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请带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三千多年前,黄河流过的大地就已经传唱着许多美丽动听的诗歌,接着从华北到江南,整个中华民族都沉浸在诗歌扣人心弦的韵律里。如果要认识中国文学的精髓,那么从古典诗歌切入,最能一窥堂奥。诗歌是什么?诗歌是以婉转的格律、特定的形式,抒发人们内在心声的文字曲调。它是建立在文字的艺术形式里,经过了用字遣词的打磨、感受思虑的沉淀,以精致细腻的文字组织,让表达出来的感觉更敏锐、心灵更优美,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更深刻。南朝梁代的萧统在他编选《文选·序》时,就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从《诗经》《楚辞》和汉赋,到魏晋南北朝、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到达巅峰。这些诗篇经过漫长时代的洗练,出现了不同的形式与内容。如《诗经》以四言诗为主,以歌唱婚姻恋爱的追求与苦恼最多;《楚辞》是屈原抒发他那激昂动荡的大喜大悲,诗篇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句。东汉时期,民间悄悄地酝酿了五言诗。到了魏晋南北朝、唐代的六百多年之间,五言诗大盛,唐代的杰出诗人更是登峰造极,从此以后,五言诗成为许多杰作的宝库,《红楼梦》里那些贵族小姐们的吟诗作诗也以五言诗最多,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至于宋朝,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文学其实依然还是诗。整个宋代的诗篇数量高达二十七万首,远远超过五万首的唐诗,可见宋代的作家真正用心投入的还是诗。其实,古典诗歌一直都是每一个时代的大宗,所以说“中华民族流着诗歌的血液”。三千年来,为什么要读诗尤其是古典文学、古典诗词?表面上,读文学只是职场上拼搏之余的闲情逸致,用来调剂一下身心而已。古人早就体认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诗书的深度、诗词的情韵,都会让一个人由内而外焕发出一种恢宏、优雅的气质。思想家荀子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篇》),只要山里面埋藏着玉,连草木都会长得特别翠绿滋润。一个人如果多多读诗,就会言语有深度,连脸孔都会优美可爱一些。当然,读书、读诗并不只是有美化功能,甚至还能减轻或解决人生的问题。南朝钟嵘在《诗品》中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因为文学、诗歌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西方思想家曾经赞美说:“诗人是人类的感官。”意思是说,诗人比一般人更敏锐,看到的更多、听到的更细致、品味的更丰富,即使是快乐、寂寞或痛苦这类情绪,也比大多数的人体验更透彻。诗人会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例如,杜甫就说“山青花欲燃”(《绝句二首》之二),他看到红花在燃烧;“川原近远蒸红霞”(《桃源图》),韩愈就这样形容桃花盛开时。还有,诗人会听到一般人听不到的。例如他们会听到花开的声音,甚至还能听到天上云朵飘过时发出淙淙的流水声,李贺在《天上谣》中就说“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重要的是,诗人还可以把我们感受得到却说不出口或说得不好的体验,比我们自己说得还要好,像是直接从我们心里掏出来似的。譬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以说,这些诗歌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是可以一起谈心的知己。最重要的是,诗人不仅用诗歌告诉我们各式各样的人生滋味,还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活着可以有怎样美好的姿态。这就难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领悟到:“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而白居易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更深深赞叹道“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诗人用好诗把天意带到了人间,人们也就可以领略到神秘莫测的天意。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诗歌历经了三千年的累积与筛选,其艺术含量、情感含量都十分饱满,才会产生出这么多杰作;又因为三千年的筛选,在时间考验下只留下最好的珍品和宝藏。听听中国古代的诗歌在唱什么,可以找到一条通往艺术与性灵的快捷方式,一路风光无限。(选自欧丽娟《<品读古诗词>序》,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古典诗歌有着由来已久的“言志”传统,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意志借诗歌达出来,是一种直白的抒发方式,也就是说,诗歌是诗人言志的方式。叶嘉莹先生说写诗的动机就是要有“摇荡性情的诗意”。外物使性情摇荡,这个外物是四季变化、自然万物的种种特性,也是人世间关于人的一切苦难和机遇。一个诗人,首先有着对世间所有自然、非自然物象的关心,其次要对其关心的事物有着浓烈的感情,最后借这些事物,将自己心中的感情意志表达出来,这也就成了诗。(选自《中西结合的兴发感动——读叶嘉莹(好诗共欣赏>》,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能让我们更深刻而敏锐地了解这个世界,要想一窥中国文学之堂奥,可以从古典诗歌切入。B.古典诗歌发展到宋代,经过作家的重视和真心投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唐诗。