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761.23-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_第1页
DB32T3761.23-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_第2页
DB32T3761.23-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_第3页
DB32T3761.23-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_第4页
DB32T3761.23-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100

C50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761.23—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prevetionandcontrol

Part23:Radiologydiagnosticworkplace

2020-07-29发布2020-07-30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761.23—2020

前  言

DB32/T376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目前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医疗机构;

——第2部分:学校;

——第3部分:农贸市场;

——第4部分:工业企业;

——第5部分:社区;

——第6部分:公共场所;

——第7部分:餐饮服务机构;

——第8部分:养老机构;

——第9部分: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

——第10部分:公共厕所;

——第11部分:大型活动场所;

——第12部分:临时观察和隔离场所;

——第13部分:公共浴室;

——第14部分:影剧院;

——第15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第16部分:考场;

——第17部分:建筑工地;

——第18部分:殡葬服务机构;

——第19部分:远洋船舶;

——第20部分:医疗废物处置机构;

——第21部分:环卫工人;

——第22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

——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

——第24部分:口腔疾病治疗机构;

——第25部分:公共汽电车。

本部分为DB32/T3761的第2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江苏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第二医院、昆山市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泰州市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起草人:王进、朱宝立、陈维、陈群、丁怀银、沈欢喜、杨声、许哲、桑军阳、夏超一、钟

恩德。

DB32/T3761.23—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和防控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的防控与管理,其他传染病流行适

用时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348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3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GBZ264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

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51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X射线影像诊断X-rayimagingdiagnosis

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3.2

外照射个人监测individualmonitoringofexternalexposure

利用工作人员佩戴剂量计对个人剂量当量进行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

3.3

移动式X射线设备mobileX-rayequipment

DB32/T3761.23—2020

用于开展床旁X射线摄影或透视检查等操作的可移动的医用X射线设备。

3.4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者免遭或者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保护用品。

3.5

消毒disinfect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6

通风ventilation

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

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4基本要求

4.1医院应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落实责任,开展督促检查,X射线影像诊断医技

人员应经过感染管理培训。

4.2定点医院应指定专用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区域,配置专用DR和/或CT,非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应配

备专用DR或CT,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X射线影像诊断。

4.3放射诊断专用工作区域宜与其他区域(影像中心读片、报告等)分开,并停用中央空调设备。工

作人员出入口便于消毒用品、消毒工具、个人防护用品的领取、穿脱和消毒工作。

5防控措施

5.1医技人员防控措施

5.1.1根据医院的类型以及与患者接触的暴露风险程度,确定医技人员感染控制等级。

a)一般防护:适用于非定点医院放射诊断场所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

穿工作服,注意手卫生。

b)一级防护:适用于非定点医院放射科非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登记、取片、放射诊断检查场所

等区域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N95型

或以上等级医用防护口罩)、工作服(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加穿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

性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c)二级防护:适用于非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用放射诊断检查区域等场所对疑似和确诊

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近距离操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N95型或以上等级医用防护口罩、

一次性乳胶手套,穿医用防护服(在隔离病房时加穿隔离衣)、一次性鞋套/靴套,严格执行

手卫生。

d)三级防护:适用于定点医院重症治疗区域,为确诊重症患者进行床边放射诊断检查的近距离工

作人员。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防护面屏/护目镜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严格

执行手卫生。

DB32/T3761.23—2020

5.1.2医技人员脱卸防护衣时应少接触污染面。脱下的防护眼罩、长筒胶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

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

集中处置。

5.1.3医技人员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5.1.4医技人员手卫生措施,可选用70%~75%乙醇或含70%乙醇的免洗手消毒凝胶,或其他有效

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纸巾擦干后消毒。

5.1.5医技人员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

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min以上,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5.1.6现场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5.1.7放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个人剂量计的感染控制,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外层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内

的工作服上。

5.1.8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管理人员回收个人剂量计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和医用防

护口罩,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或75%乙醇或含醇的消毒纸巾擦拭回收的个人剂量计外表面,可使用

带有生物安全标识的密封袋通过邮寄至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辐射监测。

5.2患者及陪护人员防控措施

5.2.1发热病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应全程穿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

服从医院管理。

5.2.2患者在放射诊断机房接受X射线影像诊断时,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应GBZ130要求穿戴辐射防护

用品。

5.3工作场所防控措施

5.3.1放射诊断机房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Z130要求。

5.3.2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每日应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有人状态下,可采取自然通风、

动力通风(非中央空调系统)或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状态下,根据房间大小,按照

1.5W/m3均匀安装紫外线杀菌灯或移动式紫外线灯,对机房和候诊区等病人较长时间逗留区域每天消

毒1~2次,每次1h以上。

5.3.3每日的检查工作结束后,应做地面、墙壁,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表面、相关诊疗用品以及室内

