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1页
《虞美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2页
《虞美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3页
《虞美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4页
《虞美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美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古诗文专项复习(必修上册)(含答案)《声声慢》专项练习(解析版)

一、基础巩固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些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C.“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D.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3、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下列四首诗词中画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B、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苏轼《南歌子·游赏》)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C(不是“一脉相承”,应是“形成对比"。)

2.B。B项“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有误,应为“回忆起过去明月下的故国"。

3、D(没有运用比喻,愁心与明月之间无相似点,只是移情入景。)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完成题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为什么一江春水会“向东流”,请分别用地理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解释。

【答案】4.对故国的怀念;对往事的愧悔;对亡国的痛心等。

5.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又由于重力的作用,水总是向低处流。

【解析】4.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诗文中“不堪”是不能忍受。运用这个词语充分地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那种对往事的愧恨之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亡国带来的悲痛心情。

5.(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本题作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思,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思的悠长深远,而且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与感慨。(2)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地理学知识),再加上重力(物理学知识)的作用,自然是水“向东流"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①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本词作于南唐灭亡后。

6.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7.在描写“愁绪”方面,本词与《相见欢》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一赏析。

【答案】6.示例:活动形式一:“物候与诗词"主题知识讲座。活动形式二:“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知识竞赛。

7.两首词都善用比喻、巧用意象(或借助特征性景物)来表达离愁:《虞美人》以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和汹涌翻腾,《相见欢》以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喻离愁,突出离愁的繁多、杂乱和无可解脱。

【解析】6.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赏析。找出对比的情形,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美景与悲情,往昔与现在,景物与人事的对比,示例:“雕栏玉砌"与“朱颜改”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心中深重的亡国之痛、离愁之恨。

7.本题考查筛选诗句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要求,选出的诗句符合条件。应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春水,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忧伤之多之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同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化无形为有形。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叶梦得(宋)的词《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①置酒来禽②花下作》,回答小题。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③,我亦多情,无奈酒阑④时。

注:①干誉、才卿:皆叶梦得的朋友。②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③蛾眉: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④酒阑:酒已喝干。

8.“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化用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下列诗句中也化用了前人诗意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9.赏析诗句“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的精妙之处。

10.结合下阙内容,说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8.B

9.用拟人手法,将落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落花在风中飞舞,飘散于黄昏小雨中的凄美景象,抒发词人惜花伤春的情感。

10.下阕写花下饮酒话别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惜别伤怀的情感。

【解析】8.B化用了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

9.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里用拟人手法,将落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落花在风中飞舞,飘散于黄昏小雨中的凄美景象,抒发词人惜花伤春的情感。

10.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写花下饮酒话别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惜别伤怀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1.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这二句写登临即景。杨柳如丝,细雨绵绵,霏霏雨幕中,柳丝轻拂。远处烟雨笼罩,呈现出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

B.“楼儿忒小不藏愁”转入触景伤怀的心理表现。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句中的“藏”字,表现了词人对如许愁苦的隐忍、按捺。

C.词的下片“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是词人在急切盼归不成之后的心理活动。词人拈来一个“天怜”,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意思更深了一层。但“天"怜则怜矣,却不能赐以归舟,而只能“借与花消遣”。D.“海棠"两句,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槛(栏杆),红绿相映。词人欲赏花遣愁,映人眼帘的,是竞相吐艳的红海棠。欣喜之情,油然而起。

12.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描写景物为主,勾画出清新明丽的春景图。首句中叠字的运用,增加了词作的韵律美,渲染出柔美朦胧的春景,“丝丝"二字同时引出下文的抽象“愁绪”。

B.“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一句,“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感彩显得更浓重。然而,幻想毕竟不是现实,幻灭后只能更添忧愁。

C.“天怜"两句,一“怜”一“借”,自怜自悯,自我安慰,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以及思乡怀人、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D.下片开头便揭示了这首词词的主旨,词人在外漂泊,心情惆怅,思乡归家之心热切。词人并不刻意雕琢词采,而是随性而发,自然天成。纤细精巧的语句慢慢串联出一首哀婉悲切的游子思乡佳作。