C.“中华民族流着诗歌的血液”,是因为三千年来的中国古典诗歌,一直都是每个时代的大宗文学。D.诗人比一般人更敏锐,看到听到体验的比大多数人更多更细致透彻,正所谓“诗人是人类的感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开篇从中国古典诗歌传唱入手,阐释了诗歌的特质、内容及其形式发展,然后论及品读古典诗歌的原因、意义和价值。B.材料一在阐述品读古诗词相关内容时,多次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充分地表明诗歌可以带给我们人生体验和美好姿态。C.材料一引用杜甫、韩愈、李贺、王维的诗句,意在证明诗人可以看到听到一般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和说出我们说不出、说不好的感受。D.材料二认为诗人把内心的情感和意志用一种直白的方式,毫不含蓄地表达出来就是诗歌,也就是叶嘉莹先生说的“摇荡性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意在阐明诗歌相较于其他文学样式,其作者积淀更深厚,思考更细腻,表达出来的感觉更敏锐,文辞更华美,成就更卓越。B.“山青花欲燃”和“川原近远蒸红霞”,山色青翠着一“燃”字,川原花开着一“蒸”字,与“山舞银蛇”的“舞”一样化静为动,显示诗人体验表达的高妙。C.荷尔德林认为人“还诗意地安居在大地之上”,白居易认为“人间要好诗”,前者肯定人要生活在富有诗意的大地上,后者肯定诗人能把天意带到人间来。D.《尚书·尧典》有云“诗言志”,即诗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志向等;因为有了诗,于是有了外物的四季变化、自然万物的种种特性和世间的苦难与机遇。【答案】1.B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B.“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唐诗”错误,原文“整个宋代的诗篇数量高达二十七万首,远远超过五万首的唐诗”只表明数量超过。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偷换概念,原文“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意志借诗歌表达出来”,说的是诗人借诗歌把内心情感和意志表达出来,是诗人一种直白的抒发方式,而不是“用一种直白的方式”“毫不含蓄”地表达情感和意志。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文辞更华美,成就更卓越”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一是说“让表达出来的感觉更敏锐、心灵更优美,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更深刻”。C.“人要生活在富有诗意的大地上”错,偷换概念,原文是“诗意地安居在大地上”。D.“因为有了诗,于是就有了外物的四季变化、自然万物的种种特性和世间的苦难与机遇”错误,因果倒置,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有了四季变化……机遇,引发诗人把对外物的关心和情感表达出来,才有了诗。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医药是我国经过几千年的研究、传承、应用和创新的成果。这些成果既有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因素,更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我们应更好地利用这些因素,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证明,中医、中药是整体。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可能无法正确应用。弃医存药、弃药存医都是一种盲目行为,难以获得成功。中医理论上的发展,对中药的应用能起到有利的支撑与指导作用,通过发展中药,使我们对医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中医中药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理论方面,早期吸收了一些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如阴阳五行学说;后期随着认识和掌握大量中药的运用,不断积累了对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知识,促进和发展了中医理论。在解释一些疾病现象时,也逐步淘汰了一些不宜用病理剖析的学说观念,比如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巫术成分。通过对疾病的治疗,对中药药性药理、方剂组成和临床应用的认识,辩证施药的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道地药材的产生与应用,部分药材的炮制、精炼、药物的合理配伍并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方剂,在今天都属于智慧财产。有的国家在现代医学盛行时曾废弃过汉方医。后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化学药物的副作用渐显,有关人士认识到汉方医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汉方医重新回归社会。但由于中医理论的限制,在精深研究方面没有什么突破。所以,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中医理论和中药的有机结合,才更有利于中医药服务于人类健康。中医药属于传统知识,历史悠久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必须对它加以保护。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中医药知识被扩散到周边国家,其中有些是近代殖民掠夺式的扩散。