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转化为货币。可见,在售买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W’G’5/4/202418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资本运动三个阶段的关系:其一,空间上并存。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局部,使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唯此,才能使资本不断地依次更替。其二,时间上继起。产业资本必须顺利地经过购、产、销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否那么,循环就会发生中断。其三,产业资本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互为条件。没有并存性,不会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也就不能在循环中保持并存性。5/4/202419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二〕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一个案例:制鞋过程根本假设:日工资——6元日工作时间——12小时;生产效率:1双鞋/1小时市场价值:30元/双鞋生产资料消耗值:29元/双鞋产值:12小时*30元/双鞋=360元生产消耗价值:12*29元/双鞋+6元=354元剩余价值:360-354=6元5/4/202420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

6个小时〔必要劳动〕6个小时〔剩余劳动〕价值形成过程——工人的劳动形成了新的价值,但仅补偿了劳动力价值,没有价值增值。价值增值过程——工人的劳动形成的新价值超出了劳动力价值,实现了价值增值。5/4/202421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价值抽象劳动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过程的两个特

点:劳动力受监督;产品归资本家所有5/4/202422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

劳动日必要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工作日的一局部劳动时间,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叫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局部劳动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5/4/202423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可见,在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即为劳动〕可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个阶段。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再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或者说,只是再生产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日的这局部叫必要劳动时间。这局部时间消耗的劳动叫必要劳动。这种劳动对劳动者来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不管社会形式怎样,他总要由此获得维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问题:如何理解必要劳动中“必要”确实定基准?5/4/202424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劳动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劳动者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就是剩余劳动时间,这段时间所消耗的劳动就是剩余劳动。剩余劳动以必要劳动为起点,它必须是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的剩余局部,而不应是打破必要劳动的正常界限,不应是侵占必要劳动时间范围的“剩余”,因为那样会使劳动力萎缩地再生产。由此,剩余劳动的物质根底是一定高度的生产力,必须有足够的生产力,使可供支配的劳动时间,不致全被直接生产者的生活资料占去,才能使剩余劳动成为可能。5/4/202425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作用在于使两种价值相等的商品能够相互交换,由于遵循等价交换原那么,因此货币不会在流通中改变价值。货币作为资本,结果不但能收回原来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而且还能获得新增加的剩余价值。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5/4/202426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

资本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c〕转变为劳动力的那局部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局部资本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新价值,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会使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这局部资本只是在生产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将其原有的价值量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改变其价值量商品价值表示式:W=c+v+m5/4/202427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剩余劳动率和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率升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的比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要劳动表现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剩余劳动表现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劳动率表现为两个价值的比率,即:

剩余价值率m’=

由于必需生活资料价值采取工资形式,对企业而言,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可变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变资金转化为可变资本,即:剩余价值必需生活资料价值5/4/202428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

剩余价值率m’==本质上,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在,因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通过购置劳动力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包括占有剩余劳动。被资本占有的劳动力也就转化为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m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局部,所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m’的实质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剩余价值可变资金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5/4/202429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利润率VS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关系。利润率=m/(c+v)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m’=m/v,剩余价值率表达了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

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5/4/202430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举例:假设资本家预付资本150元,其中100元用以购置生产资料,50元用以购置劳动力,经过一轮生产和销售之后,产生的剩余价值量为30元。那么利润率=m/(c+v〕=30/150=20%;剩余价值率=m/v=30/50=60%。显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低于剩余价值率,这说明利润率指标“减缓”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问题:如果缺少c,剩余价值m能够产生吗?5/4/202431第二节资本的增殖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剩余价值率虽然是劳动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但并不是剥削的绝对量的表现。例如,假定必要劳动=5小时,剩余劳动=5小时,于是,m’=100%,这里的剥削量=5小时。但如果必要劳动=6小时,剩余劳动=6小时,那么m’=100%,但剥削量那么增加了20%,从5小时增加到6小时。——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44页的注释30a。5/4/202432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一〕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生产剩余价值,并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形成的两个原因:内在的动力:剩余价值追求的无限性;外在的压力: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上述两个方面往往是相互结合的,共同迫使资本主义形成对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追求。5/4/202433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引申的问题:1.如何理解企业的性质和目标?关于企业目标的根本假设:——产量最大化;——市场占有份额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满意利润。2.如果从数量的角度看,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是一致的,那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目标是一致的吗?5/4/202434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

