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539-2019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3539-2019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3539-2019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3539-2019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3539-2019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16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539-2019

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thewhitetipnematodesdiseasecontrolofrice

2019-2-28发布2019-3-30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539-2019

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防治技术和防治效果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防治。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水稻干尖线虫病Whitetipnematodesdisease

由水稻干尖线虫又称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besseyiChristie)引起的病害。

3防治技术

3.1防治时期

水稻种子播种前浸种时。

3.2防治方法

3.2.1物理防治

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杀灭稻种中越冬干尖线虫。先将稻种用冷水浸种24h,接着再将稻种移入到

54℃~56℃热水中浸10min,最后将稻种沥干水分后冷却,催芽播种。

3.2.2药剂防治

采用药剂浸种法防治。

3.2.2.1药剂种类

95%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噻唑膦乳油、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或其他含有杀螟丹的复配药

剂。

3.2.2.2浸种方法

每4kg稻种使用95%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g~1.5g,加水8kg在室温条件下浸稻种48h~60h。

或每4kg稻种使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g~30g加水6kg浸种48h~60h。也可采用10%噻

唑膦乳油750倍水溶液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浸足时间后将稻种沥干水分,催芽至露白播种。

4防治效果调查

4.1调查时间

在水稻孕穗至灌浆期和乳熟期各进行1次。

1

DB32/T3539-2019

4.2调查田块

每品种随机选择稻田3块以上。

4.3调查方法

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穴,在孕穗至灌浆期和乳熟期调查干尖线虫病株率见附录A。

调查结果记入水稻干尖线虫病病情调查记载表见附录B。

2

DB32/T3539-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稻种中干尖线虫虫量调查方法

A.1贝曼漏斗法

每个稻种样品随机取100粒放在研钵内稍加破碎,用医用纱布包好后放入直径为8cm~10cm的盛

有清水的漏斗中,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中加水漫过纱布中的稻种,浸泡12h,使稻种中的干尖线虫

游离到水中。漏斗管下连接一段长约15cm的乳胶管,以止水夹控制乳胶管的开闭,浸足时间后,慢慢

松开止水夹,收集乳胶管底部的浸泡液于10mL离心管中,1000r/m离心3min,吸去上清液后,将含

有线虫的悬浮液置显微镜(10×20倍)检查,计数百粒线虫数,镜检结果记入水稻干尖线虫虫量调查记

载表。

A.2人工剥查法

每个样品随机取100粒,人工逐粒剥去颖壳。将米粒和颖壳一起倒入50ml小三角瓶中加蒸馏水

20ml,室温条件下浸泡4h~6h,浸泡液经10目~20目塑料纱网过滤后1000r/min离心15min,弃去上

清液后,离心管底留约0.1ml含有干尖线虫的悬浮液置显微镜(10×20倍)镜检,计数百粒线虫数。镜

检结果记入水稻干尖线虫虫量调查表见附录B。

3

DB32/T3539-201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水稻干尖线虫调查记载表

水稻干尖线虫病病情调查表见表B.1、稻种中水稻干尖线虫虫量调查表见表B.2。

表B.1水稻干尖线虫病病情调查表

调查日期:水稻生育期:调查田块:

调查点序号调查日期品种生育期病株数调查总株数干尖线虫病株率备注

….

平均

表B.2稻种中水稻干尖线虫虫量调查表

调查日期:调查水稻品种:调查人:

重复干尖线虫数量/(条/100粒)备注

1

2

3

平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2/T353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红福、庄义庆、姚克兵、朱凤、吴佳文、束兆林、陈宏州、周华飞、缪康、

赵来成、于居龙。

I

DB32/T3539-2019

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防治技术和防治效果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防治。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水稻干尖线虫病Whitetipnematodesdisease

由水稻干尖线虫又称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besseyiChristie)引起的病害。

3防治技术

3.1防治时期

水稻种子播种前浸种时。

3.2防治方法

3.2.1物理防治

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杀灭稻种中越冬干尖线虫。先将稻种用冷水浸种24h,接着再将稻种移入到

54℃~56℃热水中浸10min,最后将稻种沥干水分后冷却,催芽播种。

3.2.2药剂防治

采用药剂浸种法防治。

3.2.2.1药剂种类

95%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噻唑膦乳油、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或其他含有杀螟丹的复配药

剂。

3.2.2.2浸种方法

每4kg稻种使用95%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g~1.5g,加水8kg在室温条件下浸稻种48h~60h。

或每4kg稻种使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g~30g加水6kg浸种48h~60h。也可采用10%噻

唑膦乳油750倍水溶液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浸足时间后将稻种沥干水分,催芽至露白播种。

4防治效果调查

4.1调查时间

在水稻孕穗至灌浆期和乳熟期各进行1次。

1

DB32/T3539-2019

4.2调查田块

每品种随机选择稻田3块以上。

4.3调查方法

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穴,在孕穗至灌浆期和乳熟期调查干尖线虫病株率见附录A。

调查结果记入水稻干尖线虫病病情调查记载表见附录B。

2

DB32/T3539-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稻种中干尖线虫虫量调查方法

A.1贝曼漏斗法

每个稻种样品随机取100粒放在研钵内稍加破碎,用医用纱布包好后放入直径为8cm~10cm的盛

有清水的漏斗中,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中加水漫过纱布中的稻种,浸泡12h,使稻种中的干尖线虫

游离到水中。漏斗管下连接一段长约15cm的乳胶管,以止水夹控制乳胶管的开闭,浸足时间后,慢慢

松开止水夹,收集乳胶管底部的浸泡液于10mL离心管中,1000r/m离心3min,吸去上清液后,将含

有线虫的悬浮液置显微镜(10×20倍)检查,计数百粒线虫数,镜检结果记入水稻干尖线虫虫量调查记

载表。

A.2人工剥查法

每个样品随机取100粒,人工逐粒剥去颖壳。将米粒和颖壳一起倒入50ml小三角瓶中加蒸馏水

20ml,室温条件下浸泡4h~6h,浸泡液经10目~20目塑料纱网过滤后1000r/min离心15min,弃去上

清液后,离心管底留约0.1ml含有干尖线虫的悬浮液置显微镜(10×20倍)镜检,计数百粒线虫数。镜

检结果记入水稻干尖线虫虫量调查表见附录B。

3

DB32/T3539-201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水稻干尖线虫调查记载表

水稻干尖线虫病病情调查表见表B.1、稻种中水稻干尖线虫虫量调查表见表B.2。

表B.1水稻干尖线虫病病情调查表

调查日期:水稻生育期:调查田块:

调查点序号调查日期品种生育期病株数调查总株数干尖线虫病株率备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