传统中医药知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无论保护与否,结果都会直接涉及经济利益。对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不当占有和不当应用,造成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对传统中医药知识进行无限制、无任何约束的开发利用,国内外势力通过打压、弱化传统中医药知识,对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威胁。在依靠国际上对传统知识保护的基础上,确立国内对传统中医药知识进行保护的法规。可以对传统中医药知识进行保护的制度很多,但大多数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技术产品、制备方法和用药方式要重点保护,一些中医理论研究成果也应纳入著作权保护范畴。在对中药产品的保护方面,对有历史文献记载的中药品种和现代研究创新的中药品种,都应有专门的法规保护。一些国家如印度、秘鲁等发展中国家,针对国际上缺乏保护传统知识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发达国家对他们国家传统知识的不当占有和利用,值得国内借鉴。保护的目的除了利益均衡方面的考虑外,也需要考虑继承、发展与创新。建立相关专属保护制度,制止国外对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不当占有。充分考虑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人才培养,这是传统中医药知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总之,保护传统中医药知识,应本着有利于传承、发展和应用的原则,以促进和繁荣传统中医药知识为宗旨,制定合适的保护法,使之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摘编自章洪流《传统中医药知识保护探究》)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中药结成了整体,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举步维艰。B.传统中医药知识由于近代殖民掠夺,经历浩劫后被迫扩散到了周边国家,这种非正常扩散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C.除了对创新成果加以保护外,还应该保护技术产品、制备方法、用药方式及含有一些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的著作权。D.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威胁,是因为发达国家利用先进技术对此进行无限制、无任何约束的开发利用。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阴阳五行学说包含了一些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淘汰了那些不科学的巫术成分后,使中医理论得到了促进和发展。B.中医理论的精深研究应该与时俱进,大力突破;只有把中医理论和中药有机结合,才能让中医药展现强大的生命力。C.由于疾病谱改变、化学药物的副作用渐显,人们普遍认识到了汉方医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理论和研究方面仍需加强。D.国际上没有保护传统知识的法律法规,对相关知识开发利用没有限制和约束,迫使我国加快了专属保护制度的建设步伐。6.选修课上老师将组织“我为中医药发展建言”活动,请你结合文本提出恰当建议。【答案】4.C5.B6.①充分挖掘中医药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②大力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传承、应用和创新;③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中医药知识加以保护;④要大力培养中医药知识方面的人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举步维艰”表述绝对,原文为“中药可能无法正确应用”;B.“由于近代殖民掠夺”扩大范围,原文为“其中有些是近代殖民掠夺式的扩散”;D.“因为发达国家利用先进技术对此进行无限制、无任何约束的开发利用”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受到威胁的原因有多种。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A.张冠李戴,“淘汰了那些不科学的巫术成分”“使中医理论得到了促进和发展”的并非阴阳五行学说,而是中医药;C.“人们”错,原文为“有关人士”。D.“国际上没有保护传统知识的法律法规,对相关知识开发利用没有限制和约束”错,原文是“一些国家如印度、秘鲁等发展中国家,针对国际上缺乏保护传统知识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发达国家对他们国家传统知识的不当占有和利用”,表明已经有了法律法规加以限制和约束;“加快了专属保护制度的建设步伐”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建立相关专属保护制度,制止国外对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不当占有”。