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最大化可以简单写成:

显然: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取:——既定投入背景下的产出最大化;——既定产出条件下的投入最小化;

MaxM=P.Q-(c+v〕s.t.c+v≤G5/4/202435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产出最大化和投入最小化自然和劳动因素紧密相关,这涉及:——劳动雇佣的数量;——劳动雇佣的素质;——劳动和资本的组合关系;据此,资本主义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构造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以确保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此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企业的劳资契约关系和内部组织安排。思考:为何传统企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而现代企业有所变化?5/4/202436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概念:通过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即延长工人每天工作的实践的方法来获取剩余价值。换言之,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即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日不是一个不变量,而是一个可变量。它的一局部固然是由不断在生产工人本身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它的总长度随着劳动的长度或持续时间而变化。……另一方面,劳动日虽然不是固定的量,而是流动的量,但是它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变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59页。5/4/202437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原来的工作日=12小时改变后的工作日=14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

之前: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m’=6/6=100%;之后:剩余劳动时间为8小时,m’=8/6=133%5/4/202438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延伸阅读:夏衍《包身工》地点: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她们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效劳,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5/4/202439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包身工制度20世纪三十年代在纺织业中出现。可是纺织业培养新工人主要靠养成工。据1934年上海银行的调查,著名的申新三厂、四厂适应推行标准工作法和开展的需要,从1932年7月起设立养成班,大规模培养养成工。“学艺期间,定为三月,期内膳宿,均由厂中供给。第一月给予一元津贴,第二月一元五角,第三月两元。其工作时间,在学艺期中,每日八小时学艺,三小时授课。如三月期满艺成,可与普通工人同样以货计资。而工作时间亦延长至十二小时〔但实际工作时间仅十一小时,即午前九时,午后三时,各予以十五分钟之休息,正午十二时午餐,那么休息三十分钟〕,每日除工作外,仍需授课一小时。”从工厂来说,无论是养成工还是包身工,所付资金是一样的,但有黑社会背景的包工头克扣了包身工应得的收入。5/4/202440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

工作日扩展的最高界限:——劳动力的身体界限。〔每天<24小时〕——道德的界限。工人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满足物质、精神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文化状况所决定。显然,劳动日是在身体界限和社会界限之间变动的,但是这两个界限均有很大的伸缩性。据此,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上,劳动日的正常化过程集中表现为劳资双方围绕劳动日界限的斗争。5/4/202441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引申阅读:五一劳动节的来历:1880年美国工人游行集会要求8小时工作制。1884年,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但此后,工人们仍然被强迫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这使得该项立法明有实亡,而各地的联邦首脑对此却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态度,于是一场为争取8小时工作的罢工开始了。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5/4/202442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绝对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总量:假设货币所有者购置n个劳动力进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平均劳动力价值为v,于是可变资本总数V=nv,m表示每个工人每天生产的剩余价值量,a’和a分别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总量为M:M=Vm’=n*v*(a’/a)假定v不变,那么M因m’和V〔或者n〕的变化而变化,且与这两种因素成正相关。假定v和m’均不变,那么M与V成正比,为此只能通过增加n来增加M。5/4/202443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概念:资本家通过革新技术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以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这种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显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提高生产力为手段到达资本价值增殖为目的生产,相对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这种方式更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形式。5/4/202444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马克思的界定:“我把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局部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50页。

5/4/202445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

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工作日12小时变化后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变化后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之前,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100%;之后,剩余劳动时间为8小时,剩余价值率=200%;5/4/202446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由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在工作日不变情况下,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需要考虑:——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此多彼少”——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也就是要降低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量,因为劳动力价值决定着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可以缩短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5/4/202447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确定的劳动日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缩短以致增加了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但必要劳动时间中工人的劳动是用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因此,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或者说相对价值生产的条件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看,必须提高必要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为这些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就会使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使劳动力价值下降,使必要劳动减少,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比例关系改变,相对剩余价值增加。5/4/202448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

一个问题:是否所有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均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关?——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产生相对剩余价值;——为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既不为工人提供必要生活资料,也不为制造工人必要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不会影响劳动力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5/4/202449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VS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根底和起点,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长度有关,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那么要以工作日已经延长到必要劳动以上为前提,并以此为起点,变革劳动的技术过程和劳动组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力开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局部为前提。