空气消毒。

5.3.4放射诊断场所和设备表面没有可见污染物污染的状况下,应按WS/T367要求,对物体表面(非

贵重仪器表面)、地面使用有效氯400mg/L~700mg/L擦拭,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放射诊断设

备表面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

5.3.5放射诊断场所和设备表面存在可见污染物污染时,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

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少量污染

物。去除污染物后,使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

5.3.6放射诊断过程中病人的呕吐物或其他大量的污染物应及时清理消毒。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

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min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

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5.3.7病人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铅围脖、铅围裙等)应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一人一消毒。

5.3.8病人接受检查须带口罩和手套。诊断床应使用一次性床单铺设,一人一换,检查完一次性用品

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要求进行处置。

5.3.9在隔离病房使用移动DR开展床旁摄影过程中应按GBZ130要求对毗邻床位2m范围内的患者

采取防护措施,不应将有用线束朝向其他患者,同时告知周围人员尽可能远离。连接移动DR的曝光开

DB32/T3761.23—2020

关电缆长度应不小于3m,或配置遥控/延时曝光开关。检查结束后应对移动X射线设备及辐射防护用

品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

5.3.10特殊CT成像装置,如车载CT和方舱CT的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Z264要求,场所感染控

制措施参考5.3.2~5.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32/T3761.23—2020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防控措施...........................................................................................................................................................2

DB32/T3761.23—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和防控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的防控与管理,其他传染病流行适

用时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348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3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GBZ264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

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51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X射线影像诊断X-rayimagingdiagnosis

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3.2

外照射个人监测individualmonitoringofexternalexposure

利用工作人员佩戴剂量计对个人剂量当量进行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

3.3

移动式X射线设备mobileX-rayequipment

DB32/T3761.23—2020

用于开展床旁X射线摄影或透视检查等操作的可移动的医用X射线设备。

3.4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者免遭或者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保护用品。

3.5

消毒disinfect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6

通风ventilation

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

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4基本要求

4.1医院应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落实责任,开展督促检查,X射线影像诊断医技

人员应经过感染管理培训。

4.2定点医院应指定专用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区域,配置专用DR和/或CT,非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应配

备专用DR或CT,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X射线影像诊断。

4.3放射诊断专用工作区域宜与其他区域(影像中心读片、报告等)分开,并停用中央空调设备。工

作人员出入口便于消毒用品、消毒工具、个人防护用品的领取、穿脱和消毒工作。

5防控措施

5.1医技人员防控措施

5.1.1根据医院的类型以及与患者接触的暴露风险程度,确定医技人员感染控制等级。

a)一般防护:适用于非定点医院放射诊断场所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

穿工作服,注意手卫生。

b)一级防护:适用于非定点医院放射科非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登记、取片、放射诊断检查场所

等区域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N95型

或以上等级医用防护口罩)、工作服(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加穿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

性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c)二级防护:适用于非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用放射诊断检查区域等场所对疑似和确诊

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近距离操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N95型或以上等级医用防护口罩、

一次性乳胶手套,穿医用防护服(在隔离病房时加穿隔离衣)、一次性鞋套/靴套,严格执行

手卫生。

d)三级防护:适用于定点医院重症治疗区域,为确诊重症患者进行床边放射诊断检查的近距离工

作人员。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防护面屏/护目镜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严格

执行手卫生。

DB32/T3761.23—2020

5.1.2医技人员脱卸防护衣时应少接触污染面。脱下的防护眼罩、长筒胶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

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

集中处置。

5.1.3医技人员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5.1.4医技人员手卫生措施,可选用70%~75%乙醇或含70%乙醇的免洗手消毒凝胶,或其他有效

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纸巾擦干后消毒。

5.1.5医技人员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

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min以上,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5.1.6现场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5.1.7放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个人剂量计的感染控制,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外层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内

的工作服上。

5.1.8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管理人员回收个人剂量计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和医用防

护口罩,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或75%乙醇或含醇的消毒纸巾擦拭回收的个人剂量计外表面,可使用

带有生物安全标识的密封袋通过邮寄至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辐射监测。

5.2患者及陪护人员防控措施

5.2.1发热病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应全程穿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

服从医院管理。

5.2.2患者在放射诊断机房接受X射线影像诊断时,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应GBZ130要求穿戴辐射防护

用品。

5.3工作场所防控措施

5.3.1放射诊断机房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Z130要求。

5.3.2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每日应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有人状态下,可采取自然通风、

动力通风(非中央空调系统)或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状态下,根据房间大小,按照

1.5W/m3均匀安装紫外线杀菌灯或移动式紫外线灯,对机房和候诊区等病人较长时间逗留区域每天消

毒1~2次,每次1h以上。

5.3.3每日的检查工作结束后,应做地面、墙壁,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表面、相关诊疗用品以及室内

空气消毒。

5.3.4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