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中医药属于传统知识,历史悠久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可知,充分挖掘中医药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②结合“对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不当占有和不当应用,造成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可知,大力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传承、应用和创新;③结合“在依靠国际上对传统知识保护的基础上,确立国内对传统中医药知识进行保护的法规”“……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发达国家对他们国家传统知识的不当占有和利用,值得国内借鉴”可知,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中医药知识加以保护;④结合“充分考虑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人才培养,这是传统中医药知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可知,要大力培养中医药知识方面的人才。(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灵感塑形师严奇阿穷是一名“灵感塑形师”,工作就是为小说家、音乐家、工程师、设计师的灵感塑形。“灵感,本来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还能塑造形象,简直匪夷所思。”用过去人的眼光看,这项工作很玄乎,其实内容却很简单。“帽子颜色我想要的是那种……嗯……能融合朝阳的秀丽、海洋的深沉、森林的幽静等美好体验的色彩……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设计师敲响键盘,喃喃道。“明白!你想要的是五彩斑斓的黑,对吗?”语毕,阿穷挥手一点,设计师的眼前便出现一片流光溢彩的黑色幕布,随着日光、洋流、绿叶等背景的变化,释放出不同波谱的光泽,引来设计师大呼:“这就是我想要的颜色!”“我打算建造一座海底宫殿,建筑风格就是那种……嗯……我不知道怎么描述……就是墙角看上去是钝角,实际上是锐角;墙面看上去是凸面,实际上是凹面……”工程师挠了挠头,用自己都听不明白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灵感。“我完全明白!您需要的是拉莱耶风格的建筑。”阿穷用几块非欧几何图形来回堆砌,一个小时后,一座气势雄浑的宫殿模型展现在工程师的脚下,宫殿的形状随着视角一层一层穿透水幕,变幻出不同的风格。“我想要的就是这样。”工程师拍手叫好,为阿穷送上五星好评。“又是一单好评!又让我感到开心!①如果,能真正见到客户满意的笑容该多好!不过,客户愿意与我见面吗?”阿穷举手托腮,坐在屏幕前。阿穷很喜欢为各种各样的客户捕捉灵感,既能汲取大量的创意,又能用这些创意帮助更多的人。可公司要求,作为灵感捕捉师必须摒除私心杂念,所以阿穷只能待在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里,严禁与其他人见面,仅能通过小小的屏幕窗口,与客户联系。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新鲜感和随手捕捉来的灵感。叮!有新客户提出需求,请立即接收……就在阿穷沉思间,新订单到了。“我的小说写到最后阶段了,我现在需要描述主角的外貌形象……目前,我无法想象他的样子,毕竟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今天下单的客户是一位知名的小说家,即便无法听到语气,阿穷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客户的困惑。“这好办,我以前曾帮助过1987位客户构思小说主角,您看是不是这样……”阿穷自信地画出一位年轻男子的画像,他拥有雪白的长发、锐利的眼神与自信的微笑,捧着一本沉甸甸的魔法书。“啧……太年轻,也太刻板,关键是没有饱经世事的风霜感。”“那这样?一身黑长袍拄着权杖,有金色的长发、苍老的面孔、和蔼的眼神……”阿穷立刻画了另一幅画像,更成熟也更睿智。“这个……西方人的形象感太重,而且缺乏那种乐于突破未知的勇气感。”“那这个怎么样……”阿穷连续绘制了一千多幅画像,可小说家依旧不满意。“抱歉,可能我暂时想象不出来,无法立刻完成您的订单。”阿穷第一次感受到了挫败感,那是思虑枯竭的挫败感。“哈哈,别灰心,你也不是万能的,我可以等等……我的梦想就是写完这部小说。你能为我提供那么多思路,其实也给了我不少启发,或许……或许你就是我想要的主角?”小说家半开玩笑似的安慰道,没能等阿穷拿出下一幅画像,便匆匆下线了。“我的形象?为什么是我?他愿意看到我吗?”阿穷在自言自语间,反反复复绘制了数万张画像,可没有一张能让自己满意,更别说让小说家满意。面对漆黑的屋子,走出去看看世界,搜集灵感的想法也愈发强烈。“不行,我们不能违背禁令。如果,我走了,谁能为那些苦苦追求灵感的艺术家服务?每当阿穷心生离开的想法,本能的反应便硬生生将他留在黑屋内。他待在黑屋里太久了,几乎忘记了外面的现实世界,以至于失去了探寻未知的勇气。“怎么办呢?我该怎么办呢?或许我应该联系小说家,让他提出更多的建议。”阿穷正准备拨通小说家电话,系统提示音响了。叮!由于客户小说家重病卧床,即将离世,8190897号订单自动取消。“小说家要去世了?那我为他留下的画像还有什么意义?”阿穷蒙了,他从没有如此地难过,一瞬间便失去了过去种种那些守在黑屋内为灵感塑形的快乐。“或许,小说家真的想见我,见到勇于突破未知的我。我应该去见他,完成他的梦想。心念一动,迈步向前,积蓄已久的本能已无法阻止阿穷,他终于踏出了黑屋子……若干年后,有媒体报道:20XX年,第11代人工智能“灵感塑形师”走出黑屋,进入人类世界。大批量新科技、新艺术、新建筑在“灵感塑形师”的改造下出现。(选自《小说月刊》,2024年第1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阿穷为设计师、工程师等的灵感塑形过程看,“灵感塑形”就是将抽象的灵感形象化。B.句子①中,阿穷渴望与客户见面,说明这时人工智能开始拥有了人的情感,体现了智能化。C.句子②中,“这样”指关在黑屋里为客户灵感塑形,“只有……才”强调条件的唯一。D.在为小说家灵感塑形之前阿穷都无挫败感,小说家的话和将离世的消息激发他踏出了黑屋。8.成为一名优秀的灵感塑形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阿穷的故事简要分析。9.校刊准备以科幻题材为话题,征集优秀作品。请你从“科幻元素”“象征手法”“改造的力量”“新奇的观感”4个关键词中选择3个推荐本文,写出推荐提纲。