【答案】11.D12.A

【解析】11.这两句连轴而下,辗转多姿,曲尽其愁。故D项不正确。

12.“丝丝”这一叠词写的是细小的形象,在诗句中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结合全诗主旨看,丝丝一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故A项不正确。

四、情境默写

⑴李煜在《虞美人》中的“___?___"这两句,用一个诘问勾起对过去美好回忆,来表达自己愁苦之深。

⑵“东风”与“明月"是古诗词常用意象,李煜在《虞美人》中也用到这两个意象,借以抒发亡国之恨,这两句是“___,___”。

⑶李煜在《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小楼又吹来东风,明月又明,而自己却不敢回头东望故国,表达深切的亡国之痛。

⑷李煜在《虞美人》中的“___,___”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⑸李煜在《虞美人》中的“___,___"这两句,用南唐的宫殿还在,宫女们都老了,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⑵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⑷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⑸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声声慢》专项练习(解析版)

一、基础巩固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些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C.“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D.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3、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下列四首诗词中画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B、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苏轼《南歌子·游赏》)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完成题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为什么一江春水会“向东流”,请分别用地理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解释。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①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本词作于南唐灭亡后。

6.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7.在描写“愁绪"方面,本词与《相见欢》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一赏析。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叶梦得(宋)的词《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①置酒来禽②花下作》,回答小题。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③,我亦多情,无奈酒阑④时。

注:①干誉、才卿:皆叶梦得的朋友。②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③蛾眉: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④酒阑:酒已喝干。

8.“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化用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下列诗句中也化用了前人诗意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9.赏析诗句“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的精妙之处。

10.结合下阙内容,说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1.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这二句写登临即景。杨柳如丝,细雨绵绵,霏霏雨幕中,柳丝轻拂。远处烟雨笼罩,呈现出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

B.“楼儿忒小不藏愁”转入触景伤怀的心理表现。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句中的“藏”字,表现了词人对如许愁苦的隐忍、按捺。

C.词的下片“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是词人在急切盼归不成之后的心理活动。词人拈来一个“天怜”,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意思更深了一层。但“天"怜则怜矣,却不能赐以归舟,而只能“借与花消遣”。D.“海棠"两句,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槛(栏杆),红绿相映。词人欲赏花遣愁,映人眼帘的,是竞相吐艳的红海棠。欣喜之情,油然而起。

12.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描写景物为主,勾画出清新明丽的春景图。首句中叠字的运用,增加了词作的韵律美,渲染出柔美朦胧的春景,“丝丝"二字同时引出下文的抽象“愁绪”。

B.“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一句,“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感彩显得更浓重。然而,幻想毕竟不是现实,幻灭后只能更添忧愁。

C.“天怜"两句,一“怜”一“借”,自怜自悯,自我安慰,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以及思乡怀人、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D.下片开头便揭示了这首词词的主旨,词人在外漂泊,心情惆怅,思乡归家之心热切。词人并不刻意雕琢词采,而是随性而发,自然天成。纤细精巧的语句慢慢串联出一首哀婉悲切的游子思乡佳作。

四、情境默写

⑴李煜在《虞美人》中的“___?___”这两句,用一个诘问勾起对过去美好回忆,来表达自己愁苦之深。

⑵“东风"与“明月”是古诗词常用意象,李煜在《虞美人》中也用到这两个意象,借以抒发亡国之恨,这两句是“___,___"。

⑶李煜在《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小楼又吹来东风,明月又明,而自己却不敢回头东望故国,表达深切的亡国之痛。

⑷李煜在《虞美人》中的“___,___"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⑸李煜在《虞美人》中的“___,___”这两句,用南唐的宫殿还在,宫女们都老了,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虞美人》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公元961—975年在位,国破降宋。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者三十八首,存诗十六首。

二、写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祖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三、重点字词

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阑,一作“栏”。砌,台阶。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暗指亡国。朱颜,红颜,年轻的容颜,指美人。一说泛指人。

6.君:作者自称。

7.能:或作“都”“那"还”“却"。

四、整体感知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五、诗句赏析

1.春花秋月何时了。

赏析: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

2.小楼昨夜又东风。

赏析: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3.往事知多少?

赏析: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赏析: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赏析: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作者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六、问题探究

1.作者在这首词中写了哪些事物?

回答: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愁、春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