5/4/202450第三节剩余价值最大化“只要涉及到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差异就可以感觉到了。假定劳动力按其价值支付,那么,我们就会碰到这样的抉择:如果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的正常强度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才能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工作日的界限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两个组成局部即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相对量的变化才能提高,而这种变化在工资不降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的情况下,又以劳动生产率或劳动强度的变化为前提“。——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58-559页。5/4/202451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一〕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工资的本质: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达。但从外表上看,工资似乎不是劳动力的代价而是劳动的代价。将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就等于说劳动是商品,但劳动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这是因为:——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那就是说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这显然是同义反复。——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买卖。——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就会否认价值规律或以雇佣劳动为根底的资本主义生产。5/4/202452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罗马法中的契约四公式:——“我给,为了你给”,指授物与受物之间的交换,即我给你商品是为了你也给我商品;——“我给,为了你做”,指授物与行为之间的交换,即我给你商品是为了你替我作活;——“我做,为了你给”,指行为和授物之间的关系,即我替你做活是为了你给我商品;——“我做,为了你做”,指行为和行为之间的交换,即我替你做活是为了你给我做活。显然,在上述交换中,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就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即表现为劳动的报酬。5/4/202453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由此会产生种种荒唐的结果:——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劳动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小于劳动的价值产品;——全部劳动表现为有酬劳动。据此,可以说,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现实关系。5/4/202454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工资的两种根本形式: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劳动力的价格以一定时间来做计算单位小时工资制的效应按照工人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计算工资计件标准确实立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5/4/202455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问题:为什么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在同一工业部门或同一工种中,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往往是同时并存的,这说明两者并无实质的区别;——计件工资是在计时工资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根底。——不管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度已时间为根底。所不同的是计时工资劳动由劳动的时间来计量,计件工资那么由一定时间内劳动所凝结成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5/4/202456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引申阅读:英国工资形式:主要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实行计时工资的,工人是周、日、小时工资;职员是年工资;政府官员是年薪。实行计件工资的,据1973年抽样统计各行业产业平均占40.4%。美国工资形式:计时工资:分为单一工资、多种工资和个别工资三种。刺激工资:分个人和小组计件和个人或小组奖金;定额工资:就是计件包工,雇主出价将某项工作承包给工人。提成工资:一般在商业、保险业和新闻等单位的推销员中实行。5/4/202457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瑞典工资形式: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和混合工资〔即固定的计时工资加上超额奖金〕。

日本工资形式: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在出租汽车、公路运输、建筑业和林业等有采用计件制和包工制企业以外,其他一般采用计时工资。世界范围内企业工资制的根本趋势:在自由竞争阶段,采用计件工资相当普遍,但在二战之后,计件工资有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与科技进步和工人对抗紧密相关。5/4/202458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工资名义工资以货币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以货币所能实际购置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来计算的工资工资水平确实定及其地区差异两者的差异:物价5/4/202459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关于工资水平变化的长期趋势:就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工资长期来看是上升的,这是因为劳动力价值的不同方面在内涵和外延层面都有所扩展。但要注意:——实际工资的提高往往小于名义工资的提高;——工资水平的提高往往意味着剩余价值的更高幅度提升;——工资水平的提高不是线形的,而是迂回曲折的;——工资水平的提高与工人的组织和谈判能力紧密相关。5/4/202460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二〕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企业早期的三种形式:

生产组织形式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态的演化史5/4/202461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简单协作协作是许多劳动者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方案地一起协同劳动。如果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从事协作的劳动者之间没有劳动分工,就叫做简单协作。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就是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5/4/202462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简单协作的好处:——形成社会平均劳动;——节约生产资料;——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也创造了集体力;——激发竞争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工作效率;——保持了作业的连续性;——扩大了劳动的空间范围;——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某些紧急任务。5/4/202463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有两种方式:一是不同种的独立手工业的工人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联合在一个工场里,产品必须经过这些工人之手才能最终完成;二是许多从事同一个或同一类工作的手工业者,同时在同一工场为同一资本家所雇佣。混成的工场手工业:产品由许多零件机械地组成的工场手工业;有机的工场手工业:产品经过一系列有机程序的操作而完成的工场手工业。

5/4/202464第四节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工场手工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使生产阶段具有并存性;——使生产因素具有比例性;——使劳动具有真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使机器逐渐起到辅助的作用。

5/4/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