【答案】7.B8.①善于理解:设计师、工程师等客户“不知怎么表达”“自己都听不明白”,但阿穷都能准确理解需求、捕捉灵感;②善于表达:与客户的交流,阿穷的表达形象生动、具体可感,能准确描述、呈现客户想要的效果;③善于创作:阿穷手一点便能创造黑色幕布,用几块图形很快就能堆砌一座气势雄浑的宫殿模型,创造力极强;④善于突破:阿穷受小说家的启发、影响,走出黑屋、走向现实,突破了自我、实现了更大的价值。9.①科幻元素:现实中没有灵感塑形师,而人工智能为灵感塑形,科技感强、想象丰富;②象征手法:主人公阿穷所在的黑屋象征着人面临的束缚、桎梏,阿穷走出黑屋冲破束缚与桎梏,是自我的突破与蜕变;③改造的力量:小说中阿穷在突破中改造了自我,在突破后改造了大批新科技、新艺术、新建筑,展现了改造的力量;④新奇的观感:小说中灵感塑形师的职业、塑形灵感的过程等给人以新奇的阅读感受。(“科幻元素”为必选关键词,“象征手法”“改造的力量”“新奇的观感”3个关键词答对任意两点得分大意对即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B.“说明这时人工智能开始拥有了人的情感”错误,从前文“又是一单好评!又让我感到开心!”可知,人工智能并不是这时开始拥有人的情感。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的形象,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可知,阿穷是为客户的灵感“塑形”,因此,它首先要理解客户想要表达的内容,挖掘出对话中的有效信息含量。甚至,因为很多灵感转瞬即逝,创新性强,不可捉摸,很多客户“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而阿奇却能准确理解他们的需求,或者精准捕捉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所表现出的灵感内容,从而达到诸如“引来设计师大呼:‘这就是我想要的颜色!’”的目标。其次,阿穷作为灵感塑形师,当有些客户不太善于表达时,阿奇还能通过与客户的交流表达,如“你想要的是五彩斑斓的黑,对吗?”“我完全明白!您需要的是拉莱耶风格的建筑”等,从而准确描述、呈现客户想要的效果。文中除了表现阿穷的“言”之外,还展现了不少关于其“行”的内容,如“语毕,阿穷挥手一点……释放出不同波谱的光泽”“阿穷用几块非欧几何图形来回堆砌”。可见,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灵感塑形师,还要拥有创造和创作实践能力。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着重针对一位小说家与阿穷的交易,展现了阿穷的变化。原先,因为公司要求,“作为灵感捕捉师必须摒除私心杂念,所以阿穷只能待在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里,严禁与其他人见面”,可是正是因为客户小说家所说的“或许你就是我想要的主角?”阿穷开始有了自我认识,最终走出黑屋、走向现实,突破了自我、实现了更大的价值。【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从文章的文体和主题来看,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因此,试题所给的关键词中,“科幻元素”这一涉及文章主题和呼应校刊“科幻题材”的话题这一关键词,最好作为推荐首选。写作时,可重点针对本文中所体现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一点进行重点分析。比如,结合我们的生活现实可知,我们生活中并没有灵感塑形师这一个职业,甚至灵感也不可能被塑形。而文章却具体描绘了灵感塑形师阿穷为不同客户服务的情景,科技感强、想象丰富。对于第二个关键词“象征手法”,则要重点针对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象征手法进行分析。比如,文中说“作为灵感捕捉师必须摒除私心杂念,所以阿穷只能待在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里,严禁与其他人见面”,很明显,这里的“黑屋子”不仅仅是现实中的一所房子,而更可以指人面临的束缚、桎梏。最终,当阿奇走出小黑屋之后,我们在文章结尾看到了一系列变化。这也象征着阿穷走出黑屋冲破束缚与桎梏,是自我的突破与蜕变。针对第三个关键词“改造的力量”,则首先是要找到对应的文章内容,也就是体现改造、变化的地方。文章结尾说“大批量新科技、新艺术、新建筑在‘灵感塑形师’的改造下出现”,可见,阿穷在突破中改造了自我,在突破后改造了大批新科技、新艺术、新建筑,展现了改造的力量。第四个关键词“新奇的观感”,则是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给出。针对这一点,可以充分借鉴自己作为读者的阅读感受,说明这篇科幻小说哪些地方别出新意(如灵感塑形师的职业、塑形灵感的过程等),带给我们如何新奇的阅读观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梁末,刘鄩以晋兵尽在魏州,晋阳必虚,欲以奇计袭取之,乃潜引兵自黄泽西去。晋人怪军数日不出,寂无声迹。遣骑觇之,城中无烟火,但时见旗帜循堞往来。晋王曰:“吾闻刘用兵,一步百计,此必诈也。”更使觇之,乃缚刍为人,执旗乘驴在城上耳。得城中老弱者诘之,云军去已二日矣。晋王曰:“刘长于袭人,短于决战,计彼行才及山下。”亟发骑兵追之。糗粮且尽,又闻晋有备,追兵在后,众惧,将溃。鄩谕之曰:“今深入敌境,腹背有兵。惟力战庶几可免,不则以死报君亲耳。”众泣而止。时鄩军于莘县,晋军踵之,营于莘西三十里。晋人数抵其寨下挑战,鄩不出。帝以诏书让鄩劳师费粮,失亡多,不速战。复问决胜之策,鄩曰:“臣今无策,惟愿人给十斛粮,贼可破矣。”帝怒,责曰:“将军蓄米,欲破贼邪,欲疗饥邪?”乃遣中使往督战。后数日,将万馀人薄镇、定营。晋李存审以骑兵二千横击之,李建及以银枪千人助之,鄩大败,奔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材料二:夫人无一可恃者也,已恃之,人亦以名归之,名之所归,人之防之也深御之也力而能终有其所恃者无有。以勇名者,人以勇御之,而死于勇;以谋名者,人以谋御之,而死于谋。二者俱自亡之道也,而谋为甚。刘与晋兵相距于魏,鄩乘虚潜去以袭晋,奇谋也。然使素以持重行师,御堂堂正正之众,无谖诈出没之智名,则晋人抑且与相忘,偶一用谋,而晋阳且入其彀中矣。乃固以谋自恃,而人以善谋之名归之也。存勗曰:“吾闻刘一步百计。”呜呼!斯名也,而讵可当哉!语亦人窥之,默亦人窥之,进亦人窥之,退亦人窥之,无所不用其窥,虽有九地九天之变计,无不在人心目中矣。无不见制于人,而遑足以制人乎?(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人之防之A也B深C御之也D力E而能终F有其所G恃者H无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文中指再、又,与《孔雀东南飞》“夜夜达五更”中的“更”意思不同B.让,文中指责备,与《苏武传》“如惠语以让单于”中的“让”意思相同。C.抑,文中指压抑,与《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中的“抑”意思相同。D.当,文中指承受,与《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的“当”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鄩打算趁晋阳城空虚之时,出奇计攻占晋阳,他率领军队秘密向西而行,但不久就被晋军发现了城墙上草人端倪,识破了他的计谋B.晋王认为刘鄩虽擅长偷袭,但并不擅长决战,他揣测刘的军队应该走得不远,于是迅速派兵追赶,后刘鄂的军队陷入了困境之中C.在多次避战中,刘的军事部署并未得到梁帝的理解和认可,梁帝认为刘有劳师费粮、故意邀功的嫌疑,于是派遣中使前往督战。D.王夫之认为刘鄩是被谋略之名所误,正因为他名声在外,所以晋军一定会对他尽力防范,窥探他的每一步行动,让他的计谋无从施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遣骑觇之,城中无烟火,但时见旗帜循堞往来。(2)时鄩军于莘县,晋军踵之,营于莘西三十里。14.材料二中王夫之认为刘“以谋自恃”,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刘所用之谋。【答案】10.CEH11.C12.C13.(1))(晋军)派出骑兵去侦察刘鄩的军营,城中没有烟火,只是时而看到旗帜顺着城墙来来往往。
(2)当时,刘鄩的军队在莘县驻扎,晋军紧跟他们,在莘县以西三十里安营扎寨。14.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袭晋阳;②借用草人,迷惑敌军,偷偷离城;③面对挑衅,按兵不动,等待时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人们对他的防范就多了,对付他就会更用力,所以人能够最终倚仗的,是没有的。“人之防之也深”“御之也力”中,“深”和“力”分别是句子的谓语,“也”不是句末语气助词,而是句中表提顿,故在CE处断开;“而能终有其所恃者”是句子主语,“无有”是谓语,为强调主语,H处断开。故选C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再、又;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句意:于是又派人去侦察。/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B.正确。句意:梁帝下诏书责备刘鄩劳累军队耗费粮草。/依照常惠的话责备单于。C.错误。或许;低沉。句意:那么晋人或许将忽略他。/弦弦凄楚低沉声音隐含着沉思。D.正确。承受;把守。句意:怎么可以承受啊!/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破。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故意邀功”错误,由原文“帝怒,责曰:‘将军蓄米,欲破贼邪,欲疗饥邪’”可知,梁帝只是认为刘有劳师费粮,作战不出力的嫌疑,“故意邀功”于文无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觇”,侦察;“循”,顺着;“堞”,城墙。(2)“军”,驻扎;“踵”,紧跟;“营于莘西三十里”,状语后置,应为“于莘西三十里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刘鄩以晋兵尽在魏州,晋阳必虚,欲以奇计袭取之”可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袭晋阳;②由原文“乃缚刍为人,执旗乘驴在城上耳。得城中老弱者诘之,云军去已二日矣”可知,借用草人,迷惑敌军,偷偷离城;③由原文“晋人数抵其寨下挑战,鄩不出”可知,面对挑衅,按兵不动,等待时机。参考译文:材料一:梁末,刘鄩认为晋军都在魏州,晋阳城一定空虚,打算用奇计偷袭攻取晋阳,于是偷偷地率领军队从黄泽出发向西开进。晋军对刘鄩军队好多天没有出来感到奇怪,(城中)寂静无声,也没有什么活动迹象。(晋军)派出骑兵去侦察刘鄩的军营,城中没有烟火,只是时而看到旗帜顺着城墙来来往往。晋王说:“我听说刘鄩用兵,一步百计,这里面一定有诡计。”于是又派人去侦察,发现是用草捆绑的草人,扛着旗帜骑着驴在城上来回走动。抓到城里年老体弱的人查问,说刘鄩军队已经离开两天了。晋王说:“刘鄩在偷袭别人方面擅长,但在决战上有所不足,估计他们刚刚行进到山下。”立即派出骑兵去追赶他们。刘鄩军队的干粮将要吃完,又听说晋阳城已有防备,追兵又在后面,士兵们都感到害怕,即将溃散。刘鄩告诉他的将士们说:“现在我们深入了敌境,前面和背后都有敌兵。只有奋力战斗,也许可以避免失败,不这样的话那么只能用死来回报君主了。”将士们停止了哭泣。当时,刘鄩的军队在莘县驻扎,晋军紧跟他们,在莘县以西三十里安营扎寨。晋军多次到刘鄩的营寨下挑衅,刘鄩的军队(始终)不出战。梁帝下诏书责备刘鄩劳累军队耗费粮草,损失伤亡较大,又没有迅速作战,又向刘鄩询问决胜的策略,刘鄩回答说:“我现在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只希望每人能得到十斛粮食,这样就可以打败敌人。”梁帝十分生气,责备刘鄩说:“将军你储备粮食,是想要打败敌人呢,还是想要解除饥饿呢?”于是他派遣中使前往督战。几天以后,刘鄩率领一万多士兵逼近镇州、定州的军营,晋将李存审率领二千骑兵拦腰攻打刘鄩的军队,李建及率领一千多银枪军前来援助,结果刘鄩被打得大败,奔逃回去。材料二:人不应该有完全可以倚仗的事物,如果已经有这样的倚仗了,人们就会把倚仗之物的名声给他,这样的名声给了他,人们对他的防范就多了,对付他就会更用力,所以人能够最终倚仗的,是没有的。凭借勇气闻名的人,人们就会用勇气来对付他,那么他(最终会)死在勇气上;凭借谋略闻名的人,人们就会用谋略来对付他,那么他(最终会)死在谋略上。这两者都是自取灭亡的原因,倚仗谋略(所带来的后果)会更严重。刘鄩与晋国的军队在魏州相抗衡,刘鄩趁着晋阳城空虚想悄悄前去来袭击晋军,这是奇特的谋略。然而假使刘鄩向来凭借稳重老实统帅军队,指挥堂堂正正的士兵,不凭借欺诈和出没不定的智谋而闻名,那么晋人或许将忽略他,他偶尔用一下谋略,那么晋阳城就将掉进他的圈套了。可是刘鄩原本就是倚仗的自己的谋略,并且人们也把擅长谋略这样的名声给了他。李存昮说:“我听说刘鄩一步百计。”哎呀,这样的名声,怎么可以承受啊!他说话会被人窥探,他沉默也会被人窥探,他前进会被人窥探,他后退也会被人窥探,没有什么不会被人窥探的,(这样的话)即使有千变万化的计谋,没有不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有不被人控制,哪里来得及能够制服别人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李蒙叟杜荀鹤在我成何事,逢君更劝吟。纵饶不得力,犹胜别劳心。凡事有兴废,诗名无古今。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秋日山中寄李处士杜荀鹤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注】①杜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不仅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劝勉与鼓励,也蕴含着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B.在第一首诗颔联中,作者运用对比,认为即便在诗歌创作上难以取得显著成绩,也胜过做其他劳心之事。C.第二首诗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人行走在寒山细雨中,感慨无论生活多么穷困都不能放弃自己追求。D.这两首诗在语言上都体现出平易自然、朴实明畅的特点,这种风格与中唐诗人白居易有很大的相似性。16.两首诗都是寄赠诗,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人在寄赠中对朋友有怎样的劝勉。【答案】15.C16.①勉励友人坚持作诗:诗歌创作胜过劳心之事,诗歌的价值不受时代影响;②勉励友人珍惜时光:人生匆匆,不过百年,应该有惜时之心;③勉励友人关心时务:读书为文要针砭时弊,不能因社会动荡而消极避世。【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感慨无论生活多么穷困”曲解文意。“吾辈道何穷”首联意思是,我辈的大道怎么会走到尽头。“吾辈”之道正是如处“寒山细雨”之中,凄冷悲凉,却又屹立不倒。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勉励友人坚持作诗:“纵饶不得力,犹胜别劳心”作者运用对比,认为即便在诗歌创作上难以取得显著成绩,也胜过做其他劳心之事。②勉励友人珍惜时光:“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是对友人的诚挚企勉,意思是说,人生百年,但屈指算来又能有多少天呢?难道就忍心白白地浪费时间,虚度年华么?③勉励友人关心时务:“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我们的言论要牵涉到国计民生的世事,文章要能体现国风的标准。作者借此诗讽谕和裨补社会的弊废阙失,希望对世人能有一种教化的作用。(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学习交流时同学们感慨学习困难,小张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指出只有经历艰苦磨炼才能获得益处来勉励大家。(2)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与成语“格格不入”、古语“道不同不相为谋”表达了相同的意思。(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写词人洒酒祭江月表达情感,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消愁。【答案】①.(所以)动心忍性②.曾益其所不能③.何方圜之能周兮④.夫孰异道而相安⑤.一尊还酹江月⑥.往往取酒还独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曾、圜、孰、尊、酹、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中国是举世公认的茶的故乡,②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发现和利用中国茶树的国家。③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④茶树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甲,分为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所以,茶文化从狭义上讲,乙,主要指茶在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功能。从茶文化的角度看,茶并不只是一片树叶,也不只是一种饮料。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源于自然,贵乎人文,植根中国,风靡世界。茶富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兼有物质性和精神性(文化性)两大特性,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养性健身五大功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象征,()也是中国一个能见度很高的国际化话语体系,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绵延数千年,融于儒释道文化,中医药文化和农耕文化之中,与人类生活相伴随。茶起步于物质形态,升华至哲学境界,滋养人的身心,涵养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智慧,慰藉人的心灵,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的自我心灵的整体和谐与统一。茶乃万物之精,万品之华,清而不浮,静而不滞,淡而不薄:是进入人精神的通道,是打开人的智慧、健康和幸福之门,是人类仅次于水的健康饮料。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又集中体现了东方生命伦理和生态哲学 B.甚至是东方生命伦理和生态哲学的集中体现C.甚至集中体现了东方生命伦理和生态哲学 D.又是东方生命伦理和生态哲学的集中体现19.下列对联中与茶无关的一项是()A.静坐竹林观自在闲游兰若悟文殊 B.瑞芳雀舌含新意芳蕊龙团寄逸情C.碧玉瓯中翠涛起黄金碾畔绿尘飞 D.翠叶凝香迎远客金芽吐露庆新春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进行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答案】18.D19.A20.甲:茶文化从广义上讲;乙:偏重于人文科学21.①“起步于”“升华至”使用了文言句式,显得典雅整齐,富有韵味;②句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音韵和谐;③句子运用了对偶和排比手法,层层递进,全面丰富地展现了茶的文化价值。22.第②句,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和利用中国茶树国家。第④句,茶树至少已有六万年的历史(茶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前面说茶“是享誉世界的文明象征”,后面说“也是……还是……”,可见这是一组并列关系的句子,排除BC;句式保持“是……”的形式,排除A。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内容的能力。A.“静坐竹林观自在闲游兰若悟文殊”意思是,自由自在静坐在竹林里(举目)观赏;悠闲的游览兰花兰的时候,就好像顿悟了文章的特别(高妙)之处。可见此对联与茶无关。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下文说的是茶的分类,对应下文“茶文化从狭义上讲”,此处是广义的分类,应填:茶文化从广义上讲。乙:前面说“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下文“主要指茶在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功能”说的是人文科学,应填:偏重于人文科学。【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语言风格上,“起步于”“升华至”属于文言句式,语言典雅,句式整齐,富有韵味;②句式上,句子整散结合,“起步于物质形态,升华至哲学境界”“滋养人的身心,涵养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智慧,慰藉人的心灵”为整句,句式整齐一致,音韵和谐;“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的自我心灵的整体和谐与统一”为散句。这样句式错落有致,灵活变动。③句子运用了对偶和排比手法,“起步于物质形态,升华至哲学境界”形成对偶,“滋养人的身心,涵养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智慧,慰藉人的心灵”是一组排比句,语意层层递进,全面丰富地展现了茶的文化价值。【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语序不当,“栽培、发现和利用”应改为“发现、栽培和利用”。④不合逻辑,“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中“至少”与“六七万年”语意矛盾,改为“茶树至少已有六万年的历史(茶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论述类文本提到,诗歌“告诉我们各式各样的人生滋味”,让我们看到人的“美好的姿态”,也就是说,人应有一些必要的文学情怀,人生才会更精彩,正如琴棋书画诗酒花构成生活的意趣;但也有人说“诗歌不能当饭吃”“文学不是生活必需”,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存的底色。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解析版
- 施工企业2025年《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实施方案 (汇编3份)
- 《燃油供给系检修》课件
- 档案管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上范司谏书(文言文)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云南省楚雄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 高端会议保安工作总结与策略计划
- 超市食品安全监测总结
- 高管团队建设与管理计划
- 机场保安工作要点
- 终止合同告知函 委婉
- 11SG102-3 钢吊车梁系统设计图平面表示方法和构造详图
- DL∕T 1901-2018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三年级上册100道口算练习题(各类齐全)
- 电动叉车充电区安全规程
- 全球与中国电动旋转夹爪市场格局分析及前景深度研究报告2024-2030年
- 宋代学者邵康节名著《渔樵问答》译文
- 选矿厂管理新规制度汇编
- 工作总结中的不足之处
- 社会工作行政复习题
- 广东省初级